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3 00:4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第一篇:《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反思这一教学设计,很有几个方面值得共赏:

1、课堂一开始,通过出示一片无色的树叶,一下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课文,自主获取答案。

2、多种形式的闯关活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

3、重视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比如每读完一次对话后,问道:你们知道了什么?或者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你觉得该怎样读?你能试着用这样的表情(语气)读一读吗?让学生自主地去感悟、朗读。

4、加强读的训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而且形式多样,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5、在课文结尾处放飞学生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如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你还想对李丽说点什么?假如课文还有第六段,你认为该怎样写?让学生在练说的过程中受到启迪,思想得到升华。

第二篇: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一节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在课文的教学中,我由“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为什么不由得脸红了?”为突破口,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为了防止孩子们一味的批判林园园,我将文中的泡泡语“我想对林园园说……”换成了“如果你是林园园,看到李丽没带绿铅笔,你会怎样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本课的教学,我感觉识字教学比较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的比较扎实,书写美观、格式正确。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在引导学生读好对话时,引导还要细致一点。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如“小声的说”“吞吞吐吐”等词,是训练低年级学生通过语言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以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教师范读或读得好的学生的朗读,很容易就能读得准确。

2、在设计“读读说说”这一环节有些脱节,如课后练习的“读读说说”我若是放到学生在理解了人物对话后直接引出“读读说说”效果会更好一些,也顺理成章的`进行了语言提升这一训练。

3、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如在处理人物对话时,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4、在读人物对话时,教师虽然注重了提示语的指导,但学生读的并不是很到位,教师应进行必要的范读,才能让学生掌握方法、技巧。

总之,这节课在我自己看来上的很失败,我还应积极向其他教师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钻研教材,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用新的理念来丰富自己,不断地进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2

本课需要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对课文大致了解,为第二课时感情课文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重点是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通过自由读文把生字划出来,然后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然后找“小教师”领学生字,进行巩固。在指导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

然后,找同学读课文,生生、师生互评,对于林园园与李丽的对话进行重点指导,过程中安排了挑战读,对读的好的给予鼓励,读对话时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提示应读出相应语气。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师重在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生合作较融洽,不足之处,朗读的参与面小,鼓励性的.语言和物质奖励,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3

本课我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我首先复习了生字,然后指导书写了“铅和拿”字。在对这两个字的书写教学上,我显得薄弱。没有对重点笔画做出其他颜色的标记。同时对拿字的最后一笔上学生说成“弯钩”时我没有及时纠正。应该是“竖钩”。此处暴露了基础知识上的漏洞。同时孔主任课后说在指导写字上应该选取“铅笔”或者“笔和拿”这样可以互相纠正。我也认为有道理,下次课上准备纠正。

在本课上我设置统领全文的问题是:“林园园为什么不愿意借李丽绿色铅笔?你是从哪看出来的?”本篇文章就是从这一问题开始逐一拨开。课后大家研讨时认为此处应该再加入说说是怎么体会的,这样效果会更好。此问题抛出后,学生都能找到了三次对话,都能从林园园的语言上看出她不愿意借。那么我重点就让学生入情入境的去理解去体会,同时带着体会去朗读。同时在适当处我做了示范读。但是在第一次对话的处理上,我还是显得急噪了,有点乱了方寸的感觉。应该让学生理解吞吞吐吐后,去体会林园园的心情,然后再去读,这样效果会更好。后面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说明我在备课时候还是不够细致。上课时候容易颠倒。此处有待于提高。

在本课的指导朗读上,我缺乏学生之间互相评价,都是由老师来评价,显得比较单一,也显得课堂上失去学生主控性。

在本课的扩展方面,我设置了如果你是她们的同学看见这一幕,你会怎么做。课后教研时同组人员认为,如果加入林园园听见大家的话,她又会怎么想,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她又会怎么做?这样课堂显得更为丰满。

孔主任,对板书的设置上也提出了她自己中肯的意见,她认为不用抓书上的词也可以,可以抓住心理方面去板书,相信会更深刻。

对于大家的建议,我都认真的去吸取,希望珍惜每次教学研究的机会,让自己快速的成长!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4

本课的教学我注意做好如下几方面:

字词教学: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在读句子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在猜谜语中识字。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想象词语的意思。

朗读课文:我把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加深感悟课文语言。

语言积累:我让学生走进故事中,对具体的事例进行沟通和交流。组织学生通过对三次对话的分析,让学生走进语言,加深语言的'感悟,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5

《蓝树叶》是一篇讲读课文。讲李丽在美术课上,画树叶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向林园园借,但没接她的绿铅笔。李丽用蓝铅笔画了树叶。林园园看见了画蓝树叶,脸红了。

学习课文之前,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揭示课题《蓝树叶》,随后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一定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提出: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这是哪儿来的蓝树叶?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找答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让学生自由回答上面的问题。

再感悟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铅笔?引导学生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自读第二至四自然段思考:李丽为什么没有接凌圆圆的铅笔。这是课文的重点。我让学生找出李丽和林园园的三次对话,从她们对话中林园园的语气,神态中去领会感悟出林园园不愿意借给李丽绿铅笔。抓住重点词句(吞吞吐吐、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不要.....不要..... 皱着眉头等)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林园园是在为舍不得借铅笔给李丽找借口。

学习第五自然段,指名读回答: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表情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林园园觉得不好意思。她知道自己错了。你能知道她这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她在想,要是我把绿铅笔借给李丽了,她就不会画出这么难看的蓝树叶了”。“我这样做不对,以后要改正”。

现在你想对林园园说什么?甲:林园园,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我们要去帮助。乙:林园园你不能太小气了,要是你以后有困难,别人也不会帮助你的'。 丙:林园园你知道吗?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我明白了我们从小要有爱心,别人有困难,我们要热心帮助)

说说你们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和像林园园一样的事例。学生也说了班上很多同学的例子。

想想:林园园以后会怎么做?(自由回答)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感情朗读课文,学会了生字词,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道理,还与自己进行了对比,知道了对错,提高了认识。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6

我们常教育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一种美德,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正因为如此,我上此课意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

教学中我紧抓主线:“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作为开头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进而走进课文。

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我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都围绕文章的旨意,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

首先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孩子读,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

再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我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但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让学生找重点词“吞吞吐吐”来体会“舍不得”时,由于我的指令不够清晰,还是要经过多次提示才能找到。

然后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才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同学绿铅笔;有的说: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有的说她因为羞愧而脸红??这个环节还是比较成功的,使学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是“-----------吗?”“---------吧。”所以我抓住“脸红”让孩子们领会林园园的“知错就改”,预设“过了一个星期,李丽正要给花涂颜色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红铅笔不见了,她

再次向林园园借,她会怎么说?”孩子们纷纷举手,一个孩子说:“你把红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可惜时间已经很短,说话的训练面不广。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7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预设中也想孩子们一定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的;他们也都能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可是,在这样的一句话后面又有多少孩子能够真正体会了、感受着友爱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在网上找了一个感人的有关友爱的故事,希望通过故事让他们感受什么是真正的友爱。

故事讲的是一个越南孤儿院里一个小女孩受了重伤,而她的好朋友一个小男孩以为献血会死,在犹豫了一会儿之后毅然决定放弃自己的`生命也要献血给小女孩,而理由只是“因为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对这个长长的故事稍稍处理,用适合2年级的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进行讲述,同时配上悠悠的音乐。第一小节讲玩了,孩子们听着,他们不再躁动,第二小节讲完了他们静了,第三小节他们更静了,第四小节,孩子们眼里冒着泪花,故事讲完了,只有悠悠的音乐,孩子们沉浸着,我没有提问,让音乐继续流淌,我想此时无声胜有声,孩子们的神情告诉我他们懂得友爱了,因为他们被感动成那样了。于是,我换上另一种音乐朗诵起事先搜好的《友情》诗篇:

在你忧伤的时候我在一旁悄悄地注视着,

在你苦恼的时候我在一旁静静地聆听着,

在你无奈的时候我在一旁默默地思考着,

因为,我是你的朋友。

朋友是在最需要的时候出现的,

朋友是在最危机的时候来临的,

把一切最真诚的祝福留给朋友,

把一切最幸福的时刻送给朋友。

“小朋友们,同桌是我们在学校里最亲密的朋友,我们要好好珍惜跟同桌在一起的时光。”

老师也相信你们现在也有一些话要跟自己的同桌说是吗?

小手举起来了,他们说得很好,在每一个孩子起来说完之后,我都让他们正对同桌说声谢谢,并和同桌握握手。甚至顾孜晗和王佳怡这对“小冤家”也握手了,孩子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8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蓝色的树叶》,结束时,我问:大家学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呀?他们都扬起一张张笑脸,大声的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我又说:这节课学得开心吗?开心,他们这样回答我。听到这样的话,我也觉得开心。只是笑过后留给了我更多的思索。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

语文课在我们小学课堂中该起怎样的一种作用呢?又该如何是教学呢?语文顾名思义:语言与文学的统一,语言是人类用来沟通交流的。在和谐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对文学的欣赏,我想有学习《蓝色的树叶》,学生已经能感受到文字的含义了而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多是教师带着学生对课文的词句进行分析理解,这个与传统的语言教学相符吗?怎么看都像是在上思品课.教学的研究永无止境,然而完全背弃传统的文学诗词教学是否不妥。我还在思索,愿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路上走得更坚实!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9

看着课题,想着讲过的课,像散步在秋风过后的落叶小路上,回头看着自己走过的路,感慨万千:

讲课以前,我把本课看的很重,不止因为它是篇经典课文,也是我小学记得最清楚的课文之一,但我却没讲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心里好失落。

有几处是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第一:总是在说服自己已经完成一件事,就不必再看了。

就如课件的制作来说吧,明明改了三次,以为万事大吉了,在电脑上演示一遍也好了;但就是这么不小心的自以为是,导致生字拼音的出示出现了混乱,讲课开始进入极其紧张、被动的状态。心情的传染像多米诺的骨牌一点一滴的传染开来,当我看到班里一个挺爱操心的孩子也在着急时,马上意识到自己要失态了。于是,果不其然,教学在分段阅读时出现环节错误,后面的板书竟紧张的忘了书写。也许学生会一生都记得这节紧张的公开课吧,好好检讨自己了。

第二:不切实际的要求,让孩子们陷入困境。

当我问到:你从故事里学到了什么道理时,有的孩子说的其实已经不错了,但性情使然,我认为他们还可以说的更好的.。于是,不断的问,不断的鼓励着,好像越鼓励他们,我心里越没了底儿,直到全班的小精灵们都沉默以对,这才认识到自己好像过了。拔苗助长的遗憾仍旧弥漫我心头。

第三:在不可能离奇的地方说出离奇的话。

知道东方夜谈的无影,明白痴人说梦的荒谬。但就在关键的总结

全文时,竟说了一句连自己都奇怪的话:“大家应该向谁学习?”本课的林园园和李丽都不建议去模仿,一个小气带点自私,另一个上课不带绿铅笔,这种问题连成人都无法回答。他们是二年级的孩子啊,难为他们了,离奇老师的那句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也许孩子们都会在若干年后回忆起:印象深刻的语文课啊!我要悔过了。

第四:干枯的评价语言,让我这个语文老师汗颜。

听了许多公开课,网上的名师也听了许多。水平高的老师出口总不重句,包括评价的语言。那是因为孩子们都像一片片美丽的树叶吧,他们都有自己的样子,所以老师就是拿显微镜找出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然后让这美丽舒展到极限。名师们把“评价的美”分成无数不同的份,分给了身边的小天使,让他们的羽翼上描绘上了无尽的自信。而我在评价学生时,都是“好”,哎,世上的美丽不是一个好字了得的。

说了这节课的许多不足,当然也要说说比较顺利的地方:

课文的填空导入,是这节课的点睛之处,不仅顺利的导入了新课的学习,还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对后面教学环节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里,我会多反思,向成熟的教师行列进发。希望以后的课堂教学里自己能把握每一次成功的机会。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0

优点:

1.问题式的谈话导入,引起学生去课文里找答案的好奇心。优美的朗读录音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课文当中,引起学生也学着朗读的兴趣。要想朗读的好就要先扫除生字的障碍,激发学生学好生字。

2.识字环节方法灵活,圈生字指名读,检查预习情况。归类学生字,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和字理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在多音字学习环节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帮助孩子区分读音。通过读开片、走迷宫、开火车爬高山等游戏环节复现生字,进行巩固练习。生字学习比较扎实。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不平均用力突出重点。

3.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克服了背教案的毛病,比较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够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课堂学习效率较高。

缺点:

1.识字环节缺少扩词训练。在归类学习后,学生对生字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加入扩词训练,然后再以卡片、开火车游戏等呈现词语。

2.在字理识字环节,字的意思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查字典的方法呈现,这样记忆更深刻,让学生养成遇到不懂的字去查字典的习惯。

3.第一课时指导朗读目标不明确,设计时考虑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尤其标点符号处的停顿)、读好问句,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尺度,在指明读的时候过于拖沓,读的.遍数稍多,侧重点有点偏向体会说话人的语气,用时太长。

4.课堂把控能力差:当个别学生小动作较多,屡次提醒没有改善的时候,有点措手不及。试图通过让他回答问题来提醒,但是在回答完问题坐下后还是照样有小动作。还通过站在他旁边以及一些身体接触来提醒,仍然效果不太明显。在夸奖他旁边学生坐的好的时候,稍微触动到他,但是持续时间也不是很长。这让我有点不知所措,影响到了情绪。课堂把控能力不强还表现在张老师提醒我时间快到时,没有想到办法迅速结束授课。其实可以用一分钟时间迅速将最后一段读完,然后将分角色朗读作为课后作业,再用两分钟时间说一说课文中的蓝树叶是什么、谁画的、为什么画蓝色的树叶。

反思: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以提高学生语用能力、语文素养为目标。

上课过程中,注重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比如本课当中涉及的做批注和查字典。低年级教学设计注重多样化、有趣性。朗读指导明确课时目标。在以后的展示活动中,要加强自身的灵活应变能力。课堂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目标的内容要让学生当堂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1

今天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问孩子们如果你是李丽,没有绿铅笔画树叶怎么办?孩子们的答案可谓是多种多样,让蓝色的树叶变得多彩起来。

有的.学生说:“我可以用黄色和蓝色调出绿色。”是呀,简单的三原色规律孩子们在美术课中学到了,就灵活的运用到这里来了。也有的学生说:“我可以画成黄色树叶,让季节变成冬天。”季节的转换就可以轻而易举的解决问题,多么丰富的联想呀!还有的学生说:“我可以用绿色卡纸剪出树叶的形状,然后再粘贴上。”哈哈,想象真是大胆呀!纸贴画都运用于此了。更有学生说:“我可以都不用颜色,用我的手掌做树叶,变成黑白的图画。”“放上绿色水分颜料吹成树叶的形状。”吹画都冒出来了。

看来在我的孩子们手下不会再有单调的色彩和作画方法,因为树叶都变得那么多姿多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2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5、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如指导: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句话时,我只是让学生抓住“小声地”这个词,让学生用小声的语气去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大声地读这句话,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读得行吗?学生如果说行,让学生再去读这句话,细细理解到底该怎么去读,通过反复读,学生发现应用小声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更加乐于学习。

6、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主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3

我读过一本书,书上说,有一位大学教师,在学生读文的时候,如果读不出什么感觉来,那么就请学生们再读,再读,再读。直到读出点什么为止。我在预习的时候要学生读文三遍,课上在问学生读出了什么时,可是学生们不知道怎么回。我就他们再读,举手的不多,那么再读,举手不多,那么再读。反正到最后学生们举手的越来越多了。在学习本课的时候,我没有学字,只是不停的让学生读,感觉人物的心情和语气,然后读出感觉来。一生在读“把绿铅笔借我用一用行么?”这句话时,提示语是“小声的”可是他没有小声,反而更大声了。其他学生哈哈大笑,都说他读得错了,这么大声,老师一定不让这么大声的说话的。看来孩子们已经能够注意到提示语的作用。可是大部分学生要在教师的'暗示之下才能领悟。这方面要再加训练。为了达到多读的目的,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加强预习的指导和检测。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4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课文结尾这样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课文内容真实、生动,贴近儿童生活,有着较强的生活气息。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是《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懂得要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执教这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采用多种方法教学生字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准备好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然后听老师读字,学生迅速举起听到的生字。这游戏既考查了学生掌握生字正确读音的情况,尤其是翘舌音的字“术、惹、皱”,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学习课文内容时,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由于这篇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接近,所以在教学手段上,我注意以读为本,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揣摩人物内心世界,丰富内心的感受。如: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林园园的话中有几个“不要”?自己尝试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通过初读、再读、品读、选读、分角色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自私,一次又一次地找借口不愿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像并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但是,在引导学生认识林园园的做法是错误时,我也很注意防治学生把林园园作为批判对象,使学生认识到林园园虽然有错,但她最后还是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的。最后,我还相机进行了说话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还鼓励他们写下来,初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尤其是当别人有需要时,更应该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学生能领会到课文传达的教育信息,这是我在本课教学中觉得最成功的地方。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仍比较欠缺,学生朗读的参与面较小,鼓励性的语言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5

本课需要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为第二课时感情课文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重点是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听辩质疑”的方法导入课文。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首先通过自由读文把生字划出来,然后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然后通过开火车读,生生互相读进行巩固。在指导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然后,找同学读课文,生生、师生互评,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师重在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生合作较融洽,不足之处,朗读的参与面小,鼓励性的`语言和物质奖励,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第三篇:蓝色的树叶的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的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的教学反思1

《蓝色的树叶》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李丽在美术课上,画树叶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向林园园借,但李丽没接她的绿铅笔。李丽用蓝铅笔画了树叶。林园园看见了画蓝树叶,脸红了。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促悟的方式让学生来理解课文,突出文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尤其是要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就要让学生先理解,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圆圆的铅笔呢?

首先,我让学生朗读课文,想一想,林园园想不想把自己的铅笔借给李丽呢?为什么?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大多能通过林园园的做法和回答中,感受到,其实林园园是不想把铅笔借给李丽的,因为,她已经画完了,还说没画完,尤其是,即使说画完了,又提出了很多的要求,让人感受到是不想借给的意思。

其次,针对学生的理解,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心里,通过分角色朗读人物的对话进行感悟,通过注意对话中林园园的语气,如:吞吞吐吐;提出的要求:不要.....不要..... ;人物的表情:皱着眉头等,进一步体会林园园是在为舍不得借铅笔给李丽找各种借口。

最后,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设计了问题进行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与朗读中感受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学也明白了,今后自己应该怎样做?

为了让学生能学有所得,我避免了像提出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这样千篇一律的问题,而是让学生进行反思,在以往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像林园园这样的事呢?学生纷纷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欣喜地看到,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对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道理的教育也就水到渠成。

蓝色的树叶的教学反思2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找了很多借口,最后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文章的旨意在于让学生明白: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热情相助。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但是,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围绕文章的旨意,否则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新课的导入。课开始,我出示最常见的绿色的树叶,并让学生说说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回答:金黄的、红色的等,就是没有蓝色的,此时我板书课题。在揭题后,我问学生,读完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然就问了“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于是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了这篇课文的学习。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学生从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林园园不愿意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有的学生回答:“因为她觉得自己太小气了。”有的说:“她觉得没有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有点不好意思。” ……我又问:“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林园园还会这样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这个问题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相信林园园能知错就改,不要把她当成批判的对象。“如果是你,你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当我遇上困难没人来帮助我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他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是多少的重要,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那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呢?”这一说话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地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蓝色的树叶的教学反思3

本课需要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为第二课时感情课文打下基础。

第一课时重点是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听辩质疑”的方法导入课文。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首先通过自由读文把生字划出来,然后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然后通过开火车读,生生互相读进行巩固。在指导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然后,找同学读课文,生生、师生互评,

本节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师重在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生合作较融洽,不足之处,朗读的参与面小,鼓励性的语言和物质奖励,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的教学反思4

《蓝色的树叶》是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的第一组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我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我让学生带着问题重点读读第一二自然,重点读读有关的几个关键性句子,抓住“吞吞吐吐”这一关键性词语,学生一定会领悟到,林园园是不会再需要绿铅笔的,她说这句话只是为了给自己的不愿借找借口。这一可贵的教学资源,成为这堂课的一个亮点。

蓝色的树叶的教学反思5

【教学片段】

师:林园园不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只好涂上蓝色的树叶。你认为课文中的林园园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生1:林园园的行为不好。

生2:林园园应该把铅笔借给李丽。

生3:她这样的行为有一点自私。

师:那你认为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情呢?

生1:同学之间应该要相互帮助的,我们应该要乐于助人。

生2:如果我是林园园就会把铅笔借给李丽。

生3:我不会像她这样的,我要帮助我的伙伴。

生4:我会主动关心李丽,她下次也会窗镏业摹

师:孩子们,你们说的太好了。我们每一个都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同样,别人也在某些时候等待着我们的帮助和关心。老师希望你们以后能把自己的爱无私的奉献给大家,主动向别人伸出友爱之手,援助之手。你能做到吗?

生:能!(整齐一致的回答)

此时,我环视了全班学生,从他们认真的神情,从课堂上活跃的气氛,我知道这一堂课已经达到了课标所要求的目的。我准备拿起小黑板,在孩子们已经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帮他们回忆和巩固生字。但当我转身时,那轻轻的一瞥间,我却发现个别孩子的小手依然举的高高的。突兀的小手是那样的坚定和执着。我停下自己的动作,和蔼的问到……

师: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老师,我不认为林园园是个自私的人?(稚嫩的嗓音在我耳边坚决的响起,顿时我脑海一瞢,也想和她一起探个究竟。)

师:为什么啊?来,说说你的理由。

生1:老师,课本最后说林园园的脸红了,说明林园园她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我认为她桥伦约盒碌水彩笔被弄坏了才不肯把水彩笔借给李丽的,其实她也是个爱惜自己物品的好孩子。

生2:对,林园园也许是因为自己太爱惜自己的东西,才不愿意把水彩笔借给别人。最后她还是答应借给李丽的。

【教学感悟】

是啊,孩子们说一点也没错啊,我为什么就没有发现原本林园园也是一个可爱的孩子呢?我为什么就要用这么狭窄的眼光来看待着个世界呢?当我们在面对自己极其喜爱的物品时,我们就会想方法保护和爱惜这些东西。虽然林园园有过犹豫,最后她还是答应把水彩笔借给李丽的。我为什么就不能引导孩子们往善良和美好的方向进行思考呢?

面带微笑,我充分的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并再次和孩子们一起来重新领会了课文。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相信我们班的孩子不仅学会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关心,也懂得了要爱惜自己的物品。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的心灵是多么的纯洁,多么的无私啊。我可爱的孩子们,是你们用善良的眼睛让老师也看到了世界的美好。

作为大人的我们──教师,也应该有双慧眼,不应该小看了孩子们宽广的心灵世界。

蓝色的树叶的教学反思6

看着课题,想着讲过的课,像散步在秋风过后的落叶小路上,回头看着自己走过的路,感慨万千:

讲课以前,我把本课看的很重,不止因为它是篇经典课文,也是我小学记得最清楚的课文之一,但我却没讲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心里好失落。

有几处是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第一:总是在说服自己已经完成一件事,就不必再看了。

就如课件的制作来说吧,明明改了三次,以为万事大吉了,在电脑上演示一遍也好了;但就是这么不小心的自以为是,导致生字拼音的出示出现了混乱,讲课开始进入极其紧张、被动的状态。心情的传染像多米诺的骨牌一点一滴的传染开来,当我看到班里一个挺爱操心的孩子也在着急时,马上意识到自己要失态了。于是,果不其然,教学在分段阅读时出现环节错误,后面的板书竟紧张的忘了书写。也许学生会一生都记得这节紧张的公开课吧,好好检讨自己了。

第二:不切实际的要求,让孩子们陷入困境。

当我问到:你从故事里学到了什么道理时,有的孩子说的其实已经不错了,但性情使然,我认为他们还可以说的更好的。于是,不断的问,不断的鼓励着,好像越鼓励他们,我心里越没了底儿,直到全班的小精灵们都沉默以对,这才认识到自己好像过了。拔苗助长的遗憾仍旧弥漫我心头。

第三:在不可能离奇的地方说出离奇的话。

知道东方夜谈的无影,明白痴人说梦的荒谬。但就在关键的总结

全文时,竟说了一句连自己都奇怪的话:“大家应该向谁学习?”本课的林园园和李丽都不建议去模仿,一个小气带点自私,另一个上课不带绿铅笔,这种问题连成人都无法回答。他们是二年级的孩子啊,难为他们了,离奇老师的那句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也许孩子们都会在若干年后回忆起:印象深刻的语文课啊!我要悔过了。

第四:干枯的评价语言,让我这个语文老师汗颜。

听了许多公开课,网上的名师也听了许多。水平高的老师出口总不重句,包括评价的语言。那是因为孩子们都像一片片美丽的树叶吧,他们都有自己的样子,所以老师就是拿显微镜找出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然后让这美丽舒展到极限。名师们把“评价的美”分成无数不同的份,分给了身边的小天使,让他们的羽翼上描绘上了无尽的自信。而我在评价学生时,都是“好”,哎,世上的美丽不是一个好字了得的。

说了这节课的许多不足,当然也要说说比较顺利的地方:

课文的填空导入,是这节课的点睛之处,不仅顺利的导入了新课的学习,还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对后面教学环节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里,我会多反思,向成熟的教师行列进发。希望以后的课堂教学里自己能把握每一次成功的机会。

蓝色的树叶的教学反思7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是《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并着重指导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是挺高的,但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让学生生硬的理解字词,学习效果不大好。没有达到教学目的。

课后,我对自己在备课中所欠缺的环节重新梳理了一遍,再次上这篇课文时,我觉得学生学得更主动更积极了,学习效果明显的有所改观。是的,学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一个“激励、唤醒、鼓舞”,饱含了多少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蓝色的树叶的教学反思8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5,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如指导: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句话时,我只是让学生抓住“小声地”这个词,让学生用小声的语气去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大声地读这句话,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读得行吗学生如果说行,让学生再去读这句话,细细理解到底该怎么去读,通过反复读,学生发现应用小声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更加乐于学习。

6,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主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的教学反思9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一节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在课文的教学中,我由“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为什么不由得脸红了?”为突破口,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为了防止孩子们一味的批判林园园,我将文中的泡泡语“我想对林园园说……”换成了“如果你是林园园,看到李丽没带绿铅笔,你会怎样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本课的教学,我感觉识字教学比较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的比较扎实,书写美观、格式正确。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在引导学生读好对话时,引导还要细致一点。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如“小声的说”“吞吞吐吐”等词,是训练低年级学生通过语言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以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教师范读或读得好的学生的朗读,很容易就能读得准确。

2、在设计“读读说说”这一环节有些脱节,如课后练习的“读读说说”我若是放到学生在理解了人物对话后直接引出“读读说说”效果会更好一些,也顺理成章的进行了语言提升这一训练。

3、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如在处理人物对话时,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4、在读人物对话时,教师虽然注重了提示语的指导,但学生读的并不是很到位,教师应进行必要的范读,才能让学生掌握方法、技巧。

总之,这节课在我自己看来上的很失败,我还应积极向其他教师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钻研教材,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用新的理念来丰富自己,不断地进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蓝色的树叶的教学反思10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通过读和讨论以及对自己现实生活的回忆来体会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受到启迪。

其中在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透彻的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我采取先让学生理清故事头绪,再通过朗读、默读、讨论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走入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明白,林园园通过这次的事情一定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她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不要因为一件事情全盘否定一个人。要知道林园园脸红正是因为她知错了。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记住蓝色的树叶,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通过先说清故事,再体会人物心理的办法,学生很容易的理解到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林园园又为什么会惭愧的脸红,而且在拓展部分,也通过自己的实例解说了相互帮助的重要性,明白了今后自己该怎样做。但在广泛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只有大多数同学说到,有少数同学还是未能明白。可见,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广泛发言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还需要多注意。

另外,因为讲述课文走的是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两条路线,因此,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有些繁琐,层次不是很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多探索如何有机的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以起到过渡顺畅,升华自然的境界。

蓝色的树叶的教学反思11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1、课堂一开始,通过出示一片蓝色的树叶,使学生产生疑问,一下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课文,自主获取答案。

2、多种形式的闯关活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

3、重视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比如每读完一次对话后,问道:你们知道了什么?或者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你觉得该怎样读?你能试着用这样的表情(语气)读一读吗?让学生自主地去感悟、朗读。

4、在课文结尾处放飞学生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如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你还想对李丽说点什么?假如课文还有第六段,你认为该怎样写?让学生在练说的过程中受到启迪,思想得到升华。

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3、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如指导: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句话时,我只是让学生抓住“小声地”这个词,让学生用小声的语气去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大声地读这句话,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读得行吗?学生如果说行,让学生再去读这句话,细细理解到底该怎么去读,通过反复读,学生发现应用小声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更加乐于学习。

4、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的教学反思12

本周四,市教研室黄老师一行来我们学校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学检查。

我执教的是《蓝色的树叶》。之前在设计教案前,我想着这是一篇按事前发展的顺序的课文,所以我想为孩子们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做一个铺垫,就打算严格根据课文的文路来上课。

课伊始,我先带孩子们巩固生字词,先开火车认读生字,孩子们认读的规律为:术术美术的术,然后齐读生字卡片,认读的规律为:术sh u shu。然后集体出示生字词。

接着,回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孩子们明白第一段写得是李丽借绿铅笔的原因。

然后借助课文的第一幅插图,让孩子们观察插图,说说哪一个女孩子是李丽,哪一个孩子是李园园,鼓励孩子认真观察插图并结合课文进行说话训练。然后问孩子们,课文哪一自然段是写这幅插图的,孩子们一击即中,都说是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然后我让孩子们继续看课文,除了第二自然段还有哪些段落也是写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呢?之后,归纳出课文的2-4自然段都是写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事。

学习第二自然段,让孩子认真读,然后用“====”划出李丽的话,用“~~~~”划出李园园的话,其实之前预设的是用“-----”划李丽的话的,可是在上课的时候,不知怎么的脱口就是用双横线,就不好更改,以致在课堂上发现划双横线其实让孩子们挺麻烦的,听课的林老师在后来的评课中也指出了。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学得轻松时教师的责任,我却给了孩子们不必要的麻烦。学习李丽的话,体会李丽的“礼貌”,再学习林园园的话,抓住“吞吞吐吐”,体会林园园的“舍不得”。

然后迁移学习课文的第3、4自然段。再次借助课文的第二幅插图,观察李丽的“用心”和林园园的“脸红”为学习第五自然段铺垫。也让孩子们明白这就是事情发展的“结果”。

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是“-----------吗?”“---------吧。”所以我抓住“脸红”让孩子们领会林园园的“知错就改”,预设“过了一个星期,李丽正要给花涂颜色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红铅笔不见了,她再次向林园园借,她会怎么说?”孩子们纷纷举手,一个孩子说:“你把红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可惜时间已经很短,说话的训练面不广。不过我的预设就是将这个说话训练点放在第三课时,所以当时心里并无遗憾。

后来,徐老师跟我交换意见的时候,我觉得她的见解确实让我深思。确实,课文的内容,就是李丽想借,而林园园不借。孩子们不难理解。“阅读课该教什么?”徐老师建议结合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教给孩子们借东西如何用标准的言语来表达。

后来,我思量着。在巩固生字词和回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后,我该让孩子们直接划找李丽是怎么借的呢?划出“你把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现在可以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了吧。”之后学习的点就是说话练说,让孩子们充分的练说,准确地练说。

蓝色的树叶的教学反思13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是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还不错。

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我认真备好课,定准目标,对学生进行学前分析:二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识字,语境认读容易,独立认读混淆,尤其是形近字、同音字分辨不清。而且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这节课以识字为主,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识字,设计了几个游戏环节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专注率,提高识字效果,巩固识字的目的。

这篇课文需要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识字为主,学生自读生字词,初读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了这样的导入:出示一片金黄色的银杏树叶;一片充满生机的绿叶(梧桐树叶);一片红红的枫叶;一片蓝色的树叶(自己制作的)。问学生:树叶一般是绿色、黄色、红色的,为什么有蓝色的树叶呢?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跟着初读课文,通过自由读文把生字划出来,然后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通过各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中,我首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回忆曾经学过的识字

方法,并帮他们归纳课件出示,有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的方法,有猜字谜、讲故事、编儿歌的方法,还有找朋友识字,在生活实际中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等方法。

这节课,特别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检查学生生字时,就进行了齐读、开火车读等,特别开火车读,人人都有参与机会,几乎全班同学都轮到了一次,这样可以及时纠正一些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这样做比较好。在学生认字的基础上,我充分调动学生开动脑筋,灵活应用以上多种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例如:有的同学说看到自己的铅笔盒认识了“铅”和“盒”这两个生字;有的说利用树叶姐姐上面的拼音认识了“术”,在美术书上认识了美术的术;有的说通过找朋友认识“吐”:吞吞吐吐,吐出;还有的看到妈妈脸上的皱纹就记住了“皱”, 教学“笔”一字时,从分析字形入手,为什么笔这样写呢?因为毛笔就是上半部分是竹子做的,下半部分是毛做的;在教学“铅笔”一词时,让学生从组词开始,学生纷纷说出:削铅笔、还铅笔、借铅笔、买铅笔等词来。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削”等。通过识字方法的交流,达到学习方法大家分享,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的教学目的。

在巩固识字的过程中,我设计几个游戏环节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专注率,提高识字效果。如:1、摘苹果游戏。通过抢读、开火车读,生生互相读进行巩固;2、变字魔术。木 +(、)=(术) 口 +

( ) = 吐 若 +( )=惹 拿 =( )+( ) 注 =( )+( )3、我们一起爬山吧! 然后通过开火车读,生生互相读进行巩

固。在识字教学的同时,还重视朗读的训练。在指导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读通顺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五个句子。然后,指导写字时,1、我会把下面的字按结构归类:(读一读)2、我会写左右结构的字:吐 铅 笔 课。

3、说说你觉得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4、指导正确书写,在黑板上范写,让学生边看边书空,笔笔到位,认真指导,最后学生练写,全班人人都有参与,这个环节做得比较好。

今后,我觉得还应在教学中,穿插字义、说话等识字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还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要分析其原因。“小声地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但怕时间不够,所以朗读训练没有到位,放在第二课时重点训练朗读。

蓝色的树叶的教学反思14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反思这一教学设计,很有几个方面值得共赏:

1、课堂一开始,通过出示一片无色的树叶,一下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究课文,自主获取答案。

2、多种形式的闯关活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

3、重视学生的理解,引导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比如每读完一次对话后,问道:你们知道了什么?或者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你觉得该怎样读?你能试着用这样的表情(语气)读一读吗?让学生自主地去感悟、朗读。

4、加强读的训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而且形式多样,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5、在课文结尾处放飞学生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如你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你还想对李丽说点什么?假如课文还有第六段,你认为该怎样写?让学生在练说的过程中受到启迪,思想得到升华。

蓝色的树叶的教学反思15

时至今日,我上《蓝色的树叶》一文的结束语犹响耳边:当别人有了困难时,我们要伸出援助之手,送一片爱的绿叶,让这片爱的绿叶温暖你的心,温暖我的心,温暖我们大家的心。

看似关爱无限的结束语,却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教学中,我关爱学生了吗?我送给他们爱的绿叶了吗?

在几百人的注视下,我自信地走上了讲台。但我看到的,是一张张倦怠的脸,一双双欲睡的眼。学生已上了一节课,在那么多教师的注视下,学习肯定没有平时那么轻松随意。面对这一不利的状况,我首先想到应该让学生消除疲劳,激发学习的活力,唤醒学习的欲望。我让学生唱歌,但没多少效果。我又和学生做听话游戏,但用时太短,没达到预想的目的。因为心中想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我很快就进入了教学流程,全然不顾学生身心俱累的现实。显然,课前组织教学是失败的,对于学生的关怀只是蜻蜓点水,没有多大的实效性。

如果我当时对学生的关心多于对教学内容的关心,如果我能想学生所想,真正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我想,我是否还会急于开课呢?要是平时,我肯定会让学生小憩片刻,或者想方设法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面对几百人的公开课,我为何就不能对学生的关爱多一点?

这让我想起了一代大师第斯多惠,他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个“激励、唤醒、鼓舞”,饱含了多少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

林园园到底画不画小草呢?从课文内容来看,林园园是不需要画小草的。有第一自然段的句子为证:美术课上,老师教同学们画风景,要画上树、房子和小山。教学“林园园吞吞吐吐地说:‘我还没画完呢?’”时,我为了让学生感悟林园园不愿帮助同学,说这句话只是在找借口。我问学生,林园园是整幅画没画完呢还是树叶没画完。个别学生说树叶没画完,没动脑筋的同学也附和树叶没画完,我让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学生读了几次,终于知道树叶画完了。我又追问,林园园的树叶已经画完了,她还需要绿铅笔吗?学生回答:需要。我心中的惊讶不谛于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我赶忙追问:为什么?生答:她还要画小草。林园园到底画不画小草呢?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又让学生读课文,学生匆匆忙忙读了一下,仍旧回答:要。看到疲惫的学生,我没让学生再读就草草收场。于是我说:等一会我们再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可事实是,因为时间仓促,加之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问题覆盖了旧问题,这个学生心中的疑点也就搁浅了。教学到最后,我早已把这个问题忘得一干二净,根本没有再顾及这个问题。

课后我一直在想,假如我能抛开预设的教学思路,心中不忘学生,顺学而导,视学情而定,让学生带着问题重点读读第一二自然,重点读读有关的几个关键性句子,抓住“吞吞吐吐”这一关键性词语,学生一定会领悟到,林园园是不会再需要绿铅笔的,她说这句话只是为了给自己的不愿借找借口。那么这一可贵的教学资源,应该成为这堂课的一个亮点,可惜一念之间,我竟与这一课堂亮点失之交臂。

课后我一直在想:我们在教育学生关爱他人的同时,为什么就不能于细微之处关爱学生呢?但愿我们的课堂,能让爱的绿叶轻舞飞扬。

第四篇: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一节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

因为课文的内容十分贴近于学生,易于学生产生共鸣加深理解。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体会、对比李丽与林园园不同表现来理解感悟课文时本课时的教学侧重点。因此加强朗读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是本课时教学设计的主线。

结合李丽林园园的几次对话,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通过初读、再读、品读、选读、分角色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很自私,从而升华到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教育目的的同时完成了教学目标。

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最后我让学生说说以后林园园遇到这样的事会如何做,学生都围绕课文中心发表自已的见解。从学生的话中我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2

蓝色的树叶》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不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了蓝色的树叶。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本课计划用五课时完成。第一、二课时主要学习生字和初读课文,第三课时理解课文,第四、五课时朗读背诵,练习巩固。理解课文时,我是这样安排的: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小小练笔。

一、激趣导入

课堂上,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我想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为此,我找了一些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图片,让学生观察、欣赏。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观看课文视频,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印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三、精读课文

在学习课文中,我主要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三次对话,让学生体会李丽有礼貌、诚恳,林园园找借口、不愿意。抓住课文中的两个句子: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让学生仿照句式说句子。让学生体会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最后进行对话表演。

四、小小练笔

为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句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自己想对林园园说的话。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有的学生想对林园园说,你快点把绿铅笔借给李丽画树叶和小草,同学们才会喜欢你。

随着年级的递增,课文也越来越长。这既考验着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也考验着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我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相信会发现教学中的乐趣。

第五篇: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

看着课题,想着讲过的课,像散步在秋风过后的落叶小路上,回头看着自己走过的路,感慨万千:

讲课以前,我把本课看的很重,不止因为它是篇经典课文,也是我小学记得最清楚的课文之一,但我却没讲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心里好失落。

有几处是我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第一:总是在说服自己已经完成一件事,就不必再看了。

就如课件的制作来说吧,明明改了三次,以为万事大吉了,在电脑上演示一遍也好了;但就是这么不小心的自以为是,导致生字拼音的出示出现了混乱,讲课开始进入极其紧张、被动的状态。心情的传染像多米诺的骨牌一点一滴的传染开来,当我看到班里一个挺爱操心的孩子也在着急时,马上意识到自己要失态了。于是,果不其然,教学在分段阅读时出现环节错误,后面的板书竟紧张的忘了书写。也许学生会一生都记得这节紧张的公开课吧,好好检讨自己了。

第二:不切实际的要求,让孩子们陷入困境。

当我问到:你从故事里学到了什么道理时,有的孩子说的其实已经不错了,但性情使然,我认为他们还可以说的更好的。于是,不断的问,不断的鼓励着,好像越鼓励他们,我心里越没了底儿,直到全班的.小精灵们都沉默以对,这才认识到自己好像过了。拔苗助长的遗憾仍旧弥漫我心头。

第三:在不可能离奇的地方说出离奇的话。

知道东方夜谈的无影,明白痴人说梦的荒谬。但就在关键的总结

全文时,竟说了一句连自己都奇怪的话:“大家应该向谁学习?”本课的林园园和李丽都不建议去模仿,一个小气带点自私,另一个上课不带绿铅笔,这种问题连成人都无法回答。他们是二年级的孩子啊,难为他们了,离奇老师的那句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也许孩子们都会在若干年后回忆起:印象深刻的语文课啊!我要悔过了。

第四:干枯的评价语言,让我这个语文老师汗颜。

听了许多公开课,网上的名师也听了许多。水平高的老师出口总不重句,包括评价的语言。那是因为孩子们都像一片片美丽的树叶吧,他们都有自己的样子,所以老师就是拿显微镜找出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然后让这美丽舒展到极限。名师们把“评价的美”分成无数不同的份,分给了身边的小天使,让他们的羽翼上描绘上了无尽的自信。而我在评价学生时,都是“好”,哎,世上的美丽不是一个好字了得的。

说了这节课的许多不足,当然也要说说比较顺利的地方:

课文的填空导入,是这节课的点睛之处,不仅顺利的导入了新课的学习,还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对后面教学环节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里,我会多反思,向成熟的教师行列进发。希望以后的课堂教学里自己能把握每一次成功的机会。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2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5、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如指导: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句话时,我只是让学生抓住“小声地”这个词,让学生用小声的语气去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大声地读这句话,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读得行吗?学生如果说行,让学生再去读这句话,细细理解到底该怎么去读,通过反复读,学生发现应用小声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更加乐于学习。

6、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主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3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找了很多借口,最后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文章的旨意在于让学生明白:当别人有困难时我们应该热情相助。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但是,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围绕文章的旨意,否则容易上成思想品德课。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我精心设计了新课的导入。课开始,我出示最常见的.绿色的树叶,并让学生说说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回答:金黄的、红色的等,就是没有蓝色的,此时我板书课题。在揭题后,我问学生,读完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然就问了“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呢?”于是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开始了这篇课文的学习。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学生从中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林园园不愿意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只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有的学生回答:“因为她觉得自己太小气了。”有的说:“她觉得没有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有点不好意思。” ??我又问:“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林园园还会这样做吗?你从哪里看出来?”这个问题设计目的就是

为了让学生相信林园园能知错就改,不要把她当成批判的对象。“如果是你,你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吗?”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当我遇上困难没人来帮助我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使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他人有困难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是多少的重要,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那你们想对林园园说些什么呢?”这一说话训练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还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地说”“吞吞吐

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

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4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所以在学习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透彻的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我采取先让学生理清故事头绪,再通过朗读、默读、讨论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走入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明白,林园园通过这次的事情一定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她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要知道林园园脸红正是因为她知错了。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并通过自己的实例解说相互帮助的重要性,明白了今后自己该怎样做。但在广泛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时部分同学还是未能明白。可见,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广泛发言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还需要多注意。

另外,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有些繁琐,层次不是很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多探索。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5

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们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难点。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6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是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还不错。

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我认真备好课,定准目标,对学生进行学前分析:二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识字,语境认读容易,独立认读混淆,尤其是形近字、同音字分辨不清。而且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这节课以识字为主,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识字,设计了几个游戏环节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专注率,提高识字效果,巩固识字的目的。

这篇课文需要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识字为主,学生自读生字词,初读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了这样的'导入:出示一片金黄色的银杏树叶;一片充满生机的绿叶(梧桐树叶);一片红红的枫叶;一片蓝色的树叶(自己制作的)。问学生:树叶一般是绿色、黄色、红色的,为什么有蓝色的树叶呢?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跟着初读课文,通过自由读文把生字划出来,然后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通过各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中,我首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回忆曾经学过的识字

方法,并帮他们归纳课件出示,有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的方法,有猜字谜、讲故事、编儿歌的方法,还有找朋友识字,在生活实际中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等方法。

这节课,特别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检查学生生字时,就进行了齐读、开火车读等,特别开火车读,人人都有参与机会,几乎全班同学都轮到了一次,这样可以及时纠正一些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这样做比较好。在学生认字的基础上,我充分调动学生开动脑筋,灵活应用以上多种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例如:有的同学说看到自己的铅笔盒认识了“铅”和“盒”这两个生字;有的说利用树叶姐姐上面的拼音认识了“术”,在美术书上认识了美术的术;有的说通过找朋友认识“吐”:吞吞吐吐,吐出;还有的看到妈妈脸上的皱纹就记住了“皱”, 教学“笔”一字时,从分析字形入手,为什么笔这样写呢?因为毛笔就是上半部分是竹子做的,下半部分是毛做的;在教学“铅笔”一词时,让学生从组词开始,学生纷纷说出:削铅笔、还铅笔、借铅笔、买铅笔等词来。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削”等。通过识字方法的交流,达到学习方法大家分享,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的教学目的。

在巩固识字的过程中,我设计几个游戏环节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专注率,提高识字效果。如:1、摘苹果游戏。通过抢读、开火车读,生生互相读进行巩固;2、变字魔术。木 +(、)=(术) 口 +

( ) = 吐 若 +( )=惹 拿 =( )+( ) 注 =( )+( )3、我们一起爬山吧! 然后通过开火车读,生生互相读进行巩

固。在识字教学的同时,还重视朗读的训练。在指导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读通顺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五个句子。然后,指导写字时,1、我会把下面的字按结构归类:(读一读)2、我会写左右结构的字:吐 铅 笔 课。

3、说说你觉得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4、指导正确书写,在黑板上范写,让学生边看边书空,笔笔到位,认真指导,最后学生练写,全班人人都有参与,这个环节做得比较好。

今后,我觉得还应在教学中,穿插字义、说话等识字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还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要分析其原因。“小声地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但怕时间不够,所以朗读训练没有到位,放在第二课时重点训练朗读。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7

《蓝色的树叶》这篇需要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老师引导学生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第二课时学习理解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的重点是识字,初读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了读课题学生自设疑问的方法导入课文。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前我也布置了预习,读书的作业,学生通过自由读文把生字划出来。课堂上我要求他们把划出的生字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说说结构和偏旁部首。然后全班交流重点难记的字词,提示他们使用多种方法。例如:熟字记忆法,换偏旁换部分,猜字谜等等。最后通过开火车读,基本上全班都能轮一遍。在指导初次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

在第二课时,重点在朗读和语言的积累。我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朗读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很容易能把问句的语气读好,但是却容易忽视细节。比如学生在“把绿铅笔借我用一用行么?”这句话时,课文里需要“小声地”读,不少学生没有注意到这点,反而更大声了。往往需要老师提醒或者暗示。不足之处还有给学生读的时间少了点,对于语感差的.学生来说更需要多读。语言的积累我主要通过在读文中指导学生理解词义,巩固生字,分析三次对话,走进语言的感情里,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从而体会“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的道理。最后以“我想对林园园说……”“我想对X说……”这样的口语训练收尾,加深学生对这类似问题的体会。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8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一节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在课文的教学中,我由“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为什么不由得脸红了?”为突破口,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为了防止孩子们一味的批判林园园,我将文中的.泡泡语“我想对林园园说……”换成了“如果你是林园园,看到李丽没带绿铅笔,你会怎样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本课的教学,我感觉识字教学比较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的比较扎实,书写美观、格式正确。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在引导学生读好对话时,引导还要细致一点。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如“小声的说”“吞吞吐吐”等词,是训练低年级学生通过语言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以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教师范读或读得好的学生的朗读,很容易就能读得准确。

2、在设计“读读说说”这一环节有些脱节,如课后练习的“读读说说”我若是放到学生在理解了人物对话后直接引出“读读说说”效果会更好一些,也顺理成章的进行了语言提升这一训练。

3、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如在处理人物对话时,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4、在读人物对话时,教师虽然注重了提示语的指导,但学生读的并不是很到位,教师应进行必要的范读,才能让学生掌握方法、技巧。

总之,这节课在我自己看来上的很失败,我还应积极向其他教师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钻研教材,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用新的理念来丰富自己,不断地进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9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蓝色的树叶》,结束时,我问:大家学这篇课文有什?感受呀?他们都扬起一张张笑脸,大声的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对呀,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是自私,要?是无私。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从课文内容看,李丽从头到β都非常有礼ò,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的借口推托,林园园的行为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多的。课文结β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堂上我一直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并努力让学生走进故事中,对具体的事例进行沟通和交流,组织学生对三次对话进行分析,让学生走进语言,加深对语言的感悟,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0

一、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节课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我没有给学生设下框框,也没有给学生过多的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自由发挥,相互补充,老师只是站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上学生争取参与各种读说的训练,主动性、积极性很高。“读、思、议、说”的时间占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四分之三以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二、加强朗读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促悟”。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接近,在教学手段上,我注意以读为本,不断鼓励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通过初读、再读、品读、选读、分角色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很自私。并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1

《蓝色的树叶》是一篇讲读课文。主要讲李丽在美术课上,画树叶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向林园园借,但李丽没接她的绿铅笔。李丽用蓝铅笔画了树叶。林园园看见了画蓝树叶,脸红了。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读促悟的方式让学生来理解课文,突出文中的重点,突破难点。尤其是要理解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从中体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就要让学生先理解,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圆圆的铅笔呢?

首先,我让学生朗读课文,想一想,林园园想不想把自己的铅笔借给李丽呢?为什么?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大多能通过林园园的做法和回答中,感受到,其实林园园是不想把铅笔借给李丽的,因为,她已经画完了,还说没画完,尤其是,即使说画完了,又提出了很多的.要求,让人感受到是不想借给的意思。

其次,针对学生的理解,我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心里,通过分角色朗读人物的对话进行感悟,通过注意对话中林园园的语气,如:吞吞吐吐;提出的要求:不要.....不要..... ;人物的表情:皱着眉头等,进一步体会林园园是在为舍不得借铅笔给李丽找各种借口。

最后,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设计了问题进行讨论:林园园看着李丽画的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假如你当时在李丽和林园园旁边,你会对林园园说什么?从“脸红”这个词中可以看见林园园以后会怎样呢?学生各抒己见,在讨论与朗读中感受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同学也明白了,今后自己应该怎样做?

为了让学生能学有所得,我避免了像提出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这样千篇一律的问题,而是让学生进行反思,在以往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像林园园这样的事呢?学生纷纷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我欣喜地看到,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对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道理的教育也就水到渠成。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2

课伊《蓝色的树叶》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不愿意把绿铅笔借给李丽,李丽用自己的蓝铅笔画了蓝色的树叶。这件事情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本课计划用五课时完成。第一、二课时主要学习生字和初读课文,第三课时理解课文,第四、五课时朗读背诵,练习巩固。理解课文时,我是这样安排的: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精读课文——小小练笔。

一、激趣导入

课堂上,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我想我们的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为此,我找了一些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树叶图片,让学生观察、欣赏。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观看课文视频,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印象,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三、精读课文

在学习课文中,我主要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三次对话,让学生体会李丽有礼貌、诚恳,林园园找借口、不愿意。抓住课文中的两个句子:树叶那么绿,真惹人爱。你要注意,不要削,画的时候不要用力,不要画得太多。让学生仿照句式说句子。让学生体会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最后进行对话表演。

四、小小练笔

为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写句能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写一写自己想对林园园说的话。在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想象力还是很丰富的,有的学生想对林园园说,你快点把绿铅笔借给李丽画树叶和小草,同学们才会喜欢你。

随着年级的递增,课文也越来越长。这既考验着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也考验着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在教学中,我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相信会发现教学中的乐趣。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3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课文结尾这样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课文内容真实、生动,贴近儿童生活,有着较强的生活气息。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是《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

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懂得要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执教这课时,我是这样做的:

采用多种方法教学生字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让学生准备好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然后听老师读字,学生迅速举起听到的生字。这游戏既考查了学生掌握生字正确读音的情况,尤其是翘舌音的字“术、惹、皱”,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两得。

学习课文内容时,我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并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由于这篇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接近,所以在教学手段上,我注意以读为本,抓住李丽和林园园的四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揣摩人物内心世界,丰富内心的感受。如: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找出林园园的话中有几个“不要”?自己尝试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通过初读、再读、品读、选读、分角色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自私,一次又一次地找借口不愿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像并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但是,在引导学生认识林园园的做法是错误时,我也很注意防治学生把林园园作为批判对象,使学生认识到林园园虽然有错,但她最后还是能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改正的。最后,我还相机进行了说话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还鼓励他们写下来,初步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尤其是当别人有需要时,更应该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学生能领会到课文传达的教育信息,这是我在本课教学中觉得最成功的地方。但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仍比较欠缺,学生朗读的参与面较小,鼓励性的语言没有发挥较好的作用,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4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蓝色的树叶》,结束时,我问:大家学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呀?他们都扬起一张张笑脸,大声的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我又说:这节课学得开心吗?开心,他们这样回答我。听到这样的话,我也觉得开心。只是笑过后留给了我更多的思索。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

语文课在我们小学课堂中该起怎样的一种作用呢?又该如何是教学呢?语文顾名思义:语言与文学的统一,语言是人类用来沟通交流的。在和谐的气氛中引导学生对文学的欣赏,我想有学习《蓝色的树叶》,学生已经能感受到文字的.含义了而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更多是教师带着学生对课文的词句进行分析理解,这个与传统的语言教学相符吗?怎么看都像是在上思品课。教学的研究永无止境,然而完全背弃传统的文学诗词教学是否不妥。我还在思索,愿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路上走得更坚实!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5

《蓝色的树叶》是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的第一组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我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我让学生带着问题重点读读第一二自然,重点读读有关的几个关键性句子,抓住“吞吞吐吐”这一关键性词语,学生一定会领悟到,林园园是不会再需要绿铅笔的,她说这句话只是为了给自己的.不愿借找借口。这一可贵的教学资源,成为这堂课的一个亮点。

下载《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 本课我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上,我首先复习了生字,然后指导书写了“铅和拿”字。在对这两个字的书写教学上,我显得薄弱。没有对重点笔画......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 优点:1.问题式的谈话导入,引起学生去课文里找答案的好奇心。优美的朗读录音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课文当中,引起学生也学着朗读的兴趣。......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大全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本周四,市教研室黄老师一行来我们学校进行“有效教学”的教学检查,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是《蓝色的树叶》。之前在设计教案前,我想着这是一篇......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汇编15篇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 本课需要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生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 对课文大致了解,为第二课时感情课文打下基础。第一课时重点......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5篇)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的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蓝色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