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望海潮》教案(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00:4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柳永《望海潮》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柳永《望海潮》教案》。

第一篇:柳永《望海潮》教案

柳永《望海潮》教案

彬县新民中学

胡元平

一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本词的景物描写方法。

2、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二 教学重点:

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意义。

2、本词景物描写的方法。三 教学难点:

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2、景物描写中白描、铺叙手法。四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五 参考书目:

1、《中国文学史》

(三),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唐宋词名篇讲演录》,王兆鹏著,广西大学出版社

3、《中国古代诗词精品赏读丛书:柳永》,赵长征 编著,五洲传播出版社

六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七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口语训练

(一)导语:

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词人,写了很多婉约曲致、歌咏升平的词作。14岁入朝后,历任要职,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爱文学,又喜欢荐拔人才。北宋诗人张舜民写了一本笔记叫《画墁录》。书中的第一卷里说,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预备参加科举时,流连于花街柳巷,没能考取功名,他写的《鹤冲天》中有一句词“忍将浮名,换了浅吟低唱”得罪了仁宗皇帝,很长时间内吏部不让他升迁。柳永就去找同是词人的当朝宰相晏殊,希望能拉他一把。但晏殊却讽刺他作“彩线慵拈伴伊坐”之类的情词,和当时的“深斥浮艳虚华之文”的仁宗皇帝一样,鄙视他的俚俗浮艳的词风,自然不肯帮他。不过这个晏殊是个非常有诚信的人,七岁能文,被誉为神童。十四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宋真宗召见了他,让他和进士们一起在朝廷接受面试。晏殊在会试中看了题目后,向皇上奏道:“臣十天前已做过这篇文章,草稿尚在,请圣上另命一题。”皇上赞其诚实,当众赐同叔进士出身。正是他的诚实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也最终帮助他官场上的升迁。我的故事讲完了,下面把时间留给发言的同学。

(二)口语表达:

话题:同学们可就毅力这个话题,结合自己看过的某本书,某个名人的名言、某个影视中的人物事迹,发生在同学中的某个人或事作主题发言。

训练:请五六名同学上讲台,每个人作五分钟的主题发言。点评:根据同学发言的情况,针对主题是否鲜明、语言是否流畅,讲 话是否有感染力,讲话的姿态等和同学们一起做个点评,并现场打分,作为一项平时成绩。第二环节:课文教学

一、词的基本常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二、作者生平及创作: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至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 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佑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柳永是宋代词坛上最为流行的词作家。当时有“凡有井水饮出,即能歌柳词”的说法,对后世词家、金元戏曲、明清小说都有重要影响。

柳永的词集《乐章集》流传于世,存词二百余首。这些词作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是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在柳永之前,并不是没有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但柳永是第一个大量创作羁旅行役的词作家。他入仕之前,曾长期漫游;为官之后,又到过很多地方。根据地方志和他的词作,他到过的地方有汴京、杭州、洛阳、长安„„他的词常借用登临水的所见所闻,淋漓尽致地表现一个落魄、不得志的文人的悲哀和感叹。如《八声甘州》相对于五代多写闺阁闺风的词风,这种表达怀才不遇、失意痛苦的作品可谓境界大开,将传统诗歌言志、缘情的功能移植到了词的领域,这种词作也蕴含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打破了五代词狭小的表现空间。

一类是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的词。宋仁宗统治时期,号称太平盛世,城市经济更是空前繁荣,汴京、杭州、苏州等都是很繁荣的大都市。柳永是个颇具“市民意识”的作家,他热爱这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乐章集》中有不少描写都市繁华的词。《望海潮》(东南形胜)写杭州。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一类是描写男女情爱的词。柳永写了不少反映秦楼楚馆生活和男女之情的词作。其中有放纵的欢娱、俗艳的调笑,也有离别的惆怅、真切的思念。这类作品鱼龙混杂,给他的声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柳永的这类词作多为文坛上流所不齿,但其中的佳作如《凤栖梧》(伫倚高楼风细细)、《雨霖铃》(寒蝉凄切)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三、背景介绍 :

在两宋词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凡名作,往往有故事,故事包括创作过程的故事和传播过程的故事。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记载,《望海潮》词传到金邦,金主完颜亮听到之后,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激发了他要占领南宋的决心。一首词竟引发一场战争,这种传说可能不甚可靠,但至少说明 这首词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

刚才说的是这首词传播中的故事,其实这首词在创作中,也含有柳永个人的目的。这首词的创作故事是,柳永不得志,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希望有人能提拔他。柳永到杭州后,他的老朋友孙何正在当杭州太守,但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没办法见到孙何。柳永没有法子,只好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的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她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着首词,孙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写的,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四、整体感知:

(1)通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和自由读对本词进行整体感知。(2)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老师的讲解了解词的大意。(3)同学讨论,老师点拨,分阙赏析:

1、师:上阙写了什么?

明确: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 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市场里摆满了珠宝等珍贵商品,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满是绫罗绸缎。“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杭州的富庶当然不只这两个方面,但这两者都是妇女常用的装饰用品,暗示城市的声色之盛。

2、师:下阙写些什么?

明确: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 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霞”山水之乐。是对地方官员的赞美,暗示这些官员与民同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孙何的直接赞美,也在本词的结句说明投献的用意。

3、本词的是怎样铺叙和赞美杭州的富庶、魅力?

明确: 从词的构思上看,“形胜”和“繁华”是词眼。“形胜”是自然环境的美;“繁华”是经济的繁荣发达。“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表现的都是杭州优美的自然景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参差十万人家”表现的是杭州经济的繁荣。

4、本词中的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明确: 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昂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5、作为一首投献之作,这首词是否表现出低三下四的奴颜婢膝? 明确:没有,在歌咏太平盛世、湖光胜景的作品中,此词的气格高华。

五、布置作业:

1、仿本词写一首胜地胜景的词。

2、背诵《望海潮》。第三环节:相关文章导读

在中国的诗词创作中,悲秋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创作主题。柳永的词作中也有大量的悲秋之作,除了我们在中学时学过的《雨霖铃》外,本课本中还选了他的另一首非常有名的作品《八声甘州》。另外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晏殊的《蝶恋花》(菊愁烟兰泣露)、马致远的《双调•哨遍•高祖还乡》等都和秋天有关。这些作品体裁不一样,作品的风格也不一样,同学们可进行对比性阅读,看看它们选取的意象有没有相似之处,看看它们的意境是否一样,作家们用秋天这个时令段通常抒发怎样的情感。

第二篇:柳永《望海潮》教案

柳永<<望海潮>>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词的声韵之美。3.学习铺陈手法。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的有关知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二.写作背景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三.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柳永: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四.朗读本诗

教师范读 学生齐读 学生自由朗读 五.试着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学生试着背诵 二.学生齐读 三.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柳永开创的。四.具体分析词

(一)上片:(概括内容)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历史传统、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二)下片:(概括内容)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写了山河水量个方面。“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不同年龄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祝愿。五.艺术特色

本文是慢词,所以在艺术手法上与小令有所不同。本词重在用铺叙的手法,例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四、问题探究: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图景)

2、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地理位置 历史传统 自然景观 市井面貌 百姓生活)

3、这首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对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夸赞)六.背诵本词

第三篇: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8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 篇1

课文研习

一、要点解析

1.《望海潮》是描写北宋时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词。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

词作以铺叙见长。首先,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领全篇,概括介绍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然后分别从“形胜”“都会”和“繁华”三个方面铺开叙述:“烟柳画桥”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阜盛;“云树”“堤沙”之外惊涛拍岸,汹涌壮观;都市街衢,珠宝遍陈,普通人家,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过片(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写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飘香的景象,后叙羌笛横吹、菱歌互答的欢愉场景。由民众忘情山水之乐引出官员宴饮之乐,一路铺叙下来,但又不是平铺直叙,很见裁减功力。

这是一篇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想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便写了这首词。词作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局面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确实呈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收笔也流露了粉饰太平、献宠官僚的味道,有唐朝干谒诗的遗风。

2.《雨霖铃》是描写作者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词作主要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其一,用哀景写悲情。词作开篇用“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烘托离别时凄冷沉郁的气氛。其二,以无情衬有情。离人难舍难分,而无情的舟子却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泪相向,“无语凝噎”。其三,以想象未来之景诉悲情。作者用一“念”字引出离别后行人消失在烟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极目远眺,一片茫然,不觉悲从中来。“良辰美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二字顷刻间就使欢乐之情顿然消失,而沉入到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里也是“乐景写悲情”。

二、学法指导

1.知人论世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想谒见此时正好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介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他就写下了《望海潮》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以求得引荐。所以,词中不乏溢美之词。

柳永写《雨霖铃》,正是他离开汴京(开封)去各地漂泊时。由于封建时代文人政治命运难以自持,加上交通等经济条件落后,离别就给予青年男女以爱情的深沉打击,给予漂泊游子以羁旅愁苦的悲叹。《雨霖铃》正是这两个方面感情的真实流露。

2.正确看待《望海潮》引发的种种传说。

宋人罗大经的《鹤林玉露》记载:“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扬鞭渡江之志。”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诱使金兵入侵,导致北宋灭亡的原因,是由于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腐朽本质;金兵南下,给南宋统治者带来威胁的,仍然是统治阶级“直把杭州当汴州”(林升《题临安邸》)的腐朽本质所决定的,与柳词本无直接关系。从传说中可以看出《望海潮》的影响之大。

3.诵读指导

《望海潮》词“音律谐婉,词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尽致”(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所以,朗读时应该注意音律的和谐,语势的激越。

开篇“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一句有总起夺势之妙,朗读要在“繁华”处升调且停顿,为下文的朗读蓄势。下文从三方面铺叙,朗读由三个层次推进,逐一昂扬,至“竞豪奢”到高潮。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朗读语气平缓和乐,“有三秋桂子”中的“有”是领字,朗读要作较长停顿。最后两句是祝愿之辞,朗读时语气诚恳,节奏和缓。

《雨霖铃》是描写作者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朗读时当声情哀婉缠绵。如“寒蝉凄切”“切”字为韵脚,要读得鲜明;尾音拖长更能读出词的凄切情感;“竟无语凝噎”的“竟”要稍重、稍停,并读出哽咽之声、冷涩之感;“念去去”的“念”是领字,要稍重、稍停,拖音以带出下文;“酒醒何处”的“何处”要读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一景一顿,声断气不断。“那堪”二字要稍重,随后的“冷落清秋节”稍缓;“便纵有千种风情”中,“便”字要顿住,“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里表达苦痛无奈之意。

三、延伸拓展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到宋代成了“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是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

(3)本来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望海潮》就与所写内容相关。但绝大多数的词的内容都不是用词牌“本意”的,如《雨霖铃》。因此,有的词牌之外还有词题。

3.词的分类

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基础测评

一、积累运用

1.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B.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C.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D.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繁华fán帘幕mù参差cī叠巘清嘉xiàn

B.罗绮qǐ钓叟sǒu箫鼓xiāo吟赏烟霞yín

C.寒蝉chán骤雨zhòu暮霭ǎi良辰美景chén

D.凝噎yē经年jīng甘霖lín兰舟催发cuī

3.下列词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今日的钱塘江岸,一派繁荣景象,大厦拨地而起,长桥飞跨而过,只感觉钱塘江畔繁华中更多了一份宁静。

B.“夕阳萧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曲,明清早已流传。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等人首次将其改变为丝竹合奏。

C.黄庭坚在《东坡先生真赞》里写道:“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可见其对苏东坡的赞美和敬仰。

D.在傍晚的最后一线余晖从窗前消隐时,我正趴在桌边,透过窗台,庸懒地望着天际的尽头,俨然沉溺于一幅水墨山水。

4.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词原为歌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属于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B.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等是婉约派的主要作家。

C.慢词就是篇幅长的、节奏缓慢的词。慢,有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望海潮》《雨霖铃》都属于慢词。

D.词牌一般是与词的内容相关的。如《踏歌词》咏的是舞蹈,《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望海潮》写的就是杭州胜景等。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5.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请就本词的上片举一例说明“点染”手法的运用。

答:

6.赏析“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在词中的妙处。

答: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7.对《雨霖铃》的鉴赏评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实写送别之境,但更是借痛楚的声音、萧条的景物、伤情的地点,映衬出了词人内心深沉的痛苦。从而真正做到了景中有情、情景相生。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一句将“别”字形象化,把彼此眷恋之情、无穷的离别之恨、无可奈何之心表现得神情逼真,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C.“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由“念”字领起,实写离别之后的情形。浩淼的烟波,沉重的暮云,高远的天空,这些景物全都笼罩上一层黯淡的色彩,衬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欲与情人再相见的无期。

D.“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刻画得细致入微。“虚设”表示良辰美景已经成为虚空的妄想,正因为这样,词人由己推人,设想未来,才更感受这次离别的痛苦。

8.赏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情景交融的手法。

答:

三、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少年游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①?狎兴②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注:①前期:指旧日之志意心期。一说指旧日的欢爱约期。②狎兴:失意时狎玩之意兴。

9.赏析“高柳乱蝉嘶”与“寒蝉凄切”中“乱”与“寒”的表达效果。

答:

10.联系全词,分析“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所表现的失意之情。

答: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①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②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③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①危楼:高楼。②黯黯:迷蒙不明。③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11.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

答:

12.曹操的《短歌行》里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句。比较其中“对酒当歌”所表达感情的不同。

答: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小重山

陈亮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黄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注释]陈亮曾在宋孝宗与金约和之后,上《中兴五论》,没有结果。以后又向孝宗连上三书论恢复方略,受到朝廷攻击,斥为“狂怪”。他在长期的乡居生活中,报国之志未衰,曾在自己的家里葺治小圃,有柏屋三间,名之曰“抱膝”,这是用诸葛亮的典故,可以看出他的志趣所向。

13.词中“槐枝啼宿鸟,冷烟浓”的“冷”字和“小楼愁倚画阑东”的“愁”字,好在哪里?请结合词句进行简析。

答:

14.“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运用了什么典故?其寓意是什么?

答: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采桑子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15.词的上阕“恨君不似江楼月”,而下阕“恨君却似江楼月”。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16.词作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试加以分析。

答:

四、片段写作

根据《望海潮》的诗意,展开联想,扩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的画面,约200字。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赏析诗歌语言之美

2、了解干谒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

预习作业:

1、熟读并尝试背诵诗歌。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写下:全词你认为最好的一句和最难懂的一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诵读、感知风格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宋词——柳永的《望海潮》。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词。

(如有字音错误订正字音,如无字音错误,就说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好,)我们诵读古诗词,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词的风格特点。老师来读一遍,请同学们听读体会。

(教师范读)

词的上下片风格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上片意境开阔,下片清丽婉约。(如学生答不出来,提醒学生注意上下片用词的不同。)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读出词的风格特点。

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诵一下这首词?(学生读)

声音悦耳,情感饱满,体现出了上下片的不同风格,为什么同一首词会出现这样不同的风格呢?随着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一探究竟。

二、梳理品味

昨天预习时让同学们写下初读后自己不理解的句子,这是大家所写(出示手里的页子),其中有一句诗句提出的最多(出示手里的页子),就是这一句——(ppt显示: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大家是哪里不理解呢?(解释字面意思。)字面意思正如大家所说,但是内在的深层含义就需要我们再深入研读一下了。

1、夸什么

比如这个“夸”字,夸的是——“好景”,有哪些“好景”呢?(学生可能会拎具体的句子),这些属自然风光,是好景色,词中还有好景况,是那些方面呢?

(学生梳理回答,教师板书:地理位置、自然风光、都市繁华、民生安乐。)这些好景是哪个城市的?杭州。(板书)

(10分钟)

2、怎么夸

①昨天预习时请同学们写出你认为写得最好的一句,大家的意向非常集中,超出百分之六十的同学写的是这一句: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既然我们这么多同学认为这句写得好,那么它好在哪里?

(引导至意象、练字,简单说)

好在用词恰切,好在气势磅礴,更好的是同学们读出了它是“怎么夸”杭州之景的。

②其实风格清丽婉约的句子也有一句特别好,咱们班也有同学提到: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我们来仔细品读品读,揣摩一下这一句词人是怎么“夸”的。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句诗。

(同桌来评价一下他的描述。如好:描述很好,点评也到位;如不好:整体语言流畅,我觉得……,会更好。)

(评价引至品味典型意象、推敲精彩词句、展开合理想象)

“烟”字考究,写垂柳颜色鲜嫩润泽、姿态轻柔灵动,望之朦胧迷离、数量上成片成林;“画”字突出杭州城的繁华与富庶;“风”修饰“帘”,与前文“烟”字照应,更具动态美,引人遐想帘后的风情;“翠”幕,颜色浓郁,与烟柳形成色彩上浓淡相宜的层次,使整幅画面更美;(换字,珠帘罗幕。)“风帘翠幕”衔接上下句,由景而人,引出“参差十万人家”。

③大家已经明白了柳永是怎么“夸”的,现在请同学们品赏下片,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拿起笔,将我们心中的美景升华成美丽的文字吧!

(3分钟时间书写,展示)

记得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王国维强调词人必须具有赤子之心,要有真情,只有发自内心的东西才能感动人。其实不仅是词人作词,我们鉴赏词作,也需要真情。同学们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了品读者的真情真意。

通过同学们的精彩重现,我们发现,《望海潮》这首词对景物的描摹刻画不吝笔墨,非常细致。这也正是慢词的特点。(ppt出示)请大家齐读——

慢词,就是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与小令相比,慢词曲调变长、字句增加、节奏放慢,音乐更加悠扬动听,情感更为曲折婉转、复杂多变,景物可以铺陈渲染、细笔工描。

(15—20分钟)

3、谁来夸

铺陈渲染的是都市风情,细笔工描的是杭州美景,如此情致,是柳永在夸吗?

(提醒学生看注释。)(明确:孙何)

4.为何柳永来写

既然是孙何将来升迁至中书省后夸于同僚,为何这首词由柳永来写?(板书,柳永)(再读注释:投赠,为了谒见地方官孙何。)

小结:至此我们明白了这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的真正意蕴,是借祝福孙何将来加官进爵至朝廷中央向同僚夸耀他治理下的杭州盛景来夸赞孙何的治理之功。

(教师讲述)相传,柳永到杭州后,得知老朋友孙何正任两浙转运使,便去拜会孙何。无奈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无法见到。于是柳永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一位著名的歌女,请她在孙何的宴会上演唱。当日,孙何被吸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所作。孙何请柳永吃了一顿饭,就把他打发走了,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举荐自己。(板书,干谒诗)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这节课一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这首词的上下片风格不同,其根本原因还是由词人的写作目的决定的。孙何是地方长官,城市的繁华富庶需大手笔烘托;西湖是杭州核心景观,景色的秀美清丽需工笔细描。总之,目的决定了内容,内容决定了风格。

大家不必觉得尴尬,在当时的情境中,这是柳永最得心应手的武器。将自己的才华适时绽放,并没有什么不对。我国的文坛上,就有很多著名的干谒诗文,(《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闺意献张水部》、《上枢密韩太尉书》)(ppt配合,显示作者)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我们只须记得词坛中有这样一位柳永,只须传唱词坛中的这样一篇经典。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带着理解和感情。(齐读)

(5分钟)

三、诵读拓展

读得真好,也希望同学们能多喜欢我们的诗词经典。老师就很喜欢这首词,此时,此地,更加地喜欢,大家知道是为什么吗?老师是河南人,同学们是福建人,这首词是出生于福建崇安的柳永,前往当时的都城河南开封的路上所做。我们今天能在这里一起学习这首词,真的是一种奇妙的缘分。感谢柳永给我们创造的机缘。

所以昨天在准备这节课时,我特别有感触,依着《望海潮》的词牌,试着为柳永填了一首词,与大家分享:

望海潮怀柳永

才子卿相,风流倜傥,天生词人柳郎。漂泊天地,浮名忍弃,砥砺千古乐章。荷花盈十里,丹桂醉三秋,高歌徜徉。紫陌红尘,恣游狂荡,任苍茫。

功名半生茫茫,清酒入柔肠,愁绪满腔。岸边杨柳,残月空望,遥遥再难成双。遗贤谁边向,得丧总凄凉,何须心伤。唯有低唱浅斟,缠绵醉飞觞。

谢谢同学们的鼓励。时间仓促,遣词用字粗糙,格律平仄不严,欢迎大家批评。

四、布置作业

有人说,读柳永,一读《鹤冲天》,识得柳永傲骨肝胆;二读《定**》,识得柳永恣荡真情;三读《雨霖铃》,识得柳永婉约缠绵;四读《望海潮》,识得柳永大家手笔;五读《八声甘州》,识得柳永唐人气象;最后读《戚氏》,识得柳永一生凄凉。

请同学们课下诵读柳永的这些词作,体会不同风格柳词的语言之美。(作业,ppt出示)

选做:

阅读研究柳永及其词作的有关文章。

(5分钟)

五、板书设计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词的声韵之美;

2.品味语言,学习意象鉴赏之法。

教学重点:

学习诗词意象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品词识人,通过意象分析把握此词的内涵。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分组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粉笔、黑板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和诗歌比较导入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附上竹子图片)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问题:请问诗中之竹与图片中的竹子有何别?

明确:诗中之竹乃意象,溶入了作者的情感,不再是单独的客体。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事物)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问题:请找出《望海潮》中的意象。

明确: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怒涛,珠玑,罗绮

桂子,荷花,烟霞等。

二、作品鉴赏

1.读文入情,评词识人

“三分鉴赏七分读”,注意读音,把握节奏,体悟情感

都会(dū)参差(cī)堤沙(dī)

天堑(qiàn)珠玑(jī)豪奢(shē)

重湖(chóng)菱歌(líng)罗绮(qǐ)

叠巘(yǎn)羌管(qiāng)钓叟(sǒu)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2.内容归纳

结合注释,抓住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词的基本内容。作者笔下的杭州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明确:上阕写杭州美丽的环境和繁荣的经济,下阕写杭州人民祥和安定的生活。

全篇描绘出一幅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3.合作探究

诵读之后,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哪一句?试尝试分析。

据说金主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4.情感把握

通过意象的解读,你觉得这首词中表达了柳永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此词乃柳永前期投赠之作,对杭州繁华景象的描绘实际上是对孙何政绩的肯定。

5.迁移训练

请从意象的角度入手来分析下面这首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6.小结概括

此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三、板书设计

地理位置:形胜

历史传统:繁华

市场面貌:富庶“铺叙”“点染”

自然景观:优美

百姓生活:安定

四、课后作业

思考:

1.为什么柳词风格在后来发生了变化?比如后文的《雨霖铃》。(提示:结合柳永的生平经历思考。)

2.试总结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月亮”,“柳”。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公开课,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公开课不需要特殊,将日常课堂里的“说教”去掉,那就是公开课。由于课前的高度重视,压力颇大,一时惴惴不安。此课准备将近一个月,中间不时有老师给予专业指导,提出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课程结束了,有不足,有收获,在此记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课前准备

刚刚选择这首词的时候很多老师给予宝贵的意见,说这首词不容易上,因为是柳永前期之作,不能充分反映柳词的特点,建议我另选一首。《望海潮》确实是柳永年轻的作品,在这首词里能够发现他的抱负与理想,而不是我们所了解的那个“整日出入于青楼歌馆”的柳七。是什么原因使得柳永后来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我觉得这个应该跟学生说清楚,选择《望海潮》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前后的对比让学生明确柳永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学会分析。备课时,通过上网查看柳永的生平经历,阅读资深人士对柳词的评价从而获取柳永的相关信息,以便在课堂上给学生做出分析,加深对柳永的了解。

二、课堂教学

导入课堂的时候运用了图文比较法,即展示一幅图片和一首诗,让学生从中进行比较,从而引入意象的概念,提出鉴赏诗词的方法。接着就进入《望海潮》,找出此词中的意象,概括出其内容。情感可以渗透到内容中间,通过意象的分析使得学生能够自己去慢慢体会其中意味。对于难以理解,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稍作提示。如赏析句子的时候,可以明确要求,写景好的或者抒情好的,使学生明确要求,能够对症下药。课后作业的布置方面进行巩固意象的练习,加深意象概念,掌握意象鉴赏的方法。

三、课后体会

由于是公开课,学生配合很默契,这是课前没有想得的。鉴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及授课时的感受,发觉自己在理论方面有所欠缺。此次公开课全称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展示课”,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成的,而不是预想的,所以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给学生一次机会,学生会还你一个惊喜。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反复诵读诗词,品味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3、学习诗词中铺叙、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

1、诗词中铺叙、点染的表现手法;

2、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教学方法:

诵读与感悟、讨论与交流、点拨与评说相结合。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杭州的迷人景色所倾倒: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意大利马可波罗说杭州是“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杭州到底有什么迷人的景色而让人如此难忘、如此歌咏呢?今天我们跟随北宋词人柳永到杭州走一遭。

二、背景介绍(多媒体展示)

三、诵读、感知

1、朗读第一遍,请同学们自读一遍,要读准字音,并把读不准音的字词圈出来。

都会(dū)乘醉(chéng)罗绮(qǐ)羌管(qiāng)

2、朗读第二篇,请同学们再读全词,根据词下的注释理解词,并把不理解的字词找出来,小组成员互相核查。

强调以下词语的音、形、义:

⑴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⑵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⑶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qiàn。

⑷重湖叠清嘉:yǎn,山峰。清嘉,秀丽。

⑸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代指高官孙何。

⑹异日图将好景: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

3、朗读第三遍,请同学们边读边思考,概括出词的上片与下片的内容。

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下片从湖山胜状、四时风物、昼夜笙歌和湖中人物四个方面穷其美好风貌,极写杭州百姓之安居乐业。

四、合作探究赏析(品味语言、鉴赏形象、感受意境)

引导学生读透全词并有重点的进行鉴赏(从概括词意、分析意象、推敲词语、描述意境、修辞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鉴赏,每个同学可以重点选取一句鉴赏,之后形成集体智慧取长补短)

上片重点赏析“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下片重点赏析“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一)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1、“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是主旨句,在结构上总起全文。

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2、“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啊。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

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由市内说到郊外。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钱塘八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一“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霜雪”比喻浪花,一“卷”字又状狂涛汹涌,波浪滔滔之势。写出浪涛力度与气势,对浪花飞溅的情态写的更形象逼真。大有滔天浊浪排空来,排山倒海山可催的气势。“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

4、“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简单几笔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

(二)下片:写西湖美景和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1、“重湖叠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写湖岸山峰重叠,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照应“叠”二字,写山中桂花。“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一句牵出了诸多意象,湖、山、秋月、桂花、荷花奔赴而来,令人心旷神怡,遐想万千。“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工整的一联把不同季节的美景写得高度凝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的最美的景致概括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景美人更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为互文,即羌管弄晴、泛夜,菱歌泛夜、弄晴。意谓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羌管弄晴”“弄”使得吹笛人和采菱女的潇洒欢快之情陡增,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泛”说明人们是在湖中吹笛演唱,笛声歌声似乎随着湖水荡漾开来,轻盈愉悦之貌全出。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湖边钓鱼的老翁怡然自得,湖中采莲的孩童喧闹嬉戏,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菱舟泛夜,传来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嘻嘻采莲,一句话就给我们展开了一幅太平盛世下的百姓安乐图。

3、“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霞”山水之乐。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一呼百应之势。闲暇时,品酒赏乐,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

4、“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是对官员的美好祝愿。“好景”,表层意思是指钱塘的美好景观,实际代指其政绩成就。至此,才彰显了写作目的是拜谒孙何。“异日”“归去凤池”是对孙何宦途前景的美好祝愿,而这“好景”足以向朝廷中人“夸”,又使这祝愿归结到了对壮美秀丽的杭州的赞美上。虽然投赠之词恭维、夸张在所难免,但西湖的山水人家已经为自己作了明证,不信就请到杭州来眼见为实吧!

五、问题探究:

1、本词中的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2、结合上面的分析鉴赏,说说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明确《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写杭州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

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

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

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3、陈振孙在《直斋录解题》中评这首词“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词人是采用了怎么样的手法,使这首词达到了这种效果的?

①铺叙: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铺叙的手法,充分展开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它是克服叙事概念化、简单化的诀窍之一。多方铺叙;一是指多方位、多角度地铺叙,二是指采用多种方法铺叙。

如: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以词的上阕为例:“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下面就是对“形胜、都会、繁华”的铺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前面一句是总说,这几句是对前面的分述;又如“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善于铺叙,是此词的特色之一。这首词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

②点染,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但必须强调的是,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一气而下。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染)断肠人在天涯。(点)

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

提示:上阙先点“钱塘自古繁华”,然后展开描写,“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运用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体会词的音律美,感受词的意境美。

2、探究学习这首词的艺术手法。

学习方法:

以学生为主,诵读、讨论、分析、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宋代杭州的繁华富饶,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去过杭州吗?(我也没有去过.)我这里准备了两幅杭州风景的图片,大家欣赏一下。(展示课件)一千年前的杭州是什么样的?我这里没有图片了,我给大家准备了一幅“文字图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究的《望海潮》,作者是北宋的柳永。(展示课件,板书课题、作者)

2、明确探究学习的目标。(展示课件)

3、介绍作者、背景,复习关于词的知识,(展示课件)。

二、诵读课文,感知内容,体会意境。

1、初读课本,扫除字音障碍,词义、词的活用,分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互相核查。

2、再读课文,体会词的音韵美。(本词押“a”韵)。(指导学生齐读)

3、欣赏“文字图画”。(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能说出大体意思就要热情鼓励)

(1)哪些词语最能概括体现出杭州的特征?

形胜、繁华(板书)

(2)作者具体写了哪些景物或场面表现这些特征?

(同学找出具体景物和场面,并作简要分析)景物场面

(3)这些景物给你什么印象?一个词(字)概括(美)

景------美(板书)(有类似的词语就可以)

(4)生活场面呢?

民------乐官------愉(板书)

(5)一个词概括“人间天堂”(板书)

(6)探讨最后一句,帮助加深理解全词感情,照应投赠之作,“好景”值得夸耀----祝愿早日回到京城。

惊叹、赞美、羡慕的感情。(板书)

(7)带着感情再次诵读课文

小结文字图画:这些景物和场面,就是诗词当中的意象,本词借助意象所给人的美的情趣,所体现出来的欢乐愉快的情调,就是本词的意境。

嗅觉们再来吟诵一遍这首词,虽不一定“摇头晃脑”,内心一定要倾情投入,把词所体现的情调读出来,感受词的意境美。(先自由读,再找一个同学范读)。

4、同学们读的已经相当不错了,换一种考查方式,前后四位同学一组,在词中找出一句你们最欣赏的句子,借助想象和联想,用语言文字描绘出来,一人执笔,合作完成。

(1)、找同学读

(2)、小组之间交流

(3)、贴到后黑板“合作探究展示台”上。

5、学习探究艺术特色。

作者为什么把这首词写得这么美?同学分析探讨,在课文中找到依据并分析。

(1)抓住了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2)先概括后具体,一句一景,从不同角度来写,写景有层次感。

(3)运用了比喻、夸张、铺排、点燃、动静结合等手法。

(4)用词特别准确。

作用:突出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6、情感态度价值观:宋代已如此富有(投赠之词,多少有点夸大),应有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7、小结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找出二个用词准确的例句并分析。

2、课后练习第一题。

附:板书设计

望海潮

柳永

景美人惊叹

杭形胜间

民乐赞美

州繁华天

官愉堂羡慕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 篇6

一、教学目标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掌握互文,点染等艺术手法

三、教学课时

45分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在上课前老师想问问大家,有那些同学去过杭州呀?没去过的也没关系,老师给大家放映几张图片让大家感受一下杭州的美丽景象。这是现在的杭州景象,那么一千年前的杭州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柳永留给我们的一幅“文字画”来看看一千年前的杭州又是怎样的一幅美景。

2、师:请大家结合课文注释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并且找出这首词是围绕哪两个方面来写的。

生:“形胜”,“繁华”

师:全篇紧扣“形胜”和“繁华”做文章,两条线索有分有合,交叉进行。接下来就请大家跟着老师走进这首词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来写杭州的“形胜”与“繁华”的。

师: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词的上阙,“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从地理条件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恨重要,风景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历史悠久着笔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才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开头三句,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接下来几句,便从各个方面来描写杭州的“形胜”和“繁华”。

师:“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一句写出了杭州街巷河桥的美丽,居民住宅的雅致,及都市户口的繁庶。这是对杭州“繁华”的描绘,接下来一句作者笔锋一转对杭州的自然景色的进行描绘。“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这里作者的视线由市内转到郊外,在这里请大家注意这两个字——“绕”、“卷”字,自古以为人们评价这首词时都认为这两个字用的相当准确。一个“绕”字让我们看到了钱塘江岸古树成行,呈现出一种迤逦之态,远远望去这些树木与云天相接,更显得美丽别致了。“霜雪”比喻浪花,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卷”字既写出了波涛汹涌、浪花飞溅的逼真情态,也写出浪涛力度与气势。“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作者抓住“珠玑”“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富裕反映出来。最后,再用“竟豪奢”,暗写杭州富民比夸争富,反映了杭州这个都市繁华和奢侈。

板书:绕、卷

师:这首词的上阙分别从城市规模、自然景观、市井面貌这些角度对杭州这个地方进行了描绘,展示了自然风光图和都市繁华图,让读者从宏观上对杭州美景有了初步领略。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词的下阕,看看这位大词人是怎样运用他的生花妙笔来进行描绘的。生诵读文本。

师:上阙就杭州城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和刻画,再现了杭州的繁华气象,那么下阙围绕着什么来写?

生:西湖

师:那作者笔下的西湖是怎样一幅美景?

生:“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师:“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三秋、十里”,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PPT展示图片)

师:西湖如此之美,那我们来看看,在这样的美景中都生活着什么人呀?

师,分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师:是不是说就是白天吹着优雅的笛声,晚上唱着采菱歌呢?

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呀?

生:是白天晚上都有低声和歌声。

师:词人为什么这样写?

生:互文手法

师:非常好,这就是互文手法,我们来看看互文的定义。(PPT展示: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师:互文呢有十来种分类,而我们主要学习的就是单句互文和对句互文两种。复习回顾了互文的定义呢,现在我们就再来回顾一下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遇到过的互文实例。

师:单句互文就是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

所谓单句互文,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例如:(PPT展示实例)

注:师生互动讨论,最后教师总结明确如下:

(1)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也讲不通意思。

(2)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从字面上看,“秦时明月汉时关”是“秦时明月照耀汉时关塞”之意。但不能理解成“月亮还是秦时的月亮,边关还是汉朝的边关”,而应解释为:秦汉时的明月和秦汉时的边关。句中的“秦”、“汉”、“关”、“月”四个字是交错使用的。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照耀秦汉时的关塞”。即“明月依旧,关塞依旧,却物是人非”。更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悲怆。

师:我们再来看对句互文。

对句互文(也叫互文相补)

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例如现行教材里的:(PPT展示过程同上)

(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辞》又作《木兰诗》)

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意思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衣裳。”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后凯旋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辞》又作《木兰诗》)

这两句亦为互文,当窗亮敞,对镜顾影是理云鬓,帖花黄的共同条件,意指“当窗、对镜理云鬓帖花黄”。

(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又作《木兰诗》)

按字面的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归来。”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而归来的都是壮士呢?事实上,“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将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只有这样理解诗句才显合理。

师:现在我们回到我们的词句上来。“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写了哪些人?他们的生活情态又如何呢?

生:钓叟莲娃,他们的生活情态是“嬉嬉”

师:很好,“嬉嬉”二字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卷。可以看出他们生活安逸,自得其乐呀。

我们再看下一句,看看又写了什么人,他们又是怎样的生活情态?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汉乐府《陌上桑》说:“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后世文学因此用“千骑”来代指一个地方长官的随从规格。这里的“千骑拥高牙”呢,我们就可以理解为其主角是杭州的地方官孙何。

生:孙何一样的达官显贵,情态是: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沉醉于这一切美好之中。

师:我们看到了两类人了,生活如此安乐美好,那见证这一切的又是谁呢?

生:词人

师:对,这里除了达官显贵,平民百姓,还有一个隐含其中的人,就是此人自己。那词人的情绪怎么?

生:羡慕,赞美

师:好,现在我们来小结一下词的下阙

词人一共写了三种人并描绘了他们的生活情态,作者这样写有何深层目的?

生:这是一首以拜谒为目的创作的词,这样写突出社会安定祥和。

板书:自得其乐、沉醉、欣羡

师:那我们再看最后两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句的作用又是什么?

生:是为了表明他的创作目的和住旨。

师:理解很到位,接下来我们中介一下全词,词从人物景物入手给我们展示了三幅图景,大家一起来告诉我是哪三幅图呀?

生:自然风光图,都市繁华图,民生安乐图

师:那大家说这些图美吧。作者为什么把这首词写得这么美,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他的“点染”艺术手法的运用。那什么是点染呢?(PPT展示:点染是传统国画中的技法名称,中锋点景物,侧峰层层渲染,才有立体感.移动到诗歌上,“点”是正面点明主旨,“染”就是加以具体细致的描绘铺写,从而使诗歌的形象更为丰富,意味更为浓郁,而不至于使诗歌过于单调、枯瘦。)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点染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总是怎样运用的?(PPT展示并明确)

(1)

《长亭送别》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染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点

师:看完了实例,我们来看看点染在本词中的运用。

词总起一笔点出:形胜与繁华,又在接下来的描写中以三副图景染之,所以呀,我们看《望海潮》中点染的运用如下:

点染

东南形胜自然风光之美

三吴都会民生安乐之美

钱塘自古繁华都市繁华之美

师: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请大家下去预习下一首词《雨霖铃》仔细品味一下我们这位大词人的不同风格,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讨论。

郭晓阳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 篇7

【设计理念】本单元是学习宋词,所选四位此人都是宋词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大家,因此不能仅停留在对一词一作的赏析,要看到作家的特点和贡献。但考虑到学情本身,及高考要求,需要老师给出明确的鉴赏方向,循序渐进,让学生有的放矢,学有所得,既能满足考试需求,又能真正提高鉴赏水平,完成课标要求——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宋词的常识和词人柳永的有关成就贡献,分析意象与意境,把握情感,分析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品味语言;通过合作探究完成对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

情感态度价值观:希望激起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及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分析意象意境,理解内容和情感,并对艺术手法进行赏析。

【教学难点】鉴赏其中的艺术手法。

【学习重点】:从意象入手,分析意象意境,在朗读中品味语言和技巧

【学习难点】:鉴赏艺术技巧。

【教法与学法】教法:指导朗读,小组合作探究,点播提问;学法:反复诵读 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提前预习、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同学们到过的城市中,你认为哪个城市的风物最让你赞叹?能给我们描述一下吗?(学生自愿发言)对于展现描写都市风貌的美,宋代词人柳永的《望海潮》可谓是最佳典范,传说此作品竟引起金兵南下侵占的欲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看他是如何描写杭州之美的。

二、首先请阅读单元说明,明确单元目标。然后简介宋词的有关常识及作家柳永。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课件展示)

三、朗读《望海潮》,因声求气。

1、首先提问背诵,以此检查课前预习情况。(因为熟读成诵是鉴赏的基础)

2、老师示范朗读,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有意识给同学们校音。

3、全体齐读,振奋精神,便于进入情境。为鉴赏做准备。

四、疏通文意:找两名同学用最优美的语言描绘上阙和下阙,最后用课件展示,意在引起对比,引导学生要提高表达能力。

五、分析意象意境:(作为鉴赏的切入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三分钟,同时找出词中出现的意象(同学们合作研讨,自己去黑板板书)

2、老师课件提示:指导分析意象和意境:

上片:烟柳 画桥 风帘 翠幕 十万人家 云树 堤沙 怒涛

天堑 珠玑 罗绮 ————杭州(美丽、富庶 繁华)

下片:重湖 叠巘 桂子 荷花 羌管 菱歌 钓叟莲娃

千骑 高牙 ————西湖(美丽、祥和、游人不断)

六、整体把握内容与情感:(落实教学重点)

研讨课后第一题:(前后桌四人为一组,研讨组织一份共同的答案,五分钟后回答)

问题:《望海潮》一词描绘了怎样的一种都市生活景象?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提示: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从地理位置说是东南重镇;从历史传统上看是三吴都会;自然景观方面有钱塘,有西湖,有壮丽,有秀美;从市井面貌上看,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百姓生活方面呈现出安居乐业的祥和局面。

从全词看,作者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七、分析艺术技巧:(突破难点)

探究问题:

1、本词中前三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是结构方面的艺术技巧,用这三句总领全词,概括介绍杭州情况。下面的内容都是针对这方面来铺叙的。(提示同学们:)善于铺叙,首尾完整,这也是柳永词作常用的技巧。

探究问题

2、针对景物方面的描写,你能看出哪些艺术技巧,或者表现手法?

提示:整体看1铺陈描写,时空全方位写出杭州的美丽与繁华。(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

2点面结合,既有对杭州全貌的描写,如“参差十万人家”“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也有局部细致的刻画,如“烟柳画桥”“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等典型事物人物的展现。

3大量运用数词,(十万 三秋 十里 千骑)

4融情入境,作者把对杭州的喜爱完全融入到了对景物的刻画中。

5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珠玑罗绮 羌管菱歌 嬉嬉钓叟莲娃)

局部看: 比喻(怒涛霜雪)夸张(十里荷花 千骑)

八、深化成果,展示评价:

1、请同学们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们结合刚才鉴赏提示,自由发言。老师用课件展示示例)

2、看前人如何评柳词(课件展示)

九、课堂小结,整体评价:

迷醉于柳永笔下的杭州,不禁心向往之。然而同学们认为柳永的描写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吗?(同学们回答)不尽然,作者这样写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称赞当地长官孙何,这是柳永的一首投赠之作。不过客观评价,这首词在艺术表现方面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承平气象,形容曲尽,为拓宽宋词的艺术表现天地作出了贡献。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大声齐读全词,来感受一位婉约作家的豪放之气。

十、作业布置:巩固背诵全词,预习并背诵下一首《雨霖铃》

板书设计:

望海潮——柳永

意象 艺术手法

形胜

杭州 都会 如何表现——

繁华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了解作者。

⑵ 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⑶ 学习诗中点染、铺叙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

⑴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运用联想和想象。

⑵ 感悟词的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

⑵ 正确评价作者的写作目的。

【教学重点】

1、名句欣赏。

2、这首词的写景特点,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学习本词中点染和铺叙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反复诵读,感悟体会。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么,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

二、朗读诗歌

1、初读课文:

要求: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准词意。

强调以下词语的音、形、义:

⑴ 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⑵ 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⑶ 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堑,qiàn。

⑷ 重湖叠巘清嘉:巘,yǎn,山峰。清嘉,秀丽。

⑸ 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词中代指高官孙何。

⑹ 异日图将好景: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

2、齐读课文:

诵读指导:

⑴ 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

⑵ 上阕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要读出一种气势来。

⑶ 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三、整体感知

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

杭州是太平盛世里富庶而又美丽的繁华大都市。在那里,人们生活安定和美,一切显得极为和谐。

2、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⑴ 从地理位置上看。

⑵ 从历史传统上看。

⑶ 从自然景观上看。

⑷ 从市井面貌上看。

⑸ 从百姓生活上看。

⑹ 钱塘长官生活看。

3、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

惊叹赞美艳羡。

四、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1:

杭州在诗人的笔下有美丽的景色和繁荣的经济,还有人们安乐的生活,一切显得很诗情画意。然而作者是怎样做到具体细微地描写的呢?请结合词的上阙和下阙具体的内容加以分析。

具体分析词:

1、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只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披罗着锦。“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2、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西湖是美的,苏轼说:“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是写了山河水量个方面。“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时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官员的祝愿。

问题探究2:

找出词中你最欣赏的句子并加以品析。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几句被称为千古名句,你是如何鉴赏的?

五、诗歌艺术手法分析

讨论:点染手法。

[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本词就运用了“点染”的手法,请加以说明。

本词点染一。

点染二

本词的又一特色:善于铺叙

这首词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对钱塘潮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既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又非常具体形象。极力铺排,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六、拓展延伸

展示部分同学填词习作,大家共同交流。

七、小结

这首词着力描写了钱塘江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借以歌颂此地的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八、作业:背诵这首词。

【板书设计】

望海潮

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1、从地理位置上看

2、从历史传统上看

3、从自然景观上看 惊叹赞美艳羡

4、从市井面貌上看

5、从百姓生活上看

6、钱塘长官生活看

第四篇: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教学中做好《望海潮》的教案设计可以增加上课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海潮》的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望海潮》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了解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是学习重点,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宋词的常识:词牌名、词题、小令、中调、长调、婉约派、豪放派

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柳永的词作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创作慢词,被称为北宋婉约派正宗。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望海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二、配乐朗读,读出节奏,感受语言美。

【学生朗读后,教师指导节奏、用韵,配合多媒体图片音乐交互效果,示范朗读,然后指导学生配乐诵读,读出美感——一读体验,二读示范,三读品尝】

三、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感悟词意。

【学生初步概括分析作品的主要意象(内容)和风格,简介背景,体会词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有理,大意解读准确即可。老师有针对性地适当引导,在语言表述规范上作示范,不作过分硬性的定评】

【上片】写杭州城的优美风景与繁荣景象。“形胜”、“繁华”是点睛之笔,概括全篇。

【下片】写西湖景区清秀迷人的湖光山色与官同游同乐的愉悦祥和气氛。(形胜、繁华)

【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由景到物、由物到人的描写顺序,起承转合的典型结构】

【背景】

这是一首投赠词。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往京城开封应试,路过钱塘(今杭州)赏观钱塘江大潮,游览西湖胜景,想拜访任两浙转运使的好朋友孙何,又很难见到他,于是自创新曲,谱写了这首《望海潮》。让青楼歌伎传唱,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风格】

对仕途充满憧憬,又是写给两浙转运使孙何的投赠词,赞叹杭州胜景与繁华,包含着对朋友政绩的褒扬赞美之意,也表现作者心目中的政治理想与抱负。

无论从意象画面气势或氛围来看,都更加接近于豪放词的风格,可以说是柳永词作中较特殊的一首。

【意象、背景、丰富的情感、豪放的情怀,必须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解读——立足文本,还原历史,情感体验,全面解读】

四、欣赏诵读【四读品味,情感升华】

【诵读要求】读出优美的风景,读出优雅的语言,读出审美的激情。

【诵读技巧】节奏鲜明,抑扬顿挫,适度夸张,情感丰富,读出韵味,余味无穷。

【上片】首句读出惊喜感叹之气,“繁华”处上扬下顿为下文蓄势。读杭州风景的词句,“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要读得婉转清丽,又要读出作者的惊艳赞叹之情,读钱塘江潮壮观的词句、如“怒涛”、“霜雪”、“天堑”等富有意象特征和情感的词,要字字铿锵,读出大潮劈面奔涌而来的雷霆万钧之势,也读出观赏者的惊叹之情。到“竞豪奢”语气要上扬而有余味。

【下片】读西湖美景的句子,意象清秀亮丽,充满闲情逸致,节奏要深情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结尾要读出对朋友诚挚的褒扬与祝愿之情。

五、合作探究赏析(品味语言、鉴赏形象、感受意境)

鼓励学生交流分析自己喜欢的语句,从意象氛围、表现手法或者炼字等任一方面简单说明喜欢的理由。

【小组讨论交流,推出代表发言,老师即时互动,注重准确精炼的语言表述能力和解读基本方法的指导,不作理解上的硬性规定。教师可以适当从学生未涉及的典型词句做延伸性的解读,与学生共同分享】

【上片赏析“云树绕(映、掩)堤沙,怒涛卷(似、如)霜雪,天堑无涯。”】

“绕”字写尽绿树婆娑、江堤曲折之美,“怒涛”写巨浪滔天,声势浩大,“霜雪”比喻浪花铺天盖地;“卷”字写浪滔汹涌激荡。全句写尽钱塘潮之声、力、形、;势,惊心动魄。

【下片赏析“重湖叠巘清嘉(呼应“湖”“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数量词)”】

“三秋桂子”照应“叠巘”,写山中桂花之“嘉”。“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之清秀。红花绿叶,桂子金黄,莲子清香。“三秋”,从时间写桂子飘香。“十里”,从空间写荷花满湖。全句不着形色而启人联想,形、色、香具备,把西湖名胜最动人心魄最美的景致概括描述,具有强烈震撼力和联想空间。

【祥和温馨的生活画面】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两句互文,笛声歌声昼夜不停,在晴空中飘扬,在月夜下荡漾。“羌管弄晴”写白天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总括,写百姓温馨游乐。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官员游乐:一是宴酣之乐,二是山水之乐。“千骑”写阵仗之大,“醉”写心中陶醉,“吟赏”写精神愉悦,无一字写情却字字关情。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的“好景”,字面是杭州的美景,也暗含对其政绩的赞许,友情祝愿的意味更浓厚。

六、迁移拓展、比较鉴赏

善于铺叙,是此词一大特色。作者从不同角度精心选取最典型的景物,一句一景,从多维时空极力铺排,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杭州的极度繁华。

试比较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与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以及本词对“荷花”的描述。写一段文字,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作家的作品,并简单说明理由。

《望海潮》教案设计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学习诗词中铺陈、点染的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感悟词的意境美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领悟作者对杭州西湖的热爱之情;感受词的意境、情韵;学习诗中铺陈、点染的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给大家讲个故事:金国大将金兀术(音wùzhú)(完颜宗弼)喜欢读书,尤其是有关中原文化的更是喜欢。有一次,当他读到宋朝词人柳永的《望海潮》时,首先被开头的“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所吸引,接着读到“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时,已经情不自禁地咏出声了,当读到“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时,忍不住掷下了书,大声说:“如此胜地,不去枉为人间一遭也。”遂下定决心要兵取钱塘。

又据说金主完颜亮听到柳永《望海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时,不禁对杭州的美景产生了神往之情。遂起南侵之意。

课文注释②也说这首词写于1003年秋,是赠予当时两浙转运使孙何的。孙何当时驻节杭州,门禁甚严,柳永想谒见面而不能,就作此词央求名妓“楚楚”歌孙席前。孙问知是柳永所作,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柳永的《望海潮》究竟有什么魅力会勾起金兀术、完颜亮入侵大宋的野心呢?孙何为什么听了《望海潮》就亲自前往见柳永呢?

二、关于知识词

1、词兴于隋唐,成熟于五代,盛行于宋,并在宋代的发展到高峰。

2、词是诗的一种,是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所以也叫“歌词”,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

3、词牌:是与韵律相配合的乐调形式。(标题所涉及的是内容。)

4、词的分类

5、风格比较

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

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

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三、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

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原名柳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其为人放荡不羁,年轻时又屡试不第。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偎红依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他“纵游娼馆酒楼间”的浪漫情事,逐步流传到仁宗耳里。应制为“醉蓬莱”曲作词,某些字句触犯仁宗忌讳,被“掷之于地”。加之柳永落第时所写的《鹤冲天》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以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语句,更使仁宗不悦。当柳永再次通过考试,“临轩发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后虽“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于是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成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人。科举功名上的多次失意,使他更加沉湎于歌酒,从追求利禄的文士,逐步变为纵情风月的风流浪子。

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年)47岁(一说生于980此时为54岁)的柳永,迫于各方面的压力,终于考取了进士,从而结束了专业词人的生活。官屯田员外郎。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

2、柳永的贡献及作品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柳永深谙音律,能自度曲,(《望海潮》就是柳永首创)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在词史上产生了具大的影响,在词史上是一位里程碑的人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词作流传极广,素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

词集有《乐章集》,词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等颇有名。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3、背景介绍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4、写作目的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望海潮》教案设计三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词的声韵之美;

2、品味语言,学习意象鉴赏之法。

教学重点:

学习诗词意象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品词识人,通过意象分析把握此词的内涵。

教学方法:

讲授法、引导法、分组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粉笔、黑板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和诗歌比较导入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

——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问题:请问诗中之竹与图片中的竹子有何别?

明确:诗中之竹乃意象,溶入了作者的情感,不再是单独的客体。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事物)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

问题:请找出《望海潮》中的意象。

明确: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怒涛,珠玑,罗绮

桂子,荷花,烟霞等。

二、作品鉴赏

1、读文入情,评词识人

“三分鉴赏七分读”,注意读音,把握节奏,体悟情感

都会(dū)参差(cī)堤沙(dī)

天堑(qiàn)珠玑(jī)豪奢(shē)

重湖(chóng)菱歌(líng)罗绮(qǐ)

叠巘(yǎn)羌管(qiāng)钓叟(sǒu)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2、内容归纳

结合注释,抓住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词的基本内容。作者笔下的杭州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明确:上阕写杭州美丽的环境和繁荣的经济,下阕写杭州人民祥和安定的生活。

全篇描绘出一幅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

3、合作探究

诵读之后,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哪一句?试尝试分析。

据说金主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

4、情感把握

通过意象的解读,你觉得这首词中表达了柳永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此词乃柳永前期投赠之作,对杭州繁华景象的描绘实际上是对孙何政绩的肯定。

5、迁移训练

请从意象的角度入手来分析下面这首词。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6、小结概括

此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

三、板书设计

地理位置:形胜

历史传统:繁华

市场面貌:富庶“铺叙”“点染”

自然景观:优美

百姓生活:安定

四、课后作业

思考:1、为什么柳词风格在后来发生了变化?比如后文的《雨霖铃》。(提示:结合柳永的生平经历思考。)

2、试总结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如“月亮”,“柳”。

第五篇:柳永《观海潮》教案

[推荐]望海潮 ★★★

望海潮教案

作者:张燕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434 更新时间:2009-7-1 16:33:34

望海潮 教案

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本词的景物描写方法。

2、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二 教学重点:

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意义。

2、本词景物描写的方法。三 教学难点:

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2、景物描写中白描、铺叙手法。四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六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七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词人,写了很多婉约曲致、歌咏升平的词作。14岁入朝后,历任要职,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爱文学,又喜欢荐拔人才。北宋诗人张舜民写了一本笔记叫《画墁录》。书中的第一卷里说,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预备参加科举时,流连于花街柳巷,没能考取功名,他写的《鹤冲天》中有一句词“忍将浮名,换了浅吟低唱”得罪了仁宗皇帝,很长时间内吏部不让他升迁。柳永就去找同是词人的当朝宰相晏殊,希望能拉他一把。但晏殊却讽刺他作“彩线慵拈伴伊坐”之类的情词,和当时的“深斥浮艳虚华之文”的仁宗皇帝一样,鄙视他的俚俗浮艳的词风,自然不肯帮他。不过这个晏殊是个非常有诚信的人,七岁能文,被誉为神童。十四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宋真宗召见了他,让他和进士们一起在朝廷接受面试。晏殊在会试中看了题目后,向皇上奏道:“臣十天前已做过这篇文章,草稿尚在,请圣上另命一题。”皇上赞其诚实,当众赐同叔进士出身。正是他的诚实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也最终帮助他官场上的升迁。我的故事讲完了,下面把时间留给发言的同学。(二)、词的基本常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3)词的分类

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三)、作者生平及创作: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佑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柳永是宋代词坛上最为流行的词作家。当时有“凡有井水饮出,即能歌柳词”的说法,对后世词家、金元戏曲、明清小说都有重要影响。柳永的词集《乐章集》流传于世,存词二百余首。这些词作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在柳永之前,并不是没有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但柳永是第一个大量创作羁旅行役的词作家。他入仕之前,曾长期漫游;为官之后,又到过很多地方。根据地方志和他的词作,他到过的地方有,汴京,杭州、洛阳、长安„„他的词常借用登临水的所见所闻,淋漓尽致地表现一个落魄、不得志的文人的悲哀和感叹。如《八声甘州》相对于五代多写闺阁闺风的词风,这种表达怀才不遇,失意痛苦的作品可谓境界大开,将传统诗歌言志、缘情的功能移植到了词的领域,这种词作也蕴含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打破了五代词狭小的表现空间。

一类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宋仁宗统治时期,号称太平盛世,城市经济更是空前繁荣,汴京、杭州、苏州等都是很繁荣的大都市。柳永是个颇具“市民意识”的作家,他热爱这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乐章集》中有不少描写都市繁华的词。《望海潮》(东南形胜)写杭州。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一类描写男女情爱。柳永写了不少反映秦楼楚馆生活和男女之情的词作。其中有放纵的欢娱、俗艳的调笑,也有离别的惆怅、真切的思念。这类作品鱼龙混杂,给他的声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柳永的这类词作多为文坛上流所不齿,但其中的佳作如《凤栖梧》(伫倚高楼风细细)、《雨霖铃》(寒蝉凄切)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

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四)背景介绍

在两宋词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凡名作,往往有本事,本事包括创作过程的故事和传播过程的故事。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里记载,《望海潮》词传到金邦,金主完颜亮听到之后,欣然有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头鞭渡江之志”,激发了他要占领南宋的决心。一首词竟引发一场战争,这种传说可能不甚可靠,但至少说明这首词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

刚才说的是这首词传播中的故事,其实这首词在创作中,也含有柳永个人的目的。这首词的创作本事是,柳永不得志,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希望有人能提拔他。柳永到杭州后,他的老朋友孙何正在当杭州太守,但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没办法见到孙何。柳永没有法子,只好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的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她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着首词,孙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写的,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五)整体感知:

(1)通过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和自由读对本词进行整体感知。(2)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老师的讲解了解词的大意。(3)同学讨论,老师点拨,分阙赏析:

1、师:上阙写了什么?

明确: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是从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着笔写的。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钱塘自古繁华”,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下面就对“形胜”、“都会”和“自古繁华”进行铺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钱塘自古繁华”的展开描写。描写了两个方面:一是商业贸易情况——“市列珠玑”,市场里摆满了珠宝等珍贵商品,用市场上的珍宝,代表了商业的丰富、商业的繁荣;二是衣着情况——“户盈罗绮”,家家户户都满是绫罗绸缎。“竞豪奢”,又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杭州的富庶当然不只这两个方面,但这两者都是妇女常用的装饰用品,暗示城市的声色之盛。

2、师:下阙些什么?

明确: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的生活景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这既是进一步描写“东南形胜”,同时又是杭州人游乐的背景。“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和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西湖水碧山青,秀美异常,所以说“清嘉”。“三秋桂子”照应“叠巘”二字,写山中桂花。“十里荷花”照应“重湖”写水里荷花。红花绿叶,莲子清香,也是很能体现西湖特点的景物。南宋杨万里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不同季节的美景。

西湖不论任何季节、任何时间都是美的,所以就有游人去游玩。接下来就写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羌管弄晴”写的是白天人们悠扬的笛声,“菱歌泛夜”写的是人们晚上快乐欢快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是对前面两句的总括,所以这一句写的是杭州人民的游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写的是杭州官员的游乐,分两方面写的,一是“乘醉听萧鼓”宴酣之乐,二是“吟赏烟”山水之乐。是对地方官员的赞美,暗示这些官员与民同乐。“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对孙何的直接赞美,也在本词的结句说明投献的用意。

3、本词的是怎样铺叙和赞美杭州的富庶、魅力?

明确:从词的构思上看,“形胜”和“繁华”是词眼。“形胜”是自然环境的美;“繁华”是经济的繁荣发达。“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表现的都是杭州优美的自然景观。“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参差十万人家”表现的是杭州经济的繁荣。

4、本词中的数量词的运用有什么特色?

明确:词中数量词的使用尤见匠心,“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前骑拥高牙”等,或实写,或虚写,或夸张,营造出高迈豪放的气势,整首词所表现出来的博大豪迈的格调,已接近于苏轼所开创的豪放词风。

5、作为一首投献之作,这首词是否表现出低三下四的奴颜婢膝? 明确:没有,在歌咏太平盛世、湖光胜景的作品中,此词的气格高华。(六)、作业

1、仿本词写一首胜地胜景的词。

2、背诵《望海潮》

下载柳永《望海潮》教案(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柳永《望海潮》教案(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望海潮教案(定稿)

    一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本词的景物描写方法。 2、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二 教学重点: 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意义。 2......

    望海潮 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望海潮》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知识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词的有关知识......

    《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案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江南胜景自古令人魂牵梦绕,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西湖美景则是三......

    《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教学重点 ) 3 、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

    《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时安排:两时第一时 一:词的有关知识 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3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

    《望海潮》《雨霖铃》(柳永)预案

    《望海潮》《雨霖铃》(柳永)预案 罗田县骆驼坳中学徐金奎 教学目标: 深入《望海潮》和《雨霖铃》描绘的情景,体察作者情感及作者的情感状态;从文本情景的描绘中,体察作者的情感状......

    望海潮

    《望海潮》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的生平简介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学习诗词中铺陈的表现手法。 3、理解这首词蕴含的思想感情,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