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阅读课教案
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四、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六、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七、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描写(抒情)方式:正面(直接)、反面(间接)
九、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十、分析句子含义、作用的基本答题思路:
1.从内容上看:①分析原因②靠中心③分析修辞的表达作用④抓重点动词和形容词分析其作用 ⑤思考它象征了什么
2.从结构上看: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十一、环境描写的作用:1.表现了什么精神、性格、特点。2.烘托了人物的什么心情。3.渲染了什么气氛。
4、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了铺垫。
5、交代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背景。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按特征又可分为白描、细描、衬托、烘托、渲染、对比、情景交融等等。
1、记叙文
命题分析
(1)、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如小说、散文、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2)、记叙文的分类:按写作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记叙文、叙事记叙文、写景记叙文、状物记叙文四大类。①写人的记叙文,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②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③写景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④状物的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
(3)记叙的人称 记叙文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是第一人称。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但所写的内容不能超过“我”耳闻目睹的范围,阅读时要充分注意到“我”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一般记叙文和散文中,“我”即作者本人;在小说中,“我”不是作者本人。“我”在文中可能处于主要地位,也可能处于次要地位。以第三者的地位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情、场景等第三人称写法。用这种人称不受任何限制,“他”“他们”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写来比较自由开阔。
1、偏重于文学作品
2、突出了词句理解,文章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情。
3、评价作品,谈论启示,探究疑难,自由赏析,提出设想,表达创意等方面的无标准答案的开放性试题也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中考阅读考点:
1、记叙线索、顺序、详略;
2、理清文章的思路,概述内容;
3、理解题旨及文章主旨;
4、揣摩理解关键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
5、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文章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7、通过各种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
8、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9、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1、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2.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针对一节中的主题句应在这一节中找议论、抒情的语句,特别是结尾处最重要。
3.文章内容: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4.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5.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6.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以人物为线(2)以时间为线(3)以人物为线(4)以事件为线(5)以情感为线(6)以某物为线(7)以题目为线(8)明暗两线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7.为文章拟标题。(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8.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10.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1.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及作用?(包含修辞)
1、手法:(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2、手法的作用: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2.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 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13.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在结构上的作用:
(1)关键句是指:主旨的句;议论、抒情句;总结全文的句子;照应的句和过渡句。(2)作用:
A、从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句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B、从内容上,在开头: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留悬念,作铺垫。在文章结尾: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 14.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5.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16.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记叙文中抒情:抒情可分为:一是直接抒情: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二是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17.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描写: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A、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7)景物描写(8)场景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 揭示社会现实。
各类记叙文的阅读(1)叙事性记叙文的阅读
①明确事件六要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明确记叙顺序。事情总有发生发展的过程,作者是采用何种顺序来安排的呢?明确记叙顺序对把握内容和主题都有重要作用。
③明确文章中心。所写事件体现的主题,通常用“记叙了……事,歌颂(批评)了……,表现了……”的模式来回答。
(2)写人记叙文的阅读
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是以人物为主来安排文章内容的记叙文,阅读时应以把握人物形象为主。
①明确主要人物(主人公)。一篇文章总共有多个人物出现,其中以谁为主要形象,谁就是所谓的主人公。有的文章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两个人物同时都能体现文章主题,到底谁是主人公就无所谓,两人的地位同等重要。
但要注意一点,主人公并不一定是文中描绘篇幅最多的人物。
②注意人物描写手法。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无一不是围绕表现人物性格来展开的。如《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见到穷水手于勒后的神态和心理描写,将他们由满怀希望到极度失望,因而生恨的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③重视景物描写的烘托作用。
④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比可分为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类。所谓横向对比,是指不同人物对同一事件或人物的不同看法。所谓纵向对比就是指同一人对同种事物(事件)前后的不同看法,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前倨后恭的做法,把胡屠户这一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的市侩形象地描绘了出来。(3)写景状物记叙文的阅读
写景状物记叙文是通过描摹某一事物,通过对这一事物的特点分析来体现主题的记叙文。进行这一类文章阅读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②对比手法的运用:这类文章大多采用对比手法。
③象征手法的运用,写景状物是为表现一定主题,所以所写事物往往富含象征意义(4)新闻与通讯阅读
①重视对标题的把握。新闻与通讯的标题一般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新闻的“主标题”,所以我们读这类文章时先要提炼标题内容。
②重视对新闻导语的把握。如果说标题仅是概括正文内容的话,那么导语就是较详细地介绍事件,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细节。
③对语言准确性的把握。新闻与通讯要求语言准确,虚假性的、欺骗读者的语言绝不能出现,而且一定要具体、准确。如“西起九江(不含)”括号中“不含”一词,如去掉就会让人产生疑问。
④新闻通讯虽要求记者实事求是地记录事件全过程,但在写作中总会有作者观点和情感融入其间,所以我们阅读时也要把握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个人爱憎、好恶等情感。(5)、小说阅读的基本要求和步骤:(见后文)
2、说明文
1、说明文的类型: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⑦.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5、说明对象:指文章说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点)。
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
7、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8、说明语言 类型
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答:(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3、议论文
1、论点(证明什么)论点应该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简洁明确的句子。从全文看,它必能统摄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论点。中心论点只有一个(统帅分论点)⑪明确: 分论点可有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⑫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如标题、开篇、中间、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B.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2、论据(用什么证明)⑪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
⑫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⑬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⑭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 ⑮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
3、论证(怎样证明)
⑪论证方法(须为四个字)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 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比喻论证比喻 在说明文中为打比方,散文中为比喻。5引用论证
⑫分析论证过程: ① 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 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⑬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⑭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
4、议论文的结构 ⑪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⑫类型: ①并列式 ②总分总式 ③总分式 ④分总式 ⑤递进式。
5、议论文的语言 ⑪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 ⑫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⑬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 ⑭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
6、驳论文的阅读
⑪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⑫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 ⑬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
7、常见考点 ①、议论文的论点考点: 第一,分清所议论的问题及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所持的看法(即分清论题和论点)。第二,注意论点在文中的位置:(1)在文章的开头,这就是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的写法。(2)在文章结尾,就是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揭示中心的写法。这种写法在明确表达论点时大多有。所以,总之,因此,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总结性的词语。第三、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分论一般位于段首或有标志性词语:首先、其次、第三等。第五、通过论据来反推论点: 论据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分析论据可以看出它证明什么,肯定什么,支持什么,这就是论点。
②、议论文的论据考点: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全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1、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议论文中,对所举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突出与论点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明确论据时,不仅要知道文中哪些地方用了事实论据,还要第四、要注意论点的表述形式:有时题目就是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
会概括事实论据。概括时,要做到准确,必须依据论点将论据本质特点把握住,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直接引用时要原文照录,以真核对,不能断章取义;间接引用时不能曲解愿意。
③、议论文的结构、层次考点: 结构有: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层进式结构、总分式结构。此考点的基本形式:作者如何证明论点的? ü 答题思路是: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怎样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关键要说清楚证明过程的层次性。
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考点
1、举例论证: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因为“事实胜于雄辩”,所以举出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道理论证:是引用具有权威性的言论证明论点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使用得当,有很强的论证力量。分析引证法的作用,应先弄清引用了谁的言论,是为了证明什么,再把握引证法的特殊作用——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
3、比喻论证: 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4、对比论证:是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鲜明对比,从而证明论点的方法。分析对比论证方法作用,两个方面XX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ü 答题思路:(1)道理论据,增加论据的权威性。(2)事实论据,从哪个角度来证明论点。(3比喻论证,或生动形象证明了„„,或深入浅出证明了„„(要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4)对比论证,两个方面比较,使其对与错更加分明,正确的观点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⑤、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考点: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特色:①、要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准确,严密:②、要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③、要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情色彩。下面从不同角度解释一下:A、语言准确表现为:① 概念使用准确,② 定语、状语等修饰成分恰当。B、语言严密表现为:判断和推理严密,语言表达周密,逻辑性强。C、语言鲜明表现为:表述明确,不模棱两可,态度明确,爱憎分明,恰当使用修辞方法和特殊句式,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说服力。D、语言概括简洁表现为:议论文中事实叙述不细致,较笼统。用议论文的目的是以理服人。不宜详细叙事。否则会喧宾夺主。这一点一般的议论文都有体现,就不再举例说明了。
ü 答题思路:如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思路:(1)确定、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2)词语又如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思路:(1)解释词语的含义;(2)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⑥、议论文中代词的指代对象考点 :这种考题在各种文体的阅读中都较为常见。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的(深层、比喻或引申)作用;这类题主要考语言的准确周密性和形象生动性。
4、散文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
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
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五、散文的意境
意境是客观生活、景物与主观思想、情感相熔铸的产物,具有含蓄深邃的美。优美的散文可谓“无韵之诗”,其意境可以与诗相媲美。阅读散文时,就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不能忽略了语言的揣摩,要调动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情感,获得主观体验,才能达到思想的共鸣与升华。
六、散文的表现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托物言志、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寓情于景、借物喻人、联想想象、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渲染、修辞等。
(1)象征: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这里的“具体形象”——“物”就是本体,与之相对应的事物就是象征体,“深远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2)托物言志:就是借物喻人,是散文中写景状物的重要方法。也就是把所写的景物或景象拟人化,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志向,(3)对比烘托:在散文中,为了突出作者所写的对象,作者往往运用对比烘托的写法。
(4)欲扬先抑:文似看山不喜平,散文更讲究波澜,要赞美某种事物,先表达对它没有好感;想歌颂某个人物,先说他的不足等等,然后根据情节的发展,达到歌颂与赞美的目的,而且使这种歌颂与赞美得到强调。
七、散文的思想内容
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写人的散文,可以分析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叙事散文,可以分析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场面细节把握作品内容;写景状物抒情,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关于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
1.找“要素”。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
①文中的警句;
②篇末的结束语;
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或者说,可以总结如下: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 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3.品味语言
在散文阅读中,这是一个大的考点,更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包含很多小项,分析如下:(1)字词含义
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答题思路: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种题型可以说“逢散文阅读题必有之”。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4.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一般会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为了表达主题需要,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有时会考(或变相)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有时会把修辞融合在这里考。
(1)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2)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5.表现手法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移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即事抒情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借题发挥 ⑤送别类——即事抒情、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等
表现手法还有:对比衬托,侧面描写,象征,卒章显志,讽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实写虚,寓虚于实,虚实相生)手法等。
5、小说
阅读小说,要了解小说的三要素:思想内容、作家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的方法等。
首先,要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分析来认识作品的思想感情、艺术特色。具体地说,应该从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等方面入手,更应该注意人物在各种矛盾冲突中的表现,从中去认识人物的个性特征。如《故乡》中就是通过对少年、中年闰土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等方面的对比描写来揭示主题的。同时,还须努力探求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意义,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其次,要通过小说中情节的分析来认识作品的思想意义与巧妙构思。
再次,要通过对小说中环境的分析使阅读收获得以补充与深化,茅盾先生曾说过:“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还是自然环境,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了人物的思想和行动。” 小说有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之分,阅读时要区别对待。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描写的方法: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小说阅读的基本要求与步骤:
(1)理清故事情节。情节是人物活动的产物,是人物性格形成的依据。在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时,一要理解小说所采用的叙述情节的方法(如顺叙、倒叙、插叙等)及其作用;二要在理清作者的构思脉络的基础上,把握好小说的结构特点,并联系作者要表达的题旨和情感作深入的思考。
(2)分析典型环境。环境是人物赖以活动的舞台,是故事发生、发展的场所。小说中的典型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在阅读、鉴赏小说时,我们就要参照对小说典型环境的分析,去了解小说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社会制度、阶级状况、世态风情,去体会小说所展现的人物活动场所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点,去领悟小说所揭示的人物典型性格的独特魅力及产生此种性格的社会根源和社会意义。
(3)把握人物形象。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并借以反映丰富的社会生活是小说创作的重点。在阅读小说时,需要从作家刻画人物、塑造典型性格的方法入手,去分析小说的人物特征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4)品味语言特点。一般说来,阅读小说首先要从语言入手,在读懂词句含义的基础上品味语言。这就需要弄懂词句所要表达的基本意义,特别是要着意去体会小说中那些关键词句,尤其是那些通常不被用来描写事物的词语、句子。还需要着意去理解小说语言中所隐含的信息,多角度地分析语言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仔细品味小说语言的特点。
古诗文赏析专题
(一)鉴赏字词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3、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
(1)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其一》刘禹锡)
(2)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3)虚词:在古典诗词中,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
(二)品鉴思想情感: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
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
二、解题指导
(一)客观题解题方法:客观题即选择题,它包括判断、赏析型等子题型,判断选择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冠李戴。命题人有时故意扩大原意,往往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把动态(景)说成静态(景),反之亦然。
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命题人往往利用学生的思维定势,把浅显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奥莫测,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或故意拔高(贬低)诗歌内涵。
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目混珠。命题人往往把正误表述内容揉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断的词作结,如“不”“是”“都”。
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备选项的表述结论,在诗中找不到佐证材料,找不到根据。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是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把视觉说成听觉。
(二)主观题解题方法:
①从关键词语上着手。如抓住诗句中的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去品味赏析作答。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情感句)上着手。分析概括,推断作答的切入点。
③从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和表达方式(白描、议论)着手。分析其含义,探究其作用。
④从作品、作家的相关背景资料着手。准确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⑤从诗歌所写的具体内容着手。把握各类诗歌的思想内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国诗、哲理诗、咏物诗等,应依据各自的类属,提取概括各自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⑥从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炼)着手。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三)诗歌赏析题整体解题方法: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有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像和联想把握诗歌所抒写的情怀。
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
④体味试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另外,要借助注释、提示、作家的生平经历、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业已形成的能力,仔细诵读,品味所给的诗词曲,找出答题的角度,在反复比较、辨析的基础上,推断所求的答案。
第二篇:走入初中语文课
1.走入初中语文课
——始业教育
一、导入新课,引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登过长城吗?
一个小伙子,登上了北京八达岭长城,不觉感慨道:“啊,长城!”旁边的人以为他诗性大发了,就很有兴致等着听他的下文,谁知他却说:“咋就这么长!”——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词汇的贫乏,常常会带来思想情感的苍白。
同学们,你们见过长江吗?
一个五六岁的小姑娘,跟着父母去旅行,当他们乘坐的汽车行驶在南京长江大桥上的时候,小姑娘趴在车窗玻璃上,看着茫茫的河水,奶声奶气地吟出了两句古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两句诗尽管用错了地方,但错得颇有道理,比那小伙子要高明多了。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就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素养的高低。
二、语文的外延——生活
第二声啼哭
池莉
人类诞生的最初,总是要有第一声的啼哭。这啼哭就是语言。凡是听到这语言的人们都会发出由衷的理解和放心的微笑,因为大家都听懂了这语言。即:我来了!啼哭是美丽的,由于它是语言,由于它是语文,由于它表达了一个新生命健康蓬勃的状态。
我一直以为,语文的意义非常深远和广泛,它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贯穿着我们的整个生命过程。在我们的生命里,任何美丽的时刻和美丽的状态,无疑都须得包涵、交流、理解、默契、认同这样一些重要因素。而这样的一些因素,只能靠灵通的悟性和精确的表达来获得了。语文是一种知识,但更是我们生命的营养,一旦缺乏,生命就会苍白;语文是一门学科,但更是我们生命健康的一种元素,削弱了它,我们就会缺乏必要的生活力量。语文太实用了。它简直就是人类安身立命的最基本工具,实用得近乎通俗;无论干什么,首先需要的都是语言和由此派生的理解能力。所以,语文的学习与修养简直就等于人类的第二声啼哭。人类没有第一声啼哭,还有医生帮助拍打婴儿的屁股,使婴儿大哭一声,肺叶张开。第二声啼哭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了,不会再有谁来直接痛打我们的屁股,只有我们自己才可以让自己的生命蓬勃开放。本书的单元布局改变了以往按文体安排单元的形式,教材符合新课程的不再强调语文的文体知识的要求,更加注重同学们的人文体验。以下是单元安排:
第一单元 人与自我之一 生命体验
第二单元 人与自然之二 理想信念
第三单元 人与自然之一 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 人与自然之二 科学世界
第五单元 人与社会之一 家庭亲情
第六单元 人与社会之二 想象世界
三、语文的内涵
1、语文之情感。
《苹果树》课件。
2、语文之美感。
《听听那冷雨》(节选)
台湾 余光中
春雨。杏花。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地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就是一个地。太初有字,于是民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中文之美,不仅美在形体,更美在风骨,美在精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块文脉的走势,任何一种表情的意蕴,任何一袭衣袂的摆动,都如巧夺了天工一般,增之则长,减之则短。
3、语文之趣味。
《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四、语文学习目标
争做“五一居士”—— ①一手好字。②一张能言会道的嘴。③一肚子名篇佳作。④一笔好文章。⑤一颗永远纯真的心。
五、语文学习道理。
讲故事,让学生领悟其中所包含的学习道理。
1、一个灰心丧气的青年人,因科举没考上,便颓废不堪,一蹶不振,整天关在屋子里,抱头痛哭。有一天,一位老者跨进门,语重心长地说:“假如山上滑坡,你该怎么办?” 年青人喃喃:“往下跑。” 老者仰头大笑:“那你就葬身山中了。你应该往山上跑,你只有勇敢地面对它,才有生还的希望,天下事皆然。”说完便飘然而去。(——只有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才能战胜它。往上走,不要往下走,学习亦如此。)
2、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
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勇敢面对一切挑战和失败。)
3、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交响乐指挥家。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敏锐地发现了不和谐的音符。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了错误,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还是不对。他觉得乐谱有问题。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坚持说乐谱绝对没有问题,是他错了,面对一大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后斩钉截铁地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委席上的评委们立即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指挥家在发现乐谱错误并遭到权威人士“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前两位参加比赛的指挥家虽然也发现了错误,但终因随声附和权威们的意见而被淘汰。小泽征尔却因充满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挥家大赛的桂冠。(——相信自己,坚持真理,勇敢地挑战权威。)
4、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 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
5、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 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要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6、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你们说,这个小孩是不是很聪明?(——重要的还在钓技。学习,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小结: 第一,相信自己,勇敢面对
第二、养成习惯,重在坚持
第三、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六.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1.思想上高度重视。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3.树立目标,端正态度。
4.具体而言课堂内外须做到:
课内 ① 认真预习、听课、作业、复习。
② 积极思考并努力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体验感悟反思。
③ 养成记好笔记的习惯。
④ 把字写得工整美观,笔划清楚。
⑤ 把话说得清楚、明白、响亮。
⑥ 把作文写得新颖、生动、流畅。
课外 ① 阅读文章、报刊、文学作品。
② 写日记、周记、心得体会。
③ 看有益的影视节目。
④ 上网搜集资料信息。
七.作业
1.你原来喜欢语文吗?为什么?
2.你在新学期有什么新设想?语文的弱项在哪里?什么原因?想怎么解决?
3.你看过哪些书?最喜欢的是哪一本?
4.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帮助?对老师有什么要求?
(结合你的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谈谈。写在随笔本上)
第三篇:语文课教案
教学内容:
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读出重音。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重读;“哀吾生之须臾,慕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韵脚字重读;“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疑问词重读。
2、读出气势。如“方其破荆洲,下东陵,顺流而东也,(停顿较小语速较快)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朔赋诗(语速舒缓)固一世之雄也,(停顿较大气势豪迈)而今安在哉?(情感急转缓慢低沉)”
3、读出情感。如:“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何其乐也;“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何悲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所共适”,何其旷达;“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又何其洒脱。指导学生体悟词语的抑扬顿挫,文句的舒缓轻重,为背诵作好准备。(三)内容简析
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曲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这就是它成为名篇的原因之一。第一段,写了什么?
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第二段,有什么变化?
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新妇泣,六个比喻,渲染箫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第三段,为什么而悲?
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抒发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英雄豪杰,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
度不禁悲从中来。
第四段,“我”为什么乐观?
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和豁达开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写景,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不变的,用不着羡慕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第五段,首尾的关系:
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四)读熟并背诵
示范朗读、齐读全文、自由朗读
(五)小结
《赤壁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有意地联系以前学过的东西,既可以帮助理解新文章,又可以激活已有的积累,有新的理解和认识。希望大家好好复习品味。
(六)作业 复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并预习《后赤壁赋》初步领会作者思想。2 随笔《逆境中的超脱-----我看苏轼》
第四篇:初中语文课改感悟
初中语文课改感悟
新一轮课改的号角唤起了老师们勇于拼搏的干劲,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堂。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式学习。新课程的实施,给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新气象。然而有部分教师和学生就出现了新课程实施后的不良反应。下面是我对新课程改实施过程中一些现象的思考,希望与同行共勉。
一、正视现实,展望明天,从实际出发。新课标是站在发展的角度而制定的,是对当今教学将要达到目标要求的展望,因而富有前瞻性与时代性。新课标提出有些要求或措施在现实教学中暂时肯定难以落到实处。也就是说,我们农村初中教师必须认识到新课标精神与现实教学之间的落差,必须认识到农村与城市之间教学方面存在的不同,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尽量向新课标靠拢。
二、构建具有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语文课究竟应该怎样上,这是语文教师最感困惑的一个问题。农村中学和城镇中学的生情不同,课堂教学模式就应有别。有没有一种既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字词、分段、中心、写作特色的分块教学),又有别于当今部分教师采用的华而不实的教学模式(即放手让学生讨论而又无任何实质意义),笔者认为,教学模式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受到教学观念、教学条件等制约,要靠语文教师自己去摸索、探究,积累吸收经验,最终达成。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有利于教学的信息(比如对关键词句的品读),调适学生的心理状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才能焕发语文课堂教学的勃勃生机和师生的生命活力。
三、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优势实施新课程改革。和城市中学相比,农村中学肯定有很大差距,但农村教学也具有城市语文教学不可相比的独特优势。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创造,并能妥善处理运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新课标也是可行的。总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从实施新课标的具体现状来看,的确不容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学生这样一个庞大群体的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兴衰。新课标实行要想取得成功,不解决农村初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将成为“海市蜃楼”。广大农村语文教师一定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正视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社会、家庭,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教研人员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才能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农村发展的新语文教学道路。
四、尽快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和考试制度。如果评价和考试制度仍停留在课改前的状态,就会使语文教师丧失激情,失去后续动力,甚至于用新教材教老内容,那么新课程在农村中学将名存实亡。另外,家长及社会对语文教师的认可程度与其教学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家长对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及生源。因此,尽快建立并完善评价和考试制度,是加强语文教师后续动力的关键。
总之,培养和加强语文教师的后续动力,有利于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农村中学的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切实提高,更有利于农村中学的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我相信,有了语文教师持续探究实施新课程的动力,农村中学语文这方园地,必将结出累累硕果。
第五篇:初中语文课后生字词汇总
七年级上册
1、《在山的那边》 痴想
隐秘
铁青
凝成诱惑
喧腾
一瞬间
2、《走一步,再走一步》 训诫
耸立
迂回
凝视
瘦骨嶙峋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3、《生命
生命》
骚扰 小憩
茁壮
糟蹋
庸碌
辜负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
4、《紫藤萝瀑布》 嚷
穗
舱
绽
凑
酿
发端
终极
迸溅
挑逗
繁密
伫立
凝望
笼罩
伶仃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蜂围蝶阵
盘虬卧龙
6、《理想》
蜕
饥寒
离乱
缀连
远行
倔强
洗濯
玷污
怨恨
扒窃
诅咒
浓阴
海天相吻
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及
7、《短文两篇》
贪婪
堕落
点缀
自豪
冉冉
苦熬
雏形
丰硕
稀疏
珍重
累累
低回
沉甸甸
眼巴巴
繁弦急管
红灯绿酒
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
多姿多彩 不可磨灭
回味无穷
8、《人生寓言》
慧心
嬉戏
风韵
闲适
撤销
禀告
厄运
折磨
行乞
正色落难
归属
流落
无忧无虑
心旷神怡
阴晴圆缺
举世无双
心痛如割
险象迭生
得失之患
多愁善感
天灾人祸
突如其来
异国他乡
9、《信念》固执
鞭策
盛名 报酬
奢望
蹂躏
呵责
懊恼
沉醉 问心无愧
11、《春》 朗润
酝酿
卖弄
宛转
嘹亮
黄晕
烘托
静默
舒活
欣欣然
繁花嫩叶
呼朋引伴
抖擞精神
花枝招展
12、《济南的冬天》
镶
响晴
安适
肌肤
秀气
绿萍水藻
贮蓄
澄清
空灵
水墨画
蓝汪汪
13、《山中访友》 幽径
逝川
青翠
唱和
湛蓝
赞助
玄奥
清澈
禅心
凝神
犬吠
德高望重
波光明灭
返老还童
津津乐道
14、《秋天》幽谷
肥硕
栖息
归泊
寥阔
枯涸
清洌
梦寐
16、《化石吟》骸骨
潜行
葱茏
优雅
叹服
造物主
海枯石烂
日转星移
17、《看云识天气》峰峦
预兆
轻盈
崩塌
弥漫
征兆
一霎间
千姿万态
18、《绿色蝈蝈》 扰乱
哀鸣
狩猎
哀号
喧嚣
喑哑
沉寂
静谧
篡夺
劫掠
酷爱 弱肉强食
隐隐约约
窸窣作响
连续不断
夜色苍茫
更胜一筹 惊惶失措
开膛破肚
津津有味
断肢残腿
毫不犹豫
19、《月亮上的足迹》观测
海域
神往
畅谈
里程碑
昂首挺立
遥遥在望 20、《山市》孤塔耸起
高插青冥
历历在目
风定天清
直接霄汉
黯然缥缈
21、《风筝》 寂寞
憔悴
肃杀
诀别
荡漾
嫌恶
可鄙
惊惶
瑟缩
傲然
虐杀
宽恕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
22、《羚羊木雕》
抹
逮
怦怦
寒颤
23、《散步》信服
嫩芽
霎时
拆散
委屈
水波粼粼
24、《诗两首》
摇摆
匿笑
花瓣
沐浴
祷告
倘若
惊讶
无端
笑嘻嘻
26、《皇帝的新装》 炫耀
称职
妥当
呈报
滑稽
精致
头衔
骇人听闻
27、《郭沫若诗两首》
珍奇
闲游
笼罩
疏星
随声附和
28、《女娲造人》
女娲
澄澈
幽光
灵敏
绵延
神通广大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嬉戏
潺潺
眨巴
红润
孪生
痒酥酥
踉踉跄跄
七年级下册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攒
拗
确凿
菜畦
桑葚
轻捷
蟋蟀
臃肿
脑髓
相宜
书塾
方正
博学
蝉蜕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2、《爸爸的花儿落了》 肿胀
叮嘱
恐惧
骊歌
花圃
3、《丑小鸭》 丑陋
讪笑
嫉妒
来势汹汹
4、《诗两首》 瞬息
幽寂
延绵
荒草萋萋
6、《黄河颂》 巅
澎湃
狂澜
屏障
哺育
九曲连环
7、《最后一课》 郝
叟
哽
懊悔
祈祷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逼狭
崎岖
阻抑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9、《土地的誓言》 炽痛
嗥鸣
斑斓
怪诞
亘古
默契 田垄
蚱蜢
污秽
11、《邓稼先》
宰割
筹划
彷徨
仰慕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衰微
赫然
迭起
锲而不舍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心会凝神
迥乎不同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13、《音乐巨人贝多芬》
愁苦
深邃
踌躇
巴望
锁闭
磐石
惹人注目
杂乱无章
不见天日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博学多识
一拍即合寻欢作乐
义愤填膺
16、《社戏》 惮
踱
棹
归省
行辈
撺掇
凫水
17、《安塞腰鼓》
狂舞
闪射
火烈
飞溅
亢奋
晦暗
羁绊
蓦然
冗杂
搏击
烧灼
奔突
翻飞
大彻大悟
18、《竹影》撇
蘸
幽暗
惬意
疏密
包罗
朱砂
口头禅
参差不齐
19、《观舞记》
清扬
咿哑
静穆
端凝
颦蹙
粲然
嗔视
变幻多姿
离合悲欢
低回婉转
叱咤风云
浑身解数
高视阔步
尽态极妍
息息相通
21、《伟大的悲剧》 拽
无垠
癫狂
凛冽
吞噬
销蚀
羸弱
步履
告罄
遗孀
坚持不懈
千辛万苦
风餐露宿
夜不成眠
精疲力竭
闷闷不乐
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
洋洋得意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
畏缩不前
鲁莽大胆
念念有词
语无伦次
精打细算
与其„„毋宁
22、《荒岛余生》
泅
作践
沮丧
搁浅
日规
抵御
愁闷
孤立无援
冻饿之虞
闻所未闻
郑重其事
知足安命
不毛之地
不可思议
聊以自慰
23、《登山地球之巅》
砭骨
履践
崔巍
养精蓄锐
齐心协力
头晕眼花
腰酸背痛
勇往直前
24、《真正的英雄》 阴霾
疆域
迫不及待
孜孜不倦
刚毅不屈
26、《珍珠鸟》 巢
瞅
雏
垂蔓
眼睑
眸子
流泻
斑斑驳驳
生意葱茏
27、《斑羚飞渡》
肌腱
逞能
恍惚
甜腻
娴熟
进退维谷
一尘不染
略胜一筹
眼花缭乱
秩序井然
28、《华南虎》 劝诱
抽搐
沟壑
不羁
叽叽喳喳
石破天惊
29、《马》
觑
剽悍
疆场
驯良
勇毅
窥伺
迎合疮痍
枉然
阔绰
观瞻
妍丽
庇荫
遒劲
犷野
畸形
慷慨以赴
相得益彰
有过之而不及
八年级上册
1、《新闻两则》 鄂
豫
绥靖
阻碍
锐不可当
2、《芦花荡》 尖利
能耐
悠闲
寒噤
阴惨
仄歪
央告
转弯抹角
月明风清
张皇失措
3、《蜡烛》
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颤巍巍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赃物
箱箧
制裁
荡然无存
5、《亲爱的爸爸妈妈》
肃穆
荒谬
健忘
6、《阿长与山海经》骇
掳
悚
惶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疏懒
霹雳
孤孀
7、《背影》 交卸
奔丧
狼藉
簌簌
典质
赋闲
颓唐
琐屑
8、《台阶》 尴尬
烦躁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9、《老王》 伛
惶恐 荒僻
塌败
取缔
骷髅
滞笨
愧怍
10、《信客》
接济
唏嘘
稀罕
噩耗
呵斥
焦灼
伎俩
颠沛
吊唁
文绉绉
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生死祸福
11、《中国石拱桥》
雄跨
雄姿
残损
古朴
推崇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12、《桥之美》
美感
史诗
驻足
重峦叠嶂
13、《苏州园林》
轩榭
败笔
丘壑
嶙峋
镂空
蔷薇
明艳
因地制宜
14、《故宫博物院》
磬
琉璃
藻井
蟠龙
中轴线
15、《说“屏” 》
屏风
纳凉
帷幕
缓冲
造型
伧俗
雅俗之别
16、《大自然的语言》
萌发
翩然
孕育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次第
17、《奇妙的克隆》
囊
克隆
繁衍
胚胎
鳞片
脊椎
两栖
相安无事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遗骸
劫难
褶皱
致密
追溯
天衣无缝
19、《生物入侵者》 失衡
藩篱
监控
归咎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啸聚山林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20、《你一定会听见的》
顷刻
面颊
喷嚏
激荡
嘈杂
过滤
唠唠叨叨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八年级下册
1、《藤野先生》 绯红
标致
落第不逊
诘责
托辞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物以稀为贵
2、《我的母亲》
翳
责罚
管束
气量
广漠
宽恕
质问
文绉绉
3、《我的第一本书》
幽默
凄惨
奥秘
翻来覆去
4、《列夫·托尔斯泰》
黝黑
滞留
愚钝
器宇
禁锢
轩昂
犀利
侏儒
酒肆
尴尬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
广袤无垠
5、《再塑生命》
搓捻
企盼
繁衍
迁徙
觅食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繁花似锦
风云突变
不可名状
落英缤纷
冥思遐想
期期艾艾
6、《雪》 博识
美艳
消释
褪尽
凛冽
升腾
7、《雷电颂》
睥睨
污秽
犀利
迸射
播弄
虐待
雷霆
踌躇
鞭挞
罪孽
拖泥带水
9、《海燕》
苍茫
胆怯
翡翠
精灵
蜿蜒
10、《组歌》
执拗
憔悴
馈赠
真谛
璀璨
镶嵌
海誓山盟
长吁短叹
千山万壑
盛气凌人
11、《敬畏自然》
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萧瑟
和煦
干涸
吞噬
裸露
戈壁滩 沧海桑田
13、《旅鼠之谜》媲美
挑衅
鼠目寸光
相辅相成
14、《大雁归来》缄默
窥探
狩猎
顾忌
凋零
滑翔
目空一切
15、《喂——出来》
哂笑 拍板
黑咕隆咚
颤颤巍巍
莫衷一是
胸有成竹
不容置疑
慷慨大方
一视同仁
任劳任怨
16、《云南的歌会》
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
淳朴
即物起兴
引经据典
悠游自在龙吟凤哕
17、《端午的鸭蛋》
腌
门楣
苋菜
籍贯
城隍庙
肃然起敬
囊萤映雪
18、《吆喝》
招徕
饽饽
秫秸秆
随机应变
合辙押韵
油嘴滑舌
19、《春酒》
家醅
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 20、《俗世奇人》
蔫
怵
抠
九年级课后字词
1、《沁园春雪》
妖娆
风骚
红装素裹
一代天骄
2、《雨说》
田圃
喧嚷
洗礼
襁褓
温声细语
润如油膏
3、《敬业与乐业》旁骛
敬业乐群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言行相顾
强聒不舍
4、《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陨落
灵柩
凌驾
睿智
弥留之际
媚上欺下
兼而有之
孤军奋战
黎民百姓
恼羞成怒
恪尽职守
5、《傅雷家书两则》
凭吊
谀词
扶掖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如牛
6、《致女儿的信》
忐忑
繁衍
一抔黄土
化为乌有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7、《故乡》
萧索
家景
如许
鄙夷
恣睢
8、《孤独之旅》
厚实
嬉闹
觅食
驱除
歇斯底里
9、《我的叔叔于勒》 拮据
栈桥
阔绰
煞白
十拿九稳
10、《心声》
沙哑
发窘
抽噎
出风头
1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根深蒂固
轻而易举
锲而不舍
持之以恒
12、《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13、《短文两则谈读书不求甚解》
藻饰
狡黠
诘难
伦理
滞碍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咬文嚼字
豁然贯通
开卷有益
1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玄虚
诓骗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15、《智取生辰纲》 怄
端的寻思
逞辩
勾当
16、《杨修之死》 沉吟
禀请
班师
谮害
惑乱
对答如流
17、《范进中举》 倒运
腆着
舍与
管待
商酌
叙功
相与
唯唯连声
18、《香菱学诗》 腻烦
怔怔
笑吟吟
茶饭无心
挖心搜胆
精血诚聚
19、《我用残损的手掌》 锦幛
荇藻
蓬蒿
蝼蚁
20、《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干瘪
淤滩
驳船
簇新
胚芽
21、《外国诗两首》
虔词
慰藉
晨曦
瞰望
22、《孔乙己》
蘸
阔绰
颓唐
营生
格局
23、《薄柳人家》
腌臜
唿哨
隐慝
荣膺
一气呵成妙手回春
断壁残垣
如坐针毡
芒刺在背
天伦之乐
影影绰绰
望眼欲穿
24、《热爱生命》窒息
骸骨
吹毛求疵
奄奄一息
25、《谈生命》
骄奢
清吟
荫庇
芳馨
怡悦
云翳
一泻千里
26、《那树》
倒坍
引颈受戮
周道如砥
27、《地下森林断想》
瘠薄
沉湎
孱弱
遮天蔽日
浩瀚无垠
袅袅烟云
山崩地裂
百鸟啾啾
隐性埋名
28、《人生》
瞻望
攫取
增益
臆测
乐此不彼
29、《威尼斯商人》
恻隐
豁免
告禀
庖代
延纳
饶恕
心如铁石
万恶不赦
遍稽群籍
鸡犬不宁
有例可援
30、《变脸》糍粑
打鼾
阴霾
盘缠 打牙祭
怡然自得
睡眼惺松
蹑手蹑脚
31、《音乐之声》
峥嵘
涟漪
鳞次栉比
通宵达旦
顶礼膜拜
附:初中语文课后生字词汇总(完全篇)七年级上册
1、《在山的那边》痴想 隐秘 铁青 凝成 诱惑 喧腾 一瞬间
2、《走一步,再走一步》
训诫 耸立 迂回 凝视 纳罕 瘦骨嶙峋 心惊肉跳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3、《生命
生命》骚扰 小憩 茁壮 糟蹋 庸碌 辜负 昂然挺立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
4、《紫藤萝瀑布》
嚷
穗
舱
绽
凑
酿
发端
终极
迸溅
挑逗
繁密
伫立
凝望
笼罩
伶仃
稀零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蜂围蝶阵
盘虬卧龙
6、《理想》
蜕
饥寒
离乱
缀连
远行
倔强
洗濯
玷污
怨恨
扒窃
诅咒
浓阴
海天相吻
浪子回头
碌碌终生
绝处逢生 可望不可及
7、《短文两篇》 贪婪
堕落
点缀
自豪
冉冉
苦熬
雏形
丰硕
稀疏
珍重
累累低回
沉甸甸
眼巴巴
繁弦急管
红灯绿酒
玲珑剔透
具体而微
多姿多彩
不可磨灭回味无穷
8、《人生寓言》慧心嬉戏风韵慷慨闲适撤销禀告厄运折磨行乞正色落难归属流落无忧无虑心旷神怡阴晴圆缺举世无双心痛如割险象迭生得失之患多愁善感天灾人祸突如其来异国他乡
9、《信念》固执鞭策盛名报酬奢望蹂躏呵责懊恼沉醉沉醉猝然长逝问心无愧
11、《春》朗润酝酿卖弄宛转嘹亮黄晕烘托静默舒活欣欣然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
12、《济南的冬天》镶
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13、《山中访友》幽径逝川青翠唱和湛蓝赞助玄奥清澈禅心凝神犬吠德高望重波光明灭返老还童津津乐道
14、《秋天》丁丁幽谷肥硕栖息归泊寥阔枯涸清洌梦寐
16、《化石吟》奇幻远古骸骨乌有潜行褱藏葱茏幽雅叹服造物主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17、《看云识天气》峰峦预兆轻盈均匀崩塌弥漫征兆一霎间千姿万态变化无常
18、《绿色蝈蝈》扰乱哀鸣狩猎哀号喧嚣喑哑沉寂静谧篡夺劫掠酷爱弱肉强食隐隐约约窸窣作响连续不断夜色苍茫更胜一筹惊惶失措开膛破肚津津有味断肢残腿毫不犹豫
19、《月亮上的足迹》观测指令合算海域神往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 20、《山市》孤塔耸起
高插青冥
碧瓦飞甍历历在目风定天清一切乌有直接霄汉黯然缥缈
21、《风筝》筝秃蟹蕾堕丫杈寂寞憔悴肃杀诀别荡漾嫌恶笑柄可鄙什物惊惶瑟缩傲然虐杀宽恕恍然大悟苦心孤诣
22、《羚羊木雕》抹攥逮怦怦树杈寒颤
23、《散步》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
24、《诗两首》嗅 摩 衍叠摇摆 匿笑 花瓣 沐浴 祷告 妄弃 倘若 惊讶 无端 至爱 笑嘻嘻
26、《皇帝的新装》炫耀 称职 妥当 呈报 滑稽 陛下 精致 头衔 爵士 骇人听闻 随声附和
27、《郭沫若诗两首》缥缈 定然 珍奇 闲游 笼罩 疏星
28、《女娲造人》女娲 澄澈 幽光 灵敏 绵延 神通广大 莽莽 榛榛
29、《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嬉戏 哞哞 潺潺 眨巴 红润 孪生 痒酥酥 踉踉跄跄
七年级下册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攒
拗
确凿
菜畦
桑葚
轻捷
蟋蟀
臃肿
脑髓
相宜
书塾
方正
博学
蝉蜕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2、《爸爸的花儿落了》 肿胀
叮嘱
恐惧
骊歌
花圃
3、《丑小鸭》丑陋
讪笑
嫉妒
来势汹汹
4、《诗两首》瞬息
幽寂
延绵
荒草萋萋
6、《黄河颂》巅
澎湃
狂澜
屏障
哺育
九曲连环
7、《最后一课》郝
叟
哽
懊悔
祈祷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逼狭
崎岖
阻抑
回环曲折
亦复如是
9、《土地的誓言》炽痛
嗥鸣
斑斓
谰语
怪诞
亘古
默契 田垄
蚱蜢
污秽
11、《邓稼先》
宰割
筹划
彷徨
仰慕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衰微
赫然
迭起
高标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沥尽心血
潜心贯注
心会凝神
迥乎不同
一反既往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13、《音乐巨人贝多芬》重荷
愁苦
深邃
踌躇
巴望
锁闭
磐石
惹人注目
杂乱无章
不见天日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博学多识
一拍即合寻欢作乐
忘乎所以
义愤填膺
16、《社戏》惮
踱
棹
归省
行辈
撺掇
凫水
17、《安塞腰鼓》狂舞
闪射
火烈
飞溅
亢奋
晦暗
羁绊
蓦然
冗杂
搏击
烧灼
奔突
翻飞
大彻大悟
18、《竹影》撇
蘸
幽暗
惬意
疏密
包罗
朱砂
口头禅
参差不齐
19、《观舞记》清扬
咿哑
静穆
端凝
颦蹙
粲然
嗔视
变幻多姿
本色当行
离合悲欢 低回婉转
叱咤风云
浑身解数
高视阔步
尽态极妍
息息相通
21、《伟大的悲剧》拽
无垠
癫狂
凛冽
吞噬
销蚀
蠃弱
步履
告罄
遗孀
坚持不懈
千辛万苦
风餐露宿
夜不成眠
精疲力竭
闷闷不乐
毛骨悚然
耀武扬威
洋洋得意
怏怏不乐
姗姗来迟
忧心忡忡
疲惫不堪
畏缩不前
鲁莽大胆
念念有词
语无伦次
精打细算
与其„„毋宁
22、《荒岛余生》泅
作践
沮丧
搁浅
斫痕
日规
抵御
愁闷
孤立无援
冻饿之虞
闻所未闻
郑重其事
知足安命
不毛之地
不可思议
聊以自慰
23、《登山地球之巅》
砭骨
履践
崔巍
养精蓄锐
齐心协力
头晕眼花
腰酸背痛
勇往直前
24、《真正的英雄》阴霾
疆域
迫不及待
孜孜不倦
刚毅不屈
26、《珍珠鸟》巢
瞅
雏
呷
垂蔓
眼睑
眸子
流泻
斑斑驳驳
生意葱茏
27、《斑羚飞渡》肌腱
逞能
恍惚
甜腻
娴熟
进退维谷
一尘不染
略胜一筹
眼花缭乱
秩序井然
28、《华南虎》铰
劝诱
抽搐
沟壑
不羁
叽叽喳喳
石破天惊
29、《马》觑
鬣
剽悍
疆场
驯良
勇毅
窥视
迎合疮痍
枉然
阔绰
观瞻
妍丽
庇荫
遒劲
犷野
畸形
颚骨
慷慨以赴
相得益彰
有过之而不及
八年级上册
1、《新闻两则》鄂
豫
绥靖
阻碍
锐不可当
2、《芦花荡》 尖利
能耐
悠闲
寒噤
阴惨
仄歪
央告
转弯抹角
月明风清
张皇失措
3、《蜡烛》拂晓
瓦砾
地窖
鞠躬
颤巍巍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赃物
箱箧
制裁
荡然无存
5、《亲爱的爸爸妈妈》肃穆
荒谬
健忘
6、《阿长与山海经》骇
掳
悚
惶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疏懒
霹雳
孤孀
7、《背影》交卸
奔丧
狼藉
簌簌
典质
赋闲
颓唐
琐屑
8、《台阶》凹凼
尴尬
烦躁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9、《老王》伛
惶恐 荒僻
塌败
取缔
骷髅
滞笨
愧怍
10、《信客》克扣
接济
唏嘘
稀罕
噩耗
呵斥
焦灼
伎俩
颠沛
吊唁
文绉绉
长途跋涉
穷愁潦倒
风尘苦旅
鸡零狗碎
低眉顺眼
连声诺诺
生死祸福
11、《中国石拱桥》雄跨
雄姿
残损
古朴
推崇
惟妙惟肖
巧妙绝伦
12、《桥之美》美感
史诗
驻足
13、《苏州园林》轩榭
败笔
丘壑
嶙峋
镂空
蔷薇
明艳
因地制宜
重峦叠嶂
14、《故宫博物院》磬
鳌头
琉璃
藻井
蟠龙
中轴线
金銮殿
15、《说“屏”》屏风
纳凉
帷幕
缓冲
造型
伧俗
雅俗之别
16、《大自然的语言》萌发
次第翩然
孕育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17、《奇妙的克隆》囊
克隆
繁衍
胚胎
蟾蜍
鳞片
脊椎
两栖
相安无事
18、《阿西莫夫短文两篇》遗骸
劫难
褶皱
致密
追溯
天衣无缝
19、《生物入侵者》失衡
藩篱
监控
归咎
在劫难逃
五彩斑斓
啸聚山林
束手无策
物竞天择
无动于衷 20、《你一定会听见的》顷刻
面颊
喷嚏
激荡
嘈杂
过滤
唠唠叨叨
充耳不闻
视而不见
八年级下册
1、《藤野先生》绯红
标致
落第不逊
诘责
托辞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物以稀为贵
2、《我的母亲》翳
责罚
管束
气量
广漠
宽恕
质问
文绉绉
3、《我的第一本书》幽默
凄惨
奥秘
翻天覆去
4、《列夫·托尔斯泰》黝黑
滞留
愚钝
器宇
禁锢
轩昂
犀利
侏儒
酒肆
尴尬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诚惶诚恐
无可置疑
黯然失色
广袤无垠
5、《再塑生命》搓捻
企盼
繁衍
迁徙
觅食
油然而生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繁花似锦 风云突变
不可名状
落英缤纷
冥思遐想
期期艾艾
6、《雪》博识
美艳
消释
褪尽
凛冽
升腾
脂粉奁
7、《雷电颂》睥睨
污秽
犀利
迸射
播弄
虐待
雷霆
踌躇
鞭挞
祈祷
罪孽
拖泥带水
9、《海燕》苍茫
胆怯
翡翠
精灵
蜿蜒
10、《组歌》执拗
憔悴
馈赠
真谛
璀璨
镶嵌
酷肖
海誓山盟
长吁短叹
千山万壑
盛气凌人
11、《敬畏自然》蓬蒿
咫尺
狼藉
呐喊
不自量力
相形见绌
精巧绝伦
美味佳肴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萧瑟
和煦
干涸
吞噬
裸露
戈壁滩
沧海桑田
13、《旅鼠之谜》媲美
挑畔
鼠目寸光
相辅相成
14、《大雁归来》缄默
窥探
狩猎
顾忌
凋零
滑翔
目空一切
15、《喂——出来》哂笑 拍板 牟取
黑咕隆咚
颤颤巍巍
莫衷一是
胸有成竹
不容置疑
慷慨大方
一视同仁
任劳任怨
16、《云南的歌会》蹲踞
酬和
熹微
譬喻
淳朴
即物起兴
引经据典
悠游自在龙吟凤哕
17、《端午的鸭蛋》腌
门楣
苋菜
籍贯
城隍庙
肃然起敬
囊萤映雪
18、《吆喝》囿
钹
招徕
铁铉
饽饽
秫秸秆
随机应变
合辙押韵
油嘴滑舌
19、《春酒》家醅
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 20、《俗世奇人》蔫
怵
抠
初三课后字词
1、《沁园春雪》
妖娆
风骚
红装素裹
一代天骄
2、《雨说》
田圃
喧嚷
洗礼
襁褓
温声细语
润如油膏
3、《敬业与乐业》
征引
旁骛
敬业乐群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言行相顾
强聒不舍
4、《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陨落
灵柩
凌驾
睿智
弥留之际
媚上欺下
兼而有之
孤军奋战
黎民百姓
恼羞成怒
恪尽职守
5、《傅雷家书两则》
凭吊
谀词
扶掖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如牛
6、《致女儿的信》
忐忑
繁衍
一POU黄土
化为乌有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7、《故乡》
萧索
家景
如许
鄙夷
恣睢
8、《孤独之旅》
厚实
嬉闹
觅食
驱除
歇斯底里
9、《我的叔叔于勒》 拮据
栈桥
阔绰
煞白
十拿九稳
10、《心声》
沙哑
发窘
抽噎
出风头
11、《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根深蒂固
轻而易举
锲而不舍
持之以恒
12、《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13、《短文两则谈读书不求甚解》
藻饰
狡黠
诘难
伦理
滞碍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吹毛求疵
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咬文嚼字
因小失大
豁然贯通
开卷有益
14、《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玄虚
诓骗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15、《智取生辰纲》 怄
端的干系
寻思
逞辩
勾当
16、《杨修之死》 沉吟
禀请
班师
谮害
惑乱
对答如流
17、《范进中举》 倒运
腆着
舍与
央及
管待
商酌
叙功
相与
唯唯连声
18、《香菱学诗》 腻烦
怔怔
笑吟吟
茶饭无心
挖心搜胆
精血诚聚
19、《我用残损的手掌》 锦幛
荇藻
蓬蒿
蝼蚁 20、《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干瘪
淤滩
驳船
簇新
胚芽
21、《外国诗两首》
虔词
慰藉
晨曦
瞰望
22、《孔己》
羼
蘸
阔绰
颓唐
营生
格局
23、《浦柳人家》擀
嘬
剜
檎
腌ZA 唿哨隐慝荣膺一气呵成妙手回春断壁残垣如坐针毡芒刺在背天伦之乐影影绰绰望眼欲穿
24、《热爱生命》窒息
骸骨
吹毛求疵
奄奄一息
25、《谈生命》
骄奢
清吟
荫庇
芳馨
怡悦
云翳
一泻千里
26、《那树》
倒坍
引颈受戮
星临万户
周道如砥
27、《地下森林断想》
瘠薄
沉湎
孱弱
遮天蔽日
浩瀚无垠
袅袅烟云
山崩地裂
百鸟啾啾
隐性埋名
28、《人生》
瞻望
攫取
增益
臆测
馈赠
乐此不彼
29、《威尼斯商人》
恻隐
豁免
告禀
庖代
延纳
饶恕
心如铁石
万恶不赦
遍稽群籍
鸡犬不宁
有例可援 30、《变脸》
糍粑
打鼾
阴霾
盘缠
鹭鸶
打牙祭
怡然自得
睡眼惺松
蹑手蹑脚
31、《音乐之声》
峥嵘
嬷嬷
涟漪
鳞次栉比
通宵达旦
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