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一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中秋与习俗》(范本)
小学一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中秋与习俗》
小学一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中秋与习俗》
小学一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中秋与习俗》一.资料简介::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 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赏月: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 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吃月饼: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 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 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 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二.活动建议:
1.跟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在内容的设置上由浅入深。主要从中秋节的风俗习惯入手,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通过尝一尝月饼,画一画学生心中的中秋节等动手操作活动,来激发学生对民俗节庆课的兴趣。
2.建议让学生可以回家做适当的准备,通过询问父母等查询方式,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3.在课后拓展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将自己对中秋节感兴趣的内容和习俗的了解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让学生画一画心中的饿中秋节,教师把学生的作品挑选后布置在教室的展示板进行展示。三.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1. 了解中秋节的由来、民族传说和中秋节的过节习俗。 通过吃月饼让学生喜爱并记住这个节日。
3.画出你心中的中秋节。
(二)活动准备:学生通过询问父母等查询方式,了解一些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
(三)活动过程: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说一首儿歌,请你们来猜一猜。
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这首儿歌中说到的 佳节 ,是什么节?中秋节!(板书)中秋节的来历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秋节的传说吗?师:今年的中秋节准备是怎么过?师: 同学们一般都是和父母家人一起过中秋节。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们这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班级里的同学就像亲兄弟姐妹一样,今年的中秋节,我们全班一起过,有一点可惜,是吗?好不好?师:你们知道别的地方的人们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吗?我们可以学习一下。(学生把收集的资料在班上交流)师: 同学们一般都是和父母家人一起过中秋节。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们这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班级里的同学就像亲兄弟姐妹一样,今年的中秋节,我们全班一起过好不好?师:过中秋节,我们要吃什么?师:我们不但要吃月饼,还要在吃月饼时听一首好听的歌,也是和中秋、月饼有关的,叫《爷爷为我打月饼》,好吗?但是,在吃之前,我们要先来明白一个道理,我们这个班级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面,有好东西吃,你是先自己吃呢还是先给别人吃呢?你想给谁吃?师:我们不光要送出月饼,还要送出我们的祝福,送出我们的亲情,在赠月饼时,要对对方说一句祝福的话并做一个令人感到亲热的动作。平时你用什么动作表达自己和别人的亲热?师:现在我们可以下位子去向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人送去自己中秋的祝福,拥抱他,并对他说一句祝福的话。我会给大家发月饼、放歌曲。但是,呆会儿音乐一停,我们就要坐回座位。(全班活动,教师同时发月饼,放音乐)许中秋心愿师:我们的中秋节快要过完了,最后,让我们来许下一个中秋节的心愿吧,(全班闭上眼睛许愿)谁想把自己的心愿告诉大家?课后延伸:把心愿告诉爸爸和妈妈并画出你心中的中秋节。
二、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中秋节是我国重大的传统节日,也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一个节日,几乎每个家庭或简单或隆重地会对这个节日进行庆祝。因此在设计本次中秋节的拓展方案时,我由谈话引入一些学生熟知的中秋习俗,并通过课前准备,让学生自主收集有关中秋的资料,可通过向长辈了解一些中秋节的习俗,也可到图书馆或书店查阅有关书籍,还可上网查询等等,在收集资料过程中使学生知道一些平时不太了解的中秋节的知识。同时,通过课上学生间的交流,使他们学到更多的中秋节的内容。当然,教师也是其中的参与者,帮助学生把所找到的资料和他们一起进行适当的筛选和概括。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活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盎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学科渗透在活动中注重学科渗透,如听故事,说心愿这个环节,结合平时语文学科中语言训练的要求,让学生在说出自己心愿的同时,请他们注意语言的规范和优美,从而使自己的语言能力有所提高。然后辅以电话的形式表达,并提醒他们运用礼貌用语,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日常打电话的整个过程,而且又在其中渗透了 礼的教育。
(三)突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最后一个环节了解有关月亮的知识中,我一改传统的由老师介绍的方法,由一学生扮演 月亮博士,由他充当一回小老师,组织整个环节的活动过程,包括提问布置任务、组织归类展示、归纳板书等等。学生与学生之间因为年龄相同,更容易接近,整个课堂呈现了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在这一系列的生生互动中,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一浪高过一浪,不仅这位扮演 月亮博士 的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其他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从而懂得了各种形状的月亮的名称,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活动方案:活动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了解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以及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民间传说。2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国民间庆贺丰收和团圆的节日。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大自然的情感。4使学生懂得各种形状的月亮的名称。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课前准备:师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中秋节的资料。(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习俗、诗歌等)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交流中秋节的习俗1师生谈话引入八月十五中秋节。2学生交流今年中秋节的活动安排。3大家一起分享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吃月饼、赏月、观潮、燃灯、玩兔灯、祈福等)
(二)听故事,说心愿1教师讲嫦娥奔月的故事。(配乐)2学生打电话与嫦娥姐姐说说心里话。
(1)出示听话说话要求:仔细听,牢牢记,说清楚、说完整。(让学生充分拓展思维、开拓思路)(2)说话时注意讲电话的礼仪。
(3)教师及时辅导点评,注意句子的完整性、优美性。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三)了解有关月亮的知识1教师介绍宋朝著名的诗人苏轼写的优美诗篇《水调歌头》。(学生齐诵)2 月亮博士 给同学讲一讲月亮的奥秘。
(1)
月亮博士 请同学们把自己见到过的月亮的形状画下来,并把它剪下来。
(2)把同学的作品按月亮的形状归类,展示在黑板上。
(3)同学交流从地球上会看到这些不同形状的月亮的原因, 月亮博士 归纳。
(4)同学交流月亮的名称,月亮博士 边归纳边板书。
(四)教师小结,师生一起品尝自己购买的中秋食品,共同欢度中秋。(音乐起)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中秋与赏月》(范本)
小学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中秋与赏月》
小学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中秋与赏月》 小学三年级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中秋与赏月》
一、资料简介:一)中秋赏月相传,远古时候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叫嫦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回家后,后羿把不死药交嫦娥珍藏,被小人蓬蒙看见。三天后,后羿外出狩猎,蓬蒙假装生病。待后羿走后,手持宝剑,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危急之时她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吞药后,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仙。傍晚,后羿回到家,悲痛欲绝,仰望夜空呼唤嫦娥的名字,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就传开了。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二)诗歌鉴赏水调歌头(宋朝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三)科学小常识1为什么从地球上,会看到不同形状的月亮呢?月亮自身并不发光,它反射太阳光。当它以28天多一些的周期沿地球公转时,由于相对位置不同,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形状也会有圆缺之变。2观察月亮:如果月亮与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一侧时,会看不见月光,称之为 新月(a),然后随着逆时针的公转,逐渐反射太阳光,月亮渐圆变满。满月与太阳分别位于地球的两边(b),这时月亮看上去又大又圆,接下来又逐渐变亏,周而复始。
二、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中秋节是我国重大的传统节日,也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一个节日,几乎每个家庭或简单或隆重地会对这个节日进行庆祝。因此在设计本次中秋节的拓展方案时,我由谈话引入一些学生熟知的中秋习俗,并通过课前准备,让学生自主收集有关中秋的资料,可通过向长辈了解一些中秋节的习俗,也可到图书馆或书店查阅有关书籍,还可上网查询等等,在收集资料过程中使学生知道一些平时不太了解的中秋节的知识。同时,通过课上学生间的交流,使他们学到更多的中秋节的内容。当然,教师也是其中的参与者,帮助学生把所找到的资料和他们一起进行适当的筛选和概括。通过这种师生互动的活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盎然,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学科渗透在活动中注重学科渗透,如听故事,说心愿这个环节,结合平时语文学科中语言训练的要求,让学生在说出自己心愿的同时,请他们注意语言的规范和优美,从而使自己的语言能力有所提高。然后辅以电话的形式表达,并提醒他们运用礼貌用语,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日常打电话的整个过程,而且又在其中渗透了 礼的教育。
(三)突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最后一个环节了解有关月亮的知识中,我一改传统的由老师介绍的方法,由一学生扮演 月亮博士,由他充当一回小老师,组织整个环节的活动过程,包括提问布置任务、组织归类展示、归纳板书等等。学生与学生之间因为年龄相同,更容易接近,整个课堂呈现了一种和谐、轻松、愉快的氛围。在这一系列的生生互动中,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一浪高过一浪,不仅这位扮演 月亮博士 的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其他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从而懂得了各种形状的月亮的名称,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三、活动方案:活动目标:1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了解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以及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民间传说。2让学生知道中秋节是我国民间庆贺丰收和团圆的节日。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大自然的情感。4使学生懂得各种形状的月亮的名称。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课前准备:师生通过各种途径寻找中秋节的资料。(中秋节的传说故事、习俗、诗歌等)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交流中秋节的习俗1师生谈话引入八月十五中秋节。2学生交流今年中秋节的活动安排。3大家一起分享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吃月饼、赏月、观潮、燃灯、玩兔灯、祈福等)
(二)听故事,说心愿1教师讲嫦娥奔月的故事。(配乐)2学生打电话与嫦娥姐姐说说心里话。
(1)出示听话说话要求:仔细听,牢牢记,说清楚、说完整。(让学生充分拓展思维、开拓思路)(2)说话时注意讲电话的礼仪。
(3)教师及时辅导点评,注意句子的完整性、优美性。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三)了解有关月亮的知识1教师介绍宋朝著名的诗人苏轼写的优美诗篇《水调歌头》。(学生齐诵)2 月亮博士 给同学讲一讲月亮的奥秘。
(1)月亮博士 请同学们把自己见到过的月亮的形状画下来,并把它剪下来。
(2)把同学的作品按月亮的形状归类,展示在黑板上。
(3)同学交流从地球上会看到这些不同形状的月亮的原因,月亮博士 归纳。
(4)同学交流月亮的名称,月亮博士 边归纳边板书。
(四)教师小结,师生一起品尝自己购买的中秋食品,共同欢度中秋。(音乐起)
第三篇:2015小学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
2015小学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
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学科:主题班会
主题:《我和月亮手拉手》 一,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 通过收集资料,了解有关中秋节的传说,风俗及有关的诗词等.技能目标: 1,以个人或合作的形式进行活动交流,促进同学们主动参与,与人合作的技能.情感目标: 1,通过了解中秋节的有关内容,了解社会,风土人情,引领孩子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 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热爱生活,乐于参与,勤于动手,学会与人相处,分工合作,体会活动带来的快乐.二,活动设计意图
生动,活泼的活动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本学期我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在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家家庆团圆,孩子们倍感快乐,对他们的影响很大.虽然年年都过中秋节,但是孩子们对这个节日了解得并不深.开学初,正值中秋节来临,因此,我们班级便选择了“中秋节”这一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希望通过中秋节的各种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民族的传统节日并体验生活.同时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一份快乐.主题班会设计为三大板块.第一班块征询孩子们的意见,设计了一个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竞赛,通过这个板块的活动,让孩子对中秋节的传统文化有个比较系统的了解.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兴趣,竞赛题由他们自己找资料并出题.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引导孩子想办法多途径的去搜集有关节日的来历,习俗的资料,第二,学生在出竞赛题的过程中,必定会去仔细研究这些资料,筛选资料,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在很自然的常态下初步掌握了信息处理的能力,同时感受到学习知识带来的快乐.第二板块是让学生自由合作,选择以不同的方式来庆祝佳节.虽然我班学生刚升入二年级,但就我平时的了解,孩子们平时有不少兴趣爱好,琴棋书画的小能手也有不少,针对这一特点,我为孩子们在主题活动中搭设了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让他们用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充分展示学生的收获和才华,同时为每一个孩子的主动发展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和舞台.让孩子们在交流本领的过程中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第三板块是传递节日的快乐和祝福.让学生伴随着动听的音乐,一边品尝着甜甜的月饼,一边相互赠送着自制的节日贺卡,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再次感受传统节日带来的快乐.活 动 过 程 时间
活动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约10分钟
中秋节知识竞赛 主持竞赛 参与知识竞赛
根据前一阶段同学们收集的有关资料,开展知识竞赛,一来通过竞赛检查学生对中秋节的知识了解程度,二来活跃气氛.约20分钟
师生以不同的方式庆祝中秋节 1,策划,组织,指导
2,古诗吟唱《但愿人长久》 1,《我给月亮写封信》 2,古诗吟诵《月亮组诗》 3,古诗吟唱《静夜思》 4,古筝《登月交辉》
5,《口琴,器乐联奏-----月亮船》 6,书法展示《月圆,人圆,梦圆》 7,泥塑展示《奇特的月饼》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独特的方式来歌月,颂月,庆祝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气氛,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一方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一方面搭设平台,全面展示学生的才艺,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功,并在交流本领的过程中感受快乐.约5分钟
传递祝福,感受祝福 活动小结 1,品尝月饼 2,赠送中秋贺卡
品尝中秋特有的食品,了解月饼的品种,增强民族的自豪感.通过赠送自制的贺卡,向他人传递祝福的心意,再次感受节日的快乐.
第四篇:关于中秋节作文:中秋习俗
关于中秋节作文:中秋习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爷儿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
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袖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到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油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扣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第五篇:小学一年级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一年级主题班会教案 《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
班会目的:针对同学们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的主题班会,旨在通过本次班会活动:帮助同学们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并改正,更好更深入地了解“文明礼仪”,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班会地点:一(11)班教室 班会主题:走进心灵,体会感恩 主持人:班主任
组织形式:故事、讨论、竞赛、诗朗诵、倡议 课前准备:
1.召集班干部商讨班会课活动安排。2.布置学生收集、撰写有关材料。活动过程:
主持人:邓子涵(男)成世珍(女)男:尊敬的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女:我们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她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男:她不但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而且也形成了古老民族的传统美德。女: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应该弘扬民族优良传统——讲文明、懂礼貌,争做好少年。
合:一(11)班《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现在正式开始!全体起立,唱队歌!
女:同学们,文明,是民族孕育的希望 男:文明,是沟通情感的桥梁
女:文明,是永恒的话题,这区区两个字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从报纸、杂志上看到的名人逸事到身边发生的琐碎小事,文明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往往忽略了文明。
男:请欣赏小故事《课堂上的一幕》。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他们存在哪些不文明的行为?
女:谢谢以上同学的精彩演出。
男:同学们,故事听完了,相信你们有很多感想吧?他们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呢谁来说一说?
女:嗯,以上同学都说地非常好。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存在许多像这样的不文明行为,下面就请同学们找一找我们身边的不文明现象。(学生发言)
女:看来我们同学的不文明行为还真不少啊。男:其实,说到文明礼仪,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女:是啊,从生下来父母的教育,男:从入学后老师的教育,女:我们都能学到很多有关文明礼仪的知识。男:接下来我们将进入下一环节,文明礼仪知识知多少,知识大比拼。女:首先介绍一下竞赛规则。女:感谢各位同学的热情和积极参与 合: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一个人是平凡的,微不足道的,但每个人都高举起文明旗帜的话,就能让文明的新风吹遍神州大地。请大家从每一个“小小的我”做起吧,从每个细节做起,为此,我们向全班的同学们倡议: 语言文明,讲普通话,不说粗话、脏话。尊敬师长,尊重老师的劳动,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3 友爱同学,互相尊重,互相关心,和睦相处。4 讲究卫生,保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5 爱护公物,遵守公德。
宣誓者:一(11)班全体同学
2010年11月7日
女:同学们,言行举止有礼貌,能使人与人之间少一份苦恼,多一份快乐;
男:少一份冷漠,多一份温情; 女:少一份庸俗,多一份高尚。
合:让我们从每一个细节做起,做一个文雅、和气、谦逊的人!
宣布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