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燕子专列》教学案例
《燕子专列》教学片段
-----刘金彩
一、激趣导入
1、想象说话,升华情感。
师:在理解“长途跋涉”一词时,启发学生想象,问: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长途跋涉的燕子可能飞过哪里?
学生:(1、飞过崇山峻岭
2、飞过炎炎沙漠
3、飞过峡谷
4、飞过未解冻的小河
5、飞过了无边无际的大海……)
二、自主探究
1、师:长途跋涉的燕子经历了千难万险,飞越了千山万水。多么艰辛的燕子啊!你再来读这段话的时候,肯定对“长途跋涉”有更深感受了。
2、指名学生读文,要读出自己的感受。(1)指名一名学生读。
教师问:你为什么这样读? 学生:燕子飞得真辛苦呀!(2)指名另一学生读文。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学生:燕子飞得路真长呀!
3、教师总结:燕子真累呀!并板书:累
4、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展示提升 精讲点拨
1、师:瑞士政府呼吁人们出来救助燕子。请你想象一下。他们通过广播、电视会怎样呼吁?假如是你,你会怎样呼吁?
2、学生汇报。(可以以主持人、播音员、记者等的身份呼吁人们。)
3、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们快快写下来吧。
4、学生动笔书写。
学生:(1:在大雪里,成千上万只燕子随时会被风雪无情地夺走性命!你们快行动起来吧!2:居民们,让我们伸出自己的手,去拯救那些濒临死亡的燕子吧!3:燕子也是有生命的呀!这些燕子正面临着死亡,请你们帮一下燕子,把燕子从冰冷的地上救出来,把它从死神的手里拯救出来。请你献出一点爱心吧!4:小燕子是多么的可爱,可如今它们却濒临死亡。大家快行动起来,去拯救那些小燕子吧!……)
5、假如你是一只正躺在茫茫雪海中的奄奄一息的燕子,想想,你会怎样?
(1、救救燕子吧!
2、这世上如果没有了燕子,春天就不美丽了,生态的平衡将会遭到破坏,害虫将无法消灭……)
6、教师总结:孩子们,你们的表现真棒!你们对燕子的爱上升到了环境保护的层次,真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四、拓展精炼
孩子们,你们就是可爱的燕子,把你们感谢的话记下来吧!学生进行练笔。
课后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采用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反复品味,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当学生在学习“长途跋涉”这一词时,引导学生说出燕子飞过哪里?从词入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达到以文入情的目的。这样学生理解“长途跋涉”就容易多了。这种从抽象到具体的引导过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这样的理解,水到渠成。
本课教学,我还重视加强学生读写结合。我设计了“他们通过广播、电视会怎样呼吁?假如是你,你会怎样呼吁?”和“代表燕子对政府和居民说几句感谢的话”,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有自己的理解,因此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这堂课的不足之处是:我课上考虑的只是教案、环节、过程。其实,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状况。应根据课堂上生成的情景,推动教学的进程。视学生的学情,一边上课,一边调控、创造、发展、适应,这样学习效果会更好。
第二篇:《燕子专列》教学案例及反思
《燕子专列》教学案例及反思
【案例背景】
《燕子专列》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有着一个鲜明的主题:“爱护周围环境”。围绕这个专题,我所选择的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故事,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友好和谐之情。教学本课,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贯穿全文的爱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鸟类的意识。本案例的撰写以人类对动物的博大爱心为主线,将这种浓浓的关爱之情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学习之中不断增强人与动物是朋友、应该和谐相处这一环保意识。【教学过程】
课件出示:“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你体会到什么? 生:“冒着”“顶着”“踏着”“四处”。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人们不畏严寒关爱燕子。师:你仿佛看到哪些人在寻找燕子? 生:有老人
生:当地政府的一些官员。生:还有警察局里的警察。
师:我明白大伙的意思了。你们是说可能这一大群的人当中,有老人们,他们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冒着——读下去吧。
生:(读)“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可能年轻人更是冲在前头,他们冒着——
生:(读)“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还有可能跟我们大伙一样年龄的孩子们也不甘示弱,他们也—— 生:(读)“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那么多不同年龄不同职务不同身份的人,都纷纷走出家门——
生:(齐读)“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是啊,有老人,有小孩,有年轻人,这么多不同年龄不同职位不同身份的人都走出家门去寻找燕子,这就叫做——纷纷。谁再来读这个词? 生:(读)“纷纷”。(连续指名五人)
师: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会到哪儿去寻找啊? 生:森林。
生:皑皑白雪里面。师:雪堆里。生:皑皑白雪所覆盖的高山。生:被白雪覆盖的小河。生:还有被白雪覆盖着的草。
师:是啊,居民们在山间,河边,在森林里寻找,这就是—— 生:(齐)“四处寻找”。)
师:为了拯救燕子,居民们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这样地寻找。这是一种对燕子的怎样的在乎啊?我们连起来再来读读这段话。生:齐读这一段话。
师:从政府的呼吁到居民的寻找到最后把燕子送上了专列,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们感觉到了瑞士人民对燕子的——
生:(齐)在乎!师:这种在乎,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和—— 生:(齐)爱(板书:爱)!【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抓住本课的教学难点,即领会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我主要通过抓重点词句,反复朗读来感受。孩子们从词语中体会到了人们寻找燕子的焦急,体会到了人们不畏严寒的高尚品德,从小贝蒂在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中的寻找到瑞士人民不畏严寒四处寻找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对小燕子的真挚热爱!我没有要求学生按课文顺序来一段段读,让他们选自己感动的语段来读。列车开动了,燕子要走了,带走的是爱心,留下的是人与动物的永恒友情,正是这个感人的故事,孩子们悟出来了:人与动物是朋友,应该和谐相处。我的教学也接近了尾声,但所有爱之曲以随着和谐之音奏响了,永久地吟唱。
第三篇:《燕子专列》教学反思
《燕子专列》教学反思:
《燕子专列》讲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许多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火车站,并用带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很感人,再加上叙述平实,语言浅显,三年级的学生读完一遍后,都能说出大致的意思:瑞士人们非常爱鸟,我们要懂得保护动物。所以我这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一颗爱心贯穿全文,就是要让孩子们从故事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人们为保护燕子所表现出来得博大爱心。
如何让这“爱”鲜活起来,让学生能触摸到这生动的感人的爱,让这爱在他们的心间流淌?我赶赴琢磨,觉得还是通过感情朗读,让瑞士人们爱鸟的情感具体地呈现在孩子面前,让抽象的爱可以真实地触摸,从而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在语言和精神上的双赢。
因此课堂上我所设计的环节并不是很多,主要采取以读促情的方法来达到预期目的。学生也在我的逐步引导之下感受、领悟,从而上升到情感。当燕子遇到了麻烦,濒临死亡之际,孩子们读起来语调低沉,似乎被这恶劣的环境感染,心情非常沉重。于是有孩子说:“这天气来得太突然,小燕子一点准备都没有,真替他们担心”。有的说:“小燕子能吃的昆虫都冻死了,它又冷又饿,再加上飞了那么长时间,真可怜啊!”还有的说“燕子遇到了濒临死亡的麻烦,我们应该马上采取救助行动。”童心的善良由此可见一斑。此时,孩子们对燕子的爱蒙上了深深的同情。
“面对险情,瑞士政府采取什么行动?”紧接着我话锋一转,孩子们马上找到了瑞士政府的决定,欢呼雀跃着。看着他们的高兴劲,我让学生当一回小播音员,现场直播,向人们呼吁救燕子。孩子们纷纷举手,热情洋溢、激动万分地向人们呼吁倡议:救助燕子吧!不同的话语表达了同样的心境。此处的教学,将孩子们对燕子的爱上升到了环境保护的层次,为下文的朗读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随之而来的就是怎样解决本课的教学难点,即领会描写恶劣气候与环境的内容与人们奉献爱心的关系,感受这样写的表达效果。我主要来抓重点词句,反复朗读来感受。孩子们从那些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人们寻找燕子的焦急,体会到了人们不畏严寒的高尚品德。从小贝蒂在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中的寻找,深深体会到了瑞士人民对小小燕子的真挚热爱!此刻我让学生读“小贝蒂最打动你的句子”,学生勿需我强加给他们什么样的感情,吕筱田已经读得声情并茂,孩子们自动为她鼓起了掌,因为他们已被爱深深感动!
列车开动了,燕子要走了,带走的是一颗颗浓浓的爱心,留下的是人与动物的永恒友情。我创设了一个让孩子们表达爱的情境:“如果你是得救的燕子,你会像谁致谢?”“如果你是送行队伍中的一员,你向小燕子说什么?”孩子们情感得到宣泄和升华,悟出来了——“请爱护鸟,爱护所有的生灵,尊重所有的生命,因为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上。”在孩子们有感情的大声齐读中全文结束了。
我的教学也接近了尾声,但所有的爱之曲已随着和谐之音奏响了,永久地吟唱!爱的课堂,定能让我和学生一起变得美丽!
第四篇:《燕子专列》教学反思
《燕子专列》教学反思
城关小学 张旭娟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研读文本,走进语言深处。针对三年级教材特点,着重借助对“料峭”、“纷纷”、“一点不在乎”三个重点词语的理解组织教学。通过多种理解词语方法的渗透,经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语文训练,包孕着丰厚的情感、丰富的内涵,实现语言训练立体化,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二、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如何让学生不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了解故事,而能入情入境地体验课文。我想方设法让学生把自己当作小燕子,设身处地地自主阅读,交流感受。这样,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融入其中。
三、创设一个个情境使学生融入文中,把孩子们带进文中。《新课标》要求:“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学生理解政府号召居民拯救燕子时,让学生当电台主持人、记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呼吁居民救助燕子;在感受小贝蒂一心救燕子时,让学生看图说说贝蒂的动作、神情她好象在说些什么?在送燕子的站台上,让学生
想象,假如你就是车厢里的一只幸福的小燕子,你想对送行的人说些什么?如果你是送行的居民,你又会对小燕子说些什么?这些情境使学生更快的融入课文中,感受到人和动物间的美好情意,充分理解了课文。这些动情的语言把孩子们引入了课文中的世界,在那里,他们激动着,感受着主人翁的感受。这样就少了一些生硬的剖析,增加一些语文味。
四、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关注,营造了一个“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摒弃了繁琐的分析,将静态的文字链接成动人的情境,在反复品读中丰富着语言的内涵,丰富着人物的精神,丰富着学生的人生体验。引导学生于潜移默化中修身化性,于文字品味中弘扬人文精神。
五、整个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读书方法,如做批注、画重点句子、圈重点词。
六、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不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每一次读都有目的性,每一次读都有收获,每一次读都能使自己与文章的情感更贴近。这样多种形式的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七、整节课围绕“爱”之主题构建课堂,理解层层推进,情感步步升华。课堂教学结构疏密有致、粗细结合。对整个教材的处理新颖、简洁、深刻。
第五篇:燕子专列教学反思范文
《燕子专列》教学反思
《燕子专列》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本中带着浓浓的人文关怀,传递着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由于文本与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拉近文本和学生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才能促使他们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燕子专列》时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会流利、有感情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方法目标: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学会探究,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自己学会想象,在老师的鼓励声中,自己学会表达。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语的理解,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增强爱护鸟类的意识。从课堂的实施来看,这几个目标还是基本能达到的。
首先在课堂上聚焦燕子遇到的“困难”。学生在第一次朗读时,只能很表面地知道燕子遇到了麻烦,在能够读正确的基础上,先从学生的起点出发,让他们从主观上找找自己觉得最让燕子感到困难的是什么?在学生说的同时,以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加深“气温骤降”、“长途跋涉”、“饥寒交迫”这几个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了这几个重点词语,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燕子遇到的困难,燕子的可怜,激发学生对燕子的同情心,学生边理解边读,朗读水平有层次地获得了提高。
在聚焦“救护”这个教学环节中,让学生想象自己是播音员如何呼吁,体会瑞士人民的焦急心情.学习小姑娘的做法时,让学生看图想象她的动作、语言,体会她对小燕子的珍爱,学习居民们救助燕子时,让学生思考有哪些人纷纷走出了家门,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角色反复朗读“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燕子”一句,让学生强烈的感受到居民们为了救燕子不辞辛苦,不怕困难。最后进行拓展,给学生讲述《丹顶鹤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情感,为保护小鸟设计宣传语.
感情朗读是对理解课文、人与文本交流的一种情感上的升华。要想使学生读好课文,必须要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其思想感情。由此可见,重点词句的理解的确是读好课文的关键。
本节课也存在许多问题:
1、对学生整体的情绪与表达把握不够。特别是到了后面让学生看图想象小贝蒂的动作、语言,体会她对小燕子的珍爱时,感觉提出的问题不够明确,学生说的不够到位。
2、教师在范读方太少,只读了一个自然段。
3、小组合作没有实效,学生只会自己学自己的,不会合作。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关注学生的情态发展,挖掘课堂的生成资源,让自己的教学教态更从容,更淡定。更多把平台让给学生,让他们施展,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会读、会说、会写。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张淑珍
2015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