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6)(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01:2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6)》。

第一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6)

《窃读记》

教学设计

重庆市94中学初一语文组

熊鑫

教材分析:

《窃读记》选自人教版语文2016版七年级上册三单元,本单元围绕学习生活选取课文,从中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本文描述的是家贫然而渴求知识的林海音是怎样千方百计、如饥似渴地阅读、学习,并从中感受到爱。虽然是一篇自读课文,但是仍然要加强默读能力的训练,并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标题的关键词迅速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旨。通过对文章中生动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分析,引导学生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和精神上的启发,激发学生对阅读,对生活的热爱。

学情分析:

对于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而言,前面两个单元的学习已经让学生初步了解了初中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但是对于细节的分析和情感的体验还不够准确深刻。但本单元的课文选材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更加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容易通过情景朗读,多媒体配合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教学思路:

本堂课通过引用《说文解字》的内容解读题目中的关键词“窃”的本意是偷盗,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梳理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随之提示学生明确文章的行文之妙——插叙和悬念,解决了怎么写得问题。接着,通过结合课文后的知识点——品味词语的情感色彩,来分析体会窃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体会主人公的情感收获。最后,由作者的读书体验延伸到学生展示自行在网络上收集到的名人阅读体验,从而拓展到学生自己完成读书卡,分享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教学过程:

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单元目标,教会学生通过默读的方式,快速把握文意,理解文章主旨。(2)、过程与方法:教会学生通过对文章题目的关键词解读,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和主旨;通过品析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体会主人公窃读中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收获。(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促进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

2、教学重点:

教会学生通过默读的方式,快速把握文意,理解文章主旨。

3、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通过对文章题目的关键词解读,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和主旨。通过品析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体会主人公窃读中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收获。

课时安排:1课时

过程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窃)《说文解字》有云,窃,从穴中偷盗出来叫“窃”。其实,“窃”字最初的含义,就是指老鼠将人家的粮食杂物拖回自己的洞中,后来才有了鼠窃狗偷这个成语,暗指偷盗行为,这也是人们对“窃”字的普遍认识。可所有的“窃”都是偷吗?今天,我们就跟随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一起,从《窃读记》中去好好读读这个字。

(设计意图:通过引用《说文解字》的内容解读题目中的关键字,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增加课堂的语文味儿,同时,也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对“窃”字的三种含义,进行三次结合文本的解读,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符合教材单元训练目标中,引导学生尝试结合课文的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迅速了解文章大意的要求。)

二、讲述“窃读”的故事

1、同学们,看到题目我们就可以明确,这篇小说是记叙与什么相关的经历呢?(窃读)很好,同学们通过预习都已经熟悉了课文内容,能不能告诉老师,课文中重点记叙了几次窃读经历呢?(两次)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这两次窃读经历的内容。(可以适当明确段落位置)ppt展示: 小提示一:默读时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

(口头提示:默读能力是每个人来说最重要也最实用的能力,无论是现在的学习,还是以后的读书看报,它都可以帮助我们长文短读,迅速把握文章的大意)小提示二:可以用“谁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的句式进行概括 明确: 一.“我”在一家书店里“窃读”时,被老板发现而被赶出了书店,很长时间都不去看书了。二.“我”在另一家书店“窃读”时,得到店员的关爱和帮助,美美地读完了一本书。(设计意图:《新课标》和单元目标都要求,该学段学生应该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因此,长文短读是最适合进行默读训练的。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对文章的概括能力明显不足,因此,通过规范句式的形式以达到有效训练的目的。)

2、通过梳理情节,这里的“窃”还是偷盗的意思吗?(不是)是什么意思?(偷偷地)那除了这一前一后偷偷读书的经历以外,课文中还有哪些与窃读相关的内容呢?(在学生回答后,可以让学生明确这些内容在文中的具体位置)(点评学生回答时可以提示,这些窃读的小方法,小计策也体现了“我”的聪明机灵)明确(1)发现“窃读”这一好方法;

(2)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

(3)装作其他顾客的家属;

(4)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留在书店;

(5)用花生米充饥;

(6)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师:看来小时候的“我”为了一读自己心仪的书,真是煞费苦心,想尽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啊。同学们,作者把这些窃读方法的内容大多集中在文章哪个位置呢?(两次窃读经历中间)这样的写作顺序叫插叙(提示学生一起回答)。(多媒体展示)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现在我们结合课文内容来想一想,作者运用插叙有什么好处呢?(允许学生适当讨论)

3、这样写,既能帮助我们全面了解“我”的窃读经历,感受“我”对阅读的热爱,还能让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可谓一举多得。可让我们阅读兴趣大增的却不仅仅是运用了插叙的手法。(若学生通过课后提示答出的悬念则直接介绍悬念的知识,若没有则带领学生分析文章开头的悬念)Ppt展示

悬念就是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未知的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

(设计意图:本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插叙和悬念的交叉运用,使得文章起伏有致,不断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是这篇课文最大的行文之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高度集中地进行默读训练,还可以教会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这样的手法,做到真正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相辅相成。)

三、体会“窃读”的心理

1、同学们,由此可见,这窃读经历起伏有致,波折不断,既然这般不易,为何“我”一定要读呢?(对书籍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求)为何一定要偷偷呢?(家境贫寒不能买书看)视频链接:

视频《城南旧事》电影片段介绍林海音父亲去世前快乐自由的童年(帮助理解文中“我”孩童的小机灵和小情绪),音频配乐文字介绍父亲去世后,林海音一家凄苦的生活(帮助理解“窃读”的原因),也向学生补充介绍这两部作品都是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所以读文也算是读人。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音频的运用,加上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更直观地使学生迅速走进主人公的生活环境,为后面深入了解主人公的内心变化和情感体验做好准备。)

2、看来文中的“我”是贫穷不改少年志啊,在这样一段特殊的窃读时光中,作者为什么只是重点写了这两次窃读经历呢?(遭遇不同,感受不同)

请大家仔细默读课文,分别勾画出能够体现“我”两次窃读的不同心理的词句,并说说你的体会。先和同桌说,然后起来和大家分享。(多媒体展示)提示:

1、找带有情感色彩的词语

2、描写人物心理、动作、语言等方面的句子。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该学段的学生应该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分析课文中带有情感色彩的词句,引导学生品味字里行间的情感。同时,《新课标》还要求学生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所以同桌分享能够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和全面地解答问题。这个环节仍然用默读的方式进行,起到强化训练的作用。

过渡:从窃悲到窃喜,旁人看到的只是窃读的遭遇,而窃读过程的复杂滋味,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我”自己才能真切地体会,从这个角度讲,“窃”还是偷偷地这个意思吗?(不是)那是什么意思呢?(暗中,私自)(设计意图:通过心理分析来解读“窃”的暗中,私自的含义,有利于帮助学生从题目的关键字入手去体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2、小小的“我”因为窃读被人误解,心中充满仇恨,也是因为窃读,感受到了人性的善意与美好,在这窃读生涯的一起一落间,“我”得出了怎样的窃读心得呢?请大家用原文回答。明确:记住,你是吃饭长大的,读书长大的,也是在爱里长大的!师:如何结合全文理解这句话呢?

明确:吃饭满足身体需要,读书满足精神需要,爱满足心灵需要,只有内心丰富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的人。

师:同学们,换句话说,“我”从窃读中读到了爱与善。

四、交流“窃读”的感受 展示: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师:同学们,其实,在古代“窃”往往代表着人们对自己的谦称,用“窃以为”谦虚地表示自己个人的观点。由此可见,“窃”还可以指向自己。(板书展示第三种解释:谦辞,指自己。)

(PPT.展示)好东西就在那里,读不读是你自己的事儿,读书就是读自己。

师:著名新闻人白岩松说,好东西就在那里,读不读是你自己的事儿,读书就是读自己。读书本身就是很私人化也很个性化的一件事,每个人喜欢读的书不一样,读书后的体验也不一样,林海音从读书中读到了人性的善意和美好,那其他的名人大家又通过读书读出了什么呢?大家在课前就已经通过网络收集了一些名人读书的体会,现在哪些小组的同学愿意上来展示呢?(请几个小组的代表同学上讲台用投影仪来向全班展示,包括口头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对“窃”古意的理解,并补充链接白岩松的话,使学生从体会他人的读书体验转为对自己读书的体验的感知与思考。以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是否也通过读书感受到了爱,获得了快乐,增长了智慧,又或者其他的感受呢?请大家先独自完成老师课前发下来的读书卡,填好后我们请同学上来用投影仪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读书体验。

(请几位同学上讲台用投影仪向全班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

结束语:

一个“窃”,既概括了“我”偷偷读书的经历,也暗藏着内心世界的变化,更暗示了自我蜕变与成长。由此可见,抓住标题的关键词就可以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这样的读书方法,你学会了吗?

同学们,人生路漫漫,尘世间的纷繁总会留给我们一轮明月独自面对,而阅读可以让我们学会关照自己的内心,让它变得温柔却坚强,让我们一起点亮一盏明灯,开启阅读之旅吧。

第二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文章,理解文章夹叙夹议的手法。2.学习白求恩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一、新课导入:白求恩的信

一箱子食品和文学书籍送给董同志,算我对他和他的夫人、孩子们的新年礼物。给我的小鬼和马夫每人一床毯子,另送小鬼一双日本皮鞋。

照相机给沙飞。

贮水池等给摄影队。

医学书籍和小闹钟给卫生学校。

每年要买250磅奎宁和300磅铁剂,用来治疗疟疾患者和贫血病患者。千万不要再到保定、天津一带去购买药品,那边的价钱要比沪、港贵两倍。

最近两年,是我平生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在这里,我还有很多话要对同志们说,可我不能再写下去了。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千百万亲爱的同志们。

二、作者简介、介绍你所知道的白求恩、疏通字词

三、朗读文章

1.自由朗读2分钟(可跳读),边读边标出段落序号,同时思考:白求恩是一位怎样的人?

2.小组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读方式:可以接力朗读,也可以齐读。

3.四个小组分别展示各段,其他小组评价。

四、整体感知,概括重点

1、默读文章,说说白求恩是一位怎样的人。

2、试找出每一节的重点句,用“

”划出,并用以下句式把它表达出来。

这一节赞扬了的精神

五、合作探究,学习写法

1.这篇文章平实易懂,又蕴含革命激情,富于感染力。请你圈画出精彩的语句,并加以赏析,可以从以下角度来进行圈画、批注。

夹叙夹议、以议为主的写法

对比强调的手法

富于变化的句式

精到的选词(成语)

正面介绍和侧面介绍相结合 2.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3.文中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

六、联系生活,感悟精神

1.在身边生活和新闻报道中,你知道哪些体现白求恩精神的事迹?

2.现在的我们是否还需要这种精神?你打算如何践行白求恩精神?

第三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狼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一个爱好写故事的人,为了收集更多的故事材料,经常在村外的路口摆个茶水摊以免费供行人歇脚喝茶,喝茶不收茶钱,但喝茶人得讲一讲自己的所见所闻。客人们见他这么有趣,都喜欢在这个茶摊歇脚聊天,也就天南海北地聊起来。说着各种奇闻异事,讲得口渴了,他马上又献上一碗茶,让人润润嗓子继续把故事讲完。不管什么故事,他听得都十分认真,回到家里,还把听到的记下来,最终编成完整的故事,写出了一部容纳百川的著作《聊斋志异》。故事讲到这相信大家也都猜到了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课文的作者蒲松龄,这篇课文也是选自《聊斋志异》中众多故事的一个。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明确目标:

有句话说的好“心中有目标,效率才会高”。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积累文言词语。合作探究,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理解文章主旨。同时培养自己敢于和善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品质。

三、反馈导学案: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大家导学案完成的情况。

获得优秀小组的是:。优秀个人的有:。请大家给予他们掌声,希望你们能够再接再厉,其余的同学也要继续努力啊。同时导学案还存在一些问题。(1)字音、字形问题;(2)句子划分节奏问题;(3)词义问题;(4)翻译问题。

四、进入新课:

现在请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如果在读的过程中能读出些情感就更好了。同时梳理一下本文的文言现象(如一词多意、词类活用等),思考后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书面展示、点评)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已经将本文的文言现象进行了归纳总结。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在巩固前面知识的同时思考本文的故事情节。

······

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的情节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请同学们根据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归纳一下本文的故事情节,大屏上老师给了一些提示,可以结合提示来进行归纳。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本文讲述了一个屠户晚归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和狼斗智斗勇的故事,生动形象的塑造了两个形象,一个是(屠户),一个是(狼)。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语句来分析一下屠户和狼的形象,先思考组织好语言再回答。

······

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本文写书了一个狡诈、凶狠、贪婪的狼和勇敢机智、沉着冷静、警觉的屠户的形象。我们来看一下本文的前四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先来明确一下表达方式有哪几种: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在本文前四段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最后一段运用了(议论)。

通过刚才分析出的狼和屠户的形象,同学们想一想作者借此想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或是说想过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先思考再回答,同学们要畅所欲言啊!

······

看来同学们从这篇文章中收获颇丰啊!所以在面对像狼这样的恶势力时我们要勇于、善于同他们作斗争,只要我们勇于、善于同恶势力作斗争,恶势力也终将失败。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屠户和狼的故事,大家能不能说出一些有关“狼”的成语。

······

请课代表对本堂课进行小结。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及课下注释

第四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春》春教学设计

《春》教学设计

兰州新区秦川镇保家窑初级中学

张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辅助】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你学过哪些有关“春天”的诗歌呢?请大声朗读出来,让大家共享,好吗?(学生朗读,教师解析。)今天我们学习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内容就多了,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江苏省东海县人。1920年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在大学读书后期,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开始写新诗,一直继续到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当中学教师的时期。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转而从事散文创作,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次年回国,仍至清华大学任教授。抗战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著名的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促使朱自清积极参加党所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1948年,他贫病交加,但坚决不向反动派屈服,该年12月病逝于北平。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二百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配乐),并且思考:

① 读一读,写一写。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zhuǎn)嘹(liáo)亮 水涨(zhǎng)

抖擞(dǒu sǒu)精神 应和(hè)薄(bó)烟 黄晕(yùn)捉迷藏(cáng)

宛转(wǎn zhu?n)散(sǎn)在草丛里 嘹(liáo)亮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赶趟儿 :凑热闹。

朗润:明亮润泽。课文中指山形清晰,山色润泽。

抖擞:振作 酝酿: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伙伴。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宛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现在写作:婉转。

嘹亮:声音清脆响亮。黄晕:昏黄不明亮。

静默:宁静沉默;不发出声音。

花枝招展:花枝迎风摆动,婀娜多姿。比喻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② 思考:课文分为哪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是盼望春的到来。(盼春)

第二部分(2~7)具体描绘春天到来时自然的不同景物。(绘春)

第三部分(8~10)写的是作者赞美春天。(颂春)

教师小结:朱自清先生以急切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细腻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其中: “盼春”是本文的开端,作者满怀期待与喜悦,采用拟人化手法,描绘春天在“东风”吹拂下姗姗来到人间。“绘春”主要是作者全面而精细地观察和描绘了春天到来时自然景物的变化,写得生动有趣。“颂春”是本文的结尾部分,以三个比喻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深化题旨,归结全文。

③ 文章的重点是第二部分“绘春”。作者以充满诗意的语言,精心选择了最具春天特征的几个具体画面,形象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谁来说说共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图画?你能分别为它们取个名字吗? 六幅图画: 第2自然段是春归图。第3自然段是春草图。第4自然段是春花图。第5自然段是春风图。第6自然段是春雨图。第7自然段是迎春图。点拨:这几幅图画为我们描绘出了浓郁的春色。每幅图画作者的观察方法和描写角度都不同,但都抓住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融入另外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朗读指导。朗读要求:

3.① 读音正确,声音洪亮。② 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③ 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三、课堂总结:

本文的写作特点——借景抒情。作者为什么能将春天描绘得如此美丽呢?首先要有细致的观察,并且善于积累语言,然后由感而发,才能够恰当的表达出来: 奋斗、追求、创造,是春天赋予人们的神圣使命,因此,生活才有收获,希望才会美好,未来才会辉煌。所以,我们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人生、为理想而不

四、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中相关内容。

【教学反思】

第五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课文,理解内容,提高审美情趣。2.涵泳阅读性课文,学习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重点、难点:

1、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并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2、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家是爱的港湾,乍看平平淡淡的生活往往漫溢着浓浓的亲情,请看初春的田野上,落日徐徐,菜花金黄一片,远处一家四口正在那排整齐个的桑树下散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抓住时、地、人、事)我们一家四人在初春的田野里散步。

(2)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家庭?(和美、和睦、幸福)

三、再读入境

合作讨论

1、在整个散步过程中,你最欣赏谁的表现?理由是? ①个人见解独到、精彩,每人欣赏一个人。②小组观点一致:中心、补充、记录、发言代表 文中的“我”:决定委屈儿子,看到他的孝顺、尊老

“总算”“总”看出他对母亲的担心 文中“我”的儿子:天真可爱、聪慧活泼 “母亲”:依从孙子”走小路,对小辈的爱护 “妻子”:话语不多,“听我的”是对我的尊重,对老人的孝顺

2、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到底谁说了算?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点评讨论情况,不存在谁的权利最大,“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爱幼的亲情链组成的。

四、默读课文

品味探究

1、思考:①文章哪几个段落有写景的片段?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第4段:田野、新绿、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树、鱼塘(“粼、鳞”、)

2、思考:①从你更喜欢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意境和哲理?

第4段:意境:蓬勃的生机——哲理:珍爱生命 第7段:意境:春天的气息——哲理:热爱生活

五、选读课文

拓展运用

1、我们品味了本文生机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们来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感受文字对称整齐、音韵和谐的美。

2、比较阅读《散步》与林文煌的《三代》,你认为哪一个更感人?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有理可。

六、总结谈话。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的心灵仿佛也在这暖暖的春日里面进行一次散步,我们的心灵也得到一次沐浴,尊老爱幼、互敬互爱是我们营造幸福家庭和美满生活的不二法门。

板书设计:

下载(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6)(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6)(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