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肺---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3 00:10: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之肺---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之肺---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城市之肺---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城市之肺

执教者:奉永妮

教材简析:《城市之肺》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说明文的一种),语言生动,用词准确,条理清晰。课文按逻辑顺序,先是说明随着城市人口的日益增长,城市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为了让城市更适合人们生活,种植了大量的树木花草。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有着很大的作用,被人们当做“绿色卫士”、比作“城市之肺”。但在它们为人类带来欢乐和健康时,他们自己也被污染了的空气侵袭着。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抗污染能力很强的树木,由此告诉我们在绿化城市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种树木所具有的特性,使他们在城市中更好地发挥“肺”的功能。

设计理念:这篇文章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选读课文。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行文严谨,用词准确。本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如何渗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噪音、郁郁葱葱、茸毛、黏液、蔓延、痢疾、侵袭、心旷神怡、未老先衰、榆树、椴树、槭树”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城市树木花草是“城市之肺”,增强爱护环境、保护绿色植物的意识。

3.巩固学过的说明方法,并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明白树木花草对城市的巨大作用,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教学难点: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提高学习说明文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件事情——屏住自己的呼吸,坚持一会儿,然后说说你的感受。

(生谈感受,师顺势引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认读词语(指明读——齐读)2.浏览课文,并解答“城市之肺”指的是什么。①生浏览课文

②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板书

3.以“绿色卫士”的“卫”作为切入点,结合课文说说城市为什么需要树木花草这些“绿色卫士”。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由“最”字切入,体会空气污染以及噪音扰乱人们的工作和休息的严重性,以及城市存在的问题不止这两种,文中列举出来的是急需解决的,还有垃圾多、灰尘污染等问题,进而了解到城市需要树木花草。(展示图片,直观感受)

4.树木花草究竟有哪些作用可以“卫”城市?它们是如何发挥“肺”的功能的?

①(独立思考——小组交流)②全班一起交流归纳。预设:

1.调节城市空气、降低灰尘污染。(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体会用词的准确

2.消灭细菌(课文第三自然段)明确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抗击风沙侵袭、减弱噪音、保护土壤和建筑物、调节气候、维护健康。(课文第四自然段)

小结:正因为它们有如此大的作用,所以说——郁郁葱葱的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人们把他们比作城市之肺是十分形象和确切的。

5.体会“伤害”,感受“无私”

过渡:这些树木花草在城市里尽它们所能地帮助着人们,可殊不知,在无私奉献的同时,它们也受到了伤害:

一棵榆树,生长在森林中可以活三百年,而生长在城市里,它的寿命却可能只有四五十年,一棵椴树,在森林中能活四百年,在城市里只能活五十至七十年。

①明确这段文字所用的说明方法

②感受树木受到的伤害,课文用了什么词语来表示。③树木受到的伤害,课文用了什么词语来表示?(指名回答)④树木还受到了哪些伤害?(指名答)

⑤读课文中描写树木受到伤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你觉得我们大家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⑥既然树木花草也会受到伤害,那我们在绿化城市时应该怎么做呢?(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三、课外延伸

课文中只列举了一部分树木的特性,还有很多树木的特性我们都不清楚,大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有选择性的进行了解。

板书设计: 城市之肺

打比方 ↓ 形象、确切

树木花草(绿色卫士)教学反思:

上这一节课所花的准备时间看起来与我上过的全部的课所花的时间长度并没有什么不同,因为不管上课的内容是什么,上每节课都是从备课到试讲再到上课的,过程并没有什么不同,自然所花的准备时间应该也没有多大出入。只是这应该也算得上是我准备时间最久的一节课。

这是我上的新授课里面的最后一节课。在这之前,我一直观摩原任课老师、优秀教师的课,学习、借鉴其优点,了解班上的每一个学生,自己尝试着上课,然后听取老师的评价及建议,这是在为自己的教育工作做准备,不也是再为这节课做准备吗?

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条理清晰,而且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说明文并且熟悉了几种基本的说明方法,于是在教学中我就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这也正好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我在这节课中则只需引导着学生,在学生不能阐述清楚时适时提点,在需要的时候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

整堂课从课堂伊始的小游戏开始一直到课堂结束,学生都表现得比较活跃,当我抛出了问题后,都认真的进行了思考,然后在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最后积极地发言,在指导下得出结论,确定最合理的答案,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这也可以说得益于我们彼此的了解、熟悉,以及这个学期一直在不断摸索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和良好的教学环境。

在解读课文时,我将整篇文章的内容划分为三块,最终在上课的时候我依次向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解决了这三个问题,这篇文章也就能基本理清了,最后的课堂也达到了我预想的目的,听课的老师也给予了肯定。有一位老师则跟我说了她的看法——三个问题可以一起抛出,更大程度的放手,能节约每次提出问题的时间,学生就会有更多的学习时间。细细想来这确实是一个可行的建议,只是有时往往自己想不到而已,所以很感激这个学期以来每次上课都会来听课,然后给出评价、提出建议的指导老师以及所有为我解惑,帮助我向前走的恩师。这也许是不完美的一节课,但一定是我用心准备的一节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会用心去准备每一节课。

第二篇:城市之肺教学反思

思考,调整,再思考,再调整,今天上午,一节"全新"的课终于在市级学带班小组活动亮相。说它新,因为自己从未听过此课,网上几乎没有资料可借鉴,说它新,也因为这是篇入选不久的选读文章,关注得少。因为新而富有挑战性,带着"带题授课"的思考,带着对说明文体教学,对选读教材教学的思考,我开始一轮实践之旅,享受着痛并快乐的历程,欣喜的是学生在课堂的习得,是同行们的肯定,是同组伙伴们也乐于加入我的模式。我想“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行人可以走远。”

昨天的试教,杜老师和伙伴们的建议之后,有了比较大的调整,充实课堂内容,明确课型目的。《城市之肺》终于"亮相",为大家呈现比较完整充实鲜活有亮点的课堂。回顾如下:

一、关注文体,注重提取信息。这是一篇说明文,也是一篇选读文,我并没有作太多导入,也没有所谓字词的教学,直接聚焦课题,文本提取信息,解题学文两不误。课中,像这样抛出问题读思,提取信息的环节不少,如城市之肺的作用有哪些,如第5段用小标题提炼获取的信息。

二、关注表达,注重语用训练。提取信息的同时,也聚焦文本语言表达,注重语文课语言学习的任务。如因果句式的练说,关注的是句式的转换;了解作用,关注的是动宾词组的搭配;借助板书练说,关注的是信息提取后的复述能力的培养;段落分层,关注的是关键词语的捕捉,还有句子比较,关注的是语言的准确运用。

三、了解内容,注重结构把握。运用简单的气泡图,文章内容得以呈现,省略琐碎分折,清晰简洁有效。

四、比较阅读,注重方法梳理。这是本课呈现的一大亮点,结合课内文本,我梳理了说明文阅读的方法,运用双重气泡图比较出相同点与不同点,这个导图带给大家眼前一亮,这既是导图的魅力,更是融汇贯通备课思考的结晶。

五、迁移阅读,注重学以致用。这是本课又一亮点,给出方法,腾出时间,学一带一,当堂拟画导图,当堂交流展示,训练的既是思维也是语言,既是方法的运用更是阅读能力的体现!

学生很了不起!这是平时训练的结果!老师看似轻松简单,实则深刻丰富!老师关注学生,用心倾心,在这样的班级,有这样的老师一定很幸福!听着评课老师的充分肯定,我知道自己的思考得以一定的呈现,但我也知道一定也存在很多不足!调控还不够灵动,语言不够丰富,底藴不够深厚!我乐于继续探究,乐于不断行走在课堂实践与思考的路上!带题授课,收获多!

第三篇:湿地-生命之源,城市之肺

湿地——生命之源 城市之肺

合肥晚报>> 2010年7月2日

湿地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潮湿或浅积水地带发育成水生生物群和水成土壤的地理综合体。是陆地、流水、静水、河口和海洋系统中各种沼生、湿生区域的总称。

1995年10月,原亚洲湿地局(AWB)、国际水禽与湿地研究局(IWRB)、美洲湿地局(AW)三个国际组织宣布合并为“湿地国际”。其宗旨是: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研究、信息交流和保护活动,维持和重建湿地,保护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造福子孙后代。湿地国际的建立凝聚了具有40多年历史的三个基础组织的力量和成就。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

中国拥有湿地面积660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到2005年2月2日,青海湖的鸟岛、湖南洞庭湖、香港米埔、黑龙江省兴凯湖等30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类型齐全、数量丰富的国家之一。但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湿地的面积急剧缩减。到1990年代中期,已有50%的滨海滩涂不复存在,近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黑龙江三江平原78%的天然沼泽湿地丧失,七大水系63.1%的河段水质因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1992年中国加入湿地公约后,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工作。国家林业局专门成立了“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负责推动湿地保护的规划和执行工作。

中国湿地特点是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中国黑龙江扎龙湿地.按照湿地公约对湿地类型的划分,31类天然湿地和9类人工湿地在中国均有分布。中国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河口湿地、海岸滩涂、浅海水域、水库、池塘、稻田等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在中国境内,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原山区都有湿地分布,而且还表现为一个地区内有多种湿地类型和一种湿地类型分布于多个地区的特点,构成了丰富多样的组合类型。中国东部地区河流湿地多,东北部地区沼泽湿地多,而西部干旱地区湿地明显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湖泊湿地多,青藏高原和西北部干旱地区又多为咸水湖和盐气模湖;海南岛到福建北部的沿海地区分布着独特的红树林和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人工湿地。青藏高原具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面积高原沼泽和湖群,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中国云南拉市海湿地中国的湿地生境类型众多,其间生长着多种多样的生物物种,不仅物种数量多,而且有很多是中国所特有物种。据初步统计,中国湿地植被约有101科,其中维管束植物约有94科,中国湿地的高等植物中属濒危种类的有100多种。中国海岸带湿地生物种类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中国的内陆湿地高等植物约1548种、高等动物1500多种。中国有淡水鱼类770多种或亚种,其中包括许多洄游鱼类,它们借助湿地系统提供的特殊环境产卵繁殖。中国湿地的鸟类种类繁多,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全世界雁鸭类有166种,中国湿地就有50种,占30%;全世界鹤类有15种,中国仅记录到的就有9种;此外,还有许多是属于跨国迁徙的鸟类。

湿地最富有生物的多样性

湿地公约的湿地分类:天然湿地、内陆湿地、灌丛湿地、地热湿地等等,仅中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2760余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156科、437属、1380多种。湿地植物从生长环境看,可分为水生、沼生、湿生三类;从植物生活类型看,有挺水型、浮叶型、沉水型和飘浮型等;从植物种类看,有的是细弱小草,有的是粗大草本,有的是矮小灌木,有的是高大乔木。湿地动物的种类也异常丰富,中国已记录到的湿地动物有1500种左右(不含昆虫、无脊椎动物、真菌和微生物),其中水大约250种,鱼类约1040种。鱼类中淡水鱼有500种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鱼类总数的80%以上。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最具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譬如湿地候鸟的迁徙—— 很多动物都会迁徙,其中鸟类每年春秋两季的迁移过程中,迁移距离可从数百公里到数万公里。鸟类能飞越沙漠或海洋等难以停栖休息或补充能量的区域,因此被认为在因应迁移上,是演化最成功的一类动物。鸟类每年定期且大规模的迁移,在很早以前就吸引人类的注意。候鸟为什么要迁移?从哪里来?要去哪里?是否所有族群都会迁移?为什么有些鸟迁移得比其他的鸟还远?什么机制促使候鸟在每年几乎固定的时间开始迁移?候鸟用什么方法在茫茫天际间往正确的方向迁移?等等,一直是科学家深感兴趣的课题。鸟类在温带地区繁殖的好处是温带地区夏季昼长夜短,有更长的白天可以觅食、哺育幼雏、避免在物种繁多的热带地区繁殖所须面临的巢位与食物竞争,并且温带地区夏季的昆虫量也比热带地区丰富,同时温带地区天敌较少,天敌的捕食压力相对较低。但是温带地区冬季气候严寒,经常面临食物缺乏的问题。在热带地区则相反,繁殖季面临巢位与食物资源的强烈竞争,同时天敌的捕食压力也比较大,但是冬季的气候温和,且冬季食物资源也比温带地区丰富很多。候鸟则因为夏天在温带地区繁殖,冬天在热带地区过冬,而兼取两地的好处。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是所有的鸟类都成为候鸟?答案是迁移是必须付出代价的。例如迁移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可能遇到不良的天气、迁移方向定位错误、要适应不熟悉的新环境,并且与其他候鸟及该地的留鸟竞争资源等等。同时,当所有的鸟类都采取有较大好处的行为模式(迁移)时,竞争变大,原本没有很大好处的行为模式(不迁移)就会相对变得较为有利。因此不同的行为模式在演化上就都会存在,并达到一个演化上稳定的策略。这同时也是为什么有些鸟类会部分族群迁移,部分族群不迁移的原因。

中国湿地的重要性 很晚才被社会所认识

1989年版的《辞海》中沼泽的条目曾有如下记载“„„水分长期饱和,通气不良。为防止沼泽化的发展,必须进行排水”;《地理学词典》这样定义河流:“流动在条状地槽中的水体”,完全忽略了河流两岸密不可分的湿地存在。这都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学术机构及社会对湿地保护意识的浅薄。城市区域的扩展,将很多城市湿地变成了居住区。地名中留下一串与水相关的名称,例如北京的“北洼路”、“苇子坑”、“海淀区”等等。上世纪60-80年代,广州市海滨大量存在的红树林,到1990年代即使包括人工红树林也只剩下3800公顷,减幅达82%。2003年“追寻通江湖泊”活动的调查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面积呈急剧萎缩趋势,原有的100多个通江湖泊只剩下洞庭湖、鄱阳湖、石臼湖3个,导致江湖生态系统遭到重创,防洪蓄洪能力明显降低。湿地破坏的主要表现有:持续大量开垦和不合理开发湿地,使自然湿地面积急剧减少。湿地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与水环境恶化,盲目排干湿地、过度取水调水、排污等,导致湿地功能退化甚至丧失。掠夺性开发利用湿地野生生物资源,引起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加速。

为了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1996年3月《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每年开展纪念活动,每年有一个主题。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在人口爆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加上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物种受到严重破坏。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共有自然湿地855.8万平方公里,占陆地面积的6.4%。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假如没有了湿地,好比一个人被割去了肾脏。氮、磷、钾及其他一些有机物质,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被生物体贮存起来,或者通过生物的转移(如收割植物、捕鱼等)等途径,永久的脱离湿地,参与更大范围的循环。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利用湿地植物的这一生态功能来净化污染物中的病毒,有效的清除了污水中的“毒素”,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有人作了如下试验,将废水排入河流之前,先让它流经一片柏树沼泽地(湿地中的一种),经过测定发现,大约有98%的氮和97%的磷被净化排除了,湿地惊人的清除污染物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印度卡尔库塔市(Calcutta)没有一座污水处理厂,该城所有的生活污水都被排入东郊的一个经过改造的湿地复合体中。这些污水被用来养鱼,鱼产量每年每公顷可达2.4吨;也可用来灌溉稻田,每公顷年产水稻2吨左右。沼泽湿地特殊的自然环境虽有利于一些植物的生长,却不是哺乳动物种群的理想家园,只是鸟类能在这里获得特殊的享受。因为水草丛生的沼泽环境,为各种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巢、避敌的良好条件。

第四篇:肺和呼吸教学反思

肺和呼吸教学反思:

本课涉及人体主要呼吸器官、肺活量和保护呼吸器官的知识。其中,肺活量的知识学生已有所了解,肺活量在体育课的身体素质的检查中也测过。但那是用专门的仪器进行测量的。课堂上主要采用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整堂课兴趣很浓厚,不管是师生之间的配合还是学生之间的配合都挺有序、融洽的,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式,但仔细想来、回味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思考、注意。

第一个是课前准备要充分。从这堂课的许多细节上能看出我的课前准备还不是很到位。如实验要用到自来水,课前要有大量的准备才可以应付课堂上那些非人为的突发性事件的。为了实验成功、现象明显,我在课前反复做了几次,又准备好学生实验的药品、实验仪器,偏偏就小看了水这个最常见,最容易取得的材料。不过从这次的突发事件上,我懂得了要上好一堂课,考虑要周全,多注意细微的东西。

第二个是探究教学中的提问。在科学课程的探究教学中,提问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它是了解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把探究推向深入的重要手段。因此有效的探究教学离不开大量、高效的提问。在我的课堂上,大量的提问是有了,但并非属于有效的问题串,小而精的问题串,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课堂细微,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想法要呼应,该扶的时候要适当扶一下,该引导的时候要恰当的引导一下,不得任其发展、支伸。同时要知道探究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去获取知识和理解,而不是靠教师的满堂灌输和讲解答案。因此教师要少讲多问。教师在提问时,要问能激励学生探究和启发学生思考的关键性问题,不要问对探究教学没有帮助的问题,始终把学生调控在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上。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反映出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许多不足之处,也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教学的担子确实不轻,多教师的要求也非常高,不仅需要我们有临场应变能力,而且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必须要时时刻刻注重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真实学无止境。

第五篇:肺和呼吸教学反思

肺和呼吸教学反思

一、内容划分不够合理。本课中有两次实验,一是了解我们人体呼吸中气体的不同,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得出混浊;向澄清石灰水中打气,得出清澈的石灰水。另一个是测量肺活量,向灌满了水的雪碧瓶子中吹气,通过标有刻度的纸条测量出肺活量的大小。这两个实验都比较费时间,尤其是第二个实验。所以应该将它们分开安排,用两个课时。

二、指导不到位,实验不顺利。在进行第二个实验前作了一些指导,以为学生明白了实验中应该注意的方面,能够顺利进行,没有想到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当学生把瓶子到过来后就压住了管子,结果吹不了;当管子露出水面时,空气就进去了,来不及吹气;当脸盆里的水太多时应该先倒掉一些,否则水就会流出来;还有那标有刻度的纸条因为沾有水,所以贴不牢(幸好我之前把纸条正反两面都用胶带贴好,否则全湿透了)。

三、没有物尽其用,资源开发不利。在教参的后面明明有光盘,而且很清楚的播放出人体呼吸过程,可是我竟然没有去看一下,说出来真让大家笑话了。看来自己的课件还是太让我自信了。小推车里有实物投影,可惜我也没有发挥它的作用,在学生介绍所画的人体呼吸过程图的时候如果用上它就清楚多了,在对人体呼吸器官的位置认识上如果用上它就明显多了。

下载城市之肺---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之肺---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肺和呼吸》的教学反思

    《肺和呼吸》,这是呼吸循环系统单元中的第二课,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空气、呼吸,所以本节课直接从问题入手,如“我们为什么要呼吸?呼吸的是什么气体?你能憋气多久啊,游泳的......

    肺和呼吸教学反思(精选五篇)

    《肺和呼吸》教学反思 甘河二小 张丽 《肺和呼吸》本课涉及人体主要呼吸器官、肺活量和保护呼吸器官的知识。其中,肺活量的知识学生已有所了解,肺活量在体育课的身体素质的检......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讲解

    肺和呼吸 王丽华 教学目标: 1、 认识鼻、气管、支气管、肺等人体呼吸器官。 2、 知道呼吸让我们吸进空气中的氧气, 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3、 知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重......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5篇

    《肺和呼吸》教学设计(1课时) 铜仁市第六小学教师 田案梅 教材背景: 《肺和呼吸》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本课时的教学主要内容有: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

    教学反思之说课稿与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之说课稿与教学设计 我们教学的出发点是让我们的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让学生有所获,有所得,学会,会学和乐学。通过各种可以利用的手段,追求课堂的有效,甚至高效。......

    《华夏之祖》教学设计及反思(合集)

    《华夏之祖》教学设计及反思 获鹿镇第一中学 《华夏之祖》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黄帝,炎帝,蚩尤的传说故事。 2、认识涿鹿之战的意义。 3、理解黄帝是......

    地球之肺——森林教学案(定稿)

    地球之肺----森林教学案 一、森林的环境效应 1、净化大气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吸收各种有毒气体;过滤尘埃;杀灭细菌。 2、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 3、调节气候 有森林......

    《城市美容师》教学反思

    《城市美容师》小学美术四年级级的一节新课,活动前我以《温暖》作为导入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周总理对环卫工人的尊敬和关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说“城市美容师”动作、着装特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