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雾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雾凇》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清新明快、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吉林雾凇千姿百态、奇特壮美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第二自然段详细地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这是全文的重点。全文层次清晰,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们以身临其境之感。语言清新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雾凇》全文共三个自然段,结构清晰,首尾呼应,中心突出,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吉林雾凇的奇特魅力,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第三自然段写人们观赏雾凇及感受。【学情分析】
薛法根老师曾说过,教材必须用儿童的眼光来解读、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雾凇虽美,但对于我们南方的孩子来说,却离他们的生活实际都太过遥远。四年级的孩子虽然在朗读感悟理解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对雾凇这种自然景观缺乏直观的认识,所以需要借助多媒体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展示,教材展现的是美丽的北国风光,更需要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
成的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造句。
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教学重难点】
了解雾凇形成的原因,感受雾凇的奇异景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出现的生字新词,并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并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做手指操。(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我们一起来活动一下手指吧。)
2、感受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师:同学们,我们的手指锻炼灵活了,下面该来锻炼一下大脑了,老师考考你们,认识图上的景物吗?(出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图片)
3、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吉林雾凇被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其中吉林雾凇最为奇特。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吉林雾
凇的奇异景象。
4、板书课题:指导“凇”字字形,左边是“冫”,与冰有关。你是如何记住“雾”字的?
二、初读课文。
过渡:雾凇,俗称树挂,它是如何形成的?又是什么样子的?请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自读情况。
①出示生字词语,注意纠正下列字的读音:当(dàng)年
闪烁(shuò)
模糊(hu)②指导读好长句。如: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
2、整体感知课文 小组分段读、齐读
三、以读体会美
过渡:到了冬天,别的地方一片光秃秃的,毫无生机,但在吉林省的吉林市,那里却盛开着满树满枝的花朵,大家想去看一看吗?
1、播放雾凇美丽的风光图片
2、看图说话:你刚才看到了怎样的雾淞? 师:课文中哪个句子写出了雾凇非常著名?
3、领悟“奇观”
(1)齐读“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师:老师听出来了,你们在读的时候突出了——闻名全国、奇观 出示: “观”的解释:
①看;②景象或样子;③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奇观”中的“观”指的是── “奇观”就是指()的景象。(2)让我们再次读出惊喜赞叹的语气。
4、课文是如何具体描写雾凇的?请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现雾凇美的词语。
5、交流体会
师:你觉得哪个词语把雾凇写得特别美?
你能不能把它读得美一些? 还有哪些词语写出了雾凇的美? “洁白晶莹”告诉我们雾凇的什么?
雾凇的奇在于它的美,还体现在它的多,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每一个枝头都挂满了,真是多。
是的,十里长堤,大约5000米,多么壮观啊!自由读读,怎样才能读出“壮观”?
6、以读悟情(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
7、读写训练 出示:
练习用以下词语描绘一处雪景:
洁白晶莹
缀满
美丽动人
千姿百态
三九严寒,雪花飞舞。一觉醒来,发现树枝上、屋顶上()了白雪,一朵朵()的雪花,像(),像(),(),纷纷扬扬地从天上飘落下来,给大地盖上了一层()。好一个()的世界。
三、指导写字
1、认真观察“雾”、“堤”两个生字。
2、交流识记方法。在书写时,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上来书写。
四、小结
1、第一自然段用总分的结构给我们详细介绍了雾凇的奇特美丽,能试着背诵出来吗?
2、这么奇特壮美的雾淞究竟是如何形成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设计:
23、雾凇
多
奇观
样子
颜色
2012年12月11日
第二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doc《雾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
《雾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雾凇的美丽、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体会作者用词之精妙,能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其中一个说话。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引导感悟,以悟促读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激趣导入
1、三九严寒,大地冰封,但是在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却有一种自然景观,以其“严冬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它是四大自然奇观之一,它,像盎然的银花,晶莹闪烁;它,是高山上的雪莲,韵味悠长;它,似梨花攀枝,洁白高雅,壮丽多娇;它,如气势磅礴的落雪,装扮大地,点缀神州。江泽民主席还曾亲自为其题词呢!同学们想去看看吗?
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大家去松花江畔走走,去欣赏一下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
2、板书课题:雾凇。学生齐读,教师提醒“凇”的读音和写法。简介凇,凇:在地表或地面物体上,云雾或雨滴遇冷凝结成的冰晶。
3、围绕课题质疑。如:什么是雾凇?它是什么样的?又是怎么形成的?……
4、引入新课: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中讲了哪些内容?
2、指名交流:雾凇的样子,雾凇的形成,人们对雾凇的赞美。
三、出示词语
四、出示长句子
五、精读第一段第三段
(一)欣赏雾凇(学习第一自然段)
1、色泽美。
①齐读第1自然段,看看雾凇有什么特点,找出关键词来读一读。
②交流:洁自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2、姿态美。
师:除了色彩,光泽这两方面写出了雾凇的美丽之外,最后一段还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它的姿态呢!赶快找一找(千姿百态)。
(1)出示不同姿态的雾凇图片学生欣赏,并为它取名,(慢、轻)谁能用“慢慢地”或“轻轻地”说一句话,体会它们的不同。
③指导朗读,读出“慢慢地、轻轻地”的感觉
5、小结: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
(三)赞美雾凇(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出示雾凇不同图片,配乐欣赏
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如何赞叹?(学生谈感想)
2、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叹的呢?自由读第3自然段。
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树,柳枝在一夜之间,报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样美丽。人们看到这样美丽奇特的景观,怎能不由衷地发出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指导学生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四)配以音乐和雾凇图片,再读课文,选择最喜欢的段落背一背。
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雾凇确实是美丽壮观的,吉林雾凇争奇斗艳,独具魅力的风姿,是神州大地北国风光的景中之绝,令五洲四海慕名而来的无数中外宾朋匪夷所思的是:这闻名遐尔的自然奇观——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下节课再细细地找答案。
四、总结
本文作者用他优美的文笔,让我们领略了吉林雾凇的美
}奇观
千姿百态 前。在此过程中,我又结合本地的气候特点,让学生通过对比,进一步了解了雾凇的形成条件。最后,当大片的雾凇出现在屏幕上时,学生情不自禁地赞叹出声。学生虽然没有见过雾凇,但通过本课的学习,雾凇的美已深深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
第二、课堂上的说话训练落到了实处。比如:欣赏完武松图片后,以“雾凇千姿百态……”为开头的说话训练,学生因为脑海中有了鲜明的形象,所以说起话来轻松自如。这让我想到许多次的语文课上,面对教师的说话训练或是小练笔,学生抓耳挠腮,绞尽脑汁也无法交上满意答卷的现象,这其实应该是我们教师备课上的疏漏吧。
本课虽然整体效果良好,但仍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在指导学生朗读上,感情不够到位,朗读效果欠佳。
第三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雾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2.雾 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3.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了解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以及雾凇的奇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感受雾凇的美。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感受美景
1.出示雾凇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感受冬天的美。2.用你学过的词语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美景。
3.同学们,三九严寒的吉林到处可见到如此美景。江泽明主席在1990年到吉林视察,观赏了美丽动人的奇观后,兴致勃勃地为此景题词,大家想不想知道他写了什么?
(屏显“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4.我们一起来把江爷爷的题词读一下好吗?生齐读。
5.树挂就是„„(引导说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老师将跟同学们一起走进吉林,去观赏这文明全国的自然景观。生齐读课题
6.指导书写“雾”“凇”。师提醒书写要点后,生描红书后习题二中的“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设疑:刚才同学们欣赏图片,感受雾凇的形象美。你看了图片,有什么样的
感受?你有些什么疑问?(雾凇是怎么形成的?雾凇的形成有哪些条件?等等)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2.出示子都要求,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将你所要知道的在文章中画一画。
3.检查自读效果:
(1)、字
①生字正音:
畔 缀 镀 缭 琼
雾 堤 俗 凝 摄 氏 幕 零 淹 模 ②指导写字:
凝 堤 氏
③生描红。(书后习题二)
④将这些生字带进文章中读一读,并理解它在文章中的意思。(2)词
出示课件:奇观 凝结 弥漫 笼罩 模糊
淹没 逐渐 缭绕 漫步 观赏
洁白晶莹 闻名全国 随风飘荡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情不自禁 ①同桌相互读词语。②指名读词语。
③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
④将这些词语带进课文中读一读,同桌之间相互合作,联系上下文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⑤读一读,并选用下列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洁白晶莹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琼枝玉树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指导读顺句子,长句间注意停顿。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将课前所提出的问题搞清楚。
2.合作交流:文章围绕着课题《雾凇》讲了哪些内容呢? 3.反馈:
(一)三九严寒,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出现了雾凇奇观。
(二)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三)人们清早观赏雾凇及其感受。
四、学习奇观,感受美景。(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课文中是怎样来形容雾凇的呢?请大家打开课本122页,自己来读读第一小节。
(1)多美的雾淞啊!文中是怎样形容雾凇的呢?
(2)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A、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其他同学思考,你从这句话中哪儿感受到雾凇的美了?
B、指名回答(课件)板书:(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C、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千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奇观。
2.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3.真美,老师请女同学们来读一读这句话。(女生朗读)
4.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在那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松花江畔的雾凇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再次感受它的美。(齐读)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根据时间灵活机动)
五、书写指导。
5个左右结构的字“堤、俗、、摄、淹、模”都是左窄右宽。“凝、零、雾”笔画较多,要看清笔画,注意笔顺,“凝”字第三笔为撇,第九笔为点,“零”字最后一点不要忘了。“氏”字不要写成“氐”。
第四篇:《雾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a《雾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3)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23课《雾凇》,伸起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雾是本课的一个生字,上下结构,知道上面的雨字头表示什么吗?(云气或微小的水滴)下面的“务”呢?(本意是两军交战,许多士兵聚集在一起。)雾就是由空气中许多小水滴聚在一起形成的。(板书:雾)理解了字的意思,一定能牢牢记住这个字了吧。汉字文化也是博大精深呀!伸起手来一起再把“雾”字书空一遍。
凇呢?(在严寒的季节里,空气中过多的雾气或水汽遇冷会凝结成冰晶,这冰晶就叫做“凇”。)(板书:凇)
那“雾和凇”合起来就是由雾气凝成的冰晶。(齐读课题。)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课文,查找与雾凇相关的资料,查到了吗?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一下你们课前收集并经过整理后的资料。(好,你们小组同学全部举手,主动权交到你们手里,期待你们的精彩表现)
A 吉林雾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同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并为其中最为特别的一个。
B 江泽民同志1991年在吉林视察期间恰逢雾凇奇景,欣然秉笔,写下“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之句。1998年他又赋诗曰:“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C雾凇一直以来人们都习惯叫“树挂”。1987年国家决定拍《吉林树挂》,将吉林这一特殊的自然景观搬上银幕,才开始用它的学名“雾凇”。
D人们把吉林雾凇的观赏过程大致为三个阶段,即“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2、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欣赏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景观。请大家看大屏幕
二、民主导学:
任务:读通课文,学会生字新词,练习概括各自然段段意。策略:
1.组内轮读课文,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你重点学习的生字(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易错字等)。
3.组内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及预习中发现的有特点的词语以及自己的积累。
4.组内交流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5.组长组织组员做好展示的准备。(温馨提示:按自然段顺序汇报)小组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第一自然段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1.一类字
雾
上面的雨字头表示云气或微小的水滴。学过的“雨字头”的字有:雷、雪、霞、霜……本课的 “零”也是“雨字头”,知道为什么吗?因为,零是在现代才代表阿拉伯数字0,在古代的意思是(雨、泪等)落下:感激涕零。
堤
指用土砌成的防水、挡水的建筑,所以是“土”字部,堤的形声字有:提
题 2.二类字:畔、缀 3.词语意思:
三九
十里长堤
奇观 观:①看;
②景象或样子;
③对事物的观点,看法。4.这一自然段中,“三九严寒
大地冰封”这两个词语都是形容冬天天气寒冷的四字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四字词语也是形容天气寒冷的? 冰天雪地
寒冬腊月
滴水成冰
呵气成霜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瑞雪纷飞
白雪皑皑(ái)5.这一自然段概括描写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板书:奇特美丽)学会了生字,理解了新词,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全班齐读。
评价:大家读得正确、流利,老师很佩服你们。哪个小组接着来汇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第二自然段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长句子朗读指导。1.一类字
A.幕
墓
暮 B.模 是多音字,多音字可以根据字义区分读音 mó
◎ 法式,规范,标准
:~范
~式
楷~ ~型 ◎ 仿效: ~仿
~拟
有~有~ ◎ 特指“模范”: 劳~ 评~ mú
◎ 模子:~板
~具
铅~ ~样
一~一样
大~大样 2.二类字:缭
琼
3.这一自然段的多音字还有:当、没、结、降、笼。
师:说到“当”,大家看课文中这句话: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又奇妙无穷。当年,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语,有两种读音既读dāng nián又读“dàng nián”,知道怎么区分吗?读“dāng nián”时,有两个意思①指过去某一时间:想当年,我离开家的时候,这里还没有火车;②指身强力壮的时期:他正当年,干活儿一点儿也不累。
读“dàng nián”时,有一个意思:指本年,同一年:这个工厂当年兴建,当年投产。根据字义区分读音确实是一种好方法。
4.饱和 凝结
摄氏度
弥漫 笼罩
淹没
镀
5.这一自然段详细介绍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板书:形成原因及过程)第三自然段。
清晨,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1.长句子朗读指导。2.二类字:琼 3.多音字:禁。4.词语。
琼枝玉树
情不自禁
5.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人们清早观赏雾凇及其感受。(板书:感受)
6.这段中有一个有特点的词“千姿百态” 千×百×的词你还知道哪些?(千方百计、千奇百怪、千锤百炼、千疮百孔、千回百转、千娇百媚)
课文文主要介绍了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和它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三、检测导结。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笼罩(lóng lǒng)模糊(mó
mú)长堤(dī
tī)
淹没(mò
méi)缭绕(rǎo rào)不禁(jìn jīn)
二、选字填空。
幕
暮
墓
()地
()色
夜()降临
()春
三、填空。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吉林雾凇的()和它形成的()及()。
2、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下节课我们继续细细地品读这篇课文。
《雾凇》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雾凇的形成过程,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3.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进一步加强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一、激情导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雾凇》,再次齐读课题,让我们随着课文
再次走进吉林,去欣赏那奇特美丽的雾凇,去了解这朵朵白银,排排雪浪的雾凇又是怎样形成的。相信聪明的你们会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找到答案,揭开雾凇那神秘的面纱。任务一: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策略:1.默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画出描写吉林雾凇奇特美丽的句子,在重点词语下面做上记号。
2.小组内交流并做好展示准备。(温馨提示:分自然段按顺序进行汇报。)
A第1自然段的第2句话,句子中的“十里长堤”和“缀满”感受到霜花特别多,十分壮观。
B从“洁白晶莹”“银光闪烁”“美丽动人”感受到雾凇是那么的美,正因为它“洁白晶莹”所以在阳光下显得“银光闪烁”,这么美的景色。
C第三句“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奇观”的意思是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直接点出雾凇的奇特。
D谁对我们小组的汇报做出补充或评价
补充“闻名全国”这个词语也能感受到吉林雾凇的美丽。从我收集的资料中我知道了吉林雾凇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同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吉林雾凇是其中最为特别的一个。
师:第一自然段一共3句话,每一句都写得这么美,相信这些句子已经记在大家脑子里了,试着背一下。(真棒,不仅背得准确,还很有感情,老师仿佛看到了那奇特美丽的雾凇。)
谢谢你的补充,我们小组汇报完毕,哪个小组来汇报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情况,请**小组来回报。
A我们是**小组我是我们组的一号组员,现在由我先汇报。请大家把目光转移到第三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我从这个句子中的“千姿百态”和“琼枝玉树”感受到雾凇的姿态多,画面美。B我还从“千姿百态”这个词想象到雾凇的姿态可真多呀!出示“雾凇的姿态可真多呀,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谁还能像我这样说一说。
C我接着来汇报,这句话中引用了一句古诗来赞美雾凇奇特壮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这段话中有个词“情不自禁”他虽然不是对雾凇奇特壮美景色的直接描写,但大家想一想人们为什么会情不自禁?从侧面反映出雾凇的奇特壮美,通过人们的表情反映出人们被这美景深深吸引。
刚才第一自然段背得不错,这一自然段有信心背下来吗? 任务二: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及原因 策略: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雾凇形成需要哪两个条件?试着说说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A第2自然段的第1句话“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从这句话里我知道雾凇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1过于饱和的水汽2遇冷凝结而成。
B为什么有饱和的水汽,请大家看第2自然段的2、3句话(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二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只有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这两句话写了松花江上游为什么会有饱和的水汽,因为松花江上游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所以不会结冰,在江面上形成阵阵雾气。
C遇冷凝结的过程,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首先)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接着)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然后)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雾凇奇观终于形成。
谁能再说说遇冷凝结的过程。
任务二: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及原因 策略:
2.再次细细品读第2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中的哪些词语用得十分精妙,能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写得如此具体,勾画出来后在小组内交流并做好展示准备。汇报:
1.飘荡
涌向
笼罩
淹没
2.渐渐地(模糊的速度慢)
慢慢地(凝结的速度慢)
轻轻地(样子轻,无声无息)
一层又一层地(雾气不断,逐步结成)
3.最初
逐渐
最后 4.银线
银条
银松雪柳 5.像
变成 是
用词的精妙是这课的一个显著特点,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要注意用词的精妙,给自己的习作增添色彩。
师: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更被作者用词的精妙所吸引,这一自然段比较长,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试着背诵一下。时间到,先来看着大屏幕背。
四、检测导结。
小练笔:
从下列词语中选用一些写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
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洁白晶莹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琼枝玉树 板书设计
雾凇
飘荡
涌向
笼罩
淹没
渐渐地
慢慢地
轻轻地
一层又一层地 最初
逐渐
最后 银线
银条
银松雪柳 像
变成是
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在每一个时段内都能让人感受到不同的惊奇。大家以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亲身体会一下。我们祖国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名山胜水数不胜数,像我们学过的《九寨沟》,还有和吉林雾凇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等,老师希望大家回去继续阅读一些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一起来交流。
第五篇:《雾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2.关注课文中长句的停顿,学会根据句意合理停顿,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受雾凇的美丽。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通过自身努力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1.自主预习课文。
2.利用互联网搜集吉林雾凇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复习《九九歌》。
2、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亩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那就是吉林雾凇奇观。板书课题。
3、读题,解题。
4、看了这个课题,你会有哪些疑问?指名提问。
二、初读课文。
1、带着疑问自读课文。老师出示自读要求:(1)读通、读顺课文。
(2)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3)遇到疑问用笔作上记号。
2、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词语。
长堤 缀满 俗称 凝结 摄氏度 弥漫 蒸腾 模糊 松花江畔 情不自禁 琼枝玉树(2)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指正。(3)出示长句子。
a、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
b、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c、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4)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指正。
3、再次读课文。
同学们,课文中的生字词、长句我们会读了,那就让我们再一次来读读课文。自读要求:
(1)读准字词,读好长句,注意长句停顿。(2)给每段标上自然段序号。
(3)想想每个自然段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指正。
5、指名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学生回答后,师生共同总结。课件出示:
(1)第一自然段概括描写了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的奇特美丽。
(2)第二自然段详细介绍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3)第三自然段写人们清早观赏雾凇及其感受。
三、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课文生字。
2、学生仔细观察生字,并说说在读法上你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3、指名说。
4、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好前后鼻音、平翘舌音。
5、学生再次观察生字,说说在写法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6、指名说。重点指导写好“雾”、“凝”、“氏”、“零”等字。
7、学生写字。
四、布置作业。
1、能够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
2、完成《习字册》上的描红、临写。
3、抄写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