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凸透镜教学设计
凸透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放大镜的作用;能够找出放大镜在生活中一些用途;能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凸透镜的特点和作用;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2.喜欢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中奥秘,从中体验到乐趣,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所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凸透镜的基本结构、特点,了解凸透镜成像的作用及其成像规律。
二、活动准备:凸度大小不一的凸透镜2片,实验用手持放大镜1只,支架1个,纸屏1张,蜡烛一支,火柴一盒。(以上材料为每组学生材料)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有一批旅行家乘船在海上漫游。不巧,在海上遇到了狂风,把船吹到一座孤岛旁,旅行家们只好下船来到岛上。当时正是冬天,岛上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 旅行家们准备生火取暖,烧火煮饭。意外的问题来了,火柴被海水浸湿了,打火机也丢了。怎么办?正在这时,一个叫克劳波尼的物理学博士想到了一个办法。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解决办法。(放大镜聚光的作用)
(二)初步研究放大镜 1.师生交流放大镜种类
2.学生观察放大镜,看看有什么发现?
全班交流,“中间厚,边缘薄,这样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板书课题:凸透镜)3.认识凸透镜的结构
(三)探究凸透镜的作用 1.小组交流凸透镜的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板书:放大、聚光)(在交流中提示学生使用凸透镜的注意事项)
3.你能让蜡烛火焰的像呈现在纸屏上吗?实验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注意不要让火烧着衣服。生:实验完后要填写实验记录。生:要先制定好实验方案。
师:大家说得很好,下面开始实验。
生:(1)将蜡烛和纸屏固定在桌子的两端。
(2)凸透镜放在蜡烛和纸屏中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烛焰、凸透镜、纸屏在同一高度。
(3)左右慢慢移动凸透镜,直到纸屏上出现清晰的倒立的像。师:谁能语言来描述一下刚才看到的现象?
生:当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形成倒立的放大的像。当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形成倒立的缩小的像。
师:大家想一想,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凸透镜有什么作用? 生:利用凸透镜可以成倒像。(板书:成像)4.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事物运用了凸透镜? 学生交流(望远镜、老花镜、照相机„„)
(四)应用小结 1.学生挑选材料,制作凸透镜;(用滴管将水滴在字上,学生解释现象,教师用图呈现拓展;)
2.大家知道了凸透镜的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你想知道生活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凸透镜吗?请同学课下继续探索。
第二篇:凸透镜教学设计
凸透镜教学设计
发布:魏新颖 时间:2011/9/21 9:02:03 来源:宁夏教研网 点击:
0
640 讨论:
《凸透镜》教学设计 石嘴山市锦林小学 魏新颖
【教
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科学》(青岛出版社五年级下册)。案例背景分析:
玩放大镜是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如果让学生一下子说出光的折射是怎么回事,他们恐怕很难说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课首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一滴圆形的水珠、一只装满水的圆柱玻璃杯、一个凸起的弧形水面都能像放大镜一样——把物体放大这一知识点入手,引导学生认识放大镜镜片,进一步研究凸透镜的作用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达到我们学习光的折射的目的。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处理本课教材的:在科学过程与方法上,以“你知道凸透镜的作用吗”引出关于光的折射的话题,这时让学生充分发挥、各抒已见。关于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学生还不太清楚,对这一问题让同学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寻找验证假设是否成立的方法。在科学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凸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让学生体验人类对光学规律的认识与利用会为我们带来许多方便。
在材料设计方面,为了解决“凸透镜既可成放大的像,又可成缩小的像”这一问题,教师要提供足够的实验器材。
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学生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简单明了的科学探究活动展开整个教学过程:提出问题—进行预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课后延伸探究。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反复实验,归纳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制作能力──制作土照相机。2.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及成像规律 难点: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光学实验盒(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制作材料:土照相机制作材料
课 件:凸透镜光学示意图、照相机成像示意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探究学习、引出主题
1.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水吗?我们来玩几种新的关于水的游戏,好吗? 2.讲解玩水游戏方法(实物投影):
(1)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画报纸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2)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 3.学生分小组进行玩水游戏。
(学生分小组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4.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学生自由交流)
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透过水滴和盛水的玻璃杯看字,字变大了,有很多同学迫切地想探究其中的奥秘,那好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二、亲身体验、探究规律
(一)、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实验活动:亲密接触,认识凸透镜
刚才玩得高兴吗?老师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放大镜(师出示一个放大镜)。请大家仔细观察或用手摸一摸,看它在外形上有哪些特点?咱们比一比看一看谁观察得仔细。1.学生分组观察:(教师随机指导)
(此观察活动大约需要3—4分钟要保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直到每一同学都仔细观察一遍,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2.学生在小组之间互相交流描述自己所观察的放大镜。
3.学生分小组交流观察结果
(学生交流:
1、中间厚,2、边缘薄,3、有的中间厚度大、有的中间厚度小,4、透明)
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这些放大镜虽然有的中间厚一些,有的薄一些,实验用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三部分组成,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边缘薄,中间厚,镜片透明。人们根据放大镜这一特点,又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凸透镜。(板书:凸透镜)
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板书:凸透镜)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凸透镜的知识。
(二)、亲身体验,分组研究凸透镜的作用
刚才同学们可能还没玩够吧,老师想问一下,以前玩过放大镜和激光灯吗?那你一定有很多玩法!你想怎样玩?会有什么发现?每一个小组商量一个玩的方案,在做好简单的分工,玩的过程要及时记录产生的问题、疑惑和自己的发现。学生分小组商议、分工、进行探究,记录。气氛活跃,热烈。
教师在小组内巡视,并做提示:不要用激光灯照射眼睛!不要用凸透镜看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
1.学生分小组研究凸透镜放大和聚光的作用(1)约十分钟后,学生交流自己小组的发现:
看来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都真真切切得体验了一下,得出这么多的经验来,有的同学利用放大镜把课本上的字变得很大。有的同学透过放大镜发现自己的钢笔、尺子等身边的物体都变大了,有的同学还看了自己的手,发现都比原来大很多倍,哇!同学们的发现真棒呀!凸透镜有放大的作用(师板书:放大),其他同学还有别的发现吗?(2)其他小组简单交流
哦,你这样拿着凸透镜对着太阳,发现太阳光透过凸透镜片后形成了一个光点,把火柴放到光点处,过一会儿,火柴着了。火柴着了说明光点处的温度——(高)。那我们能不能拿着放大镜对着太阳看?(不能)会怎样?(灼伤眼睛)能不能拿着放大镜在易燃物品旁做这个实验?(不能)课后大家可以在操场等空旷的地方做这个实验,看看会有什么更多的发现。做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凸透镜还有聚光的作用。(师板书:聚光)
小结:看来,玩中真有大名堂!通过玩,我们发现了凸透镜有放大、聚光的作用,你们真棒!
2.亲手实践,探究凸透镜有成像的规律(1)实验指导
咱们继续来尝试一种新的玩法,好不好?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实验材料。(实验器材每四人一组,每组的实验装置为:蜡烛、火柴、凸透镜、纸屏、小瓷盘。实验桌上有一张记录卡。)
大家把蜡烛、凸透镜、纸屏直立在桌面上,然后用火柴点燃蜡烛(师提示要注意安全),调整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的位置,看看有什么发现?
实验时注意:把用过的火柴棒放在小瓷盘里,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这个实验,小组长分好工,把实验过程中的发现记录在《实验记录卡》中。实验记录卡 我的做法 看到的现象 我的发现
(2)学生分组实验:凸透镜成像实验。
组长打开盒,学生开始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在时刻提醒学生安全实验的同时,应把试验中学生的实验记录作为指导的重点,目的是让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总结操作试验中的有效信息,以便学生交流,归纳结论提供事实依据。此处,教师可提示学生通过改变蜡烛、凸透镜和纸屏的位置来获得有效的信息)。(3)学生交流:
看到同学们玩得很投入,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发现。可以开始交流吗?现在各小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实验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其他小组要做好记录,以便与自己的实验结果相对照。
学生分组上台展示记录表并介绍实验方案(师帮助点燃蜡烛和随机摆放,演示成功后)噢,(惊讶状)真成了倒立放大的像。你真了不起!
还有别的发现吗?好,你来。(看,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像。)
有的小组还有发现,好,你来示范一下(不错,火焰和像的大小差不多。)
不过,刚才老师发现:有的组在操作时,什么也没看到,这是为什么?(教师操作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不在一条直线上,)还有的把蜡烛放在这个位置?(教师操作──镜在一旁)应该怎么做?通过教师的错误演示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师小结:对,三者必须在一条直线上,且凸透镜必须在蜡烛和纸屏之间,这样才能在纸屏上成现倒立的像。
刚才每个个小组的代表向我们演示了他们的发现,现在请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实验情况再结合其他小组的实验情况,将大量的实验信息进行分析,看能从中发现什么或得出什么结论。(4)学生讨论分析实验数据。
通过分析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利用课件展示规律:
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近,距离纸屏远时,纸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像; 当凸透镜距离蜡烛远,距离纸屏近时,纸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像。通过这次实验,你们受到什么启发?(学生自由谈感想。)
这节课的实验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科学结论是需要反复实验的,反复验证的。一次实验能说明一些问题,但不一定完全科学。
三、拓展延伸
1.谈话:小小凸透镜真神奇,那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出示图像资料:凸透镜的应用。4.出示照相机实物,重点介绍凸透镜成像作用在照相机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其实呀,凸透镜的这些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并且凸透镜中蕴含了许多科学道理,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老师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搜集凸透镜应用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更希望大家课后像牛顿一样,进一步开展研究,去探究更多的光学奥秘。
五、布置作业: 学生制作土照相机
1.教师讲解演示制作方法(参照教材图示)2.教师指导学生制作
3.教师评价和展示学生制作情况 4.学生用土相机做照相游戏
(以上制作活动,可根据时间情况课外进行)
六、板书设计:
第三篇:凸透镜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凸透镜》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学生比较喜欢放大镜,很多学生在玩放大镜的时候都发现它放大聚光的作用,但对将放大镜成为凸透镜,却有些陌生。所以本课从观察放大镜入手,首先完成放大镜到凸透镜的名称变化,再以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的特点,了解凸透镜成像的作用及其成像规律。能用简单的器材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 B类学生:能通过观察试验,探究到凸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C类学生:认识凸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2.能力目标
A类学生: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凸透镜提出问题,并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B类学生:能搜集整理资料,并做汇报交流,参与探究实验方案设计。C类学生:分享学习资料,参与到探究实验中。3.情感目标:
A类学生:能与他人交换意见,懂得交流与探讨可以引发新的问题和想法。
B类学生: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C类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以及凹透镜与凸透镜的不同特点。
四、教法和学法 教法:
1、引导探究、合作学习法:
2、演示法
3、多媒体辅助法
4、课堂辅导法
学法
1、自主探究学习
2、实验
3、观察
4、讨论和归纳法。
5、自主探究学习法
五、教学准备 平面镜片 凸透镜片 放大镜零件
实验盒:凸透镜、蜡烛、白屏、火柴、小碟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老朋友登场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出示玻璃)这位老朋友,就在你的桌上,谁来说说它的特点? [学生描述对玻璃片的原先经验:透明的、平的、圆的]
二)认识凸透镜的特点:
1、了解凸透镜的外形特征:
1)想认识新朋友吗?有个条件,观察一下它们的相同点和外形的不同点,行吗?快去一号信封里把它“请”出来吧。2)[学生观察] 3)学生汇报:
4)原来它们都是透明的啊![板书:透明 透] 这位新朋友的外形还有边缘薄,中间厚/或是中间鼓/凸出来的特点,这一点也记录下来。[板书:边缘薄 中间厚 凸]
5)你在生活中还曾见过这位新朋友吗?
[放大镜、老花镜、远视镜、显微镜、望远镜、投影仪,后三者为多个透镜组合的效果] [如果有的学生谈到近视镜:那么请学生观察一下,说说看,它的外形特征,有的学生会谈到近视镜片是边缘厚、中间薄,有的学生也许会谈到
厚薄差不多。小结:近视镜的边缘的厚薄程度与度数是有关系的。] 6)小结:像这种边缘薄,中间厚的镜片,我们叫它“凸透镜”。(板书“镜”)。【学生在观察讨论的基础上明确“这一类镜片有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具有这种特点的镜片统称凸透镜。】
2、认识放大镜的构造:
1)但是单独拿着镜片观察很不方便,让我们来组装一个放大镜好吗?去用2号信封里把零件找出来,比比哪组动作快。2)[学生组装放大镜] 3)谁来谈谈放大镜有哪几部分组成的?[镜片:凸透镜、镜框、镜柄] 小结:有了这样的构造会使我们的观察方便多了。
【使学生明确为了观察方便,凸透镜往往需要配合其它零件共同组成观察工具,而且根据需要镜片的数量还会有变化,渗透合作意识。】
三)寻找凸透镜的作用:
1、利用放大镜观察:
1)让我们用这把凸透镜,研究一下它能做些什么吧!2)学生观察:
3)学生汇报:[板书:成像:放大 倒立 聚集光线
正立(副板书)
模糊(副板书)]
4)小结:刚才同学们是用凸透镜直接去观察,今天我们还有幸请到了一位神秘嘉宾。
2、激光灯演示凸透镜对光线折射的作用:
1)演示实验:仔细观察它还会帮助你进一步了解凸透镜的作用呢!(出示激光灯),这位神秘嘉宾就是(出示:激光灯)它给大家带来了个魔术,谁愿意来做它的小助手?(找一位同学帮忙,让上来的学生在纸屏背面打出光斑,对着学生说;“)手不动,让这个点打在纸上的小点。仔细看好了,变,看清楚了吗?再来一次。变!
[这样凸透镜移动到激光灯前面的时候,纸屏上的光斑就会发生位置上的变化即折射现象。] 【魔术的方式是为了吸引孩子们观察的注意力,解蜜的过程是在考验观察及分析能力。】
2)学生汇报:这个凸透镜使光线发生了折射。或是光斑不在原来的位置上了,即凸透镜改变了光线的传播方向。
【通过几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研究凸透镜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整理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的能力。通过探究活动,知道光在穿过凸透镜镜片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凸透镜具有聚集光线、使物体成像等作用。】
3、初步认识凸透镜的成像作用:
1)看来,这位凸透镜朋友还真不简单!不过它有些不服,就是不相信大家
有这么聪明,嘉宾不是,我也有!你相信吗?快拿出桌子里的实验看看凸透镜请来了谁?看完坐好(蜡烛和黑屏)
2)凸透镜说:“谁能利用我使烛光的像成在黑屏上?清晰行吗?放大、缩小、倒立呢?将你们的方法,记录下来,欢迎有更多的发现,究竟你们够不够聪明,一会便知。
【在探究的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能对探究进行设计:想探究什么?按照怎样的思路探究?凸透镜自述的方式,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调动起他们的兴奋点。】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在实验中适时地针对每组的不同问题进行适时地指导。】 4)学生汇报:
把凸透镜放在蜡烛和黑屏中间,我们发现,它的像可以呈现在黑屏上。
最清晰时凸透镜与蜡烛的距离跟凸透镜与黑屏之间的距离比:
(薄的镜片)1:1 例:1—20—40(厚的镜片)1:5 例:1— 7—42 把凸透镜放的太近和太远都看的模糊。
凸透镜越厚这两段距离之间的差异就越明显。
„„
小结:原来,凸透镜光源、屏的位置还有它的厚度与成像效果有很这么密切的关系呀。
探究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整理并记录。
【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在交流中使学生认识到凸透镜所成的像是与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之间的位置有关或者认识到镜片厚度对聚集光线和物体放大的影响规律就可以了。】
四)自制凸透镜:
1、这么神奇的凸透镜你想亲手来做个吗?如果你选择这个研究主题,可以上来取一些材料试试看,桌上的玻璃片能不能做成凸透镜呢?
2、当然你也可以尝试一下能不能让刚才倒立的像正起来呢?
3、学生制作或尝试。
4、小组汇报:谁能来说说看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
(在刚才的实验基础上,我再加入一个凸透镜,像就正起来了,像中的火焰就向上了。)
(在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就有凸透镜的效果了。)(在圆柱的瓶子里注入水,也有了凸透镜的效果了。)
【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制作的热情,也能在相互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对自己的制作进行改进,使之更有创意、更方便实用。总之,本活动要让每个学生动起来,并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课外拓展:
课后,去你的生活中找找看凸透镜还藏在哪里?有没有其它物体可以用来制作它了,好吗?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把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旨在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体验学科学、用科学的乐趣。】
第四篇:凸透镜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常德市鼎城区第九中学 丁敬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分类;
(2)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提高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猜想的意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学生通过学习,能弄清生活中对透镜知识的应用。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通过制作模拟照相机获得成功的愉悦
(2)在观察中增强对物理的兴趣,在探索中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团结协作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制作模拟照相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透镜成像的感性认识。
(2)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像,对比、分析,归纳出他们的成像特点,并能区分实像和虚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通过“冰透镜向日取火”的实况录像,结合配音资料,开门见山地引出课题“透镜”,并介绍透镜的概念。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课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实验1】感受凸透镜与凹透镜中间及边缘的厚与薄,使学生悟出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定义。
结合画图,讲解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特殊光线: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思考:如果光线沿主光轴射入,方向会改变吗?为什么?
二、新授
1、判别透镜
问题:怎样判别凸透镜与凹透镜?
【学生实验2】组织学生讨论、猜想,设计实验探索多种方法判别透镜。方法①摸:用手直接去摸眼镜的镜片,发现镜片中间薄、边缘厚的则为凹透镜;镜片中间厚、边缘薄的则为凸透镜。教师表扬学生能活学活用,利用刚学的凸、凹透镜的定义区分透镜,并及时指出光学仪器一般不允许用手摸。
方法②照:用光源对着镜片照,发现凹透镜把光散出去,而凸透镜把光聚起来。演示实验:用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入装有烟雾的倒置烧杯,观察光线的偏折情况。教师结合凸透镜与凹透镜对光不同作用的动画讲解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而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并介绍焦点、焦距的概念。
教师演示如何画图,学生动手跟着画。
动画演示,光线通过三棱镜与玻璃砖后偏折,实际就是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学生实验3】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测凸透镜的焦距。(学生一般都能用平行光聚焦法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因为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因此,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也是可逆的。请生用语言描述这一性质。
2、应用
怎样使汽车车灯射出的光线射得更远?与我们今天的知识有关吗? 完成练习。
3、课堂讨论:
①、旅游是为什么禁止扔弃废旧饮料瓶?引导学生多角度发散思维,只要有理,皆予以肯定。
②、为什么最好不在烈日下洗车(浇花)?
三、小结:
通过我们的共同学习,你认识透镜了吗?
四、课外练习
拓展题
第五篇:凸透镜教学设计(复习)
总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光学是初二物理教学的部分内容,光的折射是光学中的重要内容,是中考的 热点之一。理解凸透镜成像的静态及动态规律对于分析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工作原理、调节原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 ②理解凸透镜成像的静态和动态规律;(2)过程与方法论:
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科学规律的能力。②在头脑中建立完整连续的物像变化“动态模型”;(3)情感与价值观:
①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②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
难点: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分析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媒体运用
在探究归纳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时,通过鼠标拖动物体移动,学生可以明显观察到像的大小变化、像距和物距的关系、物像之间距离的变化;通过电脑自动演示和测算,学生可以明显得到像速和物速的关系。
在应用动态规律调节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时,运用课件进行演示,一是可以检验学生答案的正确与否,二是可以边讲解边演示,使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引入:
学生活动1:讨论有几种方法可以知道桌上的透镜是凸透镜?
(一)复习:凸透镜成像的静态规律
学生活动2:讨论如何测定凸透镜的焦距?(有几种方法?原理是什么?)教师活动:演示凸透镜成像实验
通过演示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引导学生比较物体在f两侧和2f两侧 的像的性质,从而归纳出对凸透镜成像的静态规律的理解,为下面的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及应用做好铺垫。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动态规律
通过课件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物像的变化过程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
通过教师有序引导,学生逐项观察,逐项思考分析,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和学的高度统一。体现了能力目标、创新目标。
(三)知识升华:灵活应用
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应用刚刚归纳得出的动态规律,分析在实际情况中怎样正确调节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并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检验,及时校正,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体现了能力目标、德育目标。
(四)强化:例题
通过练习强化有意注意,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评价鼓励学生,重在让学生弄清楚成像规律得出的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一个结论。
体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
(五)巩固:作业
通过作业巩固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六、教学反思
本节复习课教学内容多、密度大、难度高,多媒体的运用贯穿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尤其是信息技术手段模拟实验进行探究活动,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模拟实验弥补了实验无法做到缺憾。如:在研究物体和像沿主轴运动的快慢变化,利用课件很容易实现,但实验就无法实现了。所以,教学软件的使用可以将抽象的、不好理解的规律直观化,起到降低难度、突破难点的作用。
另一方面,以后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让同学上讲台来演示软件,那样就可以亲自体验,印象会更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