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风教学设计
教科版语文一下:《风》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8个会认字,会写9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在微风吹动下,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养成仔细观察和敢于想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难点:从读中领悟风来了时周围的情况。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谜语,想猜猜吗?(课件出示:谜语)有个小娃娃,真是没礼貌。
见到小树摇一摇,吓得树叶哇哇叫。
见到小花逗一逗,摘去她的太阳帽。
师:我来读,你来猜,看看谁最聪明?
师:这个小娃娃是谁呢?
生:风
师:你们猜对了,(课件:揭示谜底)
(设计意图:学生都很喜欢猜谜语,谜语导入会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热情,让学生了解风的特点,带着好奇心学文。)
师:同学们你们有谁见过风吗?(指名回答)
生:在树叶动的时候我知道风来了。
师:恩,你看到的是风使事物发生的变化。你见过风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齐说:没见过。
师:风是这样的神奇,看不见,摸不到,但是有些同学却能感受到它的到来。师: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7课《风》,去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风是什么样子的?(板书课题)指导“风”字书写的笔顺。第二笔是横斜钩。里面先写撇后写点。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师:请同学们将书打开翻到第45页,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认字表里的字在文中都组了哪些词?在文中圈画出来,并大声地读一读你所画的词和词语所在的句子。(设计意图:语言文字的学习要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汉字的理解,为运用语言文字做好铺垫。)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都画了哪些词?
生:见过 和 但是 知道 波纹 在哪儿 游戏
师:现在老师把生词宝宝请出来了你还认识吗?(课件出示:生词)生:认识。师:谁愿意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
生读
师:见过的过在这里要读轻声,请大家跟老师来读“见过”。“哪”这个字念nǎ,但是后面加上一个儿,就要发儿化韵了读nǎr,跟老师再来读一读.师领读,学生跟读.师:把生词中的字宝宝请出来了你还认识吗?请同学们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来读。
师:谁愿意来区分一下这三个字(课件出示:到、道、倒)生:第一个道是到处的到,第二个道是道路的道,第三个倒是倒垃圾的倒。师:同意吗?很好,他是用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同音字的。
师:这两个字怎样区分?(和、合),谁愿意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呢? 课件出示:1和2合
()作()并
()平我()你
生:汇报
师:不难看出,第一个和不但可以表示和睦、和谐的意思,还可以起到连接的作用,比如我和你,你和他,除了人以外还可以连接什么?
生:铅笔和橡皮。
生:桌子和椅子。
生:?? 师:你们可真聪明。那么第二个合则是表示结合到一起的意思,看来我们只有理解字的意思,才能更好地运用汉字。
二、课文分析
师:看来,这些生字宝宝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现在把他们送回到文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将课文读得更好了!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首小诗共有几小结,标一标自然段的序号。
师:谁愿意来说说,这篇小诗歌共几小结?
生:三小结
师:现在老师想请三名学生分别来读一读这三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你是从哪里知道风来了。
(设计意图:学文要从整体入手,所以要让学生读整篇文章)
生:分小节读文。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从哪里知道风来了。
生:树叶颤动、河水起波纹、花儿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了。
师相机板书:树叶颤动、河水起波纹、花儿点头。
师: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第一小节,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此时的风是什么样的风?
生:大风
师:说说理由?
生:课文中插图里的大树都被吹弯了。
师:你观察得很细致,不过这里的插图为了让大家更明显地看到风,画得比较夸张,可能误导了你,快让我们来看看课文,里面的词语会给你一些提示。生:我认为是小风。师:小风其实就是微风,你从哪看出是微风?
生:颤动,师:颤动就是只微微地振动,老师手里拿了一张纸,吹气,大口气吹纸飞起来了,而轻轻吹纸师微微抖动,同学们这就是颤动,所以此时吹过的是微风,谁愿意读一读试着读出微风吹过树叶颤动的样子?
生读
师:我没有感受到树叶颤动。同学们微微的颤动,风吹得很轻,我们要把“颤动”读得轻一点。谁还愿意来读?
生读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微风吹过,大树抖动着他的枝叶,仿佛在空中舞蹈,多美啊?现在谁愿意想象着来读,读出你的感受。篇二:《风》教学设计终稿
《风》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好吗?看不见,抓不到,小草见它弯腰,柳条见它舞蹈,云儿见到它逃跑。
真聪明,它就是风,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却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叶圣陶爷爷写的小诗!它就叫《风》
请小朋友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书空题目。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范读课文
叶圣陶爷爷的小诗中,风到底是什么样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集中识字
师:多么有趣的小诗啊!我相信你一定也想来读一读,读之前,我们先来和生字宝宝交朋友:
(1)全班拼读:会拼吗?我们来试试。
(2)指名读:声音真响亮,谁也想来试着拼一拼。颤翘舌音读得准,谁再来试试,不错。
(3)回忆认字方法:会拼生字宝宝了,那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他们吗?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认字有哪些方法?(拼拼音、问别人、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猜字、看半边、看部首、形声字、编故事)
(4)分析字形:同学们认字的方法可真多呀,那你能选用这些方法来说说:怎么记住这四个生字宝宝吗?
①颤(请学生说):“颤”字的部首是“页”,你看它的部首就知道它和(提醒:我们学过的“面颊”的“颊”,“头顶”的“顶”,“领子”的“领”的部首都是页字边)——头部,有关,那你猜猜颤是什么意思?(很会观察,他这样记住了“颤”字,我们也来看看,颤的部首是“页字边”,和头部有关,说明颤字的意思和头部有关,那你能猜猜“颤”是什么意思吗?)
——嗯,我们很冷,很害怕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包括头就会这样不停地颤抖,你能做个颤动的动作吗?伸出双手,我们来试试?这样对吗?(对了,“颤动”就是这样轻轻地抖动)
②游(大人带着孩子游泳馆游泳图片): a、分析“游”:我们看部首认识、记住了“颤”字,那你打算怎么记住“游”字呢?谁来说说?(他把左中右三部分合起来记住了“游”字,教师边说边书写游字,左边是个三点水,中间是个方字,右边上面是个“人”,下面是个“子”字,有些同学容易把这部分写成“放”字,谁有好办法来帮助大家区分这两个部分?(你能给“游”字编个故事吗?)b、区分“游”与“放”:真会想象,很会观察,你给“游”字编了个有趣的故事,请看:一个人带着他的孩子在方形的池子里学游泳,“游”字下面有孩“子”,不是反文旁,反文旁和——手有关,游和手没有关系,右边不能写成反文旁。c、书写“游”字:那会写“游”吗?请写“游”(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提醒:大家注意,这个“游”字的“三点水”和“方”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三点水”要写成弧形,左右结构的字要左窄右宽,右边这个“人”和“子”,特别是“子”要写得胖一点,长一点。
③戏:会认会写“游”,“游”字的词语朋友“戏”字,你能记住它吗?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片。
“戏”字,它左边的“又”古时候是手,“戈字边”和武器有关,你们能不能也用编故事的方法帮助大家记住它啊?(一个人手里拿着武器在玩耍。)这位同学帮助我们记住了“戏”字,真了不起!我们表扬他!④什么是“波”,我们到河边去看看,就知道了!河面上水的这层皮肤就是水波,你记住它了吗?
(5)全班齐读:记住了生字宝宝,我们再把它的词语朋友读一读吧!要读准字音,记住字形,一个两遍,预备,起!
三、精读感悟诗歌,指导朗读
1、齐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这些词语朋友送到诗歌里,相信这次,同学们一定能把诗歌读得更准确,更通顺,“风”,预备,起!
2、理清结构
(1)勾画出_____ 的时候,我们发现了风?
叶圣陶爷爷告诉我们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但是什么的时候我们能发现风呢?请你拿出你的尺子和笔用“——”画出来。(都画对了吗?)谁来说说叶圣陶爷爷在什么时候发现了风?
树叶颤动 风在那儿
林木点头 风正走过
河水起波 风来游戏
对一对,你画对了吗?
(2)找出相同的诗句
同学们,我们把这些语句去掉,你发现诗歌每一小节里剩下的语句有什么特点吗?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的时候
我们知道。是啊,每一节诗歌里都有出现。诗歌的这种重复出现,能增加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让诗歌读起来更好听,更顺口。
我们一起来把这些相同的语句读一读,预备,起!
3、指导朗读
(1)第一小节
叶圣陶爷爷在树叶颤动的时候,发现了风,你想不想看看让树
叶颤动的风?
金色的阳光下,一阵风吹来,树叶轻轻地颤动,多美呀!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想象:风在树叶那儿,好像在和树叶干什么呢?(5)
齐读第一小节:他们多自在,多开心呀,让我们轻轻来读一读,别打扰了他们了。(课件)
(2)第二小节
风娃娃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他又来到了树林里,风娃娃的到来,让林木怎么样啊?——林木点头。(你们会点头吗?做下点头的动作,真可爱)
指名读: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呢!多可爱啊!谁来读一读第二节,读出林木的可爱!
齐读:读得多好,让我们学着某某同学的样子,边读边点头和林木打招呼,一起读。
全班再齐读:“走”过来是什么感觉?——轻轻地。全班孩子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一起来读一读吧。
(3)第三小节
指名说:走过的风,又跑到哪去了,谁找到他了,你说。
想象:原来去跟河水做游戏去了,真是一阵调皮、贪玩的风,风在和河水玩什么游戏呢?
指名读:风儿轻轻地吹着,河面上波光粼粼,风在和河水游戏,篇三:《风》教学设计 风 教案
一、设计理念:
本课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描写了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一开课,就通过有关风的景色唤起学生生活感受;以风娃娃为情景激发学生读风、表演风、找风、画风,从而体会风的调皮、可爱。此设计注重了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为主,把无形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的书写8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诗。
3、在读风中体会风的调皮、可爱,在找风中唤起该生生活感受,在画风写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四、教学难点:体会风的顽皮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习惯。
五、教学准备:能感知风的风景图片或相关课件
六、教学时间:1—2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景、引出新课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高兴吗?(高兴)可是,我刚进教室时,它却一溜烟儿跑不见了。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
出示课件(或几幅能展现风景色图片)师述: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风吹旗子的图)看,它又把细细的雨丝吹得东歪歪、西斜斜。(风吹雨丝斜的图)听,呼呼呼,它和小女孩手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风车转动图)
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板题:风)读题。
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风的顽皮、可爱,确立这篇课文的朗读的基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既然大家都那么喜欢它,那我们就赶紧到课文中去看看,好好地读读课文,好好地和它交朋友。
2、小朋友读得可认真呢!老师想问问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用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好?(拼读音节、问问同桌、请教老师、查查字典等)
3、刚才,风娃娃悄悄告诉我,要和它交朋友,先得和这些生字娃娃交朋友,才行!大家有这个信心读好它们吗?(有)那就赶快读读它们把!(出示本课带拼音的生词)
4、同桌相互读,比比谁读得又正确声音又洪亮。
5、开火车指名读、齐读。
6、生字娃娃,要为难你们。瞧,它们的拼音帽子不见了,你们能看到它们的样子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大家先自己小声地试一试,读一读。
(抢读、齐读)
7、风娃娃说小朋友读得太棒了,它要和大家做捉迷藏的游戏。大家愿意吗?指名上台读生字。(师先背着该生指
定一个生字,告诉其他孩子,风娃娃就躲在这个字后,再让这个学生来读、来找。)大家用手势来表示它的对错。
8、引导学生用“知道”说话。
(1)问那才上台做游戏的同学,你从同学的手势中知道了什么?(引导该生用“知道”说话)(2)看到老师高兴的样子,你知道了什么?(进一步引导说话)
(3)你还能用“知道”来说说话吗?
(三)朗读课文、体会风的特点
1、现在,老师最想“知道”小朋友是不是自己能把课文读通顺了。齐读课文。
2、风娃娃已经躲在课文里了,可是它说要十分细心的小朋友才找得到它,你们有信心吗?听师读课文,小朋友拿笔勾出从哪些地方找出了风娃娃?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3、同桌交流、指名说说。(重点抓住每一节的最后两行,引导该生先说后读)
① 理解“树叶颤动”这一节。
先让学生自己谈体会。
师:假如我们的小手就是树叶,风来了,你会怎样做?(生手摆动,即引导理解这样就是颤动。)风走了,又怎样?孩子们,你有什么感受?(知道风来了树叶会动,风有趣)这风真有意思,那该怎样读好这节呢?
练习朗读本节。先生自由读,再指读评价,齐读。②理解“树木点头”这一节。
你还从哪里找到风娃娃?生谈自己的体会。
现在小朋友站起来,你们就是小树林,师边用手势做风的动作,边叙述:呼呼,风来了。小朋友身体摆动,问:你们现在该怎样做?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理解风要大些了)如生答不出。师进一步引导:风娃娃跟刚才比起,有什么不一样?分男、女同学比赛读这一节,男同学读时女生表演,然后反之。
③理解“河水起波”这一节。
你还在什么地方发现了风娃娃?生指名说、读,并让生像刚才一样,边做动作边说。师故作神秘状问:你和风娃娃在干什么?(引导理解:“游戏”就是指风来了,并为后面写诗打下语言基础)篇四:《风》教学设计
学 设
绥滨县北岗乡中心校
教者:张晓波 《风》教 计
教学课题:
7、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8个生字,学会写7个字。
3、感受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8个生字,学会写7个字。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个迷,(课件出示):“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师:同学们猜出谜底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说:下面我们学习教育家叶圣陶的诗歌《风》,看看他是怎样写风的。板书课题。(7、风)
简介叶圣陶:叶圣陶(1894.10.28-1988.2.16)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叶圣陶于1894年10月28日在江苏省苏州市的吴县出生。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闭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
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他也是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
1、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同桌互读正音。
3、找生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4、标一标这首诗有几小节。
(二)、细读课文
1、读第一小节,说说读懂了什么?
2、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小节,要读出对风的喜爱之情。
3、指导学生背诵,让生看课件上树叶颤动的画面背诵。
4、读第二小节,说说读懂了什么?
5、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二小节,读出对风的喜爱之情。
6、指导学生背诵第二小节。(课件出示河水起波纹的画面)
7、读第三小节,说说读懂了什么?
8、指导带着喜爱之情朗读第三节。
9、指导学生看课件上的花儿点头画面,背诵第三小节。
三、拓展训练,发挥想象力。
1、仿照课文写诗句
师:虽然我们看不见风,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事物的变化中感觉到风的存在。例如:红旗飘荡、头发飘动等(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师:让我们模仿课文来说说还能从哪些方面感觉到风的存在?(课件出示训练题)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 的时候,我们知道。
2、听风画风。
(1)、我们不但可以从事物的变化中感受到风的存在,我们还可以听风的歌声,来感受风来到我们身边了。(课件播放风的声音)
(2)、画风
师:风无处不在,请同学们拿起画笔画风,让风成为一处美丽的风景。(生动手画画)师生共赏互评。
四、小结
师:同学们,生动的诗歌,精彩的画面,展现了风的姿态,在今后的生活中,只要我们处处留心,认真观察,还会发现大自然更多有趣的事情。
第二篇:风教学设计
《风》学习设计之一
一、设计理念:
本课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描写了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一开课,就通过有关风的景色唤起学生生活感受;以风娃娃为情景激发学生读风、表演风、找风、画风,从而体会风的调皮、可爱。此设计注重了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为主,把无形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学习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学习本课12个生字,能按笔顺规则正确、工整的书写8个生字,并能试着欣赏自己书写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小诗。
3、在读风中体会风的调皮、可爱,在找风中唤起该生生活感受,在画风写风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三、学习重点:学习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四、学习难点:体会风的顽皮可爱,培养学生细心观察习惯。
五、学习准备:能感知风的风景图片或相关课件
六、学习时间:1—2课时
七、学习过程:
(一)导入情景、引出新课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高兴吗?(高兴)可是,我刚进教室时,它却一溜烟儿跑不见了。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
出示课件(或几幅能展现风景色图片)师述: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风吹旗子的图)看,它又把细细的雨丝吹得东歪歪、西斜斜。(风吹雨丝斜的图)听,呼呼呼,它和小女孩手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风车转动图)
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板题:风)读题。
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风的顽皮、可爱,确立这篇课文的朗读的基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既然大家都那么喜欢它,那我们就赶紧到课文中去看看,好好地读读课文,好好地和它交朋友。
2、小朋友读得可认真呢!老师想问问大家,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用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好?(拼读音节、问问同桌、请教老师、查查字典等)
3、刚才,风娃娃悄悄告诉我,要和它交朋友,先得和这些生字娃娃交朋友,才行!大家有这个信心读好它们吗?(有)那就赶快读读它们把!(出示本课带拼音的生词)
4、同桌相互读,比比谁读得又正确声音又洪亮。
5、开火车指名读、齐读。
6、生字娃娃,要为难你们。瞧,它们的拼音帽子不见了,你们能看到它们的样子叫出他们的名字吗?大家先自己小声地试一试,读一读。
(抢读、齐读)
7、风娃娃说小朋友读得太棒了,它要和大家做捉迷藏的游戏。大家愿意吗?指名上台读生字。(师先背着该生指定一个生字,告诉其他孩子,风娃娃就躲在这个字后,再让这个学生来读、来找。)大家用手势来表示它的对错。
8、引导学生用“知道”说话。
(1)
问那才上台做游戏的同学,你从同学的手势中知道了什么?(引导该生用“知道”说话)
(2)
看到老师高兴的样子,你知道了什么?(进一步引导说话)
(3)
你还能用“知道”来说说话吗?
(三)朗读课文、体会风的特点
1、现在,老师最想“知道”小朋友是不是自己能把课文读通顺了。齐读课文。
2、风娃娃已经躲在课文里了,可是它说要十分细心的小朋友才找得到它,你们有信心吗?听师读课文,小朋友拿笔勾出从哪些地方找出了风娃娃?然后,悄悄地告诉你的同桌。
3、同桌交流、指名说说。(重点抓住每一节的最后两行,引导该生先说后读)
①
理解“树叶颤动”这一节。
先让学生自己谈体会。
师:假如我们的小手就是树叶,风来了,你会怎样做?(生手摆动,即引导理解这样就是颤动。)风走了,又怎样?孩子们,你有什么感受?(知道风来了树叶会动,风有趣)这风真有意思,那该怎样读好这节呢?
练习朗读本节。先生自由读,再指读评价,齐读。
②理解“树木点头”这一节。
你还从哪里找到风娃娃?生谈自己的体会。
现在小朋友站起来,你们就是小树林,师边用手势做风的动作,边叙述:呼呼,风来了。小朋友身体摆动,问:你们现在该怎样做?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理解风要大些了)如生答不出。师进一步引导:风娃娃跟刚才比起,有什么不一样?分男、女同学比赛读这一节,男同学读时女生表演,然后反之。
③理解“河水起波”这一节。
你还在什么地方发现了风娃娃?生指名说、读,并让生像刚才一样,边做动作边说。师故作神秘状问:你和风娃娃在干什么?(引导理解:“游戏”就是指风来了,并为后面写诗打下语言基础)
多可爱的风娃娃,让我们美美读读这节,留住它。(齐读,再分组读,评价。)
(学习这三节的顺序,以学生自由汇报的顺序为主)
4、孩子们,你们和风娃娃玩得开心吗?那让我们开开心心来读读全课吧!
5、还要和风娃娃玩一次吗?我们站起来,边做动作,边来背背全课!
(四)拓展训练
咦!怎么风娃娃又藏起来了?它说这次你们要更细心的才能找到它了。不过,它告诉了几个找它的方法:(课件或小黑板)
●
如果你喜欢写,就拿起手中的笔写出我藏在哪?
睡也没有看见过风,不要说我和你了。
但是___________的时候,我们知道风__________。
●
如果你喜欢画,就拿起手中的画笔,画出我藏在哪?(画在书后2题中)
●
如果你喜欢读,你就《风》这古诗。读完后,你一定会有更多收获。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五)记忆、书写生字
1、今天这些生字宝宝也变顽皮了,说你们不赶快记住它们,它们也来藏起来了。读读要记住的8个生字,谁想到最巧的方法来记住它们?
2、生记忆一个,就练习书写一个。
书写时强调:“正、用”: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
“走”的笔顺是:一十土走。
“没、时、说”注意左窄右宽。
3、欣赏、并向别人展示自己写得最满意的字。
第三篇:风教学设计
《风》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课件)
你猜到了吗?同学们真聪明。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写风的小诗。
跟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把书轻轻翻到45页,自由读这首小诗,不会的字看注音多读几遍。
2、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下面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如果你的同桌读得好,你就夸夸他,如果读得不正确,不够好,你就帮帮他。
3、谁得到了同桌的夸奖,谁得到了同桌的帮助。同桌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你们会进步的更快。这首小诗共有几个小节,请3名同学每人读一小节。
4、你从诗中哪些地方知道风来了?(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说得真好,虽然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当我们看到树叶颤动、河水起波纹、花儿点头的时候,就知道风来了。
三、细读课文。
(一)第一小节
1、树叶颤动,风来了。是在第几小节写的?谁愿意读第一小节。
2、教师:树叶在风中颤动起来了,(课件)同学们也伸出你树叶般的小手,一阵风吹来了,让小树叶颤动起来吧!对就是这样轻轻抖动,而不是使劲摇摆,你们好像听到了小叶在风中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3、绿绿的树叶被风吹得沙沙地唱起歌,轻轻地跳起舞来,多么轻快,多么美啊!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谁来试一试?(指名读)
4、老师也想读读这一小节。(范读)
5、谁能像老师这样读给同桌听听吧!(同桌互读)
6、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
7、你读得真有感情,让我们齐读第1小节吧。
(二)第二小节
1、水起波纹,风来了。谁把这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2、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轻柔的风吹来,平静的河面微微泛起波纹。(停一下)睁开眼睛看大屏幕,河面上的风我们找到了,你们高兴吗?(课件)
3、谁能带着你高兴的心情,读这小节。(指名读)
4、河水起波纹的时候多美啊!全班同学分两组比赛读一读。
(三)第三小节
1、花儿点头,风来了。是诗的第3小节。
2、谁想读。(指名读)(课件)
3、风儿变成调皮的娃娃和花儿做起了游戏,玩得多么开心呀!同学们带着这种开心、快乐的感觉读一读吧(学生自由读)
4、(结束学习)现在老师感受一下男同学的开心、快乐。男同学齐读这一小节,女同学做听众。
女同学也来读一读吧!
5、从你们朗读声中老师仿佛听到了风娃娃和花儿开心的笑声。
四、背诵。
1、刚才我们在树叶颤动的枝头,微波粼粼的河面、随风摇摆的花丛中找到了风。现在风娃娃来到我们的教室里,一阵风吹过,它把老师打到屏幕上的小诗吹走了几个字,你们能帮老师找回来吗?(课件)(指名背)
2、(课件)一阵大风吹过,只剩下了题目,这次你们还能找回来吗?(指名背)(配乐全体齐背)
五、仿写
1、你们背诵得真好,其实风就在我们眼前,就在我们身边,你还在什么时候感觉到了风?(同桌说一说)(指名说)
2、老师也在生活中感受到了风(课件)一起看大屏幕。
3、老师看到红旗飘动,知道风来了,我也学着叶爷爷,写了一节小诗。(朗读: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4、你们能把你发现的风,也来这样说一说吗?(同桌试着说一说)
5、你们说得真棒,不仅我们现代人喜欢风,唐代的诗人李峤也曾用优美的诗来写过风,谁还记得?(课件)大家都会背,我们一起来背。
六、总结:
同学们我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大自然美丽。
七、课后作业,课后当一个小画家,画一画风,下节课展示给大家。
第四篇:《风》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8个会认字,会写9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在微风吹动下,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养成仔细观察和敢
于想像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字和正确书写会写字。
2.难点:从读中领悟风来了时周围的情况。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拼音卡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謎语导入,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好。今天很高兴和你们一起来上这节语文课,上课之前啊老师想给大家猜个谜语。云儿见它让路,苗儿见它弯腰,树儿见它招手,花儿见它微笑。谁猜到了是什么? 生:风
师:同学们真聪明,对,謎底就是风(出示课件)
师:自古以来啊,风、雨、露珠、雪花是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在这几种景物中,来无影,去无踪的就是―――风。风到底在哪儿呢?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到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的小诗中去寻找风的足迹好吗?(出示板书)师:请跟老师一起读题目《风》。生:风
(二)、初步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们把书45页找到这首诗吧。自由小声地读一读遇到不会的字看着注音多读遍。(学生自读)
师:同学们读的可真认真,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也请他帮你检查一下你的字音读得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同桌互读)
师:现在老师想听听小朋友们是否把字音读准了,课文读通顺了,谁能来读一读呢?(指名读)
师:读得很流利,那叶圣陶爷爷是用几个小节来给我们介绍这些风的? 生:三个小节
师:诗中哪些地方告诉我们风来了? 生:树叶颤动的时候。
河水起波纹的时候。花儿点头的时候。
师:说的真好!虽然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当我们看到树叶颤动,河水起波纹,花儿点头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风来了
(三)、学习第一小节
师:谁愿意读第一小节?(指名读)。
师:你读的真有感情。你在什么时候知道风来了? 生:我在树叶颤动的时候知道风来了(出示板书)师:树叶颤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师:伸出你树叶般的小手,“呼——”一阵风吹来了,小树叶颤动起来吧!对,就是像这样轻轻地抖动,而不是使劲地摇摆。你们仿佛听到小树叶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老师以排比的形式指学生说,你仿佛听到了 „„
你仿佛听到了 „„
你仿佛听到了 „„)
生:听到了树叶沙沙声 „„
师:你感觉这时候是什么样的风? 生:凉爽的风。快乐的风。
师:请你们再读一下第一节最后一句感受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风?(自读)师:“走”过来了是什么样的感觉(出示课件)生:轻轻的。
师:是呀,风就像一位阿娜多姿的少女舞动着衣裙轻抚过树叶。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轻轻的感觉自己读一读第一小节
谁愿意把你在第一小节中的感受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指名读)
师:老师在你的朗读中没有感受到那轻轻的风,现在老师想读一读,同学们请认真听(老师范读)
师:请你也模仿老师的样子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吧。(同桌互读)师:谁愿意来读一读呢?(指名)
师:你读的真有感情。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齐读第一小节吧。(齐读)
(四)、学习第二小节
师:风走过,树叶颤动了,风还会到哪儿去呢?我们快到第二节中去找找吧。(自读课文)。师:你找到风了吗? 生:找到了。
师:你在什么时候找到的? 生:河水泛起波纹。(出示板书)
师:现在我们就来到这清清的小河边用手抚摸着这微波荡漾的河面。你感受到手下的波纹了吗?你觉得波纹像什么?
生:波纹像蛇。波纹像女孩子的裙子。波纹像丝带。师:什么样的风才能给我们带来这样的波纹? 生:轻轻,柔柔。
师:是呀,轻轻柔柔的风就像妈妈的双手抚摸着我们的脸颊。河面上的风我们找到了!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是呀,这时的心情该多兴奋呀!请你带着这种发现它的高兴和兴奋,读一读第二小节吧。(学生自读)
师:谁能带着这种高兴和兴奋的语气读给同学们听听?(指名读)
师:河水起波纹的时候多美啊!这次我们一组一组的读,好吗?(分组读)
(五)、学习第三小节
师:走过树林,掠过河面风又做什么去了?大家快拿好书我们一起到第三节里去看一看吧。(齐读)
师:你又在什么时候找到风了? 生:花儿点头的时候(出示板书)师:这时候风来做什么? 生:风来做游戏。
师:风又变成了个调皮的孩子和花儿一起游戏了,请同学看一看(出示课件)想像一下它们在做什么游戏呢?
生:它们在玩捉迷藏。它们在玩丢手绢。它们在玩老鹰抓小鸡 师:它们玩的多开心啊!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做游戏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快乐。开心。
师:是呀,我们该是多么快乐,多么开心啊!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开心快乐的感觉读一读吧。(学生自读)
师:谁愿意带游戏时开心,快乐的心情读给同学们听听?(指名读)师:现在老师想听听男生读的怎么样?男同学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师:开始吧。(男生读)师:女同学也来读一读吧。(女生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老师仿佛听到了它们开心的笑声。
(六)、分层朗诵,背诵全文
师:孩子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叶圣陶爷爷在树叶颤动的枝头、微波鳞鳞的河面,随风摇摆的花丛为我们找到了风,你们喜欢他给我们找到的这些风吗? 生:喜欢。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受齐读课文,但是读到每一节最后一句话的时候,老师点到谁就由谁来读,好吗?(齐读)
师:听到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老师被你们带到了那美妙的风世界。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书合上,请看大屏幕,风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里。全班齐背课文
(七)、学生仿课文作诗
师:同学们,请看(出示课件,音乐)假如我们变成了会飞的小天使,我们来到天空,来到大海,来到田野,来到乡村,来到城市,来到校园,来到姑娘的发际边;飞过春花烂漫的春季,飞过树木葱茏的夏季,飞过落叶飘飞的秋季,飞过雪花飞舞的冬季„„你发现风了吗?老师想借用叶圣陶爷爷的诗句作一回诗人: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五星红旗飘扬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敬礼了。师:你们想不想作一回小诗人啊? 生:想
师:展开你的想像,借用叶圣陶爷爷的诗句说出自己心中的风。好吗?先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师:小诗人们,准备好了吗?谁愿意把自己心中的风展示给同学们?
生: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裙子飘的时候,我们知道来调皮了。师:你说的可真好。你一定是个爱美的小女生对吗? 生: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垃圾满天风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扫垃圾了。
师:你真的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风都知道来扫垃圾了,我们以后能不能再到处乱扔垃圾了?
生:不能了。
师:是呀,风都知道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小朋友一定会比风作的更棒,对吗? 生:对。
生: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沙尘暴卷起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发怒了。师:你平时一定愿意看一些课外书,很关心国家大事,对吗?是呀,当风看到人们乱砍乱伐的时候,它发怒了,用沙尘暴来提醒人们爱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师:普普通通的事物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用心感受,我们会觉得生活是有诗意的,希望同学们能感受这份诗意,做一个有诗意的孩子。
(八)、归纳总结
师:下面,请我们一起进入到这美丽的风景中,伴着这美妙的音乐声再次回到课文中聆听风的声音,感受风带给我们的美好。(齐读)
(九)、课外拓展
师: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写过有关风的诗歌,每一首诗歌都会给我们不同的感受。谁愿意把你知道的诗歌说给大家听听。(学生读诗歌)
师:古人那优美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如此清新、美丽、优雅的风,大自然中的一切,我们不仅要用眼睛去观察,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灵去感受。谁用心感受,谁就能找到它那独特的美丽。请同学们把你收集到的那份美丽记录下来,带到学校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好吗?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五篇:《风》教学设计
风
教材简析
《风》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3单元《风和水》的一篇主题课文,它是一首清新优美的儿歌,通过对颤动的树叶、泛波的河水、点头的花儿这些自然景象的描写,作者把无形的风描绘得生动形象,真实有趣,仿佛触手可感,触目可视。课文语言简洁明快,充满儿童情趣,读起来亲切、自然,让学生在清新活泼的形式中了解自然现象、学习知识。这首诗歌词句优美,是训练语言、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好教材。
设计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了解课文、理解课文、感悟课文的美,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将自己的感悟体现出来。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将学习与生活有机地融合起来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激发孩子学写的兴趣,练习仿写。
知识与目标:
1、自主认识1个字,会写3个字,理解“颤动”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有能力的同学试背。
3、仿照《风》,能自由创作小诗。
过程与方法:
运用不同的方法识字
小组合作、讨论
朗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生活中观察风,,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兴趣和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风的特点,感受诗的意境。
2、激发学生写诗欲望,仿写诗歌。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一)找风,激趣导入新课。
1、孩子们,今天我带来了一位朋友。看,它把风筝送上了蔚蓝的天空,它把雨丝拉得歪歪斜斜的;听,它和风铃合奏出动听的音乐,它拉着小风车的手跳起了圆圈舞。
它是谁?(风)
你们想和它玩吗?
2、那我们赶快翻到课文87页,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的小诗《风》,来,和老师一起写写课题吧!来,齐读课题:注意读准韵母eng。
你知道哪些关于风的词语?
(二)初步感知风的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试读课文,标出小节。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圈一圈,读一读。
(3)小组合作:
熟读课文 给字组词 识记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正音(2)听写3个生字
(三)细读,感知风的特点,诗歌的韵律美。
(1)字宝宝又回到课文中去了,请认真读读三节诗歌,找找三节相同的句子,并画上“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反复句)谁在这里指的哪些人呢?是啊,你、我、他所有的人都没有看见过风,它是多么的神奇啊!谁能读出这种神奇的感觉呢?(把谁读重一点慢一点,就能感觉到风的神奇了)
(2)神奇的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却能让我们感觉到,默读诗歌,哪些地方能让你感觉到风来了,就用小铅笔在下面画上波浪线。
(3)你从哪儿找到风了?
学生汇报,师板书 树叶颤动 在那儿
想看看颤动的树叶吗?(播放视频)颤动什么意思?你从“颤动”一词中体会到了风的力度怎样?是啊,风很轻,很小,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这细细弱弱的风娃娃在那儿干什么呢?(捉迷藏)这是一个怎样的风娃娃?你能读出风的调皮吗?)
林木点头 正走过
你最喜欢这句诗的哪个表示动作的词呢?为什么?它让你想到了什么?这里的风和树叶颤动的时候的风相比有什么变化呢?
河水起波 来游戏
学生读文,说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说原因,读出这些词语让自己产生的想象。再读出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4)、欣古人的笔下的风,感知风的不同。
1、课件出示李峤的诗,并配上画引读。(古代许多著名的诗人也写了风,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写的,他借自然界中哪几种景物来表现风的呢?这首诗中的风和叶圣陶爷爷写的风有什么不同?来!用我们的朗读让大家体会到风的猛烈吧!
过渡:、是啊,在我们身边,到处都可以感受到风,它是变化万千。有着丰富的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会轻轻抚摸我们的脸蛋,会送来翩飞的燕子;当它发怒的时候,它会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拔起。只要你细致观察,就能感受到风的存在。
(四)写风,培养观察自然、感受自然的兴趣。
(1)孩子们,你的小眼睛在哪儿找到风了呢?
(2)快拿起你的小铅笔,在小诗人题单上写出你眼中的风吧,注意丁丁的提示:把风当成人来写,用上表示人物的动作的词语。
(3)选评。
(4)作业:小诗人们,下课后给你的诗歌配上图画,与同学们分享分享你的大作吧。
(五)课堂小结:
大自然中许多像风一样神奇的事物,让我们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勤于感受的心灵,就一定能捕捉到它们的踪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五)板书设计
风
树叶颤动 在那儿
林木点头
河水起波
正走过
来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