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0的游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36
教学目标:
1、准确计算与10有关的加减法
2、会根据实例建立a-()=b的数学模型,并求减数。
3、通过学习,正确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把10的分与合的本领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
教学难点:
求减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数射线,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今天,王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美丽的大森林,做10的游戏(课件演示画面和音乐)
二、学习新知
1、师:瞧!草地上有一只小青蛙正在发愁呢?原来它被一道题给难住了,让我们一起帮帮它吧。(课件出示书p36第一题)这道题你看懂了吗?(知道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使它们的和都是10。)
师:把书翻到36页,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如果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用小圆片摆一摆,也可以在数射线画一画。
反馈(请两位学生报出自己的答案)
8+()=10,这里为什么填2?
师生小结:我们填其中的一个加数时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想分与合,也可以继续顺着数,还可以借助小圆片和数射线进行,但是想分与合的方法最好,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
2、师:小朋友们帮小青蛙解决了难题,小青蛙说:小朋友,谢谢你们,我要带你们去挖宝藏。宝藏就藏在贴纸的下面。(课件出示书p36第二题)
谁来读一读第一组算式?
学生独立完成,个别汇报,全班交流。
师出示一组算式问:仔细观察这组算式有什么规律?(同桌讨论)还有哪几组算式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3、师:小白兔家的苹果丰收了,它看到我们挖到了宝藏,邀请我们去它家,一起开个庆功会。(边演示课件边说)
师:每人10个苹果,小猴子是怎么吃的呢?10-4=()你是怎么算的?(课件演示在数射线上做减法)
小松鼠有10个苹果,它是怎么吃的呢?同桌看着算式10-()=2互说。
那么小刺猬得到了10个苹果它又是怎么做的呢?它可是个孝顺的孩子我们应该向它学习。
你的10个苹果准备怎么吃呢?请你来说一说。
小朋友吃水果的算式都收集起来了,让我们一起算一算吧。做后同桌互相检查。师出示一组算式问:你发现什么了?
4、师:瞧!草地上开来了一列小火车,让我们一起乘上它,去观赏森林美丽的景色吧!(学生开小火车)
()+9=10 10-()=8 10=()+10 10-()=6 5+()=10 10-()=7 10-6=()10=()+8 10-()=0 10=3+()10-()=1 2+()=10
5、小火车开到了森林运动场,这里正在举行森林运动会,每人发了10个球,进行了一番比赛后,框外有一些球,你能判断出,哪个小动物投进去的球最多吗?为什么?(小猴子是冠军)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篇:10的游戏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与10有关的加减法。
2、会根据实例建立a-()=b的数学模型,并求缺少的减数。
3、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帮学生理解并正确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帮学生理解并正确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会根据实例建立a-()=b的数学模型,并求缺少的减数。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师:谁知道谜底是什么?(10)你是怎样猜出来的?(1+9=10,2+8=10,3+7=10,4+6=10,5+5=10所以是10)师:1和9,2和8,3和7,4和6,5和5它们都能凑成10,它们都是10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用能凑10的好朋友来学习有关“10的游戏”。
(板书:10的游戏)
二、新授:(一)10的加法 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这里一共有几个小圆片?(10个小圆片)这里还有些算式,你能看懂它是什么意思吗? 师:这里算式的和都要等于10,我们利用小圆片来找到抗力的加数是几? 这个算式怎么读?示范读:5+几=10,齐读 抽2题读一读
5+()=10,方框里填几,(老师媒体点5个小圆片)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呢?还可以怎杨想?(5和5合成10,10可以分成5和5)数一数是不是5个?(带学生一起数)()+1=10 呢? 点小圆片1个,几个小圆片+1个也能=10呢?你是怎杨想的呢? 小结:利用小圆片来向10的分与合,来找到框里的数。(2)师:都会了吗?把书翻到第36页,利用小圆片完成第1题。核对,批改,反馈。
2、教学例2。
(1)如果没有点子图,你能直接填算式吗? 板书出示:8+()=10 你是如何想的?(8和2合成10,10可以分成8和2)1+()=10()+3=10()+6=10 看谁做的又快又好,独立完成:练习纸
题2 第2排和第4排 个别汇报,集体核对,反馈效果,及时评讲。
(2)现在老师要变题目了,请仔细看好老师是怎么变的: 把8+()=10改变成10=8+()
比较这两个式子有什么变化,它是怎么变的?你发现了什么?(左边的算式写到了右边,右边的和写到了左边)像老师这样你能把下面的算式变一变吗? 框里的加数是几,你能找到吗?(框里的得数,你是怎样想的?)再比较左右两组题,左右等于号两边交换了一下,但它还是和是10的加法算式,那么像的时候还是想10的分与合来找到框里的数。独立完成:P36 题2 第1排和第3排 个别汇报,集体核对,反馈效果,及时评讲。(二)10的减法
1、求差
老师又要变题了,看把它变成了怎样的算式? 10-8= ,变成了一道怎样的算式?(减法算式),要找的是差 下面三题谁来变? 框里填几?你是怎样想的? 独立完成:P36 题4 第1排和第2排 个别汇报,集体核对,反馈效果,及时评讲。
2、求减数
老师又把这道减法算式变成了另一道减法算式, 10-=8,怎么变的? 剩下的三题该怎样变呢?独立汇报 框里填几,你是怎样想的?
3、集体举和报:P36 题4 第3排和第4排
4、小结:把加法变成了那么多的题目,要把这些题目算的又快又好,都要想什么呢?(10的分与合)
三、巩固练习。
1、对口令
凑成10的数有哪些? 我出1,你们出几?(9),为什么?1+9凑成10
2、找数:卡片游戏。
要求:老师拿出一张卡片,请你找出能和它凑成10的好朋友,并组成2到加法算式和2道减法算式。
3、开火车
四、课堂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第三篇:3. 10的游戏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掌握与10有关的加减法。
2、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规律,进行推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会根据实例建立a-□ =6的教学模型,并求缺少的减数。
2.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与10有关的加减法。
2、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规律,进行推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探索 探究一
破译密码:智慧迷宫
你能破解这幅图的奥秘获得开门的密码吗? 提示:可利用双色片摆一摆、算一算。生:5+5=10
9+1=10 2+8=10
4+6=10 6+4=10
3+7=10 1+9=10
7+3=10 0+10=10
8+2=10 小结:它们的和都是10,都可以根据10的分拆来做。探究二
(1)师:□里该填几呢?看谁做的又快又对。10=2+□ 10=4+□ 10=6+□ 10=8+□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第一个加数2、4、6、8一个比一个增加2
生2:第二个加数8、6、4、2一个比一个减少2 生3:和都是10 小结:一个加数增加2,另一个加数减少2,和不变(2)分组活动:找规律,巧解10的迷宫 你找到了什么规律?
生:一个加数增加了2,要使和不变,那么另一个加数要减少2。小结:要使和不变,那么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要减少相同的数。
3、探究三 出示数射线
师:从哪里开始,往什么方向跳几格,到了哪里? 生:从10开始,往后方向跳了7格,到了3 师:用算式怎么表示? 生:10 – 7 = 3
4、探究四
师:迷宫里10个小矮人的饮料,现在还剩下8瓶,少了几瓶?
你是怎样想的?可以怎样列式? 10-□=8 8+□=10 10-8=□
师:□里的数指的是什么? 生:□里的数指的是空瓶数。师:你会算吗? 生1:10-2=8 生2:8+2=10 生3:10-8=2 考考你:
你知道它藏起来的这些数分别是什么吗? 师:这一组题目里有什么小秘密?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被减数都是10,减数一个比一个少1,差一个比一个大1 小结:被减数都是10,差一个比一个大1,减数一个比一个少1。
三、课内练习练习一:填空
师: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小结: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几,和不变。练习二:填空
10-1=□
10-3=□
10-5=□
10-7=□
小结:被减数不变,减数一个比一个增加几,差就一个比一个减少几。练习三
师:把答案正确的方格涂上颜色,帮小鸡找一条离开迷宫的路。
课堂小结
1、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几),另一个加数减少(或增加)相同的数,和不变。
2、被减数不变,减数增加(或减少几),差就减少(或增加)相同的数
第四篇:教学游戏及其设计
谈教学游戏
游戏是幼儿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何更好的运用教学游戏提高教学效益是每一个幼儿教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可奇怪的是很少有人把教学游戏作为问题来探讨,我们也就不顾浅陋来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教学游戏是一种手段性游戏,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而设计的游戏,其活动的本体是教育活动,其中有游戏的体验,有游戏的乐趣,这样的活动我们称之为教学游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特别强调:“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还在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建议中再次重申这一观点:“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教学游戏既可以是教学的先导活动,游戏也可以是教学的后继活动,或是教学与游戏不断的互相转化,使幼儿的学习体验到游戏的乐趣。一般来说,教学游戏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
1、组织教学。游戏可以很好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很快的关注教师,关注教学组织的教学活动。一节健康课,上课之初,幼儿刚来到户外,注意力正被户外的各种刺激物吸引,教师就神秘的说:“来,看老师变一个魔术,看老师能从这个箱子里变出什么?”幼儿马上开始关注教师的活动,都期待着魔术的结果,这节课也就有了一个比较好的开端。
2、教学准备。游戏也可以为教学准备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气氛,提高幼儿学习准备的积极性。幼儿园大班的一节健康课《玩椅子》,内容是教幼儿利用自己的小椅子开展活动,活动中有许多身体动作,需要进行一定的准备活动。老师就带领大家一块扮演小飞机:“小飞机要起飞了,先活动一下机头(颈部活动),再活动一下翅膀(肩肘腕部活动),再活动一下机身(躯干部活动),活动飞机轮子(下肢活动)。”同样的准备活动,这样的游戏就为准备增加了吸引力,幼儿的活动也就更积极主动充分。
3、教材呈现。有的教学内容幼儿理解起来比较难,用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幼儿理解更到位,掌握更牢固。一次活动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幼儿的听力,活动开始以后,教师就创设了情景,在一个山洞里寻宝贝,什么也看不到,只能跟着铃铛走,把大家的眼蒙上,训练就开始了,活动在游戏的情景中展开,4、学习巩固。一节健康活动的内容是训练幼儿的侧滚翻能力,完成对幼儿的指导以后,在活动巩固性训练阶段,教师就组织了一个游戏:“大家都是小老鼠,现在去小猫看守的高坡上的食品仓库去偷东西,偷到东西以后,我们不能跑了,因为手里有东西,我们只能侧滚了。”这样幼儿就在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练习巩固。
5、增加情趣。有些游戏主要作用是增加了教学过程的情趣,提高了教学的吸引力。《分瓶盖》是一节利用啤酒瓶盖开展的综合活动,其中有一个环节是两个幼儿分小筐中的瓶盖,教师就建议幼儿采用“石头、剪刀、布”的方式来分,一时吆喝声此起彼伏,幼儿热情空前高涨,不只是这一环节积极性高,也为下一个环节的造型做好了情绪上的铺垫。
一般来说,教学游戏的来源主要有以下三个:
1、借用。运用已经有的游戏,大量的传统游戏和幼儿比较熟悉的游戏都是可以选用的,这些游戏幼儿比较熟悉,也比较喜欢,不用再向幼儿介绍规则,使用效率比较高。前边所说的分瓶盖就是这样的情况。
2、改造。有些已经有的游戏与当前的教学任务并不是十分合适,但部分内容改造以后就很好了,那就可以把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改造。也可以是对生活中的其它适合改造成游戏的。比如学汉字时,就可以把传统游戏“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碰××。”改造成“找一个朋友碰一碰,找一个朋友碰一碰,碰哪里,‘山’字碰‘水’字。”还有一些是成人的游戏或者活动也可以改造成幼儿教学游戏,如成人的很多酒令就可以,还有很多培训的游戏都是可以改造的。
3、创编。如果现成的没有,改造也不行,就可以自己创编,一般来说,创编的游戏更符合教学的需要,这应该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一般来说,教学游戏创编的手段主要有以下这几种:
1、禁止。明确提出禁止的内容。比如:把报纸运送十米,但不能用手拿。
2、指定。明确规定只能怎么做。比如:把豆子从这个碗里用勺子舀到另一个碗里,但只能用左手。
3、神秘。营造一个神秘的氛围。如:前面有一个山洞,里面可能有危险,也可能有宝贝,看谁能最先找到,又不受伤。
4、情节。用情节规定幼儿行动的过程或动作。如:现在大家都是小马,我们来帮妈妈运粮,一会儿发过一条小河,要跳过去,还要过山洞,山洞里有狼,不要惊动它,走路要轻„„
5、竞争。孩子争胜心比较强,可以用竞争来设计游戏。如看谁先为动物找到家(加法练习)。
在一个教学游戏中,可以单独运用一种手段,也可以是几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教学游戏不是一般的游戏,它要为教学服务的,所以教学游戏的设计应该遵循这样的程序:
1、教学目标的确定。这一步是所有的教学设计都要做的。
2、游戏环节的确立。这是在全面考虑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确定哪些一切需要什么性质的游戏。
3、游戏结构的设计。这一步是在明确了游戏的性质的基础上来设计游戏的框架。
4、游戏细节的完善。主要是游戏情节的合理化,细节的情趣的完善,吸引和的加强。
5、游戏与教学过程的融合。主要是把游戏与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让游戏顺理成章,让游戏服务于教学。
1、选择合适的游戏。游戏是不是符合这节课的要求,是不是对完成教学任务有帮助,是教师设计教学时选择游戏的首要条件。其次游戏要有趣,游戏是要有游戏趣味的,无趣的游戏对教学是一种伤害。还要考虑到游戏是不是能很好的被幼儿接受,除了有趣以外,玩法简单也是一个重要标准。
2、提供合适的游戏条件。游戏条件对游戏的展开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学游戏也是一样的。场地 时间 材料
情绪
3、教会幼儿正确的玩法 规则 过程 结果 示范
4、幼儿的主动
给幼儿余地(地点、形式、评价、细节)让幼儿做主 让幼儿创造
5、游戏本质的实现 服务教学 体验反思 情绪调控
教学游戏存在的问题 轻视 盲目
生硬(过程玩法)直白(目的太明)两张皮
1、不是一定得有游戏,游戏的核心是对幼儿学习方式的尊重。幼儿好奇、好胜、好动、好显。其他教学方式也 可以实现同样的 目的。
2、是幼儿游戏,不是游戏幼儿。
游戏是为幼儿的,不是为教师的。游戏是培养、调动幼儿兴趣的桥梁。
3、职业关注和教师的游戏精神。明察秋毫、一心多用、整体关注、变换管理
从容、开朗 宽容、豁达 幽默
第五篇:游戏 教学设计
游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火车开啦》,并能和伙伴合作,用三声部模拟火车开动的效果。
2.聆听《火车波尔卡》,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重点、难点:
1.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火车开啦》,并能和伙伴合作,用三声部模拟火车开动的效果。
2.聆听《火车波尔卡》,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但是,他挺神秘的,他说如果你们能叫出他的名字他就出来和大家见面,听!(课件播放火车声)生答:火车
师:(课件出示火车图片)快来和他打个招呼吧。孩子们,平常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火车? 生答:拉煤的、拉木头的、载人的等。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善于观察,谁能来模仿一下火车发出的声音? 生答:呜呜、咔嚓咔嚓等。
师提示:火车鸣汽笛的声音是:wu--;火车大轮的声音是轰隆;火车小轮的声音是咔嚓咔嚓。
2、三声部练习
师:下面让我们分组来模仿火车的声音好不好? 老师模仿火车鸣汽笛的声音,wu-;这一组同学模仿大车轮声,来试试,honglong honglong;这一组同学来模仿小车轮声,试试,咔嚓 咔嚓。
师:这个难不倒你,下面你可要集中注意力啦,三个组合作,一定要听清老师的要求,老师先开始模仿汽笛声,然后你们看老师的手势加进来,来试试。大车轮组准备好了吗?(鸣汽笛声、大车轮声)
师:真不错,小车轮准备好了吗?和刚才一样,还是老师先开始,注意看老师的手是啊!(汽笛、小车轮),师:哇!这都难不倒你啊!不过也先别太高兴,下面这个可真有点难度了,老师再加上你们两个组,我们三个声部一起来,好不好?老师先开始,然后你们一定要注意看老师的手势,然后也加入进来,听明白了吗?三个组一起模仿。
三、学唱歌曲《火车开啦》
师:棒极了,听,火车来啦!(课件播放《火车开啦》原唱)师:你听出了什么?
生:车轮声、鸣汽笛声。。。师:这说明什么呢?火车是静止的? 生:火车开了
师:对,这首歌曲的名字是:《火车开啦》,请你一边小声跟着音乐演唱歌曲,一边思考:火车是怎样前进的? 师:火车是怎样前进的? 生: 咔嚓咔嚓
师:对,咔嚓咔嚓,是谁的声音啊?火车非常平稳的向前走。那开火车的司机心情怎么样啊?下面请你一边跟着音乐演唱,一边体会开火车的司机是一种怎样的心情。生:高兴
师:老师也想当一回火车司机,行不行? 师范唱。
师:你想说什么? 生:
师:你们觉得我作为一个火车司机自豪吗?我是用什么样的声音表达我自豪的感情的? 生:
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唱? 师弹琴生跟唱。
师:你们可真是一群神气的小火车司机,我们跟着伴奏来唱一唱吧。
师:老师能把火车的声音加入到歌曲当中,你们信不信? 老师演唱鸣汽笛的声音。
师:你们想不想试试,老师还是模仿火车鸣笛声,大车轮组唱:轰隆轰隆,小车轮组呢?
师:对,歌词就是唱的小车轮的声音。准备好了吗? 三声部演唱歌曲。
三、聆听《火车波尔卡》
师:真是太精彩了,有关快乐火车的作品有很多,除了《火车开啦》之外,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施特劳斯的一段有关火车的乐曲,请你仔细听,这首乐曲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火车?播放《火车波尔卡》。
师:乐曲听完了,你想到了怎样的火车? 生:高兴、开心
师:是不是静止不动的火车? 生:不是,在快速行驶,师:坐在火车上的人在干什么? 生:唱歌,哼着小曲,跳舞。
师:为什么乐曲会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受啊? 生:音乐速度快,活泼、欢快。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会聆听音乐的小耳朵。你们听出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了吗?老师提示一下,拍手(一、二)。这是一首管弦乐曲,名字叫《火车波尔卡》。下面让我们一起乘上火车去旅行吧。师:跟老师一起拍手。
四、总结:
孩子们,这节课,非常高兴能和你们一起感受到火车带给我们的快乐,希望你们永远保持一颗快乐的童心。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