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词背诵(答案)
古诗词背诵
一、按要求天空。
1、在第十二册古诗词背诵这个单元,写景的是诗词是的和的《江畔独步寻花》
写送别的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和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托物言志的是诗词是于谦的《石灰岩》和郑燮的《竹石》。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现作者听见平叛胜利消息后喜极而泣的诗句首“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表现作者听见平叛胜利消息后高兴的喝酒并想象春季还乡,旅途有宜人景色相伴的诗句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3、《七步诗》中,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对兄弟相残不满的诗句是“相煎何太急?”
4、当谈及亲友,论以人品清廉正直时,我们会很自然地想起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王维的《鸟鸣涧》中,最能写出山涧静谧的诗句是“空”。
6、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中,写蝴蝶戏舞,鸟儿鸣啼的诗句是“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7、于谦《石灰吟》中,作者借咏石灰,表现自己不怕牺牲,坚贞不屈,要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诗句是“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8、郑燮《竹石》中,作者借咏竹子,表现不屈不饶,刚毅、不随波逐流的诗句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9、国家要富强,重要的是依靠人才,因此,龚自珍建议要“ 1
不拘一格降人才。”
10、苏轼的《完溪沙》中,表达作者乐观、奋发向上的诗句是“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1、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作者把水比作美人流动的眼波,把山比作美人蹙起的眉毛的诗句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充分表现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春天的留恋的是“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2、杜甫的《春夜喜雨》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夜,润物细无声。”
二、选择题。
1、下列诗人中不属于唐朝的是(D)。
A、王维B、王昌龄C、杜甫D、苏轼
2、下列对古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江畔独步寻花》中能概括全篇的诗句是“千朵万朵压枝低。”
B、“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写出了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情感。
C、“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咬”写出了竹子的坚韧。
D、《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春天的留恋。
3、杜甫是一位集大成和承前启后的诗人,他被后人称为(D)
A、诗仙B、诗佛C、诗史D、诗圣
三、请在“古诗词背诵”这个单元中,选择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词,默写在横线上,别忘了要写上题目、作者的姓名和所处的朝代,最后写出你喜欢的原因。江畔独步寻花 【唐代】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喜欢的原因是: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赞美春天,向往宁静的生活 希望早日平息安史之乱,让人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四、请在括号中去掉不恰当的词语。感激
2、父亲(鼓励“既有一,何不能有二?”
3、随着知识的(增长,我强烈地爱上写日记。
五、语文实践题。
1、你的好朋友意志很脆弱,请你写一句赠言送给他,以鼓励他坚强些。
废铁之所以能成为有用的钢,是因为它经得起痛苦的磨练。
2、你的同桌好友缺乏自信,请你写一句赠言送给他,树立她的自信心。
有花自有香,不必大风扬,你的潜能等着你去开发。
六、给下面句子加上不同的标点,使他们表示不同的意思。
我相信他也相信你怎么样
我相信,他也相信,你怎么样?我相信他,也相信你,怎么样?
七、请按要求写出有关的名言、警句、诗句。
1、劝别人珍惜时间的:读书迟。
2、告诫人们要诚实守信的:。
八、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一片冰心在玉壶。(比喻)
2、千朵万朵压枝低。(夸张)
3、谁道人生无再少?(反问)
4、豆在釜中泣。(拟人)
5、水是眼波横。(比喻)
6、本子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反问)
九、填空。
1、当我们看到手足相残时,就会想起曹植的中的名句“相煎何太急?”
2、《江畔独步寻花》中写到景物的有、、、。
3、《芙蓉楼送辛渐》中,最能体现作者心境的一个字是“”,最能表达作者清廉正直的句子是“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石灰吟》中,作者借咏石灰,表现
5、郑燮的《竹石》和于谦的《石灰吟》都是借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品格的,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
十、请解释下列诗句中带点的字、词的意思。
1、黄四娘家花满蹊。(小路)
2、煮豆持作羹。(同“作”)..
3、烈火焚烧若等闲。(平常)
4、任尔东西南北风。(你)...
5、却看妻子愁何在。(再)
6、万马齐喑究可哀。(哑)..
7、青春作伴好还乡。(春天的景物)..
十一、按要求填空。
1、写信时要写如下内容:a;b;cd;e。
2、一篇《建议书》或《倡议书》要具备下面五个方面的内容:(1)(2)(3)(4)结尾(5)落款
十二、把下面的古诗、词补充完整,并写出诗词的题目以及作者。
1、才始送春归,东》;其中卜算子是词牌;词名是送鲍浩然之浙东;作者:王观。
2、,松间沙路净无泥。;其中是词牌;词名是;作者:苏轼
第二篇:古诗词背诵。
《古诗词背诵》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
一、充分自学
1.根据拼音和工具书,读熟10首古诗词。
2.根据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10首古诗词的意思。3.背诵古诗词。
二、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比如:看图吟相应的诗词)。2.全班交流10首古诗词的大意。
教师相机检查学生对下面句子或词的理解:
①“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谁?“萁”喻谁?
②“鸟鸣涧”是什么意思?诗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③“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什么意思?“冰心”“玉壶”象征着什么?“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时时舞”“恰恰啼”是怎样的景象?
⑤“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是说石灰,实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⑥《竹石》中赞美的是竹子,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⑦“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么意思?哪些词与现代意思不同?带有“白日”的诗还有哪首?
⑧《已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是哪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⑩《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
三、讲述关于10首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
如:曹植的故事,于谦的故事,郑燮的故事等。
四、有机联系,拓展读《江畔独步寻花(黄狮塔前江水东)》《春望》 第二板块
一、根据10首古诗词进行超联想,分类复习古诗词 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联想到: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咏物言志诗──《石灰吟》《竹石》 联想到: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写景诗──《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
联想到:江南(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
王安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二、以作者为生发点,复习积累的有关作者的诗词。
如:王维、王昌龄、杜甫、郑燮、苏轼等。《综合复习》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
一、充分自读自悟,完成文后练习。
1.学生自主阅读前8篇文章,尝试完成文后练习题。2.同桌或小组逐篇交流讨论。
二、全班交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逐课交流自学成果,小组提出学习中的难点。
2.根据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与教学的重点,相机加强指导和习练。例如:
(1)关于查字典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A 根据《养花》一课总结方法:不仅要查字典,还要联系上下文选择多义字在词中的合适义项。
B从其他文章中选出几个词语,学生试着来理解。
《生活是多么广阔》──芬芳
《中华第一龙》──游弋
《狱中联欢》──高歌曼舞
《名碑荟萃》──荟萃、博采众长、劲峭、刚劲
(2)关于“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除了结合《琥珀》一文练习,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养花》《名碑荟萃》《狱中联欢》的主要内容或其他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短文。第二板块
一、随文练笔和习作的评价 1.《生活是多么广阔》仿写
评价着眼于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及句式的积累和运用(去„„去„„)2.《名碑荟萃》的关于介绍书法家作品的解说词
评价重点:一是介绍清楚书法家及其作品的特点;二是从解说的角度,考虑是否能吸引别人,也就是表达方式要灵动,要有听众和观众感。
3.《智慧之花》的缩写及读后感
缩写的练习要抓住主干,重点稍稍多用点笔墨。读后感可结合四组作文的讲评,再引导学生自评自改。4.《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的片段修改
片段修改只要写明白就可,用词要准确,力戒语言啰嗦。5.给外地亲友写封信
写信一是注意信的格式,二是主要内容──最近的情况和暑假的打算,三是要有强烈的对象感,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当然,也可以根据本班实际,创设情境,多为学生提供写信与人交流想法和思想的机会。
二、鼓励学生制作自己的小学毕业优秀文集,可以按文体分类,可以按年级分类,然后交流阅读,对作文进行一个总体的回顾和复习。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活动教学设计
集体活动要分工合作,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和谐和实施的能力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课时备课
集体备课、课时备课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课文简说
综合性学习要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 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
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最后制作成班级纪念册
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3、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开始时可以用1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方案,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时,把几节语文课连在一起,有一些活动,如,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资料、为母校做有纪念意义的事、为准备毕业联欢会排练文艺节目,需要利用课外的时间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心、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基础思路
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订活动方案(1课时)
主要包含:
> ⑬ 浏览“阅读材料”,懂得可以参考哪些材料
⑭ 根据“活动建议”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断定开展哪些活动制订和交流活动方案
⑫ 回忆小学生活,写写自己难忘的老师和同学、难忘的校园生活、难忘的一节课或难忘的一次活动等(2课时)
⑬ 和同学一起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搜集材料(1课时加课外时间)3、“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活动(4~5课时)
⑪ 写临别赠言,送上真情与祝福也可以写好临别赠言,在班级联欢会上相互赠送(1课时)
> 这次综合性学习要把每一个人都吸纳到活动中来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个人、小组、全班穿插进行
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定活动方案: 2、“成长足迹”板块:
⑪ 认识制作“班级纪念册”的意义: ⑬ 阅读材料──迈好制作班级纪念册的第一步:
《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作文上的红双圈》侧重于回忆老师的教诲,《忘不了的笑声》记载的是班上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同学
⑭ 搜集和积累班级纪念册的内容: 在阅读的基础上,勾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可以借助照片,寻找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开一次交流会,进行“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的“搜索”活动;可以在校园里漫步,在各个角落里重温童年的梦这是用习作形式记载自己的成长过程,所以要鼓励学生打开心灵,说真话,诉真情 难忘小学生活: ② 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成长的过程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欢笑,也有眼泪但无论酸甜苦辣,都将成为珍贵的回忆可以在班里开展一次“我的成长故事”的主题班会,教师要做个良好的倾听者,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主题班会后把印象最深的事记下来
③ 共同寻找班级的“成长足迹”: ⑮ 制作班级纪念册:
3、“依依惜别”板块:
⑪ 写临别赠言: 临别赠言可以写在同学录上,也可以写在自制的卡片上无论是写在同学录上还是贺卡上,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追求豪华时尚,以简单朴素为宜,提倡自己动手制作
⑫ 为母校做点事: “阅读材料”中提出可以给母校、老师写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可以用演讲的方法,向母校告别;可以把对学校的各种建议写成建议书;可以畅想20年后每个同学都是什么样子的写信,要注意抒发真情实感;演讲,要安排好时间、地点、形式,要调动场内的气氛;写建议书之前要对学校进行调查,针对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建议尽可能具体
开展“为母校做点事”的活动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是学校所需要的;同时要力所能及,是小学生能做到的
毕业联欢会可以以班级形式进行,也可以以年级组形式(所有的毕业班合在一起搞活动)进行前者准备方便,参与面广;后者气氛热烈,场面隆重
上述这些活动,虽然安排在“依依惜别”板块,但也可以把一些书面的材料和活动照片充实到“班级纪念册”中,让班级纪念册更加丰富多彩
“阅读材料”共选了5篇文章,都是回忆小学生活的
阅读这一课,先要懂得“启蒙”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懂得“我”的启蒙老师使“我”受到了哪些启蒙教育?如,热爱自己的祖国,严格要求学生,写作要实事求是,学习要认真要让学生体会“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这句话,明白在课文中“宽”指的是什么,“严”指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对作文、写字那样严格,而对日语课却那么宽容,从而进一步感悟到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
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谢之情阅读时要体会文章通过哪些具体事例的叙述,表达出对田老师深深的感谢之情文章重点写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他以诗为内容,编了一段故事,娓娓动人的讲述,让孩子“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让我们深深感到,启蒙老师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宏大的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宏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文章用深情的回忆、具体的事例说明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一个优秀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叙述生动,行文简洁,是本文的特色
《新来的王老师》是一篇小说: 《忘不了的笑声》是一篇描写同学的文章: 《作文上的红双圈》的作者是当代作家黄蓓佳: 《难忘小学生活:依依惜别》课文简说
> 《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是一篇豪情高昂的演讲稿文中回忆了六年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三件往事──上小学的第一天、三年级时的运动会和六年级的家长会,表达了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的感谢,以及对同学的依依不舍以情感人,激发共鸣是演讲稿的基础特点学生可以以此为范本,学写演讲稿
《给校长的建议》是一位六年级毕业生写给校长的信,侧重于提出建议信中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新开放图书室的建议不但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还提出了具体的改良方法,言辞恳切,以一种特殊的方法向母校表达了热爱之情以这封建议书为范例,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发明学校存在的不足,学习本文的写法,向校长写一封建议书
《同学录》是一首短短的诗同学录,是种在校园里永远的记忆,是留在岁月中忘不掉的纯真这首诗也是一个情味浓浓的倡议,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懂得同学录的作用,也来做一个自己班级的同学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习作内容】 【写法点睛】
一、内容要具体,理由要充分
二、态度要真诚,说话要得体 这次习作要求我们用书信的方法给学校领导或老师提建议,书信的格式我们比较熟悉,这里主要讲一讲建议书的写法建议书是个人或团体就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向有关领导或部门反响情况,并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的一种常用应用文它一般分为标题、称呼、正文、署名、日期等五个部分,格式跟一般的书信没有多大区别 此外,书写要正确、工整、规范,不可写得龙飞凤舞,这既体现出作者的学识修养,又包含着对阅读者的尊重之情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预案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教学目标:
1、教育: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
5、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选做)
6、发展: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教学重点:
1、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2、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教学难点:
3、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
1、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选做)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督促指导。学法:自主开展活动,分工协作。
教学准备:
1、读《阅读材料》。
2、搜集班级“成长的足迹”的材料。
3、回忆小学生活。课时安排:7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懂《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教学目标:理解这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语:
小学的几年生活,我们有多很多老师,有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是不是各有特色?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让学生一直怀念的老师。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的情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生小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启蒙”是什么意思?
2、“我”的启蒙老师使“我”受到了哪些启蒙教育?
3、“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这句话中的“宽”指的是什么?
4、从作者回忆的三件事中,你感悟到什么?
5、《老师领进门》中,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6、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7、从哪里可以看出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
8、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9、《新来的王老师》中,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10、王老师是怎样对待“ 差生”的?
11、你认为王老师的做法好吗?为什么?
五、通过学习这三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懂《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教学目标:理解这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在小学生活中,老师的教导让我们记忆犹新,同学的笑声也永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接下来我们阅读两篇文章,《忘不了的笑声》和《作文上的红双圈》,会引起你的哪些回忆?
二、《忘不了的笑声》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的情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① 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② 文章通过笑声表现了同学们的什么特点? ③ 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感情?④ 你知道本班同学的什么特点?能选择合适的角度把他们的特点写下来吗?
三、《作文上的红双圈》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的情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3、检查自学效果。① 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② 你从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想到了什么?③ 作者在文中赞颂的是什么?
四、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写写难忘的老师或同学、难忘的校园生活、难忘的一节课或难忘的一次活动。
教学目标:能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六年了,我们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与同学一起学习、劳动、游戏。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心动的情景,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那一个个印象深刻的老师、同学,一件件难以忘怀的事。
二、拓宽思路。
1、翻阅自己近年来的日记,把自己心里特别想说的内容简要得记录下来。
2、同学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概括板书:
3、自由交流,引出要求。(1)小组讲述,老师引导学生先构思,有条理地讲述。(2)全班交流。
指名讲述:大家要注意倾听,等他讲完后,你们可以有礼貌地举手,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对他在讲台上的讲述提出你的建议和意见。
在学生评议的过程中引出习作要求:(要在习作中表达出对母校、老师、同学的真情实感)写事:过程具体,融入感受。写人:事例典型,有真情实感。
4、习作指导:(1)同学们,你们的讲述很精彩。现在,你们就用笔把它们描述下来吧。在写之前,我们先读一下习作要求。
(2)指名读题,指导审题3)学习前面读过的五篇阅读文章的写法。
(4)动笔完成草稿。
三、修改并完成习作。
教师根据学生写的习作草稿,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点评优点,同时对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建议,点评时应注意语言艺术,以褒扬和鼓励为主。
1、自改自评。(1)教师出示学生的一篇习作,请同学们找一找写得好的地方,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2)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3)用符号画出你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他同学倾听、评议。
2、互评互改。(1)交换习作。
①用赞赏的符号画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②你认为他的习作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2)再读习作,全面检查与润色。
3、全班交流。(1)指名朗读习作。(2)师生评议。
四、誊抄习作。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畅谈成长故事。教学目标:和同学们一起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搜集资料。教学过程:
一、畅谈成长故事。
1、导语:成长的过程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欢笑,也有眼泪。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啊,但无论酸甜苦辣,都将成为珍贵的回忆。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2、学生在班里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3、把印象最深刻的成长故事记下来。
二、共同寻找班级的“成长足迹”。
1、搜集。内容包括照片、奖状、实物等,并与每个同学提供的材料放在一起。
2、分类整理。
3、根据材料确定纪念册的各个栏目的名称。
4、做好班级纪念册的策划,并将任务分解到各个小组或每个学生。
第六、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制作“班级纪念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育团队精神。
2、以生活为本位,启发学生从自己经历中选取习作材料;开拓思路,使他们体会到: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习作。
3、说写结合,完成两篇习作。教学过程:
一、导语。
你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多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必定有些依依不舍。为了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你们每人挑选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汇集成一本“班级纪念册”送给母校。你们乐意吗?
二、范例及评讲。你为什么带这张照片来?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它能说明什么?先想一想,谁愿意说说?
评讲重点:有无具体内容,是否介绍清楚。板书:围绕一个意思要有具体内容,特点介绍清楚。
三、练习。
1、独立思考: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
2、小组交流,;练习口述。
四、大组交流。请各小组推荐,哪位同学说得较好? 评讲:进一步启发思维,介绍各自的特点。
五、当堂习作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六、相互修改。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七、小结。
第三篇:7古诗词背诵
古诗词总复习
第一册
1、《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第二册
2、《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村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5、《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第三册
6、《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7、《山行》杜牡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9、《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e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第四册
10、《草》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11、《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2、《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3、《绝句》 杜甫
两个黄莺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第五册
14、《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6、《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7、《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第六册
18、《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9、《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20、《乞巧》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21、《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第七册
22、《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3、《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5、《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第八册
26、《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7、《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8、《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9、《乡村四月》 [宋] 翁 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30、《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1、《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第九册
32、《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3、《秋思》 宋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成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4、《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5、《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第十册
36、《牧童》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37、《舟过安仁》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8、《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39、《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40、《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1、《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写诗题(1)李白的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的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陆游的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轼的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白居易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及诗题(1)送别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季节特征的诗有:春:_________________
夏:___________________ 秋: _________________ 冬: _________________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42、《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3、《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4、《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4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6、《已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47、《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小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沿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8、《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古诗专项训练
一、填空
(3)与月亮有关的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流水有关的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5)与战争有关的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某种植物的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思念家乡及亲人的诗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写诗句
(1)描写山水的有关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颂情谊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映科学哲理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映边疆将士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爱国主义的有关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补充诗句
1、(),后不见来者。2()悠然见南山。
3、(),燕山月似钩。
4、(),只是近黄昏。
5、(),一览众山小。
6、明月几时有,()。
7、随风潜入夜,()。
8、生当作人杰,()。
9、海内存知己,()。
10、少壮不努力,()。
11、本是同根生,()。
12、谁知盘中餐,()。
13、野火烧不尽,()。
14、谁言寸草心,()。
15、青山遮不住,()。
16、欲穷千里目,()。
17、但愿人长久,()。
18、十指不沾泥,()。
19、国破山河在,()。20、百川东到海,()。
21、感时花溅泪,()。
22、大江东去,()。
23、人有悲欢离合,()。
24、山重水复疑无路,()。
25、春花秋月何时了,()!
26、问君能有几多愁?()。
27、黄沙百战穿金甲,()。
28、劝君更尽一杯酒,()。
29、粉身碎骨全不怕,()。30、南朝四百八十寺,()。
31、独在异乡为异客,()。
32、桃花潭水深千尺,()。
33、不知细叶谁裁出,()。
34、莫愁前路无知己,()。
35、天苍苍,野茫茫,()。
36、青箬笠,绿蓑衣,()。
37、横看成岭侧成峰,()。
38、毕竟西湖六月中,()。
39、等闲识得东风面,()。40、遗民泪尽胡尘里,()。
41、问渠那得清如许,()。
42、竹外桃花三两枝,()。
43、欲把西湖比西子,()。
44、东边日出西边雨,()。
45、路人借问遥招手,()。
46、洛阳亲友如相问,()。
47、绿阴不减来时路,()。
48、蒌蒿满地芦芽短,()。
49、(),人间能有几回闻。50、(),西湖歌舞几时休。
51、(),巴山夜雨涨秋池。
52、(),八千里路云和月。
53、(),留取丹心照汗青。
54、(),一枝红杏出墙来。
55、(),立根原在破岩中。56(),路上行人欲断魂。
57、(),一行白鹭上青天。
58、(),只缘身在此山中。
59、(),烟花三月下扬州。60、(),早有蜻蜓立上头。61、(),西出阳关无故人。62、(),欲饮琵琶马上催。63、(),不教湖马度阴山。64、(),疑是银河落九天。65、(),五千仞岳上摩天。66、(),飞入菜花无处寻。67、(),春风送暖入屠苏。68、(),隔江犹唱后庭花。69、(),独怆然而涕下。
70、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第四篇:古诗词背诵总结
四年级语文古诗词背诵总结
11月29日下午,我校初二年级经过精心准备,举行了首次古诗词背诵比赛。本次活动以“诵经典诗词,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目的在于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激烈比赛,评选出一批优秀的古诗词背诵之星,此次活动,必将在学生中掀起了一次背诵古诗词、感受国学经典的热潮。
在这次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1、很多学生背诗时只背正文,不知题目和作者。
2、教师古诗词背诵的热情没能很好地激发,教师中尤其是班主任、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背诵指导较欠缺。
3、在古诗词背诵活动中,浓郁的氛围没能创设,学生背诵的热情还没能激发。主要是班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比较欠缺背诗词的宣传督促,活动开展期间,也缺乏学生背诵成果的展示。开展古诗词背诵活动不是一时半会的事,而是长期的持久的工作,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会扬长避短,不断改进,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现将本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等奖张文博
二等奖马玲娇雷子慧
三等奖努尔达娜阿依布兰乌克拉依
第五篇:六年级古诗词背诵
六年级古诗词背诵: 早春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
天街:京城街道。
润如酥:如奶油样的滋润。
最是:尤其是在此时。
绝胜:相当于“绝景”。
皇都:京城。
译文:
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早春正是一 年春光的大好时节,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
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箫鼓:吹箫打鼓。
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淳朴古代风俗。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无时:随时。叩(kîu)门:敲门。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 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 朴的古风依旧保存。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 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释:
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将。卿:尊称。
锦城:四川省成都市。
丝管:弦乐器,管乐器,这里指音乐。
纷纷:繁多而纷乱。
几回闻:听到几回,意思是很少听到。
译文:
锦官城里管弦交奏,一天到晚响个不停。音乐声一半散入江风,一半散入云
层。这样美妙的乐曲只在天宫才有啊,人世间能听到几回?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相关链接: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在今山东)人。早期词风清丽婉约。后期避难江南,国破家亡,词风转向凄苦,但她的诗却充满 慷慨(kǎi)悲愤情。这首诗起调高亢(háng),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 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 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kuì)的作用。但南宋 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gǒu)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
后自刎。诗人鞭挞(tà)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 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bì),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zhì)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译文: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己亥:道光十九年(1839)。九州:中国。
生气:生气勃勃的样子。恃:依靠。
万马齐喑:语出苏轼《三马图赞序》:“振鬣(马鬃)长鸣,万马皆喑。” 喑:哑。
抖擞:奋举,振作精神。译文:
只有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 臣民禁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据受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论 诗
清 赵 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注释:
李杜:李白和杜甫。
代有:每一代都有。
才人:有才能的人。
领:占领,领有。
风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这里风骚指 有时代有特色的诗歌创作。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 了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 传数百年。清平乐 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望断:望尽。屈指:屈指计算。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一九六一年九月 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注曰,“苍龙,太岁也”。古 时以太岁为凶神
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译文: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六盘山上雄峰再拔,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溪亭:临水的亭台。沈:同“沉”。争:同“怎”。译文:
经常记得在郊野水边的一个亭子里,到了黄昏时候,我因为一边游赏景色,一边饮酒,被景色美酒迷醉了,而找不到回家的路途。已经很晚了,我划着小舟 回家,却不小心将船划到了莲花密集生长的地方。怎么划出去呢?怎么划出去呢? 我胡乱的摇动小桨,忽然听见呼啦啦的一片响声,从河滩上飞起了一群被惊起的 鸥鹭。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
尊还酹江月。注释:
赤壁:在今湖北省,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又叫赤鼻矶。
千堆雪:浪花千叠。
周郎:周瑜24岁时就做了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相关链接: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 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 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 振聋发聩的作用。译文:
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那旧营 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 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 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
(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此 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 地都变白了。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1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释】
官军:唐王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漫卷:胡乱地卷起。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春天。
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襄阳:在今湖北省襄樊市。【今译】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浣溪沙
作者: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①“蕲水清泉寺”,在今湖北浠水县。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曾游此寺。“蕲”,音qí。②“兰芽”,兰草的嫩芽。
③“萧萧”,形容雨声。“暮雨”,傍晚下雨。“子规”,即杜鹃鸟。④“休将白发唱黄鸡”,“白发”,指年老,“黄鸡”,指代白居易诗中的年华易逝的感慨。全句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老了就消极悲观,人生也会返老还童。
『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简析】
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词的上阕描绘兰溪美景:浸在溪中的兰草的嫩芽,不见泥泞的松间小路,下个不停的潇潇暮雨,婉啭啼鸣的杜鹃,构成了一幅清丽、洁净又富有生机乐趣的图画,抒写出诗人轻松、愉悦、恬然自得的心情,为下文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下阕以反诘起句: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次变得年轻?然后即景取喻,道出了富有人生哲理意味的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意思是门前的溪水还能东流转为西行!言外之意,人不应把老视为畏途,只要心态好,老也可变为年轻。结句又反用白居易的诗意,再次奉劝人们不要叹息年华易逝,人生也会返老还童的。苏轼在被贬中尚能不以逆境为患,唱出如此乐观的曲调,展现了他旷达的胸怀,给人深刻的启示。
该篇为词人远谪黄州,托病游清泉寺所作,上片写请泉寺风光,下片融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奋发向上的议论。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
江南的水就像美人的眼波流转,山就像美人的秀美相聚。
要问远行的人到哪去,到山川秀美的江南,江南山水美好的样子。
我在东京刚刚送走春天,又要送你到浙东去。
如果到了江南,你赶上春天,千万留住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