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

时间:2019-05-13 04:0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

第一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

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①, 竹中窥落日②。

鸟向檐③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论诗

作者:元好问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第二篇:七年级古诗词背诵

淮安市东城开明中学“日有所诵”之一

与经典同行(七年级版)

1、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5、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6、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7、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淮安市东城开明中学“日有所诵”之一

8、饮酒 陶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0、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1、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2、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3、临洞庭上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4、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5、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6、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7、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8、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淮安市东城开明中学“日有所诵”之一

19、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0、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1、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2、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3、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24、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5、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6、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淮安市东城开明中学“日有所诵”之一

27、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8、蜀相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0、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1、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2、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33、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4、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5、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6、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7、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第三篇:古诗词背诵。

《古诗词背诵》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

一、充分自学

1.根据拼音和工具书,读熟10首古诗词。

2.根据注释和其他工具书,大致了解10首古诗词的意思。3.背诵古诗词。

二、交流展示

1.同桌或小组展示背诵成果,可用比赛的方式,也可用考试的方式(比如:看图吟相应的诗词)。2.全班交流10首古诗词的大意。

教师相机检查学生对下面句子或词的理解:

①“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什么意思?“豆”喻谁?“萁”喻谁?

②“鸟鸣涧”是什么意思?诗里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③“一片冰心在玉壶”是什么意思?“冰心”“玉壶”象征着什么?“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④“时时舞”“恰恰啼”是怎样的景象?

⑤“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是说石灰,实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⑥《竹石》中赞美的是竹子,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⑦“白日”“青春”“妻子”各是什么意思?哪些词与现代意思不同?带有“白日”的诗还有哪首?

⑧《已亥杂诗》中表达作者愿望的诗句是哪句?表达了什么愿望?

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与这句诗意思相反的诗句吗?

⑩《卜算子》一词中,“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还能背诵一首《卜算子》吗?

三、讲述关于10首古诗词的逸闻或故事。

如:曹植的故事,于谦的故事,郑燮的故事等。

四、有机联系,拓展读《江畔独步寻花(黄狮塔前江水东)》《春望》 第二板块

一、根据10首古诗词进行超联想,分类复习古诗词 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联想到: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咏物言志诗──《石灰吟》《竹石》 联想到: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写景诗──《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

联想到:江南(江南可采莲)

汉乐府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王之涣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绝句(两个黄鹏鸣翠柳)杜甫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

王安石 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二、以作者为生发点,复习积累的有关作者的诗词。

如:王维、王昌龄、杜甫、郑燮、苏轼等。《综合复习》整体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

一、充分自读自悟,完成文后练习。

1.学生自主阅读前8篇文章,尝试完成文后练习题。2.同桌或小组逐篇交流讨论。

二、全班交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逐课交流自学成果,小组提出学习中的难点。

2.根据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与教学的重点,相机加强指导和习练。例如:

(1)关于查字典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A 根据《养花》一课总结方法:不仅要查字典,还要联系上下文选择多义字在词中的合适义项。

B从其他文章中选出几个词语,学生试着来理解。

《生活是多么广阔》──芬芳

《中华第一龙》──游弋

《狱中联欢》──高歌曼舞

《名碑荟萃》──荟萃、博采众长、劲峭、刚劲

(2)关于“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除了结合《琥珀》一文练习,还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养花》《名碑荟萃》《狱中联欢》的主要内容或其他教师为学生提供的短文。第二板块

一、随文练笔和习作的评价 1.《生活是多么广阔》仿写

评价着眼于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及句式的积累和运用(去„„去„„)2.《名碑荟萃》的关于介绍书法家作品的解说词

评价重点:一是介绍清楚书法家及其作品的特点;二是从解说的角度,考虑是否能吸引别人,也就是表达方式要灵动,要有听众和观众感。

3.《智慧之花》的缩写及读后感

缩写的练习要抓住主干,重点稍稍多用点笔墨。读后感可结合四组作文的讲评,再引导学生自评自改。4.《看说明书做玩具小台灯》的片段修改

片段修改只要写明白就可,用词要准确,力戒语言啰嗦。5.给外地亲友写封信

写信一是注意信的格式,二是主要内容──最近的情况和暑假的打算,三是要有强烈的对象感,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当然,也可以根据本班实际,创设情境,多为学生提供写信与人交流想法和思想的机会。

二、鼓励学生制作自己的小学毕业优秀文集,可以按文体分类,可以按年级分类,然后交流阅读,对作文进行一个总体的回顾和复习。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活动教学设计

集体活动要分工合作,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和谐和实施的能力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课时备课

集体备课、课时备课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课文简说

综合性学习要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 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

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最后制作成班级纪念册

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3、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开始时可以用1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方案,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时,把几节语文课连在一起,有一些活动,如,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资料、为母校做有纪念意义的事、为准备毕业联欢会排练文艺节目,需要利用课外的时间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心、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基础思路

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订活动方案(1课时)

主要包含:

> ⑬ 浏览“阅读材料”,懂得可以参考哪些材料

⑭ 根据“活动建议”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断定开展哪些活动制订和交流活动方案

⑫ 回忆小学生活,写写自己难忘的老师和同学、难忘的校园生活、难忘的一节课或难忘的一次活动等(2课时)

⑬ 和同学一起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搜集材料(1课时加课外时间)3、“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活动(4~5课时)

⑪ 写临别赠言,送上真情与祝福也可以写好临别赠言,在班级联欢会上相互赠送(1课时)

> 这次综合性学习要把每一个人都吸纳到活动中来活动的形式可以多样,个人、小组、全班穿插进行

1、浏览本组教材,讨论和制定活动方案: 2、“成长足迹”板块:

⑪ 认识制作“班级纪念册”的意义: ⑬ 阅读材料──迈好制作班级纪念册的第一步:

《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作文上的红双圈》侧重于回忆老师的教诲,《忘不了的笑声》记载的是班上一个个个性鲜明的同学

⑭ 搜集和积累班级纪念册的内容: 在阅读的基础上,勾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可以借助照片,寻找小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开一次交流会,进行“难忘小学生活”为主题的“搜索”活动;可以在校园里漫步,在各个角落里重温童年的梦这是用习作形式记载自己的成长过程,所以要鼓励学生打开心灵,说真话,诉真情 难忘小学生活: ② 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

成长的过程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欢笑,也有眼泪但无论酸甜苦辣,都将成为珍贵的回忆可以在班里开展一次“我的成长故事”的主题班会,教师要做个良好的倾听者,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主题班会后把印象最深的事记下来

③ 共同寻找班级的“成长足迹”: ⑮ 制作班级纪念册:

3、“依依惜别”板块:

⑪ 写临别赠言: 临别赠言可以写在同学录上,也可以写在自制的卡片上无论是写在同学录上还是贺卡上,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追求豪华时尚,以简单朴素为宜,提倡自己动手制作

⑫ 为母校做点事: “阅读材料”中提出可以给母校、老师写封信,表达自己的心声;可以用演讲的方法,向母校告别;可以把对学校的各种建议写成建议书;可以畅想20年后每个同学都是什么样子的写信,要注意抒发真情实感;演讲,要安排好时间、地点、形式,要调动场内的气氛;写建议书之前要对学校进行调查,针对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建议尽可能具体

开展“为母校做点事”的活动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是学校所需要的;同时要力所能及,是小学生能做到的

毕业联欢会可以以班级形式进行,也可以以年级组形式(所有的毕业班合在一起搞活动)进行前者准备方便,参与面广;后者气氛热烈,场面隆重

上述这些活动,虽然安排在“依依惜别”板块,但也可以把一些书面的材料和活动照片充实到“班级纪念册”中,让班级纪念册更加丰富多彩

“阅读材料”共选了5篇文章,都是回忆小学生活的

阅读这一课,先要懂得“启蒙”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懂得“我”的启蒙老师使“我”受到了哪些启蒙教育?如,热爱自己的祖国,严格要求学生,写作要实事求是,学习要认真要让学生体会“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这句话,明白在课文中“宽”指的是什么,“严”指的是什么,老师为什么对作文、写字那样严格,而对日语课却那么宽容,从而进一步感悟到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

这是一篇回忆录,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表达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谢之情阅读时要体会文章通过哪些具体事例的叙述,表达出对田老师深深的感谢之情文章重点写了田老师教一首小诗,他以诗为内容,编了一段故事,娓娓动人的讲述,让孩子“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在作者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让我们深深感到,启蒙老师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宏大的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宏大影响,感谢老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文章用深情的回忆、具体的事例说明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一个优秀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叙述生动,行文简洁,是本文的特色

《新来的王老师》是一篇小说: 《忘不了的笑声》是一篇描写同学的文章: 《作文上的红双圈》的作者是当代作家黄蓓佳: 《难忘小学生活:依依惜别》课文简说

> 《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是一篇豪情高昂的演讲稿文中回忆了六年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三件往事──上小学的第一天、三年级时的运动会和六年级的家长会,表达了对母校的留恋,对老师的感谢,以及对同学的依依不舍以情感人,激发共鸣是演讲稿的基础特点学生可以以此为范本,学写演讲稿

《给校长的建议》是一位六年级毕业生写给校长的信,侧重于提出建议信中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新开放图书室的建议不但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还提出了具体的改良方法,言辞恳切,以一种特殊的方法向母校表达了热爱之情以这封建议书为范例,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访问,发明学校存在的不足,学习本文的写法,向校长写一封建议书

《同学录》是一首短短的诗同学录,是种在校园里永远的记忆,是留在岁月中忘不掉的纯真这首诗也是一个情味浓浓的倡议,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懂得同学录的作用,也来做一个自己班级的同学录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习作内容】 【写法点睛】

一、内容要具体,理由要充分

二、态度要真诚,说话要得体 这次习作要求我们用书信的方法给学校领导或老师提建议,书信的格式我们比较熟悉,这里主要讲一讲建议书的写法建议书是个人或团体就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向有关领导或部门反响情况,并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的一种常用应用文它一般分为标题、称呼、正文、署名、日期等五个部分,格式跟一般的书信没有多大区别 此外,书写要正确、工整、规范,不可写得龙飞凤舞,这既体现出作者的学识修养,又包含着对阅读者的尊重之情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预案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教学目标:

1、教育: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

5、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选做)

6、发展: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教学重点:

1、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2、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教学难点:

3、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

1、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选做)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活动,督促指导。学法:自主开展活动,分工协作。

教学准备:

1、读《阅读材料》。

2、搜集班级“成长的足迹”的材料。

3、回忆小学生活。课时安排:7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懂《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教学目标:理解这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语:

小学的几年生活,我们有多很多老师,有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是不是各有特色?今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让学生一直怀念的老师。

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的情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生小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检查自学效果:

1、“启蒙”是什么意思?

2、“我”的启蒙老师使“我”受到了哪些启蒙教育?

3、“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这句话中的“宽”指的是什么?

4、从作者回忆的三件事中,你感悟到什么?

5、《老师领进门》中,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6、文章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7、从哪里可以看出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

8、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9、《新来的王老师》中,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

10、王老师是怎样对待“ 差生”的?

11、你认为王老师的做法好吗?为什么?

五、通过学习这三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读懂《忘不了的笑声》《作文上的红双圈》。教学目标:理解这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在小学生活中,老师的教导让我们记忆犹新,同学的笑声也永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接下来我们阅读两篇文章,《忘不了的笑声》和《作文上的红双圈》,会引起你的哪些回忆?

二、《忘不了的笑声》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的情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① 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② 文章通过笑声表现了同学们的什么特点? ③ 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感情?④ 你知道本班同学的什么特点?能选择合适的角度把他们的特点写下来吗?

三、《作文上的红双圈》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体会作者的情感,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3、检查自学效果。① 作者回忆了一件什么事?② 你从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想到了什么?③ 作者在文中赞颂的是什么?

四、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写写难忘的老师或同学、难忘的校园生活、难忘的一节课或难忘的一次活动。

教学目标:能做到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六年了,我们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与同学一起学习、劳动、游戏。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心动的情景,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那一个个印象深刻的老师、同学,一件件难以忘怀的事。

二、拓宽思路。

1、翻阅自己近年来的日记,把自己心里特别想说的内容简要得记录下来。

2、同学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概括板书:

3、自由交流,引出要求。(1)小组讲述,老师引导学生先构思,有条理地讲述。(2)全班交流。

指名讲述:大家要注意倾听,等他讲完后,你们可以有礼貌地举手,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对他在讲台上的讲述提出你的建议和意见。

在学生评议的过程中引出习作要求:(要在习作中表达出对母校、老师、同学的真情实感)写事:过程具体,融入感受。写人:事例典型,有真情实感。

4、习作指导:(1)同学们,你们的讲述很精彩。现在,你们就用笔把它们描述下来吧。在写之前,我们先读一下习作要求。

(2)指名读题,指导审题3)学习前面读过的五篇阅读文章的写法。

(4)动笔完成草稿。

三、修改并完成习作。

教师根据学生写的习作草稿,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点评优点,同时对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化建议,点评时应注意语言艺术,以褒扬和鼓励为主。

1、自改自评。(1)教师出示学生的一篇习作,请同学们找一找写得好的地方,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2)细读自己的习作,修改写错的字、用错的词、写得不通顺或不完整的句子、加错的标点。(3)用符号画出你自己认为闪光的地方,并向全班展示读,其他同学倾听、评议。

2、互评互改。(1)交换习作。

①用赞赏的符号画出你欣赏的词句,并评评好在哪儿,为什么好? ②你认为他的习作哪一部分还不够清楚、不够具体,提出中肯的建议。(2)再读习作,全面检查与润色。

3、全班交流。(1)指名朗读习作。(2)师生评议。

四、誊抄习作。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畅谈成长故事。教学目标:和同学们一起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搜集资料。教学过程:

一、畅谈成长故事。

1、导语:成长的过程中,有鲜花,也有荆棘;有欢笑,也有眼泪。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啊,但无论酸甜苦辣,都将成为珍贵的回忆。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2、学生在班里畅谈自己的成长故事。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3、把印象最深刻的成长故事记下来。

二、共同寻找班级的“成长足迹”。

1、搜集。内容包括照片、奖状、实物等,并与每个同学提供的材料放在一起。

2、分类整理。

3、根据材料确定纪念册的各个栏目的名称。

4、做好班级纪念册的策划,并将任务分解到各个小组或每个学生。

第六、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制作“班级纪念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育团队精神。

2、以生活为本位,启发学生从自己经历中选取习作材料;开拓思路,使他们体会到: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习作。

3、说写结合,完成两篇习作。教学过程:

一、导语。

你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多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必定有些依依不舍。为了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你们每人挑选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汇集成一本“班级纪念册”送给母校。你们乐意吗?

二、范例及评讲。你为什么带这张照片来?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它能说明什么?先想一想,谁愿意说说?

评讲重点:有无具体内容,是否介绍清楚。板书:围绕一个意思要有具体内容,特点介绍清楚。

三、练习。

1、独立思考: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

2、小组交流,;练习口述。

四、大组交流。请各小组推荐,哪位同学说得较好? 评讲:进一步启发思维,介绍各自的特点。

五、当堂习作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六、相互修改。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七、小结。

第四篇: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译文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译文

《龟虽寿》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步丰富、发展。“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这个村庄座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奥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田园居》),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莱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似乎不难想见,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似乎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诗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消息吧。

《题破山寺后禅院》

首联描写的是古寺周围的环境,还没有进入后禅院,而诗题是《题破山寺后禅院》,因此诗人所写的重点在后禅院,这样颔联就是随着诗人的行进而作进一步的描绘,写禅房的幽景:“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人穿过佛殿步入后禅院,经过的是一条修竹夹道的小径,置身在这翠竹掩映,静谧无喧的氛围中,自然会有一种超尘出世之感。“幽处”的禅房在茂密的花木丛中,一个“深”字十分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僧人们居处的幽雅宁静。绿树成荫,百花盛开,阵阵清香,这真是使诗人神往和留连忘返的“幽处”!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极口称赞这两句诗,他说:“吾尝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晚来青州,得一山斋宴息,因谓不平生想见而不能道以言者,乃为己有。于是益欲希其仿佛,竟尔莫获一言。”(《题青州山斋》)欧阳修以自己的创作体会推重这两句诗意新而自然,不矫揉造作,不堆砌词藻,妙意天成,这是很有见地的。就艺术的独创性而言,这一联诗人以自己内心的幽意和淡泊情怀,抓住破山寺后禅房突出的景物特点,创造了一种幽深淡雅的艺术意境,可谓“抒写胸襟,发挥景物,境皆独得,意自天成”(《原诗》)。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诗人在后禅院的所见所感。红日高照,林木苍翠,百花繁茂,风光无限,使得鸟儿也怡然自乐,在花木丛中婉啭鸣叫。雀鸟本来是没有情智的,客观环境的优美或险恶,不会引起它的喜和忧,但在这里,诗人以所见景物的强烈主观感受,寄寓于无知无情的飞鸟,好象它们也为这幽美旖旎风光所感染,欢快愉悦。这种“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间词话》)的艺术描写,不仅不直率浅露,而且构思新巧,别有情趣。“潭影空人心”,则是诗人正面抒写在后禅院幽雅宁静的特定环境中观潭影的感受。水潭清澈,山光、天色映于水中,是那样明晰,那样澄净,观之使人杂念顿逝。这就很有“禅悟”的意味。《宋高僧传》载,临川郡守裴某,笃信佛教,“每至海霞敛空,山月凝照,心与境寂,道随悟深”。常建虽然不是虔诚的佛教徒,但在佛教盛行的唐代不可能不受其影响,所以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审美体验,有可能触发自己的情怀,并把某些自然景物视为契合自己主观“禅悟”的东西。这“潭影空人心”一句,正是诗人在清净无扰的破山寺后禅院,睹“潭影”而杂念俱消的感受。这一联是一个转折,由刻画后禅院的幽静转向表现诗人内心之静,静境得到深化。

尾联紧承“潭影空人心”,进一步通过静中有声,愈显其静的描绘,突出地表现诗人意中的静境。“万籁此俱寂”是诗人杂念消除净尽,“心与境寂”的具体表现。在后禅院中的诗人,由“潭影”触悟而杂念消除,此时此刻又使诗人感到万籁俱寂,也就是客观世界静得连一点声音都没有。就诗人的内心活动而论,万籁俱寂也就是诗人万念俱寂的表露。不过万籁俱寂,并不能成功地创造静境和表现静趣,因为静到没有任何音响的静境,是一片死寂,给人的审美感受是不寒而栗。但常建是盛唐时期善于创造静境和艺术地表现静趣的诗人之一,他深知“寂处有音”才能使人感到富有诗意的静境,也才能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意中之静,所以诗人用“但余钟磬音”作结。这就是说,在“万籁此俱寂”的时候,只有佛殿传来袅袅的钟磬之音,给人的感受是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很有余音缭绕,不绝于耳的感觉。也就是说,诗人在这里十分成功地创造了一种富于静趣的静境,同时那种难以表现的诗人的意中之静,也由此而充分表露。这种以声显静的艺术手法,在创造幽静的诗歌意境方面,效果是异常突出的。这首诗是写破山寺后禅院的,所以诗人着力创造一种幽深寂静的意境,层层深入,脉络分明。诗中有禅味而又不用禅理说教,静趣浓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夜雨寄北》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泊秦淮》

译文: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 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 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赏析:这首诗是即景感怀的,金陵曾是六朝都城,繁华一时。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不免要重蹈六朝覆辙,无限感伤。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二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

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尸,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赏析:诗的前半部为议论,后半部为描摹,二者构成先果后因的内在联系,均渗透着诗人浓郁的思想感情,创造了一种深邃的意境,正是通过这种深邃的意境,寄寓着深刻的哲理:人生在世岂无难,人生就是不断的与“难”作斗争,没有“难”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

本诗朴实平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观书有感》

译文: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赏析: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是一首极其有艺术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品味书法作品时,时常有一种神采飞扬的艺术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书写者内心的不竭艺术灵感。

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形象地比喻丰富的书法艺术灵感才是书法艺术作品真正的不竭源泉,阐明了作者独特的读书感受,很符合书法艺术创作的特色,也反映了一般艺术创作的本质。

《浣溪沙》

译文:听着一曲诗词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

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生眼熟的像旧时的相识。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如梦令》

译文: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知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练习题

一、默写《七步诗》,并填空:

1、这首诗里写到了()种事物,分别是()()。

2、这首诗里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请分别找出来,并作解释: 持: 泣: 煎:

3、“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句。这是()对()说的,它的意思是()。

4、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为了争夺太子的地位,二人反目为仇。曹植把自己比喻成(),把曹丕比喻成()。曹植用这个比喻,指责(),表达了()。

二、默写《鸟鸣涧》,完成填空。

1、《鸟鸣涧》是()朝被称为“()”的()写的。全诗写了这个季节()的景色,突出了一个“()”字。诗中有一个字“时”,它的意思是()。

2、这是一首()诗,主要描绘()的情景,抒发了作者()的心情。

三、默写《芙蓉楼送辛渐》,完成练习。

1《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写的一首()诗。写道:“。。” 2诗中“平明”的意思是();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3这首送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人()的品质。4送别诗是我国古诗词海洋中璀璨的明珠。请写出有关诗句:

(1惜别情在深深潭水中:“。”(2惜别情在涛涛江水中:“。”(3惜别情在送别的美酒中:“。”(4惜别情在勉励的话语中:“。”

四、默写《江畔独步寻花》,完成练习。

1、《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被称为“()”。“畔”的意思是(),题目的意思是:()。

2在这首诗中,有两个用得十分好的“对子”,也即是“对偶句”,是:

(),()。

3、诗的第一、二行直接写花(),从“()”“()”“()”这些词语可以读懂。三、四行则从侧面表现了花的()

4、全诗运用()、()结合的手法,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抒发了诗人)之情。

五、默写《石灰吟》和《竹石》,并作比较阅读。

1、这两首诗都用了()的手法,第一首明写(),实质要表达自己()的高尚节操;第二首吟咏

(),赞扬了它们()的精神。

2、《石灰吟》的“吟”在这儿是();“尔”的意思是()。

六、默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并作比较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写的一首()言()诗,“闻”的意思是

(),官军指:(),青春的意思是: 全诗围绕()这条感情线索来写的,先写到原因是(),开头的表现是()。接着用了两个对偶句,点出了诗人的心情:(),()。再接着,作者收拾行装返乡而去,诗中写到:(),()。最后,作者写到行程迅疾:(),()。从中可见,作者的心情确实是是非常()。

七、读《己亥杂诗》,完成练习。

《己亥杂诗》是()朝()写的,这是他的《已亥杂诗》中是第()首,其中“九州”的意思是();“生气”的意思是();“恃”的读音是(),意思是();“喑”的读音是(),意思是();“万马齐喑”是比喻()。“究”的意思是();“抖擞”的意思是()。

九州古时指(),还有()、()也指中国。

诗人用“(,)”表达自己的愿望,反映了诗人()。

八、读《浣溪沙》,完成练习。

苏轼是()朝的诗人。我们学过他写西湖的诗《饮湖上初睛后雨》,其中描写西湖的名句是(),()。他写的()诗《题西临壁》有两句(),()。常用来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浣溪沙”是()名。这首词还有“序”,是:(),(),()。交待了写这首词的背景和原因。这首词还分成上阙和下阙,上阙是:(),(),()。从下阙的:“(),()”可以体会到作者()的精神。

苏轼又名(),他与父亲()弟弟()合成()。

九、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完成练习。

这首词作者(),“卜算子”是(),“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起首用()比喻(),用()比喻()。然后进行()问,“()”?然后回答:“()。”这是指()的地方。接着,作者感叹:(),()。最后,作者嘱咐():(),()。表达了诗人()。

十、诗句填写完整:

1、,江枫渔火对愁眠。可怜九月初三月,也傍桑阴学种瓜。,蜡炬成灰泪始干。

2、分别写出春、夏、秋、冬景物的诗各两句。

写春的: 写夏的: 写秋的: 写冬的:

3、诗人笔下别有情趣的生活诗句,如:

(1 放风筝:(2 捉蝴蝶:(3 玩蟋蟀:(4 捕蝉:(5 钓鱼:

4、同一事物不同诗人写的诗句,如梅花;

(1 王安石的《梅花》:,(2王冕的《墨梅》:(3毛泽东《咏梅》:

5、花草无语,文人有意,折射出的是人的精神魅力。(写诗句)

(1 小草里有白居易的进取精神:(2 落花里有龚自珍的奉献精神:(3菊花里有陶渊明的隐士情怀:(4 梅花里有王冕的高洁品格:(5 人们常用杜甫的:。来形容老师对

学生默默无闻、潜移默化的培育和熏陶。

(6 用:,表达慈母的爱子之情。

下载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教案

    古诗词复习⒈七步诗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⑵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 ⒉过程与方法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汇报交流,理解诗意;品读欣......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教案(一) 1七步诗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词典准确无误地认读十首古诗中难读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词。 2.运用查阅工具书,借助文中注释,边读边想......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师: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

    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音明义,突破重点难点,熟练背诵,并训练一定的评论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诗中名句......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诗意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诗意1.《七步诗》(三国·曹植)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做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条......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注释及赏析

    《七步诗》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持:用来。羹(gēng)漉(lù)菽(shū):豆。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萁......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背诵古文

    2016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 4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语气助词,在这里表示反问的语气)?但当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