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六年级上册语文《出塞》教案

时间:2019-05-13 01:2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师大六年级上册语文《出塞》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师大六年级上册语文《出塞》教案》。

第一篇:北师大六年级上册语文《出塞》教案

《出塞》

一、导入: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始终有战争在相随,无论是哪一个朝代都有战争的刀痕,印在文学的诗词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便不可封盖地长成为一颗艺苑奇葩。其中无论是用剑和心抒写的豪情,还是用弓和刀叙述的征战,或是用白发和眼泪表达的思念„„都像晶莹、细润的珍珠撒在诗海的托盘上,让人长吟,使人苦叹,让人流泪,使人感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出塞》。

一、交流资料

1、王昌龄(689—757):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人。安史之乱,避难江淮,为濠州刺史闾丘晓所杀。他是盛唐时期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有“诗家天子”之称。七绝与李白齐名,被视为“神品”。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等。

2、飞将:指汉代飞将军李广,李广曾任右北平太守,因其英勇善战,匈奴称其为“汉之飞将军”。

3、阴山:即阴山山脉,起自甘肃,延绵内蒙古,是古代中原地区北方的屏障。

4、互文: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语言结构彼此拼合,相互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内容

二、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1、诵读:可教师范读、学生诵读、自由散读、全班齐读

2、诗歌大意:

《出塞》一诗描绘了边关无良将驻守,致使匈奴频繁入侵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

三、比较探究:

1、请同学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所喜欢的诗句,及喜欢的理由。

2、这两首诗歌各是从什么角度出发来写战争的?(板书)

四、学生小结

五、作业

1、背诵默写

2、搜集关于反映战争的诗词 板书设计:

出 塞——对战乱的痛恨和对良将的思慕 教学反思:

第二篇: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出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故诗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歌,读诗

学生自由读。

二、破题而入,简析背景,1、读诗题

师:告诉老师,诗题中的“塞”指什么?

生:关塞、边塞

师: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

生:反映边塞生活或战事诗。

2、简单介绍边塞诗

课件出示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3、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师: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4、师:看到边塞,你想到什么?

生1:大漠、烽烟、长城、黄沙„„(自然环境艰苦)

生2: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生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生4:战争、征人„„(战争场面惨烈)

生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三、注释读诗,品味意境,抒发情感

1、自由读诗,注读,初步理解诗歌

2、师: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

生:万里长征 师: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

生:边塞远;时间长。

4、师: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

生:人未还

5、师: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生:战事频繁终老边塞

资料:(课件出示)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战死沙场。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师:——所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古人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师:这古来,是多少时间呢?

生: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

——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7、指导读这两句诗

师:这是叙事,告诉我们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

生:凝重

师: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

生:同情征人。

师:该怎样读呢?

生:同情。

师:这是怎样的一种同情呢?诗人看到了什么?

师:无数生命的死去,感叹生命的卑微„„

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失去亲人的悲痛,感叹人生的无奈„„

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

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

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8、师:面对着这样的征人的生活,你想说什么?

生1:对征人:„„

生2:对战争:„„

9、师:所以诗人这样写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1: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生2: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

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生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生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师:没有战争(渴望战争平息,征人回家)

生5:如果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匈奴就不敢度过阴山,侵我边疆,这样

征人就能早日回家,这是诗人的渴望,这是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师:对朝庭的失望

生6:战事连绵不断,与朝庭无名将贤才有关,恨报国之志不能如愿。

10、整体再读全诗,体会诗之意境

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阅读思考拓展升华

师:你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就会有和平吗?

师: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谈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对征人生活同情,或者写一个调查匈汉战争的论文。

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结合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故诗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一、出示诗歌,读诗

学生自由读。

二、破题而入,简析背景,1、读诗题

师:告诉老师,诗题中的“塞”指什么? 生:关塞、边塞

师: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 生:反映边塞生活或战事诗。

2、简单介绍边塞诗

课件出示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在边塞诗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众多的边塞诗,我们今天学的王昌龄的《出塞》是众多边塞诗中的极品,被尊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3、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

师: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4、师:看到边塞,你想到什么?

生1:大漠、烽烟、长城、黄沙„„(自然环境艰苦)

生2: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生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生4:战争、征人„„(战争场面惨烈)

生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三、注释读诗,品味意境,抒发情感

1、自由读诗,注读,初步理解诗歌

2、师: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

生:万里长征 师: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 生:边塞远;时间长。

4、师: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 生:人未还

5、师: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生:战事频繁终老边塞

资料:(课件出示)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战死沙场。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

师:——所以古人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6、师:这古来,是多少时间呢?

生: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

——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

7、指导读这两句诗

师:这是叙事,告诉我们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 生:凝重

师: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 生:同情征人。师:该怎样读呢? 生:同情。

师:这是怎样的一种同情呢?诗人看到了什么?

师:无数生命的死去,感叹生命的卑微„„ 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失去亲人的悲痛,感叹人生的无奈„„ 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 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 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8、师:面对着这样的征人的生活,你想说什么?

生1:对征人:„„

生2:对战争:„„

9、师:所以诗人这样写到: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师: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1: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生2: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

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生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生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师:没有战争(渴望战争平息,征人回家)

生5:如果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匈奴就不敢度过阴山,侵我边疆,这样

征人就能早日回家,这是诗人的渴望,这是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师:对朝庭的失望

生6:战事连绵不断,与朝庭无名将贤才有关,恨报国之志不能如愿。

10、整体再读全诗,体会诗之意境

生:齐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四、阅读思考拓展升华

师:你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就会有和平吗?

师: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谈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对征人生活同情,或者写一个调查匈汉战争的论文。

【这样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惊心动魄的古战争场面,并且 利用创设情景,为学生学习与创造提供一个良好的感知环境。】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 读诗)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 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

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就请你 和小组等同学交流一下。3、汇报交流:

展示的形式可以有朗读汇报,诉说诗意,想象古诗描绘的画 面„„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

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

维能力。】 4、指导感情朗读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 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指导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 读,使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并提高朗读水平】

四、诵读涵咏,感情升华。1、师创设情景: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

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 么呢? 2、学生展开想象,发表看法。3、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读出诗的韵味。

【教师启发学生体会边关展示生活的艰辛困苦、想念家乡和情人、渴

望和平的情感。】

五、适当拓展,引申探究 1、师:一首《出塞》把我们带到了古代凄凉悲怆的战争生活。

其实,有许多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接触到这个题材。课外,你收集到了 哪些边塞诗词,能不能运用我们刚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读你最喜欢 的一首诗呢? 2、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交流自学成果。4、全班交流汇报,注意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可以读诗谈 体会、合作背诗、轮流背诗、诗配画„„不同的形式汇报。5、小结:读了这么多首边塞诗歌,大家有什么感受?能不能选 用自己最擅长的形式来谈谈呢?

【通过此环节,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欲望。】

六、教学小结,结束授课 1、《出塞曲》这首诗,把我们带到了古代的战场,我们齐读课 文,表达对边关战士的敬畏之情吧!板书设计: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第三篇: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地球家庭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以“地球家庭”为主题。有《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别挤了》《阳光皮肤》《黑孩子罗伯特》《瑞恩的井》和语文天地七组成。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学生易于理解,主题易于理解,但是主要人物的做法需要学生深入结合生活实际,结合时代背景,结合事件发生的环境反复体味建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提升学生的做人情感。并加强单元课文内容的比较,从而使学生理解主题的意义。本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上: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了解倒叙、插叙侧面描写手法的作用,了解诗歌深刻的含义。

在能力上:继续学习抓住人物典型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写作中学习使用含蓄性结尾突出中心的方法。

情感上:

激发学生对和平的向往,对民族团结、种族平等、做人要有爱心这种责任的深刻理解。单元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典型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本单元主题在今天的时代意义。单元教学策略

1.本单元依然要紧紧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等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2.根据单元的主题和内容可以进行单元之间的调整。可以先学习第七单元《战争》,进而学习《地球家庭》,因为这两个单元有因果关系,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同时可以使学生深化对主题的理解。

3.本单元可以加强对比阅读,如人物的思想感情:黑孩子罗伯特与瑞恩的爱心。

4.诗歌《别挤了》只要能够理解“挤”的含义就可以了,可以把它作为一篇拓展阅读课文处理,广泛理解“挤”的含义。

5.本单元在教学中可以使用访谈等话题式的交流方式,使学生换位思考,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6.本单元的写作在选材上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置身于一种情境中想象,进行描写。

7.建议学生在写作中采用倒叙、插叙、侧面描写的方法使文章更具特色,在结构上浑然天成。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中国男孩雷棣在得知父亲雷润民为维护世界和平捐躯的消息后,自强不息、发奋图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决心完成父亲为完成的事业——为世界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的感人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回眸、殉难、继承、雷棣、泣不成声、了如指掌。2.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内心情感。

3.深入理解雷棣自强部新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课文顺序 倒叙喝茶需结合叙述的写作顺序 5.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人物内心情感。

2.深入理解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学习雷棣热爱和平、发奋图强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同时我们也会看到,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仍时有发生,也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呼唤和平,企盼和平成了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呼声。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看看一个孩子是怎样为世界和平而努力的。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出示课题)

2.你们知道课题中的“企盼”是什么意思吗?

3.围绕着课题,你有什么想提的问题吗?(板书问题)

4.唯学患无疑,疑则进也。这节课,我们就带着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2.同学们,读书要注意积累,老师这儿有几个词语想请同学们来读一读。3.谁来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解答学生不理解又查不到的词。(学生提问,学生解答,教师点拨)4.学生朗读课文,试着概括课文内容。(学生概括,教师补充)5.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1)激励雷棣自强不息的动力是什么?(2)父亲牺牲后雷棣成长经历了哪几件事?

三、布置.作业:

课下搜集一下有关中东问题的材料。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理解品味

1.通过初读课文,我们既读准了字音,又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刚才同学们提出了“雷棣为什么要企盼世界和平”这一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答案。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

3.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谁能来说一说,雷棣为什么企盼世界和平?(1)维护和平是爸爸生前的理想。(“记住,孩子,你爸爸是为维护和平牺牲的。”)

(2)维护和平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孩子,登爸爸回来,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4.小结:是呀,正像同学们刚才所说的那样,维护世界和平既是爸爸生前的理想,也是家人对雷棣的希望,雷棣怎么也忘不了爸爸那亲切的音容笑貌;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他和妈妈说的话;更忘不了他与爸爸之间的约定,可是现在,蓝盔回来了,爸爸却牺牲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雷棣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这封信,共同感受一下他对爸爸的思念,对和平的企盼。

5.(出示雷棣的信)指名配乐朗读课文。声声爸爸叫得人心碎,谁再来读一读?

6.残酷的战争夺取了父亲的生命,却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4~6自然段,找一找,从哪儿可以看出雷棣一下子长大了?将相关的句子在书中划出来。(出示:从此,雷棣好像一下子长大了。)

(1)关心他人(2)关心政治(3)努力学习(4)谢绝帮助

7.对家庭、对社会乃至对世界强烈的责任感使雷棣一下子长大了,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是否对雷棣产生了某种感情呢?

8.看来,同学们对雷棣都有自己的独特感情,那么就请同学们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你对雷棣场生了怎样的感情?并结合具体句子谈一谈为什么?

(1)关心他人:想象一下,他还会从哪些方面来照顾妈妈? 小结:雷棣不再是那个淘气的小男孩,他已经懂得为别人着想。(2)关心政治:他可能从新闻中了解到哪些事情?如果你是雷棣,了解了这些事情后,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小结:雷棣正在为成为一名维和战士而努力。(3)努力学习:是什么在时刻激励着雷棣?

小结:父亲的牺牲、维护和平的心愿激励着雷棣自强不息。(4)谢绝帮助:雷棣为什么会这样做?(出示爸爸的话)雷棣明白爸爸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他明白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9.小结:雷棣现在还小,他还不能进入联合国,不能参与维和行动,但是,他在用自己的行动努力着,为今后维护世界和平打下基础。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和平的企盼,我们无法阻止战争,但我们能够不断壮大和平的力量,让我们将心中的渴望化作共同的声音。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出示最后一段)

二、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现在你再来说说什么是“企盼”?

2.(配乐出示战争画面)是呀,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依然弥漫着硝烟,还有一些国家处在残酷的战争中,还有许多孩子正饱尝战争的苦难,请同学们拿出笔,记录下你对远方处在战火中的小伙伴、对自己或者对周围的人最想说的话。

3.我们要维护世界和平,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和谐的家庭,和谐的班级,和谐的校园。同学们,为了建造一个和谐的家庭,和谐的班级,和谐的校园,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三、布置作业,积累语句 1.欣赏诗歌《放飞和平》

2.请摘抄文中你感受最深刻的句子吧!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黑孩子罗伯特

教材简析:

本文叙述了黑孩子罗伯特为了救治得病的白人同学,毅然捐出了苦心积攒打算购买心爱玩具的钱,刻画了一个天真、善良、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黑孩子形象,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不同种族的人应如何相处。教学目的:

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时代背景。

3.感悟罗伯特对残酷生活的积极、豁达的正确的人生态度。4.学会正确、积极地实现自己的梦想,造福他人。

教学重点:1人物形象的刻画及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儿童心灵的创伤。教学难点: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罗伯特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的画面。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黑孩子罗伯特从小生活在贫民窟,因为肤色问题常常受到同学丽莎的奚落,但后来他为了救治得病的丽莎,却毅然捐出了自己苦心积攒打算购买心爱玩具的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黑孩子罗伯特》,去了解事件的缘由。

二、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背景资料。

三、自主学习

(一)解决字词

霉臭 冲鼻 橱窗 攒钱 捐钱 寒颤 撵 出殡 奚落 怦怦 蠢 灰暗:暗淡,不鲜明。霉臭:发霉腐烂,散发臭味。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讥讽嘲笑。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寒颤: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的现象。惊恐:惊慌恐惧。

哽:因感情激动等喉咙堵塞发不出声音。

(二)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文题”的理解:“黑”指罗伯特的种族,在这里着重指出“黑‘字,意在说明在当时乃至今种族歧视严惩的社会,罗伯特的天真、善良、富有爱心的高尚品质就尤为珍贵了。

2.说说文章讲了一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

本文叙述了黑孩子罗伯特为了救治得病的白人同学,毅然捐出了苦心积攒打算购买心爱玩具的钱,刻画了一个天真、善良、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黑孩子形象,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不同种族的人应如何相处。

3.文章结构

(1)1马丁•路德•金的讲话。

(2)2—5交待罗伯特生活在“种族歧视”的环境中。(3)6—7罗伯特为买战斗机模型辛苦攒钱。

(4)8—20罗伯特把买战斗机的钱捐给丽莎治病,这行为感动了丽莎的父亲,让他重新认识了种族关系。

四、小结

学生讨论:我们该如何面对歧视,学会生活 板书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听写生字 2.文章主题

3.我们该如何面对歧视,学会生活 二、走进文本,细读品悟。

(一)理解“备受歧视”——感知罗伯特的敏感、压抑。1.重点指导读丽莎奚落他的句子。

指名回答,想一想丽莎说这句话时会是什么表情?你能学一学吗?引导学生读出嘲笑、鄙视语气。丽莎的这种语言、语气、就教“奚落”

2.丽莎为什么要这样对待罗伯特?是他学习不好吗?是他不真诚吗?在美国白人为什么这样对待黑人?为什么黑人就要遭受不平等的待遇?请学生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白人为什么这样对待黑人。(交流资料)

3.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他备受歧视?找出相关句子读读。谈谈你的感受。

4.假如你是罗伯特在这样的环境中你心里会是什么感受?会想些什么?

(二)感受“主动捐款”——体会罗伯特善良和宽容的美好品质。1.仔细品读“主动捐款”这一部分画出你最感动的地方,想一想你为什么感动。

现在你就是丽莎的朋友,你想对丽莎说点什么?把你的感受放进去,读。可是丽莎承认过他这个朋友吗?丽莎是怎么对他说的?(讨论发言)她凭什么这样说呀,这样的评价公平吗?(不公平)而此时的罗伯特却在心里对丽莎说的——呃,天哪!2.指名读,看到罗伯特的行动,你又有什么样的体会?

小结:(一颗善良的心、自己的梦想)我们看到的是——罗伯特的善良和宽容。(板书:善良、宽容)

三、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认识种族平等的意义,珍视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

探究学习

作业:巩固字词

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别挤了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能让人的心灵受到洗涤的诗歌,它表现了狄更斯向往和追求人间美好的一切,追求真善美,倡导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首诗歌,让我们的心灵也受到洗涤和净化。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联系生活,结合时代背景感悟诗歌内容,使心灵受到感染及教化,懂得我们的生活需要真诚、善良、宽容等。3.写摘录笔记,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理解“别挤”的含义,使学生心灵受到感染及教化,懂得我们生活需要真诚、善良、宽容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板书“挤”,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齐读课题。

二、了解作者,背景铺垫。

1.师:你对作者狄更斯了解多少?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狄更斯。

2.媒体演示:狄更斯的头像。

3.交流有关狄更斯的资料

三、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2)形似字

敞 宽敞

愧 惭愧

魁 魁梧 峻 险峻 蔽 敝帚自珍 槐 槐树

俊 英俊 3)解词:

容纳:在固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追求: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

压抑:对感情,力量等加以限制使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鼓励:激发;勉励。严峻:严厉,严肃。

四、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

3)找学生读课文,老师点拨(从字音,节奏,声调方面)。4)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文中的“挤”和“你”?

明确:挤指不道德的行为(思想上,行动上);你指没有道德规范或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

2.本文分两小节,每一小节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一节:告诉人们在追求自己的自由时不要侵犯别人的权利,要容纳

别人,不要使别人的感情受到压抑。

诗歌开始就告诉大家不要挤,进行一种心灵上的呼唤,语言亲切自然。“容纳”为全文定下基调,具有广义的含义,即思想上,行动上和心灵上的“挤“。

二节:讲要善待别人,要遵守道德行为规范,不要用不宽容,不善良,不真诚的心对待别人

结尾再次呼吁“不要挤,千万不要挤”照应开头和文题,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3)本文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归纳,老师点拨)明确:本文以形象的语言启发我们不要为了获取自己的私利而不择手段,伤害他人,要用宽容,善良,真诚的心去和别人平等和谐的相处。

二、总结全文谈收获和感悟。

三、再次带着感情朗读并背诵全文。

四、作业:生活中,你一定对身边的某些事物或景物有过很深的感触,能写一首小诗表达你的感受吗? 板书:

教学反思:

瑞恩的井 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的是一个6岁的小男孩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孩子能喝上洁净的水的梦想,额外帮家里做家务来攒钱造井,他的事迹感动了身边的很多人。终于,瑞恩的井建成了。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瑞恩的爱心、决心和执着,感染着每一个人。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引导学生从人物语言、举止上去把握人物内心的精神世界

3.培养学生浏览、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体会瑞恩的爱心、同情心、学会关心他人。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瑞恩的井》,这是生活在加拿大一个普通家庭的一个普通男孩身上的故事,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故事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

募捐mùjuān 草棚 péng 羞怯 qiè 水泵 bèng 登载 zǎi 擦 cā 罐guàn

三、合作学习

(一)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学生交流对课文整体感受(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2.根据文章的内容、写法设问,质疑解难

(二)重点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学生点评。找出描写瑞恩言行的句子,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瑞恩:富有爱心,具有超人的毅力,恒心。(例子略)四 探究学习

1.“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这句话有什么意义?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既是瑞恩决定攒钱的原因,也是瑞恩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的精神动力,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进一步表现了瑞思的真诚,无私,没有国界的爱。

2.瑞恩的行为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真理。五 回顾反思

1.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2.如何看待给瑞恩以极大支持的妈妈。

3.瑞思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你的梦想是什么,又如何实现呢? 教学反思

阳光皮肤

教学简析:

《阳光皮肤》一课讲述了在国际少年班里众多小朋友之中的“我”企盼世界人民团结、平等、互助的美好愿望。课文以课堂对话为主线,通过“我”的一番话写出了南非人求平等、求生存的心声。教学目标

1.有感情、熟练地朗读课文。2.理解故事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3.能够感悟并有所启示。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情。教学重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课文内容,体会“我”渴望全世界人民团结、平时、互助的美好愿望。教学难点:

调动学生们“积极性”以达到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把握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搜集资料并整理有关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的故事,在班上交流。

二、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读完,请你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出课文内容。

三、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课文共几段,可分为几个部分。

四、探究

读课文质疑,读读句子,讨论问题。

1.想想小朋友介绍自己国家事的心情,指导感情朗读。2.讨论能不能说所有人的皮肤都是“阳光皮肤”?

3.比较本课和《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由于雷隶热爱世界和平的精神体会“我”的美好愿望。

五、拓展训练

20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不顾美、英等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许多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查阅这方面的材料,将感受最深的做成卡片,介绍给同学。明确:例如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简介钱学森:

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6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他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则,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阅读钱学森写给人大常委会求救信,感受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

六、小结

七、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语文天地

教材简析:本练习有日积月累和综合活动组成。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诗歌《欢乐颂》的基础上放声朗读,熟读成诵,读出颂歌的热情和豪迈。

2.围绕“地球家庭”,召开主题班队会。

第一课时

一、学习《欢乐颂》 1.了解席勒和《欢乐颂》

《欢乐颂》(AndieFreude)是席勒1785年夏天在莱比锡写的,那时他创作的戏剧《强盗》和《阴谋与爱情》获得巨大成功。恩格斯称《强盗》是“歌颂一个向全社会公开宣战的豪侠的青年”,《阴谋与爱情》则是“德国第一个具有政治倾向的戏剧”。然而,当时的席勒受到欧根公爵的迫害出逃在外,身无分文,负债累累,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正在席勒走投无路的时候,莱比锡4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仰慕席勒的才华,写信邀请他到莱比锡去,路费由他们承担。席勒接到信后立即从曼海姆出发,不顾旅途困顿和身体虚弱,走了8天来到莱比锡,受到4位陌生朋友的热情欢迎和无微不至的招待。《欢乐颂》就是在席勒感受了这种雪中送炭的温暖后,以万分感激的心情写出来的。

2.朗读诗歌,正音,注意节奏 3.理解诗歌

这首诗采用了当时流行的颂歌体

席勒在他的《欢乐颂》中歌颂的欢乐,先是歌颂他受友谊感动后产生的具体欢乐,后来他把这种具体的欢乐人格化,使欢乐拥有了普遍性,进而引申出他对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追求,特别是对博爱的歌颂。“你温柔的翅膀飞到哪里,哪里的人们都结成兄弟。” 歌颂人间欢乐 宣扬博爱理。

4.熟读成诵 5.学唱《欢乐颂》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地球上。虽然人与人可能相隔万水千山,但我们互相依存,虽也离不开水,各国人民应该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互相爱护,互相尊重。

二、活动步骤及内容提示: 1.坐在家里“看世界”。

我家的电视是外国的产品,我想了解那个国家的情况。我家乡的特产出口到了哪国?那个国家是怎么样的? 我给远在美国的表哥写信了解印第安人的情况。„„

2.查阅资料了解世界。

我要到互联网上查找某国的风土人情资料。我要到图书馆里查找某个邻国的气象资料。我有一张介绍四大文明古国的光盘。„„ 3.习作。

给外国的小朋友写信。

想想作文:假如我在————国。

以瑞恩小伙伴的口吻讲述瑞恩的故事。(瑞恩,单元课文中的一位加拿大男孩,主人公)

„„

4.召开主题报告会。

我一边发言一边演示自己做的课件。我听同学发言时,还提出自己的问题。当我感受较深时,就即兴发言。5.制作世界风情。

第三课时

完成《单元检测》

第四课时

讲解《单元检测》 教学反思

第四篇: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

《三峡之秋》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蒲山镇倪家洼小学 樊钊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三峡秋天的特点,哪位同学来告诉大家是什么?

二、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了解三峡的秋天一天的景物,首先我们一起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

1、2、指名读。

大家有信心完成吗?

三、出示自学指导一,安排学生自学1、2、3、课件出示并指名读。学生自学 指名汇报

(1)、填表(板书)

(2)、有感情的读一读你最感兴趣的语句,试着读出感情。

四、思考:最后一段可以去掉吗?说说你的看法。

五、小结:我们跟随作者了解了三峡秋天一天的景物变化,了解了三峡的雄奇壮观,从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六、接下来我们跟随著名作家刘白羽先生一起去游览三峡。把《丛书》翻到75页,根据自学指导学习《长江三峡》,出示自学指导二

1、出示并指名读

2、学生自学

3、指名汇报

七、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方纪的《三峡之秋》和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和作者一起领略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八、当堂测试

经过认真地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完全掌握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测试一下吧。

九、反馈测试结果

十、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的优美词语、句子并搜集关于长江三峡的诗歌。

2、课外自学《祖国山河美》。

●选做题:选择一处你喜欢的景物,观察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并写下来。

板书设计: 三峡之秋

早晨 明丽

一天 中午 热烈 雄奇壮丽(中秋)下午平静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夜晚 宁静、神秘

第五篇: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上册《十五从军征》教案

《十五从军征》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朗读古诗。

2、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继续学习古诗,了解大意。

1、小组内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三、深入诵读,品味情感。

1、再读诗歌,边读边想诗中的主人翁是谁?这首诗讲述了一段怎样的故事?

2、哪一句给我们介绍了他一生的经历? 出示: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3、这位在战场上征战了65年的老兵,经历了23400多天苦苦期盼。此时,终于可以回家了,他的心情怎样?他最想见到的是什么?

4、乡人告诉他的他家现在是什么样的呢? 引出: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5、听了乡人的话老兵会有什么反映呢?

6、引出: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你看到了什么? 7、65年前他离家时,他的家,可能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现在这番荒凉的景象,怎不让人悲伤难过呢?

8、在这种情况下,80岁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

出示: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在当时的朝代,是不是只有老兵一人忍受这些痛苦呢?还有哪些人像老兵一样孤独呢?

学生想象回答,失去孩子的老人,妻子失去了丈夫,孩子失去了父母…..5、失去了亲人,无依无靠的老兵面对着一切,他又能怎样?面对着悲惨现实的老兵他只能怎样?

引出: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面对现实,他只能是老泪纵横,无声的哭泣啊,他会哭什么呢? 人世沧桑的 老泪,落在他破旧的征衣上,和周围悲凉的景象构成了一副无比凄凉的画。

四、升华主题。

1、这就是80岁老兵回家的经历,让我们再一次用读来表现他的凄苦与悲凉吧。(齐读)

2、通过这首诗,你对战争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3、是的,战争是残酷的,老人的悲苦经历只是当时遭受战争苦难的人们的一个缩影,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家庭因为战争而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五、作业。1.背诵古诗;

2.改写《十五从军征》; 3.积累有关战争的诗歌。板书设计:

十五从军征 喜——悲——泣

下载北师大六年级上册语文《出塞》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师大六年级上册语文《出塞》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一、 周学习内容:第七单元的主题是战争,一共有六篇课文,选材广泛,内容丰富,本周学习乐府诗《十五从军行》《出塞》。二、 周学习重难点:1.生......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矛与盾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推荐]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张习海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中不再着眼于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不再设“语文天地”做单项练习,不再通过“金钥匙”学习某种学习方法或策略,......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整理复习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语文背诵资料 一、字词: 审阅陈设一盏蒙眬咨询浏览简朴思索呼啸汹涌澎湃搁板心惊肉跳怒吼抱怨僵硬蜷缩魁梧黧黑忐忑不安喃喃自语蜿蜒瞭望倚靠摇曳低吟浅唱身......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齐镇中心小学:胡丽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3篇主体课文,2篇拓展阅读,1个综合活动,主体课文下设2个思考题(内容/形式)......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老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开展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每一篇六年级语文教案都是六年级语文老师的心血,你不妨与我们分享......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六年级语文老师要全面而深刻地把握好人与六年级语文的关系,让六年级语文喷射出缤纷的色彩。六年级语文老师的教学工作离不开六年级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六年语文科教学进度安排周日期内容备注18.19~8.23一1‚2‚3‚28.26~8.3034‚习作‚园地39.2~9.6机动二5‚6‚749.9~9.1378‚口语习作中秋节1天59.16~9.20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