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编版二年级上《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第一课时 执教者:熊罗建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明确曹冲称象的办法是什么,能自己说一说。
3、让学生能够喜爱曹冲这个人物,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激励自己也做一名爱动脑筋、善于思考解决困难的孩子。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流利朗读全文,理解课文大意。教学难点:书写好半包围结构“底”字和左右结构“做”字。教学准备:课件PPT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
1、师生对话。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出示秤的图片)师:对,这些都是用来称量物品重量的秤。你能读准这个字的读音吗?
抽同学起来读一读。
师:有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想让我们称一称它的重量,用这些秤可以吗?
生:不行。师:古时候,有个聪明的孩子叫曹冲,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成功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曹冲称象》。
2、出示课题。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老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
3、师生探究多音字“称”,形近字“象”和“像”。
二、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带着问题自由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课件出示问题:曹冲称象的办法是什么?
2、生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以鼓励为主)
3、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1)师:曹冲称象的办法在第几自然段?(第4自然段)(2)用横线勾出曹冲称象的办法。
(3)给曹冲称象的过程排序。(完成课后练习题)
师:同学们,我们把曹冲称象的这种办法叫做“等量置换”。下面我们就来照着曹冲的办法称象吧!
三、趣味识字
1、读准字音,大象上船。(拼一拼,读一读;看拼音读。)
2、读对生字,记号完成。(去掉拼音读)
3、读对词语,装满石头。
4、挑战组词,称重成功。(形近字组词)
四、写字指导
1、谈话: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我们按照曹冲的办法终于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同学们,学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聪明、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孩子)
2、孩子们,希望你们在写字的时候也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请你认真观察“底”和“做”,并书写好这两个字。先观察找到重点笔,在描一描、写一写。
五、小结
师:同学们,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称量大体积的东西越来越简单方便了,你们看,这就是地磅,也可以称为地秤,专门用来检测货车是否超重的问题。同学们,希望你们像曹冲那样,做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孩子。
第二篇:部编二年级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曹冲称象11分钟 造大称4分钟 自由读 指名读 总结是什么办法
判断这个办法可行:指名读,指导读长句子 总结这个办法不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根、杆”等14个汉字,区分“秤”和“称”,“根”和“杆”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曹冲称象的步骤及好处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曹冲称象》 齐读课题。指导“称”是后鼻音
三、整体感知
1、复习自由读(教师巡视,发现好的同学,等会请逐段读课文)2.检查生字
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读,男女读 引导大家发现都是木字旁,怎么区分? 全班读
感受大象的大“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一起去看看大象是什么样子的?书上怎么说的?(请生回答)板书:又高又大 走进大象,整个人瞬间被遮住了,就是这样的大象,一起读: 摸摸他的腿,比孙悟空的金箍棒还要粗,一起读:
这么大的大象,我们来称一称把,看看,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过渡语:官员们正在议论的时候,曹操发话了,“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看看官员们怎么说?指生回答
预设:有的说....有的说...(大约请三个同学)这个办法行得通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摇头就是
那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行不通吧。
谁来我们再读一读官员们的办法,指名读,男孩读,女孩读(多种方式读,以读促悟)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大称吗吗?
呈现图片:大家看,这就是一杆秤,这位老爷爷是怎么在称东西的呀?(请生回答,关注孩子说话的完整、有序性)这就是秤杆,当我们需要称重的时候,是把秤杆提起来,让秤杆平衡就行了,这杆小秤一个人提就行了,还有大些的,你们看,需要两个人扛着。那如果像大象又大又重的怎么办呢?指名回答 学习区分“秤”和“称” 1.讲解 2.齐读儿歌 3.大家来找一找
师总结:所以这个办法是行不通的,曹操听了直摇头,下节课就那让我们来看看曹冲的办法吧。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做到读得既正确又流利。1.自由读 2.指名读(1)3.讲解“船身”和“船舷” 4.让大家注意断句,指名读(1)3.男女赛读 4.分组读 5.整体读
指名回答
板书“赶上船、画、赶下船、装石头、称石头” 3.播放教师实验视频,请同学们来说
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过渡:小朋友们,曹冲的办法成功了吗?谁来读一读最后一自然段。指名读 整体读
感受曹冲的聪慧:
在一千多年以前,称象这件事情是多么地复杂,那年曹冲7岁,小朋友们,来读一读这句: 指名读 自由读
问:这句加了一个“才”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预设:加上了一个才,让我感觉他好特别小。用“才”说话,谁也来说一句话吗?
预设,引导同学们说,比如你做作业花了很短的时间: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时写一篇100字的日记,可是我才花了十分钟就写好了。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走路走得很快,才走了五分钟就到家了。
比如说分数考得很低:这试卷这么容易,全班有30个人都考了90分以上,你怎么才考了60分。
是啊,才7岁的曹冲,也就是在你们这样的年龄,他做到了这样一件伟大的事情,大官员们做不到的事情,他做到了。正是因为他的爱思考才有了这样妙的办法,小朋友们,爱思考才能长智慧,希望以后你们也可以像曹冲一样爱思考。书写指导:
1.观察:左窄右宽,左低右高或者左高右低,在观察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 3.纠正坐姿 4.学生一看二描三写 5.评星星
又高又大
难
赶、画、赶、装、称
}
爱思考 长智慧
妙
第三篇:部编二年级曹冲称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认读14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象的重,官员们的办法是行不通的。
一、导入
师:同学们,咱们班有姓曹的同学吗? 预设有:来,请你介绍一下自己。
预设没有:很可惜,那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个历史英雄,他叫曹操,他和儿子曹植、曹丕并称为三曹,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很擅长写文章。来,同学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每个读两遍。(注意听清楚孩子的平舌音是否读准)
那么,今天老师要给你们介绍的是曹操的另外一个儿子曹冲。曹冲被大家称为神童,聪明绝顶,那么让我们一起读读关于他称象的故事,“称”是本课需要写的生字,左边是一个禾木旁,右边是偶尔的尔,来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注意这里的捺变成点。指名读课题,男女读,全班读(读的时候认真听,是否读准了)
三、整体感知 过度语:
1、自由读(教师巡视,发现好的同学,等会请逐段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不懂或难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 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读,去拼音读,男女读 引导大家发现都是木字旁,怎么区分? 全班读 3.“线”讲解
观察图片,引导大家发现这是什么字? 给“线组词”
呈现一组词语:指名读,男女读,全班读 4.读通句子。
2.指名逐段读课文(巡视的时候,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来读)
感受大象的大“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一起去看看大象是什么样子的?书上怎么说的?(请生回答)板书:又高又大(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大家比划比划一堵墙是什么样子的?柱子是什么样子的?
从这句话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这头大象真高/这头大象真重/这头大象真沉啊)指名读:请你加上动作来读一读吧(大约3个)全班读来,大家一起读
面对这么大的大象,官员们反应可大了。来,谁来读读官员们看到大象后的反应啊。(请生回答,大约2个)
提醒大家注意:这个是问句,谁能把问句读好? 讲解“议论” 1.引导观察,同学们看,这里有个生字词语,从字形上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都是言字旁;他们的读音和右边部分很相似;
是啊,他们都是言字旁的,“议论”的近义词是“讨论”。看看官员们在议论什么呀,师生一起说。
来,同学们,咱们也来议论一下大象到底有多重吧,不求对错,每个人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教室热闹起来(快速地请5到6个人来讲)
议论了这么久,还是没有议论出个结果,谁再来读读官员们的疑问。
区分“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和“这么大的象,有多重呢?” 同学们,你们自己读读这两句,这加上了“到底”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呢? 预设:加上了之后,我感觉这头大象太重了,很难测量。表示疑问很深。
小朋友们,咱们和同桌来玩个游戏“你来问,我来加到底”,比如说:我问:“明天去不去春游啊”,同桌加上“到底”问:“明天到底去不去春游啊”
师总结:加上了到底这个词语,表达疑问的程度更深了,这就是中国汉字的魅力,希望小朋友们在以后的写话中也会使用合适的词语。
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过渡语:官员们正在议论的时候,曹操发话了,“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看看官员们怎么说?指生回答
预设:有的说....有的说...(大约请三个同学)指导朗读,范读断句,让孩子读通读顺。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杆秤,这位大爷怎么称物体的重量啊?(请生回答,关注孩子说话的完整、有序性)教师总结:这就是秤杆,当我们需要称重的时候,是把秤杆提起来,让秤杆平衡就行了,这杆小秤称重量轻的物体,一个人提就行了,还有大些的,称重量重你们看,需要两个人扛着。那如果像又大又高的大象用杆秤称行吗? 曹操和你们的想法是一样的,书上怎么说的,谁来说? 预设: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摇头就是? 书写指导:
1.观察:左窄右宽,左低右高或者左高右低,在观察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 3.学生一看二描三写 4.评星星 板书
4.曹冲称象
教学反思 1.在儿歌学习“秤”和“称”的区别之后,有几个同学带着疑惑的眼神举起了手,甚至小声地喊着“老师”,在课堂上,我担心孩子们会乱说,又害怕时间来不及,就没有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课堂结束之后,指导老师也说这一段处理得不够好,很多孩子还有疑惑。事后想想,我不知道屏蔽了什么样的声音,又掐断了多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导火索。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能听到儿童的声音。有问题才证明在思考,有讨论才证明在探究。儿童喜欢随心地去接受知识,这是他们的天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我们在课改中最响亮的呼声。课堂上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必须善于驾驭学生的主动性并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收获。机遇和挑战并存,别怕听到学生们说“不!”
第四篇:【部编版】二年级上语文4.《曹冲称象》公开课教学设计
4.《曹冲称象》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的一个故事。有人送了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让人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最后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妙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意在通过朗读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懂得当一个问题从习惯的角度无法解决时,应换一个角度去寻求办法,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
挂图、塑料船(实验用)、水、水桶、石子、尺子、天平或杆秤。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故事。
2.看挂图,讲课文故事。(大意:古时候,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大象,曹操让人们想办法称一称大象有多重。最后他七岁的儿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好办法吗?
3.板书课题,读题,学习“称”字,掌握读音,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
2.同桌互相读生字,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后鼻音。
3.教师检查读音,指导读准“称、秤、量、曹”等字音。
4.自由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怎样的大象”。找出有关自然段读一读。
2.官员们议论着一个什么问题?相机指导理解“到底”。
3.指导朗读第1、2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大象的句子和表现官员们疑问的句子。
四、小结内容,汇报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上节课同学们已初读了课文。谁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过渡:人们想出哪些办法来称象?
二、细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结合插图,边读边想: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找到有关自然段,多读几遍,画出有关句子。
2.同桌交流,互读。
3.学生汇报,读出所画句子。
4.读第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官员们的称象办法,为什么直摇头?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直摇头”。
5.读第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6.小组讨论:
1)比较官员们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说一说:谁的办法好?好在哪里?
2)曹冲称象的办法分几步?
7.小组汇报,朗读文段,做实验: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
8.指导朗读第三、四自然段。读第四自然段时,抓住“才”“先、再、然后”等词语理解文段内容,体会曹冲遇事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9.思考: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吗?他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曹冲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第二,最主要的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10.质疑释难。
11.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相机指导理解“果然”以及曹操为什么微笑着点点头。
三、朗读积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你喜欢的词语。
3.复习词语。
4.用“先……再……然后”说句子,写句子。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议、论、官”等难写的几个生字。
五、总结全文
你喜欢曹冲吗?用一句话来夸一夸他。
六、拓展延伸
如果让你称象,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
七、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2.查找有关历史人物曹操的资料。
八、课外实践
在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你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
教学反思:
本节公开课,我把文章的重点定位为: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学生们通过朗读,很容易就理解了,叫上来演示的两名学生也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曹冲讲的这个办法。我把难点定位在: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这有利于培养低年级积极动脑、积极倾听的习惯,总起来说,重点目标是达到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来越有逻辑性,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
一节课总有不足之处:比如我领学生们预习的时候已经把生字词读写认了,在这节课堂上为了环节完整,我把识字教学放在了最后,剩余时间只有三分钟了,所以有点短,学生们完成的效果不太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让课堂更完整,每个环节安排的更合理。
第五篇:二年级语文曹冲称象教学设计
课题:第4课、《曹冲称象》 课时: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邓哀王冲传》,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动脑筋想出了称大象的办法的故事。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思考,能大胆的表达想法。全文共5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第一自然段讲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去看别人送的一头大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大象的来历。第二自然段形象地描述了又高又大的大象,官员们都在议论大象的重量,暗示想知道大象的重量有一定难度。第三自然段讲官员想出造大秤的方法,但根本行不通。第四自然段讲曹冲提出了称象的方法,第四自然段是故事的结局,曹冲的方法果然可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称、柱”等10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体会方法的巧妙。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件、磁性田字格、有关曹操和曹冲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质疑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啊已经学习了曹冲称象的生字词,那么现在啊老师就要来考考同学们了,看看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有没有掌握知识,请同学们观看大频幕,我们来开火车读词语,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了!火车火车哪里开?(根据同学们的应答开火车复习生字)
嗯,看来同学们都非常棒,对于学习的知识都能够快速的掌握,那么同学们本节课曹冲称象到底说了一件什么事呢?哪位同学可以站起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哦,原来课文说了一个叫曹冲的小男孩想出了一个比大人们都好的方法把一头大象的重量称了出来。
(那为了称出大象的重量,人们究竟想出了哪几种方法,为什么只有曹冲的方法是最好的呢?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弄清楚这个问题吧。)
二、对比思考,感受巧妙
1、(首先请同学们大致浏览课文,大声的告诉老师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啊?哦、5个自然段,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2个小问题: ○故事中说了那些人?(曹操、曹操的儿子、官员们)○他们在干嘛?(看大象)
哦,那我们也来看一看这个大象到底长什么样?请同学们一起来看大频幕
(老师看一看哪位同学读书最仔细,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大象样子的句子)
过渡句:嗯,这个同学非常厉害,一口气找全了描写大象的句子,但是古时候啊,人们很少见到这种庞然大物,他们一边看一边议论,哎?同学们,议论是什么意思啊?他们在议论什么啊? 哦!“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那听老师再说一个句子,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呢?这么大的象,有多重呢? 谁能读出这两句话的不同来,(请2个同学分别朗读体会不同)
2、那听到官员们的议论,曹操说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引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想:官员们想到了哪些称象的办法?
总结:哦!那么就是办法只有一个,就是造一杆大秤。那请同学们同桌相互小声的讨论一下,这个办法能不能称出大象的重量?为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引出)那么老师想请问如果你是曹操或者官员,你当时是什么心情呢?谁愿意来做曹操?谁愿意来做这两个官员,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这段话。
3、过渡句:嗯,读的非常好,是啊,官员们倒是想出了办法,可是办法不行啊,所以曹操听了直摇头。难道真的没有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就在这时,一个7岁的孩子站了出来,他就是曹操的儿子曹冲。一个连大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难道这个7岁的孩子能相处好办法?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第4自然段,看看曹冲的办法是什么。好,那么我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曹冲一共说了几句话,(5句)那几句话写了他想到的办法?(2、3、4、5)
请同学们认真看看课文插图,在读一读2.3.4.5句话,想一想曹冲称象的方法主要有几个步骤。
(学生回答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同学们说的很清楚,也很有条理,让我们一起通过动画演示来看一看吧!那看来曹冲做事是非常讲究步骤的,他首先做了什么,在做了什么,然后做了什么,最后怎么样了。那么谁能也来仿照曹冲的做事方法,用“先……再……然后……最后……”来说说句子呢? 通过课文第5自然段,我们知道按照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那么小朋友们发现这个方法为什么很巧妙吗? 生回答
是啊,许多大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曹冲一个小孩子竟然解决了,要知道,当时的曹冲才7岁啊!(老师刚刚说了一个字说的非常的重,是哪个字啊?它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这个“才”来练习说一句话。
三、情境创设、练习表达
那同学们想一想:当人们按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重量的时候,一旁的曹操和官员们会说些什么呢?(自由讨论,点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作业练习
小朋友们,曹冲小小年纪就想出了如此巧妙的方法,实在令人佩服。我们在生活中,也要向曹冲学习,遇到问题时善于开动脑筋,想出巧妙的方法来解决。回家后,把曹冲称象的过程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4、曹冲称象
官员方法:造大秤——没人提的起来
曹冲方法:用石头代替大象——简便、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