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_34.《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34.《古诗词背诵》
第一课时
《七步诗》《鸟鸣涧》
教学目标
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过程: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价值观: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难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今天我们学习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3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5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 2.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3.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4.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舒缓,悠闲,沉醉)谁来读读?
四、总结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使学生能理解诗的意思,会背诵、能默写。
第二课时《芙蓉楼送辛渐》《江畔独步寻花》
教学目标
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过程: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价值观: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难点: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诗人简介等。教学过程
一、关于送别诗的学习经验 1.背诵已学过的送别诗两首;
2.思考一般情况下送别诗会有哪些东西作者一定写?(时间、地点、人物、环境、难舍之情)
二、学习《芙蓉楼送辛渐》 1.自由读本诗,适当反馈。
2.自学本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诗中有两个时间,三个地点名等等)3.读通本诗,并在对本诗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指出修辞手法在诗句中的妙处。
4.指导朗读。5.背诵本诗。
三、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过渡: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齐读课题,教师板书。1.指名读古诗,指导朗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生自由提。
第一句: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满蹊呢? 第二句:重点理解“千朵万朵,满,压” 第三四句:流连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去),谁舍不得离开? 3.指导朗读。
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你读出了它的那份恋恋不舍吗?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使学生懂得诗的意思,会背诵、能默写。
第三课时《石灰吟》《竹石》
教学目标
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过程: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价值观: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难点: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四首古诗。
二、学习《石灰吟》
1.板书课题,解题。生齐读。“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2.读通诗句
(1)通过自由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能读准每一个字的音。(2)正音,重点提示平舌音和翘舌音。3.理解诗意
(1)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生补充。(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诵读全诗)
4.对比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坚忍不拔)5.背诵本诗。
三、学习《竹石》
1.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他就是清代的郑燮。
2.初读《竹石》。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感来。3.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
交流,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4.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
5.朗读古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它们都是借物喻人。体会“竹子”和“石灰”的精神、形象。
第四课时《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己亥杂诗》
教学目标
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过程: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价值观: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难点: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诗人简介等。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杜甫诗,指名背。
二、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紧扣“快”字,揭题。(板书:“生平第一快诗”)说自己的理解。2.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安史之乱”经久不息,给国家和人民(包括诗人自己)造成了种种痛苦和灾难。平叛捷报一旦飞来,饱经战乱祸患,漂泊他乡的诗人会做怎样的描述呢?
指名读,齐读。
3.凭借文中注释理解诗意吗?哪些词语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呢? 再读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对诗歌的理解。4.诵读感悟,读懂诗人。
指名读全诗。让我们边读边听边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来到诗人身边,再次感受诗人的狂喜,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5.背诵这首诗。
三、学习《己亥杂诗》 1.解题,作者简介(1)《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2)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2.朗读这首诗,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师引导理解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多用作人才选拔。4.感受诗人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5.指导朗读,背诵。教学反思:
通过这两首诗的学习,感受诗人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体会诗人政治思想至死不变
的执着态度。
第五课时《浣溪沙》《卜算子》
教学目标
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过程: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价值观: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难点: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诗人简介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二、学习《浣溪沙》 1.解题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2.理解词句。
(1)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小结: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小词,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4.朗读,背诵。
三、学习《卜算子》
1.朗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读出词长短错落而又和谐的韵律美。(散读——个读——齐读。)
2.揣摩词语,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质疑、解答、指点又不断诵读的方式。
3.在理解的基础上,揣摩诵读出景语中的情语。(范读——散读——个读——指点——男女分句读)
四、小结(略)教学反思:
通过这两首词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苏轼乐观奋发的精神;体会作者
王观不服老、执着生活、乐观旷达的心态。
第二篇: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六下语文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设计者:傅肖寒
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词典准确无误地认读十首古诗中难读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词。
2.运用查阅工具书,借助文中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学习方法,在与同伴的交流中理解古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3.乐于讲述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感受诗句意境,体会诗人的心情,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
4.搜集资料,尝试抓住要点展示并交流自己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拓展文本资源,在角色体验、对比与情境创设朗读中揣摩、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养成正确搜集与处理信息及课外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师: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指名生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6、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7、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
六下语文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设计者:傅肖寒 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8、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师:“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
2﹑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3﹑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4﹑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舒缓,悠闲,沉醉)谁来读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
四、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五、课堂练习
《七步诗》()
。
。
。
1、这首诗里写到了()种事物,分别是。
2、这首诗用了()手法,全诗用()和()来比喻()之情。
《鸟鸣涧》()
。
。
六下语文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设计者:傅肖寒
这首诗是()朝被称为“诗佛”的()写的。全诗写了()这个季节()(地点)()(怎么样)的景色,突出了一个“()”字。板书设计:
七步诗 【三国·魏】曹 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鸟鸣涧 【唐】 王维
山中月夜 美 静 第二课时
一、整理已有的关于送别诗的学习经验
1、背诵已学过的送别诗两首;
2、思考一般情况下送别诗会有哪些东西作者一定写?
(时间、地点、人物、环境、难舍之情)
二、学习《芙蓉楼送辛渐》
1、自由读本诗,运用经验学习,教师作适当的反馈。
2、梳理在自学本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诗中有两个时间,三个地点名等等)
3、读通本诗,并在对本诗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
指出修辞手法在诗句中的妙处。
4、指导朗读。
5、背诵本诗。
三、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过渡: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齐读课题,教师板书。
1、指名读古诗,指导朗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生自由提。第一句: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满蹊呢? 第二句:重点理解“千朵万朵,满,压”
六下语文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设计者:傅肖寒
第三四句:流连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去),谁舍不得离开?
3、指导朗读。
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你读出了它的那份恋恋不舍吗?
4、背诵全诗
四、小结
1、杜甫不光是写了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这两首也是描写春天景色的,出示课件,自己试着读一读。
2、课后,希望你能把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自己学习这两首诗。
五、课堂练习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写的一首()诗。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我还能默写另一首送别诗,并写上朝代和作者:
(·)
。
。
《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被称为“()”。我曾经学过他写的另外一些诗:《 》、《 》、《 》。在这首诗中,表现诗人对黄四娘家春景的喜爱之情的是:(),()。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一片冰心在玉壶 比喻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千朵万朵 压 满 江畔独步寻花:蝶 舞
莺 歌 第三课时
六下语文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设计者:傅肖寒
一、复习导入
指名生背诵前四首古诗。
二、学习《石灰吟》
1、板书课题,解题。生齐读。
师:“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2、读通诗句
(1)通过自由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能读准每一个字的音。(2)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平舌音和翘舌音。
3、理解诗意
(1)讨论:学生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生补充。(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诵读全诗)
4、对比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坚忍不拔)
5、背诵本诗。
三、学习《竹石》
1、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
2、初读《竹石》。
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感来。
3、借助诗题,解释古诗。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
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
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六下语文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设计者:傅肖寒
4、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
5、朗读古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
6、背诵本诗。
四、小结
两首古诗都是借物喻人。
五、课堂练习
默写《石灰吟》和《竹石》,并作比较阅读。
(·)
(·)
。
。
。
。
说说这两首诗的共同点:—————————————————————————
—
—
—-----------------
板书设计:
石灰吟 【明】于谦 若等闲 全不怕 坚忍不拔 宁死不屈
竹石 【清】郑燮
磨难 打击 坚强不屈 挺拔有力
第四课时
六下语文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设计者:傅肖寒
一、复习导入
复习杜甫诗,指明生背。
二、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紧扣“快”字,揭题。
(板书:“生平第一快诗”)指名生说自己的理解。
2、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师:“安史之乱”经久不息,给国家和人民(包括诗人自己)造成了种种痛苦和灾难。平叛捷报一旦飞来,饱经战乱祸患,漂泊他乡的诗人会做怎样的描述呢?(自读诗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指名生读,齐读。
3、交流,预习过程中,你们能凭借文中注释理解诗意吗?哪些词语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呢?
师引导,注意古今异义。
再读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对诗歌的理解。
4、诵读感悟,读懂诗人。
谁愿意把这首诗完整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全诗。让我们边读边听边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来到诗人身边,再次感受诗人的狂喜,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5、背诵这首诗。
三、学习《己亥杂诗》
1、解题,作者简介
(1)《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2)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2、朗读这首诗,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师引导理解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多用作人才选拔。
六下语文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设计者:傅肖寒
4、感受诗人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5、指导朗读,背诵。
四、小结
五、课堂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写的一首()言()诗,“闻”的意思是()。全诗围绕()这条感情线索来写的,先写到原因是,开头的表现是。接着用了两个
对
偶
句,点
出
了
诗
人的心情:
。再接着,作者收拾行装返乡而去,诗中写到:
。最后,作者写到行程迅疾:
。从中可见,作者的心情确实是是非常()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悲喜交集 欣喜若狂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政治毫无生气 变革(选拔人才)
第五课时
六下语文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设计者:傅肖寒
一、导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二、学习《浣溪沙》
1、解题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2、小组交流,理解词句。
(1)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小结: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即景抒怀)、蕴含人生的小词,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4、指导朗读,背诵。
三、学习《卜算子》
1、朗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读出词长短错落而又和谐的韵律美。
(散读——个读——齐读。)
2、揣摩词语,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
采取学生质疑、同学解答、教师指点又不断诵读的方式。
3、在理解的基础上,揣摩诵读出景语中的情语。(示范读——散读——个读——指点——男女分句读)
四、小结
五、课堂练习
苏轼是()朝的()、()和()家。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浣溪沙”是()名。这首词还有“序”,9
六下语文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设计者:傅肖寒
是:
。交待了写这首词的背景和原因。这首词还分成上阙和下阙,上阙是:。下阙是: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 的感情。
我们学习了宋朝词人王观的《 》。他起首用()比喻(),用()比喻()。然后进行()问,“ ”?然后回答:“。”这是指 的地方。接着,作者感叹:
。最后,作者嘱咐:。
板书设计:
浣溪沙 【宋】苏轼 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韵律美 融情于景
第三篇: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概要
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词典准确无误地认读十首古诗中难读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词。
2.运用查阅工具书,借助文中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学习方法,在与同伴的交流中理解古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3.乐于讲述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感受诗句意境,体会诗人的心情,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
4.搜集资料,尝试抓住要点展示并交流自己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拓展文本资源,在角色体验、对比与情境创设朗读中揣摩、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养成正确搜集与处理信息及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五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师: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指名生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6、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7、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 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8、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师:“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 2﹑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3﹑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4﹑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舒缓,悠闲,沉醉谁来读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
四、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五、课堂练习《七步诗》(,。,。,。
1、这首诗里写到了(种事物,分别是。
2、这首诗用了(手法,全诗用(和(来比喻(之情。《鸟鸣涧》(,。,。
这首诗是(朝被称为“诗佛”的(写的。全诗写了(这个季节((地点((怎么样的景色,突出了一个“(”字。
板书设计: 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鸟鸣涧【唐】王维 山中月夜 美静 第二课时
一、整理已有的关于送别诗的学习经验
1、背诵已学过的送别诗两首;
2、思考一般情况下送别诗会有哪些东西作者一定写?(时间、地点、人物、环境、难舍之情
二、学习《芙蓉楼送辛渐》
1、自由读本诗,运用经验学习,教师作适当的反馈。
2、梳理在自学本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诗中有两个时间,三个地点名等等
3、读通本诗,并在对本诗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指出修辞手法在诗句中的妙处。
4、指导朗读。
5、背诵本诗。
三、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过渡: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齐读课题,教师板书。
1、指名读古诗,指导朗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生自由提。第一句: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满蹊呢? 第二句:重点理解“千朵万朵,满,压”
第三四句:流连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去,谁舍不得离开?
3、指导朗读。
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你读出了它的那份恋恋不舍吗?
4、背诵全诗
四、小结
1、杜甫不光是写了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这两首也是描写春天景色的,出示课件,自己试着读一读。
2、课后,希望你能把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自己学习这两首诗。
五、课堂练习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写的一首(诗。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我还能默写另一首送别诗,并写上朝代和作者:(· ,。,。
《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被称为“(”。我曾经学过他写的另外一些诗:《》、《》、《》。在这首诗中,表现诗人对黄四娘家春景的喜爱之情的是:(,(。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一片冰心在玉壶比喻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千朵万朵压满 江畔独步寻花:蝶舞 莺歌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生背诵前四首古诗。
二、学习《石灰吟》
1、板书课题,解题。生齐读。
师:“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2、读通诗句
(1通过自由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能读准每一个字的音。(2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平舌音和翘舌音。
3、理解诗意
(1讨论:学生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生补充。(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诵读全诗
4、对比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坚忍不拔
5、背诵本诗。
三、学习《竹石》
1、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
2、初读《竹石》。
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感来。
3、借助诗题,解释古诗。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 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
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4、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
5、朗读古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
6、背诵本诗。
四、小结
两首古诗都是借物喻人。
五、课堂练习
默写《石灰吟》和《竹石》,并作比较阅读。(·(· ,。,。,。,。
说说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板书设计: 石灰吟【明】于谦 若等闲全不怕 坚忍不拔宁死不屈 竹石【清】郑燮 磨难打击
坚强不屈挺拔有力 第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杜甫诗,指明生背。
二、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紧扣“快”字,揭题。
(板书:“生平第一快诗”指名生说自己的理解。
2、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师:“安史之乱”经久不息,给国家和人民(包括诗人自己造成了种种痛苦和灾难。平叛捷报一旦飞来,饱经战乱祸患,漂泊他乡的诗人会做怎样的描述呢?(自读诗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指名生读,齐读。
3、交流,预习过程中,你们能凭借文中注释理解诗意吗?哪些词语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呢? 师引导,注意古今异义。
再读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对诗歌的理解。
4、诵读感悟,读懂诗人。
谁愿意把这首诗完整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全诗。让我们边读边听边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来到诗人身边,再次感受诗人的狂喜,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5、背诵这首诗。
三、学习《己亥杂诗》
1、解题,作者简介
(1《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2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2、朗读这首诗,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师引导理解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多用作人才选拔。
4、感受诗人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5、指导朗读,背诵。
四、小结
五、课堂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写的一首(言(诗,“闻”的意思是(。全诗围绕(这条感情线索来写的,先写到原因是,开头的表现是。接着用了两个对偶句,点出了诗人的心情:,。再接着,作者收拾行装返乡而去,诗中写到:,。最后,作者写到行程迅疾:,。从中可见,作者的心情确实是是非常(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悲喜交集 欣喜若狂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政治毫无生气 变革(选拔人才 第五课时
一、导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二、学习《浣溪沙》
1、解题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2、小组交流,理解词句。
(1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小结: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即景抒怀、蕴含人生的小词,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4、指导朗读,背诵。
三、学习《卜算子》
1、朗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读出词长短错落而又和谐的韵律美。(散读——个读——齐读。
2、揣摩词语,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
采取学生质疑、同学解答、教师指点又不断诵读的方式。
3、在理解的基础上,揣摩诵读出景语中的情语。(示范读——散读——个读——指点——男女分句读
四、小结
五、课堂练习
苏轼是(朝的(、(和(家。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浣溪沙”是(名。这首词还有“序”,是:。交待了写这首词的背景和原因。这首词还分成上阙和下阙,上阙是:。下阙是:。这首词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我们学习了宋朝词人王观的《》。他起首用(比喻(,用(比喻(。然后进行(问,“”?然后回答:“。”这是指的地方。接着,作者感叹:,。最后,作者嘱咐:,。
板书设计: 浣溪沙【宋】苏轼
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韵律美 融情于景
第四篇:《古诗词背诵》整体教学设计
《古诗词背诵》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
一、充分自学
1.根据拼音和工具书,读熟10首古诗词。
2.根据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10首古诗词的意思。
3.背诵古诗词。
二、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比如:看图吟相应的诗词)。
2.全班交流10首古诗词的大意。
教师相机检查学生对下面句子或词的理解:
①“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谁?“萁”喻谁?
②“鸟鸣涧”是什么意思?诗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③“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什么意思?“冰心”“玉壶”象征着什么?“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时时舞”“恰恰啼”是怎样的景象?
⑤“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是说石灰,实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⑥《竹石》中赞美的是竹子,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⑦“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么意思?哪些词与现代意思不同?带有“白日”的诗还有哪首?
⑧《已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是哪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⑩《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
三、讲述关于10首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
如:曹植的故事,于谦的故事,郑燮的故事等。
四、有机联系,拓展读《江畔独步寻花(黄狮塔前江水东)》《春望》
第二板块
一、根据10首古诗词进行超联想,分类复习古诗词
送别诗──
《芙蓉楼送辛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联想到: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
咏物言志诗──
《石灰吟》《竹石》
联想到:
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写景诗──
《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
联想到:
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二、以作者为生发点,复习积累的有关作者的诗词。
如:王维、王昌龄、杜甫、郑燮、苏轼等。
《养花》
【教材分析】 《养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综合复习里的第一篇课文。这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讲他在养花过程中的种种乐趣——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我为本课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及成语;抓住核心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通过让学生品评重点词句及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感受语言的魅力和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养花的乐趣就是生活的乐趣,且是五味俱全的乐趣,教会孩子们热爱生活,认真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教学难点:学习抓住重点词语来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教学方法】查阅资料、情境教学。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咱们先聊个轻松愉快点的话题吧——每个人都有爱好,对吧,就拿老师来说吧,我闲下来的时候特别爱看书,尤其是文学类的,历史类的。不知道同学们都有哪些爱好呢?能和我说一说吗?(生自由回答)
咱班同学的爱好可真不少,可见课余生活还是挺精彩的。但是啊,把咱们的爱好加一块,可能都不及一个人多,这个人就是文学大家老舍先生。(出示老舍的照片和资料PPT2)
2.为什么这么说呢?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曾经在一本书谈到,老舍的爱好有 19 种之多,比方说打拳、收藏古玩、说相声、唱戏曲、养猫、绘画、书法等等。多吧?我想,老舍能够写出这么多精彩的文章,这些爱好可以说功不可没。丰富多彩的生活正是老舍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散文,就是老舍写的他的爱好之一《养花》(板书课题“养花”,生齐读)
(二)新授
1.课文我们已经预习过了,先来看看大家会不会读这些词语?(出示本课生词 PPT3)指读正音,全班齐读所有词语。课文后边有一个题目,让大家查字典选择加点字在词语中的意思。(出示带点字义项 PPT4)今天让大家偷回懒,老师已经帮大家查了字典,同学们只要选择加点字在词语中的意思就可以了。哪位同学来试试? 2.词语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来看课文:题目是《养花》,内容肯定离不花。(板书:花)
请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一共七个自然段中,哪个自然段最能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PPT5)
齐读这一段(PPT6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什么觉得这段能概括主要内容呢?这其实是全文的中心句。提示学法:我们可以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3.导学:同学们,在老舍看来,养花充满了无限乐趣,(板书:乐趣)尤其是,这些花花草草在老舍亲自侍弄下,长得生机勃勃的,你说老舍的心情该是怎么样的?(生:高兴、愉快、舒畅„)对啊,心里那叫一个美!(PPT7出示问题:那么就请同学们默读第3-6 自然段,注意体会:你从哪些词句中能够感受到老舍的高兴心情呢?勾划相关词句,然后在四人小组内讨论讨论。)开始吧!4.汇报
第三自然段: ①“有意思”说的是什么有意思啊?
②仅仅指“花老开着”有意思吗?(还指“摸着门道”有意思)
①“摸着门道”和“找到方法”表达意思一样,用哪个好呢?为什么?(“摸”含有摸索、探索、反复实践之意)
②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摸索、反复实践”呢?(一来二去、天天照管)小结:对啊,花和人一样,脾气秉性都不一样,得朝夕相处才行。若是置之不理,花草就会——自生自灭的。(板书:见识)这些见识,绝对是老舍通过反复实践得来的,比纸上谈兵可强多了。所以,老舍觉得有意思呀,自然就会“笑逐颜开”(板书:笑)第四自然段: ①“有意思”又出现一次,这里又是指什么有意思呢?(找的句子完整吗?)(„腰酸腿疼、热汗直流„)
② 都找着了吗?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三句话,注意想象:在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生自由答)
③ 这样一个轰轰烈烈的抢救花草的事儿,在老舍看来,是“多么有意思啊!”对吧,都同意吧?(生:同意!)但我怎么有点想不明白了:老舍不是有腿病吗,都达到了不能久坐的程度,还把自己折腾得“腰酸 腿疼、热汗直流”,这不是自讨苦吃吗?(感谢花草„„有益身心、胜于 吃药)
①老舍往返于“写作”与“照顾花草”之间,如此循环,真可谓是一举两得。哪句写出“如此循环”的含义?
②正像老舍所说“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PPT8出示句子)请同学们顺着老舍的思路,想想看“不劳动”除了连花也养不活以外,还会怎样?(生自由答)换言之,从小处着眼:要想有饭吃有衣穿,就必须劳动;从大处着眼:要想创造世界创造人类的文明,就必须劳动!(板书:劳动)
③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并牢牢记住它,时时刻刻鞭策自己。
小结:老舍这花真没白养,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悟出了人生道路,有这样的意外收获,老舍自然喜上心头。(板书:喜)朗读本段:读出老舍的喜悦,和参悟到人生道理的深刻。(指读——指读——齐读)第五自然段:
①能说说老舍为什么“骄傲”、“喜欢”?(夸“好香”——全家骄傲,肯定了劳动成果)(板书:香)
(花分根,送友人——喜欢,真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板书:果)②接着往下看,还有高兴事呢!“秉烛夜游”,什么叫“秉烛夜游”?秉烛夜游是为了干什么?简介昙花?所以有个成语叫“昙花一现”(PPT9 出示昙花图片)小结: 老舍不仅与友人分享了果、香,还分享了花的优美姿色,(板书: 色)老舍把一份快乐复制成很多份快乐,真是个乐于分享的人啊。
第六自然段:
同学们,生活是不确定的,这是《桃花心木》里的种树人告诉我们的。养花也是一样,除了有“喜、笑、花、果、香、色”这些乐趣之外,还有什么?(板书:忧、泪)
这是一件什么样的伤心事呢?(砸死菊秧)你能理解老舍的心情吗?付出那么多辛勤汗水换来的劳动果实,转瞬间化为乌有,换了谁都会难过的。可是,这么难过的事,有必要写出来吗?全文不都在“乐趣” 吗?(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作业本上学过的一篇短文《生活的滋味》)(以忧衬乐,说明爱花,“反衬”的写法)
(三)总结 完整的人生应该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人生。所以,老舍能够把养花过程中的艰辛、忧伤,也看作是一种特殊的“乐趣”,共同装进这个叫做“乐趣”的花瓶里。(勾勒“花束”)让我们也真正领悟到了什么是养花的乐趣啊——(师生共同背说最后一段)我想把这含义深刻的特别的鲜花,送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也送给我自己,让我们共同回味一下:其实,养花的乐趣,又何尝不是生活的乐趣呢? 《生活是多么广阔》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理解什么是生活?怎样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充分理解第三节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理解诗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朗读诗,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讨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重点是理解诗的第二、三节,在理解其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第二节的适当地方,补上几句结合自己生活的诗句。
2.难点是理解第三节诗句的含义。
(二)疑点
作者是怎样理解生活的?第三节的含义。
(三)解决办法
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及讨论,在学生交流中点拨、评价、布置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课文。
2.课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
3.课下阅读相关诗歌。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板书设计、思考题等。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趣谈话,课件导入新课(6分)
1、激趣谈话
2、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示图
1、图
2、图3„„。
这几幅图画的是什么? 分别介绍图意。
他们的生活是多么的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多有意义!他们和你们一样都很热爱生活,说到生活,使我想起了一位诗人曾经写了这样一首诗:“生活是多么广阔,„„”。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生活图景。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今天我要给你们介绍一位诗人,他叫何其芳,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他于 1941年在延安写下了这首诗《生活是多么广阔》。好,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诗吧。
板书:1 生活是多么广阔
请孩子们齐读一遍课题。提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说生活是多么广阔?„„)
孩子们,你们可能想知道生活是怎样的广阔?生活是怎样的丰富多彩?我们来看看这位诗人是怎么说的?请打开书第163页。先读一读这首诗,看谁读得好,读得认真,看谁能回答这些问题?
(二)整体感知(8分)
1.自由朗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可以问问同学。
2.指名读诗。纠正读音(“藏”是多音字)。请大家评议读得怎么样?
3.齐读。提问:(1)这首诗分为几节?(2)每小节讲了什么内容?
4.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三)再读探究,突出重点(师生共议)(23分)
1.指名读第一节。
第一节讲了什么?(第一节讲了诗人对生活总的感受——生活无限广阔。)
2.生活是怎样的广阔呢?指名读第二小节,(1)师生共议,边议边板书。
板书:
参加歌泳队 演戏
建设铁路 做飞行师
生活丰富多彩 坐在实验室里 写诗
生活多么广阔 滑雪 驾船
探险 搜集植物
露宿„„„„
孩子们,你们在课外做些什么呢?长大以后你们想做什么呢? 孩子们,我们也来学习当一当小诗人,请你们来为第二节补充几句反映自己生活的诗句。把自己的生活写成诗,让我们来看看你们的生活是怎样的?让孩子们思考大胆地说。
你们都说得真好,看,我们的生活也是多么丰富,多么广阔。生活的广阔蕴含于什么之中呢?作者是怎样理解生活的呢?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三小节。
3.学习第三节。
(1)齐读,分小组读。
(2)师:你们读了这一小节,看看你们读懂了哪一句?还有哪些没有读懂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3)板书:
过极寻常的日子
寻常的日子 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 生活的快乐
善于生活 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 和宝藏
以心发现心
(4)师生共同讨论这几句诗的含义。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意思是不要刻意追求生活的轰轰烈烈,惊险离奇;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意思是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灵,去发掘生活的意义;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意思是在生活中我们将自己的热情与希望传达给周围的人。
“去以心发现心”,意思是用心去感知与发现生活中的快乐。注意向别人学习,从别人身上受到启发。
如果我们这样做了,那么“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4)师总结:第三节说明在极寻常的日子里,只要善于生活,也有快乐和宝藏。
3.学习第四节。
(1)齐读第四节。问:这小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与哪一节相呼应?
(2)师:第四小节是总结全文,讲生活不仅无限广阔,而且十分美好。同第一节呼应。
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结构是怎样安排呢?
第一节:总起——引出“生活是多么广阔“
第二节:分述——拓展“生活”边界
生活是多么广阔 第三节:升华——“广阔”蕴含于“平凡”之中
第四节:总结——有„„就有„„
师总结:这首诗通过描写“生活是多么广阔”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3)孩子们,你们学了这首诗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受呢?
(4)请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配乐)
(四)扩展(3分)
1.课外延伸:请孩子们也来学写诗,把自己生活中发现的事物也用诗的形式写出来,写好后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孩子们,时间过得真快呀,我们刚见面,又要分别了,刘老师想一首诗送给你们,作为我们这次的见面礼:
我为晏阳三小的孩子们歌唱
我为孩子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我歌唱希望,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
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孩子们的心中,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板书设计 阅读段段通 结构图示
第一节:总起——引出“生活是多么广阔“
第二节:分述——拓展“生活”边界
生活是多么广阔 第三节:升华——“广阔”蕴含于“平凡”之中
第四节:总结——有„„就有„„
2、板书:
参加歌泳队 演戏
建设铁路 做飞行师
生活丰富多彩 坐在实验室里 写诗
生活多么广阔 滑雪 驾船
探险 搜集植物
露宿„„„„
《中华第一龙》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描述了中华第一龙的形貌,并进一步阐述了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龙文化渊源流长。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濮阳、粗犷、蜥蜴、游弋、房椽、举世瞩目;复习用字典查字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3、能了解中华第一龙的特点及被作为图腾的原由,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4、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理解和感悟“龙”的象征意义。教学重点
了解“中华第一龙”的特征,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教学难点
体会龙作为图腾这一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及象征意义。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出示“龙”的繁体字,及龙的图片,揭示课题
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这节课我们就从“龙”字开始说起。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作为龙的子孙我们有必要去了解这古老的中国文化。今天我们一起去追寻龙的踪迹,学习《中华第一龙》
2、板书课题
3、生齐读课题,(这是中华的第一条龙,再读课题)评:同学们读出了第一的气势
二、检查预习,复习查字典方法
过渡语:昨天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你都会读了吗?
1、课件出示、借助字典,读准下列词语中的带点字的读音。濮阳
粗犷
蜥蜴
游弋
房椽
举世瞩目 谁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指名读(2名),(评价:你读得真好,都读正确了)齐读,出示带拼音的。(落实读音)“椽”字前鼻音
2、这些加点字我们平时不常见,比较陌生,相信同学们课前一定都查过字典了。那么你是用哪种查字法认识这些字的呢?自己回想下,举例说一说
3、指名交流
4、小结查字典方法。(师: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老师把同学们说的查字典的几种方法整理了下。谁来回答第一种
(1、知道字音,不知道字形和字义用(音序)查字法,如“瞩”应先查音序(Z),再查音节()
(2、知道字形,不知道字音和字义用(部首)查字法,有些字部首就是常见的偏旁,如“濮”应先查()部,再查(14)画;有些要从字的中间找部首,如“坐”查“土部”,“爽”查“大部”。还有些字本身就是部首,被称为(独体字),那么这个字本身是偏旁,如“弋”,应查(弋)部。
(3、查难检字用(笔画索引)的办法。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过渡语:语文学习,字词是基本功,掌握了本文中比较陌生的词语。请打开书P157,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领略一下我们中华民族的龙文化。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完成这三个任务,出示自主学习提示:(谁声音响亮点,为我们读下提示)
(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上“先讲„再讲„最后„”句式(2)、“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图腾?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龙作为图腾?你从这一艺术形象中体会到了什么?
2、学生自主学习5分钟,师巡视
3、交流反馈
(一)、师: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主要内容:本文从“中华第一龙”谈起,讲了中华民族的标志──“龙”这一艺术形象的形成过程和象征意义。(来历
形成过程
象征意义)板书
(二)、过渡语:接下来我们去认识并了解中华第一龙,1、出示课后题2“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哪一条龙?它有什么特点?
2、这道题的答案在文中哪里?(第一段)出示第一段,谁来回答?指名回答 参考:“中华第一龙”指的是在河南濮阳当地一座五千年前原始社会的墓葬中发掘出来的那条龙。
它的特点是:贝壳砌成,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没有艳丽的色彩。
3、(多媒体展示“中华第一龙”)这就是中华第一龙。因为这是中国迄今所知最完整的原始时代龙的形象,有着五千年的历史,用贝壳砌成,而且造型粗犷,所以考古学家称之为中华第一龙。
4、师小结:像这样的解题方法,我们并不陌生,在平时上课,考试时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谁能概括下,我们刚刚解题的步骤?(板书:审清题意,确定段落,划关键句,提取概括)这四步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的找到阅读的答案。
(三)、过渡语:中华第一龙的发现,有力的证明了“龙”的形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五千年前我国就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那么什么是图腾?用上刚才我们概括出的方法,答案锁定在哪一段?(第二段)指名回答
1、图腾,是一个民族认定的标志,是民族的象征和希望。生齐读这一句,师:因为中国的图腾是龙,所以可以这么说“龙,是中华民族认定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希望。”指名读,读出你理解的重点词。齐读
四、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过渡:龙蕴含了祖先的哪些希望,我们的祖先为什么要把龙作为图腾?文中哪一自然段对此作出了解释?第4段(出示第四段)
1、指名说(追问:我们的祖先为什么有这些希望?)
2、出示:因为祖先们对大自然的许多现象无法作出科学的解释,更没有控制自然的能力。齐读这句
3、师:古时候,人们对这些现象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比如说,出示图片(群山连绵、惊涛骇浪、电闪雷鸣、暴风骤雨,都使他们震惊和崇拜)
4、谁能用朗读表现这些词语?读出震惊和崇拜。指名2位,齐读(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气势和力量,想象下,在古时候,还有哪些现象使得古代人们震惊和崇拜?(地震、海啸)
这些现象都使他们震惊,那是因为读——古时候,人们。)
5、师:当我们的祖先面对些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图腾身上,于是读——我们的祖先便希望。。
6、龙的身上蕴含了祖先美好的愿望,是古时候人们为认识大自然的,战胜大自然的美好的愿望而想象创造出来的产物)指名读(于是。。)齐读(读出龙的神奇和祖先的美好愿望)
7、师:所以,我们的祖先将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的身上,创造了龙这样的艺术形象,出示图片,学生观察(渐渐形成了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
8、猜一猜:许多动物的特点都集中在龙的身上, 形成了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的样子,这些动物特征分别象征着什么?
9、、我们的祖先把吉祥和美好的东西全都集合在了龙的身上,创造出了结构这么复杂的艺术形象,使龙成为万能之兽,万能之神。既能在天上飞、水中游、路上走、无所不能,神通广大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说明我们的祖先怎样? 参考:有着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创造力。
五、感受龙艺术
1、可见,龙在我们民族的心目中,可谓意义深远,它代表着吉祥,象征着神圣,又是力量的化身,至今,我们的生活中还处处可见龙的形象,你知道有哪些龙的形象存在?
2、交流:(1)、建筑物和生活用品,都以龙作为装饰,人们把它刻在。。人们为什么要把龙刻在船上。。代表什么?(吉祥,神圣。(2)、节日里或庆典上,舞龙是最隆重的活动?(喜庆,力量)(3)、很多成语中带龙字?望子成龙,龙腾虎跃,生龙活虎,龙凤呈祥(祝福,赞颂)你还知道哪些带龙字的成语?指名说。
师:老师这里也收集了很多龙字的成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并记住。男女分读
3、总结:这些都说明了中华民族与龙的深厚情感,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龙是其中的佼佼者。龙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寓意吉祥,兆映祥瑞,又是中华民族威武精神的体现。
4、中华第一龙的发现,意义非凡,让我们带着自豪之前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拓展延伸,复习巩固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代,龙是我国的图腾,寄托了古代人民认识大自然,战胜大自然的美好的愿望,经过漫长的岁月,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龙文化就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在本册的第二组课文中,也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把书翻到24页,分别是
2、《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1.《北京的春节》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感受老北京的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及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之情。
3、“藏戏”被称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有哪些特点?带着面具,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没结束)。藏戏的开山鼻祖是唐东杰布
4、《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
客家先民崇尚圆形,认为园是吉祥、幸福和安宁的象征。
傣家竹楼落成时要成贺新房的曲子,据说这样才能吉祥、平安,家道兴旺体现了民居本身所蕴含的(民族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5、《和田的维吾人》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和饶有趣味的风俗。
6、最后老师请大家听一首歌——《龙的传人》,让我们在歌声中再次体会我们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
狱中联欢
一、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理解内容,领会革命前辈在狱中联欢中表现出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巧妙的斗争艺术,从中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顺序;体会课文中对联的含义。
三、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板书课题。
首都北京即将举行开国大典,山城重庆仍被国民党反动派盘踞。在那里的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仍关押着许多革命者。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被敌人杀害,后来敌人的确对他们下了毒手。
从全国形势看,国民党反动派已彻底失败。他们不得不玩弄“停战”的把戏,伺机进行反扑。渣滓洞的特务对被囚禁的革命者做出一点放松的姿态。革命前辈便利用这一机会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新年联欢,以巧妙的方式同敌人进行斗争。
板书课题:狱中联欢
二、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完成“思考·练习”1。
1.指名四人分部分读课文,全班思考每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内容。
3.完成“思考·练习”1的填空: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借以了解各部分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三、自读“交换礼品”的部分,指出都交换了哪些礼品,想这些礼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说明了什么,然后交流。
(礼品有:贺年片——小块草纸,红药水当颜料;
五角星——塑料牙刷柄雕的;
锦旗——彩线是从袜子上拆下来的;
他们连起码的材料也没有,赶制出这样的礼品,既表达了同志间的友情,又表明了革命到底的志向。)
四、讲读“贴对联”的部分。
1.自读,在每副对联旁注上或在书上画出含着的意思。
2.讨论·交流。
(1)洞中才数月 世上已千年,形容革命形势发展迅速。横额“扭转乾坤”,“乾坤”指天地,“扭转乾坤”含有推翻反动统治之意。
(2)歌乐山下悟道 渣滓洞中参禅,意思是在敌人的监牢中坚持学习领悟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真理。“歌乐山”指渣滓洞的地点。横额“极乐世界”,道出了革命者掌握了革命真理的乐观心境。
(3)看洞中依然旧景 望窗外已是新春,“旧景”指国民党反动统治,“新春”指革命即将在全国胜利的前景。同横额“苦尽甜来”一起,表达了革命者坚信革命即将胜利的信念和对革命前途的憧憬。
(4)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借用古人的诗句,既表达了对反动派的蔑视(阻止革命胜利是徒劳的),又表达了对胜利(红杏出墙)的企盼。横额“大地春回”,生动地概括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5)两个天窗—出气 一扇风门—伸头,“两个天窗”“一扇风门”,概括了革命者非人的铁窗生活。横额“乐在其中”,表达了革命者视苦为乐的革命情怀,也是对反动派迫害革命者的巧妙揭露。
总之,狱中的革命者运用对联这一形式,抒发了革命情怀,同敌人进行了既巧妙又坚决的斗争。
3.练习朗读,读出革命者的智慧与坚决,读出敌人的愚昧与无奈。
五、朗读“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三部分。
六、作业。
1.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讲读“表演节目”的部分。
1.自读,思考:监狱里的革命前辈都表演了哪些节目?他们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那么欢乐?
2.讨论交流。结合理解“思考·练习”3的两个句子。
(句子(1)是针对几个戴着脚镣的革命者扭秧歌发出的感慨与赞叹。“高歌曼舞”,放声歌唱,尽情舞蹈。这种高歌曼舞,是对反动势力的蔑视,是对革命胜利的企盼。这个句子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者鲜明立场、顽强斗志、乐观精神的赞颂。
(2)中的两句话,是对狱中联欢的集中概括,也是对革命前辈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的集中概括。这两句话表面上十分风趣,实质上表达了革命者蔑视敌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3.朗读,读出上述思想感情。
二、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锤:翘舌音,左窄右宽,右半部注意写正确。
锦:前鼻音。可与“棉”比较字形。
拆:翘舌音。可与“折”比较形、义。
劲:后鼻音。注意左半部最后一笔是“提”。
乾:前鼻音。后边不要加一横。
坤:左边是提土旁。
渣:翘舌音。右边是“查”。
滓:平舌音。右边是宝盖头下一个“辛”字。
享:后鼻音。不要丢掉一横。
绅:翘舌音。注意同“坤”区别形、音、义。
嘲:翘舌音。注意“口”的位置。可在“朝”的基础上记忆。
三、练习朗读课文。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听写生字词:锤子 锦旗 苍劲 乾坤 渣滓洞 享受 劣绅 嘲笑二、一部分一部分地练习朗读。
1.指名读。
2.全班评议。
3.各自练读。
4.再指名读。
三、抄写课文中的对联。
四、从“自读课本”或其他书报刊物上选一篇文章,让学生阅读一遍并做练习,训练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读后能记住主要内容。教师要统计阅读时间,并用填空题、选择题检查阅读效果。
五、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五篇: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新
《古诗词背诵》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2课时)
一、充分自学
1.根据拼音和工具书,读熟10首古诗词。
2.根据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10首古诗词的意思。3.背诵古诗词。
二、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比如:看图吟相应的诗词)。
2.全班交流10首古诗词的大意。
教师相机检查学生对下面句子或词的理解:
①“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谁?“萁”喻谁? ②“鸟鸣涧”是什么意思?诗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③“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什么意思?“冰心”“玉壶”象征着什么?“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时时舞”“恰恰啼”是怎样的景象?
⑤“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是说石灰,实际表达了作整体教学设计怎样的思想感情?
⑥《竹石》中赞美的是竹子,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⑦“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么意思?哪些词与现代意思不同?带有“白日”的诗还有哪首?
⑧《已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是哪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⑩《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
三、讲述关于10首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
如:曹植的故事,于谦的故事,郑燮的故事等。
四、有机联系,拓展读《江畔独步寻花(黄狮塔前江水东)》《春望》
第二板块(2课时)
一、根据10首古诗词进行超联想,分类复习古诗词 送别诗──
《芙蓉楼送辛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联想到: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二、以作者为生发点,复习积累的有关作者的诗词。如:王维、王昌龄、杜甫、郑燮、苏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