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给文学故事配插图》教案
《给文学故事陪插图》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运用绘画语言进行插图创作。培养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运用绘画的语言表现文学情节。
2、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体会,与情节相匹配的绘画语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相关图片、文字资料等。学生准备:画笔、纸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启发活动:教师以平稳、微笑的神态注视学生,用神态与学生交流。(等听到铃声后开始上课,师生问好!)师:我们班的同学热爱文学,而且口才也非常好,那么在今天这节课上哪位同学能够给全班同学讲一段精彩的小故事呢?许多同学举手要求讲故事.生:讲故事(略)师:刘雨晴同学的故事讲完了,大家说她讲的好不好?生:好!师:同学们在听故事的时候,头脑中是否有根据故事情节形成的画面.生:有!师:其实绘画艺术家也和大家一样,但他们不同的是把对故事的想象用画笔记录下来.而这记录下来的绘画作品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给文学作品配插图。
2、出示课题----给文学作品配插图用多媒体课件揭示插图的概念。师:那么,同学们和老师一同欣赏几幅优秀的插图作品。(多媒体课件展示插图作品.如:哈里.波特、买火柴的小女孩、狼牙山五壮士等)
师:通过欣赏插图作品,你认为插图有那些作用?启发思维让学生自己分析
生 1:是文学作品的图解。
生 2:把文学作品变的更直观,更能增加文学作品的感染力。
师:好,我们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总结一下插图的作用看一看同学们和老师总结的是一样不。(多媒体课件展示插图的作用)
3、参与游戏----创造情景让学生感受与想象。师:老师想考察一下我们同学对文学作品的感受能力。老师出示二个成语,“守株待兔”、“掩耳盗铃”请两个小组各选2名同学到前面进行无声小品表演。生:活动略。场面热烈,学生互动积极。活动结束。
4、课堂练习----情景中的创造表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师:请同学们体会一下诗中的意境„„同学先用语言描述一下诗句中的景色、再展开丰富的想象。师:请同学拿起手中的画笔,大胆借用你喜欢的画法,给诗句配上得体的插图。
5、介绍评述----自主评价式的新颖展示。说一说我的画:请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说一说他的画:请同学简单的评述其他同学的作品。
二、教学中的典型情境。
情境一:当课一开始时,一名学生给全班学生讲童话故事,全班同学被故事中的情节所吸引。这时,老师提问: “同学们在听故事的时候,头脑中是否有根据故事的情节形成的画面?”学生们齐声回答: “有”。老师说: “其实绘画艺术家也和大家一样,但他们不同的是把对故事的想象用画笔给记录下来!这记录下来的绘画作品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给文学作品配插图”,这时同学们的情绪十分高涨,学生的求知欲得以调动。
情境二:学生根据题目----“守株待兔”、“掩耳盗铃”体会分组进行无声小品表演。由于学生是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这两个成语十分熟悉。因此,表演的比较准确。同时,下面同组的同学对表演学生的不足之处及时纠正。这样使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到体会文学作品的互动之中。这样的课堂氛围对于全班学生的合作式学习及接下来的插图创作有很大的帮助。
三、教学评价。
本课努力探索初中美术课的教学实践,将美术中的绘画与文学中的故事情节融入到美术课教学活动中,通过可爱的动画、悦耳的音乐,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情境;围绕两个成语来进行艺术的感受、体验和创造。充分体现了教师灵活而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引导启发,同时又体现了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主体。
本节课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从本案例中,可以看出正确认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是决定整个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方面。既重视教师在学生认知发展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又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自主探究观察、想象、创造活动。
本课在设计中,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实践各种表现文学作品情节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挥、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不断启发、引导他们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解决方法,甚至去尝试错误,体验其中的乐趣,提高自身的美术素质,以此来构建一个真正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美术课堂。
第二篇:给文学故事配插图教案
给文学故事配插图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插图特点和文学作品的关系。
2、并学习为寓言故事画一幅插图。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4、完成一幅着色的故事插图,画面要求人物的身份。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所熟悉和收集的寓言故事。
2、让同学们思考如何用绘画的形势来形象的再现出寓。
3、欣赏优秀的寓言故事插图作品。二授新:;
1、基本概念:
插画在中国被人们俗称为插图,是一种穿插在小说等文学书籍之中的画,插画之所以单独成为一种艺术,是因为它要体现出情节的发展,又要包含画家自身的理解.最终造就了插画的独特性。插图分为图解插图和艺术插图两种。就造型艺术而言,插图是对文字起说明作用的图画,它起初原是为了装饰书籍,增加读者而创作的。随着书籍的发展与分类,插图形式也愈来愈多样,如文学、艺术、儿童读物等插图。但现在一般所说的插图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插图。这种插图是画家在忠于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经过构思和构画而创作出来的,因此,插图有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成为造型艺术的一个品种。
2、分析插图作品的内容及作用--对故事、寓言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形象加以说明,加强作品的感染力。
3、分析插图与作品的关系:插图是对文字起说明作用。
4、出示一些与创作插图有关的形象资料,讲述插图作品的主体,要符合内容要求,人物的身份、服饰及配置景物应有时代特点。
5、绘画步骤:
A、熟悉故事,选出主要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身份、服饰、所处环境和时代特征。
B、用铅笔定场景位置。画出天空与地平线(室内墙壁地面线),用基本形画出主要的景物。
C、定出人物的位置,按人物的大小、前后关系定在画面上。D、详细画出各部分。E、分析插图颜色的运用,一般是根据作品的内容决定的,①色彩与作品内容有密切关系,插图(创作画)色彩为表达主题而设。
②用颜色衬托主体形象,使其突出,可以运用重色衬出淡色或淡色托出重色。
③画面要有主要颜色,其他颜色起衬托作用。
三、插图说明 《守株待兔》 《拔苗助长》
《皇帝的新装》插图类型祥解 全景式的表现方式(水彩)情节性的表现方式(素描)语文课本中的插图以水彩的形式再现 图文结合的形式
五年级美术教案
赵辛小学
第三篇:五年级给文学故事配插图教案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插图特点和文学作品的关系,2、并学习为寓言故事画一幅插图。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4、完成一幅着色的故事插图,画面要求人物的身份、服饰、道具及配景等均要与文学作品相符。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所熟悉和收集的寓言故事,同学讲解。
2、让同学们思考如何用绘画的形势来形象的再现出寓言故事所给人的启迪呢?
3、欣赏优秀的寓言故事插图作品。二授新:
1、基本概念:
插画在中国被人们俗称为插图,是一种穿插在小说等文学书籍之中的画,插画之所以单独成为一种艺术,是因为它要体现出情节的发展,又要包含画家自身的理解.最终造就了插画的独特性。
插图分为图解插图和艺术插图两种。就造型艺术而言,插图是对文字起说明作用的图画,它起初原是为了装饰书籍,增加读者而创作的。随着书籍的发展与分类,插图形式也愈来愈多样,如文学、艺术、儿童读物等插图。但现在一般所说的插图主要是指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插图。这种插图是画家在忠于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经过构思和构画而创作出来的,因此,插图有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成为造型艺术的一个品种。
2、分析插图作品的内容及作用--对故事、寓言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形象加以说明,加强作品的感染力。
3、分析插图与作品的关系:插图是对文字起说明作用。
4、出示一些与创作插图有关的形象资料,讲述插图作品的主体,要符合内容要求,人物的身份、服饰及配置景物应有时代特点。
5、绘画步骤: A、熟悉故事,选出主要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身份、服饰、所处环境和时代特征。
B、用铅笔定场景位置。画出天空与地平线(室内墙壁地面线),用基本形画出主要的景物。C、定出人物的位置,按人物的大小、前后关系定在画面上。D、详细画出各部分。
E、分析插图颜色的运用,一般是根据作品的内容决定的,①色彩与作品内容有密切关系,插图(创作画)色彩为表达主题而设。
②用颜色衬托主体形象,使其突出,可以运用重色衬出淡色或淡色托出重色。③画面要有主要颜色,其他颜色起衬托作用。
三、插图说明 《守株待兔》 《拔苗助长》
《皇帝的新装》插图类型祥解 全景式的表现方式(水彩)情节性的表现方式(素描)语文课本中的插图以水彩的形式再现 图文结合的形式
第四篇:一封鸡毛信(三分钟故事配插图)
一封鸡毛信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一封鸡毛信》。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可了不起了,他是村里儿童侦查团的团长。有一天,他正在山上一边放羊,一边放哨。突然,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急急忙忙地走上山来,拿出一封信,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爸爸一再叮嘱他,这封信千万不能丢,一定要送到目的地。爸爸让他赶着羊去,要是碰到日本鬼子,就说是放羊的。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远远的就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么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
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连忙跑过去,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什么的干活?实话的不说,就死拉死拉的有!”一个挂洋刀的鬼子哇啦哇啦地叫,还抽出刀来吓唬海娃。“呜……我是放羊的嘛!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哭起来。鬼子官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他命令把羊都扣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鬼子们都饿疯了,就想去杀羊。一个歪嘴黑狗子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抱。海娃眼看自己心爱的羊被拖去杀掉,恨死了敌人。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呀!
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么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么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还没走几个山头,只听“嘭”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原来他们踩到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小孩,你的,在前面开路!”鬼子官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多坏呀!海娃心里却想:“好哇,让我带路,我把你们都带到八路军那去,把你们都消灭了”。这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小孩,你的慢慢地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趴!趴!鬼子开枪了。海娃一头跌倒在草丛里。他知道,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吱呀砰,吱呀砰。”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可刚跑几步,就昏倒了。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哎呀,这不是海娃吗?”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
“叔叔,羊……老绵羊……尾巴……鸡毛信……”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
等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那封鸡毛信送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打了个打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海娃光荣地完成了任务,成了人民的小英雄。
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五篇:给文章配画教案
湘教版小学美术第12册
给文章配画
第一课时
玉门市第二小学 杨 萍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为加强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而设计的,力求通过美术教学同语文教学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促进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与运用。学习一段话、一篇课文或古诗、成语,根据其内容与情境,通过自己的理解、领悟,给它们配画,将语言文字转化成形象图画。本节课属于第一课时,学生能根据自己喜欢的文章配相应的插图,用线描形式勾勒出草图,根据原文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对照原文比较说文。整个过程始终保持美术教学同语文教学的交互共进。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配画的作画步骤和要领,能抓住主题给文章配画。2.大胆想像并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进行绘画创作表现。3.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分析理解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抓住主题,给文章配上相应的画。难点:掌握给文章配画的方法和步骤。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纸、笔。
学生准备:彩笔,画纸、课前收集文章资料。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孩子们,还记得《村居》这首古诗吗?村居是一首诗,村居是一首歌,村居还是一幅画呢!现在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看村居呈现给你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放音乐,教师有感情的诗朗诵)
2.师:现在大家睁开眼睛,说一说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1-2个学生)教师出示范作。
3.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一个故事,一段文字,经过构思、想象,配上图画之后就会更加生动鲜活,将好的文章和古诗配上美的图画,就有了图文并茂,诗情画意的意境。也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给文章配画》。(课件出示题目)
教师板书:给文章配画
二、欣赏图片,竞猜故事
刚才我们是根据诗的内容配了画,现在来看这些画面,又给我们呈现哪些文字内容呢?(依次出示图片,供学生欣赏,开阔思路)
三、教师示范、解析步骤
无论一首诗,一个成语,还是一篇文章,经过巧妙构思和想象,就会给我们呈现出一幅生动鲜活的画面来。要给你喜欢的文章配画,首先要干什么?
——选材。教师出示文字《闻鸡起舞》,学生齐读。——读文解意,勾画主要的人物和事物,用线划出来。
——接下来就要构图布局.构图布局非常重要!一幅作品如果没有很好的构图布局,其任何细节之处就不可能得到成功的体现。根据画面确定主体,这段文字
——逐个画景。边讲边示范,是男还是女?分析是古代人物还是现代人物,?古代人物又是什么装束。(发髻高高挽起)抓人物动态,古代人的穿着是怎样的?画人先要确定人物的头,再勾画人物大轮廓,最后再细部处理。(技法渗入)
为了不使画面过于单调,根据文字,还可以添加什么背景? ——涂色。(第二课时完成)一副文章配画的草图基本完成了。
四、小组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
小组交流收集资料,重点围绕一两个同学的资料帮他设想画面。
五、学生勾画草图,教师辅导。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构思和设想,同学们有了更广阔的思路,现在就根据你手中的资料,拿起画笔勾画出你喜欢的文章的草图或者线描稿吧。孩子们,设想一定要大胆,不求画的像不像,只要能够反映出文章大意就可以。
(教师将示范作品贴在黑板上,请一个具有绘画功底的学生上台展示绘画,教师及时辅导、表扬)
教师要及时表扬构思巧妙,想象丰富的同学。
六、简单评价
1.读文字,讲构思,对照原文看看画面是否凸显文章主题。2.构图布局是否合理。
3.根据文章,还可以添加哪些辅助性的图画。
七、小结
孩子们,文字是有感情、有生命、有形象的,要想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形象的图画,就要抓文章主题,大胆想象,构思巧妙。才能让读者回味无穷。唐代诗人王维被后人尊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学大师,想象咱们六(3)班的孩子通过今天的学习和以后的练习,也将成为能够给文章配画的文字绘画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