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人民币-大班教案详案
认识人民币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认识人民币的不同面值,尝试在生活中运用人民币。
2、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00元、50元、20元、10元。
教学难点:
人民币的等价兑换。活动准备:
“仿真人民币”;玩具(用便签纸标上价格);桌子;小型白板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要使用钱? 师:谁能说一说零花钱可以用来干什么?
在这里渗透德育:不乱花钱,积少成多,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献爱心等。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孩子们根据主题,联系生活实际列举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这个回忆过程帮助教师了解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同时让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兴趣,突出知识生长点。
2、预备活动
抱团游戏:幼儿扮演10元的人民币,在音乐声中走圆圈。音乐停止,幼儿看教师手中的人民币数目,自由结伴,凑成与教师手中人民币相同的数目,抱成一团。
3、集体活动
①认识人民币
教师出示教具“仿真人民币”,从中取出100元、50元、20元、10元面值的人民币各一张,将人民币摆成一排,边摆边引导幼儿读出面值。
待幼儿熟悉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从中任意拿走一种面值的人民币,请幼儿睁开眼睛,找一找,哪种面值的人民币不见了。
②感知人民币兑换关系。
提问:100元可以换成几个50元(几个20元、几个10元)?请你用“人民币”摆出来。
4、游戏活动
游戏:开商店。
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游戏场地,观察陈列在货架上物品的价格,玩“开商店”的游戏。将幼儿分成两组,人数较少的一组扮演售货员,另一组当顾客。买东西时要算清楚自己应该给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幼儿游戏时,教师根据情况引导幼儿正确的付钱、找零钱。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孩子们进入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设计意图:在热烈的购物之后,师生小结,学生由此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多方面进行小结,提升成功的意义,满足学生成功欲望。
第二篇:《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详案
《人民币的认识》教学设计详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不乱花钱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认识元、角、分。初步会用人民币买东西,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具
电脑课件,录像,各种人民币,商品若干。
学具
每组准备各种人民币若干,装在一个盒子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昨天,老师带大家去商店买了好多东西,同学们可高兴了。还记得我们是用什么买的吗?
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认识人民币。
二、人民币认识
1.认识人民币
我们的桌上有一个盒子,里面有好多的人民币,看看你认识哪些呀?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指名回答。还能从哪看出来?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和汉语拼音来认识它。
2.分一分
你会把盒子里的人民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一分吗?
小组先讨论分的标准,在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到前面指着说结果。投影反馈。
还有别的分发吗?指名在座位上说。
3.人民币的单位
刚才我们一块认识了好多人民币,谁说说人民币都用什么做单位?板书:元、角、分。
你在生活中,你还见过这些不一样的人民币吗?教师手里展开一把人民币。有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的,学生边说边来前边指。
三、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这些人民币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分与角
出示10个1分硬币,数一数有多少?(电脑逐一演示:10个1分是1角)
思想教育:一分钱虽然很少,如果我们把零钱都积攒起来,就会越来越多了。
2.角与元
板书:1元=()角
谁会用手里1角1角的钱和老师换1元钱?学生每种换法,教师都要给予表扬。(找两个不同的换法。)
无论那种换法,都要凑够几角?(10角)。
总结出1元=10角
3.发散
如果用以角为单位的钱换1元,还有哪些换法呢?小组合作,看看能想出几种方法?(分别投影演示,并说明道理)
4.元与分
咱们一起研究了元与角之间的关系,研究了角与分之间的关系,你还想知道谁和谁之间的关系?(元与分)
猜猜元与分之间有什么关系?
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可用课件演示此推导过程
四、小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巩固练习
1.看电脑回答是多少钱:各种人民币的组合。
2.用盒子里的钱,买货架上的东西(抢答)。
3.看录像回答问题。①看价签说出是多少钱?
②5元6角怎样付钱?
4.找录像中的错误。①乱花钱
②在钱币上乱画
总结比赛成绩。表扬个人
六、看书,互相说说这节课讲了什么知识?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或者你有什么知识想介绍给大家?
第三篇:大班教案详案
《大班教案详案10篇》这是优秀的大班主题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大班教案详案第1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主题详案教案《我们一起去购物》含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活动意图
大班的孩子即将幼儿园毕业,他们将无可选择的面临人生的下一站,走进一个更加独立自主、复杂多变的生活天地—小学。如何让孩子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的生活?是老师和家长们都在共同关注的话题。幼小衔接班的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但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却相对欠缺。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充分利用家庭资源、社区资源,及时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引导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地去面对并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只要与幼儿生活有关,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急于想知道和解决的,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的内容,都可以纳入到课程中去。在我们幼儿园小区附近有一家购物超市,平时孩子们都是跟父母一起去购物,却从来没有独立购物的机会,对自己能够独立进行购物活动充满了期待,为此我们设计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为别人购买物品,培养幼儿对亲人、朋友的关爱之情。
2、通过购物活动,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计算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爸爸、妈妈和自己所需物品的差异,学会看物品的价格标签。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1、教师事先与超市做好联系工作
2、购物袋、手表、每人准备十元钱、水壶
活动过程
一、了解父母与自己所需物品的不同
谈话活动:
老师针对即将进行的.购物活动与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谈话活动:孩子们,请你仔细想一下,你的物品都是谁给你买的?爸爸妈妈的物品是谁买的?你想不想为你的爸爸、妈妈买一件礼物?
现在请你们仔细想想,你的爸爸妈妈都需要哪些物品?
你想给你的爸爸妈妈买什么?
你和爸爸、妈妈喜欢的物品都一样吗?
小结:此处主要是帮幼儿加深对父母的了解,知道自己与父母所需物品的差别,培养幼儿对父母的关爱之情。从幼儿的以自我为中心,逐渐转化为关爱他人。
二、讲解活动规则及注意事项
活动规则:
1、每位小朋友不论买什么,最后都要留出一元钱来坐车。
2、每位小朋友只有半小时的购物时间。
小结: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明确此行的目的,而且不论买什么物品,最后一定要留出坐车的钱来,锻炼幼儿的计算能力。同时又要求必须在半小时之内买够三件物品,主要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时间观念。
三、所有小朋友进入超市进行独立购物活动(教师进入超市监控室,从监控录像中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
在超市里,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不停地从一个购物区转到另一个购物区,选择合适的商品,完全没有受到其他顾客的影响。有的孩子能够认真查看商品的价格标签和生产日期;有的一会拿起这件物品,一会拿起那件,权衡一下又放下了,一看就知道是在慎重选择;甚至有的孩子还参加到了超市的食品制作活动当中去。
蒙蒙:一边认真地选择物品边计算自己花了多少钱,但是当她买了两件物品之后,却计算不出再买一件多少钱的物品才能让自己剩下一块钱。于是,蒙蒙找到了超市的工作人员,请她们帮忙找一件,(她从所有的钱中扣除一块钱来,然后把剩下的钱拿给阿姨看,请阿姨帮忙找一件同价位的物品。)
轩轩:自己觉得钱不够花,于是在为爸爸、妈妈买了两件物品之后就去参与超市的“做汉堡赢赠品”活动,为自己赢得了一份礼物……
小结:孩子们在超市中的表现完全出乎老师的预料,本以为老师们跟着进超市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对老师的产生依赖心理。但是经过实践发现,他们完全没有受到其他顾客的影响,甚至是老师从超市监控室进入超市,孩子们都视若无睹,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老师们的介入,完全沉浸在购物的过程当中。
除此之外,还有个别小朋友在参加超市的食品制作—“做汉堡赢奖品”活动时,完全沉浸在了操作的快乐中,而忘了自己此行的目的,幸好有其他“顾客”的提醒,他们才记起来。
四、结帐
大部分孩子选到自己认为合适的物品之后,开始陆续结帐。有的结完帐后,常常的吁了一口气说:“我有钱坐车了”。这时问题又出现了:
寒寒:第一次他完全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选择的物品,没有考虑价格问题。等到结账的时候,超市工作人员告诉他:“一共十一块二”。他拿出钱来一看,发现钱不够,立即就跟收银员说:“阿姨,我的钱不够,月饼太贵了,我需要调换一下”。然后就拿着月饼去换了一件相对便宜一些的食品。再去结账,结果发现自己剩了两块钱。
鑫鑫:他结完帐之后,发现自己的钱是剩下了,但却不够坐车的。站在那里犹豫不决,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决定跟超市的工作人员商量一下,看能否换一件便宜点的物品。但是根据超市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以退换的。小鑫鑫难过的哭出了声,这时老师的协调之下,超市的工作人员决定“借”给他坐车的钱。
小结:孩子们的时间观念增强了,所有小朋友都是在半个小时之内完成的购物活动,没有出现拖拉的现象。但是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遇到问题时需要在成人的引导及帮助下,去寻求解决的办法。
五、坐车
所有购物的小朋友都陆续到了站牌前,拿出钱来准备坐车回幼儿园,这时有幼儿发现子涵小朋友的钱不够坐车的。
师:子涵,你的钱坐车够吗?怎么办呢?你是自己走回幼儿园呢?还是借大家的钱坐车回去?
子涵(很坚定地):“自己走回去”。
这时寒寒决定陪子涵一起走回幼儿园。
师:“你为什么决定陪她一起走回幼儿园呢?”
寒寒:“我想省钱!”
师:“你不怕热吗?”
寒寒:“怕!那我还是坐车走吧!”
车来了,寒寒要走。但是又犹豫了,他决定借钱给子涵,大家一起坐车回幼儿园。可是子涵却坚决不借,坚持要自己走回幼儿园。眼看着一辆辆公交车开过去了,寒寒特别着急。
于是他跟子涵说:“你再考虑考虑吧!我给你五十秒的时间”(寒寒开始数数)
子涵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寒寒又说:“我再给你五分钟的时间,你再考虑考虑。”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寒寒和子涵的脸上都渗出了汗珠。但是子涵坚持自己走。
无奈之下,寒寒把钱扔在了地上,嘴里喊着:“捡钱了,捡钱了…”可是子涵依然不为所动。
最后,寒寒坐车离去。子涵自己步行回幼儿园(老师悄悄跟在后面),路上显得有些紧张。
回来后,子涵见到熟悉的老师和小朋友,立即哭出了声音。
小结: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善良与固执,特别是寒寒小朋友,他的心理波动很大,从一开始为了省钱陪子涵走,到后来因为怕热,想让子涵一起坐车走。遭到子涵拒绝后,为了能让子涵和他一起坐车走,更是想了各种办法。但是不论寒寒怎样劝说,子涵却又始终坚持自己的想法。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解决问题的策略,遇到问题能够千方百计的寻求办法帮小朋友去解决,但是又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缺乏灵活解决问题的经验。
交流讨论购物成果
师:“你买了几件物品?你为你的爸爸、妈妈买了什么?”
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讨论此次购物的成果,发现大部分幼儿能够根据家庭成员的喜好或者生活需要来买物品。只有极少数幼儿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给所有家庭成员买的物品都是自己喜欢吃的食品。
浩浩:给妈妈买的是肥皂,他的理由是妈妈不喜欢那些“垃圾”食品,买肥皂可以让妈妈拿来洗衣服。给爸爸买的是雪碧,而自己的则是糖果。
天宏:给爸爸、妈妈和自己买的都是糖果,只是不同种类而已。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了家庭资源、社区资源,教师以开放的心态,注重课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带领孩子们真实的参与到活动中去,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了经验。此次活动教师只是孩子们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孩子们真正的成为了活动的主体,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应变能力更是出乎老师的预料。
1、时间观念增强
平时孩子们在班级里活动时,总是拖拖拉拉,但是这次却都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购物活动,时间观念明显地增强了。
2、计算能力,孩子们在购物的过程中,不论想买什么,都会先权衡一下自己的“经济实力”,买了这个还能再买点什么?剩下的钱还够坐车吗?孩子们每买一件东西,都要进行一次“精确”的计算。
3、快速应变能力
当出现的费用超额超出自己的支付能力时,孩子们能够进行快速调整,而且能够快速估出是因为哪件物品太贵了,以便及时进行调换,这对孩子们来说既是能力的锻炼又是很好的挑战。
4、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们遇到问题时的表现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能够主动找超市的服务人员,请求超市人员的帮忙,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二是别人遇到问题时,自己能够千方百计的寻求办法帮别人去解决,这对孩子们来说,都是很好的锻炼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方式。
5、换位思考的能力:
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对家人的关怀与了解,也划分为两种情况。在问及孩子给家人买的物品以及原因时,大部分孩子几乎都能脱口而出,只有少数孩子依然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对家人的了解比较模糊。孩子们能够设身处地从父母的角度去考虑,他们需要的物品,这对孩子们来说就是一次很好的“换位思考”锻炼。
6、具备了初步的节约意识:
在购物的过程中,有的孩子能够积极参与到超市的活动中去,通过劳动为自己赢得一份奖品。既省钱,自己又有了礼物,对节约花钱有了初步的概念。
大班教案详案第2篇
大班体育教案:青蛙跳跳跳
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合併跳跃动作
2.体验身体与空间的关系
3.训练手眼协调的`动作能力
4.能尝试各种不同的跳跃的动作
活动准备:
方形砖块5块(可用方形积木替代)体能环1个*60cm(圈圈)引导:
教唱儿歌“青蛙”并配合动作模仿青蛙跳跃的动作,让孩子动动身体,并熟悉“跳”的动作。
活动过程:
大人可布置一个水池的情境,将砖块或积木比拟为石头排列成直线的路径,体能环(圈圈)做为青蛙休息的莲花叶。
2.请孩子模仿小青蛙跳水的动作,跳过每一个障碍,最后在莲花叶上休息。
3.待孩子熟悉基本跳跃的动作后,则可以变化各种不同路径的玩法及跳跃的动作。
观察注意事项:
1.双脚合併跳时,双膝与并节弯曲;落地时双脚着地。
2.先让孩子练习弹起身体往上跳,熟悉身体动作的控制后再进阶练习跳跃的动作。
活动评量:
1.能灵活控制身体的动作
2.能移动身体并往上弹起
3.能双脚合併跳跃
4.双脚跳跃时双膝及并节弯曲
活动结束:
游戏后让大家一起分享活动的喜悦,让幼儿在优美和谐的音乐声中慢慢放松身体,使原来兴奋的神经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的状态,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游戏。
活动延伸:
每天晨间活动可以练习小青蛙跳跳跳。教学反思:
小孩子在这次活动中,都能懂得遵守游戏规则,孩子们积极投入到这个游戏之中,大家兴致很高,从活动中学会了双脚向前跳的技能,锻炼其腿部力量。设计教案时,紧紧抓住幼儿年龄特点,以游戏为主,通过让小孩子玩一些富有情趣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在活动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拓展思维,让他们在尽享学习成功的喜悦中,使求知之欲望、探索之精神得到升华,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进取精神。
大班教案详案第3篇
[教材简解]
在活动中,教师以幼儿熟悉的小雨和小花为题材,让幼儿通过感受乐曲的旋律,体会小雨和小花两个好朋友之间亲密的互动,给予了幼儿一次不一样的艺术活动体验。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想一想、编一编、演一演的方法表现下雨、浇花和小雨与小花共舞的动作。巧妙地把小雨和小花两种事物结合起来,创造出美好的自然情景,继而让幼儿创编雨点落下时的动作和小花喝水时快乐满足的动作,让孩子们学会合作表演。
[设计理念]
设计这篇教学活动时,正好是美丽的三月,我们告别了寒气刺骨的冬天,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而春天的小雨更是让万物复苏,到处充满了生机。因此,我抓住了这一季节的特点,设计了《小雨和花》这一教案,为幼儿创造了个性化的表现空间,让孩子们能在已有的看雨、看花的经验基础上,通过熟悉《小雨和花》乐曲的旋律,尝试用下雨、浇花和小雨与花共舞的动作表现乐曲,把小雨和花两种事物结合起来,创造出美好的自然情景,继而创编雨点落下时的动作和小花喝水时快乐满足的动作,让孩子们学会合作表演。《小雨和花》的教学过程能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艺术活动的快乐,能让每个孩子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现力,能使孩子们提高自信心和获得成功感。
[目标预设]
1.熟悉乐曲的旋律,尝试用下雨、浇花和小雨与花共舞的动作表现乐曲。
2.创编雨点落下时的动作和小花喝水时快乐满足的动作,学会合作表演。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带领幼儿在活动前观察小雨和小花的各种具体形态。
2.物质准备:自制节奏图谱、乐曲视频。
3.空间准备:较大的教室空间。
【评析:活动前通过视频观察、实物观察等方式加深幼儿对小雨和小花的经验,为有效开展活动做好经验准备,自制的节奏图谱也更为美观清晰,采用横向的、一一对应的设计方式能更加直观地把乐曲节奏呈现给幼儿,同时尽可能创造更大的教室空间,让幼儿有充分的表演空间。】
[教学过程]
一、以情景表演“下小雨”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下雨吗?谁愿意来为我们表演一下,下小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评析:直接以“小雨”来点题,让幼儿把自己当作小雨,来表现下小雨时候的样子。此处,我省去了让幼儿去感受和表演大雨的样子,显得更为直接、精炼。因为,本首乐曲本来就是表现小雨的,如果再让幼儿表现大雨的样子,显得多余、没有针对性。】
二、幼儿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
1.师:今天我们要来听一首名叫小雨和花的乐曲,请你们仔细的听哦。
2.师:听了这段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3.师:请你们再来听一遍乐曲,听听看哪个部分表现的是小雨?哪个部分表现的是小花?
4.师:有没有听出来,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三拍子)有什么特点?(强弱弱)
【评析:《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的主动性。提问是深入的阶梯,是触发的引言,是觉悟的契机。在本环节中,我在设计提问上更直接、严谨了。我在幼儿第一次倾听乐曲后让幼儿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给予幼儿再次倾听乐曲的机会,让幼儿在更加熟悉乐曲的基础上去初步理解乐曲,尝试说出乐曲中小雨的部分和小花的部分,我知道了,我要面向全体幼儿,切忌操之过急,我要让每个幼儿都有表述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我渗透乐曲中三拍子节奏的知识,让幼儿有“强弱弱”的表现意识,而不是一味地用力、用劲去表现小雨和花。】
三、出示图谱,教师按照乐曲节奏指出图谱相应部分。
1.出示图谱,播放乐曲。
师:小朋友们,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图谱,请你们听乐曲看老师来为你们指图谱。(2遍)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听乐曲、指图谱。(幼儿可用弹指和转手腕来打节奏)
【评析:《纲要》中指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略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因此,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并且让幼儿更好地掌握乐曲的节奏,在本环节中,我为幼儿呈现了更为美观、清晰的节奏图谱。我先让幼儿听着乐曲,看我指图谱,两遍过后,他们都基本掌握了。于是,我通过不同的打节奏方式再次激发他们的兴趣,我让他们用弹指、转手腕、拍腿等方式表现节奏,他们一个个都十分积极地跟着我的思路走,让我看到了他们对于艺术活动的爱。】
四、分段听乐曲自由创编小雨和小花的动作。
1.播放A段乐曲,幼儿自主创编小雨的动作。
(1)师:小朋友们,现在请你们听着乐曲,用动作表现小雨的样子。(幼儿自主创编,动作不规定。)
(2)师:有的小朋友做的是斜斜的小雨,有的小朋友做的是直直的小雨,都很棒!
(3)再次听A段乐曲,表演小雨动作。
【评析:此处,我采用了分段播放乐曲的形式,首先让幼儿通过倾听A段描绘小雨的片段,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小雨下落时的样子。《纲要》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一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因此,我没有局限孩子的表演,没有规定下小雨时动作,一切都由幼儿自己想象,自己表现。当然,他们也给了我很大的惊喜,他们有的表现的是“斜斜的小雨”、有的表现的是“直直的小雨”,都很棒!】
2.播放B段乐曲,幼儿自主创编小花喝水的动作。
(1)师:现在乐曲出现变化咯,听听看该轮到谁出场了?(小花)
(2)师:你要做一朵什么花?把动作摆出来。(让孩子想象,如:一朵粉红色的桃花、一朵在高高的枝头上的花、一朵盛开的花、一朵还没开放的花骨朵。)
(3)幼儿听B段乐曲,表演小花喝水的动作。
师:我们的教师是一个大花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花,花宝宝们请你们跟着乐曲来尽情的表演吧!
【评析:《纲要》中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在表演完A段后,我接着让幼儿感受了B段乐曲的变化。他们马上听出来是轮到小花出场了。此处,我先让孩子们摆出各种小花的动作,让孩子们想象自己是一朵什么花。他们的想法特别多、动作千姿百态:有的是一朵粉红色的桃花;有的是一朵在高高的枝头上的花;有的是一朵盛开的花;有的是一朵还没开放的花骨朵……当孩子们决定好自己的动作后,我让他们听着B段乐曲,自由地表现小花喝水的动作。】
五、幼儿分角色合作表演小雨和小花的动作。
1.师:现在请小朋友们两两合作,一个做小雨,一个做小花,听乐曲进行合作表演。在A段乐曲的时候只有小雨做动作,小花不做动作。B段乐曲时,小雨下在小花身上,小花做出喝水的动作。
2.教师播放乐曲,幼儿合作表演。
【评析:有了之前分段表演的经验,再让幼儿进行合作表演,就使得表演更为精彩、有序了。此处,幼儿有了更明确的角色意识,有了更明确的节奏意识,配合起来就显得更有默契了。】
3.请表演得好的幼儿进行个别表演。
【评析:《纲要》中指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此处,我为幼儿创造了展示自己才能的条件,我请表演得好的幼儿进行个别表演,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获得的满足感,还能利用同伴影响的作用,让其他的幼儿也有“我要表现得更好的”愿望。这是一种良性的让幼儿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方法。
4.集体表演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
艺术活动要重视幼儿的情感发展,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与兴趣。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个性化的表现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幼儿体验到充分的愉悦感,让每个幼儿有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从而使幼儿提高自信心和获得成功感。本次的艺术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幼儿的自主性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大班教案详案第4篇
活动意图:
通过各种形式的力以及其作用作为线索回忆、联想。使孩子们已经获得的经验与知识得到有效的理解,以诗歌的形式进行表述,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各种力及其作用。
2、以诗歌的`形式表述。
活动准备:
1、图片若干、风车、小汽车、纸船等。
活动过程:
一、这是什么力。
1、出示小风车,轻轻吹。小风车为什么会转?
2、推动玩具汽车。怎么会开过去,怎么会停下来?
3、小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都是因为有了力。你能说说吗?
4、讨论是什么力在起作用。
二、还有什么力
1、你还知道什么力?这些力有什么作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用到力?用了什么力?
3、讨论力及其作用。如会把东西弹起来的弹力,会把东西压住的压力,水的阻力,风的阻力,推力,拉力......三、形形色色的力
1、力有各种各样,它们起到的作用一样。、教师朗诵《形形色色的力》。
3、在图片和图标辅助下用“什么样的事情,怎样运动,用的是什么力”学习诗歌。
4、说出诗歌中的完整语句。如教师说前半句“风车吱吱转,”幼儿理解“靠的是风力”一句。
5、结合诗歌图片幼儿掌握形形色色的力。
附:《形形色色的力》
力有多少种?靠你去探秘。
风车吱吱转,靠的是风力;
船儿水上飘,靠的是浮力;
物体往下落,靠的是重力;
工厂机器转,靠的是电力;
汽车停下来,靠的是摩擦力;
磁石能吸铁,靠的是磁力;
箭能射出去,靠的是弹力;
形形色色的力,就在你身边。
教学反思:
开始部分出示风车,让幼儿说说如何玩,幼儿一开始就想到了风一吹就能玩了。因此,在提问“小风车为什么会转起来时,幼儿一下子就说是靠风转起来的。对于各种各样的力,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都能看到各种物体,但让幼儿说说他们的作用时,由于经验的缺乏,孩子们未能理解,如弹力、推力、风力、浮力,这些倒是很容易理解,还有一些如重力、摩擦力、磁力,这些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才能理解。而且在仿编诗歌时,由于对这些力还不是很理解,所以他们想不到要用到这些力的事物。
大班教案详案第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详案《美丽的小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活动背景
环保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研究课题,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幼儿园是幼儿环保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应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为依据,充分利用特有的环境资源和条件,不失时机地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让幼儿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美丽的小河》是一个生动有趣的语言活动。在幼儿感受美丽的森林、清澈的小河经历从整洁美丽变成垃圾成堆,从被污染到变回最后的清澈美丽的同时,结合生活中的场景幼儿感受环保的重要性,并且亲自体验保护环境的快乐。
在活动中我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让幼儿置身于游戏的情境中;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所见所想,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用亲身体验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重要性。
二、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根据图片变化感知故事发展的线索,理解故事内容。
2.结合生活经验,用合适的词描述小河的环境变化,并大胆完整讲述故事。
3.感知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活动重点
观察图片,根据图片变化感知故事发展的线索,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难点
结合生活经验,用合适的词描述小河的环境变化,并大胆完整讲述故事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场景,已对环境污染有了一定的感知认识。
2.物质材料准备:ppt图片
四、活动过程
(一)描述情境,感受表达小河与森林之美。
师:小朋友,猜猜看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森林里有一条美丽的小河,小河的两旁长着高高的大树,绿绿的小草,还开着美丽的鲜花,真漂亮啊!
(二)观察图片,分段理解讲述故事内容1.探索小动物为什么会选择在森林中安家。
师:瞧!这么清新优美的风景把谁给吸引来了?
小猪、小兔、小鸟看到这么美丽的森林和小河,它们说了什么?
小结:这里的环境实在太美了,清澈的小河两旁有这么多绿油油的大树,我想这里的空气很新鲜,难怪小动物们愿意把家安在这儿呢!
师:你们看,谁来啦?朋友们听说小猪、小兔、小鸟搬了新家,都赶来探望,他们都称赞小猪、小兔、小鸟有眼光,找了一个这么美丽的`好地方,小河边可热闹了。
2.讨论小河从美丽到被污染的变化过程及解决方法。
师:可是没过多久,朋友们再来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什么事呢?谁来说说看?
小河里有哪些垃圾?这些垃圾是从哪里来的呢?那这些垃圾对河水有什么危害?
师:原来是那么美丽清澈的一条小河,因为大家乱扔垃圾,变得又脏又臭,你们有什么好办法使它变回原来的清澈、美丽呢?
师:过了一些日子,一条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小河又出现在小动物们的眼前。美丽的森林又出现啦!小朋友,小河和森林变回原来的清澈和美丽,你的心情怎么样?那我们要怎样保持小河的美丽呢?
(三)完整感知,感受文学作品意境之美。
1.幼儿根据图片线索,自由讲述故事情节师:美丽的小河经历从整洁美丽变成垃圾成堆,从被污染到最后的清澈美丽,其中经历了很多故事,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把故事说一说吧!
2.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整感知、讲述故事。
(四)联系生活,初步确立环境保护意识。
1.经验提升,探索环境被污染后发生的危害师:在小朋友的帮助下,在小动物齐心协力的整治下,小河又恢复了原本的清澈、美丽。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其实也很优美。(出示图片)。但是……环境逐渐被破坏、被污染(出示环境被破坏的图片)。环境被污染后会发生什么事呢?
2.小结感悟,懂得生活应该如何做。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平时也要注意卫生,爱护幼儿园,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让我们一起争做环保小天使!向其他班的小朋友宣传宣传吧!
大班教案详案第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体育活动优秀教案详案《夺宝奇兵》,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的活动能力逐渐增强,喜欢玩有竞争的游戏,且已有合作意识。基于这一特点,我通过创设情景“帮助国王夺取宝藏”来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在愉悦的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跑、躲闪、投掷等运动能力。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游戏,感受游戏的快乐。
2、通过游戏,训练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
3、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重点】通过游戏,训练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难点】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初步会玩丢沙包游戏。
(物质准备):1、强盗面具2个。2、沙包2个。3、宝藏一筐。4、望远镜一个。5、热身、游戏、放松音乐各一首。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去寻宝。快,跟我一起出发吧!(师带领幼儿做热身活动)
二、基本部分。
1、发现隧道。
师:咦,这里怎么有个洞口?噢!这里是条隧道!走,咱们进去瞧一瞧。你们走的'时候要小心,别踩到白线,会触发机关的。看,这里有间密室!密室看起来很大很安全。好啦,咱们原路返回吧。(幼儿初步了解规则:踩白线犯规。密室安全可躲藏。)
2、洞中寻宝。
师:啊!不好了!我们刚刚进的好像是四十大盗的藏宝洞!我必须马上去报告国王。现在只能拜托你们再次进去寻找,看看大盗们把宝藏藏在哪儿。小勇士们,你们愿意吗?那你们要注意安全,大盗身上带有炸弹!别踩白线,会触发机关把你消灭!那你就不能跟小分队去寻宝了!(幼儿选出队长,带领小队进入洞中寻宝。)
3、强盗出现。
幼儿进洞寻宝,两名强盗出现向幼儿投掷炸弹(沙包)。炸弹炸到者出局,成为强盗俘虏。
4、讨论夺宝策略。
师:找到宝藏了吗?(没有)哎,我今天没带眼镜,看不清楚,谁来帮我看看?(师请一名幼儿拿望远镜观看洞中情况。)
幼:强盗把宝藏运进山洞了!
师幼讨论如何进洞成功夺宝。
5、夺宝奇兵。
两名小强盗投掷炸弹,守住宝藏。队长带领小分队进入隧道成功夺宝,运出隧道放置筐里即获胜。
三、活动结束。
师带领幼儿做放松运动并退场。
师:今天我们夺宝小分队成功获胜!强盗头头可不服气,他召集小兵们去了!我们也去召集更多的小朋友加入我们的夺宝小分队好不好!跟客人老师们说再见。
大班教案详案第7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上学期语言教案详案反思《聪明的公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设计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结构的改变,一家四老围着一小转,把孩子的困难扫清,导致孩子们遇到危险、困难不知如何对待、解决。
一、活动名称:聪明的公鸡
二、活动目标:
1、看图编讲故事,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
3、幼儿感受临危不惧,想办法保护自己。
三、活动准备:有关故事《聪明的公鸡》的四张图片
四、活动流程:
1、幼儿猜想故事
2、幼儿看书上故事
3、小朋友说一说公鸡对狐狸说的'话
4、幼儿编讲故事
5、丰富词汇
6、活动延伸
五、活动过程:
(一)猜想故事: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关于狐狸和公鸡的故事,请小朋友猜一猜,这两个动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启发幼儿猜想故事。
(二)书上的故事:
——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带来的故事,会是什么内容呢?
分别出示图片1、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有谁?在哪里?它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了?
——请幼儿说一说狐狸捉到公鸡了会怎样?
——教师出示图片4,请幼儿说一说结果怎样了?激发小朋友猜想,第三张图片中狐狸和公鸡发生了什么事情,狐狸就逃跑了?
——教师出示图片3,幼儿描述图片情境,并为故事创想适合的名字。
(三)公鸡对狐狸说的话:
——进行集体交流,教师针对图片3,让幼儿说一说公鸡在狐狸耳边说了什么话,使狐狸不但没吃公鸡,还跑走了?
——分组讨论“公鸡说了什么?”——启发幼儿变换角度想主意(吓唬或骗狐狸)——教师巡视并提示幼儿:一定要说出让“狐狸跑走”的话,不然狐狸就会把公鸡吃掉。
——每组推选一个幼儿说出不同的讨论结果。
(四)幼儿编讲故事:
——请个别幼儿完整编讲故事。
——教师点评,并给与鼓励。
(五)丰富词汇:狡猾、聪明、害怕、得意(六)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投放公鸡和狐狸头饰,角色扮演,幼儿表演故事《聪明的公鸡》。
六、教师反思:
根据《纲要》大班语言目标要求,教师要引导幼儿能围绕一个话题进行讨论,鼓励幼儿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培养幼儿专心阅读,能想象,理解画面内容,并能用语言讲述画面内容和故事情节,因此,将活动目标定为:
1、看图编讲故事,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发散思维的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们仔细观察图片,教师引导后都能够积极回答问题,并积极猜想公鸡在狐狸耳边说的话,并用狡猾、聪明、害怕、得意等词汇,生动完整地讲述图片故事。
本次教学活动中,应采用正、反两方面提问,为幼儿提供显性和隐性线索,发展幼儿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使幼儿敢于求异、乐于求异,最大化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大班教案详案第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语言优秀教案详案反思《猪宝贝的快乐生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背景:
《我和我周围的人》这一主题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进行“爱”的学习与表达,从爱身边的人,提升到爱大自然、爱社会。它是通过“我的家人和朋友”、“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的人”、“欣赏我自己”、“帮助别人真快乐”四个小主题活动来实施的。在此过程中,我有意识的把“感受父母的爱,学会爱自己的父母”作为此主题活动的重点。让孩子通过学习,逐渐正确认识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体验到自己与他们的关系,进而在生活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萌发出爱的情感。
设计意图:
《猪宝贝的快乐生日》是一个很温馨的故事,故事中的“猪爸爸”其实就是孩子们爸爸的缩影,他们同样深爱着自己的宝贝。同时在每个孩子的心目中爸爸的永远都是最棒、最强大和无所不能的,因此我想借助此故事,通过让孩子感受“猪爸爸”对“猪宝贝”的爱,引发孩子情感迁移,体会生活中爸爸对自己的关爱,从而激发幼儿爱父母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爸爸的爱,萌发爱爸爸的情感。
2。鼓励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画面。
重难点:大胆的发挥想象,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PPT、绘画材料、自制图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与幼儿谈话,引导幼儿向大家介绍爸爸是怎样爱自己的。
(活动前我收集了一些可爱的海宝徽章图片吸引孩子,并告诉他们:这些是我爸爸出差时给我带回的礼物,让孩子们了解我爸爸爱我的方式,并用谈话的方式让孩子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爸爸是怎样爱自己的。)
二、欣赏故事
1、教师有感情地完整讲述故事(在此环节中,教师能借助课件PPT进行讲述,画面生动有趣,积极地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如果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能再富有感情些就更好了!)
2、提问
(1)猪宝贝为什么不喜欢猪爸爸的生日礼物?
(2)猪宝贝想要什么礼物?
(3)爸爸是怎么回答的?
(4)猪宝贝的生日过得开心吗?为什么?
(大班的孩子具有一定的倾听能力,他们能根据故事内容回答问题,为了使幼儿的思维更具有独立性、新颖性和灵活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采取开放式,尽量避免单一回忆的封闭式提问。)
三、介绍爸爸的本领
1、师:“猴爸爸是工程师,它会造飞机。熊猫爸爸是设计师,它会造小竹楼,猪爸爸是厨师,它会做很多好吃的东西,那你的爸爸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呢?”
2、小结:其实不管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在我们的心里都是最棒的。
(谈到自己所崇拜的爸爸,大家都想在同伴面前夸夸自己爸爸的本领,在此环节中教师不仅要为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同时还要注意把孩子的回答进行提炼。)
四、夸夸我爸爸
1、师:“陈老师也有爸爸,你们想不想听听我是怎么夸我爸爸的?”
2、出示自制图书,引导幼儿说出画面内容。
3、请幼儿尝试用绘画的形式夸夸自己的爸爸
4、教师收集幼儿作品
5、欣赏和分享集体制作的画册。
(在给孩子示范夸爸爸的环节中,我采用了比较新颖的比拟和直观的方法,有意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尝试使用这样的方法去夸自己的爸爸。)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的选材很适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重难点就在于《夸夸我爸爸》这一环节,我先让孩子直观的说说爸爸的本领,为孩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夸爸爸,做了铺垫。说起爸爸永远是孩子们自豪的话题,大家都很着急的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如:“我的爸爸是数学高手,他会做很难的数学题。”“我的爸爸他是医生,他会给病人治病。”……孩子眼中的爸爸无所不能。为了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我出示了夸张变形的'自制图书,让孩子猜猜我想表达的是什么?结果孩子能对一幅图说出了好种的想法,如,出示“太阳”的画面,孩子们说:“你的爸爸像太阳一样红;你的爸爸肯定很暖;你的爸爸喜欢红色。”……得到了肯定,孩子们更加的积极开动小脑筋,出了很多很好的想法。
2、大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能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出作品。因此我在这环节中加大了难度,不仅让孩子用绘画的形式夸夸爸爸,还要用一句简单的话向小伙伴们介绍自己的爸爸,在介绍的同时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前一环节引导孩子较好,所以在集体分享的过程中发现所有的孩子都能达到目标二所提出的要求。虽然有些孩子画得只有他自己看得懂是什么的,但经过鼓励,也能说得很好。
3、教师对孩子的语言提炼能力还需加强,在活动中有些孩子的回答很好,可惜我没有能及时的、很好的把他们的回答进行提炼,再次展现给大家,希望今后在这方面进行要加强。
大班教案详案第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音乐欣赏教案详案《奶粉桶变奏曲》,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活动设计】
奶粉桶是班级小舞台活动区中孩子们共同收集的道具,每天看着孩子们快乐的敲打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时,老师设想怎样让孩子们在随意敲打奶粉桶的过程中,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孩子感受乐曲中节奏的变化,获得相关节奏的知识,并让孩子体验利用日常物品敲敲打打为乐曲伴奏的快乐,于是设计生成了这节打击乐活动《奶粉桶变奏曲》。
【活动目标】
1、感受利用奶粉桶进行乐曲打击表演的乐趣。
2、熟悉歌曲的旋律与节奏,看图谱探索、尝试用奶粉桶的不同部位进行打击。
3、在熟悉| xx x |节奏型基础上,掌握| x x | xx x |、| xx xx | xx x |节奏型,能随乐合拍打击表演。
【活动准备】
1、已熟悉音乐并会进行歌曲表演
2、奶粉桶、筷子等
3、| x x | xx x |、| xx xx | xx x |节奏型图谱,完整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
一、表演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幼儿进行歌曲表演,回顾、熟悉音乐
师:昨天我们学唱了一首好听的歌曲《爱我你就抱抱我》,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表演给客人老师们看看!
2、教师出示奶粉桶,进行打击乐表演,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用一种特殊的乐器来表演这首歌曲。能猜出来是什么吗?你们看,这是什么?(奶粉桶)下面请看表演,音乐!
师:奶粉桶也能当乐器好不好玩啊?你们想试试吗?试一试敲一敲奶粉桶的桶身、盖、底,听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请你们自己选一个吧。
二、看图谱探索、尝试用奶粉桶的不同部位,进行| x x | xx x |、| xx xx | xx x |节奏型打击练习
1、探索了解奶粉桶不同部位的音效
师:有小朋友发现筷子上的蓝色标记,就我们手握着的地方!
师:你敲的是哪里呀?你们感觉敲哪里好听?桶盖敲起来像什么声音?桶身、桶底声音感觉什么样?怎么拿桶敲出来的声音才好听呢?
2、出示图谱1,打击| xx x |节奏
师:瞧,老师带来一张节奏图,你们认识吗?你们能用奶粉桶打出这个节奏吗?
3、出示图谱2,打击| x x | xx x |节奏
师:那我再添上两颗爱心,你们还会打吗?咦,这个节奏听起来像我们歌曲里的哪句啊?那我们就试试边唱边打。
4、出示图谱3,尝试打击| xx xx | xx x |节奏
师:这个节奏图和刚才的节奏图有什么不一样?我们都来试一试?谁愿意上来试试?歌曲里的哪句就是这个节奏呢?
三、看歌曲完整图谱,尝试进行打击表演
1、认识歌曲的图谱
师:你们想不想用这几种节奏来表演《爱我你就抱抱我》这首歌曲。(出示完整图谱)图谱上有什么地方看不明白?
师:图谱上蓝色的爱心表示唱的部分。两边的两条竖线、两个点叫反复记号,就是要表演两遍的意思。空心的爱心表示打到这里要停一下。我们一起来看图谱唱一唱。
2、看图谱商讨乐句中打击的奶粉桶部位
师:小朋友,先打哪里呢?你们一起商量一下。
3、根据幼儿讨论变化的奶粉桶部位尝试打击表演
4、分角色变换多种形式进行打击表演表演
师:小朋友表演的真棒,这首曲子有唱的部分有打击的部分,谁愿意来表演唱的部分?其他小朋友进行打击。看看你们配合得怎们样?我来用手势提醒你们。
四、完整表演展示
师:好听的歌配上有趣的打击,我们请客人老师拍手打节奏和我们一起表演。
大班教案详案第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主题教案详案《我们的城市》,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主题说明:
大班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着好奇,不仅喜欢观察、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想出种种问题,表现出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探索发现的积极愿望。他们常常会好奇地问:“金茂大厦这么高会碰到天上的云吗?”“汽车为什么不能像地铁那样开得快?”等等。对发明家的故手、小实验有极大的兴趣,有创造发明的愿望。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会发现、关注周围各种各样的建筑物、交通工具,对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愿望。
主题目标:
1、引领孩子获得不同造型的建筑物、不同种类的交通工具的经验以及和人们的关系。
2、在动手尝试操作的同时,让幼儿了解它们的.演变史,激发幼儿发明创造的愿望。
3、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城市及居住地区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4、让幼儿能关心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变化,感受城市的变化,自己居住小区的变化,喜欢小区。
5、有兴趣的观察周围不同的建筑,了解它们的特征
家园共育:
1、在往返幼儿园途中,家长引导幼儿观察各种造型的建筑物,如高层、多层建筑以及老房子,并利用多种机会带领孩子认识上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2、家长帮助幼儿共同收集有关城市的新房子和老房子的照片或图,收集各种废旧材料,为幼儿的小创造做好准备,并可和孩子一起设计制作房子。带领幼儿外出时,关注周围的商店服务和设施,了解人们如何进行交流。
主题网络
老房子新建筑 逛街
我们的城市
新式的车 通畅的路
主题环境创设:
1、在表现表达区提供废旧材料、纸张等让幼儿制作自己喜欢的建筑物,如平房、高层、多层、花、草、树木等布置成草莓花苑。建构区:提供大型积木及辅助材料(如废旧瓶盒)等,让幼儿搭建房子、大桥等一些著名建筑物。
2、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有关城市的新房子和老房子的照片或图片,幼儿自己设计未来的房子,师生共同布置一个老房子、新房子、未来房子的图片展,供幼儿欣赏、交流、讨论。
3、展览幼儿的“小发明”、“小制作”。
大班教案详案10篇这篇文章共49790字。
第四篇:认识比详案
“认识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68~P70;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体会使用比的价值。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比的使用价值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观看漫画《阿福的新衣》。说一说,为什么阿福的新衣做好后出了问题呢?这个故事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一、创设情境,引出“比”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今天的数学课就从生活中的一个小故事开始。(播放连环画,同时配音,内容如下。)
冬冬到王阿姨家作客,王阿姨用蜂蜜和水泡了一杯蜜茶给他喝,甜味适中,味道很好。几天后,冬冬家来了几位好朋友,他也想泡这样的蜜茶给客人喝。可是怎么泡呢?他打电话给王阿姨,王阿姨说:“我是把10毫升蜂蜜加到90毫升水中的。”
师:如果你是冬冬,听了王阿姨的介绍,会怎样来配制蜜茶招待小伙伴们呢? 师:(板书“蜂蜜 水 10ml 90ml”。)哦,你是学着王阿姨的方法做的。人数增加了,是否可以直接配一大杯蜜茶?
师:(板书“100 900”。)你配了一大杯,是怎么想到这两个数据的呢?
师:那还可以怎么配呢?
师:(板书“30 270”。)这是将蜂蜜和水——
师:配制的方法被大家很快找到了。不过,蜂蜜的量在变,水的量也在变,为什么配制出的蜜茶依然“甜味适中,味道很好”呢?
【实时评析:熟悉的生活小故事一下子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并激活了他们的生活经验,他们很自然地首先想到“模仿”,即“10毫升蜂蜜配90毫升水”。此时,教师稍作点拨“人数增加了,是否可以直接配一大杯蜜茶”,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但变化之中什么没变呢?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自然聚焦到每组数量中不变的倍数关系上。】
师:(板书“9”。)哦,你注意到了蜂蜜和水之间的倍数关系。它们的倍数关系还可以怎样表示?
师:(板书“1/9”。)同样表示倍数关系,怎么出现了9和1/9这两个不同的数?
师:也就是比较的标准和相比较的量的顺序(板书“顺序”)——
师:我们把算式写出来看看。(板书“90÷10=9,10÷90=1/9”。)用两个数相除,就可以得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板书“两个数相除”。)从这个不变的倍数关系中,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出,取1份蜂蜜,就要取多少水来搭配?
师:这样的意思,我们也可以借用图形来表示。(如图,先显示“1份”蜂蜜,再显示“9份”水。)
师:这种情况,在数学上还有一种简洁的表示方式(显示“水的量和蜂蜜的比是9:1”“蜂蜜的量和水的比是1:9”)。这里的“9:1”和“1:9”我们叫做比。(板书课题。)
【实时评析:表示倍数关系的同类量的比,是“比”的一层含义。本环节,学生借助于生活常识和已有知识基础从多种搭配数据中提取不变的元素——倍数关系,从固定的倍数关系抽取出“份数”,再由“份数”引出配比,逻辑严谨。“慢镜头”推进,为学生直观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说理解释,认识“比”
师:“9:1”和“1:9”这两个比的意思一样吗?
师:看来,跟除法算式一样,比也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的时候一定要把话说完整了。大家一起把这两句话(指“水的量和蜂蜜的比是9:1”“蜂蜜的量和水的比是1:9”)读一读,体会他们的前后顺序。(学生齐读。)
师:冬冬配好了蜜茶,准备洗水果招待朋友,一抬头,看到水池边洗洁精瓶上就有几个比。(放大洗洁精瓶,如图1。)来,我们从中抽取一个比(如图2),你知道这里的1:8是什么意思吗?
师:(出示图3。)目测一下,用比来表示?
师:哎,你们刚才不是说比有顺序,不能轻易颠倒顺序吗?
师:(出示图4。)你能分一分、涂一涂,表示出这个比吗? 师:说得很好,比中的每一份应该是相等的。从这幅图中,你还能想到谁和谁的比是几比几?
【实时评析:本环节通过说、比、画等方式让学生对熟悉的洗洁精瓶上的比进行“解释”,并将研究视角从“部分与部分之比”延伸到“部分与整体之比”,充分扩展学生对比的直觉感受。在此基础上再追问“比是什么”。这样,学生很容易生出“比就是表示倍数关系”的认识,实现初步的认知建构。】
三、类比联想,拓展“比”
师: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让我们认识到一个新的数学知识——比。“比”和“倍”一样,也是一个字的数学概念。“倍”是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那你们回头看看刚才研究的几个比,说一说:什么是比呢?或者比可以用来表示什么呢?
师:什么意思,你能说得具体一点吗?(发言学生愣住了)大家听明白他的意思吗?
师:我也没听懂,其他同学的想法呢?
师:从刚才的研究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出,比就是表示倍数关系。不过呀,这还只是“比”的含义的冰山一角。老师告诉你,只要两个数相除(板书“两个数相除”)的关系,都可以用比来表示。师:谈到相除,我们并不陌生。回忆一下,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经解决过哪些相除的问题。(依次出示已学教材内容
并回顾相除关系:总价÷数量=单价,路程÷速度=时间,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等等。写出相应的除法算式:9.6÷3=3.2(元),53.3÷8.2=6.5(分钟),360÷90=4(米)。)
师:请将这些相除的关系用比表示出来。(学生表示,如:总价÷数量=单价,也就是总价和数量的比是9.6:3;路程÷速度=时间,也就是路程和速度的比是53.3:8.2,等等。)
师:比的模样和除法算式挺像的,请找一找联系和区别。(学生交流后,教师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师: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自然也就可以算出比的结果——比值。下面,请依次算一算9:
1、1:
9、9.6:
3、53.3:8.2、360:90的比值。(学生计算。)
师:联系具体题目说一说每一个比值分别表示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联系刚才的研究,指出:比有时表示倍数关系,有时还表示一种具体的量。)
【实时评析:本环节集中研究“不同类量的比”重在立体拓展比的意义,逐步完善学生对比的认识。让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一些相除关系,既赋予过去的知识以新的内涵,同时对于比的意义、比的类型的理解也更加完整、透彻。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清晰。】
四、放眼生活,强化“比”
师:知道了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比吗?
⑴ 辨析体育比赛中的“比”。师:(出示足球、篮球比赛图片和比分。)知道这里的2:0、18:23什么意思吗?
师:用比来记录得分,目的是要把两个队的得分相除吗?
师:看来,生活中我们见到的最多的比分,竟然不是我们刚才研究的两个数相除之比。老师在研究这两个比的时候,后来也发现,其中有一个地方其实已经提醒了我们,这里不可能是相除的关系,你看出来了吗,哪里提醒了我们?
师: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中的分母,自然也不可以是0。
⑵ 解释广告中的“比”。师:屏幕显示两种常见的电视机,一种型号是16:9,一种是4:3,你能说一说每个比的意思?(学生回答后教师和相应的电视机连线。)16:9的电视机最适合人眼视角,视觉冲击力也强,我们用它来看段视频。(播放“活力28洗衣粉”广告,截取广告中出现的比:“用量少1:4”“去污强1:4”“时间短1:4”“省力气1:4”“省水电1:4”。)
师:任选其中的一个比,说一说具体含义。⑶ 研究农家生活中的“比”。出示问题:
王伯伯家有2公顷小麦试验田,今年共收小麦24吨。总产量与公顷数的比是(),比值是(),这个比值表示()。
王伯伯家承包了一块池塘,共放养了600尾鲢鱼和1200尾鲤鱼。你能写出一个比,算出比值,并说明比值的含义吗?
⑷ 剖析舞蹈表演中的“比”。(播放图片,同时配音。)一天,丫丫的妈妈带丫丫去看芭蕾舞表演,第一次看芭蕾舞表演的丫丫很好奇地问妈妈:“妈妈,这个导演真奇怪!”“为什么呢,宝贝?”“你看他都让演员踮着脚跳舞,干嘛不找个高一点的演员呢?”
师:为什么这样就美了呢,其中的道理就跟我们今天学习的比有关。(学生非常惊讶,教师出示未踮脚和踮起脚的演员腿长和身高,算出腿长和身高的比,求出比值,并板书如下。)未踮脚:90:160=90÷160≈0.563 踮脚后:105:175=105÷175=0.6 师:踮脚后的比值非常接近0.618,人们研究发现,当一个比的比值为0.618时,这个比就称为黄金比。所以,芭蕾舞演员踮起脚跳舞是在创造黄金比的美呢!现在,你知道妈妈为什么经常穿高跟鞋了吧,她也是在创造黄金比。(学生哈哈笑起来。)
【实时评析:巩固练习再一次将学习置于生活大背景中,体会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比分2:0的反例,进一步厘清比的意义本质。利用广告中出现的多个比,让学生说明每个比的含义并“复原”出完整的比句,让学生更加懂得如何理解比、解释比。黄金比的巧妙介入,不仅使课堂生出很多趣味,而且表达了人们创造美的智慧。】
五、总结提升,深挖“比”
师:这节课咱们研究了比,回顾一下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老师有个疑问,既然除法和分数都表示相除关系,那人们为什么还要创造出比呢?
师:(出示到冬冬和朋友们吹泡泡的场景。)吹泡泡是大家喜爱玩的游戏,制作泡泡水要用甘油、水、洗洁液、洗手液混合而成。这四样东西怎样搭配才能配制出好的泡泡水呢?我给你一个比,你能看明白吗?(学生思考片刻后,教师对应着“甘油、水、洗洁液、洗手液”的下方出示1:4:2:2。)
师:用除法和分数能一下子将四种物品之间的倍数关系表示出来吗?
师:是啊,多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组成连比(显示“连比”),不仅两两之间的倍数关系很明确,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都一目了然,威力真大。(指着课题。)小小的一个“比”,看来还蕴藏着更丰富的内容,后面咱们继续研究。
【实时评析:美丽的风景往往总是在远方等着我们。比区别于除法、分数的优势在哪里呢?这是对比的意义和价值的深层次追问。回答这一问题,依然立足生活——泡泡水配制中的“连比”——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比的独特功能,拓展了课堂空间,同时将学习的视线投向未来。】
第五篇:认识角详案
认识角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能识别角有大小,学画角、能识记理解和应用,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2、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过程,初步体验空间与图形的意义。
3、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能画出角的平面图。
难点: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体会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喜欢剪纸吗?(生)
看,这两位小朋友正在上剪纸课。他们桌上都有什么呢?(生)
2、引入课题
师:请大家仔细看两位小朋友,他们已经剪出了什么呢?(生:男生剪出了五角星、女生剪出了三角形)
注意听好了,五角星和三角形,都提到了哪个字?(角)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
(二)、初步认识
1、指角
师:你认为五角星的角在哪?谁来指一指?
学生指完后纠正:在指角时要沿着边指出角(边说边指)三角形的角在哪呢?谁再来正确的指一指?(生)
师:在桌面上的物体中也有角,你能找出它们吗?(学生指一指)提示:钟面上也有角呢?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发现?
2、生活中的角
师:刚才在剪纸课上发现好多物体上有角,那我们周围哪里也有角呢?(生)
3、抽象出角
刚才我们在生活中找到很多角,我们还可以把这些角画下来!(1)出示图,师:我们可以沿着它的边把这些角画出来(边指边说)(2)现在老师就拿这把三角尺把这个角(指)画下来(3)这个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用圆弧表示
(4)我们还可以把纸工袋和钟面上的角画下来(出示),并用圆弧表示。(5)小结: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角。
4、摸角
师:我们和三角尺上的其中一个角来个亲密接触,好吗?
请小朋友用手摸一摸其中的一个角,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这边刺手(我们把这个地方叫做角的顶点,并板书)
其它地方平平的,滑滑的?(师问:为什么平平滑滑的?)因为它是直直的。(板书)
(师:这条直直的叫做角的边,这边也是)
归纳:大家来看看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指着板书“直直的”:这两条边是怎样的?生:直直的。
5、判断角
师:小兔子过来考考大家,看它带来了什么题目?(出示想想做做1)
请大家用手势做判断,如果是角作出
,如果不是角作出
。师:从左边起第1个是不是角?(生)为什么是角?(生:它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这两条边师是怎样的?(指板书)直直的。
第2个呢?(生)为什么不是?(因为它有一条边是弯的)
第3个呢?为什么是角?
第4个呢?为什么不是?(因为它既没有顶点,两边都是弯的)
第5个呢?为什么是角?
师:小兔子为同学们的聪明感到高兴,接下来我们还要在角上画圆弧,表示第1、3、5个是角。(课件出示)
6、找角
师:这时小兔子又要来考考你们了,看,这次它带来了什么题目?
(出示想想做做2):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先表示出角,再填各有几个角? 师:谁来展示第一张图?
(生实物投影)问:(1)你找到几个角?(1个)
(2)指一指角。
(3)为什么上面不是角?(有一条边是弯的)
鼓励:说的真棒!谁还能像他一样说说第二张图?
(1)你找到几个角?(3个)
(2)指一指角。(找到3个角)师:第3张图谁再来交流一下?(1)你找到几个角?(2个)(2)指一指角。
(3)为什么上面不是角?(有一条边是弯的)师:最后一张图谁来交流呢?
(1)你找到几个角?(5个)(2)指一指角。(找到5个角)师:同学们太厉害了,都能找到角表示出来。
(三)、比较角的大小
师:接下来我们要和角有更亲密的接触了,同学们想不想?
(一)、下面我们就要用两根硬纸条和螺丝制作一个活动角(边说边拿)。
请同学们拿出来,跟着金老师一起动手,注意看好了!(实物投影)第一步,先把螺丝帽拧开,放好; 第二步,让螺丝穿过硬纸条的小孔; 第三步,把螺丝帽再拧紧。
(二)、师:做好的请把角举起来(教师巡视,选择大小不同的角,选3位)
刚才老师特别挑了3位小朋友制作的角,请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
么?(生回答,这个大,那个小)
师:对的,角是有大有小的。(板书:角有大有小)
问:那为什么角有大有小呢?看,哪位聪明的小朋友能回答出来。
预设:生回答:我这样往外张开大一些,角就会大,往里面收一些,角就会小。
师:是的,这位小朋友说的真棒!把角的两边往外张开大一些,角会变大,把角的两边收拢些,角就变小,说明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课件出示)
(三)、想想做做3 师:知道了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那小兔子哥哥的题目一定难不倒大家了!
师:小兔子哥哥,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不过要得到礼物就要回答它带来的问题,小朋友们有信心吗?(出示钟面)
师:下面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生回答后问:为什么这个角最大?(角的两边张开的最大)
为什么最小?(角的两边张开的最小
(四)、红蓝角之争
1、蓝角说:我和你一样大 红角说:明明我大 师:你们认为谁说得对?
预设:
1、红角说得对。(为什么?)
2、蓝角说得对。(为什么?)
2、师:到底是红角和蓝角一样大,还是红角大呢?
有什么好的方法来比较吗? 预设:提出方法,如果没有
师:老师有个好方法,看是红角大还是红角和蓝角一样大。想不想看一下,想看就要睁大眼睛看好了。
3、师:我们让蓝角慢慢接近红角(课件展示到重合)
我们发现红角和蓝角“两条边”怎么样?生回答。生回答不出老师说:(像这样我们数学上成为“重合”)
两条边重合说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怎么样?
预设:一样大。鼓励:你们说的真好!
既然这两个角的两边张开的大小一样大,那你们说是红角和蓝角一样大还是红角大?
预设:正确的(鼓励)
激情:这个小朋友真棒,确实红角和蓝角一样大。
4、教师指着大屏幕的重合的角说虽然红角的边长一些,蓝角的边短一些,但是这两个角的两条边重合了,说明这两个角两条边张开的大小一样大
这就说明红角和蓝角的大小是相等的。这些教师小结,不要提问了。请小朋友认真想一想角的大小跟什么没有关系?(角两边的长度没有关系)师:真是个聪明绝顶的小朋友,确实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掌声送给他!出示课件,师再提问: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那刚才我们学过的,角的大小是到底跟什么有关?哦,这个小朋友学得真好,同样掌声送给他。确实角的大小跟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五)、想想做做4
1、师:知道了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跟角两边的长度无关后,下面的问题一定难不倒聪明的小朋友们。(课件出示两把尺)
2、大屏幕上三角尺的这个角(教师指定一个角,下边的锐角),和老师手里的三角尺的这个角(指定),这两个角的大小是怎样的?尽量指优秀学生。预设学生说错,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师:你认为这两个角是一样大的,请你上来比一比。
师:(学生摆好后)师说:真是个心灵手巧的孩子!请你告诉大家,这两个角大小是-------
说完让学生回到座位上
3、再指大屏幕的直角,和老师手里的三角尺的直角,这两个角大小怎么样?请你上来比一比?(学生摆好后)请你告诉大家,这两个角大小是-------
说完让学生回到座位上
4、能不能再找出相等的角了?谁愿意上来。
师:(简单评价),哦,这两个角也相等,(仍然这个学生,时间多可以换个学生)提问:有没有相等了?
这里有两把大的三角尺,小朋友们认为这两把三角尺上的角和(你们手上或老师手上)这两把三角尺上的角的大小怎么样?(生回答)有什么好方法去比比看吗?]这些删掉
3、师:为什么这些角都一样大呢?
(先放手让学生说)
教师总结说: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如果两个角的边重合了,说明两个角张开的大小是一样的,这两个角也就一样大。
(六)、想想做做5(课件出示)师:刚才同学制作了一个活动角,如果只给你一张纸,你能折出角吗?折一折,并表示出角。交流。
1、你是怎么折的?
2、怎么表示角的?(圆弧)
师:现在可以同桌互相比比看看谁折的角比较大,可以移一移,看一看的方法。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