第一篇: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2、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内容:
一、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说明文是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2、常见的说明文有几种类型?
A、事物(形状、构造、发展变化)B、事理
3、阅读说明文要抓住几个方面?
A、指说明文对象及其特点。B、理清说明的顺序。C、掌握说明的主要方法。D、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4、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什么是事物的特点? 事物的特点的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
5、指出《中国石拱桥》、《核舟记》、《统筹方法》、《活板》、《宇宙里有些什么》、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A、《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很广、大小不
一、形式多样。B、《核舟记》:核舟:体积小、雕刻内容多、技艺巧。C、《统筹方法》:统筹方法:抓住主要工序的主要环节。D、《活板》: 活板印刷: 活 E、《宇宙里有什么》:宇宙:物质的=无穷无尽的、运动发展的。
6、怎样把握说明文对象的特点?以《活板》、《松鼠》、《宇宙里有些什么》为例说明。A、题目:《活板》:活 B、首段:漂亮、驯良、乖巧。C、关键词句:物质的、无穷无尽的、运动发展的。
7、怎样指出文段或文章的说明中心(主要内容)?
如:《宇宙里有些什么》第12—17段(七上20课)的主要内容。说明宇宙是无穷无尽的。
方法:说明中心=说明对象(宇宙)+特征(无穷无尽)
注意: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如:《向沙漠进军》第五段的说明中心:
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培植草皮。
8、我们学习过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每种还有哪些小类?以学过的课文为例说明。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如《核舟记》:头—舱---尾---背。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在事物的发展变化,如《活板》:唐--宋--升死:
《中国石拱桥》:古-----今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在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向沙漠进军》第4—6段; 分--总:《宇宙里有些什么》第3—6段; 总--分--总:《中国石拱桥》第五段赵州桥,《核舟记》全文; B、先主要后次要:《向沙漠进军》第5段。C、先原因后结果:《中国石拱桥》到9段。D、由现象到本质:《奇特的激光》。E、由一般到特殊:《蜘蛛》F、由整体到局部:《中国石拱桥》第6段卢沟桥。注意:(1)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2)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等。(3)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二、复习说明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1)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等边三角形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2)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
(3)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不能有从属或交叉关系,要把集合中的所有内容都分完。如人分为:男人、女人。
(4)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辞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的深入浅出,具体生动。(5)作比较: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要说明的事物相比较,一定有两个方面。(6)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7)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8)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9)配图表
(注意: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
2、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1)下定义:„„是„„,这就是„„,叫„„(2)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3)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4)打比方:像、是、当作,就是比喻。(5)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6)列数字:数词、概数、确数。(7)引资料:引用,标记是引号。
(8)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9)配图表
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共同的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
A、作比较:能够更加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B、下定义:能够科学地、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内涵),使说明更加严密。
C、配图表:能够直观形象地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给人以清晰明了地认识,便于比较和记忆、理解。
D、举例子:使说明的对象更具体、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E、分类别:使文章说明的条理十分清楚(条理清晰)。
F、打比方:能够想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G、列数字: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的更准确无误,令读者更信服。H、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性质与特点。
三、复习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1、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的语言运用,同义词的选择上。
2、方法:(1)、修饰、限制性的语言:用删除法,去掉有什么不好?(2)、同义词的选择:用置换法,换了有什么不好? 典型试题: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部分”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方法:1表态:不能删。2定性(什么上的限制)+解词或解释句子。3若删去,句子意思就成了„不符合实际。
4、Ⅹ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试试你的身手
1、分别指出下列各文段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1)、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2)、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子木版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帛书„„()
(3)、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134.5(4)亿吨氯化钠;有63.7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
2、分别指出下列各文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我国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当推河北省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
(2)、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桥长23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3)、松鼠是一种片漂亮的小动物,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智。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4)、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5)、烧开水
洗茶壶
洗水壶 洗茶叶 泡茶()
洗茶杯
拿茶叶
(6)、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愈强。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7)、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一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8)、绿色开花植物通过庞大惊人的根系,大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加工厂,在阳光下,一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面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
3、指出下列文句的语言类型。(1)、(卢沟桥)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2)、(卢沟桥)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想倾听水声,前态万状,惟妙惟肖。()
4、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最后要归功于人工选择。自然选择进程缓慢,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出它的作用;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它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显著的成果。例如牡丹,由自然选择费了亿万年造成的野生原种,花是单瓣的,花色也只有粉红一种,经过人工栽培,仅就北宋中叶(11世纪)那一个时期来说吧,几十年工夫,就由单瓣创造出多叶、千叶(重瓣)、楼子(花心突起)、并蒂等各种不同的姿态;由粉红创造出深红、肉红、紫色、墨紫、黄色、白色等各种不同的美丽色彩。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又如虞美人,经过培养,已有红、黄、橙、白各种颜色,却从来没有出现过蓝色。19世纪末,美国的著名园艺育种家蒲班克,发现一株花瓣上好似有一层烟雾的虞美人,特意培养,到20世纪初,便育成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蓝色虞美人,为花卉园艺增添了新的品种。(1)、按说明文对象来讲,上文属于_________说明文,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2)、上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中 的____________的顺序。(3)、上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上文的说明语言有何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本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咪,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去,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还刻着他的名字。
1、本段的说明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引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话,分别说明赵州桥哪些方面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创造性的设计”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段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段说明赵州桥的具体特点,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次写_____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后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这句话中的“当时可算”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在原文用//给文段分层,并概括层意。
第二篇:说明文复习教案
说明文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2、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常用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说明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授课时间:2011-1-4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说明文。好,先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教学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2、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常用方法
三、回顾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1、说明文一种客观说明事物的文体,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说明文是一种客观说明事物的文体,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可以分成哪两种呢?用学过的课文举个例子)
2、说明文的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第二单元都是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说明的都是一个具体的事物;第三单元都是事理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生物入侵者》等 说明的是一个事理)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举个例子
3、常见的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多用于事物说明文,比如《中国石拱桥》先介绍最早出现的旅人桥再介绍赵州桥,再介绍卢沟桥,最后介绍桥的当代发展;什么样的说明文要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的时候 《故宫博物院》;一般来说,事理说明文要用逻辑顺序)
4、常见的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引资料等。
5、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简明、周密
6、说明文的结构: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四、题型及对策
过渡语: 说了这么多问题知识,大家在做说明文阅读理解的时候还是感到茫然,老师给大家总结了一些说明文阅读理解的题型和对策,咱们今天先来看其中的三种题型:
1、考查说明对象:
(一般它会问你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这篇文章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这样的题答案在哪儿呢?谁知道?)
答题技法:首先,要看懂题目,不少说明文题目本身就表示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题目不是说明对象的,看首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需要运用首括句和中心句来提示说明重点。
如果是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既是说明对象。如果是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则是对象加特征,回答时形成一个短语:本文介绍了„„的„„(对象
加特征)。例:《大自然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现象以及它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这是一种题型,还有一种题型就是考察说明方法的作用,这种题一般会怎么问?划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或者是,这段文字除了运用什么什么的说明方法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题盖怎么回答呢?大家心里一定要有数,二次月考之前咱们也复习过,今天咱们再来熟悉一下。)
①、举例子:通过举„„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2、语言准确性:
第三类题型就是考察语言的准确性。这类题一般会这么问: 类型
1、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加点字词能否删去,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 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类型2: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五、巩固练习
(好了这节课就先复习三种题型及解答的方法下面我们来作两篇阅读理解,看看谁掌握的好。)《饺子》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2分)2.文中还提到了饺子的许多别称,请任意写出其中四个、、、。(2分)
3.第③段除了举例子之外还采用了的 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3分)
4.第③段中加点的“至少”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2分)
5.根据文意,说说饺子蓄含了怎样的文化色彩?(2分)
(二)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6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3分)
7.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3分)8.选文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9.选文第⑥一⑧段介绍了哪几种手机定位技术?(3分)10选文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至少”为什么不能去掉?(3分)讲题
(一)答案: 1.饺子 时间顺序
2.混沌、粉角、扁食、煮饽饽(饼饵、角子)
3列数字 饺子流传时间长,地域广,且在唐代就有饺子和混沌两个品种。4.不可以。“至少”一词说明饺子最晚在唐代就有了,去掉显得太绝对,表达不准确(不严密)。
5.意寓团圆个;意寓新旧交替(辞旧迎新)。(二)6.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如何用手机来定位)7.逻辑顺序
8.举例子;具体地说明了无线定位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举例子1分,结合句子内容2分)9.计算时间差定位、根据信号场强定位、测量入射角度定位。(各1分,不答“计算”“根据”“测量”等类似词语扣1分)
第三篇: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2、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教 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的目的是什么?
说明文是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功能等或阐明事理的文章。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常见的说明文有几种类型?
A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B、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点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生动性说明文(也叫文艺性说明文)。
3、阅读说明文要抓住几个方面?
A、指说明文对象及其特点。B、理清说明的顺序。C、掌握说明的主要方法。D、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4、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什么是事物的特点?
事物的特点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一事物区别另一事物的本质属性。
5、指出《中国石拱桥》、《核舟记》、《苏州园林》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A、《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B、《核舟记》:核舟:体积小、雕刻内容多、技艺巧。
6、我们学习过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每种还有哪些小类?以学过的课文为例说明。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是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如《核舟记》:头—舱---尾---背。《故宫博物院》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多在事物的发展变化。比如说明一件物品的 制作过程。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在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如《大自然的语言》 逻辑顺序具体包括: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注意:①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②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等。③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7、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1)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等边三角形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
(2)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3)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不能有从属或交叉关系,要把集合中的所有内容都分完。如 人分为:男人、女人。
(4)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辞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的深入浅出,具体生动。
(5)作比较: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要说明的事物相比较,一定有两个方面。
(6)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7)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
(8)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
(9)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10)配图表:使说明更简明直观。注意:
1.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2.下定义和作诠释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前后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下定义,后一句是作诠释。)
8、这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共同的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A、作比较:能够更加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B、下定义:能够科学地、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内涵),使说明更加严密。
C、配图表:能够直观形象地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给人以清晰明了地认识,便于比较和记忆、理解。
D、举例子:使说明的对象更具体、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E、分类别:使文章说明的条理十分清楚(条理清晰)。
F、打比方:能够想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G、列数字: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的更准确无误,令读者更信服。H、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性质与特点。
二、复习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1、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严密。体现在修饰、限制性的语言运用,同义词的选择上。
2、方法:(1)、修饰、限制性的语言:用删除法,去掉有什么不好?(2)、同义词的选择:用置换法,换了有什么不好? 典型试题: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部分”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方法:1表态:不能删。2定性(什么上的限制)+解词或解释句子。3若删去,句子意思就成了„不符合实际。
4、Ⅹ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事例解析:
例①:“作为中国馆区的主体建筑,中国国家馆总建筑面积大约2.7万平方米”一句中“大约”一词有何作用?
【“大约”表示估计,更切合实际的说明了中国国家馆的总建筑面积,“大约”一词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例②:分析“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一句中“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因为“几乎”表示程度,是接近的意思,说明我国石拱桥分布很广,但不是到处都有。去掉后,意思就太绝对了,不够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例③: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句中的“极少”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极少”一词表范围,说明使用彩绘很少。如果删去,就表示全部,不符合实际。“极少”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三.试试你的身手
1、分别指出下列各文段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1)、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2)、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子木版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帛书„„()
(3)、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134.5(4)亿吨氯化钠;有63.7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
2、分别指出下列各文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我国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惊人的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当推河北省赵州桥,还有北京附近的卢沟桥.(2)、永定河上的卢沟桥,桥长23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3)、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智。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4)、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5)、风沙的进攻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可以称为“游击战”狂风一起,沙粒随风飞扬,风愈大,沙的打击愈强。一种可以称为“阵地战”就是风推动沙丘,缓缓前进。()
(6)、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一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7)、绿色开花植物通过庞大惊人的根系,大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原料,经过运输干线---茎,源源送入叶子里。叶子就是一个食品加工厂,在阳光下,一面排出氧气和蒸腾水分,一面吸入大量的二氧化碳。()
第四篇:说明文复习教案345
说明文复习教案
第三课时
复习目标:
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和层次 重难点:
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段落和层次 教学过程:
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比较清楚。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1.总分式。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例如,《苏州园林》一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开头两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和它们的共同特征。第三至九段分说苏州园林的具体特征,其中第三至六段分说始终紧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第二段总说中的四个“讲究”,第七至九段分说,从细部紧扣苏州园林的特征。这样写,脉络分明,结构严谨,充分说明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2.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或者按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后相互承接。
3.递进式。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除以上三种结构方式外,还有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等。理解并掌握了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分析结构、划分段落层次就迎刃而解7(具体情况,结合语段再作分析)。
[例一]课堂训练(信息的获取与加工)
细菌和病毒都是可以致病的微生物,但它们的特征区别很大。细菌虽然小,要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但它除了拥有生命的基本单位核酸之外,还有一大套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包括作为居住“公馆”的细胞壁,储存营养物质的“仓库”,以及进行新陈代谢的“化工车间”。依靠这些,细菌能够摄取外界的物质并加工成需要的能量。而病毒就更小了,也可怜得多,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实际上它只有一个分子大小,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得见。整个家当也只是一条表示生命的核酸而已。如果拿人来做比喻,细菌最起码也有条裤子,有只讨饭碗,有根打狗棒。所以细茵虽然必须在人体内部的良好环境中才能繁殖,但处在恶劣环境中仍能生存较长的一段时间。而病毒则像个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它的生命和一张吃奶的嘴外便一无所有,毫无独立生存的能力。因而病毒只能寄生在人或动物的细胞内部,靠“窃取”细胞里的现成营养才能生存。一旦被排出体外,病毒就活不了几小时。
大部分抗生素对细菌起作用,是因为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胞繁殖,干扰它们形成新的遗传结构或者细胞壁。而正因为病毒只能寄生在别人的细胞内,自己不能完成这些生化反应,所以抗生素对病毒全无作用。
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么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例如埃博拉的感染力极强,病死率可达80%。实际上大多数病毒远没有那么可怕,有的也不会使人得病。冠状病毒本来致病的能力并不强,问题在于“变种”上。变异的病毒和原来的不同了,它可能是无害的,但也可能变成“杀伤力”更大的病毒。然而我们不必担心它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次第增大。因为就杀伤力而言,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至少有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的记录。如果有过,可能现在就没有我们的存在了。
必须指出的是杀伤力的大小不仅取决于病毒一方,更重要的是人群的免疫力。变种冠状病毒之所以为患甚大,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人类还没有接触过这样变种后的新病毒。当人群有足够多的人产生了抗体之后,这种病毒对人类的威胁也就小得多了。
⒈文章多处运用比喻说明的方法。下列比喻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①(病毒)且不奢谈“库房”和“车间”,就连作为保护外壳的“茅草房”也没有。
②变异就像赌博,总是有输有赢,不断地赢下去的几率是微乎其微的。⒉文章从哪几方面把病毒和细菌作比较?请分点概括回答。⒊根据病毒的特征,给病毒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⒋本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请简要回答。解析与点拨:
第1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的理解能力。答案是:①形象生动地说明病毒没有完整的生命结构。或“说明病毒没有赖以生存的配套设施”。②形象生动地说明病毒不会因反复变异而使杀伤力越来越大。
第2题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注意在题干的统摄下,跳读筛选文章中的有效信息,并加以概括。答案是:从四方面作比较:①体积大小;②生命结构,或“生存的配套设施”;③生存能力;④对抗菌素的反应。
第3题考查的是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把握和说明方法理解运用的综合能力。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其实就是对信息的捕捉、筛选、理解、加工。解答这道题,首先要准确把握病毒的特征;其次还要懂得什么是下定义,怎样下定义。回答时还要注意要点齐备,表述符合要求,不超过规定字数。答案是:病毒是没有完整生命结构的毫无独立生存能力的可以致病的微生物。
第4题考查对文章说明中心的归纳概括能力。把握说明文的中心,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说明的角度、说明对象的特征。对多角度、多层次、多要点进行说明的文章,要理解文章各部分内容要点间的内在关系,分清主次,准确把握文章的说明中心。答案是:说明病毒并不可怕。或:病毒具有致命的弱点,对人类的威胁是很小的。(意思符合,表述简明。)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把握文意,获取知识和信息,这就要特别注意不放过文章中的任何一点有效信息,挖掘文本隐含的重要信息,对信息有完整的把握,这样才能根据题目的要求筛选、提取、综合、概括有关信息,顺利地解题。例1中的第2、3、4题都直接用到了这种能力,第1题也涉及到对文本隐含信息的理解。捕捉、处理信息的能力是阅读说明文的重要能力之一。[例二](说明的方法和语言)汉文读物的特质
⑴一切用汉字“写”成的读物,都称为汉字读物。它时包括古今,地涵盖中外,型不分集散,体无论科艺,言不别文白„„汉文读物既具有一般读物的基本性质,又有其独具的特质。
⑵汉字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世代传承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文字,因此,汉字读物有着悠远的历史源流。自甲骨文以来,汉文字体虽几经变易,都没有使文字出现断代情况,更没有产生新的文字系统。正因如此,才使历代典籍得以流传并保留至今。今天的汉文字读者依然能读得到并大部分读得懂先秦的典籍乃至四五千年前的甲骨文章,这在世界历史上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⑶汉文读物能用最少的文字负载最大的信息量,其信息密度相对很高。同拼音文字读物相比,汉文读物具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相同内容的一篇文章,汉文要比拼音文字篇幅小得多;同一本著作,拼音文字的书要比汉文的书厚许多。在联合国使用的五种工作文字文件中,汉文读物总是最薄的一种。有学者认为,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一个汉字字符所含的语义信息相当于3.7个英文字符所含的信息量。
⑷汉文读物比起拼音文字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解形象生动,意趣盎然。汉字本身就富于联想性。汉字由象形开端,终于大部分演变成会意,占汉字90%的形声字,不仅形旁有表意作用,大部分声旁也有表意作用。象形和会意是汉字联想的两扇大门。汉文的词语也往往引起读者的联想。汉语中不少词汇、成语、典故本身就是前人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摹状等形象思维创造的言语成果,当读者读到这些词时,就不是仅仅对字面义的直接摄入,而自然会从更广远的词语义域展开联想。例如,“萤雪”一词是刻苦读书的意思,但它立即会使人联想到晋代车胤以萤火虫的微光照书夜读和孙康映着雪光读书的情景。这样的联想无疑会加大思维的广阔度和读解的深刻度。
⑸汉文读物在形式上具有审美特点。首先,汉字形体的图像性先天具有一种审美基因,加之书写工具的不同,笔墨运用的变化,布局结构的安排等,使字体显得千姿百态,神采飞扬,气韵生动。其次,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短语、句子,如果结构类型相同,字数相等,位置一致,就会形成平行、整齐的句式结构,看上去悦目,使人产生一种句式均齐的美感。再次,汉语音节乐感很强。如果利用押韵、叠音、双声、叠韵、反复、回文等手段,让相同的声母或韵母在语流中有节律地重复再现,在听感上就会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婉转的音乐美。汉文读物语言的音律美,为诵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⑹汉文读物内涵渊深,外延博大,纵贯古今,深入人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
⒈通读全文,概括汉文读物的特质。
(1)
(2)
(3)
(4)
⒉第⑶段划线句子运用了
和的说明方法,要说明的是。
⒊第⑶段划线句中加点的“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能否删去?为什么?
⒋请用一句简短的话概括第⑷段划线句子所举的例子,并说说举这个例子有什么表达作用。
⒌“萤雪”一词能使人产生联想,请你再写出一个词语,并简述由此联想到的情景。
解析与点拨:
第1题考查对信息的捕捉、筛选、概括能力。答案要点是:悠远性、简约性、联想性、审美性。
第2题考查对说明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辨析理解能力。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打比方、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用图表等,要能够正确理解和辨析。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服务的,答题时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它具体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什么。答案是:作比较、列数字,汉文读物具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
第3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分析能力。说明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准确性,所谓准确,就是符合客观实际。如何理解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呢?语言准确主要体现在表示程度、范围、依据、估计等修饰限制性词语的恰当使用上,例如《向沙漠进军》中说,对于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就可以固定下来。”这里的“过度”、“任意”均用得非常恰当有分寸,意思是说,不是不能砍伐,而是砍伐不能“过度”,不是不能放牧,而是放牧不能“任意”。但要注意的是有时把话说得肯定是准确,有时说得不肯定也是准确。例如,《中国石拱桥》中说:“《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这里的“大约”、“可能”表示估计,说得不肯定但很准确。因为这是根据目前手头现有的资料写成的,这样说留有余地,不把话说绝对,更符合客观实际。这道题的答案是:不能,“语义信息量相当”是两种字符语义信息量作比较的前提(限制条件),如果删去,就无从比较了。
第4题考查语言概括能力和对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的理解能力。分析说明方法的表达作用要与说明对象的特征相联系,还要考虑说明的效果,如准确、清楚、生动、形象、具体等。答题时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分析。答案是:“萤雪”一词会使人联想到车胤和孙康读书的情景,形象具体地说明了汉文的词语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加大思维的广阔度和读解的深刻度。
第5题考查语言积累和联想能力,很有特色。答案示例:知音,俞伯牙弹琴遇到钟子期,两人相知相交的故事。
例1的第1、3题,例2的第2、4题都是有关说明方法的题目;例2中的第3题是关于说明文语言的题目。不管是说明方法还是说明文语言,都是从文章的技法角度来考查对说明文的阅读理解。下面我们就来做几个比较典型的题目。
第五篇: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1、复习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2、掌握中考说明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内容:
一、说明文的一般常识
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说明文是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要求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2、常见的说明文有几种类型?
A、事物(形状、构造、发展变化)B、事理
3、阅读说明文要抓住几个方面?
A、指说明文对象及其特点。B、理清说明的顺序。C、掌握说明的主要方法。D、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4、说明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什么是事物的特点? 事物的特点的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
5、指出《中国石拱桥》、《核舟记》、《统筹方法》、《活板》、《宇宙里有些什么》、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A、《中国石拱桥》: 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很广、大小不
一、形式多样。B、《核舟记》:核舟:体积小、雕刻内容多、技艺巧。C、《统筹方法》:统筹方法:抓住主要工序的主要环节。D、《活板》: 活板印刷: 活 E、《宇宙里有什么》:宇宙:物质的=无穷无尽的、运动发展的。
6、怎样把握说明文对象的特点?以《活板》、《松鼠》、《宇宙里有些什么》为例说明。A、题目:《活板》:活 B、首段:漂亮、驯良、乖巧。C、关键词句:物质的、无穷无尽的、运动发展的。
7、怎样指出文段或文章的说明中心(主要内容)?
如:《宇宙里有些什么》第12—17段(七上20课)的主要内容。说明宇宙是无穷无尽的。
方法:说明中心=说明对象(宇宙)+特征(无穷无尽)
注意:如果一段说明文将说明对象分成几个部分分别说明或列点说明某一对象的特征,概括时不可以偏概全。如:《向沙漠进军》第五段的说明中心:
抵御风沙袭击的方法是培植防护林、培植草皮。
8、我们学习过的说明顺序有哪几种?每种还有哪些小类?以学过的课文为例说明。
(1)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如《核舟记》:头—舱---尾---背。
(2)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多在事物的发展变化,如《活板》:唐--宋--升死:
《中国石拱桥》:古-----今
(3)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在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向沙漠进军》第4—6段; 分--总:《宇宙里有些什么》第3—6段; 总--分--总:《中国石拱桥》第五段赵州桥,《核舟记》全文; B、先主要后次要:《向沙漠进军》第5段。C、先原因后结果:《中国石拱桥》到9段。D、由现象到本质:《奇特的激光》。E、由一般到特殊:《蜘蛛》F、由整体到局部:《中国石拱桥》第6段卢沟桥。注意:(1)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数字等。
(2)空间顺序:有表示方位的词语,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等。(3)同一篇文章全文或各部分均可有几种不同的说明顺序,应分别指出。
二、复习说明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1)下定义: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等边三角形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2)举例子:举一些通俗易懂、有代表性的例子说明事物或事理。
(3)分类别:按一定的标准,不能有从属或交叉关系,要把集合中的所有内容都分完。如人分为:男人、女人。
(4)打比方:用比喻的修辞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的深入浅出,具体生动。(5)作比较: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同要说明的事物相比较,一定有两个方面。(6)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点,最准确、最有说服力的方法。
(7)引资料: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语。(8)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9)配图表
(注意:说明方法一般用三个字表达,不要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混淆,表述要规范。)
2、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1)下定义:„„是„„,这就是„„,叫„„(2)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3)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4)打比方:像、是、当作,就是比喻。(5)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6)列数字:数词、概数、确数。(7)引资料:引用,标记是引号。
(8)作诠释:局部、某一方面的特征介绍。(9)配图表
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共同的作用是说明事物的特征。
A、作比较:能够更加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B、下定义:能够科学地、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内涵),使说明更加严密。
C、配图表:能够直观形象地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给人以清晰明了地认识,便于比较和记忆、理解。
D、举例子:使说明的对象更具体、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E、分类别:使文章说明的条理十分清楚(条理清晰)。
F、打比方:能够想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G、列数字: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的更准确无误,令读者更信服。H、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性质与特点。
三、复习说明性语言的特点。
1、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的语言运用,同义词的选择上。
2、方法:(1)、修饰、限制性的语言:用删除法,去掉有什么不好?(2)、同义词的选择:用置换法,换了有什么不好? 典型试题: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部分”一词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方法:1表态:不能删。2定性(什么上的限制)+解词或解释句子。3若删去,句子意思就成了„不符合实际。
4、Ⅹ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