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 教学案例

时间:2019-05-13 01:1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画风 教学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画风 教学案例》。

第一篇:画风 教学案例

第二课时

一、导入——看图说话,巩固生字

1、师:春天是个外出郊游的好季节,瞧!有三位小朋友正在郊外画画,快来看看他们画了什么?(出示图片)你能说出来吗?看谁说得最好、最完整。(训练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学生自由说,老师引导、纠正用词)

2、师:同学们说得真棒!知道这幅画是哪三位小朋友画的吗?(出示课件——宋涛、陈丹、赵小艺)快和他们打声招呼吧!(请学生用打招呼的方式说出他们的名字,老师引导,再让学生齐读,巩固生字。)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师: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这三位小朋友走进15课——画风。(老师板书课题)请大家翻开书66页,自己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

1)师:好了,现在谁能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

2)学生汇报——课文讲了宋涛、陈丹和赵小艺一起画画/画风的事(老师应适当引导学生简洁的概括课文内容——什么时间,谁在哪里做什么。)

3、引读第一小节

师:对了,那他们先画了什么?(出示课文第一段)

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画画,他们在洁白的纸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陈丹还在树上画了几只(小鸟)。

——指名填空,再让全班齐读第一段(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和后面画风的图画进行对比。)

三、精读课文——朗读练习,交际训练

1、师:他们在画画时遇到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宋涛提出如何画风)

3、师:画风啊,这可有难度了,在你们心目中,风是什么样子的?(生:风,看不见,摸不着)

4、师:现在敬老师有任务要交给爱动脑筋的孩子们,请看(出示默读要求:请同学们默读3——8自然段,想想赵小艺他们是怎样画风的?把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勾画出来。)

师:谁能把任务读一读?(指名读,老师强调默读)师:听明白的同学就赶快开始行动吧!

5、学生先默读,再用笔勾画,老师巡视、指导

6、师:完成了这两个任务的同学请坐好,你们刚才动脑想动手画,现在咱们来动动嘴,(出示第三个任务——把你勾画的句子读给同桌听)把你勾画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听,快!

7、学生汇报:

(1)师:谁愿意第一个展示你的学习成果?读出你找到的句子。指名回答:

A、“只见他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浮着。” B、“她在大树旁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C、“他把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D、“他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老师一定要指导到位,只画出画风的句子,对话不能勾画在内。指名读出自己勾画的句子,若不正确就请同学互相补充。)(2)师:都画出这4句话的同学请举手,哟!真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孩子,恭喜你们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现在你们可以轻松一下,来欣赏几幅画

8、看图说话,口语交际

(1)(出示图画——赵小艺的画:旗杆 旗子 飘)

A、师:你们看,这是谁的画?——赵小艺(师板书:赵小艺)B、师:你在图中什么地方看到了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生:飘着的旗子(教师简笔画画旗子)师:除此之外,你还从哪里看到了风? 生:小男孩手上的风车(教师简笔画画风车)

C、师:同学们,在赵小艺的画中还藏着秘密呢,请看——出示句子让学生填写: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

师:你能根据这幅画把句子补充完整吗?(指名说,教师引导)师:在刮风时,还有什么会随风飘动?(学习自由说,训练口语交际,拓宽思维,为后面拓展训练做铺垫。)

D、师:赵小艺可真有办法,两三下就画出了风,他是怎么想出来的?请找到文中的动词——眨眨眼睛,说明什么?(他在认真动脑筋思考)

E、师:你们觉得赵小艺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喜欢他吗?那就用朗读来告诉老师。(出示描写赵小艺画风的两段话,分组朗读,教师注意朗读指导)

(3)师:赵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宋涛和陈丹也不甘示弱,请看,这是谁的画?(出示图画)——陈丹(老师板书——陈丹)

师:图中哪里有风?(弯弯的小树)——(老师简笔画画出弯弯的小树)

师:请你用上刚才的句式把他说出来 出示——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

(4)留心观察的陈丹用弯弯的小树告诉我们风来了,那宋涛又是怎样做的?(出示图画)(出示本段话让学生小声自读,再指名读)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画和前面相比,有什么变化?(指名说,教师引导出宋涛画风的过程,让学生用上关联词把话说完整)——(老师相应板书关联词:先……然后……又……)

师:你们真能干,说得那么好!那你们从哪个词看出有风?——斜斜。谁能画出斜斜的雨丝?(请学生上台画,其他学生用手指跟着比划。)

师:画得真好,可光是画也不行啊,还得会说——出示——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指名说)

6、师:快看,敬老师把你们说的话连成了一首诗(出示几句话)谁能给这首诗想个题目?——出示风来了 师:我想请4位小诗人来读一读。(请4名学生一人读一句,再全班齐读)

7、师:能干的小诗人们,那你们能画风吗?

(1)先请学生说出自己怎样画风,自由说,先拓展思维。(2)师:你们的想象真丰富,老师今天也带来了风,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画,让学生用上所学句式说出来)

(3)再让学生用所学句式自由说

8、小结,学习最后一段话

(1)师:同学们,你们在宋涛、陈丹和赵小艺带动下,都能画风了,欣赏完他们的画后,想怎样夸夸他们呢?(生:他们很能干、爱动脑筋、聪明……)

(2)师:大家说了这么多,那咱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夸他们的。(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

师:谁来读读?(指名读)

师:这段话哪里夸他们了?我怎么没有看出来?(引导学生注重“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师:既然如此,那我们一起来夸夸他们吧(齐读)

9、拓展训练——写一写

(1)师:谁能模仿最后一句话,试着把句子补充完整。(出示课件)

一场大雨过后,小草显得————。一尝大雨过后,---显得————。她一笑起来,-----显得--------。----------,-----显得--------。A、教师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的说。B、让学生拿出事先发的题卡写出来。C、同桌交流,教师巡视。D、汇报。

五、总结

师:听,风姑娘已经把清脆的铃声送到了我们的耳边。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像风一样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比如声音、气味等等,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试着把它们画下来,并找个机会向老师和同学介绍一下你所画的内容。

C、师:同学们,在赵小艺的画中还藏着秘密呢,请看——出示句子让学生填写: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这样的句式说说吗?

师:在刮风时,还有什么会随风飘动?(平时生活中)D、师:赵小艺可真有办法,两三下就画出了风,你们觉得赵小艺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喜欢他吗?那就用朗读来告诉老师。(出示描写赵小艺画风的两段话,分组朗读,教师注意朗读指导)

(3)师:赵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宋涛和陈丹也不甘示弱,请看,这是谁的画?(出示图画)

师:图中哪里有风?(弯弯的小树)——(小树 弯)

师:请你用上刚才的句式把他说出来 出示——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

(4)留心观察的陈丹用弯弯的小树告诉我们风来了,那宋涛又是怎样做的?(出示图画)哪里有风呢?生说,(雨丝 斜说雨丝被风吹斜了)我们看看文中是怎么写宋涛画风的?

(出示本段话让学生小声自读,再指名读)师:同学们,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们知道宋涛如何画风了。

师:出示——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风到底藏在哪里呢?哪位同学能够完成这个填空?

6、师:快看,蔡老师把你们说的话连成了一首诗(出示几句话)谁能给这首诗想个题目?——出示风来了

师:我想请4位小诗人来读一读。(请4名学生一人读一句,能让老师也来读读好吗?再全班齐读)

7、师:能干的小诗人们,那你们能画风吗?

(1)先请学生说出自己怎样画风,自由说,先拓展思维。(2)师:你们的想象真丰富,老师今天也带来了风,一起来看看(出示图画,让学生用上所学句式说出来)

(3)再让学生用所学句式自由说

8、(1)师:同学们,你们在宋涛、陈丹和赵小艺带动下,都能画风了,欣赏完他们的画后,想怎样夸夸他们呢?(生:他们很能干、爱动脑筋、聪明……)

(2)师:大家说了这么多,那咱们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夸他们的。(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师:谁来读读?(指名读)师:这段话哪里夸他们了?我怎么没有看出来?(引导学生注重“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师:既然如此,那我们一起来夸夸他们吧(齐读)

五、总结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像风一样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比如声音、气味等等,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试着把它们画下来,并找个机会向老师和同学介绍一下你所画的内容。

第二篇:画风教学设计案例

《画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的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启发学生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1、重点:感情朗读并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难点: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三位小朋友,再次打招呼巩固生字。

2、分三小组,选择课件其中一位小朋友,进行词语测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画风的三位小朋友,充满生活情趣和童真,寓游戏于测读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

二、自主合作,品读课文

1、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用线画出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3、生交流。师相机出示课件并指导朗读。

(1)赵小艺画风。

A.指名朗读相关句子

B.出示赵小艺的画,让学生配图朗读

C.找出体现风的关键词(旗子——飘)

D.体会赵小艺画风的动作与说话语气(“眨眨眼睛”、“我能”)

E.指名朗读,师范读,集体表演朗读

(2)陈丹画风。

A.指名朗读相关句子

B.出示陈丹的画,让学生配图朗读

C.找出体现风的关键词(小树——弯)

D.体会陈丹的说话语气(“也”)

E.小组赛读

(3)宋涛画风

A.思考:宋涛与前两位小朋友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B.出示宋涛的原画,让学生根据变化进行朗读

C.找出体现风的关键词(雨丝——斜)

D.指名表演朗读

(4)赵小艺第二次画风

A.出示赵小艺的第二幅画,让学生指认。

B.学生找出相关句子,找出体现风的关键词(风车——转)

C.体会赵小艺画风的动作与说话语气(“笑”、“还能”)

D.师生合作朗读

4、学习最后一段,小结画风情况。

5、夸夸三位小朋友,说出喜欢的原因。(我觉得______最棒!)

(1)陈丹:主动修正自己的错误,善于向别人学习。

(2)赵小艺:自信、肯动脑筋、聪明。

(3)宋涛:敢于修正自己的不足,勇于实践。

【设计意图:以图画结合文本进行展现,将学生带进教学情境,拓展学生无限的表现力。通过寻找关键词与朗读引导,学生能在想象的情境中读出自己的体验,突出学习的主体性。】

三、课外延伸,巩固所学

1、“我是小诗人”,根据例句,完成句子。

例句:

风来了,风把 小树 吹 弯 了,风藏在 弯弯的小树 里。

风来了,风把______________吹______________了,风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

2、指名完成并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以“我是小诗人”为主题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再一次巩固所学的知识点,并且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1、思考:如果我是小画家,我打算怎样画风?

2、指名回答,交流想法。

3、评一评:谁的想法最好?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走出书本的局限,通过联系生活谈体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启他们想象的闸门,把文本体悟得更加深远。】

五、布置作业

小练笔:请你像宋涛、陈丹、赵小艺三位小朋友一样,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把自己画风的办法用一段话写出来。

【设计意图:从口述转换为写话,从口头表达到文字描述,作业布置重在孩子掌握知识,懂得怎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达到有效的巩固作用。】

六、板书设计

15、画风

…… ……

【设计意图:板书图文并茂,突出重点,依照上课的流程对文本中心进行明确的提炼,这样的设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获得鲜明的印象。】

第三篇:高慧《画风》教学案例

《画风》教学设计

杭锦旗龙子心小学高慧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书写“艺”“涛”等4个生字,会认“宋”、“艺”、“赵”等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伴随着知识的学习,进行技能的训练,情感的体验。独立体验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了解三个小朋友通过动脑筋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积极动脑解决问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7个生字。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教学难点: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2013.4.20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动动小脑筋,看谁先猜出来。(师说谜面)

2、师:风在生活中时时陪伴着我们,但它却看不见,也摸不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中的小朋友却能让我们看到了风。板书课题,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师相机板书问题)过渡:听听,你们是一群多么会学习的孩子呀!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只要你认真读书、善于思考,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读书写生字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6页,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认读生字

(1)通过读课文,你们能解答哪个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书中三个孩子的姓名。)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他们的名字。

认读人名,强调“陈”是前鼻音。

师:老师给他们找了新朋友,你们还能认识吗?(多媒体出示词语,同桌互读,开火车认读,齐读。强调“显”的读音)

过渡:这一会儿工夫,我们就和三位小朋友成了好朋友,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给你们!现在,你来读读课文,再了解一下这三个新朋友。

3、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过渡:现在,你们能解答哪个问题?(指名说)还有哪些孩子能解答这个问题?(预设①:还有一部分孩子回答不了。默读课文,边读边找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用“——”划出来,并读一读。预设②:都有这么多孩子能解答了!那就拿起笔,把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用“——”划出来,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解答课前质疑“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用“——”划出相关句子。

(1)指名回答

师:谁能告诉大家他们是怎么画风的呢?(①师引导:可以这样说:谁是怎么画风的。)②句子前面不是有个“她”字吗?换成名字试试看。)

(2)师:我们从画中哪儿可以看出有风?只是画了旗子飘了起来就让人感受到风来了,看来这个“飘”字非常的重要。(师相机板书:旗子飘)

师:另外两个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

(3)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句子,总结。师相机板书:小树弯、雨丝斜、风车转。

师:三个小朋友真是聪明,他们通过一幅幅美丽的画让我们看到了原本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他们是怎么想出这么好的办法的?

生:因为他们动脑筋认真思考。

师:他们除了动脑筋认真思考,平时还注意——(生)仔细观察,所以他们才发现:只要有风吹来,旗子就会飘起来;只要有风吹来,——(生)风车就会转起来;只要有风吹来,小树就会弯弯的;只要有风吹来,雨丝就会斜斜的。

师: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向这三个小朋友一样,开动脑筋去解决困难。

过渡: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吧,通过朗读,我们就更能感受到三个小朋友画风的智慧与快乐了。

2、指导朗读(老师读旁白、谁读XX....)

(1)指名三个孩子分角色读,师读旁白。

提出要求: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听听他们谁读得好,好在哪儿?用笔做上记号。你也可以给他们的朗读提建议,希望他们怎么读。

(2)师适时指导朗读

预设:

有感情(哪一句读的有感情,读出了XX的什么语气,你能读一读吗?)

没感情(哪一句读的没感情,你觉得应该怎样读?你能读一读吗?)

声音小:大声点儿,同学们才能听到你精彩的朗读。声音洪亮:你们应该向他学习。。。。

(3)师:带着你的理解,自由读对话

(4)指名分角色朗读汇报

四、拓展写练

1、诗配画

师:大家朗读的这么精彩,可真了不起!三位小朋友画了这么有创意的画,如果我们能给这些画配上一首诗,那该多好啊!老师先给赵小艺的画配了一句诗,大家读读看。(多媒体出示:风来了,风把旗子吹动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

(1)同学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试着给其它几幅画配上小诗,好吗?先给赵小艺的另一幅画来配一句诗。

(2)任意挑选一幅配上小诗,说给你的同桌听。

2、拓展思维,写话训练

师:孩子们,如果让你来画风,你会怎么画呢?写到小诗里。(指名说)(课件出示: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

师:老师真没想到你们有这么多画风的办法,就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些优美的小诗,写在书的空白处吧。

过渡:风婆婆来了,她带来了要求我们在这节课就应该写会的字,仔细观察田字格,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什么?

五、指导写字

1、生观察,指名说

2、师范写,生练写

师:你们想让老师示范写哪个字?(根据学生要求,范写两个字。)

3、展示

六、总结

瞧,咱们今天不仅学会了画风的方法,体会到了画风的快乐,还写出了这么优美的小诗。看来,只要我们凡事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即使会遇上一些看上去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到最后,我们也能像赵小艺一样自信地说:我能!附:板书设计

画风

赵小艺旗子飘

风车转怎么画?陈丹小树弯

宋涛雨丝斜

2013.4.17

第四篇:《画风》教学反思

《画风》教学反思15篇

《画风》教学反思1

《画风》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四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新选入的阅读课文,是一篇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入手的课例。它通过讲三个孩子动脑经想办法把无形的风跃然纸上的故事。由课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知思维能力,本文语言简单朴实,贴近生活实际。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患得患失: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释词品句,重点突出。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新课标》又倡导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以引发思考,启迪智慧,提高审美情趣。所以在教学中“释词品句,重点突出”尤为重要。例如:在教学4-8自然段时,根据“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不同思维角度,让学生赛读,让学生互相提问,教师引导思考等多样的读书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由”飘动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引发学生想象力,还能用什么养的方式画风?在反复阅读中不但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还引发学生的思考,参与其中,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最终使得学生明白遇到问题要勤学善思、分工合作、放飞想象,敢于创新。

二、合理应用多媒体,事半功倍

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促使学生更清晰的掌握理解课文内容,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认知思维能力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就如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样。首先在教学内容中没有拓展风的科学知识,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实属遗憾。其次,多媒体的应用应合理,应把握应用的节奏,切忌画蛇添足。

《画风》教学反思2

《画风》以对话的形式,讲了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课文生字量少,对话多。本课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说话、写话等活动,既发展语言能力,又发展学生思维,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让学生像课文中的孩子一样,画画风,再用语言叙述风。这样,学生借助形象的画面,就能将课文的语言较顺利地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外显表达出来。

本课教学还力图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通过观察,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体验生活的美好。在朗读体验、画画写写、编创小诗等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但在具体的'操作实施中,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细细反思我觉得以下几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

首先,我对教材的处理。当我第一次拿到这篇课文,就觉得本课语言浅显、易懂,重点应放在让孩子们画风、写风上。但在教学时,由于对学生的不放心,于是仍是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读课文,细细分析三个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使学生只能在老师的“精心牵引”下亦步亦趋。结果由于时间不够,后面的学生小组创作小诗,分享礼物交流有关风的知识没有进行。其实本文学生读后都能理解孩子们怎样画风,老师不应多花时间在对这些语言文字的朗读上。同时,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达到一种语言的积累,本文说话的切入点很明显应放在宋涛说的两句话上,但我却单一地让学生仿造宋涛的其中一句来说,扼杀了语言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倒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画风》教学反思3

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当运用情境教学不仅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画风》一课时,根据课文特点,设置教学目标,创设了以亲自体验为线索的情境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去了解课文内容。

首先,我挑选了一个有风的日子教学这课,打破了传统的按一定顺序的规律,一上课,我便激情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让你们当一回小画家,画一画我们美丽的校园,好吗?”同学们齐声说:“好!”这样做的同时又把语文和美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由于我们班在教学楼的二楼,视野比较开阔,我就叫同学趴在教室的窗台上一字排开,画着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和“哗哗”作响的树木。同学们兴趣盎然地画了起来,在他们画画的同时,我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仔细观察你所画的事物与平时什么时候是不一样的?同学们踊跃地举起手来,我请了一位同学回答,他说:”我们现在画中的景象跟平时没有风的时候是不一样的`,没有风的时候,红旗不会飘扬,树叶也不会“哗哗”作响,枝条也是下垂着的,今天我们画的是有风的时候,红旗在迎风飘扬,树叶在“哗哗”作响,枝条也在随风起舞。这位同学回答后,我没有马上给予肯定,而是征询其他同学的意见,问到:“你们同不同意他的观点?”同学们齐声回答:“同意。”我马上肯定了他们的观点,并表扬他们有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接着,我又继续把他们引向课文的主题,用总结引入了新课:“同学们,也就是说通过你们的画,人们可以感觉到风的存在,你们实际上是把那摸不着的象——风给画出来了,对吗?你们真了不起,相信你们今天完全有能力自学这一课——画风。

这时候,我就要求同学们自学课文,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但是通过自学后,同学们对课文的理解已经不成问题了。这堂课的教学前奏比较长,老师的讲解却很少很少,但是我觉得取得的效果却远远比老理由讲解要来得快来得直接,使学生对课本上的知识不教自明,使学生在亲自体验中了解课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习语文。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学得特别投入,效果非常好。

《画风》教学反思4

在上《画风》这篇课文之前,学校教研活动中经过集体备课,听取其他老师好的建议。由于自己本身的水平有限,在课前准备环节上,自己对于时间的把握不准,课程教学环节安排过多,以至于教学节奏相对较快。上完课之后,听课的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现就本节课来做如下的教学反思:

1、课程己基本上能按所设计的教学思路来上课,导入语用了学生听风声引出课题,并通过搜集学生们积累的诗句来引出画风。

2、课前准备了一些课件和图片,有三位小朋友一起画风的图片及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老师引出了重点讲解的“艺”,这本来是第一课时应该完成的任务,在第二课时中又拿来讲解了一遍,而且讲解的又不是很细致,这是导致这节课中时间仓促的原因。这就导致了不能充分引导学生感受到风,并且把风吹物动的'画面有感情地读出来。而且朗读的方式不够多,学生没能真正做到在朗读中感悟。课堂语言比较平淡,没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在引导学生用“风来了,风把xxxx吹,风藏在xxxx里”的句式说话时,课堂上激励性的语言用得不较少。在这个环节和前一个环节的衔接语不自然流畅。

4、语言组织不够精炼,对学生评价性语言过少,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能够理解,但是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极少学生能倾入感情读出课文,但是上课时间中鼓励性语言太少,孩子们的积极性不高。

总之,这节课上的不是很理想,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我一定会好好吸收课后老师们给我提出的很多宝贵的意见。多听听其他老师的课,学习他们好的教学方法。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多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争取本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画风》教学反思5

我们学校上周刚刚结束“语文主题学习”,我对它有了一点的了解,因此在教学《画风》这篇课文时,我大胆尝试加入“语文主题阅读”。

上课伊始以谈话方式导入,“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你喜欢哪一季节的风?请说说理由。”同学们很积极,纷纷举手回答。我在恰当的时机说:“老师喜欢秋天的风,请你认真倾听老师朗读的这个片段,请帮老师回答喜欢秋天风的原因是什么?”老师带着对秋天的喜爱开始朗读,老师的朗读刚刚结束,学生就把小手举起来,回答的特别好,达到了预想的效果。接着我又朗读了冬天的风,请学生回答冬天的风有什么特点?你喜欢冬天的风吗?

风摸不着,看不见,那怎样画风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15课《画风》。《画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写三个孩子的相互交流,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

当学生在认读好生字,课文能正确流利的朗读时,我还大胆尝试培养学生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课文中的'三个孩子是怎样画风的,请你边默读课文边动笔画出写他们画风的句子。”同学们行动很快,大家都在读书,都在找,而且都很认真。不一会儿,很多学生就把小手举起来了。在他们默读时,我也在来回走动发现多数学生找的比较准,很会学习。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不知道画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到了该画的句子。他们虽然小,但很会思考,要相信孩子。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很好理解。备课时,在设计课题训练时,我运用课后的读读写写的内容,当时我不知道自己的学生会怎样表达画风?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让我看到了希望,他们的想法好,话表达的清楚明白,他们画风一点不比文中的孩子差,他们很有新意。有的学生说“我画孩子胸前的红领巾被风吹得飘起来;我画风筝在空中飘扬;我画蒲公英----”孩子们的想法真多,内容真好,孩子们正在兴头上,立刻叫学生动笔写下来,同桌读一读,评一评,收到很好效果。

这节课可能在生字方面用的时间有点少,今后注意把时间合理安排。

《画风》教学反思6

《画风》这一课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能正确、流利、有事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为了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起他们的兴趣,我在课前做了如下布置:选择你喜欢的途径搜集有关风的资料。课后,我对教学中的成与败、得与失、好与差进行了反思。

一、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始终坚守“让学生读书,以读为主”这一教育理念。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阅历少,生活素材的来源也就少而又少,所以在每一节语文课上我们首先要注意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其次在抓重点句子品读课文的环节,更要注重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要给学生创设出一种品读语句,体验情感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真实的感受、体验,从而领会文本和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学文的最后还要再让学生进行课文的整体回归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整体把握。让“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句俗语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更让它来影响学生的一生!

但是,在我执教《画风》一课时,在反馈小组分角色朗读时,朗读的训练不是很到位,层次性不够明显。

二、要把语文课上大。一堂课下来,让学生学会的不仅是知识,还要让他们在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中感知人物品质或事件的意义,从而提升自己的认识,自觉自己的.行为,实现语文课育人这一目标。同时我还结合开展的轰轰烈烈的诵读工程,在课堂伊始适时的将古诗引入教学,既给学文做了很好的铺垫,又积累了古诗。在课后出示两首关于风的诗歌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了学生阅读的量。

三、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是认字、写字。拿认字说,数量多,任务重。那么教师就应该运用一切能够调动孩子主动认字的手段,来激发学生认字的兴趣,再巩固认字效果。让枯燥乏味的认字有趣起来。我利用让学生同三个小朋友打招呼的方式来认读生字,方法巧妙,但是如果把这三个名字板书在黑板上,可以让学生整堂课都有意无意地看到这几个字,又可以进行书写指导,效果会更好。

四、让语文作业开放起来、有趣起来。作业的类型既要有巩固知识点的全员性作业;又要有锻炼能力、拔高型的选择性作业。在充分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内让他们自主选择,亲自实践。

五、把课文内容归结为诗歌的形式,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又是对学生进行如何写诗的渗透,效果比较好。但是,在此基础上,对内容进行拓展,从课内拓展到课外,效果会更明显。

六、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己还要多学习一些教学理论,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去实践、体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机智,让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及时的抓住课堂生成的精彩的教学瞬间,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来更好的胜任语文教学工作。

《画风》教学反思7

我在教学此课时,采用下列办法取得较好效果:

一、猜谜语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二、动手画风

在这一个环节里我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直观事物感兴趣,喜欢艳丽的色彩,喜欢每天拿着笔描描画画。因此,我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风后再动手画风。也许,孩子们的笔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谐,但在这愉悦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三、总结延伸,拓展认识。

拓展延伸中,我补充诗句“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引导学生想办法画出声音、气味,对学生的思维将是更好的训练。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己还要多学习一些教学理论,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去实践、体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机智,让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及时的抓住课堂生成的精彩的教学瞬间,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来更好的胜任语文教学工作。

《画风》教学反思8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陷入了一种师教生学,照本宣读的状态。这种教学,根本没有把活生生的学生当作学习语文的主体,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漠视着人的个体差异,更谈不上文学语言在心灵深处的独特体验。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需要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一代。为此,教学理论和实践正在进行着由单一的认知性教学向多维的体验性教学转变。

所谓体验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学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境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这种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幸福的同时,达到促进其主体性充分、自由地发展的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这些基本理念清晰地告诉我们:语文具有很强的.“体验性”,语文教学要从学生体验出发。笔者以此理念为指导,进行了《画风》课文的教学。

《画风》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4组入选的一篇课文,学习本组教材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篇课文以人物^对`话的形式,讲了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课文题目“画风”一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三个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鼓励。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二年级学生还是第一次遇到,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因此,笔者认为: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三个小朋友开动脑筋画风的过程及方法。

[片断一]

一、课文导入

课件出示谜语:花儿见它点头,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

师:猜一猜它是什么?

生:风

(师板书“风”字)

师:谁能用古诗吟一吟风?用歌曲来唱一唱风?

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生:风吹草低现牛羊。

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师:同学,我们能歌唱、吟诵风,能不能画风呢

(板书课题画风)

二、初读课文,教授生字(略)

三、讲读课文

(课件展示主题图)

师:请你默读2-8自然段, 你喜欢谁画的风?

(学生默读2-8自然段)

师:你最喜欢谁画的风?为什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交流;个别汇报)

生:我喜欢赵小艺。因为她画了两种方法。

生: 我也喜欢赵小艺,因为她爱动脑筋。

生:我也喜欢赵小艺,因为她是第一个想出办法画风的。

生:我喜欢陈丹。

师:说说看,为什么最喜欢陈丹呢?

生:他开始不会画,但是,别人画出来后,他也动脑筋想了,也会画了风。

生:我喜欢宋涛,因为他爱提问题,而且他也画出风。

生:不对,宋涛他早就知道怎么画的,他是故意来考考大家的。

师:你喜欢的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你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划出来。再在小组里交流。

(生自由读课文,边找边画,小组交流)

生:我喜欢赵小艺,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

生:我喜欢宋涛,因为斜斜的雨丝,有小风吹来。

……

教师相机板书:

(课件展示,我会说)

师: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____吹____了,风藏在______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生: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生: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师:不看黑板还能怎么说?

生:风来了,风把头发吹乱了,风藏在头发里。

生:风来了,风把帽子吹跑了,风藏在帽子里。

……

师:课文中的小朋友都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他们的话用横线划出来。

(师课件出示^对`话)

谁能画风?

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我能!

我也会画风了。

我还能。

师(手指课件):谁能来读?

生:我能!

指名生读

师:说一说读的怎么样?

生:第一句是问句没读出问的口气。

生:我觉得他第二句读的很自信,声音特别洪亮

师:还有谁会读。

生:我也会读。

指名生读

师:读得不错,如果声音再洪亮一点,会更好。你还能来读吗?

生:我还能。

(生声音洪亮的读文)

师:请小朋友四人小组分角色在下面读一读。

(生分小组练读,小组竞赛)

……

三、课后拓展

师:你们还能想出什么方法来画风?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

(生画风)

《画风》教学反思9

《画风》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与以往所学课文相比,本文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起初读到这篇课文,我觉得文章比较琐碎,都是一些对话,看似比较难上,但是细读之后,我想到每个小朋友画的风生动有趣,跟学生的生活贴近,因此我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抓住“风是怎么画出来的?”这个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进文本,觉得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在画风,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课堂氛围较好。但在热闹的背后总觉得有些浮在表面,问题出现在哪呢?经过课后的思考,我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

一、抓住了重点,忽视了透彻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风是怎么画出来的?”,我抓住重点词语,采用圈一圈、画一画、演一演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学得快乐。但是由于对教材钻研得不够深,教材该挖掘到哪个度没有把握好,让人有一种“蜻蜓点水、走过场”的.感觉,这样的课堂就缺乏了一些内涵。

二、重视了朗读,忽视了个性

在本堂课上,我采用指名读、分组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懂得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但是,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有一种老师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的感觉,朗读的味道较统一,如:学生都通过重读“弯弯的”等词语来表现风。现在想来,只要把表现风的那些重点词“斜斜的、弯弯的、呼呼地转”等再进一步挖掘下去,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地理解,这样学生就会有不同的感悟,那么朗读时就会有不同的味道了。

经过此次课的执教,让我明白了课上得有多深关键在于教材研究得是否透彻。今后我会努力提高自己钻研教材的能力,使自己更上一个台阶。

《画风》教学反思10

教后有思则有得,多思者必多得。所以,在执教《画风》一课后信笔写下些许感受,盼先思而后得。

一、低年级语文教学,要始终坚守“让学生读书,以读为主”这一教育理念。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阅历少,生活素材的来源也就少而又少,所以在每一节语文课上我们首先要注意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其次在抓重点句子品读课文的环节,更要注重朗读的指导和训练,要给学生创设出一种品读语句,体验情感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真实的感受、体验,从而领会文本和作者所要传达的感情,进而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来。值得说明的是教师必要的朗读示范也是很重要的,在学生出现朗读障碍的时候,它能更快更直接的引领学生走进课文的情境。学文的最后还要再让学生进行课文的整体回归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整体把握。让“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句俗语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更让它来影响学生的一生!

但是,在我执教《画风》一课时,由于异地教学,与学生不够熟悉,在反馈小组交流的收获时,朗读的训练不是很到位。以后在设计教学预设时还是应该注意要案从孩子本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几套方案,有所选择的使用。

二、要把语文课上大。一堂课下来,让学生学会的不仅是知识,还要让他们在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中感知人物品质或事件的意义,从而提升自己的认识,自觉自己的行为,实现语文课育人这一目标。同时我还结合开展的轰轰烈烈的诵读工程,在课堂伊始适时的将古诗引入教学,既给学文做了很好的铺垫,又积累了古诗。如果学文后再回顾一下《风》这首诗,学生积累古诗的效果会更好。另外,课后的赠诗卡还可以带给学生一丝丝惊喜,又能培养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诵读行为,让诵读成为习惯。

三、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是认字、写字。拿认字说,数量多,任务重。那么教师就应该运用一切能够调动孩子主动认字的手段,来激发学生认字的兴趣,再巩固认字效果。让枯燥乏味的认字有趣起来。

四、让语文作业开放起来、有趣起来。作业的类型既要有巩固知识点的全员性作业;又要有锻炼能力、拔高型的选择性作业。在充分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内让他们自主选择,亲自实践。

五、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觉得自己还要多学习一些教学理论,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去实践、体验,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机智,让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及时的抓住课堂生成的精彩的教学瞬间,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来更好的胜任语文教学工作。

《画风》教学反思11

《画风》这篇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简单质朴。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我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抓住“风是怎么画出来的?”这个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进入课文,觉得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在画风,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课堂氛围较好。特别是在最后一个环节“你是怎样画风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画气球、画惊涛骇浪、画长发飘扬、画红领巾飘扬、画柳枝随风舞动、画风筝放飞、画树叶飘落、画小草点头、画龙卷风、画炊烟、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画窗帘……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亚于文中的小朋友。学生们真的很聪明。教学中,老师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1、突出语文教学特点,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教学。语文就是研究语言文字的,语文姓语,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在读中感悟,边读边感受并通过朗读将对课文的理解表现出来。例如在教学课文4—8自然段时,以学生的读为主,在多样式、多次的阅读活动中,学生理解了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会画风的过程,认识到了风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了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造。在这一环节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朗读,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同时通过说一说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本课突出了“体验性学习”的特点。《画风》这篇课文,直接让学生感悟到“风,看不见,摸不找,很难画。”这对于平时生活经验缺乏的少年儿童来说是很难的。于是我让学生进行体验,利用电风扇这一直观的形式,学生很容易便理解了风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突出了重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让游戏贯穿教学的始终。在识记生字时,采用与他们打招呼的方法,记住“宋、涛、陈、丹、赵、艺”。又采用了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猜一猜的方法记住了“显”。之后又进行了扩展延伸,组织学生练句,读儿歌唱歌曲。抓住学生都想争当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的特点,让学生进行朗读,引进竞争机制,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使语文教学上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这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新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仅使学生学习起来“乐学”,而且教师教起来也“乐教”。从这节课不难看出看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实践证明,这种融洽的氛围,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向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好习惯。

《画风》教学反思12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精神。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辨声音引入风

师: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出示课件)请同学们听听画上的声音,都是什么声音呢?

⑴指名回答

师:对了,是风先生来到我们的教室了。(板书:风)

师:风不仅能听,还可以写,古代就有诗人写下了许多有关风的诗句,谁能背给大家听听。(生背,师评价。)

2、揭题

师:其实风还可以画出来。风看不见,摸不着,他藏在哪儿呢?怎么画出来呢?就有三个心灵手巧的小朋友,不但能找到风,还能把风画出来!想知道他们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画风》(板书:画)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一起把课题读一遍(生齐读课题)

出示课件: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看一下自读要求,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再把文中这7个认读的生字圈出来,多读几遍,能做到吗?

2、学习七个认读的生字

师:文中的小朋友看你们读得这么认真,也想和你们交朋友,他们来了!(出示课件3)

⑴与文中的小朋友打招呼,问声好。

⑵师:谁能借助拼音读出哪个小朋友的名字?(指名回答并齐读)谁还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注意:“赵、陈”是翘舌音,“宋”是平舌音)

⑶出示课件4

师:没有了拼音,还会读吗?(全班齐读)

⑷出示课件5

师:找一找在生活中“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哪里见过?还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们吗?

“陈”:耳东陈(是识字的好方法)

“涛”:海涛、波涛(哦!“涛”跟水有关系)

师评:原来这些字你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呀!你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这个呢?(拿出“显”的卡片,让学生接读)

⑸识字巩固环节

师:谁能从课文中找到含有“显”字的句子读一读,谁来?(指名读)

老师这儿有许多精美的卡片,还想要吗?(想)想,就看你们的本领了!

“赵、宋”:要求学生能说出识字的方法

“艺、丹”:要求学生能组词

3、写字教学

⑴分析字的结构,注意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师评价:你观察得真仔细!

⑵出示范字。

⑶范写“艺”。

⑷师巡视辅导,相机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三、初读课文

师:生字会认了,课文一定读得更好了。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找出宋涛、陈丹、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还找出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读完评价)

(一)理解赵小艺画风的句子

过渡:请一位同学说说赵小艺是怎样画风的?

1、指名回答(出示课件),再指名读

2、理解赵小艺为什么这样画风?(生反馈)

师: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这时候,她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全班再交流)

师评价:赵小艺真是个善于思考、勤于动脑的好孩子。所以,她第一个说“我能!”

师:其实,赵小艺很聪明,他看出风藏在旗子里。

3、课件出示: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

4、先让学生自由填空,而后老师指正,并指导学生读出自信的语气。

(二)理解陈丹和宋涛画风的句子

1、出示课件动画

师:风先生来了,三个小朋友的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2、指导朗读陈丹画风的句子

①出示课件:风来了,风把吹了,风藏在里。

师:噢!老师听出来了,小树弯弯的!

②再指导朗读

3、指导朗读宋涛画风的句子

①师:宋涛也把风画出来了,快和同桌一起读一读吧!(出示课件)

②读好“斜斜的雨丝”

③小组分角色朗读、全班分角色朗读(出示课件)

(三)师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看到风了。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七个认读的生字,还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要想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风,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作业(出示课件)

五、板书设计:

旗子飘

15画风小树弯敢想敢做

雨丝斜善于动脑

风车转

反思:

首先,我利用自然界的风可以通过耳朵听到,可以通过文字写出,以此来引导学生领会,风还可以通过笔画出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俗话说:“空穴来风”。风来无影,去无踪,没有形状。我在备课的过程中,就抓住了风力使物体发生变化这一特征,利用找到三位小朋友画风的句子,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逐步深入学习课文。

不足之处:

1、语文教学强调词不离句,句不离词,而我在识字教学中就犯了这一错误。

2、朗读的目标含糊,应该每次要有明确的指定。

3、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过于紧张,漏下的板书应在适当时机补上。

《画风》教学反思13

《画风》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在教学实践中,有颇多感受。

《画风》这篇课文,直接让学生感悟到“风,看不见,摸不找,很难画。”这对于平时生活经验缺乏的少年儿童来说是很难的。于是我让学生进行体验,利用电风扇这一直观的形式,学生很容易便理解了风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突出了重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课文4~8自然段时,以学生的读为主,在多样式、多次的阅读活动中,学生理解了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会画风的过程,认识到了风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了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造。在这一环节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朗读,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同时通过说一说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让游戏贯穿教学的始终。特别是在最后一个环节“你还能用其他的办法画风吗?”,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画气球、画惊涛骇浪、画长发飘扬、画红领巾飘扬、画柳枝随风舞动、画风筝放飞、画树叶飘落、画小草点头、画龙卷风、画炊烟、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画窗帘、画飘在空中的塑料袋……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亚于文中的小朋友。学生们真的很聪明。一节课下来,孩子们猛然间发现,原来看不见,摸不着的风可以用这么多方法画出来。

《画风》教学反思14

听了王老师老师的《画风》一课,有很多值得让我借鉴的地方,让我受益匪浅。

1、教态自然,亲切。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老师有了亲近学生的姿态,学生才会亲近于你,也就能有心且用心地听你的课,信任你的'一切。

2、识字方法巧妙,提供学生对风的感性表象,并通过唯美的画面与课文相结合,让学生观察后再说哪幅图画出了风,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说的能力。

3、读课题后提问“谁在画风?”课文中的六个生字自然而然蹦了出来,出示的巧妙。

4、“他们到底怎样画风?”抓住关键问题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指名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建议:如果能进行分角色朗读指导就更好了。

《画风》教学反思15

今天教《画风》,很美的一篇小文章,与学生生活贴近。生字很少,文中三个孩子的姓名外加一个“显”字。我们集体备课准备的教学设计也颇花了些心思,抛弃一贯学生字的思路,导入课题后直接识字,安排如下:

1.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大家试着叫出他们的名字。

2.小游戏:每个学生与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打招呼,并自我介绍。示范: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开火车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并扩词。

4.讨论:“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认读名字中能找到。

之前布置过学生预习,课堂从揭题到学完生字我们一直没有接触文章,今天的生字是完整意义上的脱离文本,与“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方法恰恰相反,可是我们的课堂氛围浓厚,效果尤其好。反思这节课的生字学习,没有按照惯例读文识字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大家对着图大声与图中人物对话交流,图中人物好似活了一般,这个小游戏学生很喜欢。进入到第4步找名字,课堂一下炸开了锅,很巧的'是这些字在我们班学生的名字中都能发现,当说到“宋”时,学生们还大声说出“宋江”等名字,喜悦与成功之情溢于言表。课本中学习的内容与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之间联系起来了,换句话说,学生的名字成了课堂学习的内容,多亲切啊,识字成了快乐的事。把要学习的目标与学生的生活尽量联系到一起,是教学的好方法,老师们可以常用。

第五篇: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提取有效信息,并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运用,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情感目标:留心观察事物的特点,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培养合作与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阅读感悟,积累语言,拓展思维。

教学难点:知识的迁移运用以及合作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情趣导入。

猜谜语,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我知道大家特别喜欢猜谜语,我这儿正好有一条,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猜出来。(看不见,摸不着。

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

云儿见它忙让路,柳树见它把手招)

谜底:风

谁来把谜底写到黑板上?

谁能给“风”组个词?

(微风、台风、春风、龙卷风、寒风……)

你们知道的可真多!你们看,风,可以猜出来,可以写出来,可以说出来,那么,能不能画出来

呢?那么,咱们就赶紧请出这几位小画家吧!(出幻灯片)

二、阅读感悟。

1、个性化阅读。

这三位小画家都画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66页,一边读,一边勾画出三位小画家画风的不同做法。

汇报交流,板书。

2、朗读感悟:

他们是怎么想出来这么画风的呢?下面我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来朗读课文。

要求:读课文的同学声音要洪亮,有感情,不要加字减字。其他同学看着屏幕上的画面一边听,一边思考。好,开始。

读得真不错!下面我来采访采访这几位小画家。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哪一幅画是你画的?你是怎么想到画……的?

我再采访一下听众朋友,你喜欢这三个小画家吗?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三、拓展延伸。

这三个小画家之所以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画出来,一是因为他们平时细心观察,而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

我也你们也一定是细心观察、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如果给你一枝画笔,你会怎么画风呢?

四、迁移运用。

1、句式练习。

你们看,风,真像一个调皮的孩子,竟然跟咱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咱么一起去找找,看看风藏在哪儿了,好吗?我先带领大家去一个地方。

这是咱们的操场,听,风来了!风把旗子吹动了,风就藏在飘动的旗子里。

2、连句成段。

你们太聪明了,竟然说出了这么多好听的句子,其实,这些句子连起来,就是一首小诗。咱们一起来读读吧。多美的小诗啊,可惜没有题目,谁来加一个?

3、合作仿写。

风来了,风来的时候,你们知道吗?我再给大家推荐一首更美的小诗,题目就叫《我们知道》。我们合作读一读好吗?

这么美的诗可惜只有三个小节,要不咱们再合作一次,给添上点吧。

五、收获共享。

你还有什么发现或者收获,说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教学目标 设计: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理解重点词句。

(3)朗读课文,(4)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5)理解课文,(6)激发对自然的观察兴趣。

(7)初步培养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能力,(8)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课文4-8自然段,理解李卫、小艺、丹丹画风的方法,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结合,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物,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学会积累的习惯。

三、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差,对课文的感知主要是通过朗读理解,但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已经有了许多积累,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朗读,加上孩子天生爱画、爱说,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查一查、画一画、议一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以基于交互式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为依托;

(2)以课内外联系,(3)校内外沟通,(4)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5)以自主学习,(6)探究学习,(7)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8)以读为本,(9)感悟朗读,(10)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11)作业 设计体现活动性、开放性、体验性、创造性;

五、教学媒体设计:

(1)多媒体课件,(2)交互式学习网络教室。

(3)课前布置同(4)学们从图书馆、网络搜集有关资料,(5)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研究一项环保小课题。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喜欢不喜欢猜谜语?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有时会抖动树枝,有时会推倒房子。(生答)你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就是风。[板:风]

风看不见摸不着,那么它藏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寻找风,好吗?[出示:课件]

你找到风了吗?在哪里找到的?(生答)小朋友观察的非常仔细。

[出示:学生画]老师这里有一幅咱们班小朋友画的画,你来看看画上有风吗?(生答)许多小朋友和他一样也不会画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画风,好吗?[板:画]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想知道怎样画风吗?风画出来漂亮吗?咱们来听课文录音,好吗?[录音]有的小朋友都听入迷了!

2、下面的这段时间,老师想请你用你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自学课文,不过,老师有一点小小的要求,你读书的时候要把生词画出来,读一读,把生词所在的句子多读几遍。等会儿咱们比比谁学的最好。(生自学)

3、你的表情告诉老师你非常自信,愿意接受大家的考查吗?(生答)

(1)[出示:句子]

你瞧!屏幕上的这几个句子里住着生字宝宝,谁敢站起来读一读。男同学和女同学比赛读。(生读)女同学声音真好听,小男子汉声音真响亮。

(2)细心的小朋友一定会发现,旗杆的杆的颜色与其他字的颜色不一样,你知道为什么?(杆是个多音字,)谁能用另一种读音组词?

(3)[出示:课件]咱们把生字宝宝和他的伙伴请出来,开火车读好吗?(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你来当火车头,火车这样开,行吗?

(4)刚才大家读的真棒,可是,要想和生字宝宝成为好朋友,就得想个好办法把他们记住。请你们小组合作,来记住这些字。

(5)都记住了吗?你认为哪一个字最难记?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还能用别的方法记住他吗?(猜字谜、讲故事)

(6)这些生字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你能用它另外组个词说句话吗?

三、学文。

这么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学会了生字,真了不起!大拇指送给你们!现在你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是不 是读的更熟练了。(生读课文)

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是送给爱动脑筋的孩子的,你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的很完整。)课文2-8自然段具体写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请你默读这几个自然段,想想你喜欢谁?

老师把这几个自然段搬到屏幕上来了,谁来说说你喜欢谁?

(1)喜欢小艺。

A、因为她第一个画出风。B、因为她爱动脑筋。她画出风来了吗?C、因为她画出了飘动的旗子和转动的风车。她为什么要画?)你从哪里知道她画出风来了?她还画了什么?为什么要画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你能读读写小艺画风的句子吗?[点小艺画风的句子]小艺第一个画出了风,她心里会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老师也来读一读行吗?谁想向老师挑战!谁来评评谁最棒!他还加上了动作!

[板:飘着的旗子][呼呼转的风车]

(2)喜欢李卫。

因为李卫爱提问题。他提了什么问题?读出问的语气。他画出风来了吗?画的是什么?[板:斜斜的雨丝]他画出风来了,高兴吗?你能边想象他那高兴劲,边读读李卫画风的句子吗?[点李卫画风的句子]

为什么画斜斜的雨丝?如果能把“斜斜的”读的重点儿会更好!谁愿意再试试?(齐读。)

(3)喜欢丹丹。

丹丹也很聪明是吗?她也学会了画风,谁能说说她是怎样画风的?[板:弯弯的小树。]谁再来读一读丹丹画风的句子。[点丹丹画风的句子]

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知道了李卫、小艺、丹丹画的风在哪里了吗?老师找还没回答问题的同 学来回答。[指板]在飘着的旗子里,呼呼转的风车里,斜斜的雨丝里,弯弯的小树里。有了风,画面美吗?我们来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课文,好吗?你可以自由组合,扮演你最喜欢的角色。

那个小组愿意上来读?他们读得棒不棒?

四、小结,李卫、丹丹、小艺他们那么聪明,你从他们身上还学会了什么?老师看你们更聪明!

五、扩展画画。

下面我们来换换小脑瓜,你来闭上眼睛,随着音乐,想想还能用哪些景物来表现风?想好了就拿起笔来把风画在纸上。(真像一群小画家。)

愿意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放在投影上]告诉大家你画的风在哪里?不但画的好,表达的(用词)也很棒!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风,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希望你能留心观察。[板------]

六、作业 :

课文我们学完了,谁愿意来为大家设计一个有趣的作业,(生答)你可以接受同学的建议,也可以自己想出一个别具一格的作业 来。下节课,咱们比比谁的收获最大。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15《画风》教学设计之二》相关的文章。

今天我讲的《画风》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本单元的主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画风》这篇课文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认“宋”等七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涛”等五个生字。

教学难点是: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画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比较易懂,但文中对话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1、借疑促读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带着疑问读课文,通过多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使学生自读中理解,在读中质疑用疑问驱动学生的思维、探索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例如:在教学4-8自然段时,设计问题“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这个问题是解决文章的重点、体会中心的关键之处。于是我创设了学生带着问题多样式的读,分角色朗读,争当文中小朋友。随后相机指导朗读,带着兴奋的心情,自信的口气读。在多次阅读中。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2、创设愉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让游戏贯穿教学的始终。开始就用孩子们喜欢的猜谜语导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在识记生字时,用苹果卡片让同学们为文中的三个小朋友制作名片,孩子们高兴的为文中小朋友拼出他们的名字,拼着读着,脸上洋溢着快乐。最后让学生们争当小诗人,组织学生练写诗句,孩子们的兴趣高涨,没等老师引导就轻松的说出来了,兴趣很浓,真的当了一名小诗人。整节课我又利用生动直观的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可爱的图片,给学生直观的感受,让学生爱学、乐学。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使语文教学课堂生动有趣。

3、扩展画风。

人常讲“情随心动,趣从内生”低年级学生对画画非常感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我也来画风”这一环节,孩子用手中的画笔画出了不同形式的风,并把自己的画说一说,看谁画得好,看谁说的好。激发了他们探索自然科学之情。

下载画风 教学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画风 教学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画风教学设计]画风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画风教学设计]画风教学设计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大家知道......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提取有效信息,并将学到的知识进行迁移运用,提升口语表达能力。情感目标......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 知识目标: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是通过什么事物来表达风的。 情感目标: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

    《画风》教学设计

    《画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姓名:宋勇刚单位:呼图壁县第五中学 一、教材分析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

    《画风》教学设计(精选)

    《画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冼基东小学 梁诵华 教学目标: 1 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

    《画风》教学反思

    《画风》教学反思 《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课文主要讲三个小朋友在一起画风的故事。本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朴实。在教学中,我遵循了以下理念: 一、学科整合......

    《画风》教学反思

    《画风》教学反思 15篇 《画风》教学反思 1 一、生字的教学不是为孩子服务在第一课时,我先从人物的姓名中,找出了6个生字:“丹、陈、涛、艺、宋、赵”,再重点 “丹、陈、涛、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