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2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第一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词典准确无误地认读十首古诗中难读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词。

2.运用查阅工具书,借助文中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学习方法,在与同伴的交流中理解古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

3.乐于讲述自己的理解,在交流中感受诗句意境,体会诗人的心情,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

4.搜集资料,尝试抓住要点展示并交流自己搜集的作者生平资料,拓展文本资源,在角色体验、对比与情境创设朗读中揣摩、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养成正确搜集与处理信息及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多读成诵。

四、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诗人简介等。

五、课时安排:五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师: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指名生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6、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7、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8、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师:“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

2﹑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3﹑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4﹑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舒缓,悠闲,沉醉)谁来读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

(四)、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五)板书设计

七步诗

【三国·魏】曹 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鸟鸣涧

【唐】 王维 山中月夜 美 静

(六)课堂练习《七步诗》()

。。。

1、这首诗里写到了()种事物,分别是。

2、这首诗用了()手法,全诗用()和()来比喻()之情。

《鸟鸣涧》()

。。

这首诗是()朝被称为“诗佛”的()写的。全诗写了()这个季节()(地点)()(怎么样)的景色,突出了一个“()”字。

(七)作业布置:

1、整理笔记,复习诗句意思。

2、背诵、默写诗词。

第二课时

(一)、整理已有的关于送别诗的学习经验

1、背诵已学过的送别诗两首;

2、思考一般情况下送别诗会有哪些东西作者一定写?(时间、地点、人物、环境、难舍之情)

(二)、学习《芙蓉楼送辛渐》

1、自由读本诗,运用经验学习,教师作适当的反馈。

2、梳理在自学本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诗中有两个时间,三个地点名等等)

3、读通本诗,并在对本诗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指出修辞手法在诗句中的妙处。

4、指导朗读。

5、背诵本诗。

(三)、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过渡: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齐读课题,教师板书。

1、指名读古诗,指导朗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生自由提。第一句: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满蹊呢? 第二句:重点理解“千朵万朵,满,压”

第三四句:流连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去),谁舍不得离开?

3、指导朗读。

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你读出了它的那份恋恋不舍吗?

4、背诵全诗

(四)、小结

1、杜甫不光是写了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这两首也是描写春天景色的,出示课件,自己试着读一读。

2、课后,希望你能把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自己学习这两首诗。

(五)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一片冰心在玉壶

比喻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千朵万朵

满 江畔独步寻花:蝶 舞

莺 歌

(六)课堂练习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写的一首()诗。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我还能默写另一首送别诗,并写上朝代和作者:

(·)

。。

《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被称为“()”。我曾经学过他写的另外一些诗:《

》、《

》、《

》。在这首诗中,表现诗人对黄四娘家春景的喜爱之情的是:(),()。

(七)作业布置:

1、整理笔记,复习诗句意思。

2、背诵、默写诗词。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生背诵前四首古诗。

(二)、学习《石灰吟》

1、板书课题,解题。生齐读。

师:“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2、读通诗句

(1)通过自由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能读准每一个字的音。(2)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平舌音和翘舌音。

3、理解诗意

(1)讨论:学生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生补充。(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诵读全诗)

4、对比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坚忍不拔)

5、背诵本诗。

(三)、学习《竹石》

1、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

2、初读《竹石》。

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感来。

3、借助诗题,解释古诗。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 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

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4、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

5、朗读古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

6、背诵本诗。

(四)、小结

两首古诗都是借物喻人。

(五)板书设计

石灰吟

【明】于谦 若等闲

全不怕 坚忍不拔

宁死不屈

竹石

【清】郑燮 磨难

打击

坚强不屈

挺拔有力

(六)课堂练习

默写《石灰吟》和《竹石》,并作比较阅读。

(·)

(·)

。。

说说这两首诗的共同点:————————————————————————————-----------------

(七)作业布置:

1、整理笔记,复习诗句意思。

2、背诵、默写诗词。

第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杜甫诗,指明生背。

(二)、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紧扣“快”字,揭题。

(板书:“生平第一快诗”)指名生说自己的理解。

2、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师:“安史之乱”经久不息,给国家和人民(包括诗人自己)造成了种种痛苦和灾难。平叛捷报一旦飞来,饱经战乱祸患,漂泊他乡的诗人会做怎样的描述呢?(自读诗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指名生读,齐读。

3、交流,预习过程中,你们能凭借文中注释理解诗意吗?哪些词语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呢?

师引导,注意古今异义。

再读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对诗歌的理解。

4、诵读感悟,读懂诗人。

谁愿意把这首诗完整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全诗。让我们边读边听边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来到诗人身边,再次感受诗人的狂喜,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5、背诵这首诗。

(三)、学习《己亥杂诗》

1、解题,作者简介

(1)《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2)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2、朗读这首诗,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师引导理解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多用作人才选拔。

4、感受诗人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5、指导朗读,背诵。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悲喜交集 欣喜若狂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政治毫无生气 变革(选拔人才)

(六)课堂练习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写的一首()言()诗,“闻”的意思是()。全诗围绕()这条感情线索来写的,先写到原因是,开头的表现是

。接着用了两个对

句,点

人的心情:。再接着,作者收拾行装返乡而去,诗中写到:

。最后,作者写到行程迅疾:。从中可见,作者的心情确实是是非常()

(七)作业布置:

1、整理笔记,复习诗句意思。

2、背诵、默写诗词。

第五课时

(一)、导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二)、学习《浣溪沙》

1、解题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2、小组交流,理解词句。

(1)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小结: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即景抒怀)、蕴含人生的小词,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4、指导朗读,背诵。

(三)、学习《卜算子》

1、朗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读出词长短错落而又和谐的韵律美。(散读——个读——齐读。)

2、揣摩词语,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

采取学生质疑、同学解答、教师指点又不断诵读的方式。

3、在理解的基础上,揣摩诵读出景语中的情语。(示范读——散读——个读——指点——男女分句读)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浣溪沙

【宋】苏轼 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韵律美 融情于景

(六)课堂练习

苏轼是()朝的()、()和()家。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浣溪沙”是()名。这首词还有“序”,是:

。交待了写这首词的背景和原因。这首词还分成上阙和下阙,上阙是:

。下阙是:

。这首词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我们学习了宋朝词人王观的《

》。他起首用()比喻(),用()比喻()。然后进行()问,“

”?然后回答:“

。”这是指

的地方。接着,作者感叹:。最后,作者嘱咐:。

(七)作业布置:

1、整理笔记,复习诗句意思。

2、背诵、默写诗词。教学反思:

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古诗表达形式重含蓄,诗文讲究凝练,充满画意。针对这些特点,我认为,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在教法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应用独特的方法,灵活有效的授课,让学生从古诗中开智慧之泉,养浩然正气,立奋发之志,为将来的成就奠定基础。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诗文入手,感知作者的写作意图。

2、深入诗的意境,与诗文产生共鸣。

3、重视联句和译说的训练。

4、灵活多变的写作技巧赏析。

5、体会感情和意境,切莫满堂“灌”。

总之,古诗以它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浩如烟海的优秀文化中一直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古诗教学也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热爱古诗中去欣赏学习它。

第二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师: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指名生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3、(出示多媒体课件──全屏显示全诗)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6、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7、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8、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师:“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 2﹑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3﹑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4﹑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舒缓,悠闲,沉醉)谁来读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

(四)、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整理已有的关于送别诗的学习经验

1、背诵已学过的送别诗两首;

2、思考一般情况下送别诗会有哪些东西作者一定写?

(时间、地点、人物、环境、难舍之情)

(二)、学习《芙蓉楼送辛渐》

1、自由读本诗,运用经验学习,教师作适当的反馈。

2、梳理在自学本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诗中有两个时间,三个地点名等等)

3、读通本诗,并在对本诗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

指出修辞手法在诗句中的妙处。

4、指导朗读。背诵本诗。

(三)、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过渡: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齐读课题,教师板书。

1、指名读古诗,指导朗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生自由提。第一句: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满蹊呢? 第二句:重点理解“千朵万朵,满,压” 第三四句:流连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去),谁舍不得离开?

3、指导朗读。

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你读出了它的那份恋恋不舍吗?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生背诵前四首古诗。

(二)、学习《石灰吟》

1、板书课题,解题。生齐读。

师:“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2、读通诗句

(1)通过自由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能读准每一个字的音。(2)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平舌音和翘舌音。

3、理解诗意

(1)讨论:学生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生补充。(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诵读全诗)

4、对比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坚忍不拔)

(三)、学习《竹石》

1、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

2、初读《竹石》。

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感来。

3、借助诗题,解释古诗。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

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

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4、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

5、朗读古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

两首古诗都是借物喻人。

第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杜甫诗,指明生背。

(二)、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紧扣“快”字,揭题。

(板书:“生平第一快诗”)指名生说自己的理解。

2、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师:“安史之乱”经久不息,给国家和人民(包括诗人自己)造成了种种痛苦和灾难。平叛捷报一旦飞来,饱经战乱祸患,漂泊他乡的诗人会做怎样的描述呢?(自读诗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指名生读,齐读。

3、交流,预习过程中,你们能凭借文中注释理解诗意吗?哪些词语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呢?

师引导,注意古今异义。

再读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对诗歌的理解。

4、诵读感悟,读懂诗人。

谁愿意把这首诗完整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全诗。让我们边读边听边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来到诗人身边,再次感受诗人的狂喜,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三)、学习《己亥杂诗》

1、解题,作者简介(1)《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2)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2、朗读这首诗,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师引导理解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多用作人才选拔。

4、感受诗人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第五课时

(一)、导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二)、学习《浣溪沙》

1、解题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2、小组交流,理解词句。

(1)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小结: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即景抒怀)、蕴含人生的小词,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4、指导朗读,背诵。

(三)、学习《卜算子》

1、朗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读出词长短错落而又和谐的韵律美。

(散读——个读——齐读。)

2、揣摩词语,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

采取学生质疑、同学解答、教师指点又不断诵读的方式。

3、在理解的基础上,揣摩诵读出景语中的情语。(示范读——散读——个读——指点——男女分句读)

一、板书:

七步诗 【三国·魏】曹 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鸟鸣涧 【唐】 王维

山中月夜 美 静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一片冰心在玉壶 比喻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千朵万朵 压 满 江畔独步寻花:蝶 舞

莺 歌

石灰吟 【明】于谦 若等闲 全不怕 坚忍不拔 宁死不屈

竹石 【清】郑燮

磨难 打击 坚强不屈 挺拔有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悲喜交集 欣喜若狂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政治毫无生气 变革(选拔人才)

浣溪沙 【宋】苏轼 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韵律美 融情于景

第三篇: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古诗词背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过程与方法: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法:点拨,引导。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多读成诵。课时安排:5课时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诗人简介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师: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3、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4、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5、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6、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师:“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

2﹑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3﹑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4﹑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舒缓,悠闲,沉醉)谁来读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

(四)、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整理已有的关于送别诗的学习经验

1、背诵已学过的送别诗两首;

2、思考一般情况下送别诗会有哪些东西作者一定写?

(时间、地点、人物、环境、难舍之情)

(二)、学习《芙蓉楼送辛渐》

1、自由读本诗,运用经验学习,教师作适当的反馈。

2、梳理在自学本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诗中有两个时间,三个地点名等等)

3、读通本诗,并在对本诗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

指出修辞手法在诗句中的妙处。

4、指导朗读。

5、背诵本诗。

(三)、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过渡: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齐读课题,教师板书。

1、指名读古诗,指导朗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生自由提。第一句: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满蹊呢? 第二句:重点理解“千朵万朵,满,压” 第三四句:流连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去),谁舍不得离开?

3、指导朗读。

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你读出了它的那份恋恋不舍吗?

4、背诵全诗

(四)、小结

1、杜甫不光是写了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这两首也是描写春天景色的,出示课件,自己试着读一读。

2、课下,希望你能把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自己学习这两首诗。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生背诵前四首古诗。

(二)、学习《石灰吟》

1、板书课题,解题。生齐读。

师:“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2、读通诗句

(1)通过自由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能读准每一个字的音。(2)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平舌音和翘舌音。

3、理解诗意

(1)讨论:学生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生补充。(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诵读全诗)

4、对比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坚忍不拔)

5、背诵本诗。

(三)、学习《竹石》

1、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

2、初读《竹石》。

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感来。

3、借助诗题,解释古诗。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

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

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4、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

5、朗读古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

6、背诵本诗。

(四)、小结

两首古诗都是借物喻人。

第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杜甫诗,指明生背。

(二)、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紧扣“快”字,揭题。

(板书:“生平第一快诗”)指名生说自己的理解。

2、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师:“安史之乱”经久不息,给国家和人民(包括诗人自己)造成了种种痛苦和灾难。平叛捷报一旦飞来,饱经战乱祸患,漂泊他乡的诗人会做怎样的描述呢?(自读诗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指名生读,齐读。

3、交流,预习过程中,你们能凭借文中注释理解诗意吗?哪些词语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呢?

师引导,注意古今异义。

再读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对诗歌的理解。

4、诵读感悟,读懂诗人。

谁愿意把这首诗完整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全诗。让我们边读边听边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来到诗人身边,再次感受诗人的狂喜,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5、背诵这首诗。

(三)、学习《己亥杂诗》

1、解题,作者简介(1)《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2)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2、朗读这首诗,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师引导理解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多用作人才选拔。

4、感受诗人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5、指导朗读,背诵。

(四)、小结

第五课时

(一)、导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二)、学习《浣溪沙》

1、解题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2、小组交流,理解词句。

(1)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小结: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即景抒怀)、蕴含人生的小词,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4、指导朗读,背诵。

(三)、学习《卜算子》

1、朗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读出词长短错落而又和谐的韵律美。

(散读——个读——齐读。)

2、揣摩词语,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

采取学生质疑、同学解答、教师指点又不断诵读的方式。

3、在理解的基础上,揣摩诵读出景语中的情语。(示范读——散读——个读——指点——男女分句读)

(四)、小结

(五)、作业布置:

1、整理笔记,复习诗句意思。

2、背诵、默写诗词。板书设计:

七步诗 【三国·魏】曹 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鸟鸣涧 【唐】 王维

山中月夜 美 静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一片冰心在玉壶 比喻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千朵万朵 压 满 江畔独步寻花:蝶 舞

莺 歌

石灰吟 【明】于谦 若等闲 全不怕 坚忍不拔 宁死不屈

竹石 【清】郑燮

磨难 打击 坚强不屈 挺拔有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悲喜交集 欣喜若狂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政治毫无生气 变革(选拔人才)

浣溪沙 【宋】苏轼 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韵律美 融情于景

教学反思:

第四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汇总

《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古诗词背诵”,选编了8首古诗和2首词,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诗词的积累,同时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过程与方法: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难点: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法:点拨,引导。

五、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多读成诵。

六、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诗人简介等。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 指名背诵《长歌行》。

(二)、学习《七步诗》

1、师:今天我们将要赏析的这首诗的创作经过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和诗名吗?(板书题目及作者)

2、指名生解诗人及创作经过。

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放声朗读这首诗。(自读、互读。)

5、读一读《七步诗》,想一想这首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6、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并在学习小组间展开交流。

7、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七步诗》全诗用比喻的手法,用同根生长的豆和豆秸,比喻同胞兄弟。锅下燃烧的豆秸,比喻诗人的哥哥魏文帝;锅里的豆比喻受害的诗人自己。这首诗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相互排挤斗争的残酷现实。)

8、带着这种感情再次朗读古诗。

(三)、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师:“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

2﹑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解诗句意思。

3﹑展开想象,再现诗人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并和同桌交流:说说你看到的和想到的情景。

4﹑在这样的情境中,诗人深深陶醉了。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怎样读呢?(舒缓,悠闲,沉醉)谁来读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古诗)

(四)、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五)、板书设计

七步诗 【三国•魏】曹 植

豆和豆秸 相煎何急 鸟鸣涧 【唐】 王维

山中月夜 美

静 第二课时

(一)、整理已有的关于送别诗的学习经验

1、背诵已学过的送别诗两首;

2、思考一般情况下送别诗会有哪些东西作者一定写?(时间、地点、人物、环境、难舍之情)

(二)、学习《芙蓉楼送辛渐》

1、自由读本诗,运用经验学习,教师作适当的反馈。

2、梳理在自学本诗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如:诗中有两个时间,三个地点名等等)

3、读通本诗,并在对本诗的背景有所了解的情况下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

指出修辞手法在诗句中的妙处。

4、指导朗读。

5、背诵本诗。

(三)、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过渡: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首古诗,齐读课题,教师板书。

1、指名读古诗,指导朗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这首古诗中,你觉得有哪些词语理解起来有困难,把它提出来。生自由提。

第一句:蹊是什么意思?那花满蹊呢? 第二句:重点理解“千朵万朵,满,压”

第三四句:流连是什么意思?(舍不得离去),谁舍不得离开?

3、指导朗读。

舍不得离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因为他舍不得那五彩缤纷的花,那五颜六色的花,那散发着阵阵香气的花呀!你读出了它的那份恋恋不舍吗?

4、背诵全诗

(四)、小结

1、杜甫不光是写了这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这两首也是描写春天景色的,出示课件,自己试着读一读。

2、课下,希望你能把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自己学习这两首诗。

(五)、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一片冰心在玉壶

比喻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千朵万朵

满 江畔独步寻花:蝶 舞

莺 歌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生背诵前四首古诗。

(二)、学习《石灰吟》

1、板书课题,解题。生齐读。

师:“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2、读通诗句

(1)通过自由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能读准每一个字的音。(2)师生相机正音,重点提示平舌音和翘舌音。

3、理解诗意

(1)讨论:学生同桌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

(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说全诗的意思,不恰切的地方师生补充。(全诗意思:石灰经受了千锤万凿才从深山里出来,烈火焚烧也好像是很平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全然不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

(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一生,平平凡凡,轰轰烈烈,难怪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诵读全诗)

4、对比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坚忍不拔)

5、背诵本诗。

(三)、学习《竹石》

1、今天我们要读的也是一位画家写的,他同时还是一位书法家、文学家。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关于郑燮,你了解多少?

2、初读《竹石》。

把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感来。

3、借助诗题,解释古诗。这首诗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啊? 交流,在交流中展开学习。

体会竹子虽然生活在艰险贫瘠的地方,但他依然坚强地生长着,让人佩服。

4、小结诗中的竹子形象。

5、朗读古诗,读出这竹子的形象来。

6、背诵本诗。

(四)、小结

两首古诗都是借物喻人。

(五)、板书设计

石灰吟

【明】于谦 若等闲

全不怕 坚忍不拔

宁死不屈 竹石

【清】郑燮

磨难

打击 坚强不屈

挺拔有力

第四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杜甫诗,指明生背。

(二)、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紧扣“快”字,揭题。

(板书:“生平第一快诗”)指名生说自己的理解。

2、与文本对话,质疑问难解诗意。

师:“安史之乱”经久不息,给国家和人民(包括诗人自己)造成了种种痛苦和灾难。平叛捷报一旦飞来,饱经战乱祸患,漂泊他乡的诗人会做怎样的描述呢?(自读诗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指名生读,齐读。

3、交流,预习过程中,你们能凭借文中注释理解诗意吗?哪些词语在理解上还有困难呢?

师引导,注意古今异义。再读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对诗歌的理解。

4、诵读感悟,读懂诗人。

谁愿意把这首诗完整地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全诗。让我们边读边听边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来到诗人身边,再次感受诗人的狂喜,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5、背诵这首诗。

(三)、学习《己亥杂诗》

1、解题,作者简介

(1)《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2)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2、朗读这首诗,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3、师引导理解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现多用作人才选拔。

4、感受诗人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

5、指导朗读,背诵。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悲喜交集 欣喜若狂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政治毫无生气

变革(选拔人才)

第五课时

(一)、导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那么,苏轼又是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们随着苏轼的笔触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

(二)、学习《浣溪沙》

1、解题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2、小组交流,理解词句。

(1)上阕写景,描绘了哪三幅画面?这些画面渲染出一派怎样的春景?(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感受到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小结: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即景抒怀)、蕴含人生的小词,抒发老当益壮、奋发进取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抱着乐观的态度,没有因为仕途受挫而消极沉沦。

4、指导朗读,背诵。

(三)、学习《卜算子》

1、朗读《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读出词长短错落而又和谐的韵律美。

(散读——个读——齐读。)

2、揣摩词语,体会“借景抒情”的妙处。

采取学生质疑、同学解答、教师指点又不断诵读的方式。

3、在理解的基础上,揣摩诵读出景语中的情语。(示范读——散读——个读——指点——男女分句读)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浣溪沙

【宋】苏轼 幽雅的风光和环境

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韵律美

融情于景

八、作业布置:

1、整理笔记,复习诗句意思。

2、背诵、默写诗词。

3、完成综合性练习。

九、课后反思:

第五篇:六年级古诗词背诵

六年级古诗词背诵: 早春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

天街:京城街道。

润如酥:如奶油样的滋润。

最是:尤其是在此时。

绝胜:相当于“绝景”。

皇都:京城。

译文:

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早春正是一 年春光的大好时节,大大胜过满城杨柳堆烟的暮春。山西村

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

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

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

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箫鼓:吹箫打鼓。

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淳朴古代风俗。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无时:随时。叩(kîu)门:敲门。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 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 朴的古风依旧保存。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 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赠花卿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释:

花卿:即花敬定,唐朝武将。卿:尊称。

锦城:四川省成都市。

丝管:弦乐器,管乐器,这里指音乐。

纷纷:繁多而纷乱。

几回闻:听到几回,意思是很少听到。

译文:

锦官城里管弦交奏,一天到晚响个不停。音乐声一半散入江风,一半散入云

层。这样美妙的乐曲只在天宫才有啊,人世间能听到几回?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相关链接:

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在今山东)人。早期词风清丽婉约。后期避难江南,国破家亡,词风转向凄苦,但她的诗却充满 慷慨(kǎi)悲愤情。这首诗起调高亢(háng),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 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 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kuì)的作用。但南宋 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gǒu)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

后自刎。诗人鞭挞(tà)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 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bì),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zhì)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译文: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己亥:道光十九年(1839)。九州:中国。

生气:生气勃勃的样子。恃:依靠。

万马齐喑:语出苏轼《三马图赞序》:“振鬣(马鬃)长鸣,万马皆喑。” 喑:哑。

抖擞:奋举,振作精神。译文:

只有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然而朝野 臣民禁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据受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论 诗

清 赵 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注释:

李杜:李白和杜甫。

代有:每一代都有。

才人:有才能的人。

领:占领,领有。

风骚:风,指《诗经》中的“国风”,骚,指屈原的《离骚》,这里风骚指 有时代有特色的诗歌创作。译文:

李白和杜甫的诗篇经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 了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 传数百年。清平乐 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

六盘山:在宁夏南部,甘肃东部。望断:望尽。屈指:屈指计算。

红旗:一九五七年在《诗刊》创刊号上发表时作“旄头”。一九六一年九月 为宁夏干部书写此词时改为“红旗”,手迹发表在该年十月七日的《光明日报》。

长缨: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注释。

苍龙:《后汉书·张纯传》,“苍龙甲寅”。注曰,“苍龙,太岁也”。古 时以太岁为凶神

恶煞,太岁在地上,与天上岁星相应。译文: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南飞的大雁已望到了天边。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算下来已征战了二万。六盘山上雄峰再拔,烈烈西风漫卷着红旗。

今天我长绳之武装紧握手中,哪一天才会将那蒋家狂龙捆缚? 如梦令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溪亭:临水的亭台。沈:同“沉”。争:同“怎”。译文:

经常记得在郊野水边的一个亭子里,到了黄昏时候,我因为一边游赏景色,一边饮酒,被景色美酒迷醉了,而找不到回家的路途。已经很晚了,我划着小舟 回家,却不小心将船划到了莲花密集生长的地方。怎么划出去呢?怎么划出去呢? 我胡乱的摇动小桨,忽然听见呼啦啦的一片响声,从河滩上飞起了一群被惊起的 鸥鹭。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宋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

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

尊还酹江月。注释:

赤壁:在今湖北省,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又叫赤鼻矶。

千堆雪:浪花千叠。

周郎:周瑜24岁时就做了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相关链接: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 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 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 振聋发聩的作用。译文:

长江向东流去,波浪滚滚,千古的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逝去。那旧营 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 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 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奋发。

(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此 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 地都变白了。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

1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注释】

官军:唐王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漫卷:胡乱地卷起。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春天。

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襄阳:在今湖北省襄樊市。【今译】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

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他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有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此诗是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如此等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浣溪沙

作者: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 ①“蕲水清泉寺”,在今湖北浠水县。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曾游此寺。“蕲”,音qí。②“兰芽”,兰草的嫩芽。

③“萧萧”,形容雨声。“暮雨”,傍晚下雨。“子规”,即杜鹃鸟。④“休将白发唱黄鸡”,“白发”,指年老,“黄鸡”,指代白居易诗中的年华易逝的感慨。全句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老了就消极悲观,人生也会返老还童。

『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入小溪,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傍晚细雨中杜鹃阵阵啼。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唱黄鸡 【简析】

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时期。词的上阕描绘兰溪美景:浸在溪中的兰草的嫩芽,不见泥泞的松间小路,下个不停的潇潇暮雨,婉啭啼鸣的杜鹃,构成了一幅清丽、洁净又富有生机乐趣的图画,抒写出诗人轻松、愉悦、恬然自得的心情,为下文抒怀做了很好的铺垫。下阕以反诘起句:谁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次变得年轻?然后即景取喻,道出了富有人生哲理意味的诗句:“门前流水尚能西。”意思是门前的溪水还能东流转为西行!言外之意,人不应把老视为畏途,只要心态好,老也可变为年轻。结句又反用白居易的诗意,再次奉劝人们不要叹息年华易逝,人生也会返老还童的。苏轼在被贬中尚能不以逆境为患,唱出如此乐观的曲调,展现了他旷达的胸怀,给人深刻的启示。

该篇为词人远谪黄州,托病游清泉寺所作,上片写请泉寺风光,下片融景生情,迸发一段坦荡、乐观、奋发向上的议论。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

江南的水就像美人的眼波流转,山就像美人的秀美相聚。

要问远行的人到哪去,到山川秀美的江南,江南山水美好的样子。

我在东京刚刚送走春天,又要送你到浙东去。

如果到了江南,你赶上春天,千万留住春天。

下载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六下语文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设计者:傅肖寒 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词典准确无误地认读十首古诗中难读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词。 2.运用查阅工具......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练习题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练习题 一、 默写《七步诗》,并填空: 1、这首诗里写到了( )种事物,分别是( )( )。 2、这首诗里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请分别找出来,并作解释: 持: 泣: 煎: 3、“......

    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教案

    古诗词复习⒈七步诗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能力 ⑴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⑵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 ⒉过程与方法 自读古诗,初步感知;汇报交流,理解诗意;品读欣......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教案(一) 1七步诗 【教学目标】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诗意

    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诗意1.《七步诗》(三国·曹植)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做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条......

    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注释及赏析

    《七步诗》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持:用来。羹(gēng)漉(lù)菽(shū):豆。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萁......

    D打印新课标版_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合集)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指名生背诵前四首古诗。(二)、学习《石灰吟》1、板书课题,解题。生齐读。师:“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概要

    古诗词背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词典准确无误地认读十首古诗中难读的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词。 2.运用查阅工具书,借助文中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学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