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04: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将相和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将相和教学设计》。

第一篇: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优秀品 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 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惯。3.懂得遇事要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的道理。4.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人物特点,理清各段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讨论交流,写话。课时安排 课时(展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后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蔺相如从 一介布衣升为上卿,可谓平步青云,廉颇对此很不服气,那么,他是怎么说的? 请快速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谁来读一读?

2.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 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1)你从这句话中都读明白了些什么?(2)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3.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会闹僵,为了能使将相和,你现在的任务是劝劝正 在气头上的廉颇。愿意承担这个重任吗?

二、解析“完璧归赵”

(一)自读故事,感悟人物特点。

1.大家先读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看看蔺相如到底有什么能耐。为了使你的劝 说词更具说服力,老师建议你把蔺相如与文中其他人物作作比较,看看在秦赵两 国围绕和氏璧发生的这一外交事件中,其他人都是怎样说怎样做的,而蔺相如又 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把有关句子勾画下来,读一读,通过比较你或许很快就能发 现蔺相如的过人之处。

2.自己就近找有相同体会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通过和这些人物的比较,你发现了 蔺相如的哪些过人之处,依据是什么?

(二)集体交流,深化认识。

1.蔺相如与赵王及文武大臣对比,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2.点拨要点:

(1)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 a.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

b.播放课件,学生体会秦赵双方实力差距。

c.想象一下赵王能急成什么样,谁能用自己学过的词语形容一下?(2)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 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 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a.蔺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

b.稍加思索便成竹在胸,读一读这句话,想想强调哪些词,才能读出这种 胸有成竹的从容。自己先练一练。指名读。3.教师小结。

4.蔺相如与秦王比,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1)生阐述结论,师追问:课文中哪些描写表现出了这一点,要言之有据呀!(2)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点拨。要点: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 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a.“理直气壮”什么意思?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 b.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 c.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这句话中有一处细节充分体现了蔺相如不仅胆大而且心细,发现了吗?(3)体会蔺相如洞察人心,秦王的映衬作用。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 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a.王老师有个疑问,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主人公是蔺相如,大家 来看这个重点段,一共三百来字,其中近一百五十字用来写秦王,作者这样写秦王,是不是有点喧宾夺主呀?(课件展示描写秦王的 语句)

b.认为这样安排不合适的请举手,认为这样安排挺好的请举手。好,真理愈辩愈明,我们开一个小型辩论会,请大家各抒己见。

c.学生讨论。

d.这样的描写故事中还有吗?读一读,你有什么感悟?

5.读完这个故事,了解了蔺相如,你会怎么劝廉颇呢?谁来说说?

三、解析“渑池会见”

蔺相如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大夫,升官比坐电梯还快。不久,他在渑池会上又立新功。那么这一次是不是如廉颇所言:“没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呢?”

渑池会见时廉颇并不在现场,你能不能给他讲一讲当时都发生了什么?为了让大家更能入戏,请你从“赵王、赵王侍从、赵国大臣”这三个角色中选择一个,以这个角色的口吻给廉颇讲讲故事中你印象深刻的情节,帮他分析分析蔺相如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出了哪些过人之处。老师还专门为大家节选了一段《史记》中关于这件事的记录,大家可以作为参考。(课件展示《史记》片段)

学生根据发言提纲准备发言,师巡视。集体交流。

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为什么? 你能用自己学过的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

四、小结全课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阅读,感悟,探究,我们深刻体会到蔺相如两次为赵国立下大功,绝不仅仅只耍些嘴皮子功夫,那张嘴后面是拳拳的爱国忠心,是超过常人的智慧和胆识。聪明的廉颇在冷静下来以后定然会明白这一点,接着还会发生什么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下课。

板书设计 将相和 嘴?

胆识过人舍生忘死忠君爱国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一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从故事中我们可知,两个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个性品质: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顾全大局等,廉颇的知错就改等;共性品质: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爱国。个性的品质学生容易把握,共性品质学生把握还是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去读、悟、演,写领悟人物的个性品质和共性品质。这一过程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主体参与性和创造性原则。

蔺相如和廉颇在文中同是熠熠生辉的人物。蔺相如因“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言辞无礼,充满不满情绪。理解廉颇这段话,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在这课的教学中,用这句话统领教学,全课教学的思路清晰:“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先让学生理解这句话,之后练读这句话,注意让学生读出不服气的语气来。学生体会到了廉颇的想法后,问学生:廉颇说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当上了上卿,你们觉得他说的对么?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蔺相如的这张嘴说出了哪些话,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蔺相如的语言来。于是学生们动手在文中找出蔺相如的语言,自由汇报,体会、理解人物的品质,最后回归到廉颇也认识到自己错了,从而负荆请罪。这么设计,脱离了繁琐的分析,给了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

讲读时,我以廉颇的身份来引导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讨论:蔺相如究竟是不是“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让学生从文中找到说服我的理由,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采取勾画、读中感悟、交流汇报等形式来说明蔺相如的才智过人、做事果断、不畏强暴、为维护国家尊严不顾个人安危等品质。接着,我说:“现在廉将军可生气极了,你们既然明白蔺相如不是仅靠一张嘴,你们帮忙劝劝廉将军好吗?”学生一听,来劲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起来,他们从“完璧归赵、渑池会见”两个故事中找根据,既加深了对蔺相如这一人物的认识,又复述了故事,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了推出两个人共性的品质,我步步紧逼“如果没有我在边界上做好抵御秦兵的准备,秦王能放你们回国吗?”带动全班同学通过辩论明白:只有二人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接着,我以廉颇的口气说道:“我明白了,我是有勇无谋,而蔺相如才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啊!我起先还以为他怕我呢!现在看来,他不是怕我,他是有他自己的想法啊!他考虑到什么了?”学生通过读蔺相如的话,体会到了蔺相如是位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而通过廉颇最后的行为也体会到了他和蔺相如一样,都能够以国家利益为重,而且勇于认错,是个知错就改的人!

在此,讲完“负荆请罪”这个结果时,我还给学生们布置了写的训练: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两人可能说些什么,课文没有写,请学生想一想他们各会说些什么并写出来。通过学生拓宽思维,并交流自己的感受,使得学生的思路大开,既更深的理解了课文,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真正做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第二篇:《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2、学习通过人物言行表现,多方位体会人物思想品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学习蔺相如以国家为重、顾全大局的品质和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学习三个小故事,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难点】

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三、教法、学法:

十六字教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训练反馈。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再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个历史故

事。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叫做《将相和》。

(二)检查预习:

上节课,老师留了一个作业,就是要同学们认真的预习课文,同学们都认真做了吗?现在看看谁做的最棒吧。

1、读第五组“导读”,我知道了本组课文的主题是,要求是:

。我读过名著。

2、读课题:题目中“将”指;“相”又是指;“和”的意思是;

“将相和”的意思是:。

3、读一读“资料袋”。说一说你了解的历史背景和相关资料。

(三)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导语:通过刚才的检查,老师发现同学们预习得很认真,值得表扬!那么今

天,我们就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逆流而上,回到两千多年前,和廉颇、蔺相如一起,去感受一下那战国时期的风风雨雨吧!下面就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而且边读边想一想:“将相和”这个大故事是由几个小故事组成的,我们能不能给各个小故事起个简单、好记的名字!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思考并讨论:这个大故事是由几个小故事组成的?你为各个小故事起好

了名字吗?(各小组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四)学习“完璧归赵”:

导语: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

1、小组合作合作学习。

朗读第一个小故事,总结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2、小组合作学习。

(2)、检测反馈

用上“之所以„„是因为„„”联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说一句话。

4、总结提高

课本剧表演:认真体会人物精神品质,试着演一演“完璧归赵”的小故事。

七、板书设计:

将相和 设计取回

完璧归赵以璧相逼机智勇敢 不畏强暴

趁机送回(1)、蔺相如是怎样做到完璧归赵的?他想出了哪些妙计?

第三篇: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经过,写了将相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以国家利益为重也赞扬了廉颇的勇于改过的精神,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思想。课文人文思想丰富,作者刻画的人物形象生动,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学习写法的好范例。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学会了感受作品中的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的能力。但因《将相和》这篇课文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1、本课文长容量大,为避免繁琐教学,面面具到,这节课围绕主人公的活动为中心,通过对主人公的动作、语言的描写内容进行读、思,去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

2、读在语文教学中是目地,是手段,是途径。本节课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体会。

3、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提问可以帮学生更好读书,学会提问也是学习课文的方法之一。在这节课里,分别在两个故事的学习中让学生提问,再引导学生讨论,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感受人物思想。

4、学习写法。语文教学的最终目地是让学生会读会写,从文中学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节课的写法学习是潜化在从动作、语言这两方面体会人物思想的过程中的。

四、教学目标(情感、知识、技能):

1、认识过度句与过渡段,初步了解过渡句(段)的作用

2、学会8个生字,理解32个词语的意思能说出其中5个成语意思

3、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

4、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顾全大局的品质,以廉颇勇于改过的品德,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人物的言行、神态、心理活动,概括人物特点

难点: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理清人物关系并正确评价廉颇

六、教学准备

课件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课文的第一个小故事,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

3、在学习中体会第一个小故事中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一、课题导入

1、师:“战国七雄”时期,秦国是最强大的一个,它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因此,当时一些中、小国家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关系到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当时的秦、赵两国之间的故事。

2、板书:将相和

首先我们来交流一下老师上次布置,同学们从网上查找的有关将相和的资料。

3、通过预习,你们能说出课题中的“将”、“相”分别指谁?“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板书)

二、学习课文

(一)从课题入手,整体感知课文

课题中有个“和”字,那么,有和就必有不和,蔺相如与廉颇为什么会不和呢?请带着问题读整篇课文,找出相应的段落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初读课文,回答以上问题。

“不和”的原因,是因为“蔺相如先在完璧归赵中立功,又在渑池上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卿,地位比廉颇高”,而廉颇以为自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这才引起将相间的不和。(板书:就靠一张嘴)

(二)学习课文第一个故事

引入:将相和立大功真的是靠他的那张嘴吗?那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的第一个故事,验证一下,好吗?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第一个故事所在的自然段是哪里至哪里?(1--10)

1、默读第一个故事,边读边想: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

2、理解第一自然段

出示:“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指名朗读,回答问题: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

3、学习2--10自然段

(1)同学们刚才很清楚地告诉老师,蔺相如立大功并不只靠他的一张嘴,那是靠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故事,想想蔺相如之所以能完璧归赵是靠什么?(板书:机智勇敢)

(2)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看课文中的哪些言行能表现蔺相如的品质?用“﹏﹏﹏”划出有关语句,并想想,这些语句表现了蔺相如怎样的品质?看谁搜集的材料最充分。

(3)自己完成后,跟四人小组交流一下。(要求先读句子,再说说蔺相如的品质)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并分析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A:带玉前往(勇敢)

B:要还宝玉(随机应变)

句子: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要求同学们都站起来边扮动作边朗读)

C:举璧撞柱(对照课文插图)机智勇敢、大义凛然

出示句子: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D:送璧回国(机智)

E:再赴典礼(机智勇敢)

出示句子: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4、质疑

5、根据板书,说说“完璧归赵”这个故事。

6、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对一些词的理解吗?

八、板书设计

将相和

廉颇蔺相如和好

(为了国家的利益 言行→品质

完璧归赵带玉前往→勇敢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要还宝玉→随机应变 举璧撞柱→机智勇敢、大义凛然 送璧回国→机智 再赴典礼→机智勇敢

第四篇: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燕郊小学周海涛

一、教材简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为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开篇文章,这一单元的教学主题是“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不仅要让孩子们能够理解课文,进行必要的语文教学,还要让孩子们能够对中国古典名著有所了解并产生阅读的兴趣,因此,开篇文章就显得至关重要,为后续文章的学习要奠定好基础。这篇文章较长,故事也比较复杂,我认为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不可关注点太多,如果求多求全就会造成这篇文章的思路冗杂,孩子也很那理清头绪,“长文短教”应当是可取的方式,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任务必须要予以明确。

二、教学思路和目标

学习本篇文章,我准备从四个环节入手:第一环节,初步感知课文,对课文背景和故事内容有简单的理解,扫除学习中字词的障碍,明确三个小故事;第二环节,利用自主学习和小组研讨的方式,让孩子们从三个小故事中分别找到可以体现人物特点的描写,并用词语对这些描写进行概括;第三个环节是综合上述学习,对故事特殊内容进行回顾和反馈性处理,如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关系等;第四个环节是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如利用资料袋进行司马迁和《史记》的简要介绍等。

由此确定教学目标为:

1、帮助孩子解决学问中遇到的难于理解的词句,对重点字词进行强化训练。

2、确定故事主要人物并能够简要概括主要内容。

3、通过故事内容和相关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4、从课文整体上明确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5、对孩子们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

学生的学习任务与教学目标相关,不做重复。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读文找到能体现人物特点的描写并能恰当概括人物特点。教学难点:理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课件:包括一些需要孩子们重点理解的语句,课外拓展延伸的知识介绍。

五、教学流程

(一)以单元导读入手,引入新课,引导孩子对课题进行质疑(以此激发孩子对课文的学习兴趣),同时明确《将相和》题目中三个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和含义,明确两个主人公。

(二)初读课文,在学生读文的基础上,由孩子自己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将这些词句先交由孩子们利用工具书或小组研讨自行解决,有难度或解决不了的,有教师进行注解。

带领学生共同明确文章中出现的其他人物,概括出三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分别简单概括三个故事,再进行整合,使孩子们对课文内容有基本的把握。

(三)再读课文,研讨交流。

首先为孩子们出示学习任务:每个小故事中主要突出的是那个人物,你认为在这个故事中这些人物有什么特点,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描写加以佐证。

在孩子有了自己的初步认识并完成上述任务之后,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讨,在研讨中继续深化理解,尊重孩子的理解,辅助孩子尽量深挖课文,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进行集中展示,小组间进行补充和纠正,以达到进一步深化的目的。

(四)深化、反馈练习

引导孩子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连带关系,再次梳理故事内容。强化第一自然段作为故事背景的重要性。

发散思维训练,请孩子们谈一下对文章中人物的认识,归纳梳理人物品质。

(五)课外拓展训练

结合课后资料袋,帮助孩子了解司马迁及《史记》,并介绍一些中国古典名著,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六、板书设计

将相

(廉颇)(蔺相如)

完璧归赵机智勇敢

渑池之会不畏强暴

居功自傲不和

勇于改过负荆请罪

(顾大局、识大体)

个人语文教学特色及形成从事语文教学工作至今,如果说教学特色,自认为还远没有达到,只能说有一些自己所用的教学方法或习惯,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起到了或多或少的促进作用。简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作为教师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当然,这不仅仅针对于语文教师。参加工作至今已经整整18年,曾经由于见识短浅,险些将自己带入迷途。刚参加工作的几年,由于工作努力曾经在短时间内取得过不错的成绩,同时也得到了多方的认可,飘飘然的心里是有的。就是一次外出的学习,让我看到了什么才是好的课堂,让我一下子从云端掉到了地上。这让我认识到,不注重学习,不接触新的事物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也就是从那次开始,我喜欢上了学习,近些年也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学习班,然而并不觉得累赘,反倒乐此不疲,哪怕一次学习只能给自己带来一点点的震撼或启示,也是极具价值的。在这些年的工作中,我接触了不少新参加工作的老师,我对他们说得最多的,也是关于学习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也就失去了进步的机会。当然,这不是教学特色,但我觉得至关重要。

第二,习惯于在教学中得到更多的来自于学生的质疑。我们在教学中,可能更多的会是按照自己的思路或意图来安排教学,牵着孩子向自己的既定目标前进,当然这样的课不会上出惊险,一切都会在自己的驾驭之下,然而我们并比了解孩子的需要,同时也忽视了孩子的潜力。我认为让孩子回答问题的效果远不如让孩子能提出问题,所以在教学中我会更关注对孩子质疑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在三河初涉新模式教学之际,我曾经写过一篇教学三部曲,那是我自己引导孩子学会质疑的真实感受和体验,孩子们所能做的事情是远远超出我们想象的,给他们机会,他们会给我们惊喜。

第三,关注学法的指导。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知识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而且并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们学习,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我觉得远重于学习知识。我在和家长的接触中,也听到不少家长在抱怨孩子学习的东西将来没有用处,当然,这种观点会有一些极端,但也是一种现实,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更多的给孩子一些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学习方法和习惯。

第四,保持一颗童心,有时会以玩的心态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习作教学。对于孩子们来说,很少有人喜欢习作,应为他们觉得没有东西可写,慢慢形成抵触心理直至恐惧。一直以来我始终教高年级,发现不少孩子到了高年级之后对作文已经形成了恐惧,要想让他们学会写作文,首先是让他们不怕作文,我尝试了三年用玩的心态和孩子们一起“玩”作文,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最重要的是可以大小孩子的逆反心理。

第五,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语文往往没有唯一答案。在教学中,不少教师还抱着教参,带着孩子在教参中挣扎,甚至于对教参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不敢擅做改动,把孩子带进了死胡同。我觉得在教学中要允许孩子有这种独到的体验,每个人家的见解可以是不同的,有时真的是没有对错之分,只是认识不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何苦要去难为孩子呢。

第六,关注情感教育和课外知识的拓展。教学的三维目标中有一个维度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更多时候我们关注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会忽略情感教育。语文是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要予

以重视。另外,现在孩子接触外界事物的途径多来自于网络或电视,读书的越来越少,再加上难以将课程开设齐全,许多知识对于孩子来说是缺失的。要在教学的基础上将与课文有关的东西充分地进行拓展延伸,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内容,当然,这与考试无关,不是为了应试的。

以上几点是我近些年教学中的些许认识和做法,很不成熟,还望斧正。

第五篇:《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设计理念:

《将相和》一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从故事中我们可知,两人物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个性品质: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临危不惧、顾全大局等,廉颇的知错就改等;共性品质: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爱国。个性的品质学生容易把握,共性品质学生把握还是有一定难度。为此,我把丰满人物形象作为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摒弃对课文内容、故事情节的繁琐分析,将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读、悟、演,去丰满人物形象,领悟人物的个性品质和共性品质。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口味人物的个性特征。

2、进一步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理解课文,概括人物特点的读书方法。

3、体会蔺相如和廉颇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好品质。

教学预设: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学了课文,谁知道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和的原因呢? 课文主要刻画了哪些人物?其中哪个人物贯穿了三个小故事?你能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概括蔺相如的特点吗?

二、自渎课文

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蔺相如的性格特点,领会他的个性魅力吧。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爱读的一个故事,用喜欢的方式好好读一读,划出描写人物言和行的语句品读。

三、交流、讨论。

我们来民意调查一下,选择第一个故事的举手……选择第二个故事的举手……选择第三个故事的举手……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故事进行自学,研讨)

四、分析品味人物

这一环节主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通过自主研讨故事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三个小故事中的重点词句(言和行两方面的)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其中穿插朗读训练。

五、拓展延伸

出示:

一、秦王非常佩服蔺相如,求贤若渴,希望蔺相如跳槽到奏国,为秦国服务。你能帮他写一封信给蔺相如吗?

二、廉颇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时,深情地说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话,请把它写下来。(两个选一个)

下载将相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将相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 相 和 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时代背景。 3.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课文朗读录音,导入新课,边听边想: (1)“将、......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

    将相和教学设计

    18将相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璧、诺、怯、瑟、缶、拒、卿”七个生字。 2.理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理直气壮”三个成语,了解“轻举妄动”、“攻无不克,战......

    《将相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将、相分别指的是谁,全文共讲了哪几个故事。 2、自学本课生字词,理解理屈、示弱、能耐、绝口不提、完璧归赵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3、按......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掌握抓关键词、借助资料的方法,品读人物语言。 3. 了解中华“和文化”。 4. 激发阅读《史记》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贺兰一小方欣弘 教材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

    《将相和》教学设计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品质,懂得“国家利益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