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针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0:2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铁杵磨针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铁杵磨针教学设计》。

第一篇:铁杵磨针教学设计

铁杵磨针教学设计

一、兴趣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李白吗?(知道)那他是做什么的?(唐朝伟大的诗人)不错,他一生写过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古诗有诗仙之称。你们都知道李白的哪些古诗?谁起来说给大家听听?(静夜思)

师:那你们知道李白小时候的事吗?(不知道)老师今天为同学们带来了李白上学时候的故事,想不想听?

二、学习新课

师:那我们接下来就一起来学习李白的故事《铁杵磨针》师板书。教师出示:铁棒和针并问:同学们请看,知道老师手中的是什么吗?生回答。师:铁棒也就是铁杵,铁杵磨针也就是将铁棒磨成针,你们认为这么粗的铁棒能磨成这细细的针吗?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答案正不正确?那就让我们赶快读一读这个故事吧。在读之前让我们先一起来看阅读提示。(学生

1、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边度边思考:铁棒到底能不能磨成针呢?)师:我看有些同学都迫不及待了,那同学们就赶快读吧。

师:读完课文,你认为铁棒到底能不能磨成针呢?(生:能)你从哪个地方知道铁棒可以磨成针的?(生:只要我„„)你认为这句话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坚定、有决心)师板书。让我们一起试着读一读。师:那么李白小时候是什么样的?(生:不爱学习)你从哪里知道的?(生.:课文第一自然段)哪位同学将第一自然段读一下?(指生朗读)由此可见,李白小时候和许多同学一样,也贪玩,不爱学习。那他后来改正了吗?(生:改正了)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师:哪位同学将最后一自然段读一读?(指生读)你读的非常通顺。并将最后一自然段用大屏幕

师:老婆婆的一番话,让李白改掉了以前的缺点,从此再也不逃学了,每天都用功的学习,那老婆婆究竟说了什么话?请同学们读课文第2自然段到第10自然段,划出李白与老婆婆说的话。(生读课文并划)

师:下面老师找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李白和老婆婆的谈话。你们认为这三位同学读的怎么样?(生评价)老师认为在读李白问话时语气应该是不一样的,像这一句“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这里应用奇怪的语气来读。同学们在下面试试看?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李白和老婆婆的对话。

师:听了老婆婆的话,李白是怎么做的?那个同学能说一说?从老婆婆的话中李白明白了什么道理?(师引导学生得出道理并板书)

三、总结课文

师:课文我们学完了,下面我们再将课文齐读一边,注意李白的第二次问话要读出奇怪的语气,老婆婆的话要读的干脆、坚决。

师:李白明白了道理后,在以后的学习中,他遇到困难会怎么想,怎么做? 师:学了这个故事,你以后在学习上如果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

师:这个故事我们学完了,你们喜欢老师为你们带来的这个故事吗?(喜欢)这样的故事既通俗易懂,又能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使我们受益匪浅。(其实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阅读一下《成语故事》,里面有许多像这样富含深意的小故事。)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听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第二篇:《铁杵磨针》教学设计

《铁杵磨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⒉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⒊理解部分文言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的精致与典雅。教学重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诵读方式,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

⒈李白诗歌,比赛诵读。

同学们,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吧,你最喜欢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着的小古文,请看课题。(PPT出示:

17、铁杵磨针)⒉揭示课题,理解铁杵。⑴读一读

指名读,读后评议。

(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可是中间无停无顿。跟老师来读——铁杵/磨针,这样来读,有什么感觉?对,有了节奏,感觉很有味道,别人听了,会认为你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⑵猜一猜

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

(理解汉字,要看偏旁部首,看“杵”字,是木字旁,就要猜这个字与木有关,“杵”是什么呢?是木头,是木棒?对,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呢?

⑶看一看

请看图片,这就是铁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容易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初读文本

⒈出示文本,标好停顿。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之,曰(yuē):“欲作针。”白/笑其拙(zhuō)。⒉学生自读,读准字音。⒊教师引领,慢慢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下面两句话: 相同语句,不同断句。在/眉州象耳山下 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⒋标出停顿,自由朗读。⒌同位互读,互帮互辅。

三、检查自读

⒈读读词语,重点正音。⑴ 示词语,指名朗读下面词语:

磨针溪 眉州 弃去 yù zhuō huán zú chǔ ǎo yù 欲作针 笑其拙 还 卒 业 铁杵 老媪 老妪 ⑵教师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⑶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响亮。⒉看看部首,猜猜字义。老媪 老妪

(看“媪”“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老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

⒊指名朗读,纠正断句。

(指名朗读全文,重点纠正断句。)⒋学生齐诵,诵得整齐。

五、细读感悟

⒈观察字形,说说“曰”字。

⑴找一找,“曰”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读一读带有“曰”字的语句。⑵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字形,说说“曰”的意思。老妪(yù)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huán)/卒(zú)业。(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⑶读一读带有“曰”的语句。⒉人物称呼,不断变幻。

⑴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李太白 白 太白)

⑵辩一辩:为什么不都称呼李太白?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

⑶读一读带有上面人称的语句。⒊联系语句,说说“其”字。⑴出示句子: 白笑其拙。太白感其意。

⑵议一议:李白笑谁笨拙?太白感受到了谁话中的意思?(老媪、老妪,所以,“其”在这里指老妪、老媪。)⑶读一读带有“其”字的语句。⒋听听故事,组组词语。⑴教师讲述。

在眉州这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磨针溪这外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

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对,世间、世上;“传”呢?对,传说。你们发现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你们来看看,“过小溪”的“过”,组个词,“路过”可以,“经过”也很好,“跃过”,也可以,“趟过”,这个词最好了;“笑其拙”的“拙”呢?笨拙;功到自然成,功?功夫;成?成功。古时一个字,现在一个词,所以说古文语言简洁、凝练。)

⒌调调顺序,感受句式。

⑴看,下面这三句话,读一读,说一说,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意思一样,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感觉是大白话,语言不简练了。)

⑵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⒍猜猜“之”字,一字一句。⑴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之=问谁?问什么?

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⑵读一读带有“之”字的语句。

六、变幻朗读

⒈变成诗歌,更加醒目。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 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白/笑其拙。老妪曰:

“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 业。

⒉打着节拍,开心诵读。⒊娓娓道来,如讲故事。

⑴教师讲述:磨针溪呀,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哪,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嗨„„就这样,娓娓道来,谁来接着讲?

⑵学生讲述,讲后评议。

(一个故事大王诞生了,一个未来的会讲故事的爸爸诞生了„„)⒋抑扬顿挫,像说评书。(教师引领,一句一句说评书。话说,磨 针 溪,在/眉州 象耳山下,世传 李太白/读书 山中 …… ⒌教师吟诵,音韵悠悠。

(这篇小古文,语言凝练,语句像诗一样,不但可以读,而且还可以唱。如果有古琴来伴奏,那就更好了,你听——(教师吟诵)

⒍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一篇小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手舞足蹈,形式多样,读得开心,读得陶醉!

七、尝试背诵

⒈看着填空,尝试背诵。⑴出示内容。

磨针溪,在。世传,未成。过,逢老媪,问之,曰:“。”白。老妪曰:“。”太白。

⑵自由背诵。

⒉乐于展示,我来背诵。⒊眉飞色舞,齐声背诵。

八、拓展延伸

⒈出示谚语,大家诵读。

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两句谚语,看: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⒉指名朗读,⒊齐声诵读。

九、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小古文,初步学会了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字词,如何开开心心地诵读,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愿大家多多诵读小古文,喜欢上小古文!下课。

第三篇:《铁杵磨针》教学设计(陈学壮)(推荐)

chǔ

铁 杵 磨 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白笑其拙(zhuō)。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huán)卒(zú)业。

《铁杵磨针》教学设计

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中心小学 陈学壮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⒉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⒊理解部分文言字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言的精致与典雅。教学重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诵读方式,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引新

⒈李白诗歌,比赛诵读。

同学们,大诗人李白的诗,大家背了不少吧,你最喜欢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李白有着的小古文,请看课题。(PPT出示:

17、铁杵磨针)⒉揭示课题,理解铁杵。⑴读一读

指名读,读后评议。

(读得很正确,很流利,可是中间无停无顿。跟老师来读——铁杵/磨针,这样来读,有什么感觉?对,有了节奏,感觉很有味道,别人听了,会认为你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⑵猜一猜

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理解汉字,要看偏旁部首,看“杵”字,是木字旁,就要猜这个字与木有关,“杵”是什么呢?是木头,是木棒?对,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呢?

⑶看一看

请看图片,这就是铁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容易啊。文中写了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来看课文。

二、初读文本

⒈出示文本,标好停顿。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ǎo)/方/磨铁杵,问之,曰(yuē):“欲作针。”白/笑其拙(zhuō)。老妪⒉学生自读,读准字音。⒊教师引领,慢慢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下面两句话: 相同语句,不同断句。在/眉州象耳山下 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⒋标出停顿,自由朗读。⒌同位互读,互帮互辅。

三、检查自读

⒈读读词语,重点正音。

⑴出示词语,指名朗读下面词语: 磨针溪

眉州

弃去

chǔ ǎo yù 铁杵

老媪

老妪 yù zhuō huán zú 欲作针

笑其拙

卒 业 ⑵教师领读,读出节奏,读得连贯。⑶学生齐读,读得整齐,读得响亮。⒉看看部首,猜猜字义。(yù)曰:“功到/自然成耳。”太白/感其意,还(huán)/卒(zú)业。老媪

老妪

(看“媪”“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可以想到“老媪”“老妪”指的就是老奶奶或老婆婆。

⒊指名朗读,纠正断句。

(指名朗读全文,重点纠正断句。)⒋学生齐诵,诵得整齐。

五、细读感悟

⒈观察字形,说说“曰”字。

⑴找一找,“曰”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读一读带有“曰”字的语句。⑵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字形,说说“曰”的意思。

(外框是个口字,里面一横代表舌头,表示舌头在动,在说话,所以“曰”就是说的意思。)

⑶读一读带有“曰”的语句。

⒉人物称呼,不断变幻。

⑴文中是怎样称呼李白的?找一找。(李太白 白 太白)

⑵辩一辩:为什么不都称呼李太白?这样称呼有什么好处?

(避免重复,表达更简洁。)

⑶读一读带有上面人称的语句。

⒊联系语句,说说“其”字。⑴出示句子: 白笑其拙。太白感其意。

⑵议一议:李白笑谁笨拙?太白感受到了谁话中的意思?(老媪、老妪,所以,“其”在这里指老妪、老媪。)⑶读一读带有“其”字的语句。

⒋听听故事,组组词语。⑴教师讲述。

在眉州这个地方有一座山,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象耳山。山下有一条小溪,小溪叫磨针溪。磨针溪这外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世间传说,大诗人李白曾经在这座山中读书……

听出来了吗?这里的“世”就是?对,世间、世上;“传”呢?对,传说。你们发现了吧,古文中的一个字,如果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你们来看看,“过小溪”的“过”,组个词,“路过”可以,“经过”也很好,“跃过”,也可以,“趟过”,这个词最好了;“笑其拙”的“拙”呢?笨拙;功到自然成,功?功夫;成?成功。古时一个字,现在一个词,所以说古文语言简洁、凝练。)

⒌调调顺序,感受句式。

⑴看,下面这三句话,读一读,说一说,意思相同吗?表达的顺序有什么变化?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世传李太白山中读书 世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

(意思一样,可是表达的顺序不一样,第一句强调的是“山中”,第二句强调的是“读书”,第三句多了一个字,是现在的说法,感觉是大白话,语言不简练了。)

⑵读一读书中的语句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⒍猜猜“之”字,一字一句。⑴之,指的是问谁,问什么?(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之=问谁?问什么?

老婆婆,你磨铁杵做什么? ⑵读一读带有“之”字的语句。

六、变幻朗读

⒈变成诗歌,更加醒目。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 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针。” 白/笑其拙。老妪曰: “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

业。

⒉打着节拍,开心诵读。⒊娓娓道来,如讲故事。

⑴教师讲述:磨针溪呀,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哪,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嗨„„就这样,娓娓道来,谁来接着讲?

⑵学生讲述,讲后评议。

(一个故事大王诞生了,一个未来的会讲故事的爸爸诞生了„„)⒋抑扬顿挫,像说评书。(教师引领,一句一句说评书。

话说,磨 针 溪,在/眉州 象耳山下,世传 李太白/读书 山中 …… ⒌教师吟诵,音韵悠悠。

(这篇小古文,语言凝练,语句像诗一样,不但可以读,而且还可以唱。如果有古琴来伴奏,那就更好了,你听——(教师吟诵)

⒍总结归纳,提炼方法。

一篇小古文,可以慢读,可以打着节拍读,可以讲述,可以说评书,还可以唱上一曲,手舞足蹈,形式多样,读得开心,读得陶醉!

七、尝试背诵

⒈看着填空,尝试背诵。⑴出示内容。

磨针溪,在。世传

,未成。过

,逢老媪

,问之,曰:“

。”白

。老妪曰:“

。”太白

⑵自由背诵。

⒉乐于展示,我来背诵。⒊眉飞色舞,齐声背诵。

八、拓展延伸

⒈出示谚语,大家诵读。

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两句谚语,看: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⒉指名朗读,⒊齐声诵读。

九、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小古文,初步学会了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字词,如何开开心心地诵读,俗话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愿大家多多诵读小古文,喜欢上小古文!下课。

姓名:陈学壮

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中心小学 邮编:222100 信箱:chenxuexzhuang10@163.com

第四篇:《铁杵磨针》小学生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一篇成语故事《铁杵磨针》。故事讲的是: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虽然聪明,但不爱学习,经常逃学出去玩。有一次,他逃出学堂,在城外看见一个草屋,草屋门口坐着一位老奶奶,手里正拿着一根铁棒在石头上磨。李白走过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在干什么。”老奶奶说:“在磨做衣服的针。”李白笑着说:“这么粗的铁棒,要磨成针,怎么可能呢?”老奶奶笑着对李白说:“铁棒虽粗,我天天磨,只要我肯下功夫,还怕它磨不成针。”听了老奶奶的话,李白很受感动。回去之后,他再没有逃学,每天认真做学问,遇到困难就想到铁杵磨针的事情,就立刻增加了勇气与毅力。后来,他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

读了《铁杵磨针》的故事,我被老奶奶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想到自己平时对于学习不够主动,做作业时遇到难题就知难而退,急于求助家长,没有耐心和恒心,从心里感到惭愧。

通过学习这则成语故事,让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不能半途而废,最终一定能取得成功。

第五篇:铁杵磨针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铁杵磨针》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接下来小编搜集了铁杵磨针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查看。

铁杵磨针

郑之珍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

1、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

2、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3、成:完成。

4、去:离开。

5、逢:碰上。

6、媪:妇女的统称。

7、方:正在。

8、铁杵;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9、欲:想要。

10、感:被……感动。

11、还:回去。

12、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13、卒业:完成学业。

14、今:现在15、氏:姓…的人。

译文

磨针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郑之珍简介

郑之珍,字汝席,号高石,明万历补邑庠生。后来祁门县文化部门,在渚口乡清溪村发现了郑之珍夫妇合葬墓及《清溪郑氏族谱》,确认他为祁门县渚口乡清溪人。郑之珍在《新编目连戏救母劝善戏文》序中自述:“幼学夫子而志春秋,惜文不趋时,而学不获遂,于是萎念于翰场,而 游心于方外。

下载铁杵磨针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铁杵磨针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设计(预案)修改 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方法很多,如果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平铺直叙,学生难免在上课过程中思想不能集中,要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必须在一节课中设计若干个兴趣高潮,而......

    教学设计

    《简·爱》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简·爱》的主要内容,感受书中文字的力量,人物的魅力。 2、 激发学生读名著的热情,让学生学会读书,爱上读书。 3、 学习作者......

    教学设计

    《尊严》 教学设计 付廷杰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付出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一个国家)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2、不认识的字,......

    教学设计

    海市蜃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况说明文内容的方法并能抓住事物主要特征。 3、感受海市蜃楼景观......

    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0、8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用割补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

    教学设计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究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小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

    教学设计

    《小动物过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2012-03-02 来源:原创 编辑:宋彤浏览:243次 【大 中 小】核心提示:教材解析、单元主题: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