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匆匆》教学设计6
【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能力训练点: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3、德育渗透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4、美育渗透点:
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学法引导】
1、教师教法:
谈话法,导读法。
2、学生学法:
自主学习法 合作交流法。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
2、难点: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3、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相机点拨,以有感情的朗读促进理解。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师导入课题:
同学们,这节是语文课,可是,老师却想问大家一个数学问题:你们算算,你们走过了多少个日子?面对悄然流逝的时光,你们有何感受?
2、是啊!人的一生确实太短暂了,八十多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受,这个人就是朱自清。面对匆匆逝去的时光,朱自清先生感慨万千,写下了优美的散文《匆匆》。(板书:匆匆)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想到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跟随朱自清先生走进时间的流里,去体验时间的匆匆吧!
二、整体感知
1、播放配乐朗读。
2、思考:
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它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板书:
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是呀,时间就这样匆匆,它来无影去无踪。那么,作者提出问题后,回答了吗?请同学们读课文,按以下要求去做。
三、自主合作
1、出示合作要求:
⑴ 确定本节课的合作学习小组组长。
⑵ 组员自主学习:
(看课文内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问题。)⑶ 组长组织组员讨论交流问题;并做记录;代表本小组回答问题。
2、学习要求:
⑴ 课文提出问题后,回答了吗?如果没有,你能帮他回答吗?如果回答了,是怎样回答的?
⑵ 在课文中找一找,拿笔勾一勾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日子去来的匆匆?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诉日子去来的匆匆的?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⑶ 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词句或自己特别喜欢的词句,向同学们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⑷ 你们组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四、组织全班交流
1、统一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日子的来去匆匆?
生答师板书:
洗手时
⑴ 作者是怎样把日子去来的匆匆写具体的?谈谈你们组的理解和感受。
日子指时间,我们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吗?
(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情,采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时间的匆匆。)
⑵ 面对匆匆流逝的时光,作者有哪些感受呢?(失落,伤感)是呀,日子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飞逝。二十四岁的朱自清先生觉得八千多个日子都是在洗手、吃饭、睡觉、叹息等等中溜走的。
⑶ 指导朗读:
我们该怎样读好这段话?
(怀着留恋、无奈、痛苦的心情,速度稍慢。)
① 谁来示范一下?要求学生评价。
② 哪个同学愿意跟他比一比?学生再评价,全班齐读。(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适时恰当的评价,让评价起到指导朗读的作用。)
⑷ 是呀,日子总是在不经意间悄然飞逝。二十四岁的朱自清先生觉得八千多个日子都是在洗手、吃饭、睡觉、叹息等等中溜走。聪明的孩子们,你们也有四千多个日子从手中溜去,周围的人们的日子也在悄然飞逝,这些日子是怎样溜走的呢?赶快拿起笔来,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上几句你或者你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
⑸ 交流,评价,激励。(悟法用法)
师总结过渡:同学们,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组勾出了那些词句?是怎么理解的呢?
3、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词句或自己特别喜欢的词句,向同学们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小组代表回答。
⑴ 燕子去了,体会句式的运用。
⑵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从作者思索的这些问题中,你感受到什么?
(作者不满现状,在深深地自责。)
⑶(课件出示朱自清的资料)其实,朱自清先生是个珍惜时间的典范。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这份资料,就可以知道朱自清先生风华正茂,学业有成,事业有进。可他为什么一再谴责自己虚度年华呢?
① 要求严格。
② 提醒自己再接再厉。
③ 鞭策自己珍惜时间,发愤学习。
④ 希望自己明确目标,大有作为。
(相机板书:不甘虚度此生。)
⑷ 所以,在这些看似自问的思索中,其实蕴含着明确的答案。下面,让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朗读这段话,好吗?你们发问,我来回答。
⑸ 总结:
正因为朱自清先生珍惜时间,严于律己,不懈努力,所以在文学上取得了伟大的成就。4、小组内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
(全班交流。)
五、总结全文
1、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作者认为不能虚度此生,应该有所作为,他是在告诫自己,更是在唤醒人们。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这篇课文。
2、过渡:
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会想到些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出示要求:
⑴ 可以是一些关于时间的文章、诗词、格言、警句、故事。
⑵ 或者是自己、他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
⑶ 也可以是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的。
六、导评深化
1、学生自由谈自己想到的。
2、通过大家的交流,对时间的流逝也有了自己的感受。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写出你想想到的话。可以引用刚才交流的一些名言警句。
学生练习,全班交流。
(目的是让学生运用语言,用情感支配语言,从而更深刻的体会到写文章的本质。)
3、下面,我也送给聪明、求知、勤奋的你们一句话。那就是:(齐读)
聪明者──利用时间。
求知者──抓紧时间。
勤奋者──珍惜时间。
40分钟的时间就这样匆匆过去了。但我想同学们并没有白白上这一课。因为我坚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一定会加倍珍惜匆匆的时光,加倍珍惜宝贵的生命。像朱自清等无数有作为、有成就、有贡献的人那样活着,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活出自己的生命光彩,活出自己的人生辉煌。4、最后,请同学们有空的时候去找朱自清先生的《绿》《荷塘月色》《背影》《给亡妇》等作品来读一读。
第二篇:匆匆省级优课教学设计6
匆匆省级优课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选自人教实验版第十二册的第二课,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要求在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去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所以,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教育学生要珍惜时光,不要让时光匆匆流去;二是要学会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的读书方法。文章多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大量的叠词,语言优美,读起来轻巧、婉转,适合朗读背诵。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优美的语言中包含着作者浓郁的情感。这对于心理方面还不够成熟的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3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目标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无论是学习语文知识还是学习语文策略,都需要有个体亲身实践的过程,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或策略。为了摆正教学中教师“导”的位置,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组块式教学。这样所设计的教学流程,最大的优点就是教学目标明确集中,每一个板块都瞄准一个目标设计教学,教什么非常清楚。根据课文的类型特点及学生特点,这堂课我设计了下列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
“挪移、蒸融”等词语,体会叠词之美。
2.抓住重点句段,体味时间特点。指导积累语言,并学习作者把抽象事物描写得生动形象的表达手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对时间匆匆的惋惜之情。背诵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4重点难点
结合生活体验,解读作者对时间的“匆匆”之感,使学生充分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5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和途径
根据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把教学过程设计成若干个板块,每个板块集中落实一项目标,可以极大提高教师的目标意识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避开了教师什么都要教,结果什么都没教好的尴尬。板块式教学由于目标集中,设计多少板块可以根据每个板块目标达成所需要的教学时间灵活调整,可控性比较强。
6教学过程
6.1
第一学时
6.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给我们留下了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赏读他写的散文。
【设计意图:从对作者的简介中引入课文,既是让学生对作者有个初步的了解,也是为学生领悟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做铺垫。】
活动2【活动】二、初读课文,悟叠词之美
1、读题解题,初识叠词。
(板书:匆)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匆忙”的意思。)
(板书:匆匆)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这是一个叠词。“匆”表示匆忙,“匆匆”是非常匆忙。意思有差别,读的时候显得更富节奏感。
2、读课文,划出叠词。
朱自清先生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一个特色——运用了丰富的叠词。我们试着自由地读一读,注意(1)读准生字词(2个生字);(2)划出文中的叠词。
3、合作交流,品读叠词。
(1)读词语:挪移
蒸融
(2)说词语,感用词之丰。(相机示词)
(3)读词语,品节奏之美。
指名交流。
叠词有不同的结构读起来好像音乐中的节拍,瞧,有的像二拍子,有的像三拍子,有的像四拍子,请这组的二人小组依次读,读出那种节奏美。
【媒体设计意图:边小结边用课件出示不同结构的叠词,学生看到课件中呈现的叠词便如音乐中不同的节拍,自然而然地感悟到叠词的韵律美。】
(4)读句子,悟情态之美。
把这些叠词再放到句子中读读,你还能体会出什么美来?(相机示句)
【方法引路: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解义:“涔”和“潸”分别是什么意思?
(“涔”的意思是流汗;“潸”的意思是流泪。)
【可评价: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查字典理解新词的方法)】
换词:如果我说“我不禁头上流汗,眼里流泪了”,你觉得这个句子美吗?
对比:再读,作者写的。(齐读)美吗?美在哪?
提炼:我们通过换词语一对比,我们就感受到了叠词的美:不但朗朗上口,富有节奏,而且言简意赅,意蕴丰富。
(课件出示2,3句,请男同学读二句,女同学读第三句,这两个句子中的叠词,你又能体会到什么样的美?)
【自读实践:】
2.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轻轻悄悄”不但让我们看到太阳挪移的姿态,还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它挪移的脚步声。)
3.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白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感情更强烈,强烈的自责、愧疚、后悔、不甘心。)
自读自悟。
指名交流。【相机评价,提升认识】
小结点拨:是啊,同学们真会读书,读出了叠词的美,它美在声音、美在姿态、美在情感……这篇短短五六百字的文章中,叠词的运用竟然多达15处之多,我们不妨再次走进文本,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认真地读一读这些带有叠词的句子,你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悟!
自由品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聚焦叠词运用的好处展开设计,先以一个句子为例,通过比较,体会叠词运用的优雅和节奏;再让学生自读自悟,在学生的讨论中,相机评价,提升认识。这样品读词语,不仅提高学生词语理解的质量,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这些词语。】
活动3【活动】三、研读课文,感悟时间的特点
1、课文讲什么匆匆呢?(板书:时间)
2、说到时间匆匆,古往今来,许多人留下了自己的说法,请大家分组读一读这几句话。
【课件出示】
语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论语》
诗词: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钱鹤滩《明日歌》
俗语: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关汉卿《窦娥冤》
名言警句: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
——莎士比亚
生:读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表达方式呈现时间匆匆这同一主题,感受“相同”中的“不同”,从“表达”的角度,为学习“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一些特殊表现手法做了铺垫。】
2、看,这几句话都写出了时间的特点,但表达的着眼点却各不相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时间又有什么特点?你从哪儿体会到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指名交流,相机板书:一去不复返
无声无息
逃去如飞)生说到哪个特点,课件便链接到哪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寻找答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给学生自主读书、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作者是怎么写出时间的特点呢?”这个问题一下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体会第2自然段中八千多日子的匆匆而过,或者体会第3自然段一个日子过去的匆匆过程,目标集中,讨论有效。】
预设1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句。燕子、杨柳、桃花,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这三个事物都能去而复来,失而复得,这样一对比,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只有时间是-----板书:
一去不复返
对比)
2、带着感觉,带着理解去读,会读得更有滋味(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预设2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1、“溜”除了表示快,你还体会到什么样的意味?
2、具体说说怎样感受到时间无声无息的来去匆匆。?
师:是的。我们想象一下,八千多个日子,一年365天,八千多日子——差不多24年。24年,是漫长的还是短暂的?
师:如此漫长的时间,现在还说成是针尖上的一滴水,你觉得时间是多还是少?
师:滴到大海里是快还是慢?
师:明白了吗?这种手法是比喻,也是夸张:他是夸大了还是夸小了?
(思中感悟,悟中表达,相机板书:比喻
夸张)
3、作者不说二十多年,却说八千多个日子,这看不见的时间成了一滴看得见的水。你能体会到作者此时怎样的心情?谁来读第二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内心那种复杂的情感,无奈、焦急,甚至有点害怕、恐惧。(生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3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生自由朗读。
2、这段中有一连串描写日子脚步的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
(“挪移、过去、过去、过去、过去、跨过、飞去、闪过”
变色。)
时间它有脚呀,同学们,听!我们要跟上时间的脚步,注意速度,再来一遍。
(课件每读完,文字隐去,只留词,并且一个比一个小)
3、发现什么了?(时间的脚步越来越快。时间飞快地消逝了。相机板书:拟人)
4、作者巧妙地运用不同的动词,将抽象的时间用拟人的手法把它化成了一个调皮的小精灵,怎么也抓不住它的脚步。来,再一次感受它的脚步匆匆。我们合作读这一段。(配乐引读,课件出示隐去描写日子脚步的词语)
5、从点点挪移到飞闪而过,作者抓住了一天中的哪些生活片段来表现时间的逃去如飞呢?请快速浏览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指名交流,师边课件出示,边总结:从早上起床、洗手、吃饭、默默、遮挽到睡觉,时间也像流水一样流过,这是一天的“时间流”。(课件展示每读一个词,词下划一横线)
6、一个日子就这样匆匆而过,可能有些同学说我们的日子不是这样过的,那来看看我们的时间是怎样过的?
课件出示:
读书时,日子——
写字时,日子——
你还会怎么说?请同学们再次拿出作业单,完成“我会写”的最后一句,再说一说。
7、好啊!这就把抽象的时间写得形象了,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读书、写字、唱歌、跳舞,这样的日子有意义吗?作者干嘛不写这些呢?偏要写起床、吃饭、睡觉等等这些看着很俗气的事情?
小结:这些寻常的事情,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习惯得不能再习惯了,一习惯就让人觉察不到了。但是,朱自清突然之间把这些习惯了的事情写出来,你才恍然大悟,原来时间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逃去如飞了。
8、让我们再次感觉一下一个日子过去的匆匆过程吧。(配乐读去掉生活片段的第三自然段)
9、现在,你能把这段优美的文字背出来吗?能背的站起来试试。
【媒体设计意图:先媒体呈现重点段落,抓关键词,然后在时间滴答滴答的声音中略去文本,只留下越来越小的关键词,仿佛时间的脚步匆匆而过,越去越远。再多次情境实践,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言的优美隽永、从而潜移默化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通过媒体辅助,有效地分析重点、突破难点。】
活动4【活动】四、品读课文,解读作者对时间的“匆匆”之感
1、其实,一般人都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无声无息,逃去如飞的这些特点,为何独独朱自清有这种强烈的“匆匆”感觉?请齐读第四自然段。(课件出示第四小节)
2、这一段中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课件出示:)
3、这一连串的追问,你明白了什么?
4、读到这里我们终于知道朱自清为什么觉得时间匆匆了。但朱自清先生真的是白白走了一遭吗?请看屏幕,课件出示朱自清生平资料。
【媒体设计意图:朱自清先生24岁前的资料片段做成微课,学生在音、形、像等多元信息的刺激下,思想上易产生强烈振动,投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的情绪中。正由于这种情感的作用与影响,学生此时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顺势引导学生去了解朱自清以后的人生,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铺垫。】
活动5【活动】五、顺延激情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匆匆》,重点学习了如何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用具体的事物、不同的方法表现得栩栩如生。面对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无声无息的时间,逃去如飞的时间,我们能做的,难道只是匆匆、只是徘徊吗?面对作者一连串的追问,?应该怎样做答?全文又弥漫着朱自清先生怎样的一种情绪呢?这些,留待我们下节课去继续探寻。
2、课后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作业单。
活动6【活动】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匆匆
一去不复返
对比
时间
无声无息
比喻
夸张
逃去如飞
拟人
板书设计:
匆匆
一去不复返
对比
时间
无声无息
比喻
夸张
逃去如飞
拟人
活动7【活动】教学反思
1、词语教学始终应该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点。词语教学的目标如何定位?许多教师定位在词义的理解,学生理解了“涔的意思是流汗,潸的意思是流泪”,词语教学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本节课我将词语教学目标定位在品味词语的运用,通过比较,体会叠词运用的优美、优雅和节奏。这样品读词语,不仅提高学生的词语理解的质量,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这些词语。整个环节聚焦叠词运用的好处展开设计,目标集中,环环紧扣,教师示范分析到位,学生实践练习充分,有效性很高。
2、慨叹时光匆匆的文学作品自古有之,但同一题材用不同文体去表现,却各具特色。在引导学生体味之前,通过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同一主题,让学生感受“相同”中的“不同”,从“表达”的角度,为学习“散文”这种文学体裁的一些特殊表现手法做了铺垫。这样的教学直接指向文体特点,指向课文语言文字内部的思维意义,指向学生能力的发展,不但具有鲜明的年段教学特征,而且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3、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朱自清却把时间写得有模有样,让你感觉得到时间的匆匆脚步。“作者是怎么写出时间的特点呢?”这个问题一下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上。由体会第2自然段中八千多日子的匆匆而过,到体会第3自然段一个日子过去的匆匆过程,目标集中,讨论有效。作者是怎样将抽象的时间形象地表达出来?这里还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让学生自己模仿着也来表达一下,学生通过表达实践,可以对作者如何将抽象的时间表达得形象这一问题体会得更加真切。
4、朱自清的散文堪称是美文的典范,高年段的阅读明确要求学生“诵读经典诗文,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这样一篇饱含哲思哲理的散文,应该通过充分地、多样的朗读来引导学生体会到作者那沉郁幽愤的情怀,体会到他那奋进积极的处世态度。当然更重要的也是要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言的优美隽永、从而潜移默化地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因此,在体味时间特点的同时,我借助多媒体反复呈现第3自然段,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不知不觉背下这经典的段落。
5、本课虽然不长,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缺乏生活经验的小学生而言不好理解。但老师设计的这个问题:一般人都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这个道理,为何独独朱自清有这种强烈的“匆匆”感觉?这样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很快明白了作者感到时间匆匆的原因是因为“他觉得什么都没有贡献给这个世界,白活了一辈子”、“他心里一定非常的不好受,自责,遗憾”等等,比较正确地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以最少的时间化解了学生这一理解上的难点,效率很高。并通过让学生欣赏微课---《朱自清简介》而且只有24岁前的简介,让学生清晰的了解作者的八千多日子并不是白白而过的,更引起读者的深思。也为课后引导学生去了解朱自清以后的人生埋下了伏笔,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了铺垫。
总之,我觉得这节课最大的优点就是教学目标明确集中,每一个环节都瞄准一个目标设计教学,教什么非常清楚,大大简化语文教学设计和语文教学的复杂程度。当然,这节课我还有许多不足,如语言不够精炼,对学生的生成没有及时做出恰当的评价,小组合作学习还安排不到位。。这些都值得我不断去思考、探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给我们留下了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赏读他写的散文。
【设计意图:】
二、初读课文,悟叠词之美
1、读题解题,初识叠词。
(板书:匆)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匆忙”的意思。)
(板书:匆匆)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这是一个叠词。“匆”表示匆忙,“匆匆”是非常匆忙。意思有差别,读的时候显得更富节奏感。
2、读课文,划出叠词。
朱自清先生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一个特色——运用了丰富的叠词。我们试着自由地读一读,注意(1)读准生字词(2个生字);(2)划出文中的叠词。
3、合作交流,品读叠词。
(1)读词语:挪移
蒸融
(2)说词语,感用词之丰。(相机示词)
(3)读词语,品节奏之美。
指名交流。
叠词有不同的结构读起来好像音乐中的节拍,瞧,(课件出示)有的像二拍子,有的像三拍子,有的像四拍子,请这组的二人小组依次读,读出那种节奏美。
(4)读句子,悟情态之美。
把这些叠词再放到句子中读读,你还能体会出什么美来?(相机示句)
【方法引路:1.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解义:“涔”和“潸”分别是什么意思?
(“涔”的意思是流汗;“潸”的意思是流泪。)
【可评价: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查字典理解新词的方法)】
换词:如果我说“我不禁头上流汗,眼里流泪了”,你觉得这个句子美吗?
对比:再读,作者写的。(齐读)美吗?美在哪?
提炼:我们通过换词语一对比,我们就感受到了叠词的美:不但朗朗上口,富有节奏,而且言简意赅,意蕴丰富。
(课件出示2,3句,请男同学读二句,女同学读第三句,这两个句子中的叠词,你又能体会到什么样的美?)
【自读实践:】
2.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轻轻悄悄”不但让我们看到太阳挪移的姿态,还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它挪移的脚步声。)
3.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白白”体会到作者表达的感情更强烈,强烈的自责、愧疚、后悔、不甘心。)
自读自悟。
指名交流。【相机评价,提升认识】
小结点拨:是啊,同学们真会读书,读出了叠词的美,它美在声音、美在姿态、美在情感……这篇短短五六百字的文章中,叠词的运用竟然多达15处之多,我们不妨再次走进文本,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认真地读一读这些带有叠词的句子,你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悟!
自由品读。
二、研读课文,感悟时间的特点
1、课文讲什么匆匆呢?(板书:时间)
2、说到时间匆匆,古往今来,许多人留下了自己的说法,请大家分组读一读这几句话。
【课件出示】
语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论语》
诗词: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钱鹤滩《明日歌》
俗语: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
——关汉卿《窦娥冤》
名言警句: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抛弃他。
——莎士比亚
生:读句子。
2、看,这几句话都写出了时间的特点,但表达的着眼点却各不相同。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时间又有什么特点?你从哪儿体会到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指名交流,相机板书:一去不复返
无声无息
逃去如飞)生说到哪个特点,课件便链接到哪一自然段。
预设1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a指名读第一句。燕子、杨柳、桃花,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这三个事物都能去而复来,失而复得,这样一对比,让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只有时间是-----板书:
一去不复返
对比)
b、带着感觉,带着理解去读,会读得更有滋味(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预设2--1:
生:我从“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中这个“溜”字看出来日子过得很快。
师:有眼力!把这个字圈出来。“溜”除了表示快,有什么样的意味?
生:我从“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看出他“溜”得很快。
预设2---2:
生:“我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这个句子让我感受到时间无声无息的来去匆匆。
师:具体说说?
师:是的。我们想象一下,八千多个日子,一年365天,八千多日子——差不多24年。24年,是漫长的还是短暂的?
师:如此漫长的时间,现在还说成是针尖上的一滴水,你觉得时间是多还是少?
师:滴到大海里是快还是慢?
师:明白了吗?这种手法是比喻,也是夸张:他是夸大了还是夸小了?
(板书:比喻
夸张)
师:八千多个日子,二十多年的青春岁月啊,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多年呢?作者不说二十多年,却说八千多个日子,这看不见的时间成了一滴看得见的水。你能体会到作者此时怎样的心情?谁来读第二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内心那种复杂的情感,无奈、焦急,甚至有点害怕、恐惧。(生有感情地朗读)
2、读得真好!因为你体会得真切!
预设31、出示第三自然段,生自由朗读
这段中有一连串描写日子脚步的词语,让我们来读一读。
(“挪移、过去、过去、过去、过去、跨过、飞去、闪过”
变色。)
时间它有脚呀,同学们,听!我们要跟上时间的脚步,注意速度,再来一遍。
(课件每读完,文字隐去,只留词,并且一个比一个小)
师:发现什么了?(时间的脚步越来越快。时间飞快地消逝了。相机板书:拟人)
2、作者巧妙地运用不同的动词,将抽象的时间用拟人的手法把它化成了一个调皮的小精灵,怎么也抓不住它的脚步。来,再一次感受它的脚步匆匆。我们合作读这一段。(配乐引读,课件出示隐去描写日子脚步的词语)
3、从点点挪移到飞闪而过,作者抓住了一天中的哪些生活片段来表现时间的逃去如飞呢?请快速浏览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指名交流,师边课件出示,边总结:从早上起床、洗手、吃饭、默默、遮挽到睡觉,时间也像流水一样流过,这是一天的“时间流”。(课件展示每读一个词,词下划一横线)
4、师:一个日子就这样匆匆而过,可能有些同学说我们的日子不是这样过的,那来看看我们的时间是怎样过的?
课件出示:
读书时,日子——
写字时,日子——
你还会怎么说?请同学们再次拿出作业单,完成“我会写”的最后一句,再说一说。
5、师:好啊!这就把抽象的时间写得形象了,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读书、写字、唱歌、跳舞,这样的日子有意义吗?作者干嘛不写这些呢?偏要写起床、吃饭、睡觉等等这些看着很俗气的事情?
小结:这些寻常的事情,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习惯得不能再习惯了,一习惯就让人觉察不到了。但是,朱自清突然之间把这些习惯了的事情写出来,你才恍然大悟,原来时间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地逃去如飞了。
6、让我们再次感觉一下一个日子过去的匆匆过程吧。(配乐读去掉生活片段的第三自然段)
7、现在,你能把这段优美的文字背出来吗?能背的站起来试试。
三、品读课文,解读作者对时间的“匆匆”之感
1、其实,一般人都知道时间一去不复返、时间无声无息,逃去如飞的这些特点,为何独独朱自清有这种强烈的“匆匆”感觉?请齐读第四自然段。(课件出示第四小节)
预设:这一段中作者提出了哪些问题?(课件出示:)
2、这一连串的追问,你明白了什么?
3、读到这里我们终于知道朱自清为什么觉得时间匆匆了。但朱自清先生真的是白白走了一遭吗?请看屏幕,课件出示朱自清生平资料。
四、总结拓展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匆匆》,重点学习了如何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用具体的事物、不同的方法表现得栩栩如生。面对一去不复返的时间,无声无息的时间,逃去如飞的时间,我们能做的,难道只是匆匆、只是徘徊吗?面对作者一连串的追问,?应该怎样做答?全文又弥漫着朱自清先生怎样的一种情绪呢?这些,留待我们下节课去继续探寻。
2、课后请同学们继续完成作业单。
板书设计:
匆匆
一去不复返
对比
时间
无声无息
比喻
夸张
逃去如飞
拟人
匆匆
①
找出课文中的叠词。
②
写一写
ABB
AAB
AABB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你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读书时,————————过去。
写字时,————————过去。
——时,————————过去。
继续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及他的其他作品,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第三篇:匆匆部级优课教学设计6
匆匆省级优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品味文本的语言,体会作者丰富浓郁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3、领悟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4、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尝试自读自悟。但由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写作年代较早,一些句子含义深刻、句式独特,学生第一次接触,阅读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阅读实践,在读中品味语言、积累语言,在读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在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尝试运用。
3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句段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细腻的表达。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导入新课,引出“匆匆”
1、师述: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散文《匆匆》,请跟我写课题,这个字读什么?(师板书:勿),请勿匆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2、什么是散文呢?(出示课件)散文是作者抒写情感、心灵的文学样式。写散文就是为了表达自己。它形式松散,但所表达的主旨却不散。(请人读)
那这篇散文主要讲了什么?它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又是如何表达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几个问题。板书:?
情感
表达
活动2【讲授】
二、初读课文,感知“匆匆”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什么。
2、检查词语的认读情况,(出示课件):
跨过
溜走
闪过
逃去如飞
伶伶俐俐
头涔涔
泪潸潸
茫茫然
(1)自由读第一组词,你们有什么发现?
相机进行词语拓展、积累:你还知道哪些形容时间飞快流逝的词语?
(2)请人读第二组词,又有什么发现?
齐读这两组词。
3、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呢?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请人说。板书:时间
是啊,时间的两大特点让作者思潮起伏,感慨万千,那是——请人说(一去不复返,来去匆匆)。
活动3【讲授】
三、精读课文,品味“匆匆”
1、面对逃去如飞、一去不复返的时间,作者心中涌动着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走进语言文字中,去读一读,品一品。
(课件出示)导读提示: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时间匆匆流逝的词、句,仔细读一读。2.从这些词、句中,你品味出了什么?在书上批注。
2、学生根据提示默读批注。小组内互相交流。
3、汇报交流:
预设一: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哪里呢?
(1)请人说感受,相机出示:“燕子……再开的时候。”
相机指导感情朗读。齐读。
(2)师小结:作者抓住自然界的这些常见而美好事物,来抒发内心的情感。通过排比、对比的方式,突出了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3)你还能举出生活中的哪些事物,按照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出示:太阳落了,();
朋友散了,();
(),();
……
(4)小结:世间万物都能去了又来,周而复始,唯有时间一去不复返。
(5)(出示):但是,聪明的……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请人交流,老师相机点拨、指导、评价,体会作者的“无奈、叹息、留念、伤感等。相机指导朗读
请人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其他人说:你听出了他怎样的情感。评议。
生齐读(师插语:不知道)
(6)小结表达:时间一去不复返是客观规律,作者明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追问呢?(他反反复复地追问,不是为了寻求答案,而是为了让抒发的情感更浓郁)
(7)朱自清先生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很有韵味,像诗一样。(出示课件)
配乐美读。
(8)指导背诵:这么富有特色的语言,让我们一起试着背一背,积累下来。
预设二: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泪潸潸了。
(1)请人说感受。(抓住“溜去”及比喻句来说)
(2)八千多日子,是二十四年哪!如此多的时间说成是针尖上的一滴水,一滴水有多大,用词形容一下?(渺小、沧海一粟、微不足道),这既是比喻,也是夸张,把它夸小了。它滴在时间的大海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换成四字词就是(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3)八千多日子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答一下,24年过去了;滴答一下,24年又过去了;再滴答一下,24年又过去了;再滴答一下,人的一生就没了。此时,你有何感受?请人说。
师小结: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作者就是这样运用比喻、夸张,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时间的匆匆(读课题)。
(4)师引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指导学习生字:“涔”“潸”都是形声字,和什么有关?那“头涔涔
泪潸潸”的意思是什么?请人说。
师小结:利用形声字的特点,音形义结合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我”为什么这样?联系上文请人说说,师相机指导、点拨,体会作者的自责、悔恨,并相机感情朗读。
(5)补充资料:朱自清(1898-1948),毕业于北京大学。1922年3月发表《匆匆》。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清华大学教授。他的散文语言精炼、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典范”。他一生勤奋,出版著作百余部,共二百多万字。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等。
请人读资料。请人交流:你觉得朱自清先生的人生如何?
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次自由读该段。
(6)此时的朱自清已经非常优秀了,却感叹自己浪费了光阴,蹉跎了岁月。同学们,和他对比,你有什么想说的?(师相机用珍惜时间的诗句点评)
指导朗读:请人读,把“八千多日子”换成学生的“四千多日子”,齐读。
预设三: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1)请人说感受。
(2)洗手、吃饭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朱自清先生就善于化抽象为具体,赋予时间以生命,让我们感受到他语言的魅力,感受到时间的匆匆(读课题)。
(3)仿写:你们那四千多个日子又是怎么溜走的呢?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写一写。做一个小朱自清,好吗?(出示课件)。
(4)生仿写,请人交流,评议。
(5)小结:只要我们联系实际,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学以致用,就能学好语文。
4、教师小结:你们的四千多日子,老师的一万三千多日子,也这样匆匆地流逝了。面对这一去不复返的时间,难道只有匆匆吗?面对作者在4、5两个自然段中7个问题,我们该如何作答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因为40分钟流逝匆匆(读课题)。
活动4【讲授】板书
板书:
匆匆
时间
情感
表达
课后作业:
(1)搜集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文、名言警句。
(2)美文推荐:《春》、《荷塘月色》、《背影》。
第四篇: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1语文科教案
16、匆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想开去,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6课,一起把课题读一读。
2、释题
“匆匆”是平舌音,写的时候注意不要漏写里边一点,再读课题。
谁知道“匆匆”是什么意思?(急急忙忙的样子)
3、说说关于时间的格言
对啊,时间过得真快!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搜索关于时间的格言,现在,谁来说说?
生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朱自清也深切地感受到了时间来去匆匆,所以写下了这篇文章,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
1、生小组结合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① 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② 想一想,课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③ 划出文中的生字词、二类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弄清楚生字的读音、字形、意义,可以借助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
④ 有不懂的问题请提出来。
2、汇报交流
①接读课文,师生评议。
②课文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③交流学习生字词的体会。
好,下面我们请同学谈谈自己学习生字词的体会,你有什
么高招就给同学们介绍介绍,或是觉得哪个生字词在读或在写的时候该注意什么,给我们大家说说。
齐读生字词、二类词。
④质疑。
三、再读课文、品词析句
1、小组合作学习,再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给你的伙伴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2、汇报交流
从以下重点句子引导补充学生的汇报: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②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④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⑤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
3、质疑
四、重点学习第三节
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课文中哪一个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去得匆匆?(第3自然段)
2、读句子“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它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课件出示,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相机板书:洗手
吃饭
默默
遮挽
躺
叹息
3、时间还会怎样悄悄溜走?你能模仿着这种说法说一两句吗?
生说。
五、思想教育
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板书设计〕洗手
吃饭
默默
遮挽
躺
叹息
《匆匆》之教学设计
《匆匆》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讲读课文。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可奈
何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课文语言丰富,含义深刻,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是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从课文内容想开去的首篇课文。
教学理念
根据课标精神,本课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力求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真情,在积累中提高素养。
设计特色 感悟品析积累运用
教学准备 VCD、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四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品读来赏析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谈话激情,导入课文
2、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读单元提示,明确本文在单元中的位置,再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这篇文章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要求学生认真、全面地读课文,让学生先进行充分的读书活动,读后开始发言。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行初读感悟,并进行教学信息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既达到了整体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发了学生深层次赏读课文的兴趣。)
二、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1、教师:《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2、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向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学生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并准备发言。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话题辐射全文,通过以说代讲、以读促讲来学习课文,既突破重点和难点,又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但这一话题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加以引导点拨。)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导:
(1)、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如叠词的应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轻轻悄悄”、“伶伶俐俐”,这些词用得巧妙,细致入微地刻画时间的踪迹,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去的尽管去了,来着尽管来着;去来的时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这些句子都是短句,简朴、轻灵,读起来令人感到格外的轻巧、婉转,越读越爱读。
(2)、品读各种修辞手法寄寓的含义。排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写出了时间的流逝;拟人:“时间能‘跨’能‘飞’”,读起来倍感亲切。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借此写出时光匆匆,表达作者无奈惋惜以及要珍惜时间的心态。
(3)、品读文中精彩句段。“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个排比句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排比句式,说出你的日子在生活中是怎样流逝的,以此来进行听、读、说、写的训练。“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导学生注意这个前后照应的设问句,体会它的好处,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回答这个问题了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4)引导学生重视文章的表达方法与内容的关系。文章第一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理解时仅仅让学生知道运用对比手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对比手法的运用恰当地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之情。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惟有时光不再,去了,就一去无回。作者通过鲜明的对比把这种情感表达得自然、贴切、耐人寻味,唤起了读者的共鸣,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5)注重引导学生在品析过程中诵读文章,力求达到“读读品品,品品读读”的教学氛围。
(“以读促讲,以说代讲”,促进了学生感悟,培养了语感。既避免了“满堂问”的现象,又使教学产生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2、3)
三、诵读、积累优美句子
1、这篇文章精妙的词语、精美的句子比比皆是,值得我们学习。
2、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品析以及自己的认识,找出文中你认为写的好的语句,把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读之中,然后记忆,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3、交流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2)、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
4、配乐轻声齐读
教师随着文章的情感掌握音乐的音量大小。
(这一板块的设计,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积累语句,通过“找出文章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的学习活动,提供学生选择的机会,以发挥个性,较好地达成教学目的1、3。)
四、延读,从课文内容想开去
这一环节可安排在课堂内外两部分。
课内:学生学完课文后,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对时间的体验来谈谈感受,可以从一首诗谈起,或从名人名言谈起,或从一件事谈起,各抒己见。
课外:(1)引导学生走近朱自清,去读朱自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让学生感受作家语言文字的优美,提高写作能力。
(2)阅读有关时间宝贵的诗词、文章、名人名言。
(3)召开读书报告会。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资源,但在信息社会中,教材显然已经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资源,教师必须积极拓展新的领域,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想开去,从教材向外延读,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我看《匆匆》教学设计
看了尤莉老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匆匆》一课的教学设计,又看了她的课堂教学实施情况,我们欣喜地感到,新课程理念已经自然、深入地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感到新语文教学的鲜明特色与任课教师在学习新理念,实践新课程过程中迅速成长的脚步。下面就这一课的教学设计谈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把握学科特点,体现新课程理念
《匆匆》是朱自清的一篇脍灸人口的散文,阅读这样一篇文章,应该是一次很好的心理享受与情感体验。
教师先设计了“谈话激情,导入
读书”的环节,这就给这节阅读课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学生阅读情感上的基础。而后,在学生读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几个学科特点很突出的教与学的“点”。
一是深入地读,富个性地悟,开放地谈。深入地读,是把心放在文章内容里去读,体会这篇散文的优美和深刻;是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去读,读得有情,有趣。有思考。富个性地悟,是结合每个学生个人经历,调动这些读书个体的内心情感体验去进行读书感悟;开放性地谈,是学生读书,感悟之后的阅读互动和交流。可以说,学生在读书,感悟之后,各抒己见,是很好的互学过程,很多学生的个人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升华。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所说学生在阅读中揣摩,在阅读中体会,领悟,在交流和讨论中说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的阅读教学方面要求,这节课上有好的体现。
二是注重读书中的积累与运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匆匆》这篇散文采取了多种修辞手段,用得精当。学生应认识这些方法在表达上的好处,主动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并学习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中有这方面的考虑。如学生边读边圈、点、勾、画,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当堂背诵部分句、段以及运用所学知识的设计。
尤为突出的是学习、积累与运用的紧密结合。学生调用排比、拟人等修辞法,学习作者的表达风格,结合自身对时光流逝,时光宝贵的真实体验,进行大段的读后语言训练,效果很好。
三是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观的变化
学习语文,是学生接受语文课程人文性教育,同时提高他们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这样,我们就必须树立让语文教学由“小课堂”走向“大课堂”的新认识。尤老师在教学设计中提到,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资源,但不是唯一资源。那么,课堂是学习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教师有了这样的观念,便积极适当地扩展学生的读书深、广程度。一方面,教师抓住教学重点训练项目施教,引导学生读文,从文中内容想开去,适当延伸;另一方面,教师大胆扩展读书新领域。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广泛查阅,了解朱自清这位现代著名作家的一些情况,课后,引导学生走近作者,读读他的《荷塘月色》、《春》、《背影》等文。教学设计中“延读”一部分想法是很好的。
课堂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课内外阅读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体现了小语文教学观向大语文教学观发展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清新、自然,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有情有趣。
“品读、赏析,读中悟情”是这节课重要教学过程。
品读,教师设计了几个引导点:一要品读叠词和短句的妙用;二要品读各种修辞法的表达;三要品读重点句、段。赏析,教师把它融于品读之中,强调于品读之后。读中悟情,是这一教学设计精当之处。一悟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与婉惜;二悟旧时代年轻人已有觉醒又为前途不明而彷徨的复杂心情;三悟时间的宝贵,珍惜时间的重要。这样,学生就读懂了一篇文章,悟出了一个情,懂得了一个理。
以上教学品读,赏析的过程,设计清晰、适当。实施教学时从内容到教法到学情,都显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学生读书很动情,饶有兴致地读,主动地探究问题,很好。
三、教学设计问题分析
这篇《匆匆》教学设计可以说是比较规范且有新意。尤其是有教师个性的教学思考。但整体看,教学过程
设计部分对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过程设计还不够充分。设计注意教师的引导,重视了学生读后谈理解和感受过程,而学生自读会产生什么问题,自悟会有什么困难,怎样适时机地指导、帮助他们考虑不多,前面说“学习过程设计不够”就是这个意思。也许,教者对学生读书过程和读后发言,表达之间的轻重关系还需进一步认识。依点评者看,自读、自悟是根本,是基础,读得好才有好的生生交流与互动。那么,设计时要考虑学生读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设计适当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这样的教学设计更重视学生的学,就会更实用。
总之,走进新课程,树立新理念,深入课改实践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应从每一次教学设计,每一节课堂教学做起,把课改工作逐步推向深入。
第五篇: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徘徊”“伶俐”的意思,领悟“头涔涔”“泪潸潸”“凝然”的文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习课文所运用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的美,积累语言。仿照课文的排比句式的写法自己续写几句,运用语言。
3、体会作者感慨时光匆匆的思想感情,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懂得要珍惜时间。
重点: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学习课文,了解作品内容,教育学生要珍惜时体会文章优美的描写。
难点: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第一课时:完成目标一
一、复习古诗, 谈话激趣: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一首古诗《长歌行》,能背下来吗?这首诗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师:是啊,“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天再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匆匆》,看看朱自清先生要通过它告诉我们些什么呢?请大家翻到79页。先自由读读本课的预习。
板书课题:《匆匆》
3.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预习中要求我们做什么?(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4.学生交流课外搜集到的有关朱自清先生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先让我们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用笔划出来。在读的过程中遇到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也请你用笔划出来。学课文的时候我们再解决。
(学生自读课文,读中感悟)
2.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板书:一去不复返?)
3.师: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生:它还出现在结尾。(生读句子。)
4..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这在文章结构上说明了什么?
(前后照应。说明作者一直在考虑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5.师:对,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学习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碰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汇报交流难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重点理解目标一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三、熟读课文,自我感悟
师: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请你们静静地默读课文,静静地思考:课文是怎样写日子匆匆而逝的?把你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甚至背下来。
第二课时:完成目标二、三
一、检查课前预习,分组读课文,仔细听别人读得好不好,有没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日子)
二、师范读课文,以情感带动学生进入课文
1、师配乐读文,生思考:仔细听老师读课文,想想这篇文章美在什么地方?你觉得老师在读这篇文章时的感情是怎样的?
2、课文提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3、“燕子去了„„”开头作者用了什么句式?(排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可是日子去了,却„„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三、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1、师:请你拿起笔,自己读课文2、3、4段,想想作者笔下的日子是怎样的呢?课文是怎样描写日子匆匆而逝的?找出相关的句子或片断,或划一划你认为含意深刻的句子或你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想。
2、全班交流:
(1)师:请说说作者所描写的日子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找出日子像针尖上的一滴水,如薄雾,如轻烟。感悟日子的容易流
逝。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借此写出时光匆匆,表达作者无奈惋惜的心情。
出示句子练读: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读出静,无声无影)
(2)师: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匆匆而逝的?
出示句子: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品读各种修辞手法寄寓的含义。排比:形象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拟人:把看不见的时间人化,读起来倍感亲切。
重点训练学生朗读该片断。通过朗读,说说作者笔下的日子像什么?(顽皮的孩子)读出语气。
引导学生模仿排比句式,写一两句你的日子在生活中是怎样流逝的,从内容联想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感情。
(3)师: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那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儿可以看出?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无奈、自责、叹惜,不甘)
师: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我们都知道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三、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提升情感
1、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课文,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可以用上你们课外学到的名言。
八、板书设计:
日子匆匆像一滴水轻烟薄雾比喻
„„的时候,从„„过去排比一去不复返?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