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的教学设计
《有趣的推理》教学反思
东莞市大朗镇新民小学 叶巧如
在教学数独前,我认真地解读了教材,教参,经过备课,我知道了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不仅要看行还要看列,即要先考虑什么还要考虑什么。经过一番思量之后,我打算从游戏引入,告诉所有的孩子们只要你认识1、2、3、4,你就能学会它,从而让孩子们放轻松,以最好的状态进入学习中。
一、以游戏为主线,层层引入,引导思考
在新授课前,我设计了入门级密码破译和初级密码破译,孩子们玩得津津有味,但是只有游戏是不够的,游戏后要有思考,从第一个游戏中,学生们发现了要想填上类似这样的密码,需要至少知道三个数学。在初级密码破译后,学生思考的结果是,要想填好密码,应该先找到字母所在的行或列,再进行思考。
二、给学生以缓冲,互助学习,发现规律
讲授到高级密码破译时,面对例2,有些同学手足无措了。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明白了做这种题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先找到字母所在的行和列,然后看哪个给了三个数字,再写出字母所表示的数字。这样层层深入,水到渠成,丝毫看不出老师教学的痕迹,完全是学生自己思考的结果,教师只是在关于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孩子们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虽精心备课,但由于能力原因,也有不足之处:
1、评价语言不及时
这节课比较开放,有的孩子回答得非常好,思维很敏捷,我的评价语没有及时地跟上,有的孩子回答得不够简洁,也不够清楚,但是想法是正确的,我也没有给予适当的鼓励。
2、引导针对性不强
当学生表述思考过程不简洁时,我说:谁能像老师这样说?然后开始按自己的方式说,虽很简洁,却不是孩子的思考,我可以说,“同学们听听,老师这样说好不好?”
总之,这节课上得有成功之处,也有欠妥之处,以后一定会再接再厉,多多学习!
第二篇:《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112-114 学情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类数学妙题,大约在1500年前的《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具有训练智能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鸡兔同笼”问题对于学生尤其是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用假设法解答,学生理解起来很难,我主要借助教材上给出的列表法,同时结合引导学生画图的方法,再配合假设法来帮助学生解决这类问题,充分运用了动手操作这个手段,让学生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解题思路。
教材中呈现了三种解题思路:1.列表尝试法、2.假设法3.方程法。列表尝试法能直观反映数据的变化,学生容易接受,但数据较大时比较繁琐不宜采用;假设法是一种算术方法,计算比较简便,但理解算理有一定难度;方程法容易建立数量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但求解过程对多数小学生而言较难。这三种解题思路各有其优越性,但是对于知识储备不是很足的小学生来说同时也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设计的重点放在理解假设法的算理上。列表尝试法虽然有局限性,但它是假设法和方程法的基础,因此在引导学生用列表尝试法解决问题时,就要有意识地作好铺垫,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反思提升,通过鸡兔同笼问题与生活中类似问题的比较,帮助学生建立“鸡兔同笼”结构特点和解决模型。通过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并让学生在自己解题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解题方法的对比,知道“假设法”和“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通过“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及拓展问题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们多运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为今后升入初中更深层次的学习方程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 4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化繁为简、假设、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3、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用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数学研究在我国历史悠久,在古代民间就流传着许多数学趣事,一直流传到今天。(多媒体出示)今有稚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稚兔各有几何?“这就是一道经典的、有趣的古代数学问题,这道题是以文言文表述的,哪一位同学看懂他的意思了?
学生表述基本正确的都要给予肯定,并在此时出示正确的意思。
现在大家都看懂这道题是什么意思了吧,在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古人留给大家的珍贵问题吧。
二、揭示课题
介绍《孙子算经》中的原题。原题解读
设计意图:从古书中的原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出隐藏条件,帮学生初步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
/ 4
3、探究解题方法
(1)引导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①猜一猜笼子里可能有几只鸡,几只兔?
②师:他猜得对吗?该如何判断正误?该怎样调整鸡和兔的只数?为什么? ③请拿出答题卡一,先猜测,后验证,如果答案不对,想一想怎么调整能更快找到答案。最后数一数你试了几次?再想一想有没有更便捷的调整策略。④反馈交流。A、按顺序列表。
试了几次?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B、取中或跳跃列表。⑤小结
设计意图:列表尝试法虽然烦琐,但这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学习假设法和方程法的基础,因此也是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让学生以填表的方式初步体验鸡兔同笼情况下随着鸡或兔只数的调整,脚的总数量的变化规律。(2)小组合作交流,用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问题 ①同桌讨论,尝试独立列式解答。②集体反馈。
A.反馈假设法一。课件直观演示。B.反馈假设法二。
C.比较这两种解题思路,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假设都是鸡,为什么先求的是兔?假设都是兔呢? D.反馈方程解。
4、小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从体验、尝试到讨论、汇报,结合课件的直观演示,学生个人或集体的智慧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方程法、假设法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至少有一种方法是他自己会理解或掌握的,老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应机敏地倾听,机智地诱导,引导学生较为完整、准确地说明算理,特别是假设法算理,进而让全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解释、学会质疑,学会辩驳。
/ 4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这些方法来解决《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你会做吗?用你喜欢的一种方法做。
2.课件出示《孙子算经》中的原题学生解答并集体讲评。3.课件出示“做一做1”
师:鸡兔同笼问题传到日本时变成了“龟鹤问题”,你认为“龟鹤问题”鱼“鸡兔同笼”问题有什么相似之处?课件出示(龟相当于兔,鹤相当于鸡)展示学生作业,并抽出部分学生说说自己的思路。
4.看来“鸡兔同笼”问题,我们不只局限计算鸡和兔的只数问题上,只要能用“鸡兔同笼”问题来解答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统一叫做“鸡兔同笼”问题。下面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方法来帮我们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做一做”第二题。(大船相当于“兔”,小船相当于“鸡”)生活中其他的“鸡兔同笼”问题。(1)动物园中的问题
动物园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有几只?(2)游乐园中的问题
有38个同学去游乐园划船,共租了8条船,每条船都坐满了。大船每条乘6人,小船每条乘4人。大小船各租了几条? 选一道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解决。
集体反馈。引导学生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
5、揭晓课前猜测的答案。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提炼出这类问题的结构特征,把学习引向深入。
五、总结提升
六、课外延伸
1、阅读并思考:课本114页的“阅读资料”
2、完成练习二十六的1-3题。
/ 4
第三篇:《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P112-114 学情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类数学妙题,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具有训练智能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
教材呈现三种解题思路:列表尝试法、假设法和方程法。列表尝试法能直观反映数据的变化,学生容易接受,但数据较大时比较繁琐不宜采用;假设法是一种算术方法,计算比较简便,但理解算理有一定难度;方程法容易建立数量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但求解过程对多数小学生而言较难。因此,本课设计的重点放在理解假设法的算理上。列表尝试法虽然有局限性,但它是假设法和方程法的基础,因此在引导学生用列表尝试法解决问题时,就要有意识地作好铺垫,为下面的教学埋下伏笔。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反思提升,通过鸡兔同笼问题与生活中类似问题的比较,帮助学生建立“鸡兔同笼”结构特点和解决模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方程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3、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用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二、揭示课题
介绍《孙子算经》中的原题。原题解读
/ 3
设计意图:从古书中的原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例1: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找出隐藏条件,帮学生初步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
3、探究解题方法
(1)引导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①猜一猜笼子里可能有几只鸡,几只兔?
②师:他猜得对吗?该如何判断正误?该怎样调整鸡和兔的只数?为什么? ③请拿出答题卡一,先猜测,后验证,如果答案不对,想一想怎么调整能更快找到答案。最后数一数你试了几次?再想一想有没有更便捷的调整策略。④反馈交流。A、按顺序列表。
试了几次?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B、取中或跳跃列表。⑤小结
设计意图:列表尝试法虽然烦琐,但这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学习假设法和方程法的基础,因此也是本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让学生以填表的方式初步体验鸡兔同笼情况下随着鸡或兔只数的调整,脚的总数量的变化规律。(2)小组合作交流,用假设法和方程法解决问题 ①同桌讨论,尝试独立列式解答。②集体反馈。
A.反馈假设法一。课件直观演示。B.反馈假设法二。
C.比较这两种解题思路,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假设都是鸡,为什么先求的是兔?假设都是兔呢?
/ 3
D.反馈方程解。
4、小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从体验、尝试到讨论、汇报,结合课件的直观演示,学生个人或集体的智慧在这里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方程法、假设法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至少有一种方法是他自己会理解或掌握的,老师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应机敏地倾听,机智地诱导,引导学生较为完整、准确地说明算理,特别是假设法算理,进而让全体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解释、学会质疑,学会辩驳。
四、巩固练习
1、解决书中的原题。
2、生活中“鸡兔同笼”的问题。(1)动物园中的问题
动物园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龟、鹤各有几只?(2)游乐园中的问题
有38个同学去游乐园划船,共租了8条船,每条船都坐满了。大船每条乘6人,小船每条乘4人。大小船各租了几条? 选一道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解决。集体反馈。
3、引导学生建立“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
4、揭晓课前猜测的答案。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提炼出这类问题的结构特征,把学习引向深入。
五、总结提升
六、课外延伸
1、阅读并思考:课本114页的“阅读资料”
2、完成练习二十六的1-3题。
/ 3
第四篇:《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P104-105。二.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类数学妙题,它集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具有训练智能的教育功能和价值,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三.学情分析:
教材呈现两种解题思路:列表尝试法和假设法。列表尝试法能直观反映数据的变化,学生容易接受,但数据较大时比较繁琐不宜采用;假设法是一种算术方法,计算比较简便,但理解算理有一定难度。在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反思提升,通过鸡兔同笼问题与生活中类似问题的比较,帮助学生建立“鸡兔同笼”结构特点和解决模型。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6-16=10(条)(把兔看成鸡来算,4条腿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算,每只兔就少了两条腿,10条腿是少算了兔的腿)
4-2=2(假设全是鸡,是把4条腿的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所以4-2表示是一只兔当成一只鸡就要少算2条腿。)
10÷2=5(只)兔(那把多少只兔当成鸡算就会少10条腿呢?就看10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兔当成了鸡来算,所以10÷2=5就是兔的只数。)
8-5=3(只)鸡(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8-5=3只鸡)算出来后,还要检验算,请生验算。
三、练习巩固,反思提升。1.假设全是兔
学生讨论写算式,然后指名板演。
小结: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把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板书:假设法)小结: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列表法、假设法)
四、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们对自己这节课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外延伸与作业。1.完成课本106 页做一做。
2.阅读并思考:课本106 页的“阅读资料”。
第五篇: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
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著名典型趣题之一,记载于《孙子算经》之中。鸡兔同笼问题,是小学奥数的常见题型。接下来小编搜集了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设计,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与鸡兔同笼有关的问题。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尝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用不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用方程解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性。
3、了解我国古人解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感受其趣味性。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在尝试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法:分析、引导
学法: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2分钟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大约在1500年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着一道有趣的数学题:(课件出示,题略)你们知道这道题的意思吗?
生:……(课件演示)
师:这就是有趣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一问题。
2、学习目标:
掌握用列表法、假设法或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思路。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与鸡兔同笼有关的问题。
二、自主探究:8分钟
内容:课本p104例1的(1)
时间:5分钟
方法:边看书边完成下面要求:
1、“鸡兔同笼”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
2、书上用了()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我们一起来看看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鸡和兔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信息?
生理解:
(1)鸡和兔共8只;
(2)鸡和兔共有26只脚;
(3)鸡有2只脚;
(4)兔有4只脚;
(5)兔比鸡多2只脚。(课件演示)
师:那问题是什么?
生: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3、猜一猜: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鸡和兔可能各有多少只?(学生猜测)还有其它的猜测吗?
4、介绍列表法:
师:你们猜出的结果鸡和兔的总只数都是8只,但是你们猜想的结果都正确吗?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下面请同学们把你们的猜想整理到这张表格中,并进行调整,看看哪个结果才是共有26只脚。(学生活动)
学生汇报整理后的表格,教师板书学生整理后的表格。(边板书,边理解填表过程)
鸡
兔
脚
5、观察发现,列式计算
三、合作交流:5分钟
假设全是兔,怎样解决?试一试。
四、质疑探究:5分钟
解决鸡兔同笼这类问题,有几种假设的方法?
五、小结检测:20分钟
1、小结方法:
同学们真了不起,刚才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时,用到了多种方法:列表法,假设法。
2、检测:
a、问答:
(1)如果老师让你们解决《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你会选哪种方法解决呢?
为什么不选择列表法?难?为什么难?(要列举的情况很多)有没有好的办法?(有没有不用列举那么多就能找到答案呢)
(2)如果一定要你用列表法解答你有什么办法?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列表折半调整。)
(注:如果前面出现了折半列表,就把这个环节提前讲。)
(3)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类似于鸡兔同笼的问题有很多的,这些问题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一些题目?
b、解决问题
(1)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112条,龟和鹤各有多少只?
(2)全班一共有38人,共租了8条船,每条大船乘6人,每条小船乘4人,每条船都坐满了。问大船和小船各多少条?
(3)新星小学”环保卫士”小分队12人参加植树活动。男同学每人栽了3棵树,女同学每人栽了2棵树,一共栽了32棵树。男女同学各几人?
作业:p106;1、2、3。
板书:
鸡兔同笼
假设全是鸡,就有脚8×2=16(只)
比实际少26—16=10(只)
一只鸡比一只兔少4—2=2(只)
兔子:10÷2=5(只)
鸡:8—5=3(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