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的功能与局限性[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1:1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设计的功能与局限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设计的功能与局限性》。

第一篇:教学设计的功能与局限性

2.教学设计的功能有哪些?如何认识教学设计的局限性?

(1)教学设计的功能有哪些?

教学系统设计主要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它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学习教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为了使教学活动高效、有序,人们一直致力于探讨教学的机制,对教学过程、影响教学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套独立的知识体系——教学理论。但这种理论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对于教学的改进产生的是非直接的作用,因为理论到实践仍然是有距离的,而且实践是有丰富情境、发展变化的,有些时候也不完全能够套用现成的理论。学习理论亦是如此。被称为“桥梁学科”的教学设计学起到了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教学设计,可以把已有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指导教学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教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科学,充实和完善教学理论,这样就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②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说它是一门科学,乃是因为教学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是能够通过建立在系统论思想基础上的科学方法——教学设计使理论转化为实践;说它是一门艺术,是因为教师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和直觉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所展示的人格、语言魅力以及表现出来对课堂的游刃有余都给人一种艺术般的享受。要掌握这门艺术固然有天生的成分,但对于绝大多数教师来说却不是几年内所能达到的,尤其是对于青年教师。长期以来,青年教师的培养大多通过模仿和经验积累的方式,这种师傅带徒弟式的做法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对于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效果却是缓慢的,因为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往往很难通过传授得到,而连教学基本技能都不高的教师在教学中是很难有艺术可言的。

③有利于科学思维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是系统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按照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发现(鉴别)问题、选择和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试行方案及评价与修改方案,可见教学设计和传统的备课有明显的差别。在利用教学设计优化学习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一方面要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谋求解决的方案,另一方面需要在设计、试行过程不断地反思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思维习惯得以有效的培养,发现、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渐提高。此外,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技术和思维方式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可用于其他相似的问题情境和实际问题。因此,教学设计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必要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设计人员从中领会到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他将从中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原理和方法。

④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促进教育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教育技术发展迅速,关注新技术应用研究的不仅仅是教育技术专业人员,教育技术实践应用的领域大大拓宽了。在这个广阔的研究与实践群体中,不乏那些仅仅将现代教育技术当作教学手段的改进、补充的人,由于对技术的盲目热衷而经历一些失败的尝试后,有人就开始怀疑一切新技术的应用,怀疑教育技术的存在价值。然而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给教育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手段上的革新,更重要的是对信息时代人才培养观念、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引发了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深刻变革。教学设计作为教育技术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发、管理、应用、评价其他四个研究范畴的基础,它将教学当作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强调在社会大背景下从整体出发来创设教与学的系统,关注技术要素对教学系统中其他要素(教学内容、教与学的方、评价手段等)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这使得人们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更加深刻,关注深层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关注多种学习方式的融合(即 Blending Learning 的思想)。因此,教学设计是一门将教育技术理论和思想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的新学问,它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同时也使教育技术理论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到升华与完善,从而促进教育技术的深入发展。⑤有利于教学过程最优化 ⑥有利于因材施教

⑦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⑧有利于让学生学会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⑨有利于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依凭其课堂教学行动,不断探索和解决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努力适应教师“学会教”和学生“学会学”的需要,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理解层次,并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它是一种教学行为研究。教学反思开始于“问题”,实践于“探究”,结果于发现。如果说“问题”是展开反思的前提的话,“探究”就应该处于核心地位。教学反思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的实践者和教学的研究者。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略。

(2)如何认识教学设计的局限性?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系统的一种预先规划和设计活动,是对尚未进行的教学过程与活动的一种预先的构想。因此教学设计工作不可能事先预见和解决教学过程中所有的问题,如教学设计不可能预见到教学活动中所有的偶然或突发事件;同时教学设计最后形成的教学方案,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它是一个规划性的方案,它不可能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都做非常精细的设计,这既是不可能的同时也是不必要的,实际上教学设计方案给使用者在方案实施过程中留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灵活运用的空间;另外,实际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因此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就带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教师实施教学设计方案就不应当是一个被动的、机械的或教条的执行过程,要依靠教师在方案指导下的积极主动创造,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有效的调整,以弥补教学设计方案自身的局限和不足。

第二篇:浅析教学设计技能的功能与作用

浅析教学设计技能的功能与作用

纵观教书历程,我走过了传统教学,又迎来了新课程改革。在两者矛盾结合处,我感受到了新课程标准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福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鼓励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样,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顾及落实三维目标,不能再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注重教师的讲,而忽视学生的学,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完全颠倒了,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学生没有回旋余地,没有消化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更不用说去探索创新了。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教师是研究者,不仅要策划怎样教和教什么,而且还要思考为什么要那么教,以及怎样教才能取得最佳课堂效益等;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学生是学习主体,他们努力方向决定教师教学设计。只有教师教学设计全面顾及了学生,才能有效地发挥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从而顺利实施三维目标。诚然,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探照灯。它可以照亮“教”与“学”全过程,让教师该在放手时就放手,让学生自主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不断提高他们建构新知识的素养;让学生该独立时就独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与交流,学会探索与创新,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教学设计精心策划下,才会变得完美和谐。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方面按照学校五步教学模式(目标引导、探究巡导,交流示导、达

标训导,拓展疏导)进行规范备课,另一方面,又考虑了学生心理、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以及学生兴趣爱好等因素,积极为学生而备;同时还要准备教学设计预案,为课堂上出现学生不按照教师预先设定思维方式进行探究时,以弥补教学设计的不足。

教学设计是引导教师落实三维目标的得力助手。教师如何进行教学,事前必须有一个明确目标。在教学整个过程中,学习者应该做什么,学完后,学习者又将有什么变化,这些都应是教学设计必须事先考虑的问题。完善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地指导教师完成预期目标,实现教师对教学活动要求有最佳结果的主观愿望,促使学生自主建构新知识,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所以,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反,机械的教学设计,不可能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等的变革,最终不可能引导教师辅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他们持续发展能力都没有什么好处。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一定要搞好教学设计,以便顺利实施预期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设计是教师和学生的行动指南,它能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亦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辅导学生完成学业。教学设计是师生的良师益友,它会告诉我们教师怎么教,该教些什么;它也会告诉我们学生怎样学,该学些什么。有了它,我们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有了它,我们就有了奋进的信心和勇气。

第三篇:电能与电功教学反思

《电能与电功》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课,深感存在的不足之处真是太多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全堂课应用普通话。

2、眼花了,嘴笨了,脑子反应慢了,驾驭课堂的能力大大降低了。面对课堂上新生成的问题,连招架之功都没有了,更不要说还手了。如,有学生说“核电站发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自己对这种说法有些怀疑,但自己又不能马上判断到底是对还是错,所以给出了学生一个含糊答案,“也可以是核能转化为电能”。

3、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把这节课的知识再条理条理,感觉有些乱,胡子眉毛一起抓,重点不够突出。

4、认识电能表时,没有让学生认识一下电能表的实物,感觉有些遗憾,主要原因是思想右倾或懒于去仪器室拿。另外,对电能表上的一些参数的意义没有进行重点强调、提示,如:2500r/KW.h,10(20)A,电能表的计量单位。

5、针对性练习巩固太少了。这节课知识比较少,也比较简单,应该通过10-20个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当堂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但学生仅仅做了5个题,很难得到提高的效果。

6、没有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如果能够把一些问题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会更直观,学生会一目了然,理解起来会更容易一些。我原计划在“电能与电功”这个环节中,通过幻灯片展示几幅利用电能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这些图片认识和体会电能的用途以及电能的利用是通过电能的转化来实现的;在“认识电能表”这个环节中,再通过幻灯片展示电能表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电能表的外部构造,了解电能表上每个参数所表示的意义;但自己又怕麻烦,想省事,所以忽略了多媒体的使用。

第四篇:党建功能与机制

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功能与机制

冉强*

摘要:在新形势下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认清这一工作的功能并探索其有效的运行机制。而理论教化功能、信念内化功能、道德养成功能和成才导向功能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功能。夯实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示范与激励的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动态评价机制,就可以确保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功能;机制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事关党的前途命运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这一工作的重点在基层,着力点在院系。而深入分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功能与机制则可以为我们在新形势下创造性地做好这一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功能

胡锦涛同志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的根本问题。培养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高校院系党组织也要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要求,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学生党建工作的立足点,努力使学生党建工作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导向器,并具体发挥以下五大功能。

1、理论教化功能。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 冉强(1975—),,男,重庆市彭水县人,法学硕士,内江师范学院政法与历史学院讲师。, 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只有掌握了科学理论,人们才能登高望远,透过现象看本质。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是基础,人的正确思想行为都离不开理论的正确引导。

党的先进性理论知识和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不是凭空产生的,只有通过理论教化,才能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因此,高校院系学生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通过教育感化,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通过多种途径灌输给高效大学生。教化既要有理论的教导,也要有情感的感化,讲究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2、信念内化功能。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追求以及对理论的真实性和实践行为的正确性的确认。人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持久的动力。信念的心理构造是由有关理想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和习惯等要素按一定方式有机组合而成的。其形成一般需要通过内化机制使受教育者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教育者的观点并将其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对历史发展规律和自身使命自觉意识的体现,是共产党人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情感的高度统一。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和对党的绝对信任。共产党员只有坚信共产主义义理想信念,把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人生才有正确的方向,才有积极进取的精神,才会变得更加高尚。理想信念教育是学生党建工作的核心。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以培养大学生的政治信念为根本,始终不移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的培养教育,注重提高受教育者的内化水平,使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的塑造由他律逐渐化化为自律,为走向社会奠定政治基础。

3、道德养成功能。与法律等行为规范的强制性约束不同,道德的约束更多是源于内心的自觉约束。经过德育的熏陶和润泽,可以塑就理想人格。而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突出特征是其道德和精神境界的高尚。高校党建工作无疑要促进大学生党员这一特征的形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注重大学生品德、意志、性格、气质等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培养和锻炼,逐步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使他们成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 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的模范践行者。

4、成才导向功能。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的教育和熏陶,对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品德的培养、心灵的塑造、理想信念的确立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渴望成才和要求入党是当今大学生思想发展的两大热点,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融入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帮助大学生确定正确的成才方向,为大学生提供导向和动力,这既是大学生的现实需要,也是为党培养具有较强执政能力人才的需要。

二、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发挥好以上四大功能,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生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力求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新的突破。

1、夯实教育长效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的政治宗旨下开展的教育人、说服人和团结人的工作,其目的是提高人们对世界认识和改造的能力,增强主体意识,自觉地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政治任务而努力。我们党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就是注重从思想上建党,通过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夯实教育长效机制,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龙头和核心。

一要建设学习型组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通过建立二级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班级党旗先锋队或理论学习小组、党员学习活动日制度,定期举办党校培训、专题讲座、读书报告会、学习研讨会、参观考察等形式,注重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个人专题发言与集体讨论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使学习提高成为党组织的内在需要和党员的自觉行动,知党、爱党、永远跟党走。

二要优化学习内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广泛进行“树魂立根、固本强基”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构筑当代大学生精神支柱。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之“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立牢民族精神之“根”;加强素质教育,增强全面发展之“本”;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夯实基本道德规范之“基”,使大学生成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三要构建高效学习模型。一是构建“三力式”学习模型。即利用制度的约束力、机制的激励力和内容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实现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二是构建“反思式”学习模型。这种模型强调思想反思、行动反思、结果反思,突出学以致用,使党建工作与学生的实际密切结合。三是构建“团队式”学习模型,通过座谈、讨论、交流等团队方式来达成学习资源和成果共享,实现由个体学习到合作学习的转变,有效地实现整体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2、构建示范和激励的长效机制。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政治上的带头作用、学业上的示范作用、工作上的骨干作用,带动广大学生努力向上,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着力班级党支部示范点建设,构建党建带团建,推动班级建设。要通过示范点建设,形成了以班级党支部为龙头的团支部建设、班级建设、学风建设一条龙,促进了整个班级积极向上和全班学生全面进步。

其次,加强学生党员先锋示范岗建设,坚持“五带头”,当好“五种人”。即带头学习先进理论,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带头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做维护稳定的骨干;带头勤奋学习,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争做学习标兵;带头搞好寝室文化建设,当好寝室责任人;带头承担社会工作,争做社会活动积极分子。要树立学生身边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并定期将优秀党员的事迹通过网络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激励学生党员在学习、成才、发展等各方面给广大同学带好头、领好路,使先锋领跑切实起到带动全院学生群跑的辐射效应。

3、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党的先进性作为对党的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基本规定,内蕴了对党员思想和行为的监督。虽然教育有可能转化一个人的思想,但是要将思想转化为自觉的行动,仅靠教育和自觉是不够的,还必须从制度上加以引导和规范。一是要坚持严格管理的原则。党员管理必须严字当头,管理到位,做到不留死角和盲区。建立层层把关、层层负责的党员发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从源头上严把党员质量关。通过实行党员活动签到制度、关键时候表现评价制度,批评教育制度和严格的奖惩制度,实现对学生党员的严格管理。二是要建立党员民主监督制度。坚持学生党员自我管理和制度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使每个党员都置于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和学生的普遍监督之下,形成上下互动的监督机制。

4、构建动态评价机制。坚持自律与他律、外力约束和内力推动相结合,建立党员先进性动态评价和绩效考评机制是保持党员先进性 的重要动力。

一方面要坚持目标管理的原则。党员目标管理就是将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在一定时期内应做的工作转化为具有数量、质量、时限要求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涵盖党员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诸方面。目标管理既可为表彰优秀党员提供客观标准,也可为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提供准确依据,激励党员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党员先进性动态评价和绩效考评机制。要突出绩效,制定量化、细化的具体考核标准;要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考核党员制度,党员民主评议要与党支部建设与党员队伍建设 目标管理考核相结合,与党员个人考核相结合,既全面考察,又突出重点,既定性评价,又定量考核,做到“五公开”,即要求公开、内容公开、程序公开、时间公开、结果公开;要注意党内与党外相结合,实行“两票制”评议,即由党员评议票加上群众评议票来综合评定党员是否合格,以提高评议党员工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总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既重要又艰巨,只有充分认识其功能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相关机制,才能真正与时俱进地做好这一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润玲.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

[2]龚跃.努力探索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

第五篇:《电能与电功》教学反思

《电能与电功》教学反思

上完这节研讨课,总结一下得与失。

1、本节课有两个重点内容:

一、电功、电能的概念;

二、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根据教材的安排,首先引入电功概念,然后通过演示实验通过自己的尝试,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恰当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具有创新的物理实验突出了本节课的亮点;作为一门科学的物理,电功概念的本身固然很重要,但作为教学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则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猜想、实验、讨论等方法,尽可能的再现了知识的发展过程。

首先引入电功概念,然后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出电功的大小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有关,并得出电功的计算公式,最后是巩固和联系。这样的安排可能最大的优点就是流畅,但缺乏的就是创新和课改所倡导的对学生发展的关注。考虑到以上的因素,我对这节课进行了这样的重新设计:在讲电功、电能的概念分析到电功的实质时我引导学生就生活中的实例思考电流通过用电器时可引起哪些变化:或牵引物体运动;或发光、发热;或发生化学变化等等,让学生知道电流做功的多种表现形式。这样做学生虽然没有完全掌握概念的内涵,却掌握了电功的大部分外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研究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采用先猜想、再实验、最后总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强调开放性和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采用对比机械功,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引导他们思考、分析、讨论,自然而然引出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强调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学生的理解。

2、在电能表的教学中,由于实物太小,一两句话很难讲清楚,所以我用电脑设计了一个小动画,使电能表的数字跳动和旋转都一目了然,直观而有效。

本堂课不足之处:

1、由于课堂多次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得板书设计过于简单,这种失误,往往只注意了课件的精美,而忽略了板书。这也

是以后我应该注意的问题。

2、梳理学生的猜想时显得经验不足,我想这也许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问题,它可能是一种经验和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灵活处理的问题,所以我应该把这种教学方式运用到平时的教学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增强课堂应变能

力。

3、这节课的内容,表面看简单,学生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困难,但在教学中发现在定性实验后直接给出电功公式,不能用知识拓展的办法来解决,这对学生接受新知识来讲有一定的困难,这需要从现象的分析人手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展知识的外延。这一点本课做得不够。至于更本质的属性,学生将来到了高中和大学将会继续学习,这里不必讲得过多过

深。

4、在探究电功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过分地强调了过程,由于时间有限而忽略了结论的得出,这样的探究有些变成一种形式主义的表演了。课后我觉得探究前应做好两个工作,首先通过实验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猜想,不至于他们杂乱无章,没有边际的乱猜,起不到一定的实际效果。创设情景时,我可以通过两个灯泡的亮度使学生体验到电流做功的大小不同,从而猜想电功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其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通过设计实验表格,使学生注意实验记录,得出结论,避免了他们实验时不知道做什么,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如果这样的引导,同学就能通过实验成功地测出一些有效的数据,并能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用精练的物理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出实验结论,可以说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参与过程,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知识的达成度也很高,注意了课堂的时效性。课堂应该是有控制的开放,探究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初步探究,所以根据我们的学生特点怎样做好引导,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达成一定的知识目标,又能体现学生的参与过程。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

下载教学设计的功能与局限性[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设计的功能与局限性[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依安县三兴镇中学 董发林《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 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

    教学设计-功(定稿)

    11.1 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功的概念 2、能判断物体(力)是否做功 3、会运用功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

    《功》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功》教学设计 山东威海新都中学 杨龙飞一、设计理念课堂教学终极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

    《 功 》教学设计

    第一节《 功 》教学设计 陇城初级中学 洪应存 【教学内容】《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

    《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安达市第三中学 韩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

    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潘铺初中 汪峰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

    功 教学设计

    人教版《15.1 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对功的概念,以及功的计算方法做了阐述,并使学生理解怎样才算是做了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知......

    功 教学设计

    《功》 教学设计 滁州市第十中学 程良春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功的概念。 (2)理解功的两个要素。初步理解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 (3)会用功的定义式计算恒力做功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