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的翅膀教学设计
《心的翅膀》教学设计
石慧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神秘兮兮、哑然失笑、大喜过望、绞尽脑汁、心急如焚”等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使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及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采取自读自悟及小组学习、轻松谈话的方式,使学生乐于表达。
3、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感受到孩子们故事续编的精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珍视想象力的重要。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能够感受到想象力的美妙和重要。
教学环节与预设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有人说,想象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有了丰富的想象力,人就可以插上翅膀自由翱翔。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看看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板书:11 心的翅膀)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文章大意,让大家把故事讲给父母听,大家都做到了吗?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深入讨论。
二、再读课文,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1.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边读边回顾。
(学生在朗读时做到咬字清晰,声音洪亮,整齐有节奏。)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词悟句,学习文章重点段落。
1、出示中心话题:
面对同一个故事的开头,成人和孩子续编的故事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差别?为什会如此,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感悟到的?画一画,写一写。(出示小黑板)
2、学生自学,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重点研读以下内容:
1)工程师的表现:没有想象。抓住“呜呼!不知他想象的翅膀在哪里折断了。他可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呀!”结合词句“挠了挠头皮”“想了好半天”让学生感悟:丰富的知识不仅没有提高工程师的想象能力,反而减弱了,起初他并不是完全没有想象力的人,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味追逐知识,让知识埋葬了自己的想象力。
2)同事的表现:经验代替了想象。抓住“这多少有些像是在给学生分析应用题,能算是一个好故事吗?”感悟:他想象的思路就是解决数学题的思路,他完全是按照自己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去想。这就像一只鸡一样在自己狭小的经验世界里扑翅膀,永远也不可能像雄鹰一样展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3)小学生的表现:想象丰富,让人大喜过望。这是本课重点品读部分。抓住“孩子的心是长了翅膀的,尽管稚嫩,但飞得很高,飞得很美。”感悟到:孩子续编的故事思维活跃、语言生动、想象力真是丰富!抓住几个孩子的语言,让学生重点研读。
胖男孩儿——抓住“狐狸绞尽脑汁想计策”体会用词的精妙,他为其他人打开了一个想象的突破口,这是多么珍贵!
小女孩儿——抓住几个动词“狂奔”“穿过”“冲进”“转来转去”感悟想象出的故事情节是多么生动。
“小眼镜”——抓住“心急如焚”“愤然跃起”感悟他心思的细腻,情感的丰富。
腼腆的小女孩儿——抓住“左转右弯”“弹灰尘”“舔手掌”感受狐狸的高兴劲儿,在“仔细打量水中的太阳”后,“对准太阳猛然冲去”的情节是多么丰富,多么精彩!
通过反复品读小学生编的精彩故事,感悟出孩子的想象力真丰富!他们的故事演绎出了生动,演绎出了个性,演绎出了智慧。
4、回顾全文。提问:“心的翅膀”指的是什么?
(板书:孩子的美好的心灵,丰富的想象)
三、拓展。
1、列举想象力给人类带来巨大进步的例子。如《科学幻想之父》《儿童与发明》
2、设想如果人类没有想象力,世界将会是怎样的?
(给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
四、作业。
张开心的翅膀,你一定也能用这个故事的开头编出一个精彩的故事,请你把续编的故事写到小本本上,并讲给你的朋友听。
课堂完成,并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11.心的翅膀——孩子的美好的心灵,丰富的想象
成年人
工程师
呜呼
同事(教师)
哑然失笑
孩子
小学生
大喜过望
(孩子的心是长了翅膀的,尽管稚嫩,但飞得很高,飞得很美。)
留住童真,珍视心的翅膀
《心的翅膀》说课稿
石慧艳
一、说教材
《心的翅膀》这篇文章是冀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单元文化主题是“在少年,我要飞翔”,本课的训练重点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体会想象力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体会想象力的美妙。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本班学生学情确定:
1、学习目标
(1)正确认读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掌握7个要求会写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神秘兮兮、哑然失笑、大喜过望、绞尽脑汁、心急如焚”等词语的意思。
(4)
激发想象力,在续编的过程中懂得珍视想象。
2、教学.重难点:
品词析句,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的故事结局,让学生体会想象力的美妙。课时安排:二课时
二、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
1、朗读法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法宝。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面对同一个童话故事,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的活跃、语言的生动、想象力的丰富。本节课两个自然段的教学,虽然都是以读为主,读中悟,悟中读,但两次读又各有不同。小女孩的故事精彩生动,在引导学生读这段时我着重强调了“跨过、穿过、冲进、转来转去”等词语,让学生想象读。而那个腼腆的小女孩的更是丰富多彩,我范读的是后故意漏掉了“突然、掸掸灰尘、舔湿手掌、”等词语,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读中体会小女孩故事的精彩。
2、情境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对于学生的主动探索、意义建构有重要的作用。在上课之前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是兴趣最好的理由,所以课堂中,我又以鼓励为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尽量让每一个站起来的孩子都体面的坐下。有一个孩子感兴趣并一直延续的学习情境作支撑,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发挥,课堂教学就变得灿烂和丰富多彩。
三、说学法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教师不仅交给学生白菜更重要的要交给学生白菜的种子。这样学生一辈子才有吃不完的白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本课我主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学习语文的方法。1、不动笔墨不读书法,圈画批注法
2、抓住重点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方法; 3、质疑法
4、读文章,想画面法 5、情感体验法
四、教学程序
(一)导读
我用故事:21世纪的一个傍晚,在一个忙碌的实验室里,一群科学家欢呼起来了。他们刚刚成功地把爱因斯坦的记忆移植到一个当代人的头脑中。一夜之间,全世界都轰动了,几乎所有的人都在疑惑:这个“爱因斯坦”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让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导入课文。(这一教学设计的思想是放飞学生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引到本课的课题《心的翅膀》
(二)初读
检查学生的读书预习情况,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首先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出示小黑板:狐 狸 哑 策 焚 拇 舔
并随机指导本课的生字“策”的下半部分不是“束”,要注意区别;“舔”的右下角不要写成“小”
再指名分段初读课文,然后教师进行全文的范读。在这里教师一开始就范读全文是想为后面文本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景,也为学生的朗读、理解做好一个方向指引。最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同一个故事开头有哪几种不同的结局?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便于下一个环节----品读。同时板书: 故事结局
“我”的先生
什么都没有 “我”的同事”
多干掉几只鸡 “我”的学生
吃掉太阳
(三)品读
1、出示中心话题“面对同一个故事的开头,成人和孩子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差别?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看法和同学们进行讨论。新课标指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重点引导学生品读两位小女孩的故事,让学生读描写狐狸动作、神态的句子。通过交流、讨论、对话等多种学习方法好好的品悟这些细节如文中的“狂奔、跨过、穿过、冲进、转来转去、左转右弯、掸掸灰尘、舔湿手掌”等词语来感受两位小女孩故事的精彩,想象力的丰富。新课标指出阅读的过程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文中孩子们对故事的描写是精彩的,如何让学生感悟的精彩,读出文字背后想象力的丰富,这就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精当点拨,让学生目透纸背读出文字中包含的意思,包含的感情。这个过程看似在咬文嚼字,实质上是让学生在读中品、品中读,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一步步走进作者的心灵。
2、引导学生讨论评说下面三段文字:
(1)呜呼!不知他想象的翅膀在哪里折断了。他可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呀!(2)这多少有些像是在给学生分析应用题,能算是一个好故事吗?(3)孩子的心是长了翅膀的,尽管稚嫩,但飞得很高,飞得很美。
这一教学设计的思想是让学生通过品读三段文字,通过成人和孩子想象力的比较来体会想象力的美妙,珍视想象力,从而更透彻体会文本中心。
(四)悟读
1、这一节课我们一直在交流想象力带给我们的美妙,那么现在你对课题“新的翅膀“有更丰富的理解,谁来说一说你的理解?
2、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为这个故事再续写一个结尾。这个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既有开放性又有创设性,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是本着简练、直观、大方的原则来设计的。板书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文章脉络的理解,第二个层次是本文中心:“孩子的心是长了翅膀的,尽管稚嫩,但飞得很高,飞得很美。”这句话的理解 故事结局
“我”的先生
什么都没有
放飞想象 的翅膀
“我”的同事”
多干掉几只鸡
“我”的学生
吃掉太阳
六、作业
在想象的世界里体会想象对于人生的意义于价值,就像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掌握工具一样。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想象力,世界和生活会是什么样?通过学生天马行空的驰骋之后,想必会更加珍视那想象的翅膀。
《心的翅膀》教学反思
石慧艳
《心的翅膀》一课是冀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它选择了一段没有结局的童话故事作视点,对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进行了一番想象力的透视——同样是续编一个童话故事,身为工程师的丈夫“想了半天”竟“想不出来”,我的同事则以解应用题的方式给了我“哑然失笑”的答案,倒是四年级的孩子们令我大喜过望续编出了精彩生动的故事,以致让我发出感慨:“孩子的心是长了翅膀的,尽管稚嫩,但飞得很高,飞得很美。”
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觉得文章很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当为这一课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时,我突然发现简单文本的背后,是如何把握教学过程,突出主题。六年级的学生正是从懵懂的儿童逐渐走向青春期过渡的阶段,本课设计在此很有深意,希望孩子们在不断成熟的的兴奋中不要折断想象的翅膀,一直保持到永远。鉴于对文本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我理出了我的教学思路:第一课时让学生充分读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能够复述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第二课时品读文本,围绕中心话题谈感受,重点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能够感受到想象力的美妙和重要,懂得珍视想象力。为了重点突出,我设计中心议题,让孩子们谈论工程师、同事、孩子们的差别;展示自己续编的故事,感受想象的美妙;谈对“孩子的想象力往往比成人更丰富”这句话的理解。以此来丰富“学生感受想象力的重要和美妙”的过程。
整堂课下来,按照预设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中心议题设计得当,孩子们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课堂引导得体,孩子们就文本进行了深入的挖掘,谈得细致。展示学生作品环节,学生热情高涨。对于“孩子的想象力往往比成人更丰富”理解环节,孩子们各抒己见,或举例,或引用,展示了一位位懵懂少年的“成熟”认知。
不足之处:讲完课文,细细回味,觉得在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小朋友续编的故事时,还可再进一步、再多角度评价。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环节,有点仓促。
总之,这节课比较成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被调动得积极踊跃,对文本的学习突出了重点,诠释了难点,孩子们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想象力的重要与美妙。
第二篇:心的翅膀教学反思
心的翅膀教学反思
篇一:心的翅膀>教学反思
《心的翅膀》一课是冀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在少年,我要飞翔”的开篇之作。本单元的单元文化主题是“在少年,我要飞翔”要飞翔,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最最重要的是想象力,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有了想象力这对翅膀,要想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这需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丰厚的知识底蕴。
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觉得没什么可教的,文章很简单。而且,我也听到了很多批判这篇文章的声音。我们也在渐渐明晰自己的思考。对于一节课来说,我们首先是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制定教学目标,只有清楚了这节课“教什么”,我们才能去想采用怎样的过程方法来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首先我想说一说我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这篇文章从文体上来看是一篇“哲理小品文”,这种文体就是要通过一个>故事或几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那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我想作者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成人和孩子的对比彰显儿童想象的美好。但是我想,学习一篇文章,我们就是要学习文章中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本课来说,有价值东西就是要让学生从这些不同的故事中去体会想象的美好。仅仅是这一些吗?再来看本单元的单元文化主题“在少年,我要飞翔”我恍然大悟,每一个孩子都恰逢少年,要飞翔,就要有翅膀,这对翅膀就是想象力。所以,我还认为学习本课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要唤醒每一个人,引起人们对想象力的重视。我想只要孩子们感受到了想象的美好,意识到想象的重要,我想他就会设法去珍视这对翅膀,保有这对翅膀。同时在课上,我还想让孩子们能够真正的去践行想象力,去亲身体会 想象力的美好。因此,我安排小练笔,续写《心的翅膀》,不知学生写得怎样。
篇二:心的翅膀教学反思
我真为学生们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我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知识真的不等于智慧”,经验也不全是高明的好东西,有时甚至还能成为想象力的绊脚石。现实往往是越丰富,就越难跳出思维定式,越缺乏想象力。想象力的天敌就是经验,这不得不令我们重新审视经验。
任何一个故事,一经孩子们的心田,便演绎出了生动,演绎出了个性,演绎出了智慧。没有了知识的羁绊,没有经验的束缚,孩子们的心灵像插上了翅膀,在想象的天空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翱翔。
孩子们丰富的想象的确令想象匮乏的大人们自愧不如:那一刻真正让我体会到孩子们的想象力往往比成人更丰富!
由此可见:童心的真挚,童心的单纯,童心的遐想,是需要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必须用心守住的,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令我们佩服的,让我们共同珍视那对想象的翅膀,再莫让知识代替想象,莫让经验掩盖想象,莫让定式束缚想象„„
珍视童心,珍视想象!
篇三:心的翅膀教学反思
《心的翅膀》一课是冀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它选择了一段没有结局的童话故事作视点,对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进行了一番想象力的透视――同样是续编一个童话故事,身为工程师的丈夫“想了半天”竟“想不出来”,我的同事则以解应用题的方式给了我“哑然失笑”的答案,倒是四年级的孩子们令我大喜过望续编出了精彩生动的故事,以致让我发出感慨:“孩子的心是长了翅膀的,尽管稚嫩,但飞得很高,飞得很美。”
第一次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觉得文章很简单,学生很容易理解。当为这一课制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时,我突然发现简单文本的背后,是如何把握教学过程,突出主题。六年级的学生正是从懵懂的儿童逐渐走向青春期过渡的阶段,本课设计在此很有深意,希望孩子们在不断成熟的的兴奋中不要折断想象的翅膀,一直保持到永远。鉴于对文本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我理出了我的教学思路:第一课时让学生充分读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能够复述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第二课时品读文本,围绕中心话题谈感受,重点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能够感受到想象力的美妙和重要,懂得珍视想象力。为了重点突出,我设计中心议题,让孩子们谈论工程师、同事、孩子们的差别;展示自己续编的故事,感受想象的美妙;谈对“孩子的想象力往往比成人更丰富”这句话的理解。以此来丰富“学生感受想象力的重要和美妙”的过程。
整堂课下来,按照预设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中心议题设计得当,孩子们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课堂引导得体,孩子们就文本进行了深入的挖掘,谈得细致。展示学生作品环节,学生热情高涨。对于“孩子的想象力往往比成人更丰富”理解环节,孩子们各抒己见,或举例,或引用,展示了一位位懵懂少年的“成熟”认知。
不足之处:讲完课文,细细回味,觉得在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小朋友续编的故事时,还可再进一步、再多角度评价。学生展示自己作品环节,有点仓促。
总之,这节课比较成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被调动得积极踊跃,对文本的学习突出了重点,诠释了难点,孩子们在愉悦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想象力的重要与美妙。
第三篇:彩色的翅膀 教学设计
彩色的翅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了解海岛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战士艰苦的生活条件。
2.细读课文,从战士们的言谈、行动中,体会边防战士对祖国海岛的真心热爱之情。情境导入
1.出示语段,要求学生自由朗读:
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棵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
2.指名若干学生分别朗读语段,教师简单评价朗读的投入程度,相机提问学生:
A、“残存”是什么意思?
B、有哪些词语可以在这里替换“残存”?
C、通过“残存”,在你的眼前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3.揭示课题。
教师:读了这个语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学生质疑:
这个残存的小瓜最后长大成熟了吗? 小瓜为什么种在小岛上?
小瓜一个个都打掉了,主人会有怎样的反应? 教师:(板书:彩色的翅膀)
1.根据板书,指名汇报读后所得,引导学生用读书的方式来回答提问,要求把相关语句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2.引导学生建构“宝石岛”的意象。
教师:课文中的“宝石岛”是一个怎样的海岛?你能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仔细找找答案吗?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巡视帮助。4.指名汇报读后收获。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两年前,战士们来到宝石岛上,建立起这个新的阵地。他们在岩石下、小路旁,垒出一块块“海岛田”,把从家乡带来的蔬菜种子,连同自己建岛爱岛的深情一起播种下去。
(教师引导语参考:荒芜的海岛开始显现绿色的生机,寂寞的海岛终于迎来了可爱的子弟兵!战士们笑了,小岛也笑了!)
瓜苗出土了,瓜秧拖蔓了,还开了一朵朵小黄花。可是到了收获季节,竟连一个小瓜也没结。有些战士灰心了,撅着嘴巴,说:“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教师引导语参考:海水是咸涩的,土地是贫瘠的,没有和风细雨,多的是风急浪高,西瓜啊西瓜,确实难为了你,但是,我们实在是不甘心啊!)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小瓜果然结了不少,水灵灵的,真惹人喜爱。谁料一阵暴雨过后,巨浪扑上了小岛,把小瓜一个个打掉了。后来一检查,只有种在大石头后边的一颗瓜秧上,还残存着一个小瓜。海岛“尝瓜会”
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总结──雷达兵。
教师:是啊,如果没有雷达兵头脑里那些农业知识,恐怕宝石岛上的战士们吃不上自己种的大西瓜了!我们应该让雷达兵在吃第一口大西瓜之前,先向我们介绍一下他找到答案的过程,你们说好不好?那么,他可能会怎么介绍呢?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写一段雷达兵的“战功”介绍吧!2.课内小练笔。教师巡视、指导,相机组织学生交流表演。结识战士“小高”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同桌或者小组之间相互讨论。2.指名学生汇报对战士“小高”的印象。重点指导下列句子的朗读:
小高在码头上有说有笑,这时候不吭声了,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楞。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小高点点头告诉我,晚饭以前,他已经把纸箱里的小昆虫全放了。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教师:同学们问得真好,这些问题,也是老师一直在思考的。让我们再来关注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这个小岛,可能位于祖国的那些方位?
第二:如果这个小岛上没有战士驻守,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3.学生发言后,播放《说句心里话》结束课文教学。布置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2.给宝石岛的战士写一封信,可以刊登在黑板报上,也可以投稿给编辑部,有条件的把信发布在网站上
第四篇:《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
《彩色的翅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联系,理解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岛上。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海岛战士在艰苦条件下扎根海岛、改造海岛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体会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祖国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的意思;领悟“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语言创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距海南省180多海里的东南海面上,有一片岛屿象朵朵星莲,漂浮于万顷碧波之中,这便是位于我国南部的西沙群岛,又名宝石岛。岛上遍布礁石,缺乏土壤,再加上它地处热带区,经常遭受风暴和台风袭击,因此岛上没有定居的居民。但,在这里却常年驻守着我国的边防战士。岛上淡水紧缺,各种物资匮乏,战士们开玩笑说:“在西沙活着就是光荣,生存就是工作”,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忠诚地履行着建设海岛,保卫海岛,保卫祖国的神圣天职。战士们满怀信心地说:“这是咱第二故乡,我们定要把西沙建设成一座“海上花园”。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沙,去了解一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自学提示,划出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1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2.带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3.、交流初读感知。
三、速读课文,解疑
1、读准难词并理解
美观书写
2、交流: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检测读书所获
四、探秘小岛
咱们中国有台湾岛,这是我国的第一大岛,那里有日月潭、阿里山、蝴蝶谷;海南岛,是中国的第二大岛,那里有“天涯海角”,五指山,椰子树;咱们浙江的舟山岛,是中国的第四大岛,舟山的普陀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这些岛屿不但风景优美,人文荟萃,而且物产丰富。那么,文中的宝石岛当年又是怎样的一个岛屿呢?请你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找出这个岛屿的特点。
1、不毛之地
教师解释“海岛田”:宝石岛属于珊瑚岛礁(由珊瑚礁沉积形成的岛屿),不适宜种植蔬菜,战士们带土上岛和舰艇运土上岛,垒出一块块可以种植庄稼的田地。
2、条件艰苦:“西瓜嫌我们的岛艰苦,不愿在这里安家。”
饮水主要靠雨水,生活物资需要从大陆运达。
3、远离大陆:“小岛远离大陆,没有蜜蜂,也没有别的昆虫。”
战士们远离家乡,与亲人朋友联系不便。
形成板书:不毛之地
条件艰苦
远离大陆
五、爱岛深情
(指着板书)宝石岛远离大陆,条件艰苦,又是一个不毛之地,为什么要在这里建起了观察通讯站?(宝石岛虽小,但也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祖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建立观察通讯站的目的就是有力地守卫祖国的领土。)
那么,战士们能在这里安心守卫吗?
(1)他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
◆大提包里可能装着些什么?纸箱里呢?为什么
“扔”大提包而
“紧紧地抱着”纸箱呢?此时此刻,小高在想些什么?
(战士小高探亲返岛不忘带昆虫,晕船时还紧紧抱着昆虫。多么可爱的战士,他真是一心想着海岛!板书:心系海岛)
(2)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战士们这般品尝着西瓜,你们平时是这么吃西瓜的吗?对比模仿战士们吃西瓜时的神情和动作。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西瓜之来之不易;尝到了高兴、喜悦之情;尝到了希望。)
◆从哪儿看出这个西瓜来之不易?能用文中的句子说说吗?(残存。了解西瓜不平常的来历。)
◆是啊,战士们满怀希望盼着这些授了粉的小瓜能长大,可结果只残存着一个,面对这样的场面,假如你就是那些战士,你会怎么想?是啊,狂风暴雨可以摧残西瓜,可摧打不垮战士建设海岛的信心和决心。板书:建设海岛
★残存下来的这个西瓜在战士们的精心照料下终于成熟了,端详着手中的西瓜,战士们怎舍得一下子吃掉?
战士们都笑着……(男生读)
★这个残存的小西瓜经过战士们的细心呵护,终于长大了,战士们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怎能不激动、高兴呢?战士们都笑着……(女生读)
★是啊,一个西瓜成熟了,将会收获更多的西瓜,这是一个满载着希望的西瓜,想到这儿,战士们都笑着……(齐读)
(3)他笑嘻嘻地说:“我就不相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海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这些小精灵一定会爱祖国的海岛,一定会在这里安居乐业!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句话。
◆战士们也一定会爱上祖国的海岛,一定会扎根海岛!(板书:扎根海岛)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句话。
◆这些小精灵真的在这里安家了吗?引出下一句——
(5)我忽然发现窗玻璃上停着一只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
★是啊,同学们,花丛中,蜂飞蝶舞,这群可爱的小精灵怎会不爱祖国的海岛呢?小高自信地说……
六、回应课题
再次读题。课文为何以“彩色的翅膀”为题?(点明了小昆虫的美丽可爱,也反映了战士们的美好心愿,那就是建设海岛,扎根海岛,守卫海岛。)
◆同学们,正是因为这一代又一代日夜守护海岛的人民子弟兵,扎根海岛,建设海岛,保卫着海岛,这里的天更蓝,这里的水更美,这里的人更欢!我们坚信,可敬的边防战士建设海岛的美好愿望一定会迎着朝阳,乘着彩色的翅膀,绽放奇异的光彩!
七、小练笔(任选一题)
1、想一想,经过十几代海岛战士的努力,现在的海岛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新景象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它们写下来或画下来吧。
2、给远在祖国海岛的边防战士写一封信,说说你的心里话。
爱岛
爱国
7*
彩色的翅膀
昆虫
←
战士
↓
↓
授粉
心系海岛
↓
↓
收获
建设海岛
↓
↓
安居乐业
扎根
《彩色的翅膀》说课稿
《彩色的翅膀》一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先写“我”发现小高探亲回岛时带回了一只装小昆虫的纸箱,晕船时他把纸箱紧紧地抱在怀里。接着写“我”参加战士们的尝瓜会,听到了关于西瓜的不平凡的经历,看到了战士们尝瓜时的喜悦。最后写第二天天亮时,“我”看见一只小蝴蝶正对着朝阳,扇动着它那对彩色的翅膀。赞扬了海岛战士建设海岛、热爱海岛的高尚品德。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和表达方法。基于略读课文的特点,教学时引导学生继续运用抓关键词句体会情感的方法学生在把课文读通读顺的基础上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发挥连接语的提示功能解决两个学习任务——一是想想文中的小战士为什么把昆虫带回宝石岛?二是交流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在交流中体会海岛战士热爱海岛、扎根海岛、建设海岛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本文时,我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一步一步把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引向深处。
首先,从简介宝石岛的资料入手,让学生未学课文但已明确宝石岛的荒无人烟、不毛之地,条件艰苦,为学文做铺垫。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很容易明白课文写的是“小高带一纸箱昆虫入岛给花粉授粉并同我参加了尝瓜会”的事。紧接着,又质疑“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岛?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垒出海岛田”
“又被暴风雨袭击”“远离大陆”感受小岛生活的艰苦。最后,以问题“宝石岛远离大陆,条件艰苦,又是一个不毛之地,战士们能在这里安心守卫?”让学生在文本中抓住重点词句来感悟战士建岛、爱岛的深情。
其次,我通过体验与想象丰富学生的感受。在教学“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这段文字,我不仅让学生从战士尝瓜的动作中体会战士们对岛上结的第一个西瓜的珍爱,还让他们边学着尝瓜的动作,边想细细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象有一股甘泉流进战士的心田。”这一部分时,我引导学生想象战士们笑什么?端详着什么?闻着瓜香,咬着瓤汁,发出怎样的啧啧的赞叹声?把这些想象融入句中进行品读,在读中感受“战士们这么小心翼翼地吃”的原因是西瓜来之不易,体会他们为了西瓜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这西瓜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啊!学生在此情感基础上,进而找到体现西瓜来之不易的语句:有的孩子从“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这两句表面上是写西瓜的收获不容易,其实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战士们在海岛如此恶劣的生活条件下,勇于战胜困难,以苦为乐、艰苦奋斗的建岛精神。
第五篇:《理想的翅膀》教学设计
《理想的翅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掌握本课的“建筑、翩翩起舞”等。
2、读懂课文,了解“我”和小朋友放飞什么样的风筝,以及这些风筝的含义。
3、体会课题“理想的翅膀”的海逸,初步树立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题“理想的翅膀”的含义。
教学准备
录音机、挂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课题质疑,导入课文。
板书课题“理想的翅膀”,学生齐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让我们带着各自的问题一起读读课文吧,看你从文中是否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
1、自由读课文,运用多种方法认识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师检测生字,并交流好的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真读课文,说说你从科文中读懂了什么?
2、结合课文思考:“我”和小伙伴们放飞了什么样的理想,以及这些风筝的含义。
3、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2—7段(学生怎么理解,就怎样的读,读出对理想的憧憬即可)
4、学生讨论:你是怎样理解课题“理解的翅膀”?(风筝)
5、说说你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们放飞的不仅仅是风筝,而且是(),“我”的风筝是(),因为我的理想是();小薇薇的风筝是(),因为她的理想是()、二喜的风筝是(),因为他的理想是()。各式各样的风筝带着大家的理想在飞翔。
五、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课:
春天,放风筝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读课文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场面吧。
二、感情读文,给课文分段,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带着课后思考2,给课文分段。
3、全班交流分段情况,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4、学生概括段意。
师小结:课文按先写地面—再写空中—再回到地面的顺序写的。(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也按一定的顺序去写,这样显得很有层次感。)
三、指导写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写“翩、竖、薇、舞”等。
四、指导学生完成“开卷有益”——《雨在唱歌》。
1、自由读短文,说说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2、想想:短文是以什么养的手法写的?(拟人)
3、再读,读后你想说些什么?
4、同桌读,读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我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