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2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第一篇:《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商品销售中所涉及的进价、原价、售价、利润及利润率等概念;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商品销售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运用方程解决销售中的盈亏问题,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教学重、难点

1.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都是如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前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利用相等关系列方程以及如何解方程,可以看出方程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很有用的数学工具,本节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二.新授.例: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小时完成.现计划由一部分人先做4小时,再增加2人和他们一起做8小时,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解:设应先安排x人工作,根据题意得:

4x8(x2)1.4040去分母,得

4x8(x2)40.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得

12x1640.移项、系数化为1,得

x2.答:应先安排2人工作.探究:销售中的盈亏.

某商店的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理解并熟记下列式子:(1)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2)商品利润=商品利润率.

商品进价x. 10(3)打x折的售价=原售价×对探究1提出的问题,你先大体估算盈亏,再通过准确计算检验你的判断.

分析: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取决于这两件衣服售价多少,•进价多少,若售价大于进价,就盈利,反之就亏损.现已知这两件衣服总售价为60×2=120(元),现在要求出这两件衣服的进价.

这里盈利25%=利润,亏损25%就是盈利-25%. 进价本问题中,设盈利25%的那件衣服的进价是x元,它的商品利润就是0.25x元,根据进价+利润=售价,列方程得:

x+0.25x=60 解得x=48.

类似地,可以设另一件衣服的进价为y元,它的利润是-0.25y元;根据相等关系可列方程是y-0.25y=60解得y=80.

两件衣服共进价128元,而两件衣服的售价和为120元,进价大于售价,•由此可知卖这两件衣服总的盈亏情况是亏损8元.

解方程后得出的结论与你先前的估算一致吗?

点拨:不要认为一件盈利25%,一件亏损25%,结果不盈不亏,因为盈亏要看这两件的进价.例如盈利25%的一件进价为40元,那么这一件盈利40%×25%=10(元)•,•亏损25%的一件进价为80元,那么这一件亏损了80×25%=20(元),总的还是亏损10元,这就是说,亏损25%的一件进价如果比盈利25%的一件进价高,那么总的是亏损,•反之才盈利.

你知道这两件衣服哪一件进价高吗?

一件是盈利25%后,才卖60元,那么这件衣服进价一定比60元低.

另一件亏损25%后,还卖60元,说明这件衣服进价一定比60•元高,•由此可知亏损25%的这件进价高,所以卖这两件衣服总的还是亏损.

三.课堂小结.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是中学数学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具体步骤是:

(1)审题:理解题意.弄清问题中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问题给出和涉及的相等关系是什么.(2)设元(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找出能够表示本题含义的相等关系;

①直接未知数: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设出未知数后,表示出有关的含字母的式子,•然后利用已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②间接未知数(往往二者兼用).一般来说,未知数越多,方程越易列,但越难解.(3)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相关的量.(4)寻找相等关系(有的由题目给出,有的由该问题所涉及的等量关系给出),列方程.一般地,未知数个数与方程个数是相同的.(5)解方程及检验.(6)答题.综上所述,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实质是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设元、列方程),在由数学问题的解决而导致实际问题的解决(列方程、写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列方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列方程是解应用题的关键.

第二篇:《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案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比例配套的实际问题,包括找准等量关系、准确设出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

2、经历活动和思考、交流与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等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经历“模型准备——模型构成——模型求解与分析--模型检验--模型应用”的过程,感悟应用题中的数学建模思想

【教学重、难点】、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模型准备:

准备一本月历,来玩猜数游戏。

0

问题1:在月历的同一行上任意圈出相邻的3个数,并把这3个数的和告诉同学,让同学求出这3个数

问题2:在月历上,用一个正方形任意圈出2×2个数,并把这4个数的和告诉同学,让同学求出这4个数

【设计意图】:给学生实际的问题背景和建模的目的,为接下来的建模过程做准备。从熟悉的日历出发,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未知量,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模型构成

问题1:一张桌子有一张桌面和四条桌腿,做一张桌面需要木材0.03立方米,做一条桌腿需要木材0.002立方米,现做100张这样的桌子,共需木材

立方米

问题2:一张桌子有一张桌面和四条桌腿,做一张桌面需要木材0.03立方米,做一条桌腿需要木材0.002立方米,现做一批这样的桌子,恰好用去木材3.8立方米,共做了多少张桌子?

分析:1题目中涉及哪些量?

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怎么设未知数?

一个桌面

用去木材的体积

一条桌腿

用去木材的体积

桌子的张数

一共用去木材的体积

解:

【设计意图】有了模型假设后,学生可以选择适当的数学工具并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搜集的信息来描述这些量之间的关联。

三、模型求解与分析

一张桌子有一张桌面和四条桌腿,做一张桌面和一条桌腿共需要木材0.032立方米,现做100张这样的桌子,恰好用去木材3.8立方米,做一张桌面需要木材几立方米,做一条桌腿需要木材几立方米?

2一张桌子有一张桌面和四条桌腿,做一张桌面需要木材的体积是做一条桌腿需要木材的体积10倍多001立方米,现做100张这样的桌子,恰好用去木材3.8立方米,做一张桌面需要木材几立方米,做一条桌腿需要木材几立方米?

3一张桌子有一张桌面和四条桌腿,做一张桌面需要木材的体积和做一条桌腿需要木材的体积比为11:2,现做100张这样的桌子,恰好用去木材3.8立方米,做一张桌面需要木材几立方米,做一条桌腿需要木材几立方米?

【设计意图】:通过本例题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如何把问题转化为方程,进一步认识到建立方程模型的作用;教师通过规范的解答例题,向学生展示列方解应用题的规范步骤.而建立方程的关键就是找到等量关系对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数学模型进行理性的分析,得出这一模型的解决方法。

归纳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解法步骤:

.审:审题,分析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借助表格找出能表示应用题全部意义义的一个相等关系

2.设:设一个合适的未知数(一般情况下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要写出单位名称

3.列:根据找出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解所列出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验:检验求出的未知数的值①是否适合原方程②是否符合题意

6.答: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设计意图】:进一步明确建立方程模型的步骤,从而规范学生解题格式

四.模型检验

甲、乙、丙三数之比为2:3:7,这三个数的和为48,求这三个数。若设一份为x,则甲数为_____,乙数为_______,丙数为______,列方程为

___

2用一根0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使它的长比宽多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长为

厘米,宽为

厘米

3某学生在暑假里给同学寄了2封信和一些明信片,一共花了46元已知每封信的邮费为08元,每张明信片的邮费为06元,他寄了多少张明信片?

【设计意图】:在解决例题的基础上,学生不难完成随堂练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通过模仿例题的解题格式,巩固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提高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下面的学习打好基础.进一步体会从数学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检验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数学模型的合理性。

小结:

1、如何正确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2、用方程思想建立模型的一般步骤

五、模型应用

几名同学在日历的纵列上圈出三个数,算出它们的和,其中正确的一个是()

A.38

B.18

.7

D7

2.学校买了大小椅子20张,共花去27元,已知大椅子每张1元,小椅子每张10元,若设大椅子买了x张,则小椅子买了_________张,相等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商店今年共销售21英寸,2英寸,29英寸3种彩电共360台,它们的销售数量的比是1:7:4,这三种彩电各销售多少台?

4一本书封面的周长为68,长与宽的比是1:19,这本书封面长和宽分别为多少?面积呢?

.某饮料店的A种果汁比B种果汁贵1元,小明和他的四位朋友共要了2杯A种果汁和3杯B种果汁,一共花了17

列出方程元,问这两种果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6.某人从甲地到乙地,全程的建模研究五(市级公开):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1)教案XX111王军民乘车,全程的建模研究五(市级公开):43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1)教案XX111王军民乘船,最后又步行4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6题的设计,让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这一数学模型,从实际运用、书写规范性等多角度进行应用。

六、拓展延伸

.某车间有28名木匠,生产某种桌子,一个桌面配四条桌腿,每人每天平均生产桌面12张或桌腿16条,问多少木匠生产桌面,多少木匠生产桌腿刚好使桌面和桌腿配套

2“以情境中的月历为例”解决下列问题:

(1)在月历上,用一个正方形任意圈出3×3个数的和为99,求这九天分别是几号?

(2)在月历上,任意圈出个数组成英文字母“X”型,已知这个数的和为7,求这天分别是几号?如这个数的和为100呢?

【设计意图】:用字母表示适当的未知数、各数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建立方程模型的作用。同时对于方程的解要检验它的合理性

第三篇:“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除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4~55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语言表达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逐步培养学生“说”操作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操作的思维含量和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观察填空。

指名学生回答,并讲一讲蜻蜓的只数是蝴蝶的2倍,就是5的2倍,2个5等于10(只)的思考过程。

2.摆小棒。

老师在投影仪上摆5根小棒,然后问:老师摆了几根小棒?(5根)

提问:谁愿意到上面来摆小棒?

请一名小朋友到投影仪上来摆小棒,其他小朋友在桌面上摆小棒。

如果小朋友们摆的小棒是老师的3倍,应怎样摆?(学生继续操作。)

提问:你是怎样摆的?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学生摆的根数是老师的3倍,就是摆5的3倍,5根5根的摆,摆3个5根,一共是15根。

板书:3个5根是15根

5的3倍是(15)

3.小结:我们刚才一起复习了有关“倍”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倍”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和探究方法的准备。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摆小飞机,认识“倍”。

师:(用5根小棒摆出一架飞机)小朋友们想不想摆小飞机呀?

(请一名小朋友到投影仪上摆小飞机,其他小朋友在桌面上摆小飞机,教师指导。)

组织汇报交流,用多少根小棒摆了小飞机几架。

学生(可能)的摆法:

用10根小棒摆了小飞机2架;用15根小棒摆了小飞机3架;用20根小棒摆了小飞机4架„„

(老师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信心。)

教师在投影上用15根小棒摆小飞机3架,也就是说15根小棒是5根小棒的3倍。接着提问:谁能说一说用10根小棒摆了小飞机2架,就是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几倍?用20根小棒摆呢?

让学生多说一说,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用小棒摆小飞机再说一说的活动,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在摆小飞机的活动中,经历了动手操作和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做所想的过程,逐渐抽象出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认识了“倍”概念,训练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再摆一摆,把对“几倍”的理解转化成“除法”问题。

教师用投影出示下图:

师:老师用5根小棒摆了小飞机1架,小朋友们准备用多少根小棒来摆小飞机?(15根)小朋友摆小飞机用的小棒数是老师用的小棒数的几倍?(3倍)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因为5根小棒摆1架小飞机,所以15根小棒可以摆小飞机3架,15根是5根的3倍。)

师:谁能把这15根小棒迅速地摆一摆(不用摆成小飞机样子),能够让大家一下子就看出15是5的3倍来呢?

板书:15是5的(3)倍

请小朋友在投影仪上摆出下图,并说一说。

学生:把15根小棒,每5根小棒分一份,15根里面有3个5根,所以15是5的3倍。

板书:15根里有3个5根

师:如果你们用20根小棒来摆小飞机,所用小棒根数是老师的几倍?(20根是4个5根,所以20是5的4倍。)

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像上面摆小飞机就是求15是5的几倍。想:15里面有几个5,用除法算15÷5=3,所以15是5的3倍。说明“倍”是一种关系,不是计量单位,所以3后面什么也不用写。板书:15÷5=3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摆小棒,应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提高了思维质量。

3.想一想,说一说。

(1)苹果3个,梨6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6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算6÷3=2。)

(2)萝卜6个,茄子2个,萝卜的个数是茄子的几倍?(6里面有几个2,用除法算6÷2=3。)

[设计意图]让学生由实物联想到倍数关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3)摆圆片。(动手操作,再说一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几倍。)

a.第一行摆4个○,第二行摆8个○。

b.第一行摆9个○,第二行摆3个○。

(4)8里面有()个4,8是4的()倍

12里面有()个3,12是3的()倍

24里面有()个6,24是6的()倍

42里面有()个7,42是7的()倍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读课本第54页至55页的内容。

2.学习例3(思考回答问题)。

(1)仔细看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引导学生想一想,怎样解决“唱歌人数是跳舞人数的几倍”。

(3)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5)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问题、思路引导分析解决。)

3.引导学生完成“做一做”。

4.归纳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学习探索。

四、巩固训练

1.练习十二第1题。

要求学生认真看图。(1)图中有些什么动物?(2)分别是多少只?(3)独立分析解决,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4)为什么这样列式?(5)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2.独立完成第2题。

作者单位

云南师大附小

◇责任编辑:李瑞龙◇

第四篇:用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估算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通过“购买两件商品,500元够吗?”这个问题提出了估算的问题,这是估算教学的起点。安排于此,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学生在之前学习了近似数,有了估算的知识基础;二是学生现在接触的数都比较大,现实中有估算的必要;三是学生还未学过万以内数的计算,不会出现先精确计算再为估算而估算的现象;四是将估算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体现其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对于先把数估为整百的近似数再口算,学生没有太大问题,但怎样估合适或者正确,缺少判断的标准。教学中,应紧紧抓住估算作为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要引导学生在反思中体会自己的估算能否解决问题,以此为调整估算方法的标准。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学会用加、减法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

2.通过对加、减法估算方法的交流,使学生懂得应根据具体问题及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估算意识,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学生的推理与判断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初步感受估算的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加、减法估算解决问题,体会算法多样化。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估算方法解决问题,培养估算的意识。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些数字卡片(用卡片出示数字),你能利用之前学习过得知识来告诉我们,这些数字卡片上的数更接近哪个整百、整千数吗?

比如引导学生说出:589更接近600.(指名学生说,然后开小火车)师: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你们喜欢逛超市吗? 生:喜欢

师:让我们一起去超市看一看!

二、新授

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同学们,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师根据学生回答贴情境图:电话机358元 电吹风218元 500元够吗?

2.师:“500元够吗?”是什么意思? 生:500元够不够买这两样商品? 师:要怎样解决呢?

生:可以把它们的价钱加起来,再和500元做比较(精确计算,学生自己在作业本上写一写精确计算的过程)

3.根据具体情境学生不会算的情况|创设小明不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的情景,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够不够? 生:我们可以把它们的价格估一估,用近似数来计算。

师:用钱数的近似数计算,再来判断带 500元钱够不够。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估算”,这节课我们就用估算解决问题。板书:估算

4. 500元够不够,我们就要找到每件物品价格的近似数,先请大家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汇报

预设一:358—300 218—200 所以300+200=500 师:还有谁是这样想的?再指2到3人说

小结:我们刚才都把价钱估小了,把358估成300,把218估成 200,再算出结果是500,在估小了的情况下都已经得500了,那实际的钱数一定超过了500,所以带500元不够 板书:

358>300 218>200 300+200=500 358+218>500 答:带 500元不够。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预设2:358—400 218—300 400+300=700 师:有谁和他想的一样的吗?你们怎么想的?

生:把两个数都往大了估,结果是700,而实际的结果肯定比700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58<400 218<300 400+300=700 358+218<700(400+300=700,把两个数都估大了,结果是700,实际的结果肯定小于700,小于700的数有很多,这个范围很大,而500也在小于 700的范围之内,所以不好确定。)400+200=600(给的钱数是500,比较少,而 400比 358多很多,200比 218少很多,结果不能确定是接近500还是接近600,所以不能确定答案。)360+220=580(也是估大了)358+218=576(你已经掌握了三位数加三位数的方法了,真棒!大家看,准确结果是 576,大于500,与我们的刚才的结论是一致的)师:同学们,现在有这么多的估算方法,你想说点什么呢?(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归结提出方法1能正确解决问题,为什么更喜欢第一种方法呢?

生:利用估算解决问题更快更方便!5.这道题解答正确吗?谁来检验一下。

生:500减300才得200,500减300多,得数一定比200小,不够买电吹风的,所以解答正确。

6.既然带 500元不够,那现在带 700元够不够呢?同桌讨论一下。(指名回答,师板书)师:谁来检验一下这种做法对不对?

师:课件出示两个问题观察并回答,为什么带 500元时把钱数估小了,而带700元时要把钱数估大呢?

小结:我们在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以及数据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估计方法,如果两个数估小的情况下都不够,那肯定不够;如果两个数估大的情况下都够,那肯定够;如果一个估大一个估小的情况下,不一定。

三、练习

师:大家都已经掌握了估算的方法,那我们继续用估算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大家请看。

1.实验小学报告厅共有 600个座位,学校三个年级各有二百多学生。如果三个年级的学生同时来报告厅听讲座,能坐下吗?至少要有多少个座位才够坐呢?

师:谁大声读题。请同学们找到已知条件和问题。怎样解决呢? 追问为什么把二百多看成 200?

看来,报告厅坐不下三个年级的学生,至少要有多少个座位才够坐呢? 汇报交流。

椅子数看少了都够 用,实际才一定够用。

四、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习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

这节数学课我们初步学会了用加、减法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以后我们还会继续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互评,自评

五华区红旗小学德润校区

曹会菊

第五篇:《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对百分数的认识,能理解达标率、发芽率、出油率等这些百分率的含义,掌握有关百分率的计算方法,能用百分数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依据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数学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了解求百分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步渗透概率统计思想。

教学重、难点:理解达标率、发芽率、出油率等一些百分率的含义,掌握常用的百分率的计算公式。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提问:百分数表示什么?

2、师:由于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所以解决百分数的问题可以依照解决分数问题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达标率

1、出示信息: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已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儿童组)的有120人。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2、学生解答,反馈: 板书:120/160=3/4

3、问:你能把这个结果用百分数表述出来吗?

4、师: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也叫做达标率。(请1~2人复述什么叫达标率。)

板书:达标率: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5、引导学生总结达标率的计算公式。

板书: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 / 学生总人数 ×100%

问:公式中为什么要乘100%?(因为达标率是百分率的的一种,公式本身应该用百分数的形式(%)表示。如果公式单写成“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 / 学生总人数 ”只是分数形式,而不是百分数。如果在“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 / 学生总人数”的后面添上“×100%”(相当于×1),就可以既使数值不变,而又是百分数的形式。)

6、在题目中再加上一问:六年级学生的达标率是多少?让学生解答。板书:

120/160×100%=0.75×100%=75%

问:“达标率是75%”是指什么?后面要不要写单位?为什么?(百分率是表示两个数的比,没有单位名称。)

7、比较一下求达标率和求达标学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二)教学发芽率

1、创设情境,出示例1第(2)题,问:发芽率的含义是什么?(发芽率是指发芽的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之几。)

2、学生尝试算出绿豆种子的发芽率。

3、反馈算法,问;你能不能像计算达标率一样,也总结出一个计算发芽率的公式呢?让学生把书85页的公式填完整。

板书:发芽率=发芽种子数 /种子总数 ×100%

4、让学生继续算出花生和大蒜种子的发芽率。

5、教师说明:发芽率对于农民种田是十分重要的。农民伯伯需要根据发芽率的高低来选择种子品种和决定播种面积。这样,既可以保证所需苗的棵数不多不少,又可以避免种子的浪费。所以求发芽率对农业生产丰收有重要作用。

三)其它百分率的计算

1、师:生活中用百分率进行统计的还有很多,像产品的合格率、小麦的出粉率等等,你还能说出一些百分率的例子吗?(出勤率、出米率、出油率、及格率、优秀率、成活率、命中率、升学率„„)

2、你知道这些百分率的含义吗?可以怎样求出这些百分率呢?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总结一些常用的百分率的计算公式。

三、巩固应用

1、完成书86页“做一做”第2题。

2、书第87页第1题。

完成第1题后,可提问:我们班某天的出勤率为100%,说明了什么?有人预测我们班明天的出勤率为120%,可能吗?让学生思考、讨论。

下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泾源县城关一小禹月香 一、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61页例5 二、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六单元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 题的解答方法。 2、 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例5教学设计 横道河子乡中心校 陈立强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导学案 白冬梅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解答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

    用穷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穷举法解决问题 一、 教材分析: 《用穷举法解决问题》是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模块《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三章《程序的实现》第二节内容。本章侧重于运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合......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罗少小学 姚淑萍 教学内容:用比例解决问题(P6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实际问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能利用正、反比例正确......

    最终定稿《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 最后定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反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从而加深对正......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例5和第60页例6及“做一做”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以前学过的用归一、归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