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古诗词背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过程与方法: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法:点拨,引导。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多读成诵。课时安排:5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诗人简介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师: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3、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5、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6、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师:“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
2﹑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3﹑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4﹑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舒缓,悠闲,沉醉)谁来读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
(四)、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整理已有的关于送别诗的学习经验
1、背诵已学过的送别诗两首;
2、思考一般情况下送别诗会有哪些东西作者一定写?
(时间、地点、人物、环境、难舍之情)
(二)、学习《芙蓉楼送辛渐》
1、自由读本诗,运用经验学习,教师作适当的反馈。
2、梳理在自学本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诗中有两个时间,三个地点名等等)
3、读通本诗,并在对本诗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
指出修辞手法在诗句中的妙处。
4、指导朗读。
5、背诵本诗。
(三)、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过渡: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齐读课题,教师板书。
1、指名读古诗,指导朗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生自由提。第一句: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满蹊呢? 第二句:重点理解“千朵万朵,满,压” 第三四句:流连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去),谁舍不得离开?
3、指导朗读。
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你读出了它的那份恋恋不舍吗?
4、背诵全诗
(四)、小结
1、杜甫不光是写了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这两首也是描写春天景色的,出示课件,自己试着读一读。
2、课下,希望你能把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自己学习这两首诗。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生背诵前四首古诗。
(二)、学习《石灰吟》
1、板书课题,解题。生齐读。
师:“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2、读通诗句
(1)通过自由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能读准每一个字的音。(2)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平舌音和翘舌音。
3、理解诗意
(1)讨论:学生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生补充。(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诵读全诗)
4、对比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坚忍不拔)
5、背诵本诗。
(三)、学习《竹石》
1、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
2、初读《竹石》。
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感来。
3、借助诗题,解释古诗。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
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
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4、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
5、朗读古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
6、背诵本诗。
(四)、小结
两首古诗都是借物喻人。
第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杜甫诗,指明生背。
(二)、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紧扣“快”字,揭题。
(板书:“生平第一快诗”)指名生说自己的理解。
2、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师:“安史之乱”经久不息,给国家和人民(包括诗人自己)造成了种种痛苦和灾难。平叛捷报一旦飞来,饱经战乱祸患,漂泊他乡的诗人会做怎样的描述呢?(自读诗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指名生读,齐读。
3、交流,预习过程中,你们能凭借文中注释理解诗意吗?哪些词语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呢?
师引导,注意古今异义。
再读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对诗歌的理解。
4、诵读感悟,读懂诗人。
谁愿意把这首诗完整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全诗。让我们边读边听边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来到诗人身边,再次感受诗人的狂喜,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5、背诵这首诗。
(三)、学习《己亥杂诗》
1、解题,作者简介(1)《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2)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2、朗读这首诗,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师引导理解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多用作人才选拔。
4、感受诗人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5、指导朗读,背诵。
(四)、小结
第五课时
(一)、导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二)、学习《浣溪沙》
1、解题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2、小组交流,理解词句。
(1)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小结: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即景抒怀)、蕴含人生的小词,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4、指导朗读,背诵。
(三)、学习《卜算子》
1、朗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读出词长短错落而又和谐的韵律美。
(散读——个读——齐读。)
2、揣摩词语,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
采取学生质疑、同学解答、教师指点又不断诵读的方式。
3、在理解的基础上,揣摩诵读出景语中的情语。(示范读——散读——个读——指点——男女分句读)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1、整理笔记,复习诗句意思。
2、背诵、默写诗词。板书设计:
七步诗 【三国·魏】曹 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鸟鸣涧 【唐】 王维
山中月夜 美 静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一片冰心在玉壶 比喻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千朵万朵 压 满 江畔独步寻花:蝶 舞
莺 歌
石灰吟 【明】于谦 若等闲 全不怕 坚忍不拔 宁死不屈
竹石 【清】郑燮
磨难 打击 坚强不屈 挺拔有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悲喜交集 欣喜若狂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政治毫无生气 变革(选拔人才)
浣溪沙 【宋】苏轼 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韵律美 融情于景
教学反思: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词典准确无误地认读十首古诗中难读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词。
2.运用查阅工具书,借助文中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学习方法,在与同伴的交流中理解古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3.乐于讲述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感受诗句意境,体会诗人的心情,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
4.搜集资料,尝试抓住要点展示并交流自己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拓展文本资源,在角色体验、对比与情境创设朗读中揣摩、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养成正确搜集与处理信息及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多读成诵。
四、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诗人简介等。
五、课时安排:五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师: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指名生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6、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7、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8、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师:“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
2﹑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3﹑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4﹑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舒缓,悠闲,沉醉)谁来读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
(四)、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五)板书设计
七步诗
【三国·魏】曹 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鸟鸣涧
【唐】 王维 山中月夜 美 静
(六)课堂练习《七步诗》()
。。。
1、这首诗里写到了()种事物,分别是。
2、这首诗用了()手法,全诗用()和()来比喻()之情。
《鸟鸣涧》()
。。
这首诗是()朝被称为“诗佛”的()写的。全诗写了()这个季节()(地点)()(怎么样)的景色,突出了一个“()”字。
(七)作业布置:
1、整理笔记,复习诗句意思。
2、背诵、默写诗词。
第二课时
(一)、整理已有的关于送别诗的学习经验
1、背诵已学过的送别诗两首;
2、思考一般情况下送别诗会有哪些东西作者一定写?(时间、地点、人物、环境、难舍之情)
(二)、学习《芙蓉楼送辛渐》
1、自由读本诗,运用经验学习,教师作适当的反馈。
2、梳理在自学本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诗中有两个时间,三个地点名等等)
3、读通本诗,并在对本诗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指出修辞手法在诗句中的妙处。
4、指导朗读。
5、背诵本诗。
(三)、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过渡: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齐读课题,教师板书。
1、指名读古诗,指导朗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生自由提。第一句: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满蹊呢? 第二句:重点理解“千朵万朵,满,压”
第三四句:流连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去),谁舍不得离开?
3、指导朗读。
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你读出了它的那份恋恋不舍吗?
4、背诵全诗
(四)、小结
1、杜甫不光是写了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这两首也是描写春天景色的,出示课件,自己试着读一读。
2、课后,希望你能把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自己学习这两首诗。
(五)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一片冰心在玉壶
比喻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千朵万朵
压
满 江畔独步寻花:蝶 舞
莺 歌
(六)课堂练习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写的一首()诗。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我还能默写另一首送别诗,并写上朝代和作者:
(·)
。。
《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被称为“()”。我曾经学过他写的另外一些诗:《
》、《
》、《
》。在这首诗中,表现诗人对黄四娘家春景的喜爱之情的是:(),()。
(七)作业布置:
1、整理笔记,复习诗句意思。
2、背诵、默写诗词。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生背诵前四首古诗。
(二)、学习《石灰吟》
1、板书课题,解题。生齐读。
师:“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2、读通诗句
(1)通过自由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能读准每一个字的音。(2)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平舌音和翘舌音。
3、理解诗意
(1)讨论:学生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生补充。(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诵读全诗)
4、对比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坚忍不拔)
5、背诵本诗。
(三)、学习《竹石》
1、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
2、初读《竹石》。
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感来。
3、借助诗题,解释古诗。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 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
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4、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
5、朗读古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
6、背诵本诗。
(四)、小结
两首古诗都是借物喻人。
(五)板书设计
石灰吟
【明】于谦 若等闲
全不怕 坚忍不拔
宁死不屈
竹石
【清】郑燮 磨难
打击
坚强不屈
挺拔有力
(六)课堂练习
默写《石灰吟》和《竹石》,并作比较阅读。
(·)
(·)
。
。。
。
说说这两首诗的共同点:————————————————————————————-----------------
(七)作业布置:
1、整理笔记,复习诗句意思。
2、背诵、默写诗词。
第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杜甫诗,指明生背。
(二)、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紧扣“快”字,揭题。
(板书:“生平第一快诗”)指名生说自己的理解。
2、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师:“安史之乱”经久不息,给国家和人民(包括诗人自己)造成了种种痛苦和灾难。平叛捷报一旦飞来,饱经战乱祸患,漂泊他乡的诗人会做怎样的描述呢?(自读诗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指名生读,齐读。
3、交流,预习过程中,你们能凭借文中注释理解诗意吗?哪些词语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呢?
师引导,注意古今异义。
再读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对诗歌的理解。
4、诵读感悟,读懂诗人。
谁愿意把这首诗完整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全诗。让我们边读边听边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来到诗人身边,再次感受诗人的狂喜,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5、背诵这首诗。
(三)、学习《己亥杂诗》
1、解题,作者简介
(1)《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2)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2、朗读这首诗,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师引导理解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多用作人才选拔。
4、感受诗人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5、指导朗读,背诵。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悲喜交集 欣喜若狂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政治毫无生气 变革(选拔人才)
(六)课堂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写的一首()言()诗,“闻”的意思是()。全诗围绕()这条感情线索来写的,先写到原因是,开头的表现是
。接着用了两个对
偶
句,点
出
了
诗
人的心情:。再接着,作者收拾行装返乡而去,诗中写到:
。最后,作者写到行程迅疾:。从中可见,作者的心情确实是是非常()
(七)作业布置:
1、整理笔记,复习诗句意思。
2、背诵、默写诗词。
第五课时
(一)、导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二)、学习《浣溪沙》
1、解题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2、小组交流,理解词句。
(1)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小结: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即景抒怀)、蕴含人生的小词,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4、指导朗读,背诵。
(三)、学习《卜算子》
1、朗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读出词长短错落而又和谐的韵律美。(散读——个读——齐读。)
2、揣摩词语,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
采取学生质疑、同学解答、教师指点又不断诵读的方式。
3、在理解的基础上,揣摩诵读出景语中的情语。(示范读——散读——个读——指点——男女分句读)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浣溪沙
【宋】苏轼 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韵律美 融情于景
(六)课堂练习
苏轼是()朝的()、()和()家。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浣溪沙”是()名。这首词还有“序”,是:
。交待了写这首词的背景和原因。这首词还分成上阙和下阙,上阙是:
。下阙是: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我们学习了宋朝词人王观的《
》。他起首用()比喻(),用()比喻()。然后进行()问,“
”?然后回答:“
。”这是指
的地方。接着,作者感叹:。最后,作者嘱咐:。
(七)作业布置:
1、整理笔记,复习诗句意思。
2、背诵、默写诗词。教学反思: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古诗表达形式重含蓄,诗文讲究凝练,充满画意。针对这些特点,我认为,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应用独特的方法,灵活有效的授课,让学生从古诗中开智慧之泉,养浩然正气,立奋发之志,为将来的成就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诗文入手,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2、深入诗的意境,与诗文产生共鸣。
3、重视联句和译说的训练。
4、灵活多变的写作技巧赏析。
5、体会感情和意境,切莫满堂“灌”。
总之,古诗以它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化中一直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古诗教学也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热爱古诗中去欣赏学习它。
第三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师: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指名生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6、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7、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8、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师:“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 2﹑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3﹑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4﹑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舒缓,悠闲,沉醉)谁来读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
(四)、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整理已有的关于送别诗的学习经验
1、背诵已学过的送别诗两首;
2、思考一般情况下送别诗会有哪些东西作者一定写?
(时间、地点、人物、环境、难舍之情)
(二)、学习《芙蓉楼送辛渐》
1、自由读本诗,运用经验学习,教师作适当的反馈。
2、梳理在自学本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诗中有两个时间,三个地点名等等)
3、读通本诗,并在对本诗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
指出修辞手法在诗句中的妙处。
4、指导朗读。背诵本诗。
(三)、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过渡: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齐读课题,教师板书。
1、指名读古诗,指导朗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生自由提。第一句: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满蹊呢? 第二句:重点理解“千朵万朵,满,压” 第三四句:流连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去),谁舍不得离开?
3、指导朗读。
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你读出了它的那份恋恋不舍吗?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生背诵前四首古诗。
(二)、学习《石灰吟》
1、板书课题,解题。生齐读。
师:“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2、读通诗句
(1)通过自由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能读准每一个字的音。(2)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平舌音和翘舌音。
3、理解诗意
(1)讨论:学生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生补充。(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诵读全诗)
4、对比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坚忍不拔)
(三)、学习《竹石》
1、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
2、初读《竹石》。
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感来。
3、借助诗题,解释古诗。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
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
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4、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
5、朗读古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
两首古诗都是借物喻人。
第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杜甫诗,指明生背。
(二)、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紧扣“快”字,揭题。
(板书:“生平第一快诗”)指名生说自己的理解。
2、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师:“安史之乱”经久不息,给国家和人民(包括诗人自己)造成了种种痛苦和灾难。平叛捷报一旦飞来,饱经战乱祸患,漂泊他乡的诗人会做怎样的描述呢?(自读诗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指名生读,齐读。
3、交流,预习过程中,你们能凭借文中注释理解诗意吗?哪些词语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呢?
师引导,注意古今异义。
再读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对诗歌的理解。
4、诵读感悟,读懂诗人。
谁愿意把这首诗完整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全诗。让我们边读边听边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来到诗人身边,再次感受诗人的狂喜,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三)、学习《己亥杂诗》
1、解题,作者简介(1)《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2)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2、朗读这首诗,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师引导理解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多用作人才选拔。
4、感受诗人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第五课时
(一)、导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二)、学习《浣溪沙》
1、解题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2、小组交流,理解词句。
(1)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小结: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即景抒怀)、蕴含人生的小词,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4、指导朗读,背诵。
(三)、学习《卜算子》
1、朗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读出词长短错落而又和谐的韵律美。
(散读——个读——齐读。)
2、揣摩词语,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
采取学生质疑、同学解答、教师指点又不断诵读的方式。
3、在理解的基础上,揣摩诵读出景语中的情语。(示范读——散读——个读——指点——男女分句读)
一、板书:
七步诗 【三国·魏】曹 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鸟鸣涧 【唐】 王维
山中月夜 美 静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一片冰心在玉壶 比喻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千朵万朵 压 满 江畔独步寻花:蝶 舞
莺 歌
石灰吟 【明】于谦 若等闲 全不怕 坚忍不拔 宁死不屈
竹石 【清】郑燮
磨难 打击 坚强不屈 挺拔有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悲喜交集 欣喜若狂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政治毫无生气 变革(选拔人才)
浣溪沙 【宋】苏轼 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韵律美 融情于景
第四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汇总
《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古诗词背诵”,选编了8首古诗和2首词,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诗词的积累,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过程与方法: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难点: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法:点拨,引导。
五、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多读成诵。
六、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诗人简介等。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师: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指名生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6、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7、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8、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师:“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
2﹑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3﹑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4﹑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舒缓,悠闲,沉醉)谁来读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
(四)、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五)、板书设计
七步诗 【三国•魏】曹 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鸟鸣涧 【唐】 王维
山中月夜 美
静 第二课时
(一)、整理已有的关于送别诗的学习经验
1、背诵已学过的送别诗两首;
2、思考一般情况下送别诗会有哪些东西作者一定写?(时间、地点、人物、环境、难舍之情)
(二)、学习《芙蓉楼送辛渐》
1、自由读本诗,运用经验学习,教师作适当的反馈。
2、梳理在自学本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诗中有两个时间,三个地点名等等)
3、读通本诗,并在对本诗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
指出修辞手法在诗句中的妙处。
4、指导朗读。
5、背诵本诗。
(三)、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过渡: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齐读课题,教师板书。
1、指名读古诗,指导朗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生自由提。
第一句: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满蹊呢? 第二句:重点理解“千朵万朵,满,压”
第三四句:流连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去),谁舍不得离开?
3、指导朗读。
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你读出了它的那份恋恋不舍吗?
4、背诵全诗
(四)、小结
1、杜甫不光是写了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这两首也是描写春天景色的,出示课件,自己试着读一读。
2、课下,希望你能把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自己学习这两首诗。
(五)、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一片冰心在玉壶
比喻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千朵万朵
压
满 江畔独步寻花:蝶 舞
莺 歌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生背诵前四首古诗。
(二)、学习《石灰吟》
1、板书课题,解题。生齐读。
师:“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2、读通诗句
(1)通过自由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能读准每一个字的音。(2)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平舌音和翘舌音。
3、理解诗意
(1)讨论:学生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
(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生补充。(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诵读全诗)
4、对比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坚忍不拔)
5、背诵本诗。
(三)、学习《竹石》
1、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
2、初读《竹石》。
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感来。
3、借助诗题,解释古诗。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 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
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4、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
5、朗读古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
6、背诵本诗。
(四)、小结
两首古诗都是借物喻人。
(五)、板书设计
石灰吟
【明】于谦 若等闲
全不怕 坚忍不拔
宁死不屈 竹石
【清】郑燮
磨难
打击 坚强不屈
挺拔有力
第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杜甫诗,指明生背。
(二)、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紧扣“快”字,揭题。
(板书:“生平第一快诗”)指名生说自己的理解。
2、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师:“安史之乱”经久不息,给国家和人民(包括诗人自己)造成了种种痛苦和灾难。平叛捷报一旦飞来,饱经战乱祸患,漂泊他乡的诗人会做怎样的描述呢?(自读诗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指名生读,齐读。
3、交流,预习过程中,你们能凭借文中注释理解诗意吗?哪些词语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呢?
师引导,注意古今异义。再读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对诗歌的理解。
4、诵读感悟,读懂诗人。
谁愿意把这首诗完整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全诗。让我们边读边听边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来到诗人身边,再次感受诗人的狂喜,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5、背诵这首诗。
(三)、学习《己亥杂诗》
1、解题,作者简介
(1)《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2)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2、朗读这首诗,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师引导理解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多用作人才选拔。
4、感受诗人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5、指导朗读,背诵。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悲喜交集 欣喜若狂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政治毫无生气
变革(选拔人才)
第五课时
(一)、导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二)、学习《浣溪沙》
1、解题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2、小组交流,理解词句。
(1)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小结: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即景抒怀)、蕴含人生的小词,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4、指导朗读,背诵。
(三)、学习《卜算子》
1、朗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读出词长短错落而又和谐的韵律美。
(散读——个读——齐读。)
2、揣摩词语,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
采取学生质疑、同学解答、教师指点又不断诵读的方式。
3、在理解的基础上,揣摩诵读出景语中的情语。(示范读——散读——个读——指点——男女分句读)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浣溪沙
【宋】苏轼 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韵律美
融情于景
八、作业布置:
1、整理笔记,复习诗句意思。
2、背诵、默写诗词。
3、完成综合性练习。
九、课后反思: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练习题
一、默写《七步诗》,并填空:
1、这首诗里写到了()种事物,分别是()()。
2、这首诗里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请分别找出来,并作解释: 持: 泣: 煎:
3、“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句。这是()对()说的,它的意思是()。
4、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为了争夺太子的地位,二人反目为仇。曹植把自己比喻成(),把曹丕比喻成()。曹植用这个比喻,指责(),表达了()。
二、默写《鸟鸣涧》,完成填空。
1、《鸟鸣涧》是()朝被称为“()”的()写的。全诗写了这个季节()的景色,突出了一个“()”字。诗中有一个字“时”,它的意思是()。
2、这是一首()诗,主要描绘()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的心情。
三、默写《芙蓉楼送辛渐》,完成练习。
1《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写的一首()诗。写道:“。。” 2诗中“平明”的意思是();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3这首送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人()的品质。4送别诗是我国古诗词海洋中璀璨的明珠。请写出有关诗句:
(1惜别情在深深潭水中:“。”(2惜别情在涛涛江水中:“。”(3惜别情在送别的美酒中:“。”(4惜别情在勉励的话语中:“。”
四、默写《江畔独步寻花》,完成练习。
1、《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被称为“()”。“畔”的意思是(),题目的意思是:()。
2在这首诗中,有两个用得十分好的“对子”,也即是“对偶句”,是:
(),()。
3、诗的第一、二行直接写花(),从“()”“()”“()”这些词语可以读懂。三、四行则从侧面表现了花的()
4、全诗运用()、()结合的手法,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抒发了诗人)之情。
五、默写《石灰吟》和《竹石》,并作比较阅读。
1、这两首诗都用了()的手法,第一首明写(),实质要表达自己()的高尚节操;第二首吟咏
(),赞扬了它们()的精神。
2、《石灰吟》的“吟”在这儿是();“尔”的意思是()。
六、默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并作比较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写的一首()言()诗,“闻”的意思是
(),官军指:(),青春的意思是: 全诗围绕()这条感情线索来写的,先写到原因是(),开头的表现是()。接着用了两个对偶句,点出了诗人的心情:(),()。再接着,作者收拾行装返乡而去,诗中写到:(),()。最后,作者写到行程迅疾:(),()。从中可见,作者的心情确实是是非常()。
七、读《己亥杂诗》,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是()朝()写的,这是他的《已亥杂诗》中是第()首,其中“九州”的意思是();“生气”的意思是();“恃”的读音是(),意思是();“喑”的读音是(),意思是();“万马齐喑”是比喻()。“究”的意思是();“抖擞”的意思是()。
九州古时指(),还有()、()也指中国。
诗人用“(,)”表达自己的愿望,反映了诗人()。
八、读《浣溪沙》,完成练习。
苏轼是()朝的诗人。我们学过他写西湖的诗《饮湖上初睛后雨》,其中描写西湖的名句是(),()。他写的()诗《题西临壁》有两句(),()。常用来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浣溪沙”是()名。这首词还有“序”,是:(),(),()。交待了写这首词的背景和原因。这首词还分成上阙和下阙,上阙是:(),(),()。从下阙的:“(),()”可以体会到作者()的精神。
苏轼又名(),他与父亲()弟弟()合成()。
九、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完成练习。
这首词作者(),“卜算子”是(),“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起首用()比喻(),用()比喻()。然后进行()问,“()”?然后回答:“()。”这是指()的地方。接着,作者感叹:(),()。最后,作者嘱咐():(),()。表达了诗人()。
十、诗句填写完整:
1、,江枫渔火对愁眠。可怜九月初三月,也傍桑阴学种瓜。,蜡炬成灰泪始干。
2、分别写出春、夏、秋、冬景物的诗各两句。
写春的: 写夏的: 写秋的: 写冬的:
3、诗人笔下别有情趣的生活诗句,如:
(1 放风筝:(2 捉蝴蝶:(3 玩蟋蟀:(4 捕蝉:(5 钓鱼:
4、同一事物不同诗人写的诗句,如梅花;
(1 王安石的《梅花》:,(2王冕的《墨梅》:(3毛泽东《咏梅》:
5、花草无语,文人有意,折射出的是人的精神魅力。(写诗句)
(1 小草里有白居易的进取精神:(2 落花里有龚自珍的奉献精神:(3菊花里有陶渊明的隐士情怀:(4 梅花里有王冕的高洁品格:(5 人们常用杜甫的:。来形容老师对
学生默默无闻、潜移默化的培育和熏陶。
(6 用:,表达慈母的爱子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