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我爱这土地(教案)
1、我爱这土地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等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
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方法:诵读法、比较阅读法、探究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板书文题、作者)
2、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
二、资料助读 :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 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三、感知、研习诗歌《我爱这土地》: l,教师深情地范背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无固定的节律,不押韵。它主要由句中停顿和句末停顿构成一定的节拍。诵读时要着重体会由诗中感情起伏所构成的“内在节奏”。
示例: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4.思考:诗歌是按怎样的思路抒写的?
明确:全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扦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5.精彩研读。
学生合作研讨: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明确: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明确:“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像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
“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又,温柔的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①.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鸟歌唱的“土地”“河流”“风”“黎明”的形象包含的意义。
明确:“土地”就是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代表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预示着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②诗中三个“这”字所指代的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三个“这”字分别指代后半句的中心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这”字与题目中的“这”字呼应,强化了“鸟”与“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的关系,突出了鸟儿护卫祖国的主动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③鸟儿歌唱的“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突出了鸟儿的“爱国者”“吹号者”的形象:歌唱“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即是虽然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做为一只在炮火中力薄势单的鸟儿,却勇敢地护卫着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不但不会弃之而去,而且为它的解放加油呐喊;歌唱汹涌着“悲愤的”“河流”,吹刮着“激怒”的“风”,就是在为中国人民满怀悲愤满腔怒火地掀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而呼号礼赞,目的是等到“无比温柔的黎明”来到的那一天。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明确: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4)诗歌的第二节与第一节有着怎样的联系?把第二节去掉,诗歌主题的表达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明确: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则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揭示全诗主旨。(在诗的第二节,作者笔锋一转,由上文对歌唱者动态的描述,转而对“我”进行了一个近镜头的特写。这是以设问的方式进行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静态的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去掉第二节,诗意则得不到提炼和强化。
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最后两句也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5)你觉得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把自己比成这样一只鸟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诗中哪两句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
明确: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祖国的形象。“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用整个生命发出的。表达了对祖国的挚爱。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6)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文中两个省略号和破折号所起的作用。
明确:第一个省略号,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余意未尽,情深绵绵。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6.学生熟读背诵全诗。
四、课堂小结: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同学们,“土地”是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之一,它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我爱这土地》,我们感受着那个苦难年代,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心声,是历久不衰的主旋律,更是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五、拓展延伸
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
例:当我们抵御外侵,我们会记得岳母刺给岳飞身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当志士至死不降,保持民族气节,我们不会忘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接着往下写,相信你会写得更精彩)。
六、布置作业 课后背诵本诗
板书设计: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作品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等。
第二篇:《我爱这土地》经典教案
我爱这土地
艾青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把握诗歌主题。培养爱国情结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 理解关键诗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 :象征的表现手法和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式:
1、诵读法: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把握诗歌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2、认真体味诗歌蕴涵的深沉情感。
3、探究欣赏法: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四、教学课型:新授课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内容
在家自学部分
一、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如上网查询、查阅字典和图书馆查阅等)了解艾青的有关简介和代表作品。
二、读准下列字词音
嘶哑 汹涌 刮着 腐烂
三、预习课文,思考问题:
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如何理解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
在校教学部分
一、导入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激情。(放映题目:我爱这土地,并解题)
2、解题:
师:题目中包含哪些事物?
生:我、土地
师:他们是以什么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
生:以爱为纽带,所以全诗的主题就是爱,题目突出全诗的主题。
3、了解教学目标
二、整体感知,合作探讨
1.作者深爱着这土地,整首诗的感情应该怎样表达出来呢?我们来听一下录音朗读(朗
诵指导:要求听准词句的读音,把握本诗深沉和悲怆的感情基调,注意节奏语速。)
2、补充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3、解读意象:
意象:“象”就是客观的事物,“意”就是作者的感情。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本诗的意象有:鸟、土地、河流、风、黎明等。(1)“鸟”的形象:象征诗人,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虽然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但做为一只在炮火中力薄势单的鸟儿,却勇敢地护卫着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不但不会弃之而去,而且为它的解放加油呐喊;歌唱汹涌着“悲愤的”“河流”,吹刮着“激怒”的“风”,就是在为中国人民满怀悲愤满腔怒火地掀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而呼号的礼赞。(2)“土地”的形象: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一百多年来,我们这个古老民族遭受了列强的入侵蹂躏(放映百年屈辱史图片)。(3)“河流”“风”的形象: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放映史上英勇反抗的英雄图片)(4)“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4、总结“土地”的形象:这是饱经列强凌辱的土地,这是永不气馁坚决反抗的土地。它有着勇敢顽强的人民,它是一个不断反抗不断进取、永远不会停止追求的民族,这又是一块成熟伟大、有着美好未来的土地,它——是我们的家园。
5、分析“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内涵: 我生前要歌唱这片土地,死后也要葬身这片土地。我的一切一切都要毫无保留地全部献给这片土地。这是诗人在借这只喉咙嘶哑的鸟,唱出对正在饱受苦难的祖国,最真挚最深沉最凝重的爱,唱出自己要为祖国献身的决心。
6、感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发自内心的声音,是诗人的心灵自白。是在第一节对“爱土地(祖国)”主题的抒情性铺陈描述基础上,感情的迸发和升华。
7、历史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记。放映资料图片,展现祖国的美丽富饶、繁荣昌盛、强大无比,突出“我们爱这片土地”的主题。
三、拓展延伸
1、朗诵《老马》。
2,、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来抒情,他会怎么改写。(笑容、笑眼、埋葬、融化、夕阳、朝霞、啼血、圆润、愤怒、激情、感动、猛烈、狂风暴雨、和风细雨)
第三篇:《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通过小组品读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讨论析读理解诗歌的表现方法和真挚深沉的情感;通过自主辐射阅读《神奇的土地》,进一步理解、感悟诗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1、关键诗句的理解。
2、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本诗的主旨。
教学难点:
1、象征的表现手法。
2、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
2、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随着诗中所迸发的爱国情感的火花而燃烧。
二、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背景介绍:
本诗写于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轻重缓慢,抑扬顿挫,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读会意,以会意促读。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歌的情感 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
第四步:推荐2—3名读的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
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
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背诵全诗。
第 二 课 时
一、齐读全诗。
二、学生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紧扣“土地”,师生讨论分析全诗。
1、点出土地情结。起始两句,诗人对土地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泻他的感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着,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声由此响起。
2、倾吐土地情结。“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无比温柔的黎明”是作者所歌唱的对象,诗人没有沉溺于对“温柔”恬静的“黎明”的欣赏中,为了自己的爱永远留给土地,他作出了庄严郑重的选择。
3、升华土地情结。一问一答,诗人由借鸟抒情转入直抒胸臆。太“深沉”太强烈的土地情结,已使人难以诉诸语言,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深沉”一词也许表达不到与实际感情相适应的表达强度,于是其后紧跟的沉重的省略号,似乎涌动着潜流地火一般的激情,更为沉重地叩击着读者的心房,激起读者持续的共鸣。
三、问题探究: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回答: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生前和死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执着的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2、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点拨: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3、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点拨:“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4、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的前面分别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点拨:这些修饰语限定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表明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5、诗人对土地、河流、风、黎明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6、本诗的抒情色彩浓烈,诗人为何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达到这种抒情效果?
点拨: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避免空吟无有依。
7、“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应该”前面为什么着一“也”字?“嘶哑”一词换成“清脆”或“嘹亮”好不好?为什么?
点拨:“也”一词表明诗人以天下为己任,主动请战于民族解放运动中。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所以不能换。
8、这首诗在结构上一、二节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点拨:这两节诗都饱含着诗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热爱之情。就诗的感情发展而言,第一节蓄势,第二节感情的迸发,感情的升华。诗意层层递进。
9、本诗出现了许多“的”字,这样会不会拖泥带水,冲谈了诗味,谈谈你的理解。
点拨: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也正是艾青诗作不同于其他诗作的一个重要特色。
10、结合诗歌内容,说说文中两个省略号和破折号所起的作用。
点拨:第一个省略号,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第二个省略号表示余意未尽,情深绵绵。破折号表示意思的转折。
四、写作特色:
1、意象内涵丰富(象征手法)
2、抒情方式巧妙
五、中心归纳:
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创造了一系列鲜明意象,抒发了对祖国真挚深沉的爱。
六、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练习一、二、三
七、课外延伸:
1、假如你是一只鸟,联系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你会唱些什么呢?仿照例子试一试,相信你会比例子仿写得更好。
例: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清脆的喉咙歌唱:这高峡出平湖的山峡大坝,这可上九天揽月的神州飞船„„
2、艾青在诗中,含着泪水说:“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古往今来,在我们中华史册上记下了多少爱国志士的类似诗篇,犹如繁星高悬夜空。
例:当我们抵御外侵,我们会记得岳母刺给岳飞身上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当志士至死不降,保持民族气节,我们不会忘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接着往下写,相信你会写得更精彩)。
3、阅读理解并背诵刘湛秋的《中国的土地》,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两节诗的内容。
(2)诗中()一词 表达诗人对中国土地的赞美;()一词抒发诗人对中国土地的眷恋之情。
(3)如何理解“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这句诗?“微风下的湖水”和“一泄千里的长江”表达的诗意分别是什么?
(4)将这首诗与我们学过的《我爱这土地》比较一下,说说它们有什么异同?板书设计:
13我爱这土地
艾青
鸟嘶哑的喉咙歌唱:土地
河流
风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黎明
我常含泪水
第四篇: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也许不知道,离乡背井的人们,远渡重洋的海外游子,都习惯在远行之前,带些泥土在自己的身边以示对家乡和祖国的纪念。“宁恋家乡一把土,不恋他国万两金。”一把把看似平凡的泥土里,不知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烙印着多少眷恋的情结啊!这就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而流传下来的浓浓的土地情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土地情结的代表作: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土地”这一独特的意象,凝聚着诗人艾青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凝聚着 他独特的思想;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2)这首歌反映的是什么时代的事?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抗日 爱国 不管生在哪里,我是中国人;无论是在何处,誓做中国魂。慷慨激昂的言辞表达浓浓的爱国深情,自古以来,华夏儿女有谁不爱自己的国家,有谁不眷恋自己的土地,今天我们走进诗人艾青,聆听他的心声,感悟他对土地,对国家的挚爱深情。
二:作者介绍
师:俗话说“文如其人,言由心生”,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这首诗歌的思想内涵,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诗人艾青。
【艾青】(1910~1996)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之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诗集有:《大堰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
三:背景介绍(幻灯片)
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背后都有一个诱因,也就是它的创作背景。
——大家打开书,看看本诗创作于哪一年?一起说吧!
(本诗创作于 1938年11月17日)
——1938年的中国究竟处于一种怎样的情境之下呢?
(那么当时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历史背景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那灰色的1938年。)(画外音)1937年7月,日本侵略军开始全面侵华,同年,抗日战争正式爆发。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初期。
四:听录音
时至今日,六十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捧起这首诗时,内心依然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下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聆听艾青的心声。
师:真正读懂诗歌,那就要忘记自己,走进诗歌的每一个诗句,与诗人进行心与心碰撞。
五:诗歌赏析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首诗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这首诗自然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两部分,也就是两节。
赏析第一节诗:
1、诗人首先借助什么具体事物塑造了“我”的形象?
——“鸟”。诗人为什么没有把自己比作翱翔天空的雄鹰或是驰骋疆场的战马,而是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呢?鸟具有怎样的特点?
——倦鸟归巢、鸟向往自由、鸟力量弱小
(1)诗人把自己幻化成一只弱小的鸟,它没有多大的力量,但它具备歌唱的天赋,所以它把自己的歌声奉献给了它挚爱的土地。
师:一只什么样的鸟呢?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
师:鸟的叫声是优美的、清脆的、悦耳的。而这鸟的声音因何而嘶哑?
——-----饱受磨难,连续不断,不畏艰险地一直歌唱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
2、这只鸟歌唱了些什么呢?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什么叫做意象?诗歌中,诗人的情感往往是朦胧的、含蓄的,不直接表达出来,而是借助于某种事物来表情达意,这种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在诗歌中叫做意象。
——(暴风雨、土地、河流和风、黎明)
师:这土地仅仅指我们脚下所踩的这片土地吗?它有没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呢?(“土地”在这里已不再是单纯的客观事物,而是倾注了作者主观感情的一个特定的事物,即祖国)
师:这片土地当时处于怎样的一种情境之下呢?(受日军侵略)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暴风雨)
师:这是怎样的一场暴风骤雨呢?
——--中国人民正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遭受着苦难。
师:“暴风雨”在这里又象征着什么?(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师:暴风雨来临后大地是什么样的状况。提到战争,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
————-哀鸿遍野、山河破碎、流离失所、血腥屠杀、惨绝人寰
问:在战争中,最可怜最无辜的是哪些人?(平民百姓)从那段视频中已经见证当时的日军侵略给我们民族带来的苦难。
师:列强的蹂躏已使这个民族的脊梁变得弯曲、身影变得佝偻,日本侵略者用中国人民的鲜血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面对日军的侵略,人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呢?是逆来顺受吗?(不是)那是什么?(奋起反抗)回到诗文中,哪些句子映证了你的观点?/诗中有没有体现呢?(河流和风)什么样的河流?什么样的风?看到了怎样的中国精神? 河流象征着民众的反抗。风象征人民的反抗
河流和风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华儿女的反抗的情景。(幻灯片)
——虽然他们的职业、身份、社会地位各不相同,但是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情感却是一致的。正是由于众多优秀的中华儿女奋起反抗,才有了我们美好的今天。我们才最终迎来了黎明。问:“黎明”象征什么?(光明)当时的“光明”具体指什么?(美好未来)“黎明”常常代表着光明、希望,代表着美好的未来。当一切沉寂下来的时候,黎明终于到来了。
师:这句话也道出了多少中国人的心声,对光明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全中国人民的渴望。光明已经到来,胜利还会远吗?
师:胜利没有完全到来,鸟的歌声就不会停止?那么这只鸟的歌声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呢?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师:即使死去,也要魂归这片热土,鸟儿对土地的情感,也就是艾青对祖国的情感。
问:这两句能表达诗人的什么情感?
————是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爱。
师:第一节诗鸟儿歌咏自己的土地。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现在让我们与这位诗人零距离地接触。听听诗人内心最真挚的声音。(走进第二节诗)分析第二节诗
问:泪水怎么理解?
师: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为什么而流泪呢?
———为苦难的同胞而流,为祖国大地而流,这份爱炽热而深沉。情到深处是无言,爱到深处是无语,这深情,这挚爱凝成晶莹的泪水,涌动火一般的激情,叩击读者的心扉,产生共鸣。如何理解爱的深沉?
————-“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陷于水火之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
“常”表明这种悲愤痛苦的情感一直萦绕于“我”的心中,而不是一时的冲动。
(省略号的运用再次表达了这份爱的凝重。)师:第一节诗与第二节诗的关系
第一节:对“爱土地”、“爱祖国”主题的铺陈描述 第二节:对主题的概括。
结构: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儿生死眷念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的心:“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 讨论:
今天世界的局势也不稳定,日本首相安倍不顾邻国反对,连年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的教科书违背历史,美化他们的恶劣行径,现在又公然想侵占我国的钓鱼岛,同学们,面对祖国的利益受到损害,祖国的领土受到侵犯,你们该怎么做呢?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神圣领土不可侵犯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幸福?国家兴亡,你我有责,捍卫祖国领土,不容倭寇侵犯。
九:板书设计:
暴风雨 日军侵略
土地 祖国
意象
河流和风 →
象征 民族反抗
黎明 美好未来
第五篇:我爱这土地教案
一:导入
(1)新闻中播出一幕。有一位久居台湾的老者刚踏上故乡的土地,慢慢地从怀中掏出一个褪了漆的木匣子,里面的泥土是几十年前离开家乡时带走的。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一边抚摸着匣子里的泥土,一边注视着足下的土地,感慨万千,老泪纵横。
同学们也许不知道,离乡背井的人们,远渡重洋的海外游子,都习惯在远行之前,带些泥土在自己的身边以示对家乡和祖国的纪念。“宁恋家乡一把土,不恋他国万两金。”一把把看似平凡的泥土里,不知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烙印着多少眷恋的情结啊!这就是中华民族历经千年而流传下来的浓浓的土地情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土地情结的代表作: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土地”这一独特的意象,凝聚着诗人艾青对生活独特的感受;凝聚着 他独特的思想;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2)这首歌反映的是什么时代的事?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抗日 爱国
不管生在哪里,我是中国人;无论是在何处,誓做中国魂。慷慨激昂的言辞表达浓浓的爱国深情,自古以来,华夏儿女有谁不爱自己的国家,有谁不眷恋自己的土地,今天我们走进诗人艾青,聆听他的心声,感悟他对土地,对国家的挚爱深情。
二:作者介绍
师:俗话说“文如其人,言由心生”,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把握这首诗歌的思想内涵,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诗人艾青。
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当代诗人。诗集有:《大堰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等。
【艾青】(1910~1996)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自幼由一位贫苦农妇养育到5岁回家。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之后赴法国勤工俭学。1932年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起轰动,一举成名。诗集有:《大堰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
他的诗歌中多以土地和太阳为主要意象,前者象征祖国,后者象征光明。艾青他称自己是“悲哀的诗人”,他用诗歌记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悲欢,他是当之无愧的“时代的歌者”。(学生齐读)三:背景介绍(幻灯片)
每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背后都有一个诱因,也就是它的创作背景。
——大家打开书,看看本诗创作于哪一年?一起说吧!
(本诗创作于 1938年11月17日)
——1938年的中国究竟处于一种怎样的情境之下呢?
(那么当时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历史背景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那灰色的1938年。)(画外音)1937年7月,日本侵略军开始全面侵华,同年,抗日战争正式爆发。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初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我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他们奉行着“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大街小巷横躺着数不完的尸首,日本强盗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的罪行。日本侵略者用中国人民的鲜血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
页。“处处抚咽喉,天涯何处是神州?”堂堂中华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发出了痛苦的呻吟。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听录音
时至今日,六十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再捧起这首诗时,内心依然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下面让我们走进这首诗,聆听艾青的心声。
出师幻灯片:(标有节奏的诗歌)
温馨提示;注意语速
读出停顿 把握语调
读出情感 揣摩语气
读出韵味
一般情况下重音就是加大音量,重音重读,如“鸟”“嘶哑”“土地”“河流”“风”“死”“土地里面”“为什么”“泪水”这几个重音就是要用较强的气息,扩大音量来读,从而使这些字响亮突出。但是像“永远”“无止息”“无比”三个词则要适当延长声音。而“温柔““黎明”“深沉”三个词要用重音轻读的方法,造成低沉轻柔、回味无尽的效果,具体表现就是要抑制住声带发声,用较强的气息,使气大于声,把需要重读的字轻轻地、有力地读出来。
师:真正读懂诗歌,那就要忘记自己,走进诗歌的每一个诗句,与诗人进行心与心碰撞。五:学生朗读
五:诗歌赏析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首诗进行一些简单的探讨。这首诗自然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两部分,也就是两节。
赏析第一节诗:
1、诗人首先借助什么具体事物塑造了“我”的形象?
——“鸟”。诗人为什么没有把自己比作翱翔天空的雄鹰或是驰骋疆场的战马,而是把自己假设成一只鸟呢?鸟具有怎样的特点?
——倦鸟归巢、鸟向往自由、鸟力量弱小
(1)诗人把自己幻化成一只弱小的鸟,它没有多大的力量,但它具备歌唱的天赋,所以它把自己的歌声奉献给了它挚爱的土地。
师:一只什么样的鸟呢?
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
师:鸟的叫声是优美的、清脆的、悦耳的。而这鸟的声音因何而嘶哑?
——-----饱受磨难,连续不断,不畏艰险地一直歌唱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
2、这只鸟歌唱了些什么呢?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它们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什么叫做意象?诗歌中,诗人的情感往往是朦胧的、含蓄的,不直接表达出来,而是借助于某种事物来表情达意,这种饱含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在诗歌中叫做意象。
——(暴风雨、土地、河流和风、黎明)
师:这土地仅仅指我们脚下所踩的这片土地吗?它有没有什么深层的含义呢?(“土地”在这里已不再是单纯的客观事物,而是倾注了作者主观感情的一个特定的事物,即祖国)
师:这片土地当时处于怎样的一种情境之下呢?(受日军侵略)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暴风雨)
师:这是怎样的一场暴风骤雨呢?
——--中国人民正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遭受着苦难。
师:“暴风雨”在这里又象征着什么?(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师:暴风雨来临后大地是什么样的状况。提到战争,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词语?
————-哀鸿遍野、山河破碎、流离失所、血腥屠杀、惨绝人寰
问:在战争中,最可怜最无辜的是哪些人?(平民百姓)从那段视频中已经见证当时的日军侵略给我们民族带来的苦难。
师:列强的蹂躏已使这个民族的脊梁变得弯曲、身影变得佝偻,日本侵略者用中国人民的鲜血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面对日军的侵略,人们作出了怎样的选择呢?是逆来顺受吗?(不是)那是什么?(奋起反抗)回到诗文中,哪些句子映证了你的观点?/诗中有没有体现呢?(河流和风)什么样的河流?什么样的风?看到了怎样的中国精神? 河流象征着民众的反抗。风象征人民的反抗
河流和风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华儿女的反抗的情景。(幻灯片)
——虽然他们的职业、身份、社会地位各不相同,但是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国情感却是一致的。正是由于众多优秀的中华儿女奋起反抗,才有了我们美好的今天。我们才最终迎来了黎明。问:“黎明”象征什么?(光明)当时的“光明”具体指什么?(美好未来)“黎明”常常代表着光明、希望,代表着美好的未来。当一切沉寂下来的时候,黎明终于到来了。
师:这句话也道出了多少中国人的心声,对光明的向往,对未来的憧憬,也是全中国人民的渴望。
光明已经到来,胜利还会远吗?
师:胜利没有完全到来,鸟的歌声就不会停止?那么这只鸟的歌声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呢?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师:即使死去,也要魂归这片热土,鸟儿对土地的情感,也就是艾青对祖国的情感。
问:这两句能表达诗人的什么情感?
————是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对祖国至死不渝的爱。
师:第一节诗鸟儿歌咏自己的土地。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现在让我们与这位诗人零距离地接触。听听诗人内心最真挚的声音。(走进第二节诗)分析第二节诗
问:泪水怎么理解?
师: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为什么而流泪呢?
———为苦难的同胞而流,为祖国大地而流,这份爱炽热而深沉。情到深处是无言,爱到深处是无语,这深情,这挚爱凝成晶莹的泪水,涌动火一般的激情,叩击读者的心扉,产生共鸣。
如何理解爱的深沉?
————-“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陷于水火之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
“常”表明这种悲愤痛苦的情感一直萦绕于“我”的心中,而不是一时的冲动。
(省略号的运用再次表达了这份爱的凝重。)师:第一节诗与第二节诗的关系 • 第一节:对“爱土地”、“爱祖国”主题的铺陈描述 • 第二节:对主题的概括。
结构: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儿生死眷念土地作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挚爱。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以“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的情状,托出了他那颗真挚的心:“因为我对土地爱得深沉。”
• 诗歌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爱祖国)”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第二节短小精悍的两行可以看做对主题的高度凝练的概括。因果关系的一问一答,是爱国者对满目创意的祖国,爱得越深,痛得越切的悲愤表情的写照,在此节中诗意得到提炼和升华。
这份爱带给我们的是一份感动,一种震撼。一种力量。
讨论:
今天世界的局势也不稳定,日本首相小泉不顾邻国反对,连年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的教科书违背历史,美化他们的恶劣行径,现在又公然想侵占我国的钓鱼岛,同学们,面对祖国的利益受到损害,祖国的领土受到侵犯,你们该怎么做呢?
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神圣领土不可侵犯
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幸福?国家兴亡,你我有责,捍卫祖国领土,不容倭寇侵犯。
八:总结: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不仅要学会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关键词的方法,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同时也要学习诗人艾青那炽烈的爱国情感。虽然那段炮火硝烟的岁月已离我们远去,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不应该、更不能忘记过去,因为牢记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创造未来。
最后,结合这节课的学习,让我们再深情地朗诵一遍这首诗,同学们可以试着背诵。
九:板书设计:
我爱这土地
.
暴风雨 日军侵略
土地 祖国
意象
河流和风 →
象征 民族反抗
黎明 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