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教案(5篇)

时间:2019-05-13 01:1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机械制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机械制图教案》。

第一篇:机械制图教案

零件图

1)教学目的掌握零件图的作用、内容、视图选择及尺寸注法。2)教学重点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及尺寸注法。3)难点

零件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注法、零件的分类。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解法,采用在黑板上作图,挂图及多媒体。

零件图表达了机器零件的详细结构形状、尺寸大小和技术要求,它是用于加工、检验和生产机器零件的重要依据。在设计一个零件时,应考虑到这个零件的功能、作用、技术要求、加工工艺和制造成本。零件图直接用于机器零件的加工和生产,学会画零件图和看零件图,是人们从事技术工作的基础。

9.2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教学时间15分 9.2.1 零件图的作用

一台机器是由若干个零件按一定的装配关系和技术要求装配而成,我们把构成机器的最小单元称为零件。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大小和技术要求的图样称为零件图,如图9.1所示。零件图是用于指导加工、检验和生产零件的依据,是设计和生产部门的重要技术文件。

9.2.2 零件图的内容

由图9.1的轴承零件图可见,一张零件图包括下列内容:

1)一组视图

用恰当的视图、剖视图、断面图等,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各部分的结构形状。

2)完整的尺寸

零件制造和检验所需的全部尺寸。所标尺寸必须正确、完整、清晰、合理。

3)技术要求

零件制造和检验应达到的技术指标。除用文字在图纸空白处书写出技术要求外,还有用符号表示的技术要求,如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等。

4)标题栏

图纸右下角的标题栏中填写零件的名称、材料、数量、比例、图号以及设计人员的签名等。

9.3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及尺寸注法

教学时间60分

9.3.1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要综合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首先要了解零件的用途及主要

124

加工方法,才能合理地选择视图。对于较复杂的零件,可拟定几种不同的表达方案进行对比,最后确定合理的表达方案。

1)选择主视图

主视图是一组图形的核心,主视图在表达零件结构形状、画图和看图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应把选择主视图放在首位,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形状特征原则 应能清楚地反映零件的结构形状特征。(2)工作位置原则 主视图的表达应尽量与零件的工作位置一致。

(3)加工位置原则 为便于工人生产,主视图所表示的零件位置应和零件在主要工序中的装夹位置保持一致。

一个零件的主视图 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以上原则,而是根据零件的结构特征,各有侧重。如图9.2所示的柱塞泵,其主视图的投射方向有ABCD四个方向可供选择,若选B或C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均有部分结构被遮挡,使图形上出现较多的虚线。若沿D方向投射,则不能反映底板的形状特征,且各形体的层次也不明显。经过比较,沿A方向投射能较好地反映零件的形状特征,所以确定A向为主视图投射方向。

2)选择其它视图

对于结构形状较复杂的零件,主视图还不能完全地反映其结构形状,必须选择其它视图,包括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和简化画法等各种表达方法。选择其它视图的原则是:在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内、外结构形状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图形个数,以方便画图和看图。如图9.3(a)所示的轴承端盖,其主视图为全剖视图,四周均匀分部的螺孔采用简化画法来表达,省去了左视图。图9.3(b)所示的轴,除主视图外,又采用了断面图、局部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图来表达销孔、键槽和退刀槽等局部结构。

(a)

(b)

图9.3 零件主视图和其它视图选择

9.3.2 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零件图的尺寸是加工和检验零件的重要依据。标注零件图的尺寸,除满足正确、完整、清晰的要求外,还必须使标注的尺寸合理,符合设计、加工、检验和装配的要求。以下主要介绍一些合理标注尺寸的基本知识。

1)零件图的尺寸基准

尺寸基准是确定零件上尺寸位置的几何元素,是测量或标注尺寸的起点。通常将零件上的一些面(主要加工面,两零件的结合面,对称面)和线(轴、孔的轴线,对称中心线等)作为尺寸基准。根据基准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一般将基准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125

设计基准也是零件的主要基准,是根据零件的结构和设计要求而选定的基准,如轴、盘类零件的轴线。工艺基准是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和测量要求而选定的基准。在标注尺寸时,设计基准与工艺基准应尽量统一,以减少加工误差,提高加工质量。如(a)

(b)

图9.4 尺寸基准

图9.4(a)、(b)所示。

零件的长、宽、高三个方向上都各有一个主要基准,还可有辅助基准,如图9.5(a)、(b)所示。主要基准和辅助基准之间必须有尺寸联系,基准选定后,主要尺寸应从主要基准出发进行标注。

2)尺寸标注方法

(1)零件的重要尺寸必须从基准直接注出

加工好的零件尺寸存在误差,为使零件的重要尺寸不受其它尺寸的影响,应在零件图中把重要尺寸直接注出,如图9.5(a)中轴承座轴线的高度尺寸。(2)避免注成封闭尺寸链

如图9.6(a)所示,尺寸是同一方向串联并头尾相接组成封闭的图形,称为封闭尺寸链。若尺寸a比较重要,则尺寸a将受到尺寸b、c的影响而难于保证,所以不能注成封闭尺寸链。若注成图9.6(b)的形式,不标注不重要的尺寸c,尺寸a就不受其它尺寸的影响,尺寸a和b的误差都可积累到不重要的尺寸c上。

(3)标注尺寸要便于测量,并尽量使用通用量具。如图9.7(a)、(b)所示。(4)标注尺寸时应考虑便于加工。如图9.7(c)、(d)所示。

9.3.3 典型零件分析

由于零件的用途不同,其结构形状也是多种多样的,为了便于了解、研究零件,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大致可分为四类,即轴套类零件、盘类零件、叉架类零件、箱体类零件。下面对其表达方法和尺寸标注作简要分析。

1)轴套类零件

(1)结构与用途分析 如图9.8所示的轴,属于轴套类零件。轴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件和传递动力。轴套类零件的基本形状是回转体,轴向尺寸大,径向尺寸小,沿轴线方向通常有轴肩、倒角、退刀槽、键槽等结构要素。

(2)视图选择分析 这类零件一般是在车床或磨床上加工,因此它们一般只有一个主视图,按加工位置和反映轴向特征原则,将其轴线水平放置,再根据各部分结构特点,126

选用剖面图或局部放大图。

(3)尺寸标注分析 轴的径向尺寸基准是轴线,沿轴线方向分别注出各段轴的直径尺寸。轴的左端面为长度方向尺寸基准,从基准出发向右注出26,68,并注出轴的总长尺寸207。两个键槽长度在轴线方向的定位尺寸为3,其长度方向的定形尺寸均为18,其键槽宽度和深度尺寸在两个移出剖面图中标注。

2)轮、盘类零件

(1)结构与用途分析 如图9.9所示的端盖,属于轮盘类零件。轮一般用来传递动力和扭矩,盘主要起支承、轴向定位及密封等作用。轮盘类零件的结构形状特点是轴向尺寸小而径向尺寸较大,零件的主体多数是由同轴回转体构成,也有主体形状是矩形,并在径向分布有螺孔或光孔、销孔、轮辐等结构,如各种端盖、齿轮、带轮、手轮、链轮、箱盖等。

(2)视图选择分析 轮盘类零件的主视图是加工位置和表达轴向结构形状为原则选取的轴线水平放置。该类零件一般需要两个主要视图,一个主视图和一个左视或右视图。这类零件的其它结构形状,如轮辐可用移出剖面或重合剖面表示。如果该零件是空心的,且各视图均具有对称平面时,可作半剖;若无对称平面时,可作全剖或局部剖视图。

(3)尺寸标注分析 轮、盘类零件的宽度和高度方向的基准都是回转轴线,长度方向的主要基准是经过加工的较大端面。圆周上均匀分布的小孔的定位圆直径是这类零件典型定位尺寸。

3)叉、架类零件

(1)结构与用途分析 如图9.10所示的零件是摩托车发动机上的连杆,它主要在发动机内起传递动力的作用,属于叉、架类零件。这类零件包括各种用途的拨叉和支架。拨叉主要用在机床、内燃机等各种机器的操纵机构上,操纵机器、调节速度。(2)视图选择分析 因叉、架类零件一般都是锻件或铸件,往往要在多种机床上加工,各工序的加工位置不尽相同。所以在选择主视图时,主要按形状特征和工作位置确定。这类零件的结构形状较为复杂且不太规则,一般都需要两个以上视图。某些不平行于投影面的结构形状,常采用斜视图、斜剖视图和剖面表达;对一些内部结构形状可采用局部剖视;也可采用局部放大图表达其较小结构。

(3)尺寸标注分析 叉、架类零件在长、宽、高三个方向的主要基准一般为孔的中心线(或轴线)、对称平面和较大的加工面。定位尺寸较多,孔的中心线(或轴线)之间、孔的中心线(或轴线)到平面或平面到平面间的距离一般都要注出。

4)箱体类零件

(1)结构与用途分析 如图9.11所示零件图是摩托车发动机二冲程汽缸体,它是属于箱体类零件。箱体类零件一般是机器或部件的主体部分,它起着支承、包容其它零件的作用,因此多为中空的壳体,其周围一般分布有连接螺孔等,结构形状复杂,一般多为铸件。

(2)视图选择分析 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工序较多,装夹位置又不固定,因此一般均按工作位置和形状特征原则选择主视图,其它视图至少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如果外部结

127

构形状简单,内部形状复杂,且具有对称平面时,可采用半剖;如果外部形状复杂,内部形状简单,且具有对称平面时,可采用局部剖视或用虚线表示;如果内外部结构形状都较复杂,投影不重叠时,可采用局部剖视图;重叠时,内、外部结构形状应分别表达;对局部内、外部结构形状可采用局部视图、局部剖视和剖面来表达。箱体零件上常常会出现一些截交线和相贯线;由于该零件多为铸件,所以经常会出现过渡线,应认真分析。

(3)尺寸标注分析 箱体类零件的长、宽、高三个方向的主要基准采用中心线、轴线、对称平面和较大的加工平面。因结构形状复杂,定位尺寸多,各孔中心线(或轴线)间的距离一定要直接注出来。

除了上述类型零件外,还有一些其它类型的文件,例如冲压件、注塑件和镶嵌件等。它们的表达方法与上述类型零件的表达方法类似。

128

1)教学目的

掌握表面粗糙度、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2)教学重点

表面粗糙度、极限与配合。3)难点 极限与配合。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解法,采用在黑板上作图,挂图及多媒体。

9.4 表面粗糙度

教学时间20分

零件图中除了视图和尺寸外,还应具备加工和检验零件的技术要求,主要有: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对零件的材料、热处理和表面修饰的说明、对于特殊加工和检验的说明。

上述内容可以用国家标准规定的代号或符号在图中标注,也可以用文字或数字在标题栏上方空白处写明。本节介绍表面粗糙度的基本知识和标注方法。

9.4.1 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

不论采用何种加工所获得的零件表面,都不是绝对平整和光滑的。由于刀具在零件表面上留下的刀痕、切削时表面金属的塑性变形和机床振动等因素的影响,使零件表面存在微观凹凸不平的轮廓峰谷,这种表示零件表面具有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称为表面粗糙度,如图9.12所示。

表面粗糙度是评定零件表面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它对零件的配合性质、强度、耐磨性、抗腐蚀性、密封性等影响很大。所以,根据零件表面工作情况不同,零件表面粗糙度的要求也各有不同。

表面粗糙度的高度评定参数有: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微观不平十点高度Rz;轮廓最大高度Ry。零件图中采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作为表面特征参数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零件上有配合要求或有相对运动的表面,Ra值要小。Ra值越小,表面质量要求越高,其加工成本也越高。因此,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选用较大的Ra值,以便降低成本。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是指在取样长度l范围内,被测轮廓线上各点至基准线的距离zi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如图9.13所示,可用下式来表示:

图9.12 表面粗糙度的形成

129

1l1nRaz(x)dxzil0mi1

国家标准“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中规定了Ra的数值及对应的取样长度l和评定长度ln,如表9.1所示。

零件表面粗糙度参数Ra值的选用,既要满足零件表面的功能要求,又要考虑经济合理性。具体选用时,可参照已有的类似零件图,用类比法确定。零件的工作表面、配合表面、密封表面、摩擦表面和精度要求高的表面等,Ra值应取小一些。非工作表面、非配合表面和尺寸精度低的表面,Ra值应取大一些。表9.2列出了Ra值与加工方法的关系及其应用实例,可供选用时参考。

9.4.2 表面粗糙度的代(符)号

国标GB/T 131-1993规定了表面粗糙度代号是由规定的符号和有关参数值组成,表9.3列出了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及其表示意义的说明。

表面粗糙度代号及其意义见表9.4所示。

表面粗糙度符号的画图如图9.14所示,图中各尺寸的大小若以图样轮廓线宽度b为参数,则其它尺寸为:

符号的线宽d′=b/2;高度H1=10b;H2=2H1+(1~2)=20b+(1~2);与符号相关的数字、字母的高度h=10d=10b/2.当代号的上方标注一个参数时,为该表面参数的上限值;当标注两个参数值时,一个为上限值,另一个为下限值;当需要表示最大允许值或最小允许值时,应在参数后加注符号“max”或“min”。

表面粗糙度数值及其有关的规定在符号中注写的位置如图9.15所示。9.4.3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在零件图中标注表面粗糙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在同一张图样上,每个表面一般只标注一次表面粗糙度代号,它可以标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引出线或标注在它们的延长线上。2)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的外部指向零件表面。

3)在图样上表面粗糙度代号中,数字的大小和方向必须与图中尺寸数字的大小和方向一致。

在零件图中,表面粗糙度代号的高度参数采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值时,可省Ra符号。如表9.5所示。

表9.5列举了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图例。

130

9.5 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简介

9.5.1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时间40分 1)互换性和公差

在一批相同规格和型号的零件中,不须选择,也不经过任何修配,任取一件就能装到机器上,并能保证使用性能的要求,零件的这种性质,称为互换性。零件具有互换性,对于机械工业现代化协作生产、专业化生产、提高劳动效率,提供了重要条件。

零件的尺寸是保证零件互换性的重要几何参数,为了使零件具有互换性,并不要求零件的尺寸加工得绝对准确,而是要求在保证零件的机械性能和互换性的前提下,允许零件尺寸有一个变动量,这个允许尺寸的变动量称为公差。

2)基本术语

尺寸产生误差是由于零件在制造过程中,加工和测量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关于尺寸公差的一些名词术语,下面以图9.16所示的圆孔尺寸为例来加以说明。(1)基本尺寸 设计给定的尺寸Ф30。

(2)极限尺寸 允许尺寸变化的两个界线值,它以基本尺寸为基数来确定,分为最大极限尺寸和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30+0.01=30.01; 最小极限尺寸:30-0.01=29.99。

(a)尺寸公差名词解释

(b)公差带图

图9.16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名词解释

(3)尺寸偏差 极限尺寸减基本尺寸所得的代数差,分别称为上偏差和下偏差。国标

131

规定:孔的上偏差用ES、下偏差用EI表示;轴的上偏差用es、下偏差用ei表示。

ES=30.01-30=+0.01 EI=29.99-30=-0.01(4)尺寸公差 允许尺寸的变动量。公差等于最大极限尺寸减最小极限尺寸,也等于上偏差减下偏差所得的代数差

公差 = 最大极限尺寸—最小极限尺寸=30.01—29.99=0.02 公差 = 上偏差—下偏差 = 0.01—(—0.01)=0.02(5)公差带图 为简化起见,一般只画出孔和轴的上、下偏差围成的方框简图来表达它们公差带的位置,该图称为公差带图,如图9.16(b)所示。

(6)零线 在公差带图中,确定偏差的一条基准直线,零线常表示基本尺寸。(7)尺寸公差带 在公差带图中,由代表上、下偏差的两条直线所限定的一个区域。

3)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

国家标准GB/T1800—1979中规定,公差带是由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组成。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的大小,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的位置。

(1)标准公差 由国家标准所列的,用以确定公差带大小的任一公差。标准公差用公差符号“IT”表示,分为20个等级,即IT01、IT0、IT1、IT2、… …IT18。IT01公差值最小,IT18公差值最大,标准公差反映了尺寸的精确程度。其值可在附表23中查得。

(2)基本偏差 由标准所列的,用以确定公差带相对零线位置的上偏差或下偏差,一般为靠近零线的那个偏差。

(3)基本偏差代号用拉丁字母表示,大写字母表示孔、小写字母表示轴。国家标准对孔和轴的基本偏差系列各规定了28个,如图9.17所示。当公差带在零线的上方时,基本偏差为下偏差,当公差带在零线下方时,基本偏差为上偏差。由图中可知,孔的基本偏差从A~H为下偏差,从J~ZC为上偏差。而轴的基本偏差则相反,从a~h为上偏差,从j~zc为下偏差。图中h和H的基本偏差为零,它们分别代表基准轴和基准孔。JS和js对称于零线,其上、下偏差分别为+IT/2和-IT/2。其值可从附表23中查得。

4)配合

基本尺寸相同的两个相互结合的孔和轴公差带之间的关系,称为配合。根据使用要求不同,国标规定配合分三类:即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

(1)间隙配合 孔与轴配合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上,具有间隙(包括最小间隙等于零)的配合,如图9.18(a)所示。

(2)过盈配合 孔与轴配合时,孔的公差带在轴的公差带之下,具有过盈(包括最小过盈等于零)的配合,如图9.18(b)所示。

(3)过渡配合 孔与轴配合时,孔的公差带与轴的公差带相互交叠,可能具有间隙或过盈的配合,如图9.18(c)所示。

5)配合制度

(1)为了便于选择配合,减少零件加工的专用刀具和量具,国标对配合规定了两种基准制。

132

(2)基孔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孔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轴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如图9.19所示。基孔制配合中的孔称为基准孔,基准孔的下偏差为零,并用代号H表示。

(3)基轴制 基本偏差为一定的轴的公差带,与不同基本偏差的孔的公差带形成各种配合的一种制度,如图9.20所示。基轴制中的轴称为基准轴,基准轴的上偏差为零,并用代号h表示。

由于孔的加工比轴的加工难度大,国家标准中规定,优先选用基孔制配合。同时,采用基孔制可以减少加工孔所需要的定值刀具的品种和数量,降低生产成本。

在基孔制中,基准孔H与轴配合,a~h用于间隙配合;j~n主要用于过渡配合;n、p、r可能为过渡配合,也可能为过盈配合;p~zc主要用于过盈配合。

在基轴制中,基准轴h与孔配合,A~H用于间隙配合;J~N主要用于过渡配合;N、P、R可能为过渡配合,也可能为过盈配合;P~ZC主要用于过盈配合。

9.5.2 公差与配合的标注及查表 教学时间15分

1)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中的标注(1)零件图中尺寸公差的标注形式

(2)公差与配合在零件图上的标注有三种形式:

① 对于大批量生产的零件可以只标注公差带代号,公差带代号由基本偏差代号与标准公差等级组成,如图9.21(b)所示。

② 一般情况下,可以只注写上、下偏差数值。上、下偏的字体比基本尺寸数字的字体小一号,且下偏差的数字与基本尺寸数字在同一水平线上。如图9.21(c)所示。

③ 在基本尺寸后面,既注公差带代号,又注上、下偏差值,但偏差值要加括号。如图9.21(d)所示。(3)装配图中配合代号的标注

在装配图中,配合代号由两个相互结合的孔和轴的公差代号组成,用分数形式表示。分子为孔的公差带代号,分母为轴的公差代号,在分数形式前注写基本尺寸。如图9.21(a)所示。

2)识读配合代号

Ф30H8/f7——基本尺寸为30,8级基准孔与7级f轴的间隙配合。Ф40H7/n6——基本尺寸为40,7级基准孔与6级n轴的过渡配合。Ф18P7/h6——基本尺寸为30,6级基准轴与7级P孔的过盈配合。3)查表方法

查表方法可分为以下两种:

(1)根据基本尺寸和公差带代号,可查表获得孔和轴的极限偏差数值。查表时,根据某一基本尺寸的孔和轴,先由其基本偏差代号得到基本偏差值,再由公差等级查表得到标准公差值,最后由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的关系,算出另一极限偏差值。

例一:Ф30f7 配合轴的极限偏差,在轴的基本偏差数值表中,根据基本尺寸30在左边查到大于24到30的行,与上偏差f所在的列相交处查得其基本偏差为-20。再

133

从标准公差数值表中基本尺寸从大于18到30的行,与标准公差等级为IT7所在的列的相交处查得其公差为21。则其下偏差为-20+(-21)=-41。查出上下偏差值后,Ф30f70.020可以写成300.041。

(2)对于优先及常用配合的极限偏差,可以直接查表获得。

例二:由于Ф30f7是属于优先选用的配合,它可以直接从轴的优先配合的表中查

20得其上下偏差数值。从基本尺寸大于24到30的行,与公差带f7的列相交处查到41,该数值就是用μm为单位表示的上下偏差值。

例三:Ф30H8 基准孔的极限偏差,可以直接从孔的优先配合的表中查得其上下偏

33差数值。从基本尺寸大于24到30的行,与公差带H8的列相交处查到0,该数值就是用μm为单位表示的Ф30H8上下偏差值。

9.5.3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简介 教学时间20分

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是指零件的实际形状和实际位置对理想形状和理想位置的允许变动量。合理确定形位公差,才能满足零件的使用性能与装配要求,它同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一样,是评定零件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如图9.22(a)所示的圆柱体,由于加工误差的原因,应该是直线的母线实际加工成了曲线,这就形成了圆柱体母线的形状误差。此外,直线、平面、圆、轮廓线和轮廓面偏离理想形状的情况,也形成形状误差。

如图9.22(b)所示的台阶轴,由于加工误差的原因,出现了两段圆柱体的轴线不在一条直线上的情况,这就形成了轴线的实际位置与理想位置的位置误差。此外,零件上各几何要素的相互垂直、平行、倾斜、对称等对理想位置的偏离情况,也形成位

表9.6 形位公差种类名称及符号

置误差。

134

1)形位公差代号、基准代号 形位公差各项目符号见表9.6所示。

形位公差在一个长方形框格内填写,框格用细实线绘制,可分两格或多格,一般水平放置或垂直放置,第一格填写形位公差符号,第二格填写公差数值及有关公差带符号,第三格及其以后的框格,填写基准代号及其它符号。图9.23表示形位公差符号、基准符号的内容。

(a)形位公差符号

(b)基准符号

图9.23 形位公差符号的画法

2)形位公差的标注

用带箭头的指引线将框格与被测要素相连,按下列方式标注:

(1)当被测要素是零件上的线或面时,指引线的箭头应垂直指向被测要素的轮廓线或其延长线上,但必须与相应尺寸线明显地错开,如图9.24所示。

(2)当被测要素是轴线或中心平面时,指引线的箭头应与该段轴的直径尺寸线对齐,如图9.25(b)所示。

(3)基准代号由短横线、圆圈、连线和字母组成。当基准要素是轴线或中心平面时,基准符号应与该要素的尺寸线对齐,如图9.25(b)所示;当基准要素是轮廓线或表面时,基准符号应画在轮廓线外侧或其延长线上,如图9.25(a)所示,并与尺寸线明显地错开。

代表基准符号的短粗线可以用连线与形位公差框格的另一端相连,如图9.25(c)所示。图9.26为摩托车曲轴的形位公差标注示例。

图9.27所示是气门阀杆的形位公差标注示例。

135

9.6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及尺寸标注

1)教学目的

掌握零件结构的工艺性知识、学会看零件图和进行零件测绘。2)教学重点

看零件图和零件测绘。3)难点 零件测绘。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讲解法,采用在黑板上作图,挂图及多媒体。

零件的结构形状,不仅要满足零件在机器中使用的要求,而且在制造零件时还要符合制造工艺的要求。所以,在设计和绘制一个零件时,应考虑到它的可加工性,在现有的设备和工艺条件下能够方便地制造出这个零件。下面介绍零件的一些常见的工艺结构。

9.6.2 铸造零件的工艺结构 教学时间10分

在铸造零件时,一般先用木材或其它容易加工制作的材料制成模样,将模样放置于型砂中,当型砂压紧后,取出模样,再在型腔内浇入铁水或钢水,待冷却后取出铸件毛坯。对零件上有配合关系的接触表面,还应切削加工,才能使零件达到最后的技术要求。

1)拔模斜度

在铸件造型时为了便于拔出木模,在木模的内、外壁沿拔模方向作成1:10~1:20的斜度,称为拔模斜度。在画零件图时,拔模斜度可不画出、不标注,必要时在技术要求中用文字加以说明,如图9.28(a)所示。

2)铸造圆角及过渡线

为了便于铸件造型时拔模,防止铁水冲坏转角处、冷却时产生缩孔和裂纹,将铸件的转角处制成圆角,这种圆角称为铸造圆角,如图9.28(b)所示。画图时应注意毛坯面的转角处都应有圆角;若为加工面,由于圆被加工掉了,因此要画成尖角,如图9.28(c)所示。图9.29是由于铸造圆角设计不当造成的裂纹和缩孔情况。铸造圆角在图中一般应该画出,圆角半径一般取壁厚的0.2~0.4倍,同一铸件圆角半径大小应尽量相同或接近。铸造圆角可以不标注尺寸,而在技术要求中加以说明。

由于铸件毛坯表面的转角处有圆角,其表面交线模糊不清,为了看图和区分不同的表面仍然要画出交线来,但交线两端空出不与轮廓线的圆角相交,这种交线称为过渡线。图9.30、图9.31所示,为常见过渡线的画法。

136

3)铸造壁厚

铸件的壁厚要尽量做到基本均匀,如果壁厚不均匀,就会使铁水冷却速度不同,导致铸件内部产生缩孔和裂纹,在壁厚不同的地方可逐渐过渡,如图9.32所示。

9.6.3 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结构 教学时间10分

零件的加工面是指切削加工得到的表面,即通过车、钻、铣、刨或镗用去除材料的方法加工形成的表面。

1)倒角和倒圆

为了便于装配及去除零件的毛刺和锐边,常在轴、孔的端部加工出倒角。常见倒角为45°,也有30°或60°的倒角。为避免阶梯轴轴肩的根部,因应力集中而容易断裂,故在轴肩根部加工成圆角过渡,称为倒圆。倒角和倒圆的尺寸标注方法如图9.33所示,倒角和倒圆的大小可根据轴(孔)直径查阅《机械零件设计手册》。

2)退刀槽和砂轮越程槽

在车削螺纹时,为了便于退出刀具,常在零件的待加工表面的末端车出螺纹退刀槽,退刀槽的尺寸标注一般按“槽宽×直径”的形式标注,如图9.34所示。在磨削加工时,为了使砂轮能稍微超过磨削部位,常在被加工部位的终端加工出砂轮越程槽,如图9.35所示,其结构和尺寸可根据轴(孔)直径,查阅《机械零件设计手册》。其尺寸可按“槽宽×槽深”或“槽宽×直径”的形式注出。

3)凸台与凹坑

零件上与其它零件接触的表面,一般都要经过机械加工,为保证零件表面接触良好和减少加工面积,可在接触处做出凸台或锪平成凹坑,如图9.36所示。

4)钻孔结构

钻孔时,要求钻头尽量垂直于孔的端面,以保证钻孔准确和避免钻头折断,对斜孔、曲面上的孔,应先制成与钻头垂直的凸台或凹坑,如图9.37所示。钻削加工的盲孔,在孔的底部有120°锥角,钻孔深度尺寸不包括锥角;在钻阶梯孔的过渡处也存在120°锥角的圆台,其圆台孔深也不包括锥角,如图9.38所示。

9.6.4 常见孔结构的尺寸标注 各种孔的标注方法如表9.7所示。

9.7 看零件图

教学时间25分

在设计、生产及学习等活动中,看零件图是一项经常和十分重要的工作。看零件图就是根据零件图的各视图,分析和想象该零件的结构形状,弄清全部尺寸及各项技术要求等,根据零件的作用及相关工艺知识,对零件进行结构分析。看组合体视图的方法,是看零件图的重要基础。下面以图9.39为例说明看零件图的方法步骤。

137

9.7.1 概括了解

图9.39所示是液压油缸的缸体,从标题栏中可以知道零件的名称、材料、重量、件数和图样的比例等。即零件名称为缸体,材料为HT200,它用来安装活塞、缸盖和活塞杆等零件,它属于箱体类零件。

9.7.2 看视图,想象结构形状

看图时,首先要找出主视图,然后看用了多少个图形,各采用了什么表达方法,以及各视图间的关系。

分析表达方案时,可按下列顺序进行:(1)找出主视图;(2)有多少个视图、剖视、剖面等。同时找出它们的名称、相互位置和投影关系;(3)有剖视、剖面的地方要找到剖切平面的位置;(4)有局部视图、斜视图的地方,必须找到投影部位的字母和表示投影方向的箭头;(5)有无局部放大图及简化画法。

想象零件的结构形状,必须进行形体及结构分析,其顺序如下:(1)先看大致轮廓,再分几个较大的部分进行分析,逐个看懂;(2)对外部结构进行分析,逐个看懂;(3)对内部结构进行分析,逐个看懂;(4)对于零件的个别部分在进行形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线面分析同时进行,搞清投影关系,最后分析细节;(5)综合分析结果,想象出整个零件形状和结构。

缸体零件图采用了三个基本视图。主视图是全剖视图,表达缸体内腔结构形状,内腔的右端是空刀部分,φ8的凸台起到限定活塞工作位置的作用,上部左右两个螺孔是连接油管用的螺孔。俯视图表达了底板形状和四个沉头孔、两个圆锥销孔的分布情况,以及两个螺孔所在凸台的形状。左视图采用A—A半剖视图和局部剖视图,它们表达了圆柱形缸体与底板连接情况,连接缸盖螺孔的分布和底板上的沉头孔。

9.7.3 分析尺寸

尺寸分析可按下列顺序进行:(1)根据零件的结构特点,了解基准及尺寸标注形式;(2)根据形体和结构分析,了解定形尺寸和定位尺寸;(3)确定零件的总体尺寸。

缸体长度方向的尺寸基准是左端面,从基准出发标注定位尺寸80、15,定形尺寸95、30等,并以辅助基准标注了缸体底板上的定位尺寸10、20、40,定形尺寸60、R10。宽度方向尺寸基准是缸体前后对称面的中心线,并注出底板上的定位尺寸72和定形尺寸92、50。高度方向的尺寸基准是缸体底面,并注出定位尺寸40,定形尺寸5、0.03912、75。以φ35的轴线为辅助基准标注径向尺寸φ

55、φ

52、φ40等。09.7.4 看技术要求

0.039缸体活塞孔φ35和圆锥销孔,前者是工作面并要求防止泄漏,后者是定位面,0所以表面粗糙度Ra的最大允许值为0.8μm;其次是安装缸盖的左端面,为密封平面,0.039Ra值1.6μm。φ35的轴线与底板安装面B的平行度公差为0.06;左端面与φ00.03935的轴线垂直度公差为0.025。因为油缸的介质是压力油,所以缸体不应有缩孔,0加工后还要进行保压试验。

9.7.5 综合分析

总结上述内容并进行综合分析,对缸体的结构形状特点、尺寸标注和技术要求等,有比较全面地了解。

138

9.8 零件测绘

教学时间40分

在实际生产中,常常要更换机器中磨损或损坏的零件,拆下零件后按现有的零件实物绘制出相应的零件图称为零件测绘。测绘出的零件图内容要完整,它包括正确的视图表达和尺寸标注,并按零件的用途和功能,注出有关的技术要求,填写材料,有关标准结构要查阅机械设计手册,使其符合国家标准和机械制造的工艺要求。零件测绘一般在车间或现场进行,先用徒手绘制草图,再根据草图绘制零件工作图。

9.8.1 绘制零件草图的步骤 1)分析零件结构

分析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和功能,了解零件的名称和材料,分析它的结构形状和加工工艺,对零件作全面的分析是零件测绘的基础。

2)确定表达方案

根据零件的结构形状特征、工作位置和加工位置选择主视图;选择其它视图、剖视、断面等,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的结构形状。视图的选择方法与前面9.2.1节相同。

3)绘制零件草图

如图9.40所示,零件草图的绘制有以下要求:(1)完整的内容

零件草图必须要有零件图工作图的全部内容,它包括一组视图、完整的尺寸、技术要求和标题栏。(2)目测比例

零件草图是徒手画的,不使用绘图工具。零件的形状大小是通过目测大致比例来确定的,一般采用铅笔画出。目测的线段长短不要求精确,但线段之间的大致比例要适当,零件草图可以画在方格纸上。(3)正确的方法

先要把所有的视图画好,分析哪些部位需要标注尺寸,并在标注尺寸的地方,将所有的尺寸界线、尺寸线和箭头画出。将上述工作完成以后,根据草图上标出的尺寸部位,再集中测量标注尺寸,最后填写技术要求,如图9.41所示。注意不要边画图边测量边标注。

9.8.2 测量方法

常用的零件测绘工具有钢尺、游标卡、内外卡钳、螺纹规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向前发展,零件测绘的手段和测绘仪器变得更加先进,利用先进的仪器,可将整个零件扫描,经计算机处理后,可以直接得到具有尺寸的零件的三维实体图形和视图。对于简单的或少批量的零件测绘方法,可见表9.8所示。

在零件测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尺寸数值要圆整。零件上一般的尺寸都是以mm为单位取整数,对于实际测得的小数部分的数值,可以四舍五入法取整数。但有些特殊尺寸或重要尺寸,不能随意圆整,如中心距或齿轮轮齿尺寸等。

139

2)相互配合的孔和轴的基本尺寸应一致。对有配合关系的尺寸,可测量出基本尺寸,其上下偏差值应经分析后选用合理的配合关系查表得出。测量已磨损部位的尺寸时,应考虑零件的磨损值。

3)对螺纹、键槽、沉头孔、螺孔深度、齿轮等已标准化的结构,在测得主要尺寸后,应查表采用标准结构尺寸。9.8.3 绘制零件工作图

零件草图完成后,应经校核、整理,再根据零件草图画出零件工作图,如图9.42所示。草图校核的内容有:

1)表达方法是否恰当,视图布置是否合理。2)尺寸标注是否正确、完整、清晰、合理;

3)技术要求的确定是否既满足零件的性能和使用要求,又比较经济合理。校核后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补充。绘制工作零件图步骤和方法:

(1)根据零件的形状特点和用途选取主视图和其它视图,并确定比例和图幅。(2)画出图框和标题栏。画出各视图的中心线、轴线、基准线,把各视图的位置确定下来,各图之间要注意留有标注尺寸的余地。

(3)由主视图开始,画各视图的轮廓线,画图时要注意各视图间的投影关系。(4)描粗并画剖面线,画出全部尺寸线。

(5)注出公差配合及表面粗糙度符号,注写尺寸数字,填写技术要求和标题栏。

若是采用计算机绘图,则可根据草图按计算机绘图的步骤来进行绘制。

140

第二篇:机械制图教案

第二章 正投影的基础

[课题名称] 课题一 投影法的概念及三视图的形成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投影法的概念,掌握正投影的特性;

2、掌握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及投影规律。

二、能力目标

1、正投影法是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掌握正投影法是提高看图和绘图能力的关键。

三、素质目标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能运用正投影法绘制图样。

四、教学要求

掌握正投影的特性和方法,掌握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及投影规律。[教学重点] 正投影法基本原理和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及规律。[教学难点] 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及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分析学生]

1、正投影法、三视图的形成比较直观,学生学习这方面知识不会困难;

2、教学要求最终落实到正投影法绘图能力上,经过反复练习,能提高绘图能力。

3、学习内容不复杂,要防止轻视学习,提倡熟能生巧、精益求精。[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板等绘图工具。[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时间分配:复习导入(15分钟);第三章§1(30分钟);§2(40分钟);小结(5分钟)。[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15分钟)

1、圆弧连接的概念和作图步骤。

2、平面图形的画法。

二、导入新课

机械图样中表达物体形状的图形是按正投影法绘制的,正投影法是平行投影法中,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的投影法,它是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本次课将介绍正投影法有关的内容。

三、新课教学(70分钟)

1、投影法的概念(30分钟)

教师先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有关投影的自然现象,如:人或者物体在阳光下会留有影子……然后请学生思考影子和物体之间有何联系。据此提出投影和投影法的概念。教师讲授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斜投影法、正投影法)。并交叉进行演示。讲授过程中结合课件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比较几种不同投影法的特点,总结得出绘制机械图样主要采用正投影法。

2、三视图的形成(40分钟)

(1)教师通过课件给出下图说明采用三视图的必要性

(2)教师讲授三视图的形成过程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讲授三视图的形成过程: ①三投影面体系的建立; ②三视图的形成;

③三投影面的展开。

(3)通过对三视图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得出:

①三视图之间的位置关系; ②三视图之间的尺寸关系;

③三视图之间的方位关系。

4)安排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习题集P.17题3—1,小题1练习。

四、小结(5分钟)

1、投影法的概念;

2、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及投影规律。

五、作业

1、完成习题集P.17题3—1,小题2。

2、预习点的投影。[板书设计] 参照对应的PPT文稿。

[教学后记]

([课题名称]

课题二 点的投影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点的投影特性;

2、掌握点的投影规律、点的坐标、点的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画点的投影的方法;

3、熟悉两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点可见性的判断。

二、能力目标

1、掌握画点的投影的方法,并具相应的能力。

2、熟悉并能正确判断重影点的可见性

三、素质目标

1、能够利用点的投影规律、点的坐标等已知条件求作点的投影;

2、能利用点的投影、点的坐标判断空间点的位置关系。

四、教学要求

1、掌握点的投影规律和点的三面投影画法。

2、熟悉两点的相对位置,并能正确判断重影点的可见性。[教学重点] 点的投影规律及点的投影的画法 [难点分析] 点的坐标与投影的关系 [分析学生]

1、在上次课的基础上,本次课的知识水平没有深奥难懂的地方;

2、对点的三面投影画法,本次课只要求初步的能力,随着本章内容的逐步深入,学生的作图能力通过练习会有较大的提高。

3、机械制图课开讲已近一个月了,尚未出现过深过难的内容,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一旦出现个别学生学习困难的情况,要及时辅导,使他(她)跟上班集体,以适应学习后继较难的内容。[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板等绘图工具。[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时间分配:复习旧课(10分钟);点的投影(75分钟);小结(5分钟)。[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10分钟)

1、简述投影法的概念、分类以及正投影法的特点。

2、试述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及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教师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作必要的总结及补充,借此对上次课 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

二、导入新课

我们都知道从集合的角度物体的组成可以看做:点--线--面--体。也就是说点是组成物体的最基本的元素,熟悉点的投影规律及作图是以后学习线、面包括物体投影的基础。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点的投影。

三、新课教学(75分钟)

1、点的投影特性

教师通过直观演示,请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点。

得出结论:点的投影永远是点。

2、点的投影标记和点的三面投影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点的投影的形成过程:

①建立三投影面体系;

②把点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分别向三个投影面投影,得到三面投影; ③把投影面展开,得到点的三面投影图。

演示的过程中注意强调点的投影标记,三面投影之间的关系。

3、点的投影规律

结合点的三面投影图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点的三面投影之间的关系,即点的投影规律:

①点的正面投影与水平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X轴,(长对正)②点的正面投影与侧面投影的连线垂直于OZ轴,(高平齐)③点的水平投影到OX的距离等于点的侧面投影到OZ轴的距离。(宽相等)利用课件给出例题 师生共同解决

4、点的投影与直角坐标之间的关系

利用课件从点的投影的直观图分析得出:(1)点的坐标的含义:点的x坐标,点到W面的距离;点的y坐标,点到V面的距离;点的z坐标,即点到H面的距离。

(2)点的坐标与投影的关系

两根坐标轴围成一个投影面,点的任意一面投影可以用两个坐标值来确定。课件给出例二

5、两点的相对位置

(1)空间两点的相对位置由它们的坐标来确定:两点的左右位置由x坐标确定;两点的前后位置由y坐标确定;两点的上下位置由z坐标来确定。

(2)重影点 通过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重影点的概念、重影点的坐标特点、重影点的投影特点。

四、小结(5分钟)

1、点的投影特性、投影标记和三面投影。

2、点的投影规律、画点的投影方法,判断重影点的可见性。

五、作业

1、习题集P.18题3—2,小题2;P.19题3—3,小题2;P.21题3—4,小题2(2)(3)(4)。

2、思考:教材P.75思考题3、4。[板书设计] 参照对应的PPT文稿。

[教学后记]

[课题名称]

课题三 直线的投影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画直线投影的方法;

2、掌握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二、能力目标

能进行直线的投影作图。

三、素质目标

掌握直线的三面投影、会画直线的投影。

四、教学要求

1、掌握直线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2、掌握画直线投影的方法,会画直线的投影。[教学重点] 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画直线投影的方法。[难点分析] 如何利用直线的投影特性求做直线的投影。[分析学生]

2、画直线的投影,基础在点的投影,在熟练掌握点的投影的基础上,学生有这个能力。

3、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是本次课难点,教师应先通过课件或者是实物演示明确各种位置直线对投影面的位置关系,先掌握对单一投影面的投影特点,再放到三投影面体系中间加以分析,引导学生自行归纳得出各种位置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板等绘图工具。[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直观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时间分配:复习导入(10分钟);直线的投影(75分钟);小结(5分钟)。[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10分钟)

1、简述点的投影规律,2、画点的投影方法,判断重影点的可见性。

3、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二、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空间的物体是由面来围成的,而一个平面则是由直线段来围成,所以直线的投影是平面投影的基础,也是学习习近平面立体投影的基础。这节课我们在掌握了点的投影的基础上再来研究一下直线段的投影。

三、新课教学(75分钟)

1、直线的三面投影及作图(15分钟)

教师讲授直线的三面投影,首先取教鞭或者是直线模型进行演示叫学生观察并请学生自行思考说出直线的投影。分析得出作直线投影的方法:作直线投影实质就是求作直线段端点的投影。

教师板图演示作图过程,强调作图注意事项。安排学生进行习,多媒体给出习题。

2、直线对单一投影面的投影特性(10分钟)

教师首先通过演示引导学生归纳出直线对投影面有三种位置关系;然后讲授直线倾斜于、平行于、垂直于投影面三种情况的投影特性;穿插进行三种情况的演示。归纳出三种情况下直线的投影特性。

(1)、真实性(2)积聚性(3)类似性

3、直线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30分钟)根据直线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把空间直线分为三类:

投影面垂直线、投影面平行线、一般位置直线。教师通过直观演示明确三类直线的定义及对投影面的位置特点。为掌握投影特性做基础。

(1)投影面垂直线

教师请学生以手中的铅笔作为线段分别演示正垂线、铅垂线、侧垂线观察并分析它们的投影特点。教师引导归纳出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性。

小结:

投影面垂直线的投影特性:在直线所垂直的投影面上,其投影积聚成一点;另外两个投影分别垂直于相应的投影轴,且反映实长。

(2)、投影面平行线

带领学生用铅笔作为线段先直观演示出正平线、水平线、侧平线,教师以其中一种为例分析它的位置特点、投影特性。另外两种学生自行解决。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出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

小结:

投影面平行线的投影特性:在直线所平行的投影面上,其投影反映实长并倾斜于投影轴;其余两个投影分别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且小于实长。

(3)一般位置直线

对三个投影面均倾斜的直线称为一般位置直线,师生共同演示一般位置直线,并分析得出起投影特性。

一般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三面投影均为缩短的斜线段。

4、例题讲解与练习(20分钟)

多媒体课件打出例题师生共同分析解决。

四、小结(5分钟)

1、直线的投影规律;

2、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

3、画直线投影的方法。

五、作业

1、习题集P.26题3—6中3、4小题; P.27题3—6中小题6(2)、(3)。

2、课后预习近平面形的投影。[板书设计] 结合相应的PPT文稿 [教学后记]

[课题名称]

课题四平面的投影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各种位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2、掌握画和读平面投影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会画和读平面形的投影。

三、素质目标

1、能在理解平面形投影特性的基础上利用投影特性作图;

2、能正确分析物体表面的投影及其投影特点。

四、教学要求

掌握各种位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会画和读平面的投影。[教学重点]平面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画和读平面投影的方法。[教学难点] 利用平面的投影特性完成平面的投影作图。[分析学生]

1、有了点和直线投影的知识,学习习近平面的投影如上台阶一步一个脚印,只要点线投影掌握好学习习近平面的投影不会很困难;难点是一般位置平面的三面投影,要多花些力气;

2、画和读平面投影的能力通过练习可以达到;

3、在学习中不断会有一些后进生感到困难,通过教师引导、辅导,同学间互相帮助等方法,使这些学生迎头赶上,不掉队。[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讲练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板等绘图工具。[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直观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时间安排:复习旧课(10分钟);平面的投影(75分钟);小结(5分钟)。[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10分钟)

1.简述直线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画和读直线投影的方法;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二、导入新课

机械零件都可看成是简单的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基本几何体中平面立体则由平面组合而成,学习习近平面的投影为学习习近平面立体的投影打基础。

三、新课教学(70分钟)

1.平面的三面投影及作图(15分钟)

教师讲授平面的三面投影,首先利用身边的学习工具如:书本、练习本或者是三角板当做一个平面模型进行直观演示。叫学生观察它们的投影。分析得出作平面投影的方法。平面由直线段围成,而直线段则由点组成,得出作平面形的投影实质是求作平面形各个定点的投影。

教师板图演示作图过程,强调作图注意事项。安排学生进行习,多媒体给出习题。

2、平面对单一投影面的投影特性

教师首先通过演示引导学生归纳出空间平面对一个投影面有三种位置关系;然后讨论平面平行于、垂直于、倾斜于投影面三种情况的投影特性;穿插进行三种情况的演示。归纳出三种情况下平面的投影特性。

(a)真实性(b)积聚性(c)类似性

3、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根据平面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把空间平面分为三类:

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一般位置平面。教师通过直观演示明确三类平面的定义及对它们对投影面的位置特点,为掌握投影特性做基础。(1)、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

引导学生利用书本或者是三角板摆出不同情况的投影面平行面即水平面、正平面、侧平面,分析平面与三个投影面的位置关系,进而得出投影特点。教师引导归纳总结得出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

小结:

投影面平行面的投影特性:在平面所平行的投影面上,其投影反映实形;其余两个投影积聚成直线且分别平行于相应的投影轴。

(2)、投影面垂直面

教师请学生以手中的书本或者三角板作为平面分别演示正垂面、铅垂面、侧垂面观察并分析它们的投影特点。教师引导归纳出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特性。

小结:

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特性: 在平面所垂直的投影面上,其投影积聚成一倾斜直线;其余两个投影均为缩小的类似形。

(3)一般位置平面

对三个投影面都倾斜的平面称为一般位置平面。请学生用手中的三角板摆出一般位置平面,观察其投影,归纳总结出一般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小结:

一般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三面投影都是比原形小的类似形。

4、例题讲解与练习

多媒体课件打出例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

四、小结(5分钟)

1、各种位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性。

2、画和读平面投影的方法。

五、作业

1、习题集p29题3-6中小题8(2);p30题3-6中小题8(3)、9(1)、(2);p31题3-7中小题2、4。

2、预习:平面立体的投影。[板书设计] 参照对应的PPT文稿。[教学后记]

第三篇:机械制图教案

机械制图》公开课教案

授课年级:一年级

授课班级:数控六班

授课教师:易伟

教学内容:§6-3断面图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断面图的画法和标注规定;

2、了解断面图的种类;

3、掌握断面图的应用场合及作用;

4、通过练习断面图的画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读绘图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轴类零件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

剖视图的画法

[导入]

1、展示阶台轴模型(键槽、小孔)

2、讲解用剖视图表示的结果;学生上台画剖视图;

3、教师画出断面图,比较,引入新课

[新授]

一、断面图的概念

定义:假想用剖切面将机件的某处切断,仅画出其断面的图形,称为断面图,简称断面。

比较:剖视图与断面图

二、断面图的种类

移出断面图:画在视图之外的断面图,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

重合断面图:画在视图之内的断面图,轮廓线用细实线绘制

1、移出断面图

(1)画法

画在视图之外,轮廓线用粗实线绘制。配置在剖切线的延长线上或其他适当的位置。

●按定义画:仅画出断面的图形 ●规定画法之一:用两个或多个相交的剖切平面剖切得出的移出断面,中间一般应断开。

●规定画法之二:当剖切平面通过回转面形成的孔或凹坑的轴线,则这些结构按剖视图要求绘制。

●规定画法之三:当剖切平面通过非圆孔,会导致完全分离的两个断面时,这些结构也应按剖视图画。

课堂练习:练习册94页 6—20题1、2、3

(2)移出断面图的配置与标注

配置在剖切线、剖切符号的延长线上

配置

按投影关系配置

配置在其他位置的标注方法:与剖视图标注相同

① 配置在剖切线剖切符号延长线上的不对称的移出断

面图,可省略字母。

② 按投影关系配置的对称的移出断面图,可省略箭头。③ 配置在其他位置的移出断面图,要全部标注。

[小结]

1、断面图可以用来表达机件中断面的形状,尤其在阶台轴中应用广泛;

2、移出断面图的画法有两种:

按定义画—仅画出断面的图形

按规定画—有些结构按剖视图画

3、移出断面图的标注三要素:剖切线、剖切符号、字母

判定标注与省略:

断面图对称时—省箭头

图形配置在剖切线或剖切符号延长线上—省字母

图形按投影关系配置—省箭头

4、表示法制订原则:不致于引起误解的情况下,简洁、清晰的表达图样。

[家庭作业]:

练习册93页

6—19题

第四篇:机械制图教案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课题编号] 1-绪1① [课题名称] 机械制图的任务与学习方法 图幅 比例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课程的任务、特点、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2、了解图样在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提高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3、熟知国家标准关于图纸幅面和格式规定,能正确识别读图方向。

4、掌握比例的概念和选用原则。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1、引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于动手,反复实践,耐心细致,严肃认真,提高对本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初步树立标准是技术法规的标准化意识,注重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的养成教育。

[教学重点]

1、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比例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看图方向的确定。[分析学生]

1、入学新生大多数会对本课程产生较浓厚的兴趣,热情较高,信心较足。

2、同学们的几何知识和空间概念及想像力相对薄弱,又少于接触或未接触过机械生产环境,缺少相应机械常识和感性积累。

3、机械制图既重理论,更重实践,与中小学课程及其学习方法不同,学生对学习方法有一个适应和掌握的过程。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读书质疑、讲授、演示、归纳提升等教学法。绪论部分的教学在以教材为蓝本的同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为目的,教师可根据自身的工作、教学经验和体会对绪论所要讲述的内容作恰当的调整和充实。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生产用技术图纸等。

[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策略:利用网络演示,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思维,注重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相联系,讲、演交叉进行,及时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新课教学(75~85分钟)简述本节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教学目标和要求。(一)绪论

机械制图及其重要性和学习的必要性

从日常工业产品、建筑物、常见机械及现代化制造等实践举例,引出学习掌握识读和绘制机械图样(工程界的通用语言)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学习方法

制图课理论与实践并重,在不断积累几何知识,提高空间想象力的同时,还需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常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断渗透这方面的知识,同学们则需通过一定数量的见习实习和习题作业配合讲授来撑握。

(二)图纸幅面和格式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重点,提出问题。

教师讲解演示答疑:①网络课程的第一章课程导航;②图纸幅面演示;③图框格式及尺寸演示;④图标规定的标题栏格式及尺寸演示。

重点强调看图方向的规定,比例概念和选用原则,直至学生弄明白。

(三)比例

学生阅读教材,提出问题。

教师讲演答疑:讲透比例概念、术语、标注方法和选择原则。课堂达标测验:

1、制图课程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

2、图纸的基本幅面有几种?A4幅面尺寸是多少?如何确定看图方向? 3、1:2是放大比例还是缩小比例?比例前项是指图形要素还是实物要素?

三、小结(5~10分钟)

着重强调机械图样的应用和职业素养培养重要性和必要性; 侧重于图纸幅面、格式的识记和比例的合理选用;

根据课堂检测情况,对学习成效进行讲评鼓励。

四、课后作业

1)本章思考题P.23 1;

2)预习:教材P.6-字体、图线;归纳问题; 3)按留有装订边的格式画出A4图幅的图框,同时按练习用标题栏格式画出标题栏和对中符号。[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

[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课题编号] 2-1②

[课题名称] 字体 图线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国家标准关于长仿宋体字、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等的规格与写法;

2、通过学习与练习,能正确地书写图样上的文字和数字,并做到: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3、了解国家标准关于图线的型式及应用,通过学习与练习,掌握常用图线的型式、主要用途及画法。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养成

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以及严守标准的自觉性。[教学重点] 各种图线的型式、主要用途及画法。[教学难点] 数字书写;图线的应用与画法。[分析学生] 该部分内容作为制图标准,涉及较多规定,学生在理解上没有太大难度,但需花较多时间来识记和练习。重复性的练习,易产生厌烦情绪,导致练习马虎。

教师在讲解要领时要告诫学生,字体书写和图线绘制要讲究方法,同时要坚持耐心细致,随课程的进展和练习增加,逐步提高相应技能。

[教学设计思路] 反馈答疑,结合演示精讲,启发点拨,鼓励学生质疑、讨论,练习巩固、归纳提升。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三角板、圆规等。[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作业讲评 导入新课

2、预习检测:5号字体高度是多少?机械图样中的线型共有几种?

二、导入新课

简述字体 图线的应用,展示并让学生确认本节课教学目标和要求。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简述本节内容、作用和重要性,导出本节课教学目标和要求。(一)字体

教师介绍字体基本要求,以长仿宋体字、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为主进行讲解与示范。

教师介绍与示范后,让学生参照教材示例在白纸或练习本上进行长仿宋体字、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等书写练习;并叫两个学生上黑板书写,再由教师讲评,点拨。

(二)图线

结合学生预习情况,教师重点介绍图线的型式、应用和画法。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以下内容:①机械制图常用线型及应用演示;②图线应用示例;③画线时注意事项;④画线注意事项示例。

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重要内容,可向学生设问,启发学生思维。

图线的型式、应用与画法通过讲演、示范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基本掌握。课堂达标测验

1)图样中汉字应写成什么体?其高度应不小于多少mm ?字母和数字可以写成斜体,与水平基准线约成多少度?

2)可见轮廓线用什么线型绘制?细点画线的一般应用是什么?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小间距是多少?

3)练习绘制细点画线和虚线,保持长短画长度一致,间隔均匀。

四、小结(5~10分钟)

1、字体基本要求;

2、图线的基本线型、主要应用与画法。

3、对学习成效进行讲评,点拨、鼓励。

五、课后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1-

1、1-2题。

2、思考题:教材P.23 思考题2、3题。

3、预习:教材P.10 尺寸标注;归纳问题。[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3)

[课题编号] 3-1③

[课题名称] 尺寸注法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尺寸要素及标注方法。

2、通过学习与练习,能掌握圆(圆弧)、球、角度及小尺寸、对称图形等常见的尺寸注法。

3、熟知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并避免出现相应错误。

4、通过参照,能对简单图形(8~15个尺寸)进行正确标注。

二、学习方法和素质培养 明确尺寸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生产有强烈的责任感,激发学习动机; 在正确、清晰的前提下,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美观地标注图样中机件图形的尺寸。

[教学重点] 尺寸作用及重要性;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常见尺寸的标注方法。[教学难点] 线性尺寸数字方向的确定和书写要求。[分析学生] 该部分国家标准内容繁多,学生经过预习有一定感性认识,知识内容理解不会有困难。但要求是能正确地标注尺寸,必须经过学习与反复练习,包括习题练习和后继内容学习中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好。

尺寸标注看起来不复杂,实际应用时,特别在学习刚开始时,往往易出错,通过参照借鉴图样标注来学习、练习,则有助于学生较快掌握标注方法,减少或避免出错。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对比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或直尺等。[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易出错处正误对比进行,最后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字体书写、图线画法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3、提问:教材P.26思考题2、3题。

4、预习反馈,集中问题。

二、导入新课

简述尺寸的作用和重要性,展示并让学生确认本节课教学目标和要求。图样承载着技术信息,传递着加工的指令。图样上的尺寸作为生产指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确、清晰、完整、合理的标注尺寸,是本课程学习的重要任务和必备技能。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尺寸注法基本规则

2、尺寸数字、尺寸线和尺寸界线(尺寸三要素)教师讲授要结合学生预习情况,借助网络课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关注落后学生。

教师讲授尺寸标注基本规则,演示尺寸数字、尺寸线和尺寸界线。应侧重尺寸数字的方向是书写要求(不能被任何图线所通过),对尺寸线绘制中的易出错处进行正误对比讲授与演示,讲清尺寸线不能用其它图线替代。

2、常见的尺寸注法

系本次课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教师介绍各种常见的尺寸注法,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应用最广、或较难的常见的尺寸注法,如圆、圆弧、角度、小尺寸等的尺寸注法。

3、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习题集P.4,1-3 尺寸标注练习,教师就共性问题集中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1、尺寸的作用 尺寸标注的基本规则。

2、线性尺寸数字的标注要求和常见尺寸的标注方法。

3、归纳学习方法,讲评课堂作业,让学生在讲评中发不不足,以利改进。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5~6 1-3各题的标注练习。

2、思考题:教材P.23思考题4、5题。

3、预习:教材P26 基本作图方法;归纳问题。[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4)

[课题编号] 4-2①

[课题名称] 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基本作图法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用的绘图工具及其用法;

2、通过学习与练习,能基本掌握常用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用三角板、圆规等分线段、圆周和作正多边形等基本作图方法。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通过练习,能较熟练使用绘图工具,掌握基本作图方法,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重点] 三角板、圆规的使用方法;等分圆周和作多边形。[教学难点] 图板和丁字尺及三角板的配合使用。[分析学生]

1、部分绘图工具,学生在学几何时已会使用,等分线段也容易理解。

2、运用常用的绘图工具,从学习一开始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并通过不断练习达到运用自如。

3、学习时学生可能会认为简单易学,产生马虎现象。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绘图工具的方法,通过练习熟练地绘制图线。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演结合、讲练结合、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直尺、图板、丁字尺、曲线板。[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标注尺寸的基本规则和注意事项;角度尺寸的标注;倾斜尺寸注法等。

2、讲评作业共性问题。

3、提问教材P.23 思考题4、5题。

4、预习提问,集中问题。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节课的作用和重要性,导入本节课教学目标和要求。

绘图离不开工具,今天要介绍绘图工具及其使用,重点放在使用上。绘图速度的快慢、图画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是否能采用正确的绘图方法和按正确的工作程序,自如地运用各种绘图工具绘制几何图形。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绘图工具及其使用

教师讲解并演示常用绘图工具,除实物演示,还应充分运用网络课程演示。穿插学生练习:在小图板上,用丁字尺、一副三角板,画水平线的平行线、垂直线的平行线、与水平线成15°倍数角的各种倾斜线。

在教师演示指导下,正确使用圆规画各直径不等的圆和圆弧。

2、线段等分法

教师讲解并演示用平行线法、分规试分法等分线段。学生穿插进行已知线段5等分、7等分练习。

3、等分圆周和作正多边形

教师讲解并演示用圆规和三角板等分圆周和作正多边形的方法和技巧。学生穿插练习并让学生板演,随时讲评,纠错改进。

4、课堂练习

按排学生课堂进行习题集P.7题2-1(1)小题练习。

四、小结(5~10分钟)

1、熟练使用绘图工具是提高绘图质量和效率的基本保证;

2、圆的等分和作多边形在工程制图中应用广泛,能熟练掌握,对提高绘图速度和图面质量十分重要。

3、课堂作业讲评,点拨。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7题2-1。

2、补充题:试分析平行线法、分规试分法等分线段的优缺点。

3、预习:教材P.29-椭圆画法、斜度与锥度;了解作图步骤。[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5)

[课题编号] 5-2②

[课题名称] 椭圆的画法、斜度与锥度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椭圆的画法,会用四心圆法(近似画法)画椭圆。

2、掌握斜度和锥度的概念、画法及标注。

3、能正确、熟练地画和标注斜度、锥度。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掌握正确的绘图方法和步骤,培养良好的、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教学重点] 斜度、锥度的概念、计算、画法及标注。[教学难点] 斜度和锥度概念的区别及作图步骤的差异;斜度和锥度的标注。[分析学生]

1、椭圆的画法都是具体规定,斜度和锥度的概念、画法及标注不涉及高深的知识,学生在理解上不会有困难。

2、画椭圆、画和标准斜度和锥度的能力形成与提高,在于认真和多练习,熟能生巧。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和充足的动手时间。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演结合,以练为主、尊重差异,因材施教。[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

[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图板和丁字尺配合使用应注意什么?三角板和丁字尺配合可以画出哪些角度线?使用圆规时,特别是画大圆时该注意什么?

2、简述圆的任意等分的主要作图步骤。

3、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4、预习检测:四心圆法画椭圆,“四心”是指什么?举出生活所见斜度和锥度的应用实例。

二、导入新课

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达成共识。

让学生举例日常生活所见椭圆、锥度、斜度的一些应用实例,增加感性认识。在机械零件上斜面和锥面应用更为广泛,在图纸上要用斜度和锥度表示。本次课主要介绍椭圆的画法、斜度和锥度的画法及标注。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椭圆的画法

教师介绍椭圆的画法:理论画法(同心圆法)、近似画法(四心圆法)。

重点讲授、演示近似画法(四心圆法),边讲授边交叉地演示。按排学生穿插进行练习,掌握作图步骤和作图要点。

2、斜度和锥度

教师讲授斜度和锥度的概念、画法及标注,边讲授边交叉地演示。用比较法讲清斜度和锥度在概念上的区别,画法上斜度的单向分布和锥度的双向对称以及标注上符号的差异,这是正确作图的基础。

在学习预习基础上,要精讲,给学生留有较充足的课堂练习时间,在练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归纳解决。

四、小结(5~10分钟)

椭圆的画法、斜度和锥度的概念、画法及标注。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8~9 2-1各题。

2、思考:用四心圆法画椭圆时,怎样才达到各段圆弧光滑连接?

3、斜度和锥度在概念上的区别是什么?各自研究对象有什么不同?

3、预习:初中学习过的直线与圆弧,圆弧与圆弧相切条件; 教材P.32-圆弧连接;找出疑难问题。[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6)

[课题编号] 6-2③

[课题名称] 圆弧连接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明确连接的目的,掌握圆弧连接的概念和作图步骤。

2、掌握两直线间、直线与圆弧间、两圆弧之间的圆弧连接作图方法。

3、能正确识别图形中的连接关系,并正确作图。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温故知新,举一反三,通过对初中学习过的直线与圆弧,圆弧与圆弧相切必充条件的温习回顾,让学生从原理到直观作图步骤进行有效学习。

[教学重点] 圆弧连接的实质,相切的必充条件和作图要点。[教学难点] 连接点的确定和“光滑”连接的作图技巧。[分析学生] 学生通过对预习,对“相切”概念和条件有所巩固,对圆弧连接的作图目的和方法有一定认知,理论教学会比较顺利,关键在于作图技能的训练,教师应重点作好演示示范,便于学生掌握正确的作图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演结合,以练为主。讲要精,示范要清,关注学情,以学定教。[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

[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作斜度和锥度一定要画出其参考线(辅助线)吗?

2、作业讲评纠错,表扬优秀,鼓励后进。

3、预习检测:初中相关知识温习。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节内容、展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达成共识。演示网络课程,举例说明机件中圆弧连接的应用实例,明确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圆弧连接概念和实质;

2、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3、圆弧连接三种形式的分析和作图方法。

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教师讲授圆弧连接的概念、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交叉演示两直线间、直线与圆弧间、两圆弧之间的各种连接方法。

按排学生穿插完成习题集P.10 2-2题的练习。在学习练习过程中,强调作图步骤的正确性,指导学生掌握“光滑连接”的作图技巧,同时,指导学生对轮廓线和作图辅助线的轻重及界限的处理,以保持图形主次分明,清晰美观。

四、小结(5~10分钟)

圆弧连接的类型分析和认知;作图步骤和要点的归纳。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11 2-2各题练习。

2、思考题:教材P.41 1、2题。

3、预习:教材P.35-平面图形的画法;归结疑难问题。[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7)

[课题编号] 7-2④

[课题名称]平面图形画法 徒手画图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平面图形的分析方法和绘图步骤。

2、能正确的对平面图形进行尺寸、线段分析,并能正确绘制;

3、熟悉画草图的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基本技能。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培养学以致用,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教学重点]

1、平面图形的分析方法和目的。

2、平面图形的绘图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分析能力的培养和认真细致的作风的养成教育。[分析学生]

1、平面图形的尺寸和线段分析是绘图的基础,学生掌握这方面知识有一定难度,要多花力气。

2、正确地熟练地绘制平面图形是本次课学习目的,也是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在掌握绘制方法的基础上,学生要通过反复练习,才能提高绘图能力。

3、绘制平面图形是机械制图的基础性能力,在端正学习态度、引导学习方法方面,教师要多留意。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演结合,引导学生讨论辩析,教师归纳,突出步骤演示。[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两圆弧内连接的作图步骤;

2、两圆弧内连接和外连接的作图步骤有什么不同?

3、讲评作业,巩固达标。

4、预习检测:什么是尺寸基准?定位尺寸的作用是什么?已知线段指什么样线段?

二、导入新课(5~10分钟)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并确认教学目标和要求。图样中的图形是把立体的机械零件根据投影原理转化为平面图形来表示的,所以,掌握熟练的绘图技能是本课程的主要学习任务之一。本次课主要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画法。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平面图形的画法

教师讲授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清尺寸的分类和作用,尺寸基准的概念、作用和选取。重点让学生明确尺寸分析和线段分析的目的和作用,三种线段和尺寸的关系,作图时怎样利用这些分析结果,找出最佳作图步骤,提高绘图效率的质量。

教师讲授、示范画图步骤,学生按教师示范练习并归纳作图步骤。

2、徒手画图

教师讲授直线、常用角度、圆、椭圆、平面图形的徒手画法,并在黑板上交叉进行演示。

学生进行习题集P.15 2-4题的徒手画图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四、小结(5~10分钟)

概述平面图形和徒手画图的步骤和方法。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12~14 2-3各小题的画图练习,其中2-3(5)选作。

2、思考题:教材P.41 3。

3、预习:教材P.42 正投影法与三视图;提出问题。[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8)

[课题编号] 8-3①

[课题名称] 投影法的概念 三视图的形成。[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投影法的概念,掌握正投影的特性;

2、掌握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3、初步具备识读和绘制简单形体三视图的基础。

二、学习方法和养成教育

要掌握好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必须明确三视图的形成原理和形成条件,让学生在明确其形成条件的前提下,自己演示,自己归纳,真正理解“规律”是在特定条件下的必然结果,避免死背教条。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勤于实践,勇于探索。

[教学重点] 正投影法、三视图的形成;空间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 三视图投影规律的理解和应用;空间想象力的培养。[分析学生] 正投影法、三视图的形成比较直观,学生入门较易,但难在应用。教学要求最终落实到正投影法绘图能力上,经过反复观察练习,能提投影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演结合、讲练结合,合作学习、归纳总结。[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平面图形画法、徒手画图。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3、提问教材P.41思考题,题3。

4、预习检测:平行投影法的特点与应用;三视图是怎样形成的?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节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教学目标和要求。机械图样中表达物体形状的图形是按正投影法绘制的,正投影法是平行投影法中,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的投影法,它是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理论基础,本次课将介绍正投影法有关的内容。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投影法的概念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讲授中心投影法、平等投影法(斜投影法、正投影法)。并交叉进行演示。

2、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物体的单面投影和表达局限性;

教师讲授三视图的形成(三投影面体系、三视图的形成),交叉演示三视图的形成、三视图的展开过程和展开后各图的对应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演示三视图形成过程,通过演示进一步规范、明确三视图的形成条件及在这一特定条件下各图之间位置关系、投影关系、方位关系的必然联系。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习题集P.16~18 3-

1、3-

2、3-3各题练习。

四、小结(5~10分钟)

投影法的概念、三视图的形成。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19 3-4题练习。

2、思考题:教材P.74 思考题1、2、3、4。

3、预习:教材P.47 点的投影;归纳疑难问题。[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9)

[课题编号] 9-3②

[课题名称] 点的投影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巩固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2、掌握空间点与其投影标记,点的投影与坐标值的书写;

3、掌握点的三面投影规律和求作方法。

4、能够根据不同条件求出点的三面投影并能判断空间位置。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以三视图的投影规律为基础学习点的投影,通过点的三面投影的学习,进一步巩固投影规律和提高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点的三面投影规律和点的空间位置的判定。[难点分析] 空间点对投影面的距离及其坐标的对应分析。[分析学生]

1、在三视图的基础上,本次课的知识水平没有深奥难懂的地方,但点较之形体更为抽象,需更强的想象能力,本次课的主要目标通过对点的投影分析进一步提高空间概念,同时为线面的投影提供基础和方法。随着本章课内容的逐步深入,学生的作图能力通过练习也会随之提高。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平行投影法的具备是特点是什么?正投影和斜投影的区别在哪?

2、讲评作业,典型习题分析,巩固所学。

3、提问教材P.74思考题1、2。

4、预习检测:为什么要研究点的投影?点的投影特性是什么?

用什么表示空间点?点的三面投影和物体三视图的投影有哪些异同?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并确认教学目标和要求。点、线、面是构成物体形状的基本几何要素。研究其投影规律及其求作方法是掌握投影规律,是树立空间概念,培养空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正确表达物体和解决空间几何问题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有力手段。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空间点及投影点的标记;

2、点的投影特性,点的投影与坐标;

3、点的三面投影规律和作图方法。

4、点空间位置和两点的相对位置;

5、重影点的投影。

以上内容,教师要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和模型等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明确点是机械零件或空间物体上抽象出来的一个几何元素,因而必然有其从属性,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演示法、观察法进一步理解投影规律的实质,进行有效的学习。

安排学生进行习题集P.20 3-5题的练习,疑难问题学生讨论解决。

四、小结(5~10分钟)

点的三面投影规律,点的空间位置和坐标和投影面的关系;求点的三面投影。

五、作业

1、习题:习题集P.21~22 3-5。

2、思考题:教材P.74 思考题5、6。

3、预习:教材P.53 直线的投影;找出重点和难点。[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0)

[课题编号] 10-3③

[课题名称] 直线的投影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直线的投影特性和三面投影;

2、掌握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和求作方法;

2、能根据投影正确判断直线段的空间位置。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学生自行演示观察,积累感性知识,自觉培养学习能力,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温故知新,举一反三。

[教学重点] 直线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直线三面投影的求作方法。[难点分析] 直线的命名与空间位置的判别。[分析学生]

1、在学习点的投影的基础上,直线的投影入门不难,难点在于直线的空间位置多样化,初学者对空间直线的各种位置、命名不易把握,容易产生混淆和初记困难。在教师讲授、演示的基础上,仍需学生通过自己借助于铅笔等直观道具演示观察,来强化感性认识,同时进行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掌握。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杆等。[教学安排] 2学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15~10分钟)

1、简述点的投影规律,求作点的三面投影的方法,判断重影点的可见性。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纠错。

3、提问教材P.74思考题5、6。

4、预习检测:直线的空间位置有几种?直线段的投影特性是什么? 点的投影和直线的投影有什么联系?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并确认教学目标和要求。直线的投影是平面投影的基础,也是学习习近平面立体投影的基础。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直线的三面投影

教师结合教具演示,讲授直线的投影特性和空间位置,在此基础上讲授直线的三面投影,指导学生自己演示、观察直线的三面投影,并讨论归纳其投影特性。

在讲直线的命名时,应引导学生分析直线空间位置及命名的唯一性,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的主动性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2、直线三面投影的求作

教师讲授演示在各种不同条件下,平行线、垂直线、一般位置直线的求作方法,指导学生根据直线的投影特性,利用排除法快速判定其空间位置的技巧。

组织学生讨论,诱导学生归纳、掌握以下情况直线投影的求作方法: 已知直线两端点求三面投影; 已知二面投影求第三投影;

已知直线端点距投影面距离及两点相对位置求其三面投影; 已知立体图,从中度量画出直线三面投影。

安排学生进行习题集P.23 3-6的练习,教师就共性问题分析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直线的投影规律、各种位置的投影特性,画和该直线投影的方法。

五、作业

1、习题:习题集P.24~27 3-6各题。

2、思考题:教材P.74 思考题7。

3、预习:教材P.56平面的投影;演示并观察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集。[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1)

[课题编号] 11-3④

[课题名称]平面的投影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2、熟知投影面平行面、垂直面和一般位置面的空间位置和三面投影特性;

3、能根据己有知识归纳出各种位置平面的命名规则和投影的求作方法。

4、能较熟练地求作各种位置平面的三面投影,并快速判断其空间位置。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由体及面,观察归纳物体上平面的投影特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平面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画和读平面投影的方法。[难点分析] 一般位置平面三面投影求作。[分析学生]

1、有了直线投影的知识,学习习近平面的投影如上台阶一步一个脚印不会有困难;难点是一般位置平面的三面投影,要多花些力气;

2、画和读平面投影的能力通过练习可以达到;

3、在学习中不断会有一些学生感到困难,通过教师引导、辅导,同学间互相帮助等方法,使这些学生迎头赶上,不掉队。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等。[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10分钟)

简述直线的三面投影、各种位置直线的投影特性、画和读直线投影的方法;

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提问:教材P.74 思考题7。

预习检测:当平面垂直投影面时,其投影是什么?当平面倾斜投影面时,其投影面积变大还是变小?这种性质称为什么性?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教学目标和要求。机械零件都可看成是简单的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基本几何体中平面立体则由平面组合而成,学习习近平面的投影为学习习近平面立体的投影打基础。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讲授平面的投影特性,并让学生对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和一般位置面的三面投影进行观察分析,归纳其投影特性。该部分内容,可建议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合作学习为主,教师关注差异,因材施教,重点、难点点拨。

指导学生根据各面命名想象空间位置继而结合投影特性确定三面投影。安排学生进行习题集P.28 题3-7(1)(5)各小题的练习。

四、小结(5~10分钟)

归纳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和判定方法;平面三面投影的求作方法和技巧。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28~30 3-7各题练习。

2、思考题:教材P.74思考题8。

3、回顾归纳点、线、面的投影和求作方法,提高作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4、预习:教材P.60-基本几何体(棱柱、棱锥);了解其三面投影。[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2)

[课题编号] 12-3⑤

[课题名称] 基本几何体

(一)(棱柱、棱锥)[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棱柱、棱锥的三面投影和视图的画法;

2、能较熟练地运用积聚性和辅助线法求作棱柱和棱锥表面上求点的投影。

3、能正确标注棱柱、棱锥的尺寸。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引导学生注重知识与生活实际经验相联系,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棱柱、棱锥的投影特征、视图画法、表面上点的投影。

[难点分析] 棱锥表面上点的投影。[分析学生]

1、在掌握平面投影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知识水平不应有困难。

2、能力水平不应有困难,要通过多做练习来达到熟练的目的;

3、注意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的辅导。[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演结合、讲练结合法、归纳提升。[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等。

[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简述各种位置平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特征,画和读平面投影的方法; 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提问:一般位置平面、投影面平行面、投影面垂直面的三面投影有何不同?

如何根据两面投影判定其空间位置?

预习检测:什么是平面立体?曲面立体都是由曲面围成的吗?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教学目标和要求。机器零件都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几何体组合而成,基本体的学习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本节课主要讨论圆柱、圆锥的视图分析,并通过分析,熟练掌握其三视图的读、画和标注方法。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棱柱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讲授棱柱的三视图和投影分析、棱柱三视图的画法步骤、利用特殊位置面具有积聚性的特性求棱柱表面点的投影和对棱柱进行尺寸标注。

讲解时一定突出棱柱和棱锥三视图的特征,尽可能使其典型化,公式化,同时,可以扩展以下棱柱的变形体,如V形柱、T形柱、凸形柱等等,拓展学生的感性积累和空间想象力,举一反三,创造性的学习。

2.棱锥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的演示讲授三棱锥的三视图分析;三棱锥三视图的作图步骤,交叉演示正三棱锥的三视图及其作图步骤。

以棱锥为例,讲解辅助线法求点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让学生自行对四棱锥的三视图进行投影分析,教师点拨解答难点。对棱柱和棱锥的三视图进行分析比较,巩固所学。

学生徒手抄画教材例题,强化对棱柱、棱锥投影特性的认知和掌握。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棱柱、棱锥的投影特征和视图画法及表面求点方法。

五、作业

1、习题:习题集P.31~33 3-8各题

2、思考题:试以正三棱柱为例,说明用积聚法求点的投影的方法。

3、预习:教材P.65-圆柱、圆锥及球;了解形成特点。[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3)

[课题编号] 13-3⑥

[课题名称] 基本几何体

(二)(圆柱、圆锥)[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圆柱、圆锥的三视图特征和视图画法;

2、会画圆柱、圆锥的三视图和在它们表面上求点的投影。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启发学生从圆柱、圆锥的形成着手来进行投影分析,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自觉培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圆锥的视图特征、视图画法、表面上点的投影。[难点分析] 圆锥表面上点的投影。[分析学生]

1、具有学习本次课应有的知识水平基础;

2、具有学习画曲面立体视图和求它们表面上点的投影的能力水平基础;

3、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时注意指两头(优秀的、后进的学生)带中间(学生)的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

[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棱柱、棱锥的投影特征和视图画法,求棱柱表面上点的投影的方法;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3、简述以正三棱柱为例,用积聚性求点的投影的作图方法。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并确认教学目标和要求。圆柱和圆锥等回转体都是机器零件上应用最广的基本几何体之一,本节课主要讨论圆柱、圆锥的视图分析,并通过分析,熟练掌握其三视图的读、画和标注方法。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圆柱、圆锥、球

结合学生预习情况,教师利用网络课程演示讲授圆柱、圆锥的形成、三视图分析和作图步骤及表面求点的方法。

讲解形成过程,重点掌握回转轴线、母线、素线等基本要素及概念。引导学生自行对圆柱、圆锥的三视图进行进一步分析归纳,教师点拨解答要点难点,以学定教,达到熟读、能画、会标的教学要求。

在视图分析,熟知圆柱表面和圆锥表面的投影性质的基础上,利用表面性质(有无积聚性)确定适当方法求作立体表面上点的三面投影。

2、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教师结合教材例题在黑板上进一步演示讲解作图步骤和方法。学生按教材例题徒手进行画图练习,巩固所学。

学生进行习题集P.32 3-8题练习,教师就共性问题分析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圆柱、圆锥的视图分析和画法及表面求点的作图方法。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33 3-8题。

2、思考题:教材P.74 9。

3、预习:教材P.70-球、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标注。[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4)

[课题编号] 14-3⑦

[课题名称] 基本几何体

(三)(球、基本几何体的尺寸标注)[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球的形成、三视图分析和视图画法;

2、会画球的三视图和表面上求点的投影。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启发学生从球的形成着手来进行视图分析,结合对球的观察,将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结合起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球的视图分析、视图画法、表面上点的投影。[难点分析] 球的视图分析和表面求点。[分析学生] 前承圆柱、圆锥的视图基础,球三视图的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点是对三个视图三个等径圆的不同位置的理解的掌握。

基本体尺寸标注规范简单,易于掌握。[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

[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圆柱、圆锥的投影特征和视图画法,表面点的求作方法;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

3、简述辅助线法求圆锥面上点的投影的作图方法。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展示并确认教学目标和要求。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球

结合学生预习情况,教师利用网络课程演示讲授球的形成、三视图分析和作图步骤及表面求点的方法。

引导学生自行对球的三视图进行分析归纳,达到熟读、能画、会标注的教学要求。

在视图分析,熟知球表面的投影性质的基础上,掌握利用辅助线法求其表面上点的三面投影的方法。

2、基本体的尺寸标注

教师结合教材例题在黑板上进一步演示讲解作图步骤和方法。学生按教材例题徒手进行画图练习,巩固所学。学生按教材例题进行练习,加深理解的掌握。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球的视图分析和画法及表面求点的作图方法。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 P.34 自测题一。

2、思考题:教材P.74 10。

3、预习:教材P.75-轴测图(平面立体的正等图)。[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5)

[课题编号] 15-4①

[课题名称] 轴测图(一)(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熟知轴测图的基本知识和轴测投影的基本特性。

2、掌握平面立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2、能根据平面立体的视图画出正等轴测图。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引导学生以轴测投影的基本特性为基点,多看多画,努力开拓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通过轴测图的学习,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创新素质。

[教学重点] 轴测图的基本特性;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难点分析] 对轴测投影基本投影特性的理解与应用。[分析学生] 轴测图富立体感,直观、美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前段的积累,具备知识基础和作图能力基础,理论学习没有大的障碍。在作图步骤和作图的规范程度上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差异,关键在于对平行投影特性的理解和学习习惯上加以引导和强化。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球的投影分析和表面求点的方法;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什么是轴测图?轴测图是采用什么投影法获得的?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

已学习过的三视图,能将物体的各部分形状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而且度量性好,作图方便,在工程上得到广泛采用。但因这种图样缺乏直观性和立体感,不能直接显现机件或部件立体效果。为了弥补不足,工程上常采用富有立体感的轴测图来说明零部件形状,表达设计意图、产品包装等,在工程上作为辅助图样使用。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轴测图的概念和轴测投影的基本特性;

2、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教师讲授轴测图的形成、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常用的轴测图、轴测投影的基本特性;交叉演示轴测投影的形成(斜轴测图、正轴测图)。

教师结合教材例题讲解演示坐标法画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演示网络课程中长方体、凹形槽、垫块等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学生按教材例题徒手进行轴测图的画图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共性问题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轴测投影基本特性;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画图步骤和方法。

五、作业

1、习题:习题集P.37-4-

1、4-2题。

2、思考题:教材P.89 1、2。

3、预习:教材P.80-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6)

[课题编号] 16-4②

[课题名称] 轴测图(二)(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回转体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2、能绘制三向圆柱(轴线与各投影面垂直)和圆角的正等轴测图。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在熟知圆的正等测投影为椭圆,掌握四心圆近似作椭圆的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练习,提高作图质量和作图技巧。

[教学重点] 轴测图的基本特性;圆柱、圆角正等轴测图的画法。[难点分析] 圆柱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步骤。[分析学生] 有画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基础,本内容的学习比较顺利,作图技巧有待于提高,特别是画圆柱上、下底面时,椭圆的平移作图法需要加强练习,以保证作图质量。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平面立体正等轴测图的作图要领;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在正等轴测图中,同一圆在三个坐标面上的投影椭圆的大小一样吗?为什么?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立体上的圆形结构在正等轴测图中的投影均为椭圆,本节主要以圆柱为例讨论回转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图方法和步骤。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圆柱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平行于各坐标面的圆柱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重点讲清画圆柱两底面时的四心平移的作图方法。

学生按教材例题徒手进行圆柱轴测图的画图练习,进一步掌握作图步骤。

2、正等轴测图中圆角的画法

教师在黑板上进一步讲解演示圆角正等轴测图的画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徒手进行圆角画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共性问题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圆柱和圆角正等轴测图的作图方法、步骤;对本节学习成效进行评估。

五、作业

1、习题:习题集P.39-4-3题。

2、预习:教材P.82-斜二轴测图及其画法。[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7)

[课题编号] 17-4③

[课题名称] 轴测图(三)(斜二轴测图及其画法)[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斜二测图轴的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和画法。

2、根据立体的视图能画出其斜二轴测图。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温故知新,触类旁通,通过斜二测图的学习和练习,进一步提高作图技能。[教学重点] 斜二轴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画图方法。[难点分析] 回转体斜二轴测图的画法。

[分析学生] 有画正等轴测图的作图基础,本内容无大的难度,关键依然在于作图方法和技巧。要保证一定量的练习,以熟练掌握轴测图的作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要求学生把画轴测草图作为学习工具应用于制图课程的全过程学习,不断培养空间概念和开发创新思维,提高表达和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圆柱正等轴测图的作图要领;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斜二轴测图中∠XOY=?Y向变形系数q=?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斜二轴测图能反映物体正面的实形,较之正等轴测图作图更为方便,尤其对于单面有圆形结构的立体,作图简捷直观,因而在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

本节学习讨论立体斜二轴测图的画图方法和步骤。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斜二轴测图的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

2、斜二轴测图的画法

教师结合正等测图对比讲授斜二轴测图的轴间角、轴向伸缩系数,斜二轴测图的画法(平面立体、回转体斜二轴测图的画法);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端盖的斜二轴测图的画法等。

学生按教材例题徒手进行斜二轴测图的画图练习,掌握作图步骤。

3、轴测图的选择

对比讲解正等测和斜二测图的各自表达特点和适应场合。

4、轴测草图的画法

讲解画轴测草图的基本技法。

学生按教材进行各项内容的练习,不断提高徒手作图的熟练程度。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斜二轴测图的基本参数和作图方法。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40-4-

4、4-5题。

2、结合本章小结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理顺,巩固所学。

3、预习:教材P.90-组合体视图。[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8)

[课题编号] 18-5①

[课题名称] 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组合形式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组合体的概念、形体分析法和表面连接关系。

2、具备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的基本能力。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通过对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初步掌握分析组合体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能力。[教学重点] 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难点分析] 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

[分析学生] 组合体的学习本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制图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应把学习的重心放在对形体分析法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这是学习组合体,解决组合体读图及标注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正等测图和斜二测图的轴间角和轴向伸缩系数各是多少;如何识别两种图样?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什么叫组合体?组合形式有几种?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组合体是由基本体经叠加或切割形成,可视为简化了的零件。组合体视图的学习,一方面为零件图的学习提供基本方法,同时又是培养制图基本能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通过本章的学习,要熟练地掌握组合体视图的识读、绘制和尺寸标注,提高分析和解决物图转换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节主要研究讨论组合体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组合体的概念和形体分析法;

2、组合体的组合方式;

3、形体表面间的连接关系。

教师结合教材例题讲授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和形体分析,强化形体分析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辩证的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应用能力。

演示网络课程,讲授组合体组合型式和表面连接关系,通过动画演示两表面共面、相切和相交时表面交线变化趋势,增加学生的感性积累和空间思维能力。能比较法讲解叠加类组合体和切割类组合体的不同分析角度,引导学生根据组合体结构特征进行形体分析,同时注意扩展基本体的变形体,避免形体分析时过于细化,化简为难。

学生结合教材实例进一步理解掌握组合体的分析方法和表面连接关系及交线变化情况,同时完成教材P.114 思考题 1、2。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组合体的分析方法和表面连接关系。

五、作业

1、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理顺,进一步掌握形体分析法。

3、预习:教材P.94-组合体的表面交线(截交线)。[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9)

[课题编号] 19-5②

[课题名称] 组合体的表面交线-截交线Ⅰ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截交线的概念;圆柱截交线及求作方法。

2、会求作圆柱的截交线。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归纳共性,把握交线的变化趋势和物力转换的对应性。过截交线的学习,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截交线的求作方法。[难点分析] 圆柱截交线的求作方法。[分析学生] 具有相关的知识基础,截交线的求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和实体模型引导学生多观察积累感性知识。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何谓形体分析法?分析过程中注意什么?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什么叫截交线?截交线有什么特点?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

组合体的表面交线多为组合体在组合(或被切割)过程中所产生的交线或过渡线,按交线的形成和几何性质的不同,分为截交线和相贯线。本节课主要讨论学习截交线的概念和圆柱的截交线。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截交线的概念和性质

2、圆柱的截交线和求作方法

教师结合教材图例讲解截交线的形成和性质。讲授截平面切割圆柱体,所形成的三种截交线情况;交叉演示网络课程平面与圆柱相交所得截交线的形成过程、形状及其求作方法。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截交线是截平面和几何体表面的共有线这一特性,进而明确作图实质是求截平面和几何体表面的共有点,连接这些共有点,就可得到其截交线的作图方法。

学生详读教材,结合例题进一步理解掌握圆柱截交线的形式和求作方法。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圆柱截交线的特征和求作方法。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43-5-

1、5-3题的练习。

2、预习:教材P.95 表5-2 P.98-球的截交线。[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0)

[课题编号] 20-5③

[课题名称] 组合体的表面交线-截交线Ⅱ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圆锥、球的截交线及求作方法。

2、会求圆锥和球的截交线。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引导学生观察感知,归纳共性,把握交线的变化趋势和物力转换的对应性。过截交线的学习,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圆锥、球的截交线及求作方法 [难点分析] 复合体的截交线的求作 [分析学生] 具有相关的知识基础,截交线的求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和实体模型引导学生多观察积累感性知识。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圆柱的截交线有几种形式?当截平面与圆柱轴线成45°时,截交线是什么形状?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平面截切球时,其表面交线是什么?当截平面经过球的直径时,截交线有什么特点?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本节课主要讨论学习圆锥和球截交线及求作方法。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圆锥的截交线

2、球的截交线和求作方法

教师结合教材图例和例题讲解圆锥、球截交线的形状和性质。

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截平面切割圆锥所形成的五种截交线的形状和特征,球的截交线的形状和大小的变化特点及作图方法。

学生按教材例题进行练习,学习掌握圆锥、球的截交线的求作方法和作图步骤。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圆锥、球的截交线的特征和求作方法。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43-5-

2、5-

4、5-

5、5-6各题的练习。

2、预习:教材P.99 相贯线。[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1)

[课题编号] 21-5④

[课题名称] 组合体的表面交线-相贯线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两圆柱正交时相贯线的变化趋势;

2、掌握异径两圆柱正交时相贯线的画法和近似画法。

3、会画两圆柱正交时的内外相贯线。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在人们接受知识的方式上,形象远先于文字。观察,再观察,通过不断的感性积累促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相贯线的学习,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正交时的相贯线 [教学难点] 内表面相贯线的画法 [分析学生] 相贯线对空间概念的要求较高,学习有一定难度。教学过程中,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和实体模型引导学生多观察积累感性知识。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圆锥的截交线有几种形式?当截平面与过锥顶时的交线是怎样的?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什么是相贯线?相贯线是平面曲线吗?为什么?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前面已学习了平面切割立体所形成的截交线,本节讨论两圆柱正交时的相贯线及求作方法。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相贯线的特性

2、两圆柱正交时的相贯线

教师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两圆柱(等径和不等径)正交时的相贯线的特征、变化趋势和求作方法。

3、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教师讲授相贯线的几种特殊情况;交叉演示网络课程中圆柱体与圆柱体正交、两回转体有公共轴线、圆柱与圆柱轴线相交并公切于一圆球、两圆柱轴线平行或两圆锥共顶相交时的相贯线。

4、圆柱与四棱柱相贯

教师扼要介绍圆柱与四棱柱相贯的交线情况,为后续学习提供帮助。学生按教材例题徒手进行作图练习,以熟悉、掌握作图方法和步骤,同时完成教材P.114 思考题 3。

教师就共性问题分析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两圆柱正交时的相贯线特征及求作方法。

五、作业

1、习题:完成习题集P.46-5-7,5-8题选作。

2、预习:教材P.102 组合体补图的画法。[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2)

[课题编号] 22-5⑤

[课题名称]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一)[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方法和步骤。

2、具备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并画出组合体视图的基本能力。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1、形体分析法是解决组合体补图的画、读及标注的基本方法,应善于运用;通过组合体视图的画图练习,提高表达能力的绘图技能。

[教学重点] 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和画图。[教学难点] 组合体初视图的画图步骤。[分析学生] 是否能顺利的画出组合体视图主要取决于正确的分析方法和画图技能,通过形体分析方法的学习和原有的作图基础,本节学习无大的障碍,教学重点依然放在形体分析法的理解和应用上,在此之上,解决画图步骤和技巧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什么是形体分析法?分析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简述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步骤。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掌握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是提高画图能力、促进读图能力提高的关键环节。本节主要讨论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步骤

2、画图示例(以叠加类组合体为主): 教师以教材轴承座为例,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叠加类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和画图方法以及画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作图技巧。

教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正确的选择画图基准和作图技巧,要求三个视图对应作图,以保证组合体整体及各部分间正确的对应关系。

学生按教材例题徒手进行作图练习,以熟悉、掌握作图方法和步骤。

教师就共性问题分析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作业

1、习题:

1)习题集P.48 5-9。

2)按习题集P.51的作业要求完成5-11(2)的作图练习,不标注尺寸,但要留有足够标注尺寸的空间(各图间距在50左右为宜)。

[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3)

[课题编号] 23-5⑥

[课题名称] 组合体视图的画法(二)[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切割类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方法和步骤。

2、具备运用形体分析法对切割类组合体进行分析并画出视图的基本能力。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1、形体分析法是解决组合体补图的画、读及标注的基本方法,应善于运用;通过组合体视图的画图练习,提高表达能力的绘图技能。

[教学重点] 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和画图。[教学难点] 组合体初视图的画图步骤。[分析学生] 具备作图基础,本节学习无大的障碍,教学重点依然放在形体分析法的应用上,在此之上,解决画图步骤和技巧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画组合体的视画时,如何选择画图基准?画图过程中注意什么?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本节继续学习讨论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切割类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及画图步骤;

2、画图示例

教师以习题集P.50 5-10第2题为例,演示讲解切割类组合体的形体分析、画图方法和步骤。

指导学生正确的选择画图基准,拟定合理的绘图步骤。对切割类组合体,通常先画整体轮廓,然后按主要结构进行局部切割。画图时,同样要求三个视图对应作图,保证组合体整体及各部分间正确的对应关系。

学生按教师的画法进行徒手作图,掌握、巩固作图方法和步骤。教师就共性问题分析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切割类组合体视图的画图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作业

1、习题:

1)习题集P.50 5-10。

2)按习题集P.51的作业要求完成5-11(1)的作图练习,不标注尺寸,但要留有足够标注尺寸的空间(各图间距在50左右为宜)。

[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4)

[课题编号] 24-5⑦

[课题名称] 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标注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

2、具备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视图进行尺寸标注的基本技能。

3、通过组合体视图的标注练习,提高绘图和读图能力。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形体分析法是解决组合体补图的画、读及标注的基本方法,应善于运用;通过尺寸标注的学习和练习,提高组合体视图的读画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和尺寸标注。[教学难点] 尺寸标注的完整性和尺寸布置。[分析学生] 尺寸标注是本课程贯串始终的学习内容,也是难点之一。要指导学生多参照标注示例,学习标注方法和技巧,提高尺寸标注的基本能力,为零件图的尺寸标注打好基础。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

[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加深组合体的视画时的顺序是什么?怎样保证图面清晰整洁?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

前面学习了组合体视图的画法,只是解决了形状问题,要确定组合体大小和各部分相对位置,还要在视图上完整的标注其尺寸。

本节课讨论学习组合体视图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要求和尺寸种类;

2、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和尺寸基准;

3、尺寸布置和标注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师结合教材例题讲授组合体尺寸的种类和作用,引入尺寸基准的概念和选取方法,强调标注的基本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

形体分析法依然是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只有在读懂视图并想象出形体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完整的进行标注。

教师以支架为例,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授支架视图的尺寸标注的方法和步骤及标注尺寸应注意的问题等内容。

尺寸标注的方案不是唯一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和发表独到见解,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学生对上两讲课完成的画图作业5-11(1)(2)两题进行标注,教师指导,就共性问题分析讲解。

四、小结(5~10分钟)

简述组合体视图的尺寸注法和注意事项。

五、作业

1、习题:习题集P.53 5-11(3)。

2、预习:教材P.108 看组合体的视图。[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25)

[课题编号] 25-5⑧

[课题名称] 看组合体视图 [教材版本]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王幼龙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机械制图习题集(机械类),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识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

2、具备综合运用形体分析和线面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技能。

二、学习方法与素质养成

以读为主,读画结合,提高组合体视图的读图能力。[教学重点] 运用形体分析法识读组合体视图。[教学难点] 线面分析法读切割类组合体视图和想象立体。

[分析学生] 学生经过画组合体的三视图训练,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但熟练识读组合体视图仍有一定难度,通过学习与不断练习,多看图、多想像,提高看图本领和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方法:讲练法、演示法、归纳法。

[教学资源] 机械制图网络课程、圆规、三角板、模型等。[教学安排] 2课时(90分钟)

教学步骤:讲课与演示交叉进行,讲课与练习交叉进行,最后进行归纳。[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5~10分钟)

1、简述组合体尺寸标注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讲评作业批改情况和共性问题;

3、预习检测: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是什么?通常有哪几个步骤?

二、导入新课

简述本课主要内容、要点、作用和地位,导出本节教学目标和要求。

通过学习组合体视图的画和标注,使识读组合体视图有了较好的基础,为提高看图能力,本节进一步讨论识读组合体的视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本节课讨论看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新课教学(70~80分钟)

1、看图的基本方法(形体分析法、线面分析法)

2、看图要点

1)必须把几个视图联系起来看;

2)要从反映物体形状特征的视图看起; 3)要善于分析视图中的线和线框的含义。

形体分析法是看图的基本方法。但对于一些复杂的物体切割类组合体,还要用线面分析法,分析视图中的线条、线框的含义和空间位置,帮助看懂较复杂的视图。

教师以支架的视图为例,结合网络课程演示讲解形体分析法看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师结合教材例题进一步讲授形体分析和线面分析法看图方法。对较复杂的形体,通常用形体分析法先做主要分析、用线面分析法再作补充分析,最后综合起来相像整体。

教学中,关注学情,提高讲授的针对性,改善学习效率和效果。学生进行习题集P.54~60 5-13的读图练习。

四、小结(5~10分钟)

归纳运用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看组合体视图的基本方法和要点。

五、作业

1、习题:习题集P.61~67 5-

13、5-14各题的看图和标注练习。

2、预习:教材P.111 补视图和补缺线。[板书设计] 参考相应的P.P.T文件。[教学后记]

第五篇:《机械制图教案》第二章

§2—1 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2—2 几何作图

题:

1、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2、线段和圆周的等分

3、斜度和锥度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

1、讲解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2、讲解常用等分法

3、讲解斜度和锥度的概念、计算、画法和标注 教学要求:

1、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

2、掌握对线段、角度、圆周的等分和正多边形的作图方法

3、掌握斜度和锥度的区别(包括在概念、计算、画法上的区别)教学重点:圆周的等分方法和斜度和锥度的画法 教

具:丁字尺、图版、三角板、圆规、曲线板等 教学方法:讲授和现场演示相结合。课时安排:

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

1学时

线段的等分

0.5课时 圆的等分

1课时 斜度和锥度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尺寸三要素的画法和用途。

2、结合作业中的问题,复习各种常用尺寸的标注方法。

二、引入新课题

图样中的各种图形,一般是由直线和曲线按照一定的几何关系绘制而成 的。作图时,需要利用绘图工具,按照图形的几何关系顺序完成。本次课先来介绍绘图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内容

(一)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1、图版、丁字尺、三角板

图板用作画图时的垫板,要求表面平坦光洁;又因它的左边用作导边,所以左边必须平直。

(演示:图纸用胶带纸固定在图版上)

丁字尺是画水平线的长尺。丁字尺由尺头和尺身组成,画图时,应使尺头靠着图板左侧的导边。画水平线必须自左向右画,如图1—17所示。

图1—17

图板和丁字尺

一副三角板有两块,一块是45°三角板,另一块是30°和60°三角板。除了直接用它们来画直线外,也可配合丁字尺画铅垂线和其它倾斜线。用一块三角板能画与水平线成30°、45°、60°的倾斜线。用两块三角板能画与水平线成15°、75°、105°和165°的倾斜线,如图1—18所示。图1—18

用两块三角板配合画线

2、圆规和分规

(1)圆规

圆规用来画圆和圆弧。圆规的一个脚上装有钢针,称为针脚,用来定圆心;另一个脚可装铅芯,称为笔脚。

在使用前应先调整针脚,使针尖略长于铅芯,如图1—19所示。笔脚上的铅芯应削成楔形,以便画出粗细均匀的圆弧。

画图时圆规向前进方向稍微倾斜;画较大的圆时,应使圆规两脚都与纸面垂直,如图1—20所示。

(2)分规

分规用来等分和量取线段的。分规两脚的针尖在并拢后,应能对齐,如图1—19所示。

(3)、曲线板

曲线板是用来绘制非圆曲线的。首先要定出曲线上足够数量的点,再徒手用铅笔轻轻地将各点光滑地连接 图1—19 分规和圆规 起来,然后选择曲线板上曲率与之相吻合的部分分段画出各段曲线。注意应留出各段曲线末端的一小段不画,用于连接下一段曲线,这样曲线才显得圆滑,如图1—21所示。

图1—21 用曲线板作图

(4)铅笔

画图时,通常用H或2H铅笔画底稿(细线);用B或HB铅笔加粗加深全图(粗实线);写字时用HB铅笔。

2H、H、HB铅笔:修磨成圆锥形;

B铅笔:修磨成扁铲形。铅笔削法如图1—22所示。

(二)线段和圆周的等分

1、等分直线段

(1)过已知线段的一个端点,画任意角度的直线,并用分规自线段的起点量取n个线段。

(2)将等分的最末点与已知线段的另一端点相连。

(3)过各等分点作该线的平行线与已知线段相交即得到等分点,即推画平行线法。

如图1—23所示。

图1-23

等分直线段

2、等分圆周(1)正五边形

方法:1)作OA的中点M。

2)以M点为圆心,M1为半径作弧,交水平直径于K点。3)以1K为边长,将圆周五等分,即可作出圆内接正五边形。

(a)(b)(c)

图1-24

正五边形画法

(2)正六边形 方法一:用圆规作图

分别以已知圆在水平直径上的两处交点A、B为圆心,以R = D/2作圆弧,与圆交于C、D、E、F点,依次连接A、B、C、D、E、F点即得圆内接正六边形,如图1—25(a)所示。

方法二: 用三角板作图

以60º三角板配合丁字尺作平行线,画出四条边斜边,再以丁字尺作上、下水平边,即得圆内接正六边形,如图1—25(b)所示。(a)(b)

图1-25

正六边形画法

(3)正n边形(以正七边形为例)

n等分铅垂直径AK(在图中n = 7),以A点为圆心,AK为半径作弧,交水平中心线于点S,延长连线S2、S4、S6,与圆周交得点G、F、E,再作出它们的对称点,即可作出圆内接正n边形。

图1-26

正n边形画法

(三)斜度和锥度

1、概念

斜度是指一直线(或平面)对另一直线(或平面)的倾斜程度。它的特点是单向分布。

锥度是指正圆锥底圆直径与其高度之比,或正圆台的两底圆直径差与其高度之比。它的特点是双向分布。

2、计算

斜度:高度差与长度之比 斜度=H/L=1∶n

锥度:直径差与长度之比 锥度=D/L=D—d/l=1∶n 注意:计算时,均把比例前项化为1,在图中以1∶n的形式标注。

3、画法

以图为例讲解。

四、小结

1、线段的等分法(推画平行线法)和圆周的等分法。

2、斜度和锥度的画法。注意斜度和锥度符号的方向性。

五、布置作业习题集1-

4、1—5 §2—3 几何作图

题:

1、圆弧的连接

2、椭圆的画法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

1、讲解各种形式圆弧连接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2、介绍用同心圆法和四心圆弧法画椭圆

教学要求:

1、掌握各种形式圆弧连接方法

2、用四心圆弧法画椭圆 教学重点:圆弧连接和用四心圆弧法画椭圆

具:挂图“圆弧连接的作图原理”、“四心法画椭圆”

教学方法:讲授和黑板作图演示相结合。课时安排:

1、圆弧的连接

1课时

2、椭圆的画法

1课时

3、练习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讲评上次作业,强调几个概念。

二、引入新课题

在绘制零件的轮廓形状时,经常遇到从一条直线(或圆弧)光滑地过渡到另一条直线(或圆弧)的情况,这种光滑过渡的连接方式,称为圆弧连接。

三、教学内容

(一)圆弧的连接

1、圆弧连接作图的基本步骤 首先求作连接圆弧的圆心,它应满足到两被连接线段的距离均为连接圆弧的半径的条件。

然后找出连接点,即连接圆弧与被连接线段的切点。最后在两连接点之间画连接圆弧。已知条件:已知连接圆弧的半径。

实质:就是使连接圆弧和被连接的直线或被连接的圆弧相切。关键:找出连接圆弧的圆心和连接点(即切点)。

2、直线间的圆弧连接

作图法归纳为三点:

(1)定距:作与两已知直线分别相距为R(连接圆弧的半径)的平行线。两平行线的交点O即为圆心。

(2)定连接点(切点)

从圆心O向两已知直线作垂线,垂足即为连接点(切点)(3)以O为圆心,以R为半径,在两连接点(切点)之间画弧。

3、圆弧间的圆弧连接

(1)连接圆弧的圆心和连接点的求法 作图法归纳为三点:

1)用算术法求圆心:根据已知圆弧的半径R1或R2 和连接圆弧的半径R计算出连接圆弧的圆心轨迹线圆弧的半径R′:

外切时:R′=R+R1 内切时:R′=│R—R2│

2)用连心线法求连接点(切点)

外切时:连接点在已知圆弧和圆心轨迹线圆弧的圆心连线上 内切时:连接点在已知圆弧和圆心轨迹线圆弧的圆心连线的延长线 3)以O为圆心,以R为半径,在两连接点(切点)之间画弧。(2)圆弧间的圆弧连接的两种形式

1)外连接:连接圆弧和已知圆弧的弧向相反(外切)

1)内连接:连接圆弧和已知圆弧的弧向相同(内切)

3、作与已知圆相切的直线 与圆相切的直线,垂直于该圆心与切点的连线。因此,利用三角板的两直角边,便可作圆的切线。

方法如图1—31所示。

(a)(b)

(c)(d)

图1-31

作圆的切线

(二)椭圆的画法 椭圆常用画法有同心圆法和四心圆弧法两种:

1、同心圆法。如图1—32(a)所示,以AB和CD为直径画同心圆,然后过圆心作一系列直径与两圆相交。由各交点分别作与长轴、短轴平行的直线,即可相应找到椭圆上各点。最后,光滑连接各点即可。

2、椭圆的近似画法(四心圆弧法)。

已知椭圆的长轴AB与短轴CD,(1)连AC,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画圆弧,交CD延长线于E ;(2)以C为圆心,CE为半径画圆弧,截AC于E1 ;

(3)作A E1 的中垂线,交长轴于O1,交短轴于O2,并找出O1和O2的对称点O3 和O4 ;

(4)把O1与O2、O2与O3、O3与O4、O4与O1分别连直线;

(5)以O1、O3为圆心,O1A为半径;O2、O4为圆心,O2C为半径,分别画圆弧到连

心线,K、K1、N1、N为连接点即可。

(a)同心圆法(b)四心圆弧法

四、小结

1、总结各类圆弧连接的特点,尤其强调要抓住圆心和连接点两个关键。

2、简述四心法作椭圆的步骤。

五、布置作业习题集1-6

§2—4平面图形的绘制 §2—5 绘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题:

1、平面图形的绘制

2、绘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

1、讲解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线段分析和平面图形的作图步骤。

2、讲解仪器绘图和徒手绘图的基本方法。教学要求:会画中等难度的平面图形。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教学难点:平面图形尺寸基准的判断和选择 教

具:模型“手柄”

教学方法:讲课中要抓住尺寸分析这个核心,教会学生具有对平面图形分析 尺寸基准和识读定位尺寸的能力。基准与定位尺寸紧紧相连,二定位尺寸又 是画出第二基准线、第三基准线„„的依据,在讲解时不可忽视。课时安排:

1、平面图形的绘制 3课时

2、绘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结合作业中的问题,纠正错误,强调圆弧连接中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引入新课题

平面图形是由直线和曲线按照一定的几何关系绘制而成的,这些线段又必须根据给定的尺寸关系画出,所以就必须对图形中标注的尺寸进行分析。

三、教学内容

(一)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1、定形尺寸

定形尺寸是指确定平面图形上几何元素形状大小的尺寸,如图1—33所示中的φ

12、R13、R26、R7、R8、48和10。一般情况下确定几何图形所需定形尺寸的个数是一定的,如直线的定形尺寸是长度,圆的定形尺寸是直径,圆弧的定形尺寸是半径,正多边形的定形尺寸是边长,矩形的定形尺寸是长和宽两个尺寸等。

2、定位尺寸

定位尺寸是指确定各几何元素相对位置的尺寸,如图1—33中的18、40。确定平面图形位置需要两个方向的定位尺寸,即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也可以以极坐标的形式定位,即半径加角度。

图1-33

平面图形

3、尺寸基准

任意两个平面图形之间必然存在着相对位置,就是说必有一个是参照的。(由此引出基准这个概念,介绍基准时可联系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轴来讲解)

标注尺寸的起点称为尺寸基准,简称基准。平面图形尺寸有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相当于坐标轴x方向和y方向),因此基准也必须从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考虑。平面图形中尺寸基准是点或线。常用的点基准有圆心、球心、多边形中心点、角点等,线基准往往是图形的对称中心线或图形中的边线。

(二)线段分析

根据定形、定位尺寸是否齐全,可以将平面图形中的图线分为以下三大类:

1、已知线段

概念:定形、定位尺寸齐全的线段。

作图时该类线段可以直接根据尺寸作图,如图1—33中的φ12的圆、R13的圆弧、48和10的直线均属已知线段。

2、中间线段

概念:只有定形尺寸和一个定位尺寸的线段。

作图时必须根据该线段与相邻已知线段的几何关系,通过几何作图的方法求出,如图1—33中的R26和R8两段圆弧。

3、连接线段

概念:只有定形尺寸没有定位尺寸的线段。其定位尺寸需根据与线段相邻的两线段的几何关系,通过几何作图的方法求出,如图1—33中的R7圆弧段、R26和R8间的连接直线段。在两条已知线段之间,可以有多条中间线段,但必须而且只能有一条连接线段。否则,尺寸将出现缺少或多余。

(三)平面图形的画图步骤

以图1—34所示的平面图形为例,演示画图步骤,边画图边讲解。演示和讲解完以后,对平面图形的画图步骤作以下总结:

图1—3平面图形

1、根据图形大小选择比例及图纸幅面。

2、分析平面图形中哪些是已知线段,哪些是连接线段,以及所给定的连接条件。

3、根据各组成部分的尺寸关系确定作图基准、定位线。

4、依次画已知线段、中间线段和连接线段。

5、将图线加粗加深。

6、标注尺寸。

(四)平面图形的尺寸注法平面图形中标注的尺寸,必须能唯一地确定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遗漏、不多余地标注出确定各线段的相对位置及其大小的尺寸。

1、标注尺寸的方法和步骤

(1)先选择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基准线;(2)确定图形中各线段的性质;

(3)按已知线段、中间线段、连接线段的次序逐个标注尺寸。

2、参照图1—35所示的平面图形,分析讲解:

图1—3平面图形的尺寸标注

(1)分析图形。确定基准图形由外线框、内线框和两个小圆构成。整个图形左右是对称的,所以选择对称中心线为水平方向基准。垂直方向基准选两个小圆的中心线。

(2)标注定形尺寸。外线框需注出R12和两个R20以及R15 ;内线框需注出R8,两个小圆要注出2×Ф12。

(3)标注定位尺寸。左右两个圆心的定位尺寸65,上下两个半圆的圆心定位尺寸5和10。

(五)绘图的基本方法

重点讲解徒手绘图。

1、仪器绘图

(1)准备工作

(2)选定图幅

(3)固定图纸

(4)画底稿

(5)检查并清理底稿,加深图形和标注尺寸等

(6)全面检查图纸

(可结合前面的平面图形画法略讲。)

2、徒手绘图

依靠目测来估计物体各部分的尺寸比例、徒手绘制的图样称为草图。在设计、测绘、修配机器时,都要绘制草图。所以,徒手绘图是和使用仪器绘图同样重要的绘图技能。

绘制草图时使用软一些的铅笔(如HB、B或者2B),铅笔削长一些,铅芯呈圆形,粗细各一支,分别用于绘制粗、细线。

画草图时,可以用有方格的专用草图纸,或者在白纸下面垫一张有格子的纸,以便控制图线的平直和图形的大小。

(1)直线的画法

画直线时,可先标出直线的两端点,在两点之间先画一些短线,再连成一条直线。运笔时手腕要灵活,目光应注视线的端点,不可只盯着笔尖。

画水平线应自左至右画出;垂直线自上而下画出;斜线斜度较大时可自左向右下或自右向左下画出,如图1—37所示。

(2)圆的画法

画圆时,应先画中心线。较小的圆在中心线上定出半径的四个端点,过这四个端点画圆。稍大的圆可以过圆心再作两条斜线,再在各线上定半径长度,然后过这八个点画圆。圆的直径很大时,可以用手作圆规,以小指支撑于圆心,使铅笔与小指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笔尖接触纸面不动,转动图纸,即可得到所需的大圆。也可在一纸条上作出半径长度的记号,使其一端置于圆心,另一端置于铅笔,旋转纸条,便可以画出所需圆。如图1—38所示。

图1—38

徒手绘制圆形

(3)徒手绘制平面图形

徒手绘制平面图形时,也和使用尺、规作图时一样,要进行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线段分析,先画已知线段,再画中间线段,最后画连接线段。在方格纸上画平面图形时,主要轮廓线和定位中心线应尽可能利用方格纸上的线条,图形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可按方格纸上的格数来确定。图1—39所示为徒手在方格纸上画平面图形的示例。

四、小结

1、几个基本概念:基准、定形尺寸、定位尺寸、已知线段、中间线段、连接线段。

2、简述平面图形的作图步骤。

五、布置作业习题集1-7

下载机械制图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械制图教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械制图第一章教案

    教学时数: 1 学时 课题: 绪 论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制图的地位、作用和组成内容 教学重点: 强调制图的地位与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对学习本课程重要性的理解 教学......

    机械制图教案2.6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9) 【课题编号】 9-2⑥ 【课题名称】 表达与识读曲面立体(圆柱、圆锥) 【教材版本】 柳燕君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多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机械制图教案 第二章

    第二章正投影基础 §2-1 投影法的概念 投影法:从物体和投影的对应关系中,总结出了用投影原理在平面上表达物体形状的方法。 投影法可分为两大类:中心投影法、平行投影法。 一......

    《机械制图教案》第二章

    第十一讲 §2—5平面的投影 课题:1、平面的表示法 2、平面对于一个投影面的投影特性 3、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特性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介绍平面的两种表示法 2、讲解三......

    机械制图教案(大全5篇)

    项目八 装配图的表达(一) 教学目标:1.熟悉装配图的内容和装配图的特殊表达方法; 2.掌握装配图视图的选择和装配结构的合理性要求; 3.能正确识读装配图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教......

    《机械制图教案》第四章

    第 47—49 课时 课题:1、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介绍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2、讲解平面立体的正等测图的画法 教学要求:1、了解......

    《机械制图教案》表达方法

    第二十八讲 §6—3 剖视图的分类 课题:1、剖视图的分类 2、剖切面的种类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讲解全剖视图、半剖视图、局部剖视图的画法、标注方法和应用场合 2、讲解......

    机械制图教案3.2大全

    机械制图电子教案(14) 【课题编号】 14-3② 【课题名称】 截切体和相贯体 【教材版本】 柳燕君主编.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机械制图(多学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柳燕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