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编二年级曹冲称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认读1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象的重,官员们的办法是行不通的。
一、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班有姓曹的同学吗? 预设有:来,请你介绍一下自己。
预设没有:很可惜,那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历史英雄,他叫曹操,他和儿子曹植、曹丕并称为三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很擅长写文章。来,同学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每个读两遍。(注意听清楚孩子的平舌音是否读准)
那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的是曹操的另外一个儿子曹冲。曹冲被大家称为神童,聪明绝顶,那么让我们一起读读关于他称象的故事,“称”是本课需要写的生字,左边是一个禾木旁,右边是偶尔的尔,来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注意这里的捺变成点。指名读课题,男女读,全班读(读的时候认真听,是否读准了)
三、整体感知 过度语:
1、自由读(教师巡视,发现好的同学,等会请逐段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不懂或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 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读,去拼音读,男女读 引导大家发现都是木字旁,怎么区分? 全班读 3.“线”讲解
观察图片,引导大家发现这是什么字? 给“线组词”
呈现一组词语:指名读,男女读,全班读 4.读通句子。
2.指名逐段读课文(巡视的时候,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
感受大象的大“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一起去看看大象是什么样子的?书上怎么说的?(请生回答)板书:又高又大(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大家比划比划一堵墙是什么样子的?柱子是什么样子的?
从这句话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头大象真高/这头大象真重/这头大象真沉啊)指名读:请你加上动作来读一读吧(大约3个)全班读来,大家一起读
面对这么大的大象,官员们反应可大了。来,谁来读读官员们看到大象后的反应啊。(请生回答,大约2个)
提醒大家注意:这个是问句,谁能把问句读好? 讲解“议论” 1.引导观察,同学们看,这里有个生字词语,从字形上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都是言字旁;他们的读音和右边部分很相似;
是啊,他们都是言字旁的,“议论”的近义词是“讨论”。看看官员们在议论什么呀,师生一起说。
来,同学们,咱们也来议论一下大象到底有多重吧,不求对错,每个人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教室热闹起来(快速地请5到6个人来讲)
议论了这么久,还是没有议论出个结果,谁再来读读官员们的疑问。
区分“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和“这么大的象,有多重呢?” 同学们,你们自己读读这两句,这加上了“到底”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呢? 预设:加上了之后,我感觉这头大象太重了,很难测量。表示疑问很深。
小朋友们,咱们和同桌来玩个游戏“你来问,我来加到底”,比如说:我问:“明天去不去春游啊”,同桌加上“到底”问:“明天到底去不去春游啊”
师总结:加上了到底这个词语,表达疑问的程度更深了,这就是中国汉字的魅力,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写话中也会使用合适的词语。
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过渡语:官员们正在议论的时候,曹操发话了,“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看看官员们怎么说?指生回答
预设:有的说....有的说...(大约请三个同学)指导朗读,范读断句,让孩子读通读顺。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杆秤,这位大爷怎么称物体的重量啊?(请生回答,关注孩子说话的完整、有序性)教师总结:这就是秤杆,当我们需要称重的时候,是把秤杆提起来,让秤杆平衡就行了,这杆小秤称重量轻的物体,一个人提就行了,还有大些的,称重量重你们看,需要两个人扛着。那如果像又大又高的大象用杆秤称行吗? 曹操和你们的想法是一样的,书上怎么说的,谁来说? 预设: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摇头就是? 书写指导:
1.观察:左窄右宽,左低右高或者左高右低,在观察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 3.学生一看二描三写 4.评星星 板书
4.曹冲称象
教学反思 1.在儿歌学习“秤”和“称”的区别之后,有几个同学带着疑惑的眼神举起了手,甚至小声地喊着“老师”,在课堂上,我担心孩子们会乱说,又害怕时间来不及,就没有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课堂结束之后,指导老师也说这一段处理得不够好,很多孩子还有疑惑。事后想想,我不知道屏蔽了什么样的声音,又掐断了多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导火索。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儿童的声音。有问题才证明在思考,有讨论才证明在探究。儿童喜欢随心地去接受知识,这是他们的天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机遇和挑战并存,别怕听到学生们说“不!”
第二篇:部编二年级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曹冲称象11分钟 造大称4分钟 自由读 指名读 总结是什么办法
判断这个办法可行:指名读,指导读长句子 总结这个办法不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根、杆”等14个汉字,区分“秤”和“称”,“根”和“杆”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曹冲称象的步骤及好处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曹冲称象》 齐读课题。指导“称”是后鼻音
三、整体感知
1、复习自由读(教师巡视,发现好的同学,等会请逐段读课文)2.检查生字
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读,男女读 引导大家发现都是木字旁,怎么区分? 全班读
感受大象的大“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一起去看看大象是什么样子的?书上怎么说的?(请生回答)板书:又高又大 走进大象,整个人瞬间被遮住了,就是这样的大象,一起读: 摸摸他的腿,比孙悟空的金箍棒还要粗,一起读:
这么大的大象,我们来称一称把,看看,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过渡语:官员们正在议论的时候,曹操发话了,“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看看官员们怎么说?指生回答
预设:有的说....有的说...(大约请三个同学)这个办法行得通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摇头就是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行不通吧。
谁来我们再读一读官员们的办法,指名读,男孩读,女孩读(多种方式读,以读促悟)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大称吗吗?
呈现图片:大家看,这就是一杆秤,这位老爷爷是怎么在称东西的呀?(请生回答,关注孩子说话的完整、有序性)这就是秤杆,当我们需要称重的时候,是把秤杆提起来,让秤杆平衡就行了,这杆小秤一个人提就行了,还有大些的,你们看,需要两个人扛着。那如果像大象又大又重的怎么办呢?指名回答 学习区分“秤”和“称” 1.讲解 2.齐读儿歌 3.大家来找一找
师总结:所以这个办法是行不通的,曹操听了直摇头,下节课就那让我们来看看曹冲的办法吧。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做到读得既正确又流利。1.自由读 2.指名读(1)3.讲解“船身”和“船舷” 4.让大家注意断句,指名读(1)3.男女赛读 4.分组读 5.整体读
指名回答
板书“赶上船、画、赶下船、装石头、称石头” 3.播放教师实验视频,请同学们来说
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过渡:小朋友们,曹冲的办法成功了吗?谁来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指名读 整体读
感受曹冲的聪慧:
在一千多年以前,称象这件事情是多么地复杂,那年曹冲7岁,小朋友们,来读一读这句: 指名读 自由读
问:这句加了一个“才”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预设:加上了一个才,让我感觉他好特别小。用“才”说话,谁也来说一句话吗?
预设,引导同学们说,比如你做作业花了很短的时间: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时写一篇100字的日记,可是我才花了十分钟就写好了。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走路走得很快,才走了五分钟就到家了。
比如说分数考得很低:这试卷这么容易,全班有30个人都考了90分以上,你怎么才考了60分。
是啊,才7岁的曹冲,也就是在你们这样的年龄,他做到了这样一件伟大的事情,大官员们做不到的事情,他做到了。正是因为他的爱思考才有了这样妙的办法,小朋友们,爱思考才能长智慧,希望以后你们也可以像曹冲一样爱思考。书写指导:
1.观察:左窄右宽,左低右高或者左高右低,在观察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 3.纠正坐姿 4.学生一看二描三写 5.评星星
又高又大
难
赶、画、赶、装、称
}
爱思考 长智慧
妙
第三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4、曹冲称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1个生字,会写“再、象”等8个生字。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
3、知道曹冲是一个非常聪明、遇事动脑筋的小孩。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会写本课的生字并组词。难点: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出示称东西实物画面)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同时出示大象的图片),用词语来形容一下大象,在给他们留下一个问题:怎么知道大象的重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时候一个叫曹冲的孩子称象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要求同学们齐读课题(曹冲称象)
3、了解曹操、曹冲的人物简介。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1、教师引导学生听音频,要求学生在听音频的同时认准比较难的字的拼音;听完音频之后,学生按照要求圈出生字和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读,每个生字读三遍,读完之后,教师针对个别有错的地方进行校正。然后男女生分别朗读生字,在指名学生起来读,最后全班一起读。
3、把生字带到词语中,还是全班一起读一遍,每个词语读三遍。教师针对错音进行校正。然后男女生分别朗读生字,在指名学生起来读,最后全班一起读。
4、在没有拼音的情况下,全班一起开小车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同学们再一次自由朗读课文,同时思考课件上出示的这些问题,边读边想这些问题,在文中找到相应的答案。
谁称象? 为什么要称象? 这头大象长得怎么样? 用什么办法称象? 结果怎么样?
1、课件出示大象图片,提出问题:文中的大象是怎样的一头大象?
留一点时间,让学生交流,然后指名学生给出答案。教师总结:重点提示“又高又大”“墙”“柱子”,让同学们理解大象的大和重。
2、文中官员有哪些办法称象?他们的办法怎么样?
同学们通过交流,可以再文中直接找出答案。教师总结:通过文中给出的原句“曹操听了直摇头。”可以看出官员们的办法是不行的,曹操对他们的办法是不满意的。重点强调词语“直摇头”让学生理解曹操对官员们的办法不满意。
3、官员们的办法行不通,那还有什么办法呢?
(1)全班齐读第四自然段,然后在填空。(2)按照曹冲称象的步骤填上序号。
(3)曹冲的办法可行吗?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
(4)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可以发现曹冲是什么样的人?(非常聪明、善于观察、爱动脑筋、思考问题)
四、指导书写
1、学习生字“称”“然”,了解字形结构并组词。
2、点名两个同学上来书写,其他学生在书上书写,教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
3、学生自己交流掌握的方法。
五、布置作业
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六、板书设计
4、曹冲称象
第四篇: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第一课时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曹冲称象》第一时教
案
第一时
一、直接导入、板书题,齐读。质疑。
2、“曹”是个姓氏,我们身边有没有姓“曹”的同学或者小伙伴。
3、介绍曹操和曹冲两人物。曹操是魏国的君王,是一个聪明人,他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英雄。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死后被追尊为【武帝】。他的父亲为曹嵩中常侍(西汉时皇帝近臣,给事左右,职掌顾问应对)大长秋(官名,皇后的卿)曹腾的养子。曹操的早年,曹操年少时就机警过人,并通权谋机变,不规规矩矩地谋生做事。曹冲从小聪明仁爱,与众不同,深受曹操喜爱。曹操几次对群臣夸耀他,有让他继嗣的意思。不过曹冲还未成年就病逝,年仅十三岁。
二、学习生字、范读,同时认准字音。
2、请同学们自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认读生字。
(1)通过组词区分“称”和“秤”
(2)区分“里”和“量”。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4、指名读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
三、初知大意
自由读文,想想文写了什么?(本文写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
四、写生字
第五篇:《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1、词语复习
2、课堂游戏。
课件游戏复习生字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出示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播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填。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4、师:曹操对曹冲的这种称象办法表示出了什么态度?
生:很满意
师:从哪句话能体现出来?
生:曹操微笑着点了点头。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四、布置作业。
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背诵第4段。
五、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赶象上船
船舷划线
赶象装石
称石得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