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的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3 01:1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马嵬的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马嵬的教学反思》。

第一篇:马嵬的教学反思

篇一:马嵬教案

《马嵬》教案

大旺中学 聂红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对比)。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情深意浓的特点。

(2)进一步训练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透过表层语言感受李诗中强烈的讽刺意味。

3、情感目标 :(1)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2)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探讨李诗中的幸福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方法

(1)以诵读感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充分交流。

(2)学案导学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播放《佳人曲》: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杨贵妃有倾国倾城之貌,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正因如此,在偶然的一次惊鸿一瞥后,唐玄宗就再没有忘掉她,才有了后来的李杨乱伦之恋,才有了马嵬坡上的生死诀别。

二、整体把握

1、学生诵读。

2、解决字词,疏通大意。

1.重点字词: 徒闻 未卜 宵柝 晓筹 鸡人

三、探究阅读,揣摩情感

1、学生讨论问题:导学案上的练习。

2、教师总结:(提醒学生注意重点字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一)、马嵬之变:(2、3联)

1.“空闻” “无复”,昔乐今苦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2.“此日” “当时”,当恩爱邂逅生死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恩爱邂逅生死之时,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二)、玄宗之感:(第1联)

3.“徒”然有梦,未卜先休

(三)、诗人之意(第4联)

4、富贵莫如贫寒,贵妃不及莫愁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5、齐读课文。教师总结:理解咏史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要从关键字入手,结合表现手法,综合分析,揣摩情感。

四、拓展练习:

1、阅读下边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去写? 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画眉鸟。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

鉴赏方法:

1、找准对比点。

2、体会对比作用。答题步骤

五、合作探究:(思考)

1、一个女人把自己所有的幸福都系在一个男人的身上,能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2、有人觉得杨贵妃是唐玄宗亡国的替罪羊,你觉得呢?把一个男人的成败都归究到一个女人的身上,这样是否恰当?

3、在你们的眼里,什么是幸福?我们如何才能获取真正的幸福?

5、作业:背诵课文并完成《赢在课堂》的练习。

六、教学反思:

运用学案导学法。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制作适合本班学生的学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将“学案”发给每个学生,指导学生预习使用,并收集反馈意见,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据之一。学生要依据学案做好课前预习,明了学习目标,熟悉上

课内容,找出疑点难点,查找相关资料,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七、板书设计

马嵬

“徒”然有梦 未卜先休

“空闻” “无复” 昔乐今苦 “此日” “当时” 当恩爱邂逅生死

富贵莫如贫寒 贵妃不及莫愁 篇二:马嵬教案

《马嵬》教案

【教学目标】

1. 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刺诗风格。

2. 学习本诗叙事、表现手法。

3. 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

【 教学重难点】 1. 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2. 诗歌蕴涵的寓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虽然说“一篇锦瑟解人难”,本身就决定了但是诗歌的朦胧性本身就决定了它的多义性,所以同学们多样化的解读也很精彩。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在学习新诗之前,我们首先将《锦瑟》齐背一遍。

师生共同背诵。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句话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为它反映了很多人共同的情感体会。回顾往事,不堪回首的不仅仅只有李商隐,今天,我们就通过他的《马嵬》,感悟另一个惘然伤怀的灵魂。

二. 解密诗题

同学们,我们反复强调诗歌鉴赏中首先应该看的是什么?

【明确】诗歌的题目。诗歌的题目往往包含很多有用的信息。

这首诗的题目是《马嵬》,你从题目中发现了哪些信息?

【明确】①马嵬之变(结合课文注释了解背景)

②马嵬是一个地名——咏史诗

③诗文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有关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写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是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杨贵妃被杀时,唐玄宗是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下面,就让我们通过诵读进入文本,看看李商隐是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的。

三.诵读文本

老师范读。ppt展示字音。

学生自读。个别学生读。

思考: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明确】讽刺批判

四. 鉴赏领悟

既然诗歌的题目是马嵬,那么诗中对马嵬之变有描写吗?哪几句写的是马嵬之变这一事件?

【明确】颔联和颈联

颔联写的其实就是两种声音,是哪两种声音?

【明确】禁卫军夜间巡逻用的梆子声

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

这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点?

【明确】一个是警戒之声,紧张危急,一个是报晓之声,宁静安详。——昔安今危

一个事逃难生活的惶然无措,一个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纵情欢乐。——昔乐今苦

两种声音进行对比,将唐玄宗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处境表现的淋漓尽致。颔联中还有两个词也是互相呼应的:空闻和无复。

【明确】无复——再也没有,表现玄宗对昔日美好生活的怀念,渴望重享昔日的欢乐。

空闻——虎旅传宵柝的目的本来是为了保护玄宗和贵妃的安全,但现在这一声声梆子声却让玄宗心惊胆战,因为他们要发动兵变啊。

空闻虎旅传宵柝对应的是颔联中的——此日六军同驻马。此日和当时都指的是时间,此日指的是杨贵妃的死日,当时又怎样呢?

【明确】“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人发誓要生生世世做夫妻,永不分离。而且嘲笑牵牛织女一年才能相见一次。

但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怎样?玄宗信守了自己的诺言吗?

【明确】没有,杨被赐死。表现手法:对比

没有当时七夕笑牵牛的荒淫无道,哪有六军同驻马的痛心疾首?所以杨贵妃的悲剧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明确】悲剧的承受者恰恰是悲剧的制造者。

那句话写出了玄宗之悲?

对此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感叹?

【明确】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从内容上看:对比手法。贵为天子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带给莫愁幸福。

语气上:反问。问的有力、深刻,讽刺之意愈明。

五. 总结概括

回顾板书,从时间上看,应该是先有马嵬之变,再有玄宗之悲,最后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谋篇布局上并不是这样。想想《马嵬》在叙事结构上有何特点?

【明确】倒叙。作用:使诗歌在尺幅之间,一波三折。突出因果。

小结:李商隐用对比、倒叙、反问等多种手法,通过优美、深刻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他们对李杨爱情悲剧的态度:悲剧的承受者是悲剧的制造者,没有当时的沉迷声色,不务朝政,就没有此日的生死离散。

六.

七. 集体诵读,尝试背诵。板书

马嵬之变 昔安今危

玄宗之悲 昔乐今苦

义山之叹

【教学反思】

虽然是从题目直接切到颔联和颈联,但是仍然摆脱不了逐句翻译的套路; 解释诗文过细,应该放手交给学生;

过于注重个人见解。篇三:马嵬教学设计

重谈李杨事 揣摩隐然意

——《马嵬》教学设计

吴桥中学 王明辉 单元教学目标

必修3第二单元是的内容是唐代诗歌。按照时间顺序分别选取了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隐的诗。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细致深入的学习。按照新课标的有关要求,确定以下单元教学目标.:

1.揣摩诗歌语言,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2.进入情境,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3.联系不同的创作背景,感受和理解不同的创作风格。

学情分析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他们对古典诗歌并不陌生,但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层,如何让他们深入了解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进一步走进古代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古代文化的无穷魅力,提高鉴赏能力,则需要教师的适当点拨。

《马嵬》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进一步训练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透过表层语言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

(1)以诵读感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充分交流。

(2)学案导学法。(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农村学校班额大,学生差距也大,很多学生不善表达,也不愿意去表达。一方面遇到开放性问题,鼓励他们去讨论,另一方面每堂课制作学案,让学生自己提前按照设计流程学习,课堂被用来解决“问题”,以便更好地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为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过程我设计以下 六个教学环节。

(一)导语(幻灯片2)

马嵬在唐代是“西出都门百余里”的一个普通驿站,是秦川蜀道上一个平常乡野,可谓名不见经传。但由于后来在这里发生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兵变,致使“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葬身马嵬坡下,马嵬坡由此而驰名中外。马嵬贵妃墓大约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位于一高坡小院。墓门口书写对联两幅,一幅是:妃子魂消犹痛梨花春带雨,马嵬玉陨幸留古韵冢携香。另一幅为毕沅所题:谷风如诉旧愁来,蜀道秦川,过客重谈李杨事;墓粉还将秋色补,雨尘云梦,伤心何似汉唐陵。这哀婉绮丽的文字,给贵妃墓罩上了一层伤感凄艳的迷离色彩。我们今天来看一看李商隐是如何来看待这件历史事件的。

(二)作者简介(幻灯片3)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三)教师范读,学生诵读。(幻灯片4)

按照以下诵读节奏缓慢深沉地朗读。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四)解决字词,疏通大意。

1.重点字词: 徒闻 未卜 宵柝 晓筹

2.学生讨论疏通文意,教师提供下面参考:(幻灯片5)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五)探究阅读,揣摩情感(幻灯片6)

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出己意、发议论而斧凿铮铮,又落宋人之病”;“用意隐然,最为得体”。此诗对玄宗有所婉讽,亦有所体谅,可谓能“出己意”又“用意隐然”,在咏史诗中不失为佳作。

学生讨论问题:本诗是如何“隐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教师总结:(提醒学生注意重点字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1.“徒”然有梦,未卜先休

婉讽意味渐露。2.“空闻” “无复”,昔乐今苦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讽刺意味渐浓。

3.“此日” “当时”,当恩爱邂逅生死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恩爱邂逅生死之时,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行文至此,讽刺意味已至酽厚。

4、富贵莫如贫寒,贵妃不及莫愁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教师总结:理解咏史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要从关键字入手,结合表现手法,综

合分析,揣摩情感。

(六)拓展练习。

学生自主分析下面两首诗,说明所表达的情感。

1. 马嵬坡 晚唐 郑畋(幻灯片7)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简要分析:

(1)一处对比。此诗首句的“玄宗回马”,指大乱平定、两京收复之后,成了太上皇的玄宗从蜀中回返长安。其时距“杨妃死”已很久了。两下并提,意谓玄宗能重返长安,正是牺牲杨妃换来的。一存一殁,意味深长。

(2)二处对比。玄宗割舍贵妃固然使局势得到转机,但内心的矛盾痛苦一直贯穿于他的后半生,尽管山河重光(“日月新”),也不能使他忘怀死去的杨妃,这就是所谓“云雨难忘”。“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可喜下长恨相兼,写出了玄宗复杂矛盾的心理。

(3)一处反问。“终是圣明天子事”,有人说这是表彰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但从末句“景阳宫井又何人”来看,并非如此。“景阳宫井”用的是陈后主的故事。当隋兵打进金陵,陈后主和他的宠妃张丽华藏在景阳宫井内,一同作了隋兵的俘虏。同是帝妃情事,又同当干戈逼迫之际,可比性极强,取拟精当。玄宗没有落到陈后主这步田地,是值得庆幸的,但要说“圣明”,也仅仅是比陈后主“圣明”一些而已。“圣明天子”扬得很高,却以昏味的陈后主来作陪衬,就颇有几分讽意。只不过话说得微婉,耐人玩味罢了。

但就此以为诗人对玄宗毫无同情,也不尽然。唐时人对杨妃之死,颇有深责玄宗无情无义者。郑诗又似为此而发。上联已暗示马嵬赐死,事

出不得已,虽时过境迁,玄宗仍未忘怀云雨旧情。所以下联“终是圣明于子事”,“终是”的口吻,似是要人们谅解玄宗当日的处境。

2. 四块玉·马嵬坡 元代 马致远(幻灯片8)

简要分析:此曲前半叙事,后半议论,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出了兴亡之叹。全曲造词清新、畅达自然,后世流传甚广。有人认为作品对杨玉环的责备重于玄宗,表明作者由于历史观的局限,仍有“女人祸水”的消极思想。其实这是此类话题的传统论见,作者不可能不知道祸首是谁,“恨不得”一句已经透尽个中消息,只是囿于忠君之道,不便揭穿罢了。教学反思:运用学案导学法。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制作适合本班学生的学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将“学案”发给每个学生,指导学生预习使用,并收集反馈意见,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据之一。学生要依据学案做好课前预习,明了学习目标,熟悉上课内容,找出疑点难点,查找相关资料,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附:板书设计

马嵬

“徒”然有梦,未卜先休 ———— 婉讽意味渐露。

“空闻”“无复”,昔乐今苦———— 讽刺意味渐浓

“此日”“当时”,当恩爱邂逅生死————讽刺意味酽厚

富贵莫如贫寒,贵妃不及莫愁————深刻地批判

篇四:马嵬小学学校工作总结2014-2015(上)马嵬办中心小学学校期末工作总结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韶华乍转,又是半年!在即将过去的一学期里,我校在市局和办教委的正确领导下,沿着开学初制订的目标,全体教师团结奋进,务实进取。这学期学校继续遵循“以学生为根本,以质量为中心”的原则,在学校教学质量、教师管理、常规管理、班级管理上狠下功夫。一学期来,我们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天班,勤勤恳恳做好每一件事,各项工作扎扎实实、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现在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小结。

一、以市局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端正师德师风,提高教师素质。我校狠抓纪律作风整顿,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八项规定》,《十项禁令》等文件精神。开展向呼秀珍、张丽莉等师德典范学习,通过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从根本上净化教师心灵,教师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得到大幅度提高。九月份我校召开“提质量、促发展”教师座谈会,认真分析教育教学现状,找差距,找问题,想办法,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教改设计和校本研修方案和细则。我们利用每周例会的机会,组织教师政治、业务学习。

二、抓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们老师理直气壮抓教学。本学期,我们继续一丝不苟抓常规,千方百计提质量。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狠抓教学常规,强化过程管理。教学常规的落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我们在教学管理中,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常规的要求,备课、讲课、布置与批改作业。学校对任课教师从这几方面进行必要的引导和严格的检查。这一点,多次得到办教委检查组领导的肯定。

2.坚持校本教研,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的优劣是反映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因素,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依靠教师的业务素质。这学期我们的公开课活动要求每个教师认真做好“四个一”——写一篇教案,说一课设计,上一节公开课,写一篇教学反思。教师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开诚布公地指出课堂教学的优缺点,讲课教师作自我反思和总结。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教师遵循教育规律,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此外,我校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开展校本研修,按照《兴平市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我们在12月初,将全体教师的校本研修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完成,并在学校层面上给与了学分评定。初评结果是各位教师的校本研修档案资料齐全,详实,符合要求,全部合格。这也充分说明了这一年来学校校本研修工作是扎实的,成绩是良好的。开展校本研修,引导教师走专业成长道路。由于措施得力,学校教研气氛浓厚,在空堂和下课期间,教师探讨的、大都是“如何教书,怎样提高教学成绩”的问题,还经常出现互相争论的现象。本学期,年轻教师都撰写了教育教学论文,并在兴平市教育科技之春优秀教研论文成果评选中田阿娟、赵雪妮等同志获奖。

3.抓好单元测验和课外辅导,重视培优和转差工作。由于种种原因,我校各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差生较多、优生群体小”的现象,这对期末考试的影响很大。但是,我们教师坚持“只讲主观,不谈客观”的原则,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观念,努力做好作业设计和批改,做好单元测试工作,一手抓差生转化,一手抓优生培养,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由于措施得力,我校在本学期各种质量检测中总体成绩稳中有升。

三、抓班级管理,强化安全卫生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最小的一级管理单位,也是最重要的管理单位。按照学校的要求,从这学期开始,以“纪律、安全、卫生教育”为抓手,强化班级管理。

1.加强学生常规管理,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

班主任从进校、出操、课间、离校、纪律、卫生等学校生活的各个层面对学生、班级检查、记录,使学校呈现出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举止言行规范文明的大好局面。

以贯彻实施新《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由于德育工作抓得扎实有力,学风、班风、校风明显好转,绝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学习、守纪律、讲文明、有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真真正正成为班级小主人,学校的小主人。2.利用班会、晨会,强化安全卫生教育和管理。

本学期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治理校园环境卫生效果比较显著,校容校貌有了明显的改观。为师生创造了一个干净优美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本学期没有发生安全事件。

四、抓活动开展,丰富校园文化

这学期我们根据实际开展了以下活动:

1.“安全教育”活动。采用观看电影、展板、通过演练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了安全知识,形成了自我保护的能力。

2.师生书画展活动。根据上级的安排,我们学校制订了书画展活动方案,并踏实做好书画展的宣传和指导工作,并组合书画特长教师何先锋、任鲜鱼等同志为学生创作优秀作品进行辅导。由于组织得力,措施得当,任子君等同学的书画作品在本学期举行的各种比赛中获奖。为下学期的书画竞赛打下

良好的基础。

3.结合节庆和其他重要时日,因地制宜地开展庆祝或教育活动,例如,各班都出了“教师节黑板报”,有班级举行了“庆元旦迎新春”文艺活动;学校开展了法制宣传日教育活动,向学生宣讲法律知识。4.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每天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我们在元月中下旬成功举办了全校师生拔河比赛。此项活动的开展既锻炼了师生身体又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激发了学生的顽强拼搏精神。

五、其它方面的工作

1.“双高双普”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1)首先召开全校教师动员大会,并成立了“双高双普”领导小组,并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专门组织“双高双普”工作小组人员学习省颁标准,并在学校现有设施的基础上,切合实际的制定了马嵬办中心小学“双高双普”实施方案,做到长远计划,把任务分解落实,分步阶段性实施。

(2)学校投资5千余元全面完成整个教学楼线路老化等问题的改造,投资1.2万元重新翻修扩建厕所,修缮围墙,投资3.1万元在大门口处安装电动门,确保学生校园安全。

(3)学校合理使用经费,已初步完成对综合楼和宿办楼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在学校中院安装了4架太阳能灯,安装了校园智能音乐广播系统,此外,还给六年级毕业班教室安装了3套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进一步改善了学校面貌,提升了学校硬件设施。

(4)目前,学校双高双普档案资料建设2012—2013学年度和2013—2014学年度基本整理完成,已分类装盒。2014—2015学年度的档案资料正处于整

理中。学校部室建设结合实际,合理规划布局,已设立了23室。学校合理使用经费,投入资金补充了少队部、美术室、卫生保健室、音乐舞蹈室、图书室、计算机室的设备设施,初步达到要求的只有少队部和卫生保健室。其它部室硬件设施离省标还有较大距离,音乐室现只有12台电子琴,计算机室只有20台电脑,还差30多台。劳动技术教室、科技活动室等部室硬件设施基本没有,就此现状,部室的硬件建设大约还需资金126万余元。

2.“营养午餐”工作

本学期我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中午学校食堂供餐。暑假期间,学校改造了学生灶,投资数万余元购买了1台压面机、和面机,安装了3个换气扇、2个抽油烟机和6盏灭蝇灯,添置了2个消毒柜、1个冰柜、2个留言板、13个保温桶、4套厨具、足量的餐具。

本学期学校“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和监督委员会切实做好学生营养餐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营养餐按时、足额、准确发放。同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和办法,定期对学生用餐情况进行询问和督查。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供餐模式,严格按照上级要求进行食品原料的采购、检验、储存、加工、留样和发放。使用了“电子营养师软件”,进一步规范合理制定更加营养的食谱。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们本学期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部分教师思想观念与新课标理念上有较大差距,少数教师至今难弃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存在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

2.学校内部管理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校园文化氛围不浓,还需加强;学校部室硬件设施更需补充完善;现 篇五:教学反思

关于高三复习的几点思考

开远一中语文组 唐勇金

作为一名刚到一中的经验极少的高中语文新老师,很有幸能够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共事,同在一个团队中,接受他们悉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让我能够胜任工作,同样有幸的是能够和9班与13班的同学从高一到高三共同学习和进步,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更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辛酸与甜蜜。是老教师帮助我成长,是同学们逼迫着我成熟。然而,等到快要高考的时候,却发现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升。

首先,怎样很好地利用教材利用教材的问题。在未参加高三复习之前,上课时很少提到表达技巧,无论是诗歌鉴赏还是小说鉴赏,往往是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情感或者故事情节,此种方式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缺少对表达技巧的分析和把握,就只能在高三复习中诗歌鉴赏时来补充,若在高一、二的时候将这一关把握好,则会省很多事情。

其次,怎样对待记叙文的问题。怎么教学生写作的问题,高一的时候,备课组长文老师虽然多次明确提到写作记叙文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反复写,掌握记叙文的相关文体知识和基本的写作手法,当时我们很多年轻老师不知道为什么写,认为写作记叙文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于是更多地是鼓励他们写随笔,导致的后果是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什么,怎么写记叙文等都一问三不知,考试作文中很多同学的文体不明,无论是什么样的题目,都一律写议论文,而很多作文的题目是可以写成记叙文的,并且很好写,例如13年的新课标卷的“同学关系”,要写出好的议论文需要相当的功底,如果写成继续问的话,不但容易写,还容易写出好的记叙文。

第三,会考复习的问题。在高二下学期,会考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而效果收效甚微,从后来的考试结果来看,这样的复习是最辛苦的,也是最无效的,更是浪费时间。这表现在得a的同学所占比例不高,还是有不过的同学。会考合格率,我个人认为片面地追求会考合格率,努力让每一位同学都过,定位就不符合实际,要允许少部分同学不过,为了让这些不过的少部分同学,很多同学陪着练,尤其是快班的同学,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极大浪费。设想这样的一种情形:我们如果不是将会考的过关率看得不是那么重要,像对待一般的考试那样平常心对待,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拿来作为一轮复习,那么结果会怎样呢?

第四,背诵默写的问题。如果说会考复习只是浪费了两三个月的时间,那么背诵默写却浪费了两年。为何这样说?因为我们背了很多高考不考的篇目,漏掉了高考考的很多篇目。必修一:《沁园春 长沙》《雨巷》《再别康桥》《烛之武退秦师》中所有内容,《荆轲刺秦王》《鸿门宴》《记念刘和珍君》部分内容,高考不考,我们让学生拼命背诵;必修二:《荷塘月色》《孔雀东南飞》《游褒禅山记》的部分内容,建议:加强年级与年级间的交流,资源共享。

第二篇:马嵬教学反思

马嵬教学反思

马嵬教学反思1

今天提前给孩子们上了李商隐先生的《马嵬》,为什么说提前呢?因为珠海市新教师培训需要上交老师的讲课视频,我本来上学期在新教师汇报课上已经录过视频了,可是昨晚接到“噩耗”,说上次给我录的视频没声音,要重录,于是从昨天下午第八节和整个晚自习都用来准备今天的视频录制内容。

当然,首先是选讲课内容,纵观还没有讲到的课文,只有《李商隐诗二首》中的诗歌可以一节课讲完一节,但是《锦瑟》主旨历来都有争论,况且意境很难捉摸,用来做录制可能在课堂上会出现问题,于是只剩下《马嵬》了。《马嵬》其实还是挺适合的,因为“马嵬之变”这个故事讲得乃是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悲剧,而且学生应该比较熟悉、比较好奇此段故事,所以,我想《马嵬》应该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然后此诗的主题比较明确,但也可以作其他方面的探索。基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懂这首诗,我选择课它。

经过参看《唐诗鉴赏词典》中霍松林老先生(他可是我们陕西师范大学宝贝级的教授了,在全国古典文学这一块可以说名声在外了)对《马嵬》一诗的鉴赏及其他名家对这首诗的鉴赏,我设计了对本诗歌的讲解思路,制作了自认为还是比较精美的课件,于是就准备登台了。课程开始的时候,气氛比较闷一些,远没有平时课堂的活跃,主要出现背诵此诗的时候,过了有近30多秒没人敢试一试,最后终于有学生能够背诵全诗了,气氛应该是在这里开始好转的吧?随着课程的进展,诗歌的故事内容越来越清晰了,孩子们也越踊跃了。当说到玄宗诗歌什么样的人的时候,其中不乏学生大喊“玄宗是个大色狼”,我一听无语了,虽然玄宗因为贵妃而误国,可是玄宗后半生最爱的或者说唯一爱的也只有贵妃吧,只有花心的人才能称之为色狼吧?玄宗可不花心,反而很痴情。课文中还有很多模仿情节,这些情节不是提前预设的,而是上课看到学生表情激动才临时想出来得,比如,假如诗人和玄宗见面了,用指责的语气模仿一下诗人对唐玄宗的说的话,另外,想想一下假如当时玄宗没有赐死贵妃的话,结局又会怎么样呢?用这些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诗歌的内涵。课堂进行的还算如人意,可是存在的问题不少:

1、板书没有设计好,在汇报课上课前也是板书经过师傅的指导,才改好的,这次板书过少原因在于,平时讲课板书的内容少,多半在课件上,自己没有再往黑板上写了,以后要准备教学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设计板书了,这还是在于平时注重细节。

2、上课讲的内容比较多,学生思考时间不多,上课时讲到了兴头,就一不小心自己代劳了,这在以后要注意,我不是在演讲,而是给学生讲解课文,重要的是学生能够从中获取些许收获。

至于优点嘛,“课堂灵活一些了”,这是师傅的评价!师傅一语中的,语文嘛,就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马嵬教学反思2

这篇童话故事趣味性强,相信学生能自己读懂在小木偶身上发生的事情,但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感受快乐的真谛,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因此我在教这课时,采用了以下教学流程: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读课文,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积累词语,丰富语言——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中,在学生充分朗读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我采用了以下教学:先联系老木匠说的话“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办法过快乐的日子”来理解这个句子的前半部分“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让学生明白: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然后联系小木偶自己遭遇的挫折,让学生自己谈谈:小木偶的笑给他带来快乐吗?通过这样的反问,学生自然体会到:生活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之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不同的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于是,我引导学生明白应该怎样看待生活,感受快乐: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这样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个人感受,加深学生对这段话的理解。

马嵬教学反思3

在教学中,我从整体把握教材,注意了文本段落间的联系。如第12小节“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十多年了”表明时间之久,“每天必来”说明了任何困难阻拦不住老人。这句话在前面“老人喂鸟”、“亲昵取名”、“亲密交谈”等几个镜头基础上,更深层次地说明了老人爱海鸥之深。于是我把这句话反复出示,并让学生反复读,如此层层深入,使老人的形象以及他爱海鸥的感情,在孩子们的脑海中越来越高大,已越来越受感动。

反思整节课的教学,学生反应不尽如人意时,我被动等待。当孩子的回答不到位时,我没有很好地进行点拨,而是一昧地期待孩子的精彩,浪费了很多时间,致使教学任务没有在规定时间里完成。“被动就会挨打”在我身上有了真实地体现。因此,驾驭课堂的能力有待提高!

马嵬教学反思4

教学一篇课文重整体感悟,最好有一条贯穿、统领教学设计的线索,以达到“牵一发动全身”之效。其实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找到文章中的“龙睛”,能够从一点辐射全篇。再次多遍研读课文。我发现:

课文其实就是通过牛和鹅眼里感觉到的人,与实际情况是不一样的。这就造成了牛和鹅对人的不同的态度。也就是牛和鹅都是从各自的角度去看人,所以得到的结果不一样,反映也不一样。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很广,从各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这节课,总的看来上的还是成功的,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整堂课不是空架子,而是注重了课堂的时效性,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

这次授课虽然觉得修改的次数比较多,自己也觉得比较辛苦。但每次的修改对自己都是一个提高。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自己能够不断的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也喜欢自己永远是孩子们喜欢的王老师,孩子们能在我的语文课中学到真正的知识!

马嵬教学反思5

我讲李商隐《马嵬》这一课时,正巧赶上教育局领导到校推门听课。我很荣幸的中标了。面对那几个教育专家,尽管头天晚上备课备到十二点才休息,但内心还是充满了忐忑、激动,情不自禁的紧张感突然袭击,我有点慌乱。上课铃声响起前,我深吸几口气,稳定一下激动的情绪。第一排做到李进与和月光依然在喧闹,等我要求做好上课准备时二人才安静下来。调整理顺了思绪,开始上课。我满怀激情的做了一个精彩的导入,学生们也许是看到教师后排坐的有听课的老师,每个人坐姿都很端正,个个精神抖擞,情绪饱满,比以前上课的听课状态好的多。

先是李商隐和本诗的背景简介,接着我让学生齐读并反复吟咏了这首诗。并提出最能体现本诗感情基调的词是什么以及诗中几个关键字词的意思。接着让学生整体感知整首诗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叙述。主体部分放在赏析本首诗的表现手法的运用和主旨的分析。最后,指导怀古咏史诗的特点和常常出现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如何鉴赏怀古咏史诗,并举出具体实例来训练,现学现用,当堂练习,巩固提高。

对讲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引起我的关注。一让学生回答问题,课堂上就很安静,许多同学都保持沉默,生怕一发言就会丢掉人格似的。我本知道他们也有拘束感,怕回答错了还不如不回答。为解决他们的思想包袱,我先前也没少强调让他们放松大胆的发言,言者精神可佳,并时常进行鼓励和表扬那些发言积极的同学。可是,哪一个老师不希望在上课时看到学生踊跃发言的精彩表现,尤其是在有听课专家的情况下。我心知这是急不得的,于是使出浑身解数,启发、点拨学生沿着我引导的思路顺藤摸瓜,终于,我的激发使得几个学生陆续举起手来了。看到有学生主动发言,我内心充满了一丝喜悦。

学生主动发言,能促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勇气得以锻炼,这些为了自身发展的机会学生自己就这样轻易的舍弃掉了。是什么原因?是不知怎么回答?还是不愿意回答?或者是怕答错了?以前和学生谈心,得知以上情况都有。

课后我找听课的专家交流并请他们提出批评和指正。张老师说,课堂上要体现“以学生为主”,活动再丰富些。令我困惑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让他们进行讨论,所花费的时间与在讨论中所获得的价值是成正比的吗?

但如不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我们的教育可能事倍功半;如果我们能探索出一条能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途径,我们的教育将会事半功倍!

马嵬教学反思6

《竹影》这篇文章是被我们组公认的一篇比较难讲好的文章。可能是大家的理解不同,我们在备课时对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设计争论不休,最后我们拟订一套基本思路,自己在备课时可以进行适当修改

首先,我的设计是想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文本,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感受到蕴涵在其中的艺术和美。体会文中的童真童趣。一方面体味孩子与生俱来的童真,另外一方面让学生理解到更为深层次趣味那就是艺术的美。

其次,对于课文的讲解,我设计了四个问题:1、本文写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动?2、从这些活动中如何可以看出孩子们的童真童趣?3、文中爸爸这个人物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4、全文表达了什么主旨?此过程采取学生带问题读课文,学生从文中得到答案的方式进行。应该说学生的回答远远超过了我的估计,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发散讲解的语句相对就多了点。对于这节课,我认为优点在于:教学环节能自然流畅的完成,能完成教学的目标。能够对学生的回答最必要的点评或引导。

不足之处:环节设置不满意:在讲到最后一个问题之前,引导了艺术问题时,安排了一个欣赏比较活动环节,即西洋画和中国画的欣赏。这个环节设计在上完课后发现稍微显得有显宾夺主之意,原本是想拓宽学生的视野,结果却显得是教师在自我展示 。

马嵬教学反思7

故事篇幅较大,但内容通俗易懂,能抓住孩子的心。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在教学中,真正放手让孩子们自学。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由扶到放,就感兴趣的内容与同伴交流,充分享阅读的乐趣。由于是第一次接触“默读”,采用分层法将“默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下面几篇默读略读课文打下结实的“基础”。

其次,尊重孩子的生活经验,留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如:生说卡罗尔家的小猫会站在镜子前抓镜子里的小猫,会打破卡罗尔的像框,自己探出头去,很臭美的样子;有的小猫可能会爬上卡罗尔的桌子,打破花瓶;有的小猫会扒在门帘上荡秋千……。

由此,我想对从事小学低段语文教学的同仁们说:“只要你平时的阅读技巧训练是较规范的、缜密的,那么就应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孩子自己摸索着走,他们会让你惊喜万分的!”

马嵬教学反思8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

马嵬:原

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当时七夕笑牵牛:意思是说当年七月七日李、杨在长生殿夜半私语的时候,还以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会面一次,不及他们天天在一起。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嘲讽唐玄宗虽多年做帝,并不能长保他的.妃子,不及普通人家能始终相守。“如何”,为什么。“四纪”,四十八年。古人以十二年为一纪,此指玄宗实在位四十五年,将近四纪。“卢家莫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这里是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对照。

【解释】

空荡荡的马嵬坡下,独见玉颜空死处。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深情,已然成空传说。

天下九州之外,尚有大九州。当年导师寻访杨妃踪迹,想必去过此处.当年唐明皇与杨玉环在长生殿中,两人发誓,在天愿作比翼,在地愿为连理.恐怕他们的今生,缘分已尽,而来世,尚且未知.相守与分离,有与谁知。

回想明皇当年,暂驻马嵬,空闻金沱声,不见宫室繁华.短短几夕间,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岂料玉颜已成空.胞弟不正,三军怒斩其姐.那夜的天,正如那晚在长生殿嗤笑牛郎织女的天.谁料,竟然连牛郎织女也不如。

想来,天子也不过如此,连自己心爱的人都无法保护.早知如此,倒不及小家的莫愁女了。

【鉴赏】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 “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马嵬教学反思9

本文讲的是商人丢失了一只骆驼,老人在没有见过骆驼的情况下,凭着对观察到的现象的准确分析和判断,使商人终于找到了骆驼。课文以“找骆驼”为线索进行叙述,起因、经过、结果十分清楚。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掌握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学生根据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初读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抓住“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这一重点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这样才有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课文情节简单,对话较多。教学中,我不放过任何一次朗读训练的机会,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将学生引入找骆驼的现场,充分融入文本,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从中感悟,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

马嵬教学反思10

《程门立雪》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成语故事,情节生动、感情真挚,易引起学生共鸣。本课通过描述宋朝著名学者杨时和同学去向程颐老师请教问题时,不愿意打扰老 师午睡,宁愿在风雪中等待这一故事,体会他尊敬老师的情感和爱学习的好品质,同时知道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培养尊敬师长的情感,是一篇民族精神 教育的好文章。本案例遵循培养学生欣赏、认同并实践传统美德教育的宗旨,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通 过诵读《弟子规》了解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为学习课文作铺垫;从学生熟知的祖国优秀文化《三字经》引入课文,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第一小节入手,既 让学生对杨时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又能融识字于语言环境之中。通过寻找“杨”的形近字、“著名”的近义词、不同句式的说话训练来体会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精 妙。

学生在边听边记、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形成中,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初步了解“程门立雪”这个成语的意思,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成语的特点,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马嵬教学反思11

我讲李商隐《马嵬》这一课时,我以李杨的爱情做了一个精彩的导入,引起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然后在让他们细细品味,慢慢鉴赏。

先是李商隐和本诗的背景简介,接着我让学生齐读并反复吟咏了这首诗。并提出最能体现本诗感情基调的词是什么以及诗中几个关键字词的意思。接着让学生整体感知整首诗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叙述。主体部分放在赏析本首诗的表现手法的运用和主旨的分析。最后,指导怀古咏史诗的特点和常常出现的主题,让学生了解并学习如何鉴赏怀古咏史诗,并举出具体实例来训练,现学现用,当堂练习,巩固提高。

对讲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引起我的关注。一让学生回答问题,课堂上就很不安静,许多同学都在说话,站着的同学生怕怕回答错了,而坐着的就一直抓着李杨的爱情,聊个不停,或者就一句话都不说,把头埋得很低。为解决他们的这一问题,我需要经常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让他们积极发言。

学生主动发言,能促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同时勇气得以锻炼,这些为了自身发展的机会学生自己就这样轻易的舍弃掉了。是什么原因?是不知怎么回答?还是不愿意回答?或者是怕答错了?以前和学生谈心,得知以上情况都有。

课后反思得知课堂上要体现“以学生为主”,活动再丰富些。令我困惑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如果让他们进行讨论,所花费的时间与在讨论中所获得的价值是成正比的吗?

但如不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我们的教育可能事倍功半;如果我们能探索出一条能让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途径,我们的教育将会事半功倍!

我们应该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不应该增加他们的精神负担,整个课堂应该是轻松活跃的,不应该拘束,但是也不能没有纪律可言,要学会欲擒故纵。

马嵬教学反思12

《jqx》一课计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定为学习jqx的读法写法及学会拼读jqx的音节。有了前车之鉴,所以教学中将jqx与ü相拼的规律作为教学重难点。分析孩子易错点:一是学生容易忘记省写ü上的两点;二是不知为什么要省写ü上的两点;三是学会了省写规则后,又将其它声母与ü相拼时也去掉ü上两点,造成拼读错误,为了攻破这些难点,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获取知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我设计了三大教学环节:一发音认形,二拼读,三探究与ü相拼的规律。在完成了第一和第二环节之后,重点探究j、q、x与ü相拼的规律,我为引起学生注意力在黑板前突然问道:“我是谁?”无聊的问题引起孩子们的注意,看看我要出什么花招,看后,不以为然的回答:“你是许老师呗。”“再看。”齐声答:“许老师。”“我要变身了,看看我是谁?”这是伸出两个拳头放在头顶上方,高兴地喊道:“小v。”

于是我开始了小v的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小v,他们总说我是爱哭鬼(带着哭腔说),其实只要和jqxy在一起游戏,我就会变得坚强,他们是我最好的朋友。”我绘声绘色地讲完故事后,从学生们脸上的表情能够看出他们已经明白了问题的答案。趁热打铁把ü变到了黑板上j- ü-jü,刚写完,孩子们立刻发表意见了“老师给ü见q不哭了要去点”。我急忙改错j- u -j u,改写完后,“这次对了吧?”话音刚落,引起了孩子们的争论,有的说对了,有的说错了,“我已经给ü差点眼泪了啊?”有个孩子立即反驳“他和j在一起时擦掉眼泪,前一个不是还没和j在一起呢吗?”我装作恍然大悟“哦,是啊!”其他学生也被一语惊醒。之后顺利的完成了qx的板书。板书后在一声响亮的“没错!”声中,jqx与ü相拼时省写ü上两点的规则便深深地印入了学生的脑海之中。于是我让学生认真拼读。结束了本次教学。

马嵬教学反思13

《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回忆性散文。执教完这篇课文后,我感到有所得亦有所失。

先说教学中的“得”。这一课的学习我采用了“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和“研读评价”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影像资料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文的环节比较成功,很好地切入到了课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得到了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渗透在其中;班级交流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使他们的概括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得到了尽可能地锻炼。

本节课亦有所“失”。一方面,比较重要的“合作探究”环节教师指导不够,“ 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这一学习要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反而使个别学生有些盲目或者无所事事,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另一方面,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诸如“我口说我心”这样的环节,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想说、愿说,大胆地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可是略微严肃的课堂气氛未能激发起学生活跃的思维,表达得不够。 结合本节课的“得”与“失”,在今后语文教学中,我认为自己还应作如下努力:

第一、优化教学设计,体现新课程理念。要富有创意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其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双赢。

第二、要使课堂教学中呈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鲜活局面。轻松活跃的学习氛围离不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师要成为 “催化剂”,努力营造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促成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第三篇:马嵬教学设计

重谈李杨事 揣摩隐然意

——《马嵬》教学设计

吴桥中学 王明辉

单元教学目标

必修3第二单元是的内容是唐代诗歌。按照时间顺序分别选取了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隐的诗。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细致深入的学习。按照新课标的有关要求,确定以下单元教学目标.:

1.揣摩诗歌语言,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2.进入情境,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3.联系不同的创作背景,感受和理解不同的创作风格。

学情分析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他们对古典诗歌并不陌生,但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层,如何让他们深入了解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进一步走进古代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古代文化的无穷魅力,提高鉴赏能力,则需要教师的适当点拨。

《马嵬》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进一步训练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透过表层语言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三、教学方法(1)以诵读感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充分交流。

(2)学案导学法。(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农村学校班额大,学生差距也大,很多学生不善表达,也不愿意去表达。一方面遇到开放性问题,鼓励他们去讨论,另一方面每堂课制作学案,让学生自己提前按照设计流程学习,课堂被用来解决“问题”,以便更好地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为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过程我设计以下 六个教学环节。

(一)导语(幻灯片2)

马嵬在唐代是“西出都门百余里”的一个普通驿站,是秦川蜀道上一个平常乡野,可谓名不见经传。但由于后来在这里发生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兵变,致使“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葬身马嵬坡下,马嵬坡由此而驰名中外。马嵬贵妃墓大约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位于一高坡小院。墓门口书写对联两幅,一幅是:妃子魂消犹痛梨花春带雨,马嵬玉陨幸留古韵冢携香。另一幅为毕沅所题:谷风如诉旧愁来,蜀道秦川,过客重谈李杨事;墓粉还将秋色补,雨尘云梦,伤心何似汉唐陵。这哀婉绮丽的文字,给贵妃墓罩上了一层伤感凄艳的迷离色彩。我们今天来看一看李商隐是如何来看待这件历史事件的。

(二)作者简介(幻灯片3)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三)教师范读,学生诵读。(幻灯片4)按照以下诵读节奏缓慢深沉地朗读。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四)解决字词,疏通大意。

1.重点字词:

徒闻

未卜

宵柝

晓筹 2.学生讨论疏通文意,教师提供下面参考:(幻灯片5)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五)探究阅读,揣摩情感(幻灯片6)

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出己意、发议论而斧凿铮铮,又落宋人之病”;“用意隐然,最为得体”。此诗对玄宗有所婉讽,亦有所体谅,可谓能“出己意”又“用意隐然”,在咏史诗中不失为佳作。

学生讨论问题:本诗是如何“隐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教师总结:(提醒学生注意重点字和对比手法的运用)1.“徒”然有梦,未卜先休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婉讽意味渐露。

2.“空闻” “无复”,昔乐今苦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讽刺意味渐浓。

3.“此日” “当时”,当恩爱邂逅生死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恩爱邂逅生死之时,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行文至此,讽刺意味已至酽厚。

4、富贵莫如贫寒,贵妃不及莫愁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教师总结:理解咏史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要从关键字入手,结合表现手法,综合分析,揣摩情感。

(六)拓展练习。

学生自主分析下面两首诗,说明所表达的情感。

1. 马嵬坡 晚唐 郑畋(幻灯片7)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简要分析:

(1)一处对比。此诗首句的“玄宗回马”,指大乱平定、两京收复之后,成了太上皇的玄宗从蜀中回返长安。其时距“杨妃死”已很久了。两下并提,意谓玄宗能重返长安,正是牺牲杨妃换来的。一存一殁,意味深长。(2)二处对比。玄宗割舍贵妃固然使局势得到转机,但内心的矛盾痛苦一直贯穿于他的后半生,尽管山河重光(“日月新”),也不能使他忘怀死去的杨妃,这就是所谓“云雨难忘”。“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可喜下长恨相兼,写出了玄宗复杂矛盾的心理。

(3)一处反问。“终是圣明天子事”,有人说这是表彰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但从末句“景阳宫井又何人”来看,并非如此。“景阳宫井”用的是陈后主的故事。当隋兵打进金陵,陈后主和他的宠妃张丽华藏在景阳宫井内,一同作了隋兵的俘虏。同是帝妃情事,又同当干戈逼迫之际,可比性极强,取拟精当。玄宗没有落到陈后主这步田地,是值得庆幸的,但要说“圣明”,也仅仅是比陈后主“圣明”一些而已。“圣明天子”扬得很高,却以昏味的陈后主来作陪衬,就颇有几分讽意。只不过话说得微婉,耐人玩味罢了。

但就此以为诗人对玄宗毫无同情,也不尽然。唐时人对杨妃之死,颇有深责玄宗无情无义者。郑诗又似为此而发。上联已暗示马嵬赐死,事 出不得已,虽时过境迁,玄宗仍未忘怀云雨旧情。所以下联“终是圣明于子事”,“终是”的口吻,似是要人们谅解玄宗当日的处境。

2. 四块玉·马嵬坡 元代 马致远(幻灯片8)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简要分析:此曲前半叙事,后半议论,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出了兴亡之叹。全曲造词清新、畅达自然,后世流传甚广。有人认为作品对杨玉环的责备重于玄宗,表明作者由于历史观的局限,仍有“女人祸水”的消极思想。其实这是此类话题的传统论见,作者不可能不知道祸首是谁,“恨不得”一句已经透尽个中消息,只是囿于忠君之道,不便揭穿罢了。

教学反思:运用学案导学法。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制作适合本班学生的学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将“学案”发给每个学生,指导学生预习使用,并收集反馈意见,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据之一。学生要依据学案做好课前预习,明了学习目标,熟悉上课内容,找出疑点难点,查找相关资料,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附:板书设计

马嵬

“徒”然有梦,未卜先休 ———— 婉讽意味渐露。“空闻” “无复”,昔乐今苦———— 讽刺意味渐浓 “此日” “当时”,当恩爱邂逅生死————讽刺意味酽厚 富贵莫如贫寒,贵妃不及莫愁————深刻地批判

第四篇:《马嵬》教学设计

《马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4.进一步训练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透过表层语言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能力。

5.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6.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难点】

1.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方法】

以诵读感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充分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马嵬在唐代是“西出都门百余里”的一个普通驿站,是秦川蜀道上一个平常乡野,可谓名不见经传。但由于后来在这里发生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兵变,致使“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葬身马嵬坡下,马嵬坡由此而驰名中外。马嵬贵妃墓大约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位于一高坡小院。墓门口书写对联两幅,一幅是:妃子魂消犹痛梨花春带雨,马嵬玉陨幸留古韵冢携香。另一幅为毕沅所题:谷风如诉旧愁来,蜀道秦川,过客重谈李杨事;墓粉还将秋色补,雨尘云梦,伤心何似汉唐陵。这哀婉绮丽的文字,给贵妃墓罩上了一层伤感凄艳的迷离色彩。我们今天来看一看李商隐是如何来看待这件历史事件的。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三、教师范读,学生诵读。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四、解决字词,疏通大意。

1.重点字词:

徒闻

未卜

宵柝

晓筹 2.学生讨论疏通文意,教师提供下面参考: 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五、探究阅读,揣摩情感

清人吴乔在《围炉诗话》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出己意、发议论而斧凿铮铮,又落宋人之病”;“用意隐然,最为得体”。此诗对玄宗有所婉讽,亦有所体谅,可谓能“出己意”又“用意隐然”,在咏史诗中不失为佳作。

学生讨论问题:本诗是如何“隐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教师总结:(提醒学生注意重点字和对比手法的运用)1.“徒”然有梦,未卜先休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

婉讽意味渐露。

2.“空闻” “无复”,昔乐今苦

次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

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讽刺意味渐浓。

3.“此日” “当时”,当恩爱邂逅生死

第三联的:“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恩爱邂逅生死之时,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行文至此,讽刺意味已至酽厚。4.富贵莫如贫寒,贵妃不及莫愁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教师总结:理解咏史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要从关键字入手,结合表现手法,综合分析,揣摩情感。

六、拓展练习

学生自主分析下面两首诗,说明所表达的情感。

四块玉·马嵬坡 元代 马致远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简要分析:此曲前半叙事,后半议论,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出了兴亡之叹。全曲造词清新、畅达自然,后世流传甚广。有人认为作品对杨玉环的责备重于玄宗,表明作者由于历史观的局限,仍有“女人祸水”的消极思想。其实这是此类话题的传统论见,作者不可能不知道祸首是谁,“恨不得”一句已经透尽个中消息,只是囿于忠君之道,不便揭穿罢了。

附:板书设计

马嵬

“徒”然有梦,未卜先休 ———— 婉讽意味渐露。“空闻” “无复”,昔乐今苦———— 讽刺意味渐浓 “此日” “当时”,当恩爱邂逅生死————讽刺意味酽厚 富贵莫如贫寒,贵妃不及莫愁————深刻地批判

第五篇:《马嵬》教案

《马嵬》教案

广元市朝天中学语文备课组:何鸿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重难点】

(1)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2)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教学方法】

以诵读感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充分交流。【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二、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三、课文简介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四、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提示:)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2.学生齐读课文。

五、分析课文

1.学生参照注释默读课文,把握诗意。2.学生讨论,老师点拨。

(1)【提问】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明确】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2)【提问】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明确】反衬手法,“鸡人报晓筹” 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3)【提问】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明确】“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贵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4)【提问】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明确】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既善“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疑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5)【提问】如何理解《马嵬(其二)》的意境和情感。【明确】《马嵬(其一)》是一首绝句:“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倾国,玉辇何由过马嵬。”叙马嵬之变,兼寓讽意。本课所选的第二首继承了前一首的基调,却更胜一筹,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

棒喝,发人深省。第二、三两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6)【提问】《马嵬(其二)》的章法结构如何?

【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7)《马嵬(其二)》的巧对

从对偶上看,这首诗也是颇为后人称道的。中间两联,仅仅四句28字,却呼鸡驱虎,驻马牵牛,信手拈来,自然流利;妙趣横生,而又无穿凿之嫌。另外,以“六军”对“七夕”;以“驻马”对“牵牛”,都是借对的妙用。所谓借对,是指形式上相对,内容上不属于一类、而且往往相去甚远的对语。如“驻马”是指军队停滞不前,而“牵牛”却是指牵牛星,不是牵着牛走的意思。杜甫的诗中,这样的借对很多,如“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漫成》),以“清”(青)对“白”。这一点,李商隐也是学杜甫,但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唐宋以后,律诗对偶往往以借对为高,因为不容易,且富于幽默情趣。对于这首诗的对句,古人有不同的看法。金元时期的方回认为“六军、七夕、驻马、牵牛,巧甚”(《瀛奎律髓》),清代的吴乔更是大加赞赏:“叙天下事而六、七、马、牛为对,恰似儿戏,扛鼎之笔也。”(《围炉诗话》)。但也有不同意见,明代的吴昌祺认为“虎鸡马牛同用,亦一病”(唐汝询《唐诗解》吴昌祺评语),清代的屈复认为“空闻、无复,熟套语,七八轻薄”(《唐诗成法》)。我们认为,后面的否定意见过于拘执传统,只要出语自然恰切,何者不可以人诗呢?

六、本文写作特点 1.别开生面的立意。

2.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

七、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附:板书设计

李商隐

牛郎与织女 讥讽批判→唐玄宗(对比)

(赐↓死)

卢家保住莫愁 杨贵妃 对

他生----------此生

{ 闻军旅传柝--------无鸡人报晓

→不及卢家 比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下载马嵬的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马嵬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马嵬》最新教案范文

    《马嵬》最新教案 2012-3-22 一、导入新课: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

    马 嵬 教案

    马嵬 李商隐 【唐】 一、 走近作者 李商隐,子义山,号玉奚谷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早年为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常识,借其得以中进士。后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令狐楚与王茂......

    《马嵬》教学设计(五篇)

    《马嵬》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

    《马嵬》教学设计(人教版)

    《马嵬》教学设计 攀枝花市三中杨增明整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

    马嵬 教学设计(合集5篇)

    《马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体会李商隐政治讽刺诗风格 2. 学习本诗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手法 3. 理解本诗的深刻寓意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 倒叙的叙事特点及对比表现......

    马嵬其二教学设计

    篇一:《马嵬(其二)》教学设计《马嵬(其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过程与......

    《马嵬(其二)》教学设计

    《马嵬(其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

    马嵬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马嵬(其二) 教学目标: 1. 学习转换诗面。 2. 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咏史怀古诗特点的理解。 3. 分析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引进比较篇目,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