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案 第三版 王幼龙

时间:2019-05-13 01:1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机械制图教案 第三版 王幼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机械制图教案 第三版 王幼龙》。

第一篇:机械制图教案 第三版 王幼龙

绪论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课程的任务、特点、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2.了解图样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提高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1.引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反复实践,耐心细致,严肃认真,提高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2.初步树立标准是技术法规的标准化意识,注重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养成教育。

三、教学重点

1.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比例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难点

学生对本专业了解几乎空白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机械制图及其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

从日常工业产品、建筑物、常见机械及现代化制造等实践举例,引出学习掌握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工程界的通用语言)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2.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制图课理论与实践并重,在不断积累几何知识,提高空间想象力的同时,还需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常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渗透这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则需通过一定数量的见习实习和习题作业配合讲授来撑握

八、课后作业

查阅书籍及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相关专业知识。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制图的基本规定

一、知识与技能

1.熟知国家标准关于图纸幅面和格式规定,能正确识别读图方向;

2.了解国家标准关于长仿宋体字、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等的规格与写法;

3.通过学习与练习,能正确地书写图样上的文字和数字,并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4.了解国家标准关于图线的型式及应用,通过学习与练习,掌握常用图线的型式、主要用途及画法。5.掌握比例的概念和选用原则。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1.引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反复实践,耐心细致,严肃认真,提高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2.初步树立标准是技术法规的标准化意识,注重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养成教育。3.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严守标准的自觉性。

三、教学重点

1.各种图线的型式、主要用途及画法。

2.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比例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难点

1.看图方向的确定。2.同学们的几何知识和空间概念及想像力相对薄弱,又少于接触或未接触过机械生产环境,缺少相应机械常识和感性积累。

五、教学方法

综合运用读书质疑、讲授、演示、归纳提升等教学法。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2.导入新课

述字体 图线的应用,展示并让学生确认本节课教学目标和要求。

3.新课教学

a)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重点,提出问题。b)教师讲解演示答疑:

图纸幅面和格式:①网络课程的第一章课程导航;②图纸幅面演示;③图框格式及尺寸演示;④图标规定的标题栏格式及尺寸演示。

4.课堂达标测验:

a)制图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 b)图纸的基本幅面有几种?A4纸尺寸是多少?如何确定看图方向? c)1:2是放大比例还是缩小比例?

八、小结

着重强调机械图样的应用和职业素养培养重要性和必要性; 侧重于图纸幅面、格式的识记和比例的合理选用; 根据课堂检测情况,对学习成效进行讲评鼓励。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完成习题集的P1—P3 4

第二节

尺寸注法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尺寸要素及标注方法; 2.通过学习与练习,能掌握圆(圆弧)、球、角度及小尺寸、对称图形等常见的尺寸注法;

3.熟知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并避免出现相应错误。

4.通过参照,能对简单图形(8~15个尺寸)进行正确标注。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1.明确尺寸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生产有强烈的责任感,激发学习动机;

2.在正确、清晰的前提下,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美观地标注图样中机件图形的尺寸。

三、教学重点

尺寸作用及重要性;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常见尺寸的标注方法。

四、教学难点

线性尺寸数字方向的确定和书写要求。

五、教学方法

讲练法、演示法、对比法、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a)简述字体书写、图线画法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b)提问:上节的内容; 2.导入新课

a)简述尺寸的作用和重要性,展示并让学生确认本节课教学目标和要求。

b)图样承载着技术信息,传递着加工的指令。图样上的尺寸作为生产指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确、清晰、完整、合理的标注尺寸,是本课程学习的重要任务和必备技能

3.新课教学

a)尺寸注法基本规则。

b)尺寸数字、尺寸线和尺寸界线(尺寸三要素)教师讲授要结合学生预习情况,借助网络课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关注落后学生。

教师讲授尺寸标注基本规则,演示尺寸数字、尺寸线和尺寸界线。应侧重尺寸数字的方向是书写要求(不能被任何图线所通过),对尺寸线绘制中的易出错处进行正误对比讲授与演示,讲清尺寸线不能用其它图线替代。

c)常见的尺寸注法

系本次课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教师介绍各种常见的尺寸注法,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应用最广、或较难的常见的尺寸注法,如圆、圆弧、角度、小尺寸等的尺寸注法

4.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习题集P.4,1-2 尺寸标注练习,教师就共性问题集中讲解

八、小结

1.尺寸的作用 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

2.线性尺寸数字的标注要求和常见尺寸的标注方法。3.归纳学习方法,讲评课堂作业,让学生在讲评中发不不足,以利改进。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完成习题集P4—P6。

第二章 几何作图

第一节

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用的绘图工具及其用法;

2.通过学习与练习,能基本掌握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通过练习,能较熟练使用绘图工具,掌握基本作图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三、教学重点

三角板、圆规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

图板和丁字尺及三角板的配合使用。

五、教学方法

讲演结合、讲练结合、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a)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和注意事项;角度尺寸的标注;倾斜尺寸注法等。

b)提问、讲评作业共性问题。

2.导入新课 a)简述本节课的作用和重要性,导入本节课教学目标和要求。b)绘图离不开工具,今天要介绍绘图工具及其使用,重点放在使用上。绘图速度的快慢、图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能采用正确的绘图方法和按正确的工作程序,自如地运用各种绘图工具绘制几何图形。

3.新课教学

a)教师讲解并演示常用绘图工具,除实物演示,还应充分运用网络课程演示:

b)穿插学生练习:在小图板上,用丁字尺、一副三角板,画水平线的平行线、垂直线的平行线、与水平线成15°倍数角的各种倾斜线。

4.课堂练习:

工具的使用

八、小结

熟练使用绘图工具是提高绘图质量和效率的基本保证。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

第二节

基本作图方法

一、知识与技能

1.熟练掌握用三角板、圆规等分线段、圆周和作正多边形等基本作图方法;

2.了解椭圆的画法,会用四心圆法(近似画法)画椭圆; 3.掌握斜度和锥度的概念、画法及标注。4.能正确、熟练地画和标注斜度、锥度。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1.掌握正确的绘图方法和步骤,培养良好的、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2.掌握基本作图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三、教学重点

等分圆周和作多边形、斜度、锥度的概念、计算、画法及标注。

四、教学难点

斜度和锥度概念的区别及作图步骤的差异及它们的标注。

五、教学方法

演结合,以练为主、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图板和丁字尺配合使用应注意什么?三角板和丁字尺配合可以画出哪些角度线?使用圆规时,特别是画大圆时该注意什么?

2.导入新课

a)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达成共识。

b)让学生举例日常生活所见椭圆、锥度、斜度的一些应用实例,增加感性认识。在机械零件上斜面和锥面应用更为广泛,在图纸上要用斜度和锥度表示。本次课主要介绍椭圆的画法、斜度和锥度的画法及标注。

3.新课教学

a)线段等分法

教师讲解并演示用平行线法、分规试分法等分线段; 学生穿插进行已知线段5等分、7等分练习b)等分圆周和作正多边形

教师讲解并演示用圆规和三角板等分圆周和作正多边形的方法和技巧。学生穿插练习并让学生板演,随时讲评,纠错改进。c)椭圆的画法

教师介绍椭圆的画法:理论画法(同心圆法)、近似画法(四心圆法);

重点讲授、演示近似画法(四心圆法),边讲授边交叉地演示; 按排学生穿插进行练习,掌握作图步骤和作图要点。

d)斜度和锥度

教师讲授斜度和锥度的概念、画法及标注,边讲授边演示; 用比较法讲清斜度和锥度的区别,画法上斜度的单向分布和锥度的双向对称以及标注上符号的差异,这是正确作图的基础;

学习预习基础上,要精讲,给学生留有较充足的课堂练习时间,在练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归纳解决。

八、小结

熟练使用绘图工具是提高绘图质量和效率的基本保证。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完成习题集P7—P9。

第三节

圆弧连接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连接的目的,掌握圆弧连接的概念和作图步骤; 2.掌握两直线间、直线与圆弧间、两圆弧之间的圆弧连接作图方法;

3.能正确识别图形中的连接关系,并正确作图。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温故知新,举一反三,通过对初中学习过的直线与圆弧,圆弧与圆弧相切必充条件的温习回顾,让学生从原理到直观作图步骤进行有效学习。

三、教学重点

圆弧连接的实质,相切的必充条件和作图要点。

四、教学难点

连接点的确定和“光滑”连接的作图技巧。

五、教学方法

讲演结合,以练为主。讲要精,示范要清,关注学情,以学定教。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a)作斜度和锥度一定要画出其参考线(辅助线)吗? b)作业讲评纠错,表扬优秀,鼓励后进。c)预习检测:初中相关知识温习。

2.导入新课 a)简述本节内容、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达成共识。b)演示网络课程,举例说明机件中圆弧连接的应用实例,明确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3.新课教学

a)圆弧连接概念和实质; b)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c)圆弧连接三种形式的分析和作图方法。

d)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教师讲授圆弧连接的概念、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交叉演示两直线间、直线与圆弧间、两圆弧之间的各种连接方法;

e)在学习练习过程中,强调作图步骤的正确性,指导学生掌握“光滑连接”的作图技巧,同时,指导学生对轮廓线和作图辅助线的轻重及界限的处理,以保持图形主次分明,清晰美观。

八、小结

圆弧连接的类型分析和认知;作图步骤和要点的归纳。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完成习题集P10。

第四节

平面图形的画法 第五节

第五节内容较为简单只作简单的介绍学习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平面图形的分析方法和绘图步骤;

2.能正确的对平面图形进行尺寸、线段分析,并能正确绘制; 3.熟悉画草图的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基本技能。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培养学以致用,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平面图形的分析方法和目的。2.平面图形的绘图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难点

分析能力的培养和认真细致的作风的养成教育。

五、教学方法

讲演结合,引导学生讨论辩析,教师归纳,突出步骤演示。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a)简述两圆弧内连接的作图步骤;

b)两圆弧内连接和外连接的作图步骤有什么不同?

c)预习检测:什么是尺寸基准?定位尺寸的作用是什么?已知线段指什么样线段?

2.导入新课 a)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并确认教学目标和要求。

b)图样中的图形是把立体的机械零件根据投影原理转化为平面图形来表示的,所以,掌握熟练的绘图技能是本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之一。本次课主要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画法。

3.新课教学

a)平面图形的画法;

教师讲授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清尺寸的分类和作用,尺寸基准的概念、作用和选取。重点让学生明确尺寸分析和线段分析的目的和作用,三种线段和尺寸的关系,作图时怎样利用这些分析结果,找出最佳作图步骤,提高绘图效率的质量。

教师讲授、示范画图步骤,学生按教师示范练习并归纳作图步骤。b)徒手画图;

教师讲授直线、常用角度、圆、椭圆、平面图形的徒手画法,并在黑板上交叉进行演示。

八、小结

概述平面图形和徒手画图的步骤和方法。

九、课后作业

1.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2.完成习题集P11—P15。3.思考题:教材P.41 3。

第三章 正投影法与三视图

第一节

投 影 法 的 概 念

第二节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投影法的概念,掌握正投影的特性; 2.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3.初步具备识读和绘制简单形体三视图的基础。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要掌握好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必须明确三视图的形成原理和形成条件,让学生在明确其形成条件的前提下,自己演示,自己归纳,真正理解“规律”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必然结果,避免死背教条。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勤于实践,勇于探索。

三、教学重点

正投影法、三视图的形成;空间概念的建立。

四、教学难点

三视图投影规律的理解和应用;空间想象力的培养。

五、教学方法

讲演结合、讲练结合,合作学习、归纳总结。

六、课时安排

3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a)简述平面图形画法、徒手画图。b)提问、讲评作业共性问题。

2.导入新课

a)简述本节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教学目标和要求。b)机械图样中表达物体形状的图形是按正投影法绘制的,正投影法是平行投影法中,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的投影法,它是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本次课将介绍正投影法有关的内容。

3.新课教学

a)投影法的概念: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讲授中心投影法、平等投影法(斜投影法、正投影法)。并交叉进行演示 b)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物体的单面投影和表达局限性;

教师讲授三视图的形成(三投影面体系、三视图的形成),交叉演示三视图的形成、三视图的展开过程和展开后各图的对应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演示三视图形成过程,通过演示进一步规范、明确三视图的形成条件及在这一特定条件下各图之间位置关系、投影关系、方位关系的必然联系。

4.课堂练习:

八、小结

投影法的概念、三视图的形成。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

第三节

点的投影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2.掌握空间点与其投影标记,点的投影与坐标值的书写; 3.握点的三面投影规律和求作方法;

4.能够根据不同条件求出点的三面投影并能判断空间位置。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以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为基础学习点的投影,通过点的三面投影的学习,进一步巩固投影规律和提高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

点的三面投影规律和点的空间位置的判定。

四、教学难点

空间点对投影面的距离及其坐标的对应分析。

五、教学方法

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a)平行投影法的具备是特点是什么?正投影和斜投影的区别在哪? b)讲评作业,典型习题分析,巩固所学。

c)预习检测:为什么要研究点的投影?点的投影特性是什么?用什么表示空间点?点的三面投影和物体三视图的投影有哪些异同?

2.导入新课

a)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并确认教学目标和要 求。

b)点、线、面是构成物体形状的基本几何要素。研究其投影规律及其求作方法是掌握投影规律,是树立空间概念,培养空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正确表达物体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有力手段。

3.新课教学

a)空间点及投影点的标记; b)点的投影特性,点的投影与坐标; c)点的三面投影规律和作图方法; d)点空间位置和两点的相对位置; e)重影点的投影。

以上内容,教师要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和模型等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明确点是机械零件或空间物体上抽象出来的一个几何元素,因而必然有其从属性,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演示法、观察法进一步理解投影规律的实质,进行有效的学习。

八、小结

点的三面投影规律,点的空间位置和坐标和投影面的关系;求点的三面投影。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完成习题集P20—P23。

第四节

直线的投影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直线的投影特性和三面投影; 2.掌握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和求作方法; 3.能根据投影正确判断直线段的空间位置;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学生自行演示观察,积累感性知识,自觉培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温故知新,举一反三。

三、教学重点

直线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直线三面投影的求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

直线的命名与空间位置的判别。

五、教学方法

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a)简述点的投影规律,求作点的三面投影的方法,判断重影点的可见性

b)讲评作业批改情况,纠错。

c)预习检测:直线的空间位置有几种?直线段的投影特性是什么?点的投影和直线的投影有什么联系?

2.导入新课 a)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并确认教学目标和要求。

b)线的投影是平面投影的基础,也是学习习近平面立体投影的基础。

3.新课教学

a)直线的三面投影;

教师结合教具演示,讲授直线的投影特性和空间位置,在此基础上讲授直线的三面投影,指导学生自己演示、观察直线的三面投影,并讨论归纳其投影特性

在讲直线的命名时,应引导学生分析直线空间位置及命名的唯一性,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成效。b)直线三面投影的求作;

教师讲授演示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平行线、垂直线、一般位置直线的求作方法,指导学生根据直线的投影特性,利用排除法快速判定其空间位置的技巧。

织学生讨论,诱导学生归纳、掌握以下情况直线投影的求作方法: 已知直线两端点求三面投影;

已知二面投影求第三投影;

已知直线端点距投影面距离及两点相对位置求其三面投影; 已知立体图,从中度量画出直线三面投影。

安排学生进行习题集P.23 3-6的练习,教师就共性问题分析讲解。

八、小结

简述直线的投影规律、各种位置的投影特性,画和该直线投影的方法。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完成习题集P23—P27。

第五节

平面的投影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2.熟知投影面平行面、垂直面和一般位置面的空间位置和三面投影特性;

3.能根据己有知识归纳出各种位置平面的命名规则和投影的求作方法;

4.能较熟练地求作各种位置平面的三面投影,并快速判断其空间位置。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由体及面,观察归纳物体上平面的投影特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平面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画和读平面投影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一般位置平面三面投影求作。

五、教学方法

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a)简述直线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画和读直线投影的方法;

b)讲评作业,典型习题分析,巩固所学。c)预习检测:当平面垂直投影面时,其投影是什么?当平面倾斜投影面时,其投影面积变大还是变小?这种性质称为什么性?

2.导入新课

a)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并确认教学目标和要求。

b)械零件都可看成是简单的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基本几何体中平面立体则由平面组合而成,学习习近平面的投影为学习习近平面立体的投影打基础。

3.新课教学

a)教师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讲授平面的投影特性,并让学生对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和一般位置面的三面投影进行观察分析,归纳其投影特性;

b)部分内容,可建议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关注差异,因材施教,重点、难点点拨;

c)指导学生根据各面命名想象空间位置继而结合投影特性确定三面投影。

八、小结

归纳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和判定方法;平面三面投影的求作方法和技巧。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完成习题集P28—P30。

第六节

基本几何体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棱柱、棱锥的三面投影和视图的画法;

2.能较熟练地运用积聚性和辅助线法求作棱柱和棱锥表面上求点的投影;

3.能正确标注棱柱、棱锥的尺寸;

4.掌握圆柱、圆锥的三视图特征和视图画法;

5.会画圆柱、圆锥的三视图和在它们表面上求点的投影; 6.掌握球的形成、三视图分析和视图画法; 7.会画球的三视图和表面上求点的投影。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1.引导学生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联系,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启发学生从圆柱、圆锥的形成着手来进行投影分析,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自觉培养学习能力。

3.启发学生从球的形成着手来进行视图分析,结合对球的观察,将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结合起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棱柱、棱锥的投影特征、视图画法、表面上点的投影; 2.圆柱、圆锥的视图特征、视图画法、表面上点的投影; 3.球的视图分析、视图画法、表面上点的投影。

四、教学难点

1.棱锥表面上点的投影; 2.圆锥表面上点的投影; 3.球的视图分析和表面求点。

五、教学方法

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4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a)简述各种位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征,画和读平面投影的方法;

b)讲评作业,典型习题分析,巩固所学。提问:一般位置平面、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的三面投影有何不同?如何根据两面投影判定其空间位置?

c)预习检测:预习检测:什么是平面立体?曲面立体都是由曲面围成的吗?

2.导入新课

a)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并确认教学目标和要求。

b)器零件都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基本体的学习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3.新课教学

a)棱柱: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讲授棱柱的三视图和投影分析、棱柱三视图的画法步骤、利用特殊位置面具有积聚性的特性求棱柱表面点的投影和对棱柱进行尺寸标注;

讲解时一定突出棱柱和棱锥三视图的特征,尽可能使其典型化,公式化,同时,可以扩展以下棱柱的变形体,如V形柱、T形柱、凸形柱等等,拓展学生的感性积累和空间想象力,举一反三,创造性的学习。b)棱锥: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讲授三棱锥的三视图分析;三棱锥三视图的作图步骤,交叉演示正三棱锥的三视图及其作图步骤;

以棱锥为例,讲解辅助线法求点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让学生自行对四棱锥的三视图进行投影分析,教师点拨解答难点。对棱柱和棱锥的三视图进行分析比较,巩固所学。

学生徒手抄画教材例题,强化对棱柱、棱锥投影特性的认知和掌握。c)圆柱、圆锥、球:

结合学生预习情况,教师利用网络课程演示讲授圆柱、圆锥的形成、三视图分析和作图步骤及表面求点的方法;

讲解形成过程,重点掌握回转轴线、母线、素线等基本要素及概念。引导学生自行对圆柱、圆锥的三视图进行进一步分析归纳,教师点拨解答要点难点,以学定教,达到熟读、能画、会标的教学要求。

在视图分析,熟知圆柱表面和圆锥表面的投影性质的基础上,利用表面性质(有无积聚性)确定适当方法求作立体表面上点的三面投影。d)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教师结合教材例题在黑板上进一步演示讲解作图步骤和方法; 生按教材例题徒手进行画图练习,巩固所学;

八、小结

简述棱柱、棱锥的投影特征和视图画法及表面求点方法; 简述棱柱、棱锥的投影特征和视图画法及表面求点方法; 简述圆柱、圆锥的视图分析和画法及表面求点的作图方法。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完成习题集P31—P36。

第四章 轴测图

第一节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一、知识与技能

1.熟知轴测图的基本知识和轴测投影的基本特性。2.掌握平面立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3.能根据平面立体的视图画出正等轴测图。4.掌握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1.引导学生以轴测投影的基本特性为基点,多看多画,努力开拓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通过轴测图的学习,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

2.在熟知圆的正等测投影为椭圆,掌握四心圆近似作椭圆的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练习,提高作图质量和作图技巧。

三、教学重点

1.轴测图的基本特性;圆柱、圆角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2.轴测图的基本特性;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四、教学难点

1.对轴测投影基本投影特性的理解与应用; 2.圆柱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步骤;

五、教学方法

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6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a)简述球的投影分析和表面求点的方法;

b)预习检测:什么是轴测图?轴测图是采用什么投影法获得的?

2.导入新课

a)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b)已学习过的三视图,能将物体的各部分形状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且度量性好,作图方便,在工程上得到广泛采用。但因这种图样缺乏直观性和立体感,不能直接显现机件或部件立体效果。为了弥补不足,工程上常采用富有立体感的轴测图来说明零部件形状,表达设计意图、产品包装等,在工程上作为辅助图样使用。

3.新课教学

a)轴测图的概念和轴测投影的基本特性: b)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c)教师讲授轴测图的形成、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常用的轴测图、轴测投影的基本特性;交叉演示轴测投影的形成(斜轴测图、正轴测图)。

d)教师结合教材例题讲解演示坐标法画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e)演示网络课程中长方体、凹形槽、垫块等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f)学生按教材例题徒手进行轴测图的画图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共性问题讲解。

g)圆柱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平行于各坐标面的圆柱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重点讲清画圆柱两底面时的四心平移的作图方法。学生按 教材例题徒手进行圆柱轴测图的画图练习,进一步掌握作图步骤

八、小结

简述轴测投影基本特性;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图步骤和方法;

简述圆柱和圆角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方法、步骤;对本节学习成效进行评估;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完成习题集相关内容。

第四节 轴测图的选择

本节做简单介绍

第五章 组合体视图

第一节 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第二节 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组合体的概念、形体分析法和表面连接关系。2.具备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的基本能力。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通过对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初步掌握分析组合体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三、教学重点

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四、教学难点

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

五、教学方法

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4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a)正等测图和斜二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各是多少;如何识别两种图样?

b)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c)预习检测:什么叫组合体?组合形式有几种? 2.导入新课

a)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b)组合体是由基本体经叠加或切割形成,可视为简化了的零件。组合体视图的学习,一方面为零件图的学习提供基本方法,同时又是培养制图基本能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熟练地掌握组合体视图的识读、绘制和尺寸标注,提高分析和解决物图转换问题的综合能力。

3.新课教学

a)组合体的概念和形体分析法; b)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c)形体表面间的连接关系:

教师结合教材例题讲授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和形体分析,强化形体分析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辩证的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应用能力。

演示网络课程,讲授组合体组合型式和表面连接关系,通过动画演示两表面共面、相切和相交时表面交线变化趋势,增加学生的感性积累和空间思维能力。

能比较法讲解叠加类组合体和切割类组合体的不同分析角度,引导学生根据组合体结构特征进行形体分析,同时注意扩展基本体的变形体,避免形体分析时过于细化,化简为难。

八、小结

简述组合体的分析方法和表面连接关系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完成习题集相关内容。

第三节 组合体的表面交线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截交线的概念;圆柱截交线及求作方法。2.会求作圆柱的截交线。

3.掌握圆锥、球的截交线及求作方法。4.会求圆锥和球的截交线。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1.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归纳共性,把握交线的变化趋势和物力转换的对应性。过截交线的学习,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2.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归纳共性,把握交线的变化趋势和物力转换的对应性。过截交线的学习,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圆柱截交线的求作方法; 2.圆锥、球的截交线及求作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圆柱截交线的求作方法; 2.复合体的截交线的求作。

五、教学方法

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4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a)何谓形体分析法?分析过程中注意什么?; b)预习检测:什么叫截交线?截交线有什么特点?

2.导入新课

a)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b)组合体的表面交线多为组合体在组合(或被切割)过程中所产生的交线或过渡线,按交线的形成和几何性质的不同,分为截交线和相贯线。本节课主要讨论学习截交线的概念和圆柱的截交线。

3.新课教学

a)截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b)圆柱的截交线和求作方法:

c)教师结合教材图例讲解截交线的形成和性质。

d)讲授截平面切割圆柱体,所形成的三种截交线情况;交叉演示网络课程平面与圆柱相交所得截交线的形成过程、形状及其求作方法。e)圆柱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平行于各坐标面的圆柱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重点讲清画圆柱两底面时的四心平移的作图方法。学生按教材例题徒手进行圆柱轴测图的画图练习,进一步掌握作图步骤 f)圆锥的截交线:

g)球的截交线和求作方法:

教师结合教材图例和例题讲解圆锥、球截交线的形状和性质。

学生按教材例题进行练习,学习掌握圆锥、球的截交线的求作方法和作图步骤。

八、小结

简述圆锥、球的截交线的特征和求作方法; 简述圆柱截交线的特征和求作方法。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完成习题集相关内容。

第四节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方法和步骤。

2.具备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并画出组合体视图的基本能力。

3.掌握切割类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方法和步骤。

4.具备运用形体分析法对切割类组合体进行分析并画出视图的基本能力。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1.形体分析法是解决组合体补图的画、读及标注的基本方法,应善于运用;通过组合体视图的画图练习,提高表达能力的绘图技能。

三、教学重点

1.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和画图;

四、教学难点

组合体初视图的画图步骤;

五、教学方法

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4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a)什么是形体分析法?分析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b)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c)预习检测:简述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步骤。

2.导入新课

a)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b)掌握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是提高画图能力、促进读图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

3.新课教学

a)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步骤: b)画图示例(以叠加类组合体为主):

c)教师以教材轴承座为例,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叠加类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画图方法以及画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作图技巧。d)教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选择画图基准和作图技巧,要求三个视图对应作图,以保证组合体整体及各部分间正确的对应关系。e)学生按教材例题徒手进行作图练习,以熟悉、掌握作图方法和步骤。f)教师就共性问题分析讲解:

八、小结

简述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步骤和注意事项; 简述切割类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步骤和注意事项。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完成习题集相关内容。

第五节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

2.具备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视图进行尺寸标注的基本技能。

3.通过组合体视图的标注练习,提高绘图和读图能力。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形体分析法是解决组合体补图的画、读及标注的基本方法,应善于运用;通过尺寸标注的学习和练习,提高组合体视图的读画能力。

三、教学重点

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和尺寸标注。

四、教学难点

尺寸标注的完整性和尺寸布置。

五、教学方法

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a)加深组合体的视画时的顺序是什么?怎样保证图面清晰整洁? b)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c)预习检测: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导入新课

a)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b)前面学习了组合体视图的画法,只是解决了形状问题,要确定组合体大小和各部分相对位置,还要在视图上完整的标注其尺寸。

3.新课教学

a)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和尺寸种类: b)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和尺寸基准: c)尺寸布置和标注步骤及注意事项。

d)教师结合教材例题讲授组合体尺寸的种类和作用,引入尺寸基准的概念和选取方法,强调标注的基本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e)形体分析法依然是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只有在读懂视图并想象出形体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完整的进行标注。f)教师以支架为例,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支架视图的尺寸标注的方法和步骤及标注尺寸应注意的问题等内容。

g)尺寸标注的方案不是唯一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和发表独到见解,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h)学生对上两讲课完成的画图作业5-11(1)(2)两题进行标注,教师指导,就共性问题分析讲解。

八、小结

简述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注法和注意事项;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完成习题集相关内容。

第六节 看组合合体视图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识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

2.具备综合运用形体分析和线面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技能。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以读为主,读画结合,提高组合体视图的读图能力。

三、教学重点

运用形体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

四、教学难点

线面分析法读切割类组合体视图和想象立体。

五、教学方法

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a)简述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b)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c)预习检测: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是什么?通常有哪几个步骤?

2.导入新课

a)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b)前通过学习组合体视图的画和标注,使识读组合体视图有了较好的

基础,为提高看图能力,本节进一步讨论识读组合体的视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c)本节课讨论看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新课教学

a)看图的基本方法(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 b)看图要点:

必须把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 要从反映物体形状特征的视图看起; 要善于分析视图中的线和线框的含义。

c)形体分析法是看图的基本方法。但对于一些复杂的物体切割类组合体,还要用线面分析法,分析视图中的线条、线框的含义和空间位置,帮助看懂较复杂的视图。d)教师以支架的视图为例,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解形体分析法看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e)教师结合教材例题进一步讲授形体分析和线面分析法看图方法。f)对较复杂的形体,通常用形体分析法先做主要分析、用线面分析法再作补充分析,最后综合起来相像整体。

八、小结

归纳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看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预习下一节。完成习题集相关内容。

第七节 补视图和补缺线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已知组合体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及补视图中缺线的基本方法。

2.具备综合运用形体分析和线面分析法补画组合体视图和缺线。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以读为主,读画结合,提高组合体视图的读图能力。

三、教学重点

运用形体分析法识读并补画组合体视图和缺线。

四、教学难点

补切割类组合体的视图。

五、教学方法

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5~10分钟)

a)简述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b)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c)预习检测: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是什么?通常有哪几个步骤?

2.导入新课

a)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b)在基本掌握了组合体视图的画法、尺寸标注和看图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补画第三视图和缺线的练习,来检验、巩固和提高画、看图能力。

c)本节课学习讨论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及缺线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新课教学

a)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及缺线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b)教师结合网络课程补画支座视图的演示、讲解补画视图和缺线方法和步骤:

c)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补画方法:

d)通过形体分析,读懂并想象出形体的形状,弄清组合体的组合型式,而进分析弄清表面交线的演变趋势,按三等关系进一步补画出视图中的缺线。

八、小结

归纳补视图和缺线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九、课后作业

复习本节内容,完成习题集相关内容。以及复习之前的内容准备期末考试。

本学期课程完

第二篇:机械制图第三版王幼龙第五章教案(18—26)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8)

[课题编号] 18-5①

[课题名称] 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组合形式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组合体的概念、形体分析法和表面连接关系。

2、具备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的基本能力。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通过对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初步掌握分析组合体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能力。[教学重点] 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难点分析] 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分析学生] 组合体的学习本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制图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应把学习的重心放在对形体分析法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这是学习组合体,解决组合体读图及标注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正等测图和斜二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各是多少;如何识别两种图样?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什么叫组合体?组合形式有几种?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组合体是由基本体经叠加或切割形成,可视为简化了的零件。组合体视图的学习,一方面为零件图的学习提供基本方法,同时又是培养制图基本能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熟练地掌握组合体视图的识读、绘制和尺寸标注,提高分析和解决物图转换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节主要研究讨论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组合体的概念和形体分析法;

2、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3、形体表面间的连接关系。

教师结合教材例题讲授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和形体分析,强化形体分析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辩证的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应用能力。

演示网络课程,讲授组合体组合型式和表面连接关系,通过动画演示两表面共面、相切和相交时表面交线变化趋势,增加学生的感性积累和空间思维能力。

能比较法讲解叠加类组合体和切割类组合体的不同分析角度,引导学生根据组合体结构特征进行形体分析,同时注意扩展基本体的变形体,避免形体分析时过于细化,化简为难。

学生结合教材实例进一步理解掌握组合体的分析方法和表面连接关系及交线变化情况,同时完成教材P.114 思考题 1、2。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组合体的分析方法和表面连接关系。

五、作业

1、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理顺,进一步掌握形体分析法。

3、预习:教材P.94-组合体的表面交线(截交线)。[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9)

[课题编号] 19-5②

[课题名称] 组合体的表面交线-截交线Ⅰ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截交线的概念;圆柱截交线及求作方法。

2、会求作圆柱的截交线。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归纳共性,把握交线的变化趋势和物力转换的对应性。过截交线的学习,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截交线的求作方法。[难点分析] 圆柱截交线的求作方法。[分析学生] 具有相关的知识基础,截交线的求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和实体模型引导学生多观察积累感性知识。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何谓形体分析法?分析过程中注意什么?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什么叫截交线?截交线有什么特点?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

组合体的表面交线多为组合体在组合(或被切割)过程中所产生的交线或过渡线,按交线的形成和几何性质的不同,分为截交线和相贯线。本节课主要讨论学习截交线的概念和圆柱的截交线。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截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2、圆柱的截交线和求作方法

教师结合教材图例讲解截交线的形成和性质。讲授截平面切割圆柱体,所形成的三种截交线情况;交叉演示网络课程平面与圆柱相交所得截交线的形成过程、形状及其求作方法。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截交线是截平面和几何体表面的共有线这一特性,进而明确作图实质是求截平面和几何体表面的共有点,连接这些共有点,就可得到其截交线的作图方法。

学生详读教材,结合例题进一步理解掌握圆柱截交线的形式和求作方法。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圆柱截交线的特征和求作方法。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43-5-

1、5-3题的练习。

2、预习:教材P.95 表5-2 P.98-球的截交线。[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0)

[课题编号] 20-5③

[课题名称] 组合体的表面交线-截交线Ⅱ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圆锥、球的截交线及求作方法。

2、会求圆锥和球的截交线。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归纳共性,把握交线的变化趋势和物力转换的对应性。过截交线的学习,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圆锥、球的截交线及求作方法 [难点分析] 复合体的截交线的求作 [分析学生] 具有相关的知识基础,截交线的求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和实体模型引导学生多观察积累感性知识。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圆柱的截交线有几种形式?当截平面与圆柱轴线成45°时,截交线是什么形状?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平面截切球时,其表面交线是什么?当截平面经过球的直径时,截交线有什么特点?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本节课主要讨论学习圆锥和球截交线及求作方法。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圆锥的截交线

2、球的截交线和求作方法

教师结合教材图例和例题讲解圆锥、球截交线的形状和性质。

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截平面切割圆锥所形成的五种截交线的形状和特征,球的截交线的形状和大小的变化特点及作图方法。

学生按教材例题进行练习,学习掌握圆锥、球的截交线的求作方法和作图步骤。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圆锥、球的截交线的特征和求作方法。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43-5-

2、5-

4、5-

5、5-6各题的练习。

2、预习:教材P.99 相贯线。[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1)

[课题编号] 21-5④

[课题名称] 组合体的表面交线-相贯线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两圆柱正交时相贯线的变化趋势;

2、掌握异径两圆柱正交时相贯线的画法和近似画法。

3、会画两圆柱正交时的内外相贯线。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在人们接受知识的方式上,形象远先于文字。观察,再观察,通过不断的感性积累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相贯线的学习,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正交时的相贯线 [教学难点] 内表面相贯线的画法 [分析学生] 相贯线对空间概念的要求较高,学习有一定难度。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和实体模型引导学生多观察积累感性知识。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圆锥的截交线有几种形式?当截平面与过锥顶时的交线是怎样的?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什么是相贯线?相贯线是平面曲线吗?为什么?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前面已学习了平面切割立体所形成的截交线,本节讨论两圆柱正交时的相贯线及求作方法。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相贯线的特性

2、两圆柱正交时的相贯线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两圆柱(等径和不等径)正交时的相贯线的特征、变化趋势和求作方法。

3、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教师讲授相贯线的几种特殊情况;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圆柱体与圆柱体正交、两回转体有公共轴线、圆柱与圆柱轴线相交并公切于一圆球、两圆柱轴线平行或两圆锥共顶相交时的相贯线。

4、圆柱与四棱柱相贯 教师扼要介绍圆柱与四棱柱相贯的交线情况,为后续学习提供帮助。

学生按教材例题徒手进行作图练习,以熟悉、掌握作图方法和步骤,同时完成教材P.114 思考题 3。

教师就共性问题分析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两圆柱正交时的相贯线特征及求作方法。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46-5-7,5-8题选作。

2、预习:教材P.102 组合体补图的画法。[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2)

[课题编号] 22-5⑤

[课题名称]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一)[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方法和步骤。

2、具备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并画出组合体视图的基本能力。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1、形体分析法是解决组合体补图的画、读及标注的基本方法,应善于运用;通过组合体视图的画图练习,提高表达能力的绘图技能。

[教学重点] 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和画图。[教学难点] 组合体初视图的画图步骤。[分析学生] 是否能顺利的画出组合体视图主要取决于正确的分析方法和画图技能,通过形体分析方法的学习和原有的作图基础,本节学习无大的障碍,教学重点依然放在形体分析法的理解和应用上,在此之上,解决画图步骤和技巧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什么是形体分析法?分析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简述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步骤。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

掌握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是提高画图能力、促进读图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讨论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步骤

2、画图示例(以叠加类组合体为主): 教师以教材轴承座为例,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叠加类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画图方法以及画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作图技巧。

教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选择画图基准和作图技巧,要求三个视图对应作图,以保证组合体整体及各部分间正确的对应关系。

学生按教材例题徒手进行作图练习,以熟悉、掌握作图方法和步骤。教师就共性问题分析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作业

1、习题:

1)习题集P.48 5-9。

2)按习题集P.51的作业要求完成5-11(2)的作图练习,不标注尺寸,但要留有足够标注尺寸的空间(各图间距在50左右为宜)。

[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3)

[课题编号] 23-5⑥

[课题名称]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二)[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切割类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方法和步骤。

2、具备运用形体分析法对切割类组合体进行分析并画出视图的基本能力。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1、形体分析法是解决组合体补图的画、读及标注的基本方法,应善于运用;通过组合体视图的画图练习,提高表达能力的绘图技能。

[教学重点] 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和画图。[教学难点] 组合体初视图的画图步骤。[分析学生] 具备作图基础,本节学习无大的障碍,教学重点依然放在形体分析法的应用上,在此之上,解决画图步骤和技巧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画组合体的视画时,如何选择画图基准?画图过程中注意什么?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本节继续学习讨论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切割类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及画图步骤;

2、画图示例

教师以习题集P.50 5-10第2题为例,演示讲解切割类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画图方法和步骤。

指导学生正确的选择画图基准,拟定合理的绘图步骤。对切割类组合体,通常先画整体轮廓,然后按主要结构进行局部切割。画图时,同样要求三个视图对应作图,保证组合体整体及各部分间正确的对应关系。

学生按教师的画法进行徒手作图,掌握、巩固作图方法和步骤。教师就共性问题分析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切割类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作业

1、习题:

1)习题集P.50 5-10。

2)按习题集P.51的作业要求完成5-11(1)的作图练习,不标注尺寸,但要留有足够标注尺寸的空间(各图间距在50左右为宜)。

[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4)

[课题编号] 24-5⑦

[课题名称] 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标注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

2、具备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视图进行尺寸标注的基本技能。

3、通过组合体视图的标注练习,提高绘图和读图能力。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形体分析法是解决组合体补图的画、读及标注的基本方法,应善于运用;通过尺寸标注的学习和练习,提高组合体视图的读画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和尺寸标注。[教学难点] 尺寸标注的完整性和尺寸布置。[分析学生] 尺寸标注是本课程贯串始终的学习内容,也是难点之一。要指导学生多参照标注示例,学习标注方法和技巧,提高尺寸标注的基本能力,为零件图的尺寸标注打好基础。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加深组合体的视画时的顺序是什么?怎样保证图面清晰整洁?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前面学习了组合体视图的画法,只是解决了形状问题,要确定组合体大小和各部分相对位置,还要在视图上完整的标注其尺寸。

本节课讨论学习组合体视图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和尺寸种类;

2、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和尺寸基准;

3、尺寸布置和标注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师结合教材例题讲授组合体尺寸的种类和作用,引入尺寸基准的概念和选取方法,强调标注的基本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

形体分析法依然是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只有在读懂视图并想象出形体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完整的进行标注。

教师以支架为例,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支架视图的尺寸标注的方法和步骤及标注尺寸应注意的问题等内容。

尺寸标注的方案不是唯一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和发表独到见解,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学生对上两讲课完成的画图作业5-11(1)(2)两题进行标注,教师指导,就共性问题分析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注法和注意事项。

五、作业

1、习题:习题集P.53 5-11(3)。

2、预习:教材P.108 看组合体的视图。[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5)

[课题编号] 25-5⑧

[课题名称] 看组合体视图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识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

2、具备综合运用形体分析和线面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技能。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以读为主,读画结合,提高组合体视图的读图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形体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教学难点] 线面分析法读切割类组合体视图和想象立体。[分析学生] 学生经过画组合体的三视图训练,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但熟练识读组合体视图仍有一定难度,通过学习与不断练习,多看图、多想像,提高看图本领和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是什么?通常有哪几个步骤?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学习组合体视图的画和标注,使识读组合体视图有了较好的基础,为提高看图能力,本节进一步讨论识读组合体的视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本节课讨论看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看图的基本方法(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

2、看图要点

1)必须把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

2)要从反映物体形状特征的视图看起; 3)要善于分析视图中的线和线框的含义。

形体分析法是看图的基本方法。但对于一些复杂的物体切割类组合体,还要用线面分析法,分析视图中的线条、线框的含义和空间位置,帮助看懂较复杂的视图。

教师以支架的视图为例,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解形体分析法看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师结合教材例题进一步讲授形体分析和线面分析法看图方法。对较复杂的形体,通常用形体分析法先做主要分析、用线面分析法再作补充分析,最后综合起来相像整体。

教学中,关注学情,提高讲授的针对性,改善学习效率和效果。学生进行习题集P.54~60 5-13的读图练习。

四、小结(5~10分钟)

归纳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看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五、作业

1、习题:习题集P.61~67 5-

13、5-14各题的看图和标注练习。

2、预习:教材P.111 补视图和补缺线。[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6)

[课题编号] 26-5⑨

[课题名称] 补视图和补缺线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已知组合体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及补视图中缺线的基本方法。

2、具备综合运用形体分析和线面分析法补画组合体视图和缺线。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以读为主,读画结合,提高组合体视图的读图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形体分析法识读并补画组合体视图和缺线。[教学难点] 补切割类组合体的视图。[分析学生] 补视图的知识基础是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学生已有基础,并具备补视图和缺线的能力水平,问题是如何熟练;

补视图是培养看图、画图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学习与练习,把看图、画图能力提高一步。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是什么?通常有哪几个步骤?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在基本掌握了组合体视图的画法、尺寸标注和看图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补画第三视图和缺线的练习,来检验、巩固和提高画、看图能力。

本节课学习讨论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及缺线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根据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及缺线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补画支座视图的演示、讲解补画视图和缺线方法和步骤。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补画方法:

通过形体分析,读懂并想象出形体的形状,弄清组合体的组合型式,而进分析弄清表面交线的演变趋势,按三等关系进一步补画出视图中的缺线。

学生进行习题集P.68~69 5-15的补图练习。

教师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提高指导的针对性,改善学习效率和效果。

四、小结(5~10分钟)

归纳补视图和缺线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70~75 5-15各题的补图和补线练习,其中5-15(5)选作。

2、结合本章小结,对本章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3、预习:教材P.115 图样的基本表示法。[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第三篇:机械制图第三版王幼龙)第一章教案(1—3)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

前 言

本电子教案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王幼龙主编《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王幼龙主编《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配套使用的教案。旨在为老师开展机械制图教学提供方便与帮助。

编制说明:

1、本电子教案以王幼龙主编《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为依据,参考配套的郁兆昌撰写脚本的(或编制的)《机械制图网络课程》而编制的。编制中贯彻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网络课程提供的大量形象生动、直观有效的视频资料,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实用性。

2、本电子教案供126~148学时使用(不包括1~2周的机械零、部件测绘实习)。本教案按计划学时132(66讲)编写,机动课时12,用于国家法定节假日、学校全校性活动(运动会、科技艺术节等)的冲消,也可用于阶段性复习小结、综合性习题课、或测验,由任课老师自行掌握。

3、课题编号XX-X○的含义

该章讲课次序

教案章序

教案顺序

如16-3⑨表示:教案第16讲,讲授的内容是第3章,该章第9次课。

4、对[教学目标与要求]中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应视教材内容、教学设计和学生实际而定,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各有侧重。

5、在[分析学生]这一项中,从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角度分析,不要求太具体。教师使用本电子教案时,本部分内容仅供参考,应根据所任课班级学生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修正。

6、[教学思路设计],力求教学设计有创意,善于创设教学情景,根据教学需要采用多方法,多方式,对学生有吸引力。教师视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的需要而选用。

7、[教学资源] 本教案应用最广的是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网络课程中包含的大量图表、200多个视频资料,为教学提供了形象、直观、丰富、有效的演示资料。圆规、三角板则是黑板教学时使用的工具。

教材配有教学挂图一套,供选用。

8、[教学安排] 根据课程特点,以一次课2学时(90分钟)为单元; 教学步骤:应用最多的是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9、[教学过程] 应视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条件适时调整,通常分为五个步骤: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通常以提问形式回顾检测上次课达标情况(主要内容和思考题),结合作业讲评巩固所学。同时,对本节内容预习情况进行检测反馈,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提高教学针对性和达标率。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次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确认本节课目标与要求。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教师讲授与网络课程演示交叉进行,教师讲授与学生练习交叉进行。并通过课堂练习随时把握、调控学习动态,提高教学达标率。学生练习题通常选自自习题集,也有少量自编题或另选题。

四、小结(5~10分钟)对本次课主要内容或重点内容以及学习成效进行归纳小结。

对学情进行评估。赏识激励学生,让其有信心,有成就感,提高学习自觉性。

五、作业

通常有习题、思考题两部分。在电子教案整体设计中,力图通过课堂练习与布置课后作业,完成习题集全部习题的训练;通过作业布置思考题与课堂提问,完成教材中全部思考题的训练。

10、[板书设计],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案中的课件可用P.owerP.oint、图片用P.hotoshoP.、动画用Flash制作。

11、[教学后记],是本次课讲授完毕后,教师根据课堂上的情况对本次课进行的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此项在每次教案设计时可不写,但课后必须写,这对于进行下次课的教案设计、改进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师的成长十分重要。

12、本电子教案是依据王幼龙主编的《机械制图》(第3版)、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机械制图课程大纲的总课时要求,按常规教学规范而编写的。实际教学中,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学校、不同工种(专业)、不同班级的教学要求是有区别的,学生的情况更是千差万别,教师在使用本教案时可按需进行修正。本教案仅提供一个通用的教案平台或毛坯,以供教师参考。

编者 2007年8月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课题编号] 1-绪1①

[课题名称] 机械制图的任务与学习方法 图幅 比例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课程的任务、特点、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2、了解图样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提高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3、熟知国家标准关于图纸幅面和格式规定,能正确识别读图方向。

4、掌握比例的概念和选用原则。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1、引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反复实践,耐心细致,严肃认真,提高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初步树立标准是技术法规的标准化意识,注重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养成教育。

[教学重点]

1、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比例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看图方向的确定。[分析学生]

1、入学新生大多数会对本课程产生较浓厚的兴趣,热情较高,信心较足。

2、同学们的几何知识和空间概念及想像力相对薄弱,又少于接触或未接触过机械生产环境,缺少相应机械常识和感性积累。

3、机械制图既重理论,更重实践,与中小学课程及其学习方法不同,学生对学习方法有一个适应和掌握的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读书质疑、讲授、演示、归纳提升等教学法。绪论部分的教学在以教材为蓝本的同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为目的,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工作、教学经验和体会对绪论所要讲述的内容作恰当的调整和充实。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生产用技术图纸等。[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策略:利用网络演示,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注重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相联系,讲、演交叉进行,及时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75~85分钟)简述本节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教学目标和要求。(一)绪论 机械制图及其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

从日常工业产品、建筑物、常见机械及现代化制造等实践举例,引出学习掌握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工程界的通用语言)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制图课理论与实践并重,在不断积累几何知识,提高空间想象力的同时,还需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常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渗透这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则需通过一定数量的见习实习和习题作业配合讲授来撑握。

(二)图纸幅面和格式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重点,提出问题。

教师讲解演示答疑:①网络课程的第一章课程导航;②图纸幅面演示;③图框格式及尺寸演示;④图标规定的标题栏格式及尺寸演示。

重点强调看图方向的规定,比例概念和选用原则,直至学生弄明白。(三)比例

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

教师讲演答疑:讲透比例概念、术语、标注方法和选择原则。课堂达标测验:

1、制图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

2、图纸的基本幅面有几种?A4幅面尺寸是多少?如何确定看图方向? 3、1:2是放大比例还是缩小比例?比例前项是指图形要素还是实物要素?

三、小结(5~10分钟)

着重强调机械图样的应用和职业素养培养重要性和必要性; 侧重于图纸幅面、格式的识记和比例的合理选用; 根据课堂检测情况,对学习成效进行讲评鼓励。

四、课后作业

1)本章思考题P.23 1;

2)预习:教材P.6-字体、图线;归纳问题; 3)按留有装订边的格式画出A4图幅的图框,同时按练习用标题栏格式画出标题栏和对中符号。

[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课题编号] 2-1② [课题名称] 字体 图线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国家标准关于长仿宋体字、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等的规格与写法;

2、通过学习与练习,能正确地书写图样上的文字和数字,并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3、了解国家标准关于图线的型式及应用,通过学习与练习,掌握常用图线的型式、主要用途及画法。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以及严守标准的自觉性。[教学重点] 各种图线的型式、主要用途及画法。[教学难点] 数字书写;图线的应用与画法。

[分析学生] 该部分内容作为制图标准,涉及较多规定,学生在理解上没有太大难度,但需花较多时间来识记和练习。重复性的练习,易产生厌烦情绪,导致练习马虎。教师在讲解要领时要告诫学生,字体书写和图线绘制要讲究方法,同时要坚持耐心细致,随课程的进展和练习增加,逐步提高相应技能。

[教学设计思路] 反馈答疑,结合演示精讲,启发点拨,鼓励学生质疑、讨论,练习巩固、归纳提升。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三角板、圆规等。[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作业讲评 导入新课

2、预习检测:5号字体高度是多少?机械图样中的线型共有几种?

二、导入新课

简述字体 图线的应用,展示并让学生确认本节课教学目标和要求。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简述本节内容、作用和重要性,导出本节课教学目标和要求。(一)字体

教师介绍字体基本要求,以长仿宋体字、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为主进行讲解与示范。

教师介绍与示范后,让学生参照教材示例在白纸或练习本上进行长仿宋体字、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书写练习;并叫两个学生上黑板书写,再由教师讲评,点拨。

(二)图线

结合学生预习情况,教师重点介绍图线的型式、应用和画法。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以下内容:①机械制图常用线型及应用演示;②图线应用示例;③画线时注意事项;④画线注意事项示例。

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重要内容,可向学生设问,启发学生思维。

图线的型式、应用与画法通过讲演、示范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基本掌握。课堂达标测验

1)图样中汉字应写成什么体?其高度应不小于多少mm ?字母和数字可以写成斜体,与水平基准线约成多少度?

2)可见轮廓线用什么线型绘制?细点画线的一般应用是什么?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小间距是多少?

3)练习绘制细点画线和虚线,保持长短画长度一致,间隔均匀。

四、小结(5~10分钟)

1、字体基本要求;

2、图线的基本线型、主要应用与画法。

3、对学习成效进行讲评,点拨、鼓励。

五、课后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1-

1、1-2题。

2、思考题:教材P.23 思考题2、3题。

3、预习:教材P.10 尺寸标注;归纳问题。[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3)[课题编号] 3-1③ [课题名称] 尺寸注法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尺寸要素及标注方法。

2、通过学习与练习,能掌握圆(圆弧)、球、角度及小尺寸、对称图形等常见的尺寸注法。

3、熟知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并避免出现相应错误。

4、通过参照,能对简单图形(8~15个尺寸)进行正确标注。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培养

明确尺寸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生产有强烈的责任感,激发学习动机; 在正确、清晰的前提下,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美观地标注图样中机件图形的尺寸。

[教学重点] 尺寸作用及重要性;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常见尺寸的标注方法。[教学难点] 线性尺寸数字方向的确定和书写要求。[分析学生] 该部分国家标准内容繁多,学生经过预习有一定感性认识,知识内容理解不会有困难。但要求是能正确地标注尺寸,必须经过学习与反复练习,包括习题练习和后继内容学习中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好。

尺寸标注看起来不复杂,实际应用时,特别在学习刚开始时,往往易出错,通过参照借鉴图样标注来学习、练习,则有助于学生较快掌握标注方法,减少或避免出错。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对比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或直尺等。[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易出错处正误对比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字体书写、图线画法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3、提问:教材P.26思考题2、3题。

4、预习反馈,集中问题。

二、导入新课

简述尺寸的作用和重要性,展示并让学生确认本节课教学目标和要求。图样承载着技术信息,传递着加工的指令。图样上的尺寸作为生产指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确、清晰、完整、合理的标注尺寸,是本课程学习的重要任务和必备技能。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尺寸注法基本规则

2、尺寸数字、尺寸线和尺寸界线(尺寸三要素)教师讲授要结合学生预习情况,借助网络课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关注落后学生。

教师讲授尺寸标注基本规则,演示尺寸数字、尺寸线和尺寸界线。应侧重尺寸数字的方向是书写要求(不能被任何图线所通过),对尺寸线绘制中的易出错处进行正误对比讲授与演示,讲清尺寸线不能用其它图线替代。

2、常见的尺寸注法

系本次课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教师介绍各种常见的尺寸注法,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应用最广、或较难的常见的尺寸注法,如圆、圆弧、角度、小尺寸等的尺寸注法。

3、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习题集P.4,1-3 尺寸标注练习,教师就共性问题集中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1、尺寸的作用 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

2、线性尺寸数字的标注要求和常见尺寸的标注方法。

3、归纳学习方法,讲评课堂作业,让学生在讲评中发不不足,以利改进。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5~6 1-3各题的标注练习。

2、思考题:教材P.23思考题4、5题。

3、预习:教材P26 基本作图方法;归纳问题。[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

第四篇:机械制图教案

第二章 正投影的基础

[课题名称] 课题一 投影法的概念及三视图的形成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投影法的概念,掌握正投影的特性;

2、掌握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及投影规律。

二、能力目标

1、正投影法是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掌握正投影法是提高看图和绘图能力的关键。

三、素质目标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能运用正投影法绘制图样。

四、教学要求

掌握正投影的特性和方法,掌握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及投影规律。[教学重点] 正投影法基本原理和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及规律。[教学难点] 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及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分析学生]

1、正投影法、三视图的形成比较直观,学生学习这方面知识不会困难;

2、教学要求最终落实到正投影法绘图能力上,经过反复练习,能提高绘图能力。

3、学习内容不复杂,要防止轻视学习,提倡熟能生巧、精益求精。[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板等绘图工具。[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时间分配:复习导入(15分钟);第三章§1(30分钟);§2(40分钟);小结(5分钟)。[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15分钟)

1、圆弧连接的概念和作图步骤。

2、平面图形的画法。

二、导入新课

机械图样中表达物体形状的图形是按正投影法绘制的,正投影法是平行投影法中,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的投影法,它是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本次课将介绍正投影法有关的内容。

三、新课教学(70分钟)

1、投影法的概念(30分钟)

教师先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自然现象,如:人或者物体在阳光下会留有影子……然后请学生思考影子和物体之间有何联系。据此提出投影和投影法的概念。教师讲授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斜投影法、正投影法)。并交叉进行演示。讲授过程中结合课件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比较几种不同投影法的特点,总结得出绘制机械图样主要采用正投影法。

2、三视图的形成(40分钟)

(1)教师通过课件给出下图说明采用三视图的必要性

(2)教师讲授三视图的形成过程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讲授三视图的形成过程: ①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②三视图的形成;

③三投影面的展开。

(3)通过对三视图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得出:

①三视图之间的位置关系; ②三视图之间的尺寸关系;

③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关系。

4)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习题集P.17题3—1,小题1练习。

四、小结(5分钟)

1、投影法的概念;

2、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及投影规律。

五、作业

1、完成习题集P.17题3—1,小题2。

2、预习点的投影。[板书设计] 参照对应的PPT文稿。

[教学后记]

([课题名称]

课题二 点的投影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点的投影特性;

2、掌握点的投影规律、点的坐标、点的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画点的投影的方法;

3、熟悉两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点可见性的判断。

二、能力目标

1、掌握画点的投影的方法,并具相应的能力。

2、熟悉并能正确判断重影点的可见性

三、素质目标

1、能够利用点的投影规律、点的坐标等已知条件求作点的投影;

2、能利用点的投影、点的坐标判断空间点的位置关系。

四、教学要求

1、掌握点的投影规律和点的三面投影画法。

2、熟悉两点的相对位置,并能正确判断重影点的可见性。[教学重点] 点的投影规律及点的投影的画法 [难点分析] 点的坐标与投影的关系 [分析学生]

1、在上次课的基础上,本次课的知识水平没有深奥难懂的地方;

2、对点的三面投影画法,本次课只要求初步的能力,随着本章内容的逐步深入,学生的作图能力通过练习会有较大的提高。

3、机械制图课开讲已近一个月了,尚未出现过深过难的内容,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一旦出现个别学生学习困难的情况,要及时辅导,使他(她)跟上班集体,以适应学习后继较难的内容。[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板等绘图工具。[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时间分配:复习旧课(10分钟);点的投影(75分钟);小结(5分钟)。[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10分钟)

1、简述投影法的概念、分类以及正投影法的特点。

2、试述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及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教师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作必要的总结及补充,借此对上次课 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二、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从集合的角度物体的组成可以看做:点--线--面--体。也就是说点是组成物体的最基本的元素,熟悉点的投影规律及作图是以后学习线、面包括物体投影的基础。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点的投影。

三、新课教学(75分钟)

1、点的投影特性

教师通过直观演示,请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点。

得出结论:点的投影永远是点。

2、点的投影标记和点的三面投影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点的投影的形成过程:

①建立三投影面体系;

②把点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分别向三个投影面投影,得到三面投影; ③把投影面展开,得到点的三面投影图。

演示的过程中注意强调点的投影标记,三面投影之间的关系。

3、点的投影规律

结合点的三面投影图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点的三面投影之间的关系,即点的投影规律:

①点的正面投影与水平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X轴,(长对正)②点的正面投影与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Z轴,(高平齐)③点的水平投影到OX的距离等于点的侧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宽相等)利用课件给出例题 师生共同解决

4、点的投影与直角坐标之间的关系

利用课件从点的投影的直观图分析得出:(1)点的坐标的含义:点的x坐标,点到W面的距离;点的y坐标,点到V面的距离;点的z坐标,即点到H面的距离。

(2)点的坐标与投影的关系

两根坐标轴围成一个投影面,点的任意一面投影可以用两个坐标值来确定。课件给出例二

5、两点的相对位置

(1)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由它们的坐标来确定:两点的左右位置由x坐标确定;两点的前后位置由y坐标确定;两点的上下位置由z坐标来确定。

(2)重影点 通过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重影点的概念、重影点的坐标特点、重影点的投影特点。

四、小结(5分钟)

1、点的投影特性、投影标记和三面投影。

2、点的投影规律、画点的投影方法,判断重影点的可见性。

五、作业

1、习题集P.18题3—2,小题2;P.19题3—3,小题2;P.21题3—4,小题2(2)(3)(4)。

2、思考:教材P.75思考题3、4。[板书设计] 参照对应的PPT文稿。

[教学后记]

[课题名称]

课题三 直线的投影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画直线投影的方法;

2、掌握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二、能力目标

能进行直线的投影作图。

三、素质目标

掌握直线的三面投影、会画直线的投影。

四、教学要求

1、掌握直线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2、掌握画直线投影的方法,会画直线的投影。[教学重点]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画直线投影的方法。[难点分析] 如何利用直线的投影特性求做直线的投影。[分析学生]

2、画直线的投影,基础在点的投影,在熟练掌握点的投影的基础上,学生有这个能力。

3、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是本次课难点,教师应先通过课件或者是实物演示明确各种位置直线对投影面的位置关系,先掌握对单一投影面的投影特点,再放到三投影面体系中间加以分析,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得出各种位置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板等绘图工具。[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直观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时间分配:复习导入(10分钟);直线的投影(75分钟);小结(5分钟)。[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10分钟)

1、简述点的投影规律,2、画点的投影方法,判断重影点的可见性。

3、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二、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空间的物体是由面来围成的,而一个平面则是由直线段来围成,所以直线的投影是平面投影的基础,也是学习习近平面立体投影的基础。这节课我们在掌握了点的投影的基础上再来研究一下直线段的投影。

三、新课教学(75分钟)

1、直线的三面投影及作图(15分钟)

教师讲授直线的三面投影,首先取教鞭或者是直线模型进行演示叫学生观察并请学生自行思考说出直线的投影。分析得出作直线投影的方法:作直线投影实质就是求作直线段端点的投影。

教师板图演示作图过程,强调作图注意事项。安排学生进行习,多媒体给出习题。

2、直线对单一投影面的投影特性(10分钟)

教师首先通过演示引导学生归纳出直线对投影面有三种位置关系;然后讲授直线倾斜于、平行于、垂直于投影面三种情况的投影特性;穿插进行三种情况的演示。归纳出三种情况下直线的投影特性。

(1)、真实性(2)积聚性(3)类似性

3、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30分钟)根据直线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把空间直线分为三类:

投影面垂直线、投影面平行线、一般位置直线。教师通过直观演示明确三类直线的定义及对投影面的位置特点。为掌握投影特性做基础。

(1)投影面垂直线

教师请学生以手中的铅笔作为线段分别演示正垂线、铅垂线、侧垂线观察并分析它们的投影特点。教师引导归纳出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性。

小结:

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性:在直线所垂直的投影面上,其投影积聚成一点;另外两个投影分别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且反映实长。

(2)、投影面平行线

带领学生用铅笔作为线段先直观演示出正平线、水平线、侧平线,教师以其中一种为例分析它的位置特点、投影特性。另外两种学生自行解决。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

小结:

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在直线所平行的投影面上,其投影反映实长并倾斜于投影轴;其余两个投影分别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且小于实长。

(3)一般位置直线

对三个投影面均倾斜的直线称为一般位置直线,师生共同演示一般位置直线,并分析得出起投影特性。

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三面投影均为缩短的斜线段。

4、例题讲解与练习(20分钟)

多媒体课件打出例题师生共同分析解决。

四、小结(5分钟)

1、直线的投影规律;

2、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3、画直线投影的方法。

五、作业

1、习题集P.26题3—6中3、4小题; P.27题3—6中小题6(2)、(3)。

2、课后预习近平面形的投影。[板书设计] 结合相应的PPT文稿 [教学后记]

[课题名称]

课题四平面的投影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各种位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2、掌握画和读平面投影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会画和读平面形的投影。

三、素质目标

1、能在理解平面形投影特性的基础上利用投影特性作图;

2、能正确分析物体表面的投影及其投影特点。

四、教学要求

掌握各种位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会画和读平面的投影。[教学重点]平面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画和读平面投影的方法。[教学难点] 利用平面的投影特性完成平面的投影作图。[分析学生]

1、有了点和直线投影的知识,学习习近平面的投影如上台阶一步一个脚印,只要点线投影掌握好学习习近平面的投影不会很困难;难点是一般位置平面的三面投影,要多花些力气;

2、画和读平面投影的能力通过练习可以达到;

3、在学习中不断会有一些后进生感到困难,通过教师引导、辅导,同学间互相帮助等方法,使这些学生迎头赶上,不掉队。[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板等绘图工具。[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直观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时间安排:复习旧课(10分钟);平面的投影(75分钟);小结(5分钟)。[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10分钟)

1.简述直线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画和读直线投影的方法;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二、导入新课

机械零件都可看成是简单的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基本几何体中平面立体则由平面组合而成,学习习近平面的投影为学习习近平面立体的投影打基础。

三、新课教学(70分钟)

1.平面的三面投影及作图(15分钟)

教师讲授平面的三面投影,首先利用身边的学习工具如:书本、练习本或者是三角板当做一个平面模型进行直观演示。叫学生观察它们的投影。分析得出作平面投影的方法。平面由直线段围成,而直线段则由点组成,得出作平面形的投影实质是求作平面形各个定点的投影。

教师板图演示作图过程,强调作图注意事项。安排学生进行习,多媒体给出习题。

2、平面对单一投影面的投影特性

教师首先通过演示引导学生归纳出空间平面对一个投影面有三种位置关系;然后讨论平面平行于、垂直于、倾斜于投影面三种情况的投影特性;穿插进行三种情况的演示。归纳出三种情况下平面的投影特性。

(a)真实性(b)积聚性(c)类似性

3、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根据平面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把空间平面分为三类:

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一般位置平面。教师通过直观演示明确三类平面的定义及对它们对投影面的位置特点,为掌握投影特性做基础。(1)、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

引导学生利用书本或者是三角板摆出不同情况的投影面平行面即水平面、正平面、侧平面,分析平面与三个投影面的位置关系,进而得出投影特点。教师引导归纳总结得出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

小结: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在平面所平行的投影面上,其投影反映实形;其余两个投影积聚成直线且分别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

(2)、投影面垂直面

教师请学生以手中的书本或者三角板作为平面分别演示正垂面、铅垂面、侧垂面观察并分析它们的投影特点。教师引导归纳出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特性。

小结: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特性: 在平面所垂直的投影面上,其投影积聚成一倾斜直线;其余两个投影均为缩小的类似形。

(3)一般位置平面

对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称为一般位置平面。请学生用手中的三角板摆出一般位置平面,观察其投影,归纳总结出一般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小结:

一般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三面投影都是比原形小的类似形。

4、例题讲解与练习

多媒体课件打出例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

四、小结(5分钟)

1、各种位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2、画和读平面投影的方法。

五、作业

1、习题集p29题3-6中小题8(2);p30题3-6中小题8(3)、9(1)、(2);p31题3-7中小题2、4。

2、预习:平面立体的投影。[板书设计] 参照对应的PPT文稿。[教学后记]

第五篇:机械制图教案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

授课年级:一年级

授课班级:数控六班

授课教师:易伟

教学内容:§6-3断面图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断面图的画法和标注规定;

2、了解断面图的种类;

3、掌握断面图的应用场合及作用;

4、通过练习断面图的画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绘图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轴类零件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

剖视图的画法

[导入]

1、展示阶台轴模型(键槽、小孔)

2、讲解用剖视图表示的结果;学生上台画剖视图;

3、教师画出断面图,比较,引入新课

[新授]

一、断面图的概念

定义:假想用剖切面将机件的某处切断,仅画出其断面的图形,称为断面图,简称断面。

比较:剖视图与断面图

二、断面图的种类

移出断面图:画在视图之外的断面图,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

重合断面图:画在视图之内的断面图,轮廓线用细实线绘制

1、移出断面图

(1)画法

画在视图之外,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配置在剖切线的延长线上或其他适当的位置。

●按定义画:仅画出断面的图形 ●规定画法之一:用两个或多个相交的剖切平面剖切得出的移出断面,中间一般应断开。

●规定画法之二:当剖切平面通过回转面形成的孔或凹坑的轴线,则这些结构按剖视图要求绘制。

●规定画法之三:当剖切平面通过非圆孔,会导致完全分离的两个断面时,这些结构也应按剖视图画。

课堂练习:练习册94页 6—20题1、2、3

(2)移出断面图的配置与标注

配置在剖切线、剖切符号的延长线上

配置

按投影关系配置

配置在其他位置的标注方法:与剖视图标注相同

① 配置在剖切线剖切符号延长线上的不对称的移出断

面图,可省略字母。

② 按投影关系配置的对称的移出断面图,可省略箭头。③ 配置在其他位置的移出断面图,要全部标注。

[小结]

1、断面图可以用来表达机件中断面的形状,尤其在阶台轴中应用广泛;

2、移出断面图的画法有两种:

按定义画—仅画出断面的图形

按规定画—有些结构按剖视图画

3、移出断面图的标注三要素:剖切线、剖切符号、字母

判定标注与省略:

断面图对称时—省箭头

图形配置在剖切线或剖切符号延长线上—省字母

图形按投影关系配置—省箭头

4、表示法制订原则:不致于引起误解的情况下,简洁、清晰的表达图样。

[家庭作业]:

练习册93页

6—19题

下载机械制图教案 第三版 王幼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械制图教案 第三版 王幼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械制图教案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 [课题编号] 1-绪1① [课题名称] 机械制图的任务与学习方法 图幅 比例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

    《机械制图教案》第二章

    §2—1 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2—2 几何作图 课题:1、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2、线段和圆周的等分 3、斜度和锥度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讲解绘图工具和仪器的......

    机械制图第一章教案

    教学时数: 1 学时 课题: 绪 论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制图的地位、作用和组成内容 教学重点: 强调制图的地位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对学习本课程重要性的理解 教学......

    机械制图教案2.6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9) 【课题编号】 9-2⑥ 【课题名称】 表达与识读曲面立体(圆柱、圆锥) 【教材版本】 柳燕君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多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制图教案(5篇)

    9 零件图 1) 教学目的掌握零件图的作用、内容、视图选择及尺寸注法。 2) 教学重点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及尺寸注法。 3) 难点零件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注法、零件的分类。 4) 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教案 第二章

    第二章正投影基础 §2-1 投影法的概念 投影法:从物体和投影的对应关系中,总结出了用投影原理在平面上表达物体形状的方法。 投影法可分为两大类: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 一......

    《机械制图教案》第二章

    第十一讲 §2—5平面的投影 课题:1、平面的表示法 2、平面对于一个投影面的投影特性 3、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介绍平面的两种表示法 2、讲解三......

    机械制图教案(大全5篇)

    项目八 装配图的表达(一) 教学目标:1.熟悉装配图的内容和装配图的特殊表达方法; 2.掌握装配图视图的选择和装配结构的合理性要求; 3.能正确识读装配图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