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第七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39: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语述而第七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语述而第七教学设计》。

第一篇:论语述而第七教学设计

《小学生国学精典诵读》四年级下册《论语》述而第七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杜牧古诗《过华清宫绝句》 [教材分析]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几乎是家喻户晓的话,出自《论语·述而》。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 所以,重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认真领会它的深刻内涵,并且努力去做,还是很有意义的。

2.《过华清宫绝句》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

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扬贵妃的骄奢淫侈。

全诗以“回望”起笔,层层设置悬念,最后以“无人知”揭示谜底。这不仅揭露了唐明皇为讨好宠妃的欢心而无所不为的荒唐,同时以前面渲染的不寻常气氛相呼应,全诗无一难字,不事雕琢,清丽俊俏,活泼自然,而又寓意精深,含蓄有力,确是唐人绝句中的上乘之作。

[设计思路] 经典文章的学习重在诵读,在读中学,读中悟,读中背。因此运用课堂多样的诵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体味名句或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从而濡染心灵,陶冶性情,培养文学趣味。

[活动目标]

1、积累理解“三人行,必有我师”句子的意思。理解诗歌《过华清宫绝句》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三人行,必有我师”丰富多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4、细心品味作者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

[重点难点]

1、体会作者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

2、体会课文“三人行,必有我师”丰富多彩的内蕴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周学过的《论语》内容。(1)指名学生诵读。(2)全班诵读。

2、谈话导入。人非生而知之者。我们要善于学习,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孔子也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今天,我们接着写第八周的内容。

二、学习《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

1、师范读。

2、生自读,读通、读顺。

3、师讲解大意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4、生再次自读,带着对句子的理解读熟。

5、请学生讲讲对句子的理解。

6、师小结: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态度和精神,也体现了与人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则。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自然就会多看他人的长处,与人为善,待人宽而责己严。这不仅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条件。

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可是人们并不是经常能够做到。人们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和他人的缺点多,看自己的缺点和他人的优点少;或者只看自己的优点。

7、引导悟理。

师:读了这则《论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8、练习诵读。

三、学习《过华清宫》

1、导入

(1)齐诵《泊秦淮》

(2)杜牧是什么朝代的诗人?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3)积累:你还学过哪些杜牧的诗?

2、出示古诗,听录音

3、介绍【写作背景】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始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了三首《过华清宫》七绝,这是其中的一首。

4.小组学习

(1)读通全诗

(2)师出示诗意,生对照理解诗意

【注释】①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渡县骊山北麓,唐玄宗造。《长安志》载“骊山上下,益治汤进(即温泉),为池台殿环列山谷,明皇岁幸焉。”

②绣成堆:骊山左右有东西绣岭,因当时林木花卉繁盛类锦绣,故名。③千门:汉武帝起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后因称宫殿重门为千门。④一骑红尘:《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置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志京师。

5.大组交流

(1)指名朗读

(2)理解诗意:

经过华清宫来到长宫,回首向锦乡堆城般的骊山望去,只见山顶华清宫那紧闭的大门,一扇一扇缓缓地打开;山脚下,风尘仆仆的骑手拼命鞭打着跨下飞驰的骏马,身后扬起了一溜浓密的尘烟;华清宫中的杨贵妃高兴地笑了。唉!没有人知道,这是皇上派人从遥远的南方为她运来了她爱吃的新鲜荔枝。

5、学生自读

6、教师指导诵读。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指导:

(1)首句中说“回望”,那么诗作主人公是在哪里望哪里?看到了什么?(明确:诗作主人公是站在长安回望骊山华清宫,看到骊山花卉树木苍翠,如同一堆堆的锦绣。)

(2)第二句说骊山上千重宫门依次一扇接着一扇地打开了,这“次第”暗示了什么信息?明确:“次第”暗示着有重要军政要事要禀报深宫中的皇帝。

(3)、第三句 “笑”的背后有着诗人怎样的情感?其目的是什么?

明确:那个“笑”字背后包含着诗人满腔的悲愤,因为为了这美人的一笑,全国上下有多少人要伤心落泪啊。目的在于讽刺唐明皇荒淫好色,为了一个妃子,不惜牺牲民力物力。

7、小结: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人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地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一骑红尘”隐含的是无数个驿卒的血汗和无数匹战马的死亡;“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春秋时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不仅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全诗不用难字,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7、诵读诗歌。

(1)自读感悟。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的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节奏美,音韵美,都能给我们美的熏陶。优美的诗歌,需要优美的朗读,今天,我们就开展一个小小的诗歌朗读竞赛,看谁字音读得准,节奏读得好,感情读得美。

(2)教师巡回指导。注意点: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学生进行个人朗读练习。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推荐最佳选手进入班级诗歌朗诵比赛。朗读,互评。

(4).组织朗读比赛。小组推荐的选手上台朗读。每一组推选一个代表作为评委。

(5)师生评价,评选最佳选手。

四、作业

(1)诵读本节课学习的《论语》内容及《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2)积累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的其他三首,自已诵读。(3)积累学过的《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名句,诵读。

第二篇:论语 述而教学设计

《论语 述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古人勤学好问,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3、在学习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来到我们教室的不仅有听课的教师,还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二)介绍孔子和《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2、《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谈论。

二、整体感知——读课文

1、试读课文——自由朗读。

2、听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解决读音和节奏。

3、朗读课文——按要求读出文言文味道。

4、讲解论语第一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子曰”:子,古代用作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这里可译为先生、老师,指孔子。“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默,默默地;识(zhì),记住;之,它,代所学的东西;厌,满足;诲,教导;何有,有何,有哪一样;于,在;哉,叹词。默默地记住学过的东西,对学习从不感到满足,教诲人从不感到疲倦,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包含几层意思?各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

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5、学生根据重点字词翻译句子

6、小组合作,探讨有效的读书方法。

7、教学第二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表明了小组合作中的什么问题,具有什么含意?

8、教学第三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表明了孔子的什么处事风格?具有什么含意?

9、教学第四则。

①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②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③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中,孔子对弟子进行了什么教育?表明了选朋友上的什么问题?

10、根据情景描述,用原文填空。

11、总结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1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论语 述而》说课稿

上犁川小学 高燕波

一、教材分析

《论语十则》是我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中《论语》第6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课文中所选的《论语》,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这三方面内容均归属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范畴。因此,本文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语言含义,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深入养成教育。

二、说教法 1.诵读法

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四年级学生刚接触文言文,只有通过反复地读、大声地读、气韵畅达地读,读出古味,熟读成诵,通过朗读,从整体上感知语言,理解内容。

2、点拨法。运用点拨教学法,以突破重点。运用点拨法,就是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障碍、思维障碍等,用画龙点睛和排除故障的方法,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学生在讨论“择其善者而从之”与“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中的“之”的用法时,教师的相机诱导,教会学生一些学习的方法,不断联系,补充新的知识。

3、合作探究法。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互问互答,围绕

问题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通过与文本的交流,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表现出积极的思维。用学生的互问互答,老师的适当点拨和评价等互动互助的形式,把问题给学生,通过学生的思考,分析得出答案。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较开放的探究活动中对文章深入理解。

三、说学法

以学为本,变教为学,是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道学思想的理论基础。为学生设计教学,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能力,保证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1、朗读法:知道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感知每一则的含义,加深理解。

3、整体感悟法。虽然每一则之间内容缺乏联系,然而就其内容的侧重点而言,整体感悟内容,以利于初步把握孔子的思想,即他所认为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及个人的品德修养。

4、讨论、合作探究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讨论探究面越是深广,就越能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潜能,有利于学习的深入;学会发现问题,并能围绕某个问题探究,解决,在积极采育中使自己的话语、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四、说教学过程

《论语》十则一文的教学安排,主要分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前五则。本次说课内容即针对第一课时而设计。由《论语》的影响地位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论语》的兴趣,层层推进,在设计中突出学生主动的合作探究,充分让学生活起来,注重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字词的教学在深入理解中得到强

化。

一、导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来到我们教室的不仅有听课的教师,还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二)介绍孔子和《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2、《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谈论。

二、整体感知——读课文

1、试读课文——自由朗读。

2、听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解决读音和节奏。

3、朗读课文——按要求读出文言文味道。

4、讲解论语第一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子曰”:子,古代用作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这里可译为先生、老师,指孔子。“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默,默默地;识(zhì),记住;之,它,代所学的东西;厌,满足;诲,教导;何有,有何,有哪一样;于,在;

哉,叹词。默默地记住学过的东西,对学习从不感到满足,教诲人从不感到疲倦,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包含几层意思?各表明了学习上的什么问题?

讲了学习方法,也讲了学习态度。

5、学生根据重点字词翻译句子

6、小组合作,探讨有效的读书方法。

7、教学第二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表明了小组合作中的什么问题,具有什么含意?

8、教学第三则。

(1)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2)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表明了孔子的什么处事风格?具有什么含意?

9、教学第四则。

①指定学生一人朗读这一则。

②边提问,边讲解,引导学生解释词义,口译这一则。

③引导学生分析这一则。

这一则中,孔子对弟子进行了什么教育?表明了选朋友上的什么问题?

10、根据情景描述,用原文填空。

11、总结本课中出现的成语

12、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论语学案

(五)教师强调重点词语,连词成句。

1、时,按时,时时;

习,温习、实习;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朋友;知,了解;

愠,恼恨、怨恨;

君子,这里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2、温习;

故,旧的(知识);

3、思,思考;

则,就;

罔,迷惑而无所得;

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敏,聪敏;

好(hào),喜爱;

耻,把„„当作耻辱;

5、默,默默地;

识(zhì),记住;

厌,满足;

诲,教导;

(六)背诵并默写

(七)学生整理知识,利用大屏幕检测。1.读拼音、写汉字。

(1)人不知而不(yùn)__________(2)学而不思则(wǎng)_______(3)思而不学则(dài)__________(4)松柏之后(diāo)__________ 2.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读音。在正确读音的括号内画“√”。

(1)《论语》十则

A.lún()

B.lùn()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lè()

B.yuè()(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A.yuè()

B.shuō

3.为下列各句中加粗词选择正确解释,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句后括号里。(1)学而时习之

A.及时

B.时常

C.按一定的时间(2)有朋自远方来

A.从

B.自己

C.主动(3)学而不思则罔

A.蒙蔽

B.无,没有

C.迷惑而无所得(4)思而不学则殆

A.呼,差不多

B.危险

C.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按要求默写课文中有关语句。

(1)作者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作者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根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下列句子,都有四种翻译,选出翻译最准确的一项。(1)学而时习之

A.学习了,但要按时复习。

B.学习了知识,却不按时温习它。

C.学习了知识,并且按一定时间去复习它。D.学习并按时做好练习和预习。(2)择其善者而从之

A.选择其中的好人,跟从他(学习)。B.选择其中的善人并跟着他走。

C.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

D.选择并学习

(八)归纳整理,复习巩固。

第三篇:论语学而教学设计

《论语·学而》前四则教学设计

青田办贺家联小翟江涛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熟读《论语·学而篇第一》中的四则,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3、初步了解孔子对学习、做人、修身的一些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并背诵《论语·学而篇第一》中的四则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500多年前,在我国山东省,诞生了一位我国最伟大的教师。这位教师勤奋学习,博学多能,一生致力于教育,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他的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甚至影响了全世界。美国曾经出版一本《名人年鉴手册》,其中所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他被排在第一位。这位伟大的教师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像)

孔子一生有弟子3000人,其中特别优秀的有72人。孔子用他的言行给弟子们留下深远的影响。孔子去世后,他的这些弟子将他和弟子们的言行整理编成一本书,这本书就是《论语》(板书:《论语》,提醒注意“论”的读音),你对《论语》还有哪些了解?或者你还想了解《论语》的哪些内容?(课件出示:《论语》及四书五经,及《论语》的篇章)这本书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本书,学习其中的第一篇。(板书:论语·学而)

(二)古代的学生如何读书。

1、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古代的学生怎么学习吗?(请几个同学发言,随便说)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影片,看一看古代的学生是怎么学习的?

2、(看完后)你看懂了吗?你们想像他们一样学习吗?(学生答想)为什么?(学生答:可能会说可以喝酒吃肉,等等(同学随便发言)师小结:其实也就:能在轻松自由氛围中做学问,而且喜欢辩论。你们想不想在这种氛围中学习?那你们就轻松点,行不?为了轻松,首先给同学们讲个故事吧。

(三)学习第一则

1、讲述故事:一天,孔子正在家里读书,他时而大声朗诵,时而低头思考,时而为书中的内容拍案叫好。读着读着,孔子感觉到一种快乐的情绪在自己的心中慢慢荡漾开来,于是他取出一札竹简,在其中一片上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课件出示)

放下毛笔,他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是我的朋友们来看我了吗?”他一阵欣喜,又拿起笔,在竹简上写下另一行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课件出示)

“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管来的是谁,我都可以把我读书的心得、体会告诉他,他也可以和我谈谈他最近的收获,这不也是人生的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孔子静静地等待着,沉浸在一片幸福之中。

可是,马蹄声并没有停下来。孔子叹了叹气,默默地在第三片竹简上写下又一行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课件出示)

他想,我日积月累地做学问,可是有谁能够理解我呢?哪怕没有一个人理解我,我都要宽厚待人,不恼怒,不怨恨,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君子啊!

2、(出示完整的第一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则论语。

3、师示范读,提醒学生注意今天学习的内容和平常学习的课文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

4、引导学生汇报读法有什么不同。

5、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1)朗读速度慢;(2)停顿多;(3)语气词多;特别指出虽与阅读无关,但也很重要的一点:(4)字数很少,但是意思很丰富。

6、师领读,提醒学生注意读音和停顿。(板书:停顿)

7、师再次领读,指导学生在停顿的地方画上“/”,并告诉学生:朗读时的停顿不是截然断开,一定要有气相连。

8、(出示标有停顿的句子)学生齐读,注意停顿。

9、引导学生提问,借机解释“子”、“曰”、“说”、“愠”的意思,解释“说”的读音。(板书:说——悦,说:喜悦,愠:恼怒)

10、指导学生注意句子的语气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这三个句子中都有一个“乎”字,这其实是表示一种语气(板书:语气),请大家看看,这里的“乎”是表示一种什么语气?(问的语气)问谁?(问自己)所以朗读的时候还要读出自己问自己的语气来。

11、师范读一遍,然后引读两遍。

12、全班齐读两遍。

13、全班背诵。

(四)学习第二则

1、孔子还有一位弟子,叫有子,他对于孝,对于礼,对于学,得到了孔子的真传,他曾经这么说(出示第二则: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学生自由读读。

3、师提示“弟”、“好”、“鲜”的读音,(板书:弟——悌

4、学生再读。

5、师范读,然后引导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停顿,在书上标出来。

6、学生齐读三遍。

7、)解释“悌”、“好”、“鲜”的意思。(板书:好:爱好,鲜:少)

教师简单说说这一则的意思: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而喜欢触犯上级的人很少;不喜欢触犯上级,而喜欢造反的人还没有。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物,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有了。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啊!

8、自由朗读,力争背诵下来。

9、全班试背。

(五)学习第三则

1、讲述故事:唐玄宗时期,有一个人名叫李林甫,在朝中担任宰相,皇帝很信任他。这个人嫉妒心很强,对有才能的人或皇帝信任的人恨之入骨,总是想办法除掉他们。他对这些人花言巧语,表面上十分和善,心里却时时在盘算着谋害他们的诡计,所以有些人即使被他谋害了都不知道。后来人们终于识破了他的假面具,都说他是一个“口蜜腹剑”的人。

2、引入第三则:其实像李林甫这样的人,孔子早就告诉过我们(出示第三则: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自由读读。

4、指名说说自己的理解。巧言令色: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5、全班齐读三遍。

6、全班一起背诵。

(六)学习第四则

1、(课件出示这一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请大家看看这一则论语,和刚才我们学习的一则论语有什么共同点?(都

是问句,都有“乎”这个语气词)

2、学生自由读读。请同学们根据上面我们学习的方法自己试着读一读标出停顿,然后猜一猜意思,可以同桌及前后桌讨论。提示一点:省,反省的意思,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那他反省的是什么呢?你要自己试着解决了。

3、指名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停顿及意思)。

4、师简单介绍曾子(曾子名叫曾参,是孔子的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提醒学生注意“省”的读音,并解释意思。(板书:省:反省)

5、师简单说说这一则的意思:曾子是一个非常注重道德修养的人,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我帮别人办事有没有尽心尽力?我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守信用?老师教过的知识有没有复习?曾子的这种勤于反思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6、师生齐读一遍。

(七)四则合诵

1、学生按照《论语》顺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四则。

2、分组轮读。

3、全班齐读一遍。

4、(出示四则论语)配乐朗诵一遍。(点击播放音乐)

5、全班齐背。

(七)总结

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学习《论语》,我们可以获取很多很多知识,而且《论语》能教给我们的知识还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多。希望大家课后能继续读《论语》,背《论语》,学《论语》,让我们在《论语》的陪伴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出示这个句子,全班齐读,在朗读中结束教学。)

第四篇:论语•学而篇 教学设计

《论语•学而篇》节选之一

一、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熟读《论语·学而篇第一》中的前两则,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3、初步了解孔子对学习、做人、修身的一些观点。

二、学习重点难点

熟读并背诵《论语·学而篇第一》中的前两则

三、学习准备:课件

四、学习时间:一课时

五、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2500多年前,在我国山东省,诞生了一位我国最伟大的教师。这位教师勤奋学习,博学多能,一生致力于教育,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他的思想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甚至影响了全世界。美国曾经出版一本《名人年鉴手册》,其中所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他被排在第一位。这位伟大的教师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像)

孔子一生有弟子3000人,其中特别优秀的有72人。孔子用他自己的言行给了他的弟子们深远的影响。孔子去世后,他的这些弟子将他和弟子们的言行整理编成一本书,这本书就是《论语》(板书:《论语》,提醒注意“论”的读音),这本书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本书,学习其中的部分内容。(板书:二则)

(二)学习第一则

1、讲述故事:一天,孔子正在家里读书,他时而大声朗诵,时而低头思考,时而为书中的内容拍案叫好。读着读着,孔子感觉到一种快乐的情绪在自己的心中慢慢荡漾开来,于是他取出一札竹简,在其中一片上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放下毛笔,他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

“是我的朋友们来看我了吗?”他一阵欣喜,又拿起笔,在竹简上写下另一行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管来的是谁,我都可以把我读书的心得、体会告诉他,他也可以和我谈谈他最近的收获,这不也是人生的一件快乐的事情吗?”孔子静静地等待着,沉浸在一片幸福之中。

可是,马蹄声并没有停下来。孔子叹了叹气,默默地在第三片竹简上写下又一行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课件出示这个句子)

他想,我日积月累地做学问,可是有谁能够理解我呢?哪怕没有一个人理解我,我都要宽厚待人,不恼怒,不怨恨,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君子啊!

2、(出示完整的第一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则论语。

3、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今天学习的内容和我们平常学习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4、引导学生汇报。

5、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1)朗读速度慢;(2)停顿多;(3)语气词多;(4)字数很少,但是意思很丰富。

6、师领读,提醒学生注意读音和停顿。(板书:停顿)

7、师再次领读,指导学生在停顿的地方画上“/”,并告诉学生:朗读时的停顿不是截然断开,一定要有气相连。

8、(出示标有停顿的句子)学生齐读,注意停顿。

9、引导学生提问,相机解释“子”、“曰”、“说”、“愠”的意思,解释“说”的读音。(板书:说——悦,说:喜悦,愠:恼怒)

10、指导学生注意句子的语气

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这三个句子中都有一个“乎”字,这其实是表示一种语气(板书:语气),请大家看看,这里的“乎”是表示一种什么语气?(问的语气)问谁?(问自己)所以朗读的时候还要读出自己问自己的语气来。

11、师范读一遍,然后引读两遍。

12、全班齐读两遍。

13、全班背诵。

(三)学习第四则

1、(课件出示这一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请大家看看这一则论语,和刚才我们学习的一则论语有什么共同点?(都是问句,都有“乎”这个语气词)

2、学生自由读读。

3、指名学生读。

4、师简单介绍曾子(曾子名叫曾参,是孔子的一名非常优秀的学生),提醒学生注意“省”的读音,并解释意思。(板书:省:反省)

5、师范读,学生在书上标好停顿。

6、(出示标有停顿的句子)学生根据标好的停顿再次齐读。

7、全班齐读两遍。

8、引导学生猜猜这一则的意思。

9、师简单说说这一则的意思:曾子是一个非常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的人,他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我帮别人办事有没有尽心尽力?我和朋友交往有没有不守信用?老师教过的知识有没有复习?曾子的这种勤于反思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

10、师生齐读一遍。

(七)总结

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学习《论语》,我们可以获取很多很多知识,而且《论语》能教给我们的知识还将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多。希望大家课后能继续读《论语》,背《论语》,学《论语》,让我们在《论语》的陪伴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出示这个句子,全班齐读,在朗读中结束学习。)

第五篇:《论语》述而读后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论语》述而读后感。

孔子休闲在家时,仪态温和舒畅,神情祥和悠闲。

读后感:

一个作风严谨的人,有着习惯成自然的作派,人前不做作,人后不狰狞,即使在家里,衣着也不散乱,神情也不放纵,这不就是仁者所追求的“泰而不骄,威而不猛”么?孔子主张张弛有度,既不能张而不弛,也不能弛而不张。做事时精神张满,唯恐出现差池;闲暇时精神松弛,唯恐休息不好。只有充分地休息,才能保证充足的精力工作,这就是以弛保张,读后感《《论语》述而读后感》。

人的能量是有限的,有铁打的意志,但没有铁打的身体,就像一部高速运转的机器,性能再好,也要定期检修维护。人也是一样,工作时精神高度集中,就像机器在高速运转。闲暇时精神为之放松,就像机器在检修维护。人的每次检修维护,都是为下次能量积聚作准备。如果本次休息不足,下次的能量积聚也就不完美。

老子说:“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就是说为了治理天下而爱惜自己的身体,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为了把某项工作做好,把空闲时间用来充分地休息,而不愿用来拚酒或者狂欢,上位的人就可以放心地把这项工作交给他去做了。因为注意休息的人是在全力工作,而不注意休息的人是在凭兴趣工作,一旦兴趣索然,工作的积极性也就荡然无存了。

所以说,君子之修养,闲暇时精神放松,但不怠惰放肆,工作时专心致志,但不忙乱严厉,这就是君子所追求的中和之气。中和就是人身内在活动表现出来而又不伤人之本性,为外物所喜悦。

下载论语述而第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语述而第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语》述而之十四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之十四。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孔子在齐国研习《韶》乐,很长时间食不知味。感叹说:没料到研习音乐竟会达到这般的境界。读后感:儒学六......

    《论语》述而之五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之五。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呀!我很久没有梦见周公了。读后感:人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是说人们专注于某一事物时,中枢神......

    论语述而原文及翻译

    “述而”语出《论语·述而》,是孔子的自我评价,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下面是论语述而原文及翻译......

    论语述而篇的原文及翻译

    论语述而篇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论语述而篇的原文及翻译,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我于老......

    论语教学设计

    论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论语雍也篇》中的两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

    《论语》教学设计

    《论语》六则教学目的 1.了解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2.学习古人勤学好问,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教学设想 1.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孔子,教学第一......

    《论语》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勤学好问、永不满足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习重、难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论语教学设计

    七年语文上学期第10课《十二章》前四则教学设计 哨子河中学 曹雪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常用文言实词,积累文中出现的成语。 2、能力目标: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解,翻译课文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