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当前,职中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针对此问题,我的语文教学遵循激发学生潜在学习兴趣的原则。因此我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培尔的“期待效应”理论,依据课文不同特点,把每节语文课设计成不同形式的游戏、竞赛或活动,使学生上课前就期待,上课时则兴奋、上课后能领会。本次教学的《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就设计为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模式,让学生围绕“林黛玉进贾府有什么见闻”这一论题展开,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红楼梦》第一回至第五回犹如全书的“序幕”或“缩影”,小说从第六回才开始展开故事情节。曹雪芹安排前五回的目的,是将自己的创作意图、作品的主题、作品的主线、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归宿等,作或明或暗、或详或略的提示,使读者一开始就能大致了解全书,不致读来漫无头绪。课文《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第三回,通过荣国府的女主人对来自苏州的第一次见面的十三岁的外甥女林黛玉的接待,极其自然地介绍了荣国府的环境、人物。《林黛玉进贾府》是全书序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经典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所以细读文本、仔细体味应该成为教学的首选方法。同时,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尽管有几个主要人物登台亮相,主要故事情节初见端倪,但从整个小说来说,它只是前五回“大序”中的一部分,主要作用还是为以后的人物活动和情节展开典型环境。因此,我们以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为重点进行教学,并以此带动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分析欣赏。
二、教材分析: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第三册的一篇重要讲读课。本单元是小说单元,是文学作品阅读欣赏能力训练序列中的训练阅读欣赏小说的能力重点篇目。构成本单元的三篇讲读课文和一篇选读课文,兼及古今中外。本课属于中国古典小说,拟重点说明两点:①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和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②《林黛玉进贾府》重在研讨环境、人物表现艺术。
三、学情分析:
据调查,职校学生中有近一半对文化课学习抱以“温吞水”态度,有20%左右认为文化课没必要学,甚至有10%的学生干脆放弃文化课,语文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费力讲,学生无心听”的现象。究其原因,学生本身的思想不重视、学习习惯差等固然是一方面,我认为教师的教学艺术也是一个主要方面。因此在教学时,我将尽可能创设多形式多亮点的学习情境,如本节课我所采用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方式,从而引爆沉寂的语文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现在10计算机2班学生课外阅读量小面窄,但借助影视媒介对《红楼梦》有一定了解,本着巩固基础、迁移知识、加强能力的原则,强调突出重点、分散突破难点,补充延伸教材内容,采用设疑激趣、启发调动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人物。
四、教学目标
根据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认知、能力、情感三大教育目标,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结合课文阅读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主要内容和它的思想性、艺术性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生分析通过人物的外表、语言、行动和心态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学习课文用肖像描写反映人物特征的写作技巧。
(3)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课文根据人物的地位、身份和性格特点决定人物出场的写法。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提高分析、归纳、评价、写作等综合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研读小说过程中,培养审美观,领会人物的美感。(2)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写法。
五、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1)学习文章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多种手段塑造个性化人物的笔法(2)欣赏精彩的人物语言 2.教学难点:
(1)提高学生阅读小说并对人物作出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2)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外貌描写来体现性格特点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一)教法:讨论法、提问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欣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还原法等
(二)学法:自主学习、预习、自由讨论、还原学习法、归纳法
(三)教学用具媒体组合运用:多媒体平台、学生搜集的资料等
(四)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语文教材、《红楼梦》以及学生搜集、整理的各种资料等
七、教法分析及依据
1、拓展知识,构建愉快教学法
国外有一种较先进的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主要特点是从学科特点出发,通过新颖的教学形式,以创 设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为目标,让学生在愉悦的心境状态中,实现认知与情感、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小说单元教学时,遵循教学方法亦要改革的指导思想,摒弃传统的“念 经式”的教学模式,吸收国外“愉快教学法”的长处,教法求活,视野当阔为重点。
2、直观展示法:
第一红楼梦人物众多,错综复杂,搞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对于把握人物性格征有着重要意义。第二,贾府建筑的规模即黛玉进贾府的路线是引导学生读小说的主要线索,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人物关系和贾府建筑制作成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把握小说内容。
3、研究性学习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等,在授课中我尝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而具体到本文的三个课时中,体现在自寻资料上和人物性格分析上,分两个步骤进行:
第一步:学生通过看电视片段、预习、自主探究。结合老师简介的《红楼梦》的基本情节,领会其内涵。
第二步:合作探究。方法是分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通过讨论交流,互相探讨解答,在老师的点拨下,概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4、仿写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要设计“仿写法”:即将小说里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用在小作文练习中,即对熟悉的人物进行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八、学法分析及依据: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圣陶先生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也符合新标准指出的,必须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重视自学指导。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教师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是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师生共创,设立情境。为了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还可以借助音乐、图片等形式,提供与新课题有关条件,创造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并创造共同研讨的氛围,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养成他们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细细品读的习惯。
九、教学过程
本课题共设三课时,本说课内容彻重第三课时。简介第三课时前的内容。
课前预习:课前组织学生利用课件的“影视欣赏”观看《红楼梦》录像片断《林黛玉进贾府》。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单元阅读导言。2.介绍《红楼梦》和曹雪芹。
3、前五回内容介绍: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
1.组织课堂研讨:贾府与别家有何不同?2.明确作者怎样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及其作用。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师生共同讨论课文出现人物形象重点是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一)引言: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作者安排人物出场与环境描写交错进行,详略得体,虚实兼用。详写的人物有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我们与学生一起来欣赏。(二)人物形象赏析
可用师生共同讨论及教师点评的方法指导学生赏析人物。
(a)林黛玉
1.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
提示: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方法: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三处描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①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教师点评:只作初步勾画。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教师点评: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脂砚斋批语)。王熙凤的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不仅投合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用,而且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③宝玉眼里的黛玉:“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病如西子胜三分。”
教师点评: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小结: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展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2.思考: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引导学生找出黛玉进贾府后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练习点评。
归纳:①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可是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②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心里觉得那人“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外祖母说:“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可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③回刑夫人话时的语言、动作。贾赦没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恭肃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表明了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他待人处事是处处留心的。
④还有两次让座的描写。连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黛玉都十分推让。表现她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事。
⑤“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饭后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表现她细心,在意。
⑥黛玉回答贾母(语言描写):“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可见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黛玉的言谈举止,表明其教养非同一般。
小结:对黛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总结: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表现了一个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心态复杂、知书达理、有教养、为人处处小心谨慎的少女形象。
(b)贾宝玉
提示:宝玉的出场,作者在渲染氛围、布局上,下了相当的功夫。在第二回就曾介绍了这位生得“更奇”的公子。
方法:学生找出写宝玉的内容并练习点评。
1.出场前,用世俗观点从侧面加以勾勒。王夫人语云“孽根祸胎”“混世魔王”“甜言蜜语”“有天无日”“疯疯傻傻”(第10、11两段);林黛玉诉母亲曾言“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第11段)。这些侧面描写说明宝玉的所作所为是与封建的正统观念相抵触的,是与世俗的常情格格不入的,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个“叛逆”。
2.出场时的肖像描写(第13段)。角度:林黛玉观察;描写:“心中想着„„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
分析:在林黛玉看来,宝玉分明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眼熟亲切。
3.《西江月》的两首词,这两首词是塑造宝玉形象的基本构图。角度:作者插入描述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该词作用: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的似嘲实赞,巧妙地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歌颂他不向世俗屈服,勇于反抗的精神。他的“愁”和“恨”,正是要求摆脱“世务”“文章”而不可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表面上是用世俗的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不愿受封建传统的束缚,厌弃功名利禄的追求;只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二词用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的手法揭示出贾宝玉的思想性格。
4、出场以后的语言行动描写:(14段)
作者一是采用浪漫主义手法写她与黛玉的心灵相通;二是极力表现宝玉的骄横不羁。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对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是他反抗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精神的体现。
(c)王熙凤(从人物出场描写入手,研究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分析)
提示:王熙凤的出场安排在黛玉已和贾府诸女眷都见过面、都在场的情境里,便于多方面地表现她的性格。
方法:学生归纳王熙凤出场描写并练习点评。
1.出场描写,“未写其形,先使闻声”。她一出场,立即引起黛玉的特殊感觉,再用他人的恭肃严整加以反衬,张张狂狂的形象显得格外鲜明突出,表现她的泼辣,又说明贾母对她的宠爱。
2.肖像描写,写出了一个贵族少妇的形象。写服饰,先概括通体的形象,再作铺张的描写,从头饰、裙饰和服装三方面,极力铺陈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写容貌,细致入微,出神入化。三角眼,吊梢眉,美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敏感的黛玉已觉察到她虽春风满面,讨人喜欢,可隐含着可怕的威势,极有心机,极善做作。
3.在贾母面前夸黛玉,乃传神之笔。她说话新鲜、得体、动人,字字句句都讨贾母欢心。问这问那,关怀备至,善于奉承,随机应变。
4.回王夫人话:充分表现了她果断能干的才能与善于机变逢迎的本领(这正是她赢得欢心,成为掌权人的原因)
王熙凤的人物形象: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其为人刁钻狡黠、善于阿谀奉承、见风驶舵、笑里藏刀。她夸黛玉标致,叹黛玉命苦,对黛玉关怀备至,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她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的性格和在贾府的实权地位都表现出来了。总结: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给人初次但却不易忘怀的印象。课文写王熙凤登场亮相效果极佳,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适当场合、适当的时机,把握住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附:板书设计
写出场:先声夺人,性格泼辣
画肖像:美丽的外表,刁钻的本性
王熙凤{
见黛玉:察言观色,看风使舵
回王夫人:果断能干,受宠专权
主
要{
出场前的侧面描写:叛逆者、蔑视世俗,卓然独立
人
贾宝玉{
出场后的肖像描写:眉清目秀、英俊多情
物
二首《西江月》:(正文反作法)封建叛逆者
林黛玉{ 态度与心境:寄人篱下,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外貌、神情、风韵:美丽多情,体弱多病
十、作业设计
1.从下列命题中任选一个,写一段文字。要求:写一个人;安排适当的场合让人物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①我的老师②我的同学③我的亲属④我的邻居
2、课外阅读《红楼梦》。
十一、教学评价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9页的教材让我唏嘘,怎样在短短的三课时,把这篇文章讲全讲好?这个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作为一部古代小说,《红楼梦》的有关文学常识不得不讲,作者介绍,社会背景,等等,这些文学常识都要为同学理清楚。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用电视剧《红楼梦》中的人物剧照或电视剧片段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调节课堂气氛。这样做容易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片中人物的外在形象上,而忽略了对名著语言的品味鉴赏,这与语文教学的宗旨是相悖的。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上这节课时,上课前没有组织观看剧电视剧《红楼梦》,也没有向学生展示与《红楼梦》有关的图片资料,而是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间接性,通过“点评式读书法”的介绍和运用,再加上对欣赏方法的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贴近文字,走进文字,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从而领略文字所蕴涵的丰富内容,从文字中感受形象,感受文学大师运用文字的高超技艺,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比如: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堂课,在教师示范部分,我就提示学生特别注意“愁”“病”等词来体会她的“体弱多病”,注意“含情目”一词来体会她的“多情”,并在原文加上一些点评符号如着重号等以提醒学生注意。接着对这一段文字点评到:“气质超凡脱俗,容颜美貌多情、体弱多病”。这样,不仅使学生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理解一步步地走进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提示学生要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认真揣摩语言,细细咀嚼品味”。这样一来,其实就是让学生将那些朦胧肤浅的感觉用文字进行加工、提升从而表达出来的过程。换言之,也就是引导学生读文学作品从“看热闹”的层次提升到审美鉴赏的层面。
这样的教学处理,既避免了学生浅尝辄止的不良思维习惯,又使学生能更明确更有深度地理解文字、解读名著,提高鉴赏力。
1、欣赏品味语言,让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精神愉悦
语文课通过文字的间接性,引导学生想象品味其中的韵味,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审美享受。引导学生体会曹雪芹描写人物不仅写人物外在的形貌,还通过极精练的语言写出了人物的神韵的高超技艺。2.提供舞台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本堂课,引入了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力求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课堂情况来看,“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展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形成课堂教学民主化的氛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而且落实了本课的重点——点评式读书法的运用。从学生的点评情况来看,学生经过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够从多方面展开对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鉴赏。离开了老师的讲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都大大超出了老师们的预料,教师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学生不会欣赏或欣赏不到位的问题。因为在让学生自由发挥各自的认知水平去鉴赏作品的同时,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是个性化的,而这样的一种氛围以及学生们积极热情的参与过程,已经使自主学习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学生间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3.需要改进之处
(1)可以将读书方法的介绍和学生对鉴赏方法的感悟结合起来。
虽然本课着力给学生提供实践“点评式读书法”的舞台,但这种舞台只集中体现在课堂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则体现得不够。前半部分大多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课堂上的双边活动,特别是学生这一方的活动不够热烈。究其原因,是教师过于拘泥于课前的教学设计,认为在“教师示范”部分,就要完全由教师来完成,其实可以在教师示范完一个例子后,引导学生完成以下的各项内容。比如,四种鉴赏方法的点拨,教师可以在点拨完一个后,引导学生感知、品味具体的语言材料,让他们自行探究、进而总结归纳其它的几种鉴赏方法,这样学生的自主活动会体现得更充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会更明显地体现出来。
(2)对语言的朗读品味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语文课离不开对语言的涵咏品味。好的语言大多意味隽永,可多意会,少言传。虽然小说的篇幅较长,不像诗歌散文那样便于诵读吟咏,但还是可以挑选出一些精彩的片断,让学生体会,品味。可采用单个地读,分角色地读,对读的情况进行评价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品味,发掘其中的妙处。本课的前半部分有两次齐读,后来因为时间关系就没有对文本进行朗读,使得鉴赏点评有些游离文本。如果在不同的阶段,穿插对精彩段落的品读,如王熙凤出场时的语言,夸赞林黛玉的语言等,会使学生在品读文本中不断加深理解感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长久的回味。
十二、教学反思:
《林黛玉进贾府》已进行过教学实践,我首先感到的是学生的兴奋与前所未有的投入。特别是在平时上课状况不太好的班级运用这种教学设计,效果更为明显,平常一上课就“梦周公”的学生就象打了兴奋剂一样,每名学生的眼睛都在发光。虽然原先的安静听课、举手发言的传统教学纪律受到了冲击和挑战,但我认为这种所谓的“破坏性”的冲击是好事,因为它让100%的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同时要注意借助艺术手段,创设学习场景,调动学生视听等多种感官,激发学生深刻体验,并引导学生进行探索阅读,丰富自己的艺术素养和人文情怀。
由此我也感到,如何让语文教学活跃起来,如何使课堂学习氛围自由、轻松,令学生快乐的飞翔,用心去捕捉知识,确实是我作为教师着力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教学艺术的永恒目标。
第二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是一篇经典课文,教学中一般从人物和环境两个角度切入,从中又派生出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出场比较、环境描写的艺术、环境与人物的关系等多种教学目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
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3.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
2.掌握《红楼梦》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品读揭示人物性格的语言,得到一种感性认识。
2.情境教学法与比较教学法。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书接上回,继续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读过很多遍红楼梦,最感动我的内容到底是什么?闲暇之余,我写了一首小诗,也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请看大屏幕:(配曲)
一座大观园,凋零了一段未了的凄美情缘:
枉自凝眉,一个是花容渐瘦岂堪怜;
徒劳牵挂,一个是少年多情却成空。
潇湘馆内,竹泪点点,芙蓉的余香已成为痴情人的梦魇;
怡红院里,寂寞声声,无从的相思早化为难言的情衷。
红尘的羁绊无奈束缚着前尘的因果;
心灵的默契只能轮回成永世的风流。
于是一部红楼梦,成就了一个不朽的千古传奇:
三生石畔,一曲爱情悲歌,演绎几许缠绵,几多追企;
金陵曲中,十二红颜风姿,描画千红聚散,万艳无依。
焚香月下,无数风冷霜逼,见证几番珠沉,几番玉碎;
悼红轩中,十载血泪酸辛,创造多少绝妙,多少神奇。
如今,红楼梦虽断,金陵曲犹存:
万代繁华镜里,木石前盟已相忘成怀金悼玉的往事;
古今同一梦中,世间儿女却沉醉成旷世奇缘的情痴。
教师:是的,《红楼梦》中,最动人心魄的还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中国文学史,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红》那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一部作品能象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提示得那样全面,深刻。不仅如此,曹雪芹还以他高超的艺术手法,将这段生死爱情描写得生动诱人,耐人寻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林黛玉,步入贾府,相会宝玉,在宝黛的情感世界中去感受《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吧。
二、阅读鉴赏人物形象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找到宝黛初会的部分,速读课文,然后依据课文内容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在林黛玉进贾府前,他们是否见过面?她了解到的贾宝玉是什么形象?黛玉最初认为宝玉是怎样一个人?听了王夫人的话,黛玉又是怎样想的?(可摘取书上词语回答)
明确:未面见,只耳闻。王夫人称——混世魔王贾敏称——顽劣异常等
教师在此处追问:王夫人为什么这么说自己的儿子?
宝玉:从侧面写出宝玉与世俗不合。
师:在王夫人和林黛玉母亲的眼里,贾宝玉的一切行为都与封建正统思想格格不相容的,他是封建阶级的一个叛逆,更是一个受到贬斥的人物。但由于他受到贾母的宠爱,在贾府居于无人敢管的地位,所以成了一个特殊人物。(学生从课文中找材料并回答。)
学生发言:最初的黛玉认为他表哥性情极好,此所谓不写黛玉眼中之宝玉,却先写黛玉心中早有一宝玉矣!可以看出黛玉对宝玉的关注。
听了王夫人的话,黛玉有了这样的心理活动“这个宝玉不知是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看出林黛玉也是一个好奇之人。这就为她看好她的表哥打下了情感的基础。(注:教师发问“懵懂”一词为何意,不明事理,难道这么大了,还不懂事,暗点宝玉之不合世俗。)
师:林黛玉与贾宝玉见面以后,她的心理有何变化,她对贾宝玉的印象是什么?
提示:1.这时的林黛玉有一个心理由原来的疑惑变为惊讶“何等眼熟到如此!”
2.真是见过吗?没有见过而说见过,似曾相识,自然徒增亲切之感!
3.黛玉眼中的宝玉到底是什么样子?找出课文中描写贾宝玉相貌的语句,并朗读。(概括贾宝玉的外貌特点:眉清目秀,英俊多情。)
4.林黛玉是怎样评价贾宝玉的相貌的?最是极好
师:(追问)面对如此一个英俊多情的翩翩佳公子,揣度一下黛玉的心态。
“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这几个字,正是十分准确地写出了林黛玉心中对贾宝玉的默默情怀。
师:贾宝玉与林黛玉见面以后,他对林黛玉的印象如何?在黛玉面前是怎么表现的?
先请几名同学给录像分角色配音朗读,再现一下贾宝玉初见林黛玉的情景。
1.宝玉眼中的黛玉又是什么样呢?(朗读外貌描写,归纳特点美貌聪慧,多情多病)
(可浅析:文章中,贾宝玉用病如西子来评价林,可见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2.贾宝玉用一个词语给了自己眼中的黛玉一个总的评价,这个词是:与众各别。充分看出他对黛玉的欣赏。
(突出点明了黛玉的眉尖若蹙,四个字预伏下了黛的结局,长愁何能却病,怯弱安得永年。)
3.贾宝玉在黛玉面前又是如何表现的?能看出他的什么心理?
明确:这是文中最为精彩的一段文字。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上,贾宝玉为了向林黛玉表示友好,他极尽表演之能事。他强调“见过、面善”,问书送字,分明看出他对黛玉的亲近和关切。
他问玉甚至还摔玉,摔玉一场是构成这一回的高潮。下面我们来看看“宝玉摔玉”。
师:宝玉摔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摔玉一回能表现出什么?
提示:由于黛玉的“与众各别”的美引起的。
明确:在宝玉看来,这“通灵宝玉”连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自然要摔。摔玉写出黛玉的美。
但为了这样一个貌如天仙的妹妹,贾宝玉甚至摔了他所谓的命根子,可见对林黛玉喜之深,爱之切,情感已有了进一步发展,又写出了宝玉的痴。
“玉”是天命的象征,摔玉表现他对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反抗,对世俗的鄙弃,对礼教的蔑视。写出了宝玉的叛逆。
根据幻灯明确: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宝黛相会的必然结果是心有灵犀,一见如故。
教师追问:结合以上的分析谈谈,宝黛初会中,能表现二人的一些什么样的性格?(可以结合一惊、一笑;摔玉、肖像描写等来分析)
明确:
黛玉:谨慎多虑听得多,说得少,想得细;
超凡拔俗外貌具有脉脉之情,袅娜之态,欲说还休的柔媚,娇羞,聪明灵慧的谈吐,都体现出其才情女子的超尘拔俗的空灵感,她的美,不仅美在外貌,更在精神气质书卷气、灵秀气、孤傲气。
宝玉:叛逆不羁摔玉一场突出表现;率真免俗娇纵惯了,顽劣异常,直言不讳,即使贾母说他“又是胡说”,他毫不在乎,仍然说下去。
在看黛玉时,只看到黛玉的灵性之美,看不到衣裙装饰。
教师小结:在宝黛初会中,作者借助宝黛二人彼此看彼此来写对方,又借彼此看彼此的心态来写各自,完成了对宝黛二人性格的塑造,又顺利完成了情感初会这一主题材。这正是宝黛初会一场第一个高妙所在:作者在构思时将叙述人和叙述视角不断转换,手法独特,叙述巧妙。实际上,在节选的这一回中描写人物,都用了这个手法。前文,作者叙述人和叙述视角在黛玉与众人之间频繁地转移:写黛玉,叙述视角散见于众人;写众人,叙述视角又集中于黛玉。概括地说,就是:一人看众人,写出了众人,也写出了一个;众人看一人,写出了一人,也写出了众人。相互交叉,两两对立,构成了一种叙述的立体网状结构,写得有声有色,精妙绝伦。
师:当然,作者写宝黛初会的高妙之处绝不只这一处,下面我们来讨论两个小问题,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品味出宝黛初会中更多的魅力所在。请看大屏幕。
讨论:
1.为什么要写宝黛初见时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2.从两个人性情的角度分析,他们的爱情能取得成功吗?
提示:
(1)在选文中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宝黛初见时那种似曾相识之感。为什么要这样写?
——感情上为默契,为后来两人爱情的发展张本。
——照应木石前盟,增添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
——心有灵犀的心灵感应,只追求一种精神的契合,为宝黛爱情创造一个纯真的艺术境界。
(2)从上文中,至少有三方面可以看出两个青春少年的两颗跳动的心就要碰到一起了,一是形象上,一个美貌多情,一个英俊多怀,他们彼此是相容的;
二是情感上,心有灵犀,一见如入,他们是彼此是相容的;
三是见解上,不受封建传统束缚,不合世俗,他们是相容的。
总之他们有着发自内心的真情,这是他们两情相悦的基础。
但是这种真情,在他们之间能不能走到一起呢?有没有可能遇到更大的波折呢?
从他们二人的性格上可以看出他们的情感不可能是完全心心相应的。
教师引导:
林黛玉听得多,听得细。想得多,想得细。行动小心,谨慎。过于多虑,自尊心太强。(对他人不会太关心)
在初会时,宝黛虽然感情相通,想法相似,但表现却不一样,黛玉见宝玉是一“惊”,而宝玉见黛玉是一“笑”,一存于中,一发于外。这不同的表现来源于他们不同的地位所产生的不同心理。黛玉是听惯了别人对宝玉的评论:惫懒、懵懂、顽劣……可是今日一见并非如此,自然“便吃一大惊”;再说黛玉初到贾府步步都要留心,所以虽然一“惊”,但只是“心下想”,不敢轻易说出口来。而宝玉则不同,在贾府中他是娇纵惯了的,所以直言不讳,即使贾母说他“又是胡说”,他毫不在乎,仍然说下去。
贾宝玉过于顽劣,独立不羁。(对他人也不会太真心)(当然还有其他原因社会原因。)
所以他们的爱情一定会遇到更大的波折。
正是由于二人之间欲合而又分,欲分而又合,分与合之间,这种若即若离的情感描写,加了小说的无穷魅力。而这一点也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
教师小结:
1.手法高超:
2.视角独特,叙述巧妙;
3.境界唯美:作者在描写两人的爱情时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唯美的境界;
4.心灵感应,神秘浪漫;(照应前缘,心灵感应,神秘而又浪漫)
5.若即若离,曲折诱人;(二人之间,欲合而又分,欲分而又合,分分合合,若即若离,这种情感描写,增加了小说无穷的魅力。)
6.精神契合,情感纯真。(两人的感情不受封建传统和世俗观念的束缚,单纯追求一种精神的契合,使这段感情不带尘滓,纯真脱俗,让人深为之感动和触动)
(后四点可由学生总结)
结束语:这就是红楼梦,它博大而精深,仅仅宝黛初会一场,就让我们感受到如此多的艺术魅力,却意犹未尽。有人曾说,说到曹雪芹,谁都知其人,但谁也不知其为何人?
说到《红楼梦》,谁都说它好,但谁也说不清它有何好!
……
《红楼梦》充满未知,充满发现的空间,充满阅读的魅力!
今天我们走出了《林黛玉进贾府》,课下我期望更多的同学,能够走近红楼,触摸红楼,品味红楼,让这部传世巨著能永远散发它的光辉吧!
第三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1《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作用在于,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第一次向读者展现小说中众多人物所活动的典型环境──贾府。这对学生了解《红楼梦》全书有着非凡的意义。那么,教学
本
1、“硬件”;
2、“软件”;
3、解题。
这三部分均围绕同一个教学目标。
一、贾府的“硬件”
提问:课文交代,未进府之前,“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这“不同”就是通过林黛玉的一双慧眼一层层铺陈开来。首先请大家想想,这贾府的硬件措施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讨论。)
明确: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宏伟的外观。处于繁华街市、阜盛人烟之中的贾府建筑,在黛玉的眼中,仅就外观,就突出地感觉到它“大”:门前蹲着两个大狮子;门是三间兽头大门;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书写着五个大字。三个“大”字不但表现了贾府建筑的宏伟外观,而且也暗示了贾府显豁高贵的社会地位。
2、讲究的布局。比如贾母的正房大院,就设置了一个垂花门、两边抄手游廊和一个安放着大理石插屏的穿堂做掩映,既庄严肃穆,又表现出豪门贵族气派。就贾赦住处,虽不似贾母的正房那样,却也有仪门和厢庑游廊。至于“荣禧堂”的五间大正房,被仪门、耳房、穿堂、甬道簇拥着,更是轩昂壮丽。
3、华贵的陈设。就“荣禧堂”而言,先以特写镜头详细介绍了堂屋中的匾额,无论是匾的质地花纹,匾上大字的规格,还是匾上的题字与印玺,都显示着主人的社会地位;室内陈设的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楠木交椅、玻璃盒等,都说明了主人的富贵豪华。就是耳房内的陈设和器物也颇为华贵:靠背、引枕、条褥,都饰以龙蟒;小几、香盒、酒槲、茗碗乃至痰盒都各具特色。
(说明:此问重在训练学生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贾府硬件的信息,课文中都有直接表现的文字,学生只要认真读书,不难筛选出的。通过此问的探讨,学生能够从“硬件”设施上,一下子从感性上把握到贾府的环境特点。)
板书:
1、宏伟的外观。
2、讲究的布局。
3、华贵的陈设。
二、贾府的“软件”
提问:贾府庭院的的气势之宏、布局之妙、陈设之精,充分显示了高门大第的威严、显豁,社会地位的尊崇、高贵。但,这只是“硬件”。林黛玉进贾府,她所感的,还有贾府里处处透露着的一种逼人的神魄,可谓“软件”。请说说贾府“软件”的特点。
(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非凡的服饰。如王熙凤的衣饰打扮“彩绣辉煌”,贾宝玉、王夫人等乃至仆妇下人,“包装”都是很“精良”。
2、骄矜的气质。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三春等人,身上都有一种骄矜之气。
3、更重要的,贾府有着一套繁文缛节。如用饭时,“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十分讲位次;丫鬟旁边执着拂尘,李纨、熙凤二人立于案旁“布让”,“寂然”吃饭,吃过了漱口洗手,之后吃茶。一套仪节,均不得乱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贾府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不仅写出了富贵尊荣,也写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森严。
(说明:此问重在训练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般说来,认识一个环境,往往只把握“硬件”上的特点,而忽视“软件”上的观察和研究。本问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体味出贾府的
板书:
1、非凡的服饰。
2、骄矜的气质。
3、烦琐的仪节。
三、解题
提问:至此,我们已经认识了贾府这一环境。我们接下来看看课文的题目。注解中指出,题目是编者所加。现在我想将这个题目改成“贾府迎黛玉”或“林黛玉住姥姥家”,你们看可以吗?
(学生讨论。)
明确:不可以。“贾府迎黛玉”这个题目显得过于隆重,抬高了黛玉在小说中的地位,不像原来题目那样充分显示贾府的威严。“林黛玉住姥姥家”这个题目虽说通俗,贴近生活,给人一种亲切感;但是,贾府不是一般的姥姥家,而是一个声势赫赫的豪门贵族。因此这个题目将一个“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温暖化了,不好。
(说明:此问意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特点。)
宏伟的外观
硬件讲究的布局
贾府华贵的陈设富贵尊荣
非凡的服饰威严袭人
软件骄矜的气质
烦琐的仪节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2一、教学设想
中国古代小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浓郁学生文化气质的丰富资源。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是古代小说专题,我结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鉴赏古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的教学要求,从品味鉴赏语言入手,尝试着对教材进行大胆处理,将点评式读书法引进课堂并带领学生走进文字,欣赏形象,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二、过程描述
以学生熟悉的歌曲《枉凝眉》和《红楼梦》有关名句引入新课。接着表明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本堂课只是从文学的角度,用点评式读书法,就节选部分的两个主要人物林黛玉、王熙凤,来鉴赏曹雪芹运用语言塑造人物的高超技艺,从而获得艺术审美享受。
课堂的主体部分是先介绍点评式读书法,包括点评的形式、内容等,使学生对点评式读书法有大致的了解。再以林黛玉为例,教师做示范点评,并在适当的时候指导欣赏的方法,提醒学生从那些角度去欣赏人物,平时阅读要注意些什么。这一部分共有四个例子:
例1: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从外貌描写方面)
点评:气质超凡脱俗,容颜美貌多情、体弱多病。
欣赏方法提示一:要认真揣摩语言,要细细咀嚼品味,提高语言的欣赏能力。
在教师示范点评后,采取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要求学生就王熙凤这一形象进行点评。各小组活动积极,纷纷在书本上圈圈点点,写出自己的点评。几分钟后,各组代表上台踊跃发言,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的点评内容。以下是其中一位的点评:
生:我们主要点评王熙凤的出场。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从黛玉的心理活动中,可以得知王熙凤非常大胆、不拘一格,也略显出一些掌权者的气派。因为凤姐主要是料理和主管贾府一些日常事务的,手中掌握着财权,因此,可以说是实际当家人。再从她的衣着来看,头上戴着金丝八宝珠丝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充分表现了当权者那种华丽富贵的气势。另外,贾母笑道这里,南省俗谓作辣子辣子之称,便足以让人感受到她骨子里的泼辣之气。还有第42面,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说明她非常精明能干。总之,王熙凤是非常精明能干,胆大心细又透出几分泼辣的人。
上台的几位学生从多种角度展示了对王熙凤这一形象的鉴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为了弥补点评的深度不够,也为了使学生的鉴赏上一个台阶,我在学生点评之后,又有针对性的展示了名家的点评,举两例如下:
1、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脂砚斋评: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此等文字非仙助即神助,从何得此机括耶?
2、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罥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脂砚斋评:非如此眼,非如此眉,不得为熙凤。脂砚斋评: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像至此者?
一堂课下来,学生在逐步深入的鉴赏中不断获得审美享受,直至下课,仍陶醉在未绝的余音中。
三、教学反思
1、引进读书方法,让学生跟语言文字亲密接触:
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喜欢用电视剧《红楼梦》中的人物剧照或电视剧片段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调节课堂气氛。这样做容易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片中人物的外在形象上,而忽略了对名著语言的品味鉴赏,这与语文教学的宗旨是相悖的。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在上这节课时,上课前没有组织观看剧电视剧《红楼梦》,也没有向学生展示与《红楼梦》有关的图片资料,而是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间接性,通过点评式读书法的介绍和运用,再加上对欣赏方法的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贴近文字,走进文字,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从而领略文字所蕴涵的丰富内容,从文字中感受形象,感受文学大师运用文字的高超技艺,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比如: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堂课,在教师示范部分,我就提示学生特别注意愁病等词来体会她的体弱多病,注意含情目一词来体会她的多情,并在原文加上一些点评符号如着重号等以提醒学生注意。接着对这一段文字点评到:气质超凡脱俗,容颜美貌多情、体弱多病。这样,不仅使学生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理解一步步地走进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提示学生要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认真揣摩语言,细细咀嚼品味。这样一来,其实就是让学生将那些朦胧肤浅的感觉用文字进行加工、提升从而表达出来的过程。换言之,也就是引导学生读文学作品从看热闹的层次提升到审美鉴赏的层面。
这样的教学处理,既避免了学生浅尝辄止的.不良思维习惯,又使学生能更明确更有深度地理解文字、解读名著,提高鉴赏力。
欣赏品味语言,让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精神愉悦。
语文课通过文字的间接性,引导学生想象品味其中的韵味,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审美享受。如:很多同学在点评王熙凤的外貌神态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时,只点评出她的漂亮或美丽而完全没有看出她的凶狠来。我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名家点评欣赏时,重点引导学生被他们忽略的三角眼吊梢眉以及春和威几个词,并在这些词上加了着重号或圈符,使之格外醒目。引导学生体会曹雪芹描写人物不仅写人物外在的形貌,还通过极精练的语言写出了人物的神韵的高超技艺。在这个基础上,我再展示出名家对其外貌部分的点评:
脂砚斋评:非如此眼,非如此眉,不得为熙凤脂砚斋评: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像至此者?至此,学生对王熙凤的认识已从外表深入到了灵魂,对大师看似简单的文字却蕴含独特的匠心的高妙技巧不得不由衷地佩服。
2、提供舞台空间,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
本堂课,引入了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力求体现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课堂情况来看,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展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形成课堂教学民主化的氛围。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的能力,而且落实了本课的重点点评式读书法的运用。从学生的点评情况来看,学生经过小组成员的合作,能够从多方面展开对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鉴赏。离开了老师的讲解,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都大大超出了老师们的预料,教师完全没有必要担心学生不会欣赏或欣赏不到位的问题。因为在让学生自由发挥各自的认知水平去鉴赏作品的同时,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是个性化的,而这样的一种氛围以及学生们积极热情的参与过程,已经使自主学习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学生间思维的火花互相碰撞,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需要改进之处:
⑴可以将读书方法的介绍和学生对鉴赏方法的感悟结合起来。
虽然本课着力给学生提供实践点评式读书法的舞台,但这种舞台只集中体现在课堂的后半部分,前半部分则体现得不够。前半部分大多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课堂上的双边活动,特别是学生这一方的活动不够热烈。究其原因,是教师过于拘泥于课前的教学设计,认为在教师示范部分,就要完全由教师来完成,其实可以在教师示范完一个例子后,引导学生完成以下的各项内容。比如,四种鉴赏方法的点拨,教师可以在点拨完一个后,引导学生感知、品味具体的语言材料,让他们自行探究、进而总结归纳其它的几种鉴赏方法,这样学生的自主活动会体现得更充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会更明显地体现出来。
⑵对语言的朗读品味应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语文课离不开对语言的涵咏品味。好的语言大多意味隽永,可多意会,少言传。虽然小说的篇幅较长,不像诗歌散文那样便于诵读吟咏,但还是可以挑选出一些精彩的片断,让学生体会,品味。可采用单个地读,分角色地读,对读的情况进行评价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品味,发掘其中的妙处。本课的前半部分有两次齐读,后来因为时间关系就没有对文本进行朗读,使得鉴赏点评有些游离文本。如果在不同的阶段,穿插对精彩段落的品读,如王熙凤出场时的语言,夸赞林黛玉的语言等,会使学生在品读文本中不断加深理解感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长久的回味。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林黛玉进贾府》的教案
2.林黛玉进贾府原文
3.《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4.《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设计
5.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6.《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反思
7.林黛玉进贾府精品教案
8.林黛玉进贾府歇后语
9.《林黛玉进贾府》的课堂教学与反思
第四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研讨课教案
授课人: 王堂平授课班级:14级2班 授课时间:2014年9月16日上午第一节 课 题: 《林黛玉进贾府》
【教学目标】
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 2.了解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教学重点】
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描写方法。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西江月》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课 型 】
讲读课 【教学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从人物出场描写入手,研究描写人物的方法。同时结合运用鉴赏分析法。【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枉凝眉》。
导语:《枉凝眉》。是大家熟悉的曲子。歌中唱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结果呢?一个是整天为他哭泣(林),一个是整天为她牵挂(贾)。“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对造成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近黛玉,走近宝玉,走近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分析人物,体会刻画人物的描写手法
(一)关于林黛玉的形象分析
1.学生朗读相关课文,找出描写林黛玉外貌的句子,并简要分析。提示: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三处描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
参考:①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讲解:这只是作初步勾画。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参考: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讲解: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脂砚斋批语)。王熙凤的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不仅投合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用,而且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参考:③宝玉眼里的黛玉:“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病如西子胜三分。”
讲解:经过两处铺垫,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地描写黛玉。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工笔细描,细致地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小结:作者用不同人物的眼光,很有层次地刻画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使林黛玉的形象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2.思考回答:黛玉进贾府,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提示:找出黛玉进贾府后语言动作的描写,并适当点评。
参考:①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可是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②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心里觉得那人“放诞无礼”,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外祖母说:“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她知道外祖母可以开玩笑,自己可随便不得,待明白过来,“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③贾赦没出来见面,只是让人回话,因为回的是大舅舅的话,黛玉忙站起来,一一听了,恭肃如此。大舅母苦留她吃饭,黛玉笑着推辞:“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作者给黛玉安排的辞令,丝丝人扣,不正面否定长辈的话,而是先表感激之情,再说原因,让长辈自行取消前议。
④连一个位子,黛玉也处处小心,无论在王夫人处,还是在贾母后院吃饭,黛玉都十分推让。
⑤“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饭后漱口,跟着漱口,吃茶,跟着吃茶。
⑥黛玉回答贾母:“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当宝玉问她可曾读书时,黛玉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可见黛玉已经意识到先前实话实说有不谦之嫌,马上留意改口。黛玉的言谈举止,表明其教养非同一般。
讲解:对黛玉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处处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谨小慎微的态度,表现她“寄人篱下”的心境。黛玉“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傍外祖母。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3.学生归纳黛玉形象
(二)关于贾宝玉的形象分析 朗读相关课文并讨论回答: 1.在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怎样从侧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分析: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从两个方面对贾宝玉作侧面描写的。一是王夫人在嘱咐林黛玉时,说贾宝玉是孽胎祸根,并说贾宝玉喜怒无常。二是林黛玉原先在自己家时曾听母亲说,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端厮混”。贾府内外这些人贬斥贾宝玉的话,充分表现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人们的说法,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违背了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由此可见,贾宝玉是封建阶级的叛逆形象。
2.人物出场之后,作者是怎样从正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点?
分析:贾宝玉出场之后,作者从三个方面对他作了正面描写,一是外貌描写,二是用两首《西江月》词来揭示人物性格,三是通过摔玉的情节进一步刻画人物。
①外貌描写。宝玉出场后,作者首先从黛玉眼中所见来着力描写他的外貌,先写衣着打扮,后写神态表情。在黛玉看来,宝玉是一个眉目清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并一见如故,产生亲切感。
②《西江月》词。作者用“后人”的两首《西江月》来表现贾宝玉的性格。这两首词模拟封建正统派人物的口吻,运用了明贬暗褒的写法,表面上看好像是嘲讽、批判,实际上是在歌颂,既揭示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也表达了作者曹雪芹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词着重在概括贾宝玉的性格特点。第二首词着重在从批评告诫的角度,正文反作,进一步歌颂贾宝玉的叛逆性格。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③摔玉的情节。这是贾宝玉对封建思想不满和反抗的一种形式。这一情节也表现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3.小结。贾宝玉是封建贵族的叛逆者,具有反抗封建束缚,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视世俗,卓然独立的种种表现,反映了他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反抗。
(三)关于王熙凤的形象分析
阅读“一语未了,只所后院中有人笑声……„让他们去歇歇”‟一段文字,思考以下问题:
1. “未写其形,先使闻声”的出场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她一出场,立即引起黛玉的特殊感觉,再用他人的恭肃严整加以反衬,张张狂狂的形象显得格外鲜明突出,也显出在老祖宗面前的特殊地位。
2.为什么那样细致地描写王熙风的服饰衣着? 明确:从头饰、裙饰和服装三方面,极力铺陈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显示她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和占有财富的欲望。
3.“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样的容貌描写透露出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苗条的身量,“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使人感觉这位贵族少奶奶貌似可喜实则可畏。这一肖像描写不仅表现了王熙凤的外在特征──年轻、貌美,而且表现了她的内在性格──刁钻、狡诈。敏感的黛玉已觉察到她虽春风满面,讨人喜欢,可隐含着可怕的威势,极有心机,极善做作。
4.她见林黛玉时的言行如何?说明了什么?
明确:在贾母面前夸黛玉,乃传神之笔。“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嫡亲的孙女”,“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该打,该打”等等。她说话新鲜、得体、动人,字字句句都讨贾母欢心。问这问那,关怀备至,显示出她在府上的权势。凤姐一出场,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她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的性格和在贾府的实权地位都表现出来了。
小结: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其为人刁钻狡黠,善于阿谀奉承,见风驶舵,笑里藏刀。
三、课堂小结
中国古代小说和戏剧都十分重视人物第一次登场亮相,通过外貌描写初步显示人物性格特点,给人初次但却不易忘怀的印象。课文中三个主要人物登场亮相效果极佳,这是因为作者选择了适当的场合,把握住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随堂练习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①王夫人道:“……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②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③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这三段文字都是描写宝玉的。①是 描写,用的是 的手法;②是 描写,突出宝玉的 ;③是模拟 的口吻写的,突出宝玉的 性格,用的是 的手法。
五、课下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三 【附】板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王熙凤
写出场:先声夺人,性格泼辣 外
画肖像:美丽的外表,刁钻的本性 表 表 主 见黛玉:察言观色,见风使舵 现 语 要 贾宝玉 人 言 人 出场前的侧面描写:叛逆者 物 行 物 出场后的肖像描写:眉清目秀 性 动
两首《西江月》:正文反作法 格 心
林黛玉 态
态度与心境:寄人篱下,处处谨慎
外貌、神情、风韵:美丽多情,体弱多病
第五篇:《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学教案
摘要:中有一句话说“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今天我们也只撷取了其中两朵美丽的浪花,就是分析林黛玉和王熙凤的人物形象,谁能说说她们的性格特点?
一、导入新课
欣赏歌曲《枉凝眉》(欣赏)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我们刚才欣赏了《红楼梦》的主题曲《枉凝眉》,歌中唱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一位是绝色佳人,一位是翩翩少年,且都是心地纯洁,聪明善良,多好的一对儿啊!结果呢?一个是整天为他哭泣(林),一个是整天为她牵挂(贾)。“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对造成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进黛玉,走进宝玉,走进贾府中的其他人。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分析描写方法
我们这节课主要分析林黛玉、王熙凤这两个人物形象,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有很多。如: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描写等。那么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是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的。
四、分析人物形象
(一)林黛玉(10分)
1、作者是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林黛玉这一形象的? 明确:肖 像、行动、语 言、心 理
2、请同学们找出有关林黛玉肖像描写的语句,并分析这些语句体现了黛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众人眼里的黛玉言谈举止不俗,身体面庞怯懦不胜„„
明确:只作初步的勾画,众人关心的是什么? 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
明确: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凤姐见多识广,见过世面。王熙凤的话说得那么中听,得体,不仅投合贾母的心意,说得老太太十分受用,而且点明了黛玉的风流态度(风流:风韵。态度: 言行举止所表现的神态。)和言谈举止的不俗。
宝玉眼里的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罥:挂像一抹轻烟),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一双会说话的眼睛)„„
明确:两次铺垫后,第三处借宝玉之眼浓墨重彩描写黛玉,宝玉看黛玉,没有注意她的穿着、服饰,而注重的是神韵、气质。五个对偶句抓住林黛玉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性格特点,表现了黛玉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绘出了一幅精美的风流俊逸的病美人图。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齐读宝玉眼里的林黛玉
小结:三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的展现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方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黛玉性格:气质超凡脱俗,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多愁善感(放幻灯片 •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多情善感)。林黛玉除了这些性格特点,文章开篇还有交待了她进入贾府后性格特征的一句话,请同学们把它找出来。
3、文章开篇交待了她进入贾府后性格特征的一句话,请同学们把它找出来。产生这一性格特征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 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体现了黛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谨小慎微的态度。
因为她“寄人篱下”的心境。黛玉她“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只好依靠外祖母。她有很强的自尊心,也有很强的自卑感。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幻灯片谨慎自尊)总结:•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多情善感•谨慎自尊
(二)王熙凤(10分)
1、大家先看一段录像,看看这里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谁?看完之后概括她的性格特征。
外表美丽 刁钻狡黠 阿谀奉承 机变逢迎 巧言利舌、精明能干
2、作者运用哪些方法体现她的性格特征?(讨论)明确: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王熙凤的出场是先声夺人,“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呈众星拱月之态,不多着字,凤姐地位之特殊,权力之炙手便都暗示出来。她一出场,立即引起黛玉的特殊感觉,再用他人的恭肃严整加以反衬,张张狂狂的形象显得格外鲜明突出。
A作者为什么那样细致地描写王熙凤的服饰衣着?
明确:王熙凤把自己“包装”得如此妖艳凌人,气势如火如荼,不正是表明了她生性奢侈,对荣华富贵无餍的追求吗?如此等精心设计的“与众姑娘不同”的装束,出见初来乍到的林黛玉,又何尝不是为了在黛玉面前表现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在贾府中显赫的地位,露骨地炫耀自己拥有华贵的服饰呢?头饰、裙饰、服装三方面,极力铺陈集珠宝于一身的装扮,显示他的华贵、得势,也暗示她的贪婪、俗气。
B“一双丹凤三角眼„„丹唇未启笑先闻”,这样的容貌描写透露出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写容貌,细致入微,出神入化。丹凤眼、柳叶眉,原是很美的,而曹雪芹却偏偏把美丽的丹凤眼配以三角,让秀气的柳叶眉高吊两梢,这就非温柔敦厚之形象。三角眼,吊梢眉,俏丽的容貌隐藏着刁钻和狡黠。敏感的黛玉已经觉察到她虽春风满面,讨人喜欢,却隐藏着可怕的威势。
刁钻狡黠
C在贾母面前夸黛玉,乃传神之笔。她说话新鲜、得体、动人,字字句句都讨贾母欢心。她这几句话恰如其分地把握住了在场所有人物的心理平衡,取得了非凡的效果。她肉麻地吹捧赞美,着意地恭维标榜黛玉,其目的完全是为了取悦于贾母。然而又由于迎春三姐妹在场,她不能使她们的心理天平倾斜,因此她又说“不像是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这就使那三姐妹听了也飘飘然甜丝丝的。更有邢王二夫人在座,她们听起来必然心里也十分舒坦惬意。这短短的三言两语既赞美了黛玉,又高兴了贾母,还讨好了两位夫人三个姐妹,竟做到了滴水不漏,一箭数雕。王熙凤那机变逢迎,精明狡黠,四面讨好,八面玲珑,巧言利舌,工于心计的性格特征顿时跃然纸上。作者运用独特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真是入木三分啊!D王熙凤的感情变化有什么变化?转喜为悲,转悲为喜,都非常快,表现了什么性格特征?
她是一个能迅速进入角色的演员,时而哭,时而笑,时而盛赞黛玉,时而嘘寒问暖,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王熙凤察颜观色,善于逢迎贾母、见风使舵的虚伪性格,被刻画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
E回王夫人的话,虽是一带而过的情节,却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一笔,它不仅表现了王熙凤善于机变逢迎的性格,也表现了她的精明能干的特点。
小结:凤姐一出场,满屋子全是她一个人在说话,别人都成了陪衬。她夸黛玉标致,叹黛玉命苦,对黛玉关怀备至,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她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的性格和在贾府的实权地位都表现出来了。
3、归纳性格
她是一个外表美丽、精明能干,机变逢迎,为人刁钻狡黠,阿谀奉承的人。像春风般一团和气的外表里却藏着看不见的威势,笑里藏刀。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这样的描写,就把王熙凤的形和神表露无遗。
总结方法:我们刻画人物形象要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刻画一个具有以下特征的人物形象。
五、迁移运用(15分)鉴赏是为了模仿运用,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刻画一个具有以下特征的人物形象(任选其一)
冷漠、泼辣、豪爽、吝啬 学生习作一:吝啬 乞丐:可怜、可怜我吧!我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富翁:“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富翁抓了抓头皮,若有所思地说:“如果把食物给你一点,那我的美国犬得饿好几天的肚子啊!”“要不„„”
乞丐迫不及待地说:“您就行行好吧!我就真得受不了了” 富翁:“给你事务不行,要不我给你点钱吧!” 乞丐听了之后,紧皱眉的痛苦的连刚刚舒展开。
只见富翁穿过层层的皮衣,最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堆人民币,他从中挑出面值最小的一枚,用双手抚摸了好一阵,像亲婴儿似的亲了几口,刚想给乞丐,又突然把伸出的收缩了回来,由左右推敲了一下,似乎在寻找一个可以把这枚硬币掰开的“缝”,过了一会儿,他佯装歉意地说:“你还是去找别人吧!我实在没有找到一个令我满意的硬币给你”。
此时的乞丐,只是傻傻得坐在地上„„ 学生习作二:豪爽
“哈哈哈„„”刚一进门我便听到父亲那爽朗的笑声。闻声而去,只见父亲我着二叔手说:“老李,这么点小事也能把你个大男人难倒,夫妻吵架是难免的事嘛!你和女人般小家子气,那可说不过去,好歹咱们也是大老爷们吗!低个头,认个错,什么事就过去了,这根杯就不算事嘛!”说完有大笑起来。
学生习作三:冷漠 “今天中午没睡好觉,整个下午都没精打采,你怎么样?” 李宁对王杰说。王杰一边大步向前走,一边从嘴里挤出了几个字:“还可以”李宁又问“现在天气转暖了,你在暖气旁一定很热吧!”“有点”王杰吐出了两个字。李宁觉得很没意思,脸上那兴奋的表情似乎被扫光了,而王杰却毫不在意,依旧快步前行,仿佛不仅面部表情被“冻”了起来,就连脖子也被固定了。不知他的眼睛是否在动,恐怕唯一可知的是他的腿在动。
小结:同学们刚才写的人物形象刻画得非常形象生动,淋漓尽致的表现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红楼梦》中有一句话说“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今天我们也只撷取了其中两朵美丽的浪花,就是分析林黛玉和王熙凤的人物形象,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两朵浪花确实异彩纷呈。希望我们同学以后读到类似的文学作品时,学会分析,去做美丽的发现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