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 教学设计集锦

时间:2019-05-13 01:2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假如 教学设计集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假如 教学设计集锦》。

第一篇:假如 教学设计集锦

23、假如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读9个生字及8个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一段。

3、疏通课文,理解作者的三个美好愿望,初步体会作者情感。教学难点:朗读诗歌时,注意诗歌的节奏性和诗歌情感的起伏变化。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谈话导入 今天,有许多的家长到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上课。高兴吗?老师和同学非常想认识一下每一位家长,可是,家长太多了。有些困难,你愿意帮助一下我们吗?你能用()的妈妈,()的爸爸。来向老师和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家长吗?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瞧,爸爸妈妈听了都乐歪了嘴。老师这里还有一些这样的词语,你愿意来读一读吗?出示,你能学着说说吗?()的()

二、初读感悟。小朋友们真能干,相信,今天我们和爸爸妈妈一定能一起上一堂特别棒的课。

1、板书“笔”,给“笔”扩词,引出神笔。

2、欣赏故事《神笔马良》,感悟“神”。板书“神”

(从前有个叫马良的穷孩子,他很爱画画,可是买不起笔,他就用树枝在沙地上练习画画。一位神仙老爷爷被感动了,就送给他一枝神笔。马良用这枝神笔画了一条鱼,鱼就活了;画了一只小鸟,鸟拍拍翅膀飞了;帮穷人画了一匹马,马上就能跑了。总之画什么就有什么。他用这支神笔为穷人做了许多好事。)大家觉得这枝笔神奇吗?

3、师: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拥有马良的神笔,因为她想用马良的神笔画出许多有用的东西,而且她把自己的心愿啊,写成了一首诗,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翻到课本第108页,先听老师来读一读这首美丽的诗歌—— 要求:看准字形,听准字音。并思考:课文中的小朋友有哪几个心愿?用马良的神笔画了些什么?想用马良的神笔为谁画什么?

4、师范读课文。板书:

红红的太阳 好吃的谷粒 一双好腿

5、小朋友们真会读课文。想自己读读这首有趣的诗吗?请小朋友们读准字音,有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6、学习词语:词语娃娃来了,请同学们用响亮的声音跟这些词语娃娃打个招呼。课间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7、看生字卡片,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它? 猜字谜:“食”:一个人很善良; “泣”: 一个人立在水池边哭; 有水能洗“澡”,有手能做“操”。师:你能用“健康”说一句话吗?

生:我的爷爷、妈妈、身体健康,乃万事如意。

8、咱们把这些词语送回课文里,相信你们能读的更好。

三、理解文本,体会感情。

第一个心愿: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1、师旁白:冬天到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它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你在叹息什么?他们好象在说:(我好冷呀?快来帮帮我呀?)。

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阳光、温暖、帮助、关心„„)有人来关心我,帮助我,那该多么好呀!

(学生闭上眼睛在座位上自由表演,重点理解“缩”和“叹息”)

2、谁能读读这句话呀,(课件出示:缩着身子,轻轻叹息)(指名读)

3、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多么惹人怜爱,这位小女孩也和我们一样,很想帮助这棵小树。

她是怎么帮助小树的?自己读。(生: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

小作者感受到了小树的寒冷和孤独,于是,她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阳光好温暖啊!这样,小树在冬天也能(出示词卡“快活地成长”)谁来快活地读一读?

5、师:我想问问小树们,你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你真有爱心)

6、师:看到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小作者的心里一定很——(开心)。是的,我们的

心里也一定——(很开心)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读读这个美丽的心愿。带着你的独特感受练读第一小节,老师相信,这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学生自由练读。)

谁来展示读给大家听一听?(展示读)

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评读)你能比他读得还要好吗?(激读,赛读)

第二个心愿: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1、过渡:小树得到我们的帮助,长成了大树,成了鸟儿们的家,看!鸟窝里的小鸟儿在干什么呀?(课件出示小鸟图)

2、朗读指导(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3、师:此时的鸟妈妈到哪儿去了呢?生答:“遥远”“寻食”

4、理解词语“遥远”:遥远有多远?鸟妈妈她会是在哪些遥远的地方寻找食物呢?

5、师:鸟妈妈为了给小鸟寻食,多么辛苦啊,善良的小作者想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生:好吃的谷粒)

6、师:有了小女孩画的谷粒,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小鸟们再也不用——(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是多么快乐呀!此时,小作者和我们的心情怎么样?(高兴,喜悦„„„„)

7、带着这种高兴、喜悦的心情来读。男女生比赛读 点评:帮助了别人,你自己也快乐着,多好!

8、师:这些谷粒来得可真好!你能不能用识字6中学到的词语来夸一夸这位小作者!你真是“雪中送炭”、“助人为乐”、“有爱心”„„

第三个心愿: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过渡:我们都有健康的身体,能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而不幸的西西只能„„

1、当小伙伴们在奔跑、游戏时他只能孤孤单单地坐在窗台前,看着窗外的小朋友快乐地跳绳、踢毽子,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小伙伴们玩得多快乐呀!要是我也能和他们一起玩就好了!可是,„„)

2、师:西西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福的,因为有许多像小作者那样善良的人在关心她。你们看,小作者说,假如他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要—(出示课件)

3、现在小作者给不幸的西西画了一双好腿,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他可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他还可以„„

4、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为西西感到高兴,我们合作来读一读,师读前一句,生读后一句。

5、瞧,我们用马良的神奇之笔给大家带来了无比的幸福,让我们自己一起有感情地读读1——3节吧!

四、观看组图,对比深入体会情感。

1、师:小作者只画了这些东西吗?(不是)你怎么知道?(最后一句,省略号)这小小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呢?(指名说。可能回答“小姐姐还有其他的心愿。”或“小姐姐还想画许多东西。”或“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帮助的东西。”等等)

2、表扬:你们真仔细,很会发现!

3、合作练读,感悟全文:

a.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每小节的第一句话,女生读每小节的第二句话,最后一小

节,男女齐读。

b.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学生接读。最后一小节,师生 齐读。

4、师:一起来读读课题。什么是“假如”?你能换一个词语来代替它的意思吗?(如果,假使)教师激情总结::对!生活中并不会有马良的神笔,小女孩的愿望也不一定能实 现,所以小女孩说──假如。小作者极其渴望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没有给自己画好玩 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了小树,小鸟,还有不幸的朋友西西,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人啊!第一组:二(9)班小朋友“快乐的校园生活”

总结:我们生活在快乐的校园,生活在快乐的家庭里,你幸福吗?为我们的幸福生活鼓鼓掌,我们感谢给你幸福生活的人!第二组:不幸福的人和事

师:但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欢乐,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幸福。你们看——(课件)师:小作者把其他的愿望留给了小朋友们。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所写的也都会实现,那么,你最想写什么呢?拿出你手中的神笔,模仿诗中的格式,把你的想法尽情地表达出来。

6、点评:你真有爱心!你真善良!你和我们的小作者想得一样,真了不起!你多关心身边的

小动物和植物呀!

7、小结:一位外国作家曾经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今天教师发现,我们班的小诗人真多,而且都是那么富有爱心,简直是一位位爱心小天使。

五、全文小节。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没有马良的神笔。但我们可以用我们的行动去改变那些不幸福的事情。我们可以爱护环境,爱护小动物,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总结:“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吧!

《假如》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这一课需要用两个课时完成。

二、说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说目标

1、认识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诗歌中一个小节。

四、说教法

1、重视学生个性化的识字方法。

2、重视学生自读自悟,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五、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学中给足学生充分自主的时间,自读自悟。

六、说教学流程

一、紧扣生活,导入新课。

学生的已知经验是其思维的源泉,首先我问学生:你们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知道神笔的作用吗?让学生明白马良这枝神奇的笔为穷人做了许多好事,这样就调动学生对神笔的兴趣,学习的欲望也被激发了。

二、听配乐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精点,它融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以精碎的语言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教学初始,让学生听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

三、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交流个性化的识字方法。

低年级主要的教学任务是以识字为主,二年级的识字量大,学生认的快,忘得也快。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采用多种形式多次复现生字,先让学生四人小组按小组合作识字三步法合作识字,并要求学生在小组自学中相互提醒易错的生字,再向小组成员讲一讲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识字方法。接着全班汇报交流,先由学生提出难记的生字,全班交流共同识记,而后齐读几遍。最后我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领读、开火车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出现生字,及时正音,并把生字放在词语中认读,进一步巩固生字的音、形、义,以此突破本课的重点,同时把评价融入其中。

四、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在学生学会生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并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让学生自读课文中再一次感知课文内容。

五、细读课文其中一节,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落实的:由小组自由选择喜欢的一节学习,小组内读后交流:这一节诗讲什么?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说出自己的体会,在学生充分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就此一节适时点拨引导,而后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小组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总之,整个设计,我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学习,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能以长久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让学生学有所得,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发展语言。

《23 假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二、学情分析

儿童都喜欢《神笔马良》这个故事,听了故事会有“我要是有一枝神笔就好了”的想法,也许这就是这首诗最初创作时作者心中萌动的想法。因此诗歌表达的情感与儿童的心灵是极为切合的。但孩子们的“假如我有一只马良神笔”也许仅仅是出于自我的想象,而教材中的这首诗表现出来的博大的胸怀、纯真的关爱,带给孩子们的将是高尚情感的熏陶,将净化孩子们的心灵。

三、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课文所体现出来的关爱他人的主旨。难点:初步树立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两课时,第一课时用导学案形式让学生提前完成对生字词的认读和对课文内容的大致熟悉。第二课时集中力量在感悟课文,仿写段落上。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2、在朗读中,了解小作者的愿望,感受小作者美好的心灵

3、学着仿照着课文的句式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二)学时重点

1、在朗读中,作者的在朗读中,了解小作者的愿望,感受小作者美好的心灵

2、关注文章诗歌每一小节的表达方式,学着仿照着说,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三)学时难点

关注文章诗歌每一小节的表达方式,学着仿照着说,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神笔马良在电视的大屏幕上写下了这些的生字朋友,请哪列火车读一读?谁读对了,大家跟着读,读错了,请小马良来纠正他。

2、同学们,我们都知道神笔马良用他的神笔为穷苦老百姓实现了许多愿望,回想一下诗歌,诗歌中的“我”想用神笔马良的笔为谁画什么?

3、学生交流,老师板书(小树、小鸟、好朋友西西„„)

活动2【讲授】《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二、学习第一小节: 过渡:“我”为什么要为它们画这些东西呢?咱们一起来找找原因吧。

1、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第一小节,想想为什么“我”想为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呢?

2、学习第一小节

师:哪个小朋友已经找到答案了?大胆地说一说吧。(1)“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①“缩着身子”:你能比一比小鸟缩着身子的样子吗?同学们看,小鸟缩着身子,可见它冷得(发抖,冷得牙齿打颤„„)②“轻轻叹息”:它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在叹息什么呢?它可能会说„„(春天赶紧来吧!谁能给我一件大棉袄!我好冷啊!„„)

③小树好可怜啊,谁能读一读出小树此时的感受?(指导朗读:个人读—评议---齐读)(2)“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 ①过渡:你们的朗读真不错,让老师仿佛看到了这棵窗前的小树在寒风中哆嗦着,假如你是这棵小树,此时你最需要什么?(温暖)忽然间,寒冷的北风停止了呼啸,一轮红红的太阳慢慢升起,温暖的阳光洒在你们的身上。小树们,你们现在有什么感受?

②看到小树不在害怕寒冷的冬天,快活地成长,小朋友开心吗?我们一起快乐地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3、小树有了这一个红红的太阳,小树是开心了。现在倒是杜老师有点不开心了。因为现在我遇到难题了,你们来帮帮我吧!①比较句子

A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成长。

B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②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说一说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③“红红的”能体现太阳的温暖,“快活地”能体现小树在温暖的阳光下生活得很快乐!

④也就是说运用上了形容词能让句子更生动,对吗?希望我们写话的时候也能够适当运用上形容词,让我们的写话也生动起来。

三、分小组学习二、三小节

1、同学们能读好第一小节,老师相信接下来的第二三小节你们能读得更好。现在老师有个任务分配给你们小组完成,请第一、二的组的四人小组学习第二小节,第三、四组的四人小组学习学习第三小节,说一说“我”为什么要用马良的神笔为小鸟画好吃的谷粒,为好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

2、学习第二小节

①为什么要给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呢? ②“苦苦等待”“饿得哭泣”:小鸟在等谁?饿到哭了到底有多痛苦呀?假如你是那只小鸟,你会想什么?

A 刚才我们学习第一小节的时候,有一组短语“轻轻叹息”和现在这个“苦苦等待”的这个词,有相似的地方哦,谁发现了?(前面两个字重叠——叠词)B那么你们也能照样子填写这几个短语补充完整吗? C学生说 D 齐读词组

③“遥远的地方”:它们在等谁?(鸟妈妈)你能解释一下什么是遥远吗?鸟妈妈可能都飞到哪些地方?(高山、河流„„)是啊,那么遥远!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此刻,小鸟最需要什么?(好吃的谷粒)

④当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上好吃的谷粒,小鸟会„„

⑤是啊,有了鸟妈妈的陪伴,有了好吃的谷粒,小鸟将多开心啊!我们来读一读这第二小节吧。(指导朗读)

3、学习第三小节

过渡:小女孩除了对小树、小鸟的关爱之外,她心里最牵挂的是谁?(西西)(1)谁能说说作者为什么想给西西画一双好腿呢?他为什么不幸?没有腿,西西不能„„扩展想象:西西坐在屋里的心里会想什么

(2)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西西画了一双好腿,让西西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3)师生合作读文

4、师:是呀!西西会和我们一起尽情的奔跑,尽情的嬉戏,她是不幸的,可又是幸运的,因为有个这么善良的小女孩关心着她,同学们,小女孩的三个愿望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小女孩善良的心灵。我们一起齐读课文,替小女孩把这三个心愿再次表达出来吧。

活动3【活动】《假如》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四、拓展说话

1、孩子们,小女孩就只有这三个愿望吗?是的,“我”还想着要帮助更多的人呢,(出示最后一个小节)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省略号)

2、在我们周围有很多需要我们的帮助,你们看(出示课件)你们能像这样接着往下说一说。配图配乐练习范文:

假如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画许多好吃的东西,送给贫困的小朋友,让他们不再饥饿、能快乐地成长。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妈妈画个机器人,帮助妈妈洗衣服、做饭、洗碗,让妈妈好好地休息休息。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地球妈妈画一块蓝蓝的、没有污染的天空,让我们都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假如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

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

五、总结: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一个和这篇课文类似的故事,名字叫《七色花》,大家课下可以读一读。虽然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结束了,但是老师相信,我们爱的接力不会结束。

板书设计:

假如

小树画太阳 给小鸟画谷粒 西西画好腿

三、理解文本,体会感情。

第一个心愿: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1、师旁白:冬天到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刮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冻得瑟瑟发抖。它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你在叹息什么?他们好象在说:(我好冷呀?快来帮帮我呀?)。

小树小树,现在你最需要的是什么?(阳光、温暖、帮助、关心„„)有人来关心我,帮助我,那该多么好呀!

(学生闭上眼睛在座位上自由表演,重点理解“缩”和“叹息”)

2、谁能读读这句话呀,(课件出示:缩着身子,轻轻叹息)(指名读)

3、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小树,多么惹人怜爱,这位小女孩也和我们一样,很想帮助这棵小树。

她是怎么帮助小树的?自己读。(生: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

小作者感受到了小树的寒冷和孤独,于是,她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阳光好温暖啊!这样,小树在冬天也能(出示词卡“快活地成长”)谁来快活地读一读?

5、师:我想问问小树们,你想对小作者说些什么?(你真有爱心)

6、师:看到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小作者的心里一定很——(开心)。是的,我们的 心里也一定——(很开心)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读读这个美丽的心愿。带着你的独特感受练读第一小节,老师相信,这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学生自由练读。)

谁来展示读给大家听一听?(展示读)

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评读)你能比他读得还要好吗?(激读,赛读)

第二个心愿: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1、过渡:小树得到我们的帮助,长成了大树,成了鸟儿们的家,看!鸟窝里的小鸟儿在干什么呀?(课件出示小鸟图)

2、朗读指导(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3、师:此时的鸟妈妈到哪儿去了呢?生答:“遥远”“寻食”

4、理解词语“遥远”:遥远有多远?鸟妈妈她会是在哪些遥远的地方寻找食物呢?

5、师:鸟妈妈为了给小鸟寻食,多么辛苦啊,善良的小作者想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生:好吃的谷粒)

6、师:有了小女孩画的谷粒,鸟妈妈再也不用——(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小鸟们再也不用——(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是多么快乐呀!此时,小作者和我们的心情怎么样?(高兴,喜悦„„„„)

7、带着这种高兴、喜悦的心情来读。男女生比赛读 点评:帮助了别人,你自己也快乐着,多好!

8、师:这些谷粒来得可真好!你能不能用识字6中学到的词语来夸一夸这位小作者!你真是“雪中送炭”、“助人为乐”、“有爱心”„„

第三个心愿: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过渡:我们都有健康的身体,能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而不幸的西西只能„„

1、当小伙伴们在奔跑、游戏时他只能孤孤单单地坐在窗台前,看着窗外的小朋友快乐地跳绳、踢毽子,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小伙伴们玩得多快乐呀!要是我也能和他们一起玩就好了!可是,„„)

2、师:西西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福的,因为有许多像小作者那样善良的人在关心她。你们看,小作者说,假如他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要—(出示课件)

3、现在小作者给不幸的西西画了一双好腿,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他可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他还可以„„

4、老师也和同学们一样为西西感到高兴,我们合作来读一读,师读前一句,生读后一句。

5、瞧,我们用马良的神奇之笔给大家带来了无比的幸福,让我们自己一起有感情地读读1——3节吧!

简简单单教语文点滴体会

《假如》是一首诗歌,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如何让学生体会这种关爱,进而学会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是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本课时,没有给学生做过多的分析和讲解,而是以朗读为主。学习第一节时,我先用语言创设情景,让学生体会到寒风中的小树最需要温暖,然后,我让学生用朗读给小树送去温暖,学生在动情的朗读中,关爱之情油然而生。学习第二节时,我抓住一个创新思维的激发点,提出问题:我用神笔为小鸟送去粮食,小鸟会怎样感谢我呢?我会是什么心情呢?学生边读边想象:它会为我唱一支歌,它会为我衔来一束鲜花,它会为我跳一支舞……体会到帮助别人是多么快乐的事啊!学习第三节时,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换位体验,“假如你就是西西,你的愿望是什么?”学生回答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双腿能好起来”。此时,我鼓励学生用最关爱的朗读帮西西实现这个心愿,从他们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我感到,这颗“爱”的种子已在学生的心田里生根发芽。于是,我对他们说:“现在,神笔就在你们的手中,你想画什么呢?”学生的发言踊跃,真情自然流露。

崔峦教授主张:“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本节课正是从这一宗旨出发,用最简单的手段——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用最简炼的问题,激发最丰富的思维,因为课堂提问好比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问得多不如问得精,要问得“牵一发而动全身”。用最简要的教法,创造最有效的课堂。语文课最简要的教法就是“以读为本”,因为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体会语言的魅力要靠读,体验课文的情感要靠读。但看似简单的读,我用了别具匠心的引导,引导学生在读中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读中提升语文素养。由此可见,简简单单教语文,实则非常不简单,需要教师课前课后下足功夫。

《假如》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假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第23课,是一首儿童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诗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儿童一颗愽大而纯真的心,是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的好教材。这一课需要用两个课时完成。

二、说理念

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

三、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良”等九个字,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

1.识字和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

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六、说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

二年级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教师应选用孩子们喜爱的方式出现文本,让他们乐于接受。

师描述:从前,有个孩子,叫马良。有一天,他得到一枝神笔,他用神笔画了一头大黄牛,帮助农民耕地,画了一架大水车,帮助乡亲们灌溉农田,还用神笔惩罚了那个贪官。

“神笔”可谓神来之笔,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又可贯穿全文始终,因此,上课伊始,我便用《神笔马良》的故事导入新课,这既为口语交际和朗读做准备,又奠定了学生的情感基石。

1、过渡:“有了神笔多好啊,能为乡亲们做那么多的事情,有个小女孩也想像马良一样,有一枝神笔,并把她的美好心愿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叫《假如》。”(出示课题的课件)

师顺势而引,将文本自然呈现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2、齐读课题(带着深情的祝愿读)。

二、听读课文,训练说话

1、师配乐朗诵全诗

新课标注重培养孩子听的能力,而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经典,它融音乐、美术、文学于一体,以精粹的语言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教学初始,让学生听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形成感性认识,将学生带入文本,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反馈。“你听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三、自读课文,检查生字词

1.过渡:“你也想学着老师的样子和着音乐动情地朗诵这首诗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读好这首诗歌。要想读好这首诗,首先要把它读通顺,读正确,现在就请你翻到108页,开始读吧!”

2.检查生字词。

(1)出示词组“红红的太阳、好吃的谷粒、健康的身体,这三个词语为一组,语调都较高昂。

(2)寒冷的北风、遥远的地方、不幸的朋友,这三个词语为第二组。

(3)先发现,指出这些都是带“的”的词组;指导朗读(引:陈老师告诉大家一个把这类词读好的小秘密,就是把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都读重一点,的字读轻一点,这样就好听了)。

4.出示词组“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苦苦等待、饿得哭泣”指导朗读。

过渡:“读得真不错,相信你们也能把这些词语读好。”指名读,(缩用动作加以理解,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指导朗读)

指导好词语的朗读,将奠定后来课文朗读的基调。

四、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一)教学第一段

1.过渡:“我用马良的神笔让窗前的小树不再……缩……

我还用马良的神笔让树上的小鸟不再……苦……

5.师:“多美好的心愿啊,这就是小女孩的第一个愿望,(一边说一边出示第一节),自己试着读一读,请一个小朋友读,(相机出现分隔线)

6.生读,师相机指导,请生学习老师吸气的方法,并不是很夸张的吸气,而是稍作停顿。

7.过渡:“就这么一个红红的太阳,能给小树带来什么呢?”生交流。

5.师生配合读。

过渡:“是的,红红的太阳就像一件温暖的衣服,让小树不会在……生: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点红重读的词,如果我们不只注意有节奏的朗读,还注意这些词,你一定读得更动听,齐读

6.指导有表情地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本环节设计中,我力求体现这一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读、展示读、评读、激读、赛读的方式,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样的读书过程也是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的过程。

阅读亦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在此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1、有节奏地读

2、有节奏又有重音地读

3、带上表情美美地读。层层递进,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

(二)教学第二段

1.过渡:“学会了这一段的朗读,你一定也能读好第二个愿望,拿出笔,边读边学着老师的样儿,在停顿的地方划上斜线,在一些能更好的帮助你朗读的词语下面加上小点。

2.检查:找一个做范本,展示台展示,现在请你根据你做的读书记号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相信其他的小朋友也学会了这种朗读诗歌的方法,生范读

3.生练读,课件出示分隔线及重点词语。

当学生在第一段学习中,看了老师的方法后,已基本掌握,因此,第二段的教学可以放一手扶一手,让学生将方法迁移,去自读自悟。

(三)教学第三段

1.出示第三段,请生读。

2.其他小朋友都是小评委,听完后帮他点评,读完第一句,请生评价: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或哪些地方还能怎样读的更好,评完后接着读第二句,读完后,再评。

在这一段的教学中,教师已放手,而采取合作探究这一有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学生不仅有所发现,而且,合作精神、协作能力都有所提高。

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孩子有事可做,才不会让他出现走神的机会,在听的过程中让每个孩子都担任评委的角色,既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也是对他的检测,检测他对上面所学的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四)连读全文

五、拓展,说话

1.师:“故事还没完呢,那么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还想干些什么呢?”练习说话。

2.师巡视,找出说的较好的几位,请上讲台,把他们说的连成一首新的《假如》。

将朗读与写话相结合,让感悟的情感及时留于笔端,在美妙的音乐中,学生对生活的美好愿望自然流淌,此时,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的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因此,在本课中,我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说出自己的体会,在学生充分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就此一节适时点拨引导,而后让学生个别读、齐读、小组读,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总之,整个设计,我把学习的自主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地参与学习,加深理解和体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能以长久保持,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发展,让学生学有所得,在轻松、愉快中体会情感,发展语言。

第二篇: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设计(预案)修改

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方法很多,如果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平铺直叙,学生难免在上课过程中思想不能集中,要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必须在一节课中设计若干个兴趣高潮,而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有效的激起高潮的手段。下面就自己十余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一、精心布局,设计谜语游戏情境激趣

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讲“地图”一节时,给学生出示一条谜语:“有山不见一棵树,有地没有半分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在讲述“大洲和大洋”时用学生传递塑料地球仪游戏,要求学生记住右手大拇指接触的是陆地还是海洋,最后统计触摸陆地的人数和触摸海洋人数和比例,并说明触摸次数越多,最终触摸海洋和陆地的人数比越接近“7:3”,然后提问为什么?(海陆的比就是7:3,这与数学中的概率问题有关)。

二、挖掘教材,合理开发故事情境激趣

一些真实、生动的故事,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能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若将其编排到地理教学中,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寒潮”一节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41年10月2号称“台风”的德军大举侵略苏联。苏军派出一支训练有速、准备充分的西伯利亚军队(为什么派西伯利亚军队),他们身穿白衣,手拿白色武器,向敌人猛扑过去,不到数日,德军损兵折将100余万,“台风”大败。苏军的“天兵天将”是严寒,原来苏军根据气象综合预报,得知这年冬天特别寒冷,低达一50℃,(气温下降幅度如何?)德军没有作防寒准备,头脑都冻僵了,完全失去作战能力。通过讲这个故事使学生明白了寒潮发生时间是秋末、冬季、初春。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猛烈南下,苏军利用了天时地利,大败德军。这样把故事的讲述与教材巧妙地统一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引入竞争模式,创设竞赛情境激趣

好胜、想表现的心态使学生乐于抢先回答问题。在教学中,将竞赛形式巧妙地引进课堂教学中,适时利用竞赛能促使学生快速思考,使课堂兴趣盎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一条龙式。如长江、黄河两节的复习,按发源地、流经省级行政单位、注人海洋和全长编为两组系列题,由两列同学按前后顺序依次分答。此种方式,根据时间的长短,可多次重复进行。(2)“南北”竞赛式。把学生按教室方位分为均等的两部分,分别命名为“南、北方阵”。教师命题,“南、北”双阵抢答或分组必答。(3)选代表式。全班学生分成均等的几个组,每组各推几个代表。教师命题,各组代表抢答或分组必答,如果有不会的问题,可先由本组同学答,不会再由其他组的同学答。

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直观教学情境激趣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技术以其新颖、趣味、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现代多媒体技术可通过多种媒体如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对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和交互化处理,使课堂由单一接受方式变为以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调,拓展学习的空间。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理图表具有形象、直观、易懂、信息量大等特点。如在讲授七年级《天气与气候》中的“天气预报和常用天气符号”时。首先教师出示“卫星云图”照片,这是一张色彩十分清晰的图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而后老师让学生根据颜色判断天气情况,导入所学的知识内容。通过图文结合,师生互动,学生轻松地掌握了知识,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寓教于乐。

五、加强学科渗透,融合学科知识创设情境激趣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仅停留在让学生看教材、看插图、死记硬背的水平上,可对一些自然、人文景观的迷人风光、异域民族的独特风情等,用清晰、明快、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文学素养进行讲述,作到情真意切,又注重了学科间融合,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例如,讲解“长江三峡”时描述三峡滩险、流急、景色奇美,我借助李白:“朝辞自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把学生带入奇妙的意境。这样不仅抓住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她们学习的兴趣。

六、走近生活,创设社会生活情境激趣

新课标教学理念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教学应该走近生活,联系生活和社会热点,重视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实际,融入课堂学习。如在讲授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人口》时,讲到人口过多带来的影响,可以让学生联想自身周围谈谈,这样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从学生亲身经历与人们经常议论的话题引入,调动起学生的情感积极性等,都会产生很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学习“地球表面海陆分布时”有一个重要内容是人类认识地表和探索太空的历程,当时正值“神舟七号”发射之际,我就利用这一个热点创设教学情境。首先让了解“神舟七号”的同学来介绍有关知识,然后同学们提出问题,最后小组讨论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人类探索太空的艰辛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

七、走出课堂,创设实践活动情境激趣

在教学当中,我们就应尽可能地创设各种动手操作的情境,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既学会了新知,培养了动手能力,丰富了想象力,又加深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例如:讲授“中国行政区划”一节,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各省、市、自治区的形状、位置、行政中心、简称,确实难度很大,于是我让学生课下自制政区拼图,涂上不同颜色,用剪刀剪下来拼好,把次序打乱再拼,看谁做得准确、漂亮。待学生们把拼图拿上来一看,真是五颜六色,所用材料五花八门,大小不一。有一个叫丁莉的学生,她做的拼图就像墙上挂的中国政区图一样大,醒目极了,直接可以作教具用,这节课让他们自由拼图中度过,学生们很轻松、很愉快地记住了本节的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学地理是一个长远而又常新的课题,需要我们教师共同不断探索。

第三篇:教学设计

《简·爱》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简·爱》的主要内容,感受书中文字的力量,人物的魅力。

2、激发学生读名著的热情,让学生学会读书,爱上读书。

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积累好词好句。

4、深入小说主题,点名中心思想。

5、在阅读中受到启发,讲讲自己在阅读后的思考与感悟。

二、教学过程:

1、介绍作者:夏洛蒂.勃郎特,英国女小说家,生于贫苦的牧师家庭,曾在寄宿学校

学习,后任教师和家庭教师。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著名的长篇小说《简·爱》,轰动文坛。1848年秋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两个妹妹相继去世。在死亡的阴影和困惑下,她坚持完成了《谢利》一书,寄托了她对妹妹艾米莉的哀思,并描写了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她另有作品《维莱特》(1853)和《教师》(1857),这两部作品均根据其本人生活经历写成。夏洛蒂·勃朗特善于以抒情的笔法描写自然景物,作品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2、小说内容: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

色彩的作品。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3、让学生划出阅读中认为最精彩的部分,并用旁注的方法解读精彩的原因。

4、做好读书摘抄卡片,并能就某一个细节,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能深层次的思考。

5、提出疑问,共同探究:

(1)简·爱身上具备哪些优秀品质?

(2)《简·爱》:人生追求的二重奏。其中“二重奏”是指什么?

(3)什么样的女性才是最美的?试结合这部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4)读了《简·爱》后你最喜欢/敬佩简·爱性格中的哪一点?为什么?

(5)判断:爱》中男主人公罗切斯特热情奔放、敢作敢为又极具同情心。他虽

然生长在富贵家庭,却不是那种不学无数的纨绔子弟。对或错

6、交流心得: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够获得属于自己的人生感悟,并能联

系生活实际,把这种人生感悟内化成自己强大的精神动力。并与同学一起交流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准备得非常充分,而且能够深入的思考问题,我们彼此学习我感到很高兴。《简·爱》这本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是人的尊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埋没爱情。《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璞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

第四篇:教学设计

《尊严》 教学设计

付廷杰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付出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一个国家)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

2、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词典自己解决。3、能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

4、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体会年轻人把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尊严对于做人的重要性;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逃难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

1、板书:尊严。学生齐读课题。

2、让学生初步说说对尊严的理解,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学生读读阅读提示,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以及要完成的内容

二、组织学生独学课文

小组长带领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课文,教师巡视

1、轻声读课文,了解大意,要求读准、读通、正确流利,2、听写生字新词

3、不理解的词句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4、谈谈自己有什么收获

5、提出自己有什么疑问

三、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1、提出要求:小组内进行讨论、学习,第一扫清词语理解,第二学习课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自读课文,小组交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第1自然段,从哪儿看出这群逃难的人非常饥饿?(3)、读第2~5自然段,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态和语言的句子,想想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四、让学生进行交流、展示、1、交流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

2、说说对“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这句话的理解

3、教师小结:事实证明了大叔说得对。20多年后,年轻人成功了,从一个逃难者成为一个富翁,这是因为他时刻在维护自己的尊严,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

4、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朗读比赛。

五、拓展延伸:教师补充相关尊严的故事,让学生多听听,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尊严这一词的意思。

六、达标检测

1、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尊严的名言警句。

2、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尊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7尊严

大叔:送食物

先吃再干 捶捶背 请求留下 哈默:要求干活 先干再吃 干完吃饭 答应留下

《尊严》说课材料

付廷杰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7课——《尊严》。这篇课文我将用一个课时进行教学。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详细讲解。

一、说教材

《尊严》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本篇课文抓住轻人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他是一个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的人,表现出年轻人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逊”“喉”“捶”“惬”四个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默读、朗读、比赛读、小组读等方式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到尊严的可贵之处,从而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维护自己及他人的尊严。

教学重点:通过文中对年轻人的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透过年轻人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分析杰克逊大叔对女儿的谈话,认识到这种自尊的可贵。

二、说教法:

新课程表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着重引导,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我主要运用到的教法有:

1、问题导入法。

2、课文分析法

三、说学法:

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考虑到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如下的学习方法:

1、自读品悟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都是好奇好学的,在导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逃难人,有人将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

2、以读促思,读中感悟

㈠ 默读课文,师提出要求。新课标指出,第二学段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要初步学会默读。这个环节正好为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提供了机会。教师在学生阅读前要明确要求,这有利于学生更有方向地把握课文。

㈡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简单地复述课文大意)。在教学中层层深入地提出问题,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合作学习,探索交流

这个环节是先让学生合作学习,再让同学们汇报学习情况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学习,培养其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励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达到口语训练的目的。我主要是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

㈠ 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年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自尊、有原则的人)

㈡ 对于这个年轻人的表现,你有什么感受?(佩服他,自尊对于我们很重要)

㈢ 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年轻人与杰克逊大叔的这些对话?

4、分析课文,适时点拨。

在这个环节中,我重点分析两个问题:㈠ 年轻人从一开始不吃杰克逊大叔送的食物到最后他接受的原因。㈡ 分析杰克逊与女儿的谈话,体会尊严的可贵之处。(为什么说他是富翁?文中哪些句子证明了他是个富翁)。适当的分析课文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5、比赛读书,深化理解。

根据小学生的好胜心以及爱表现的特点,我设计了以小组为单位,比赛读年轻人和杰克逊大叔的对话的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更进一步地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6、整体回顾,分享感受。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中心,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采用分小组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谈谈学习了这篇文章的感受。

7、拓展知识,深化理解。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所以,在最后这个环节中,我选择了赠给同学们几句有关“尊严”的名言的方式,希望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更广泛地理解尊严的重要与可贵。

8、作业

语文教学是植根现实的,它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为此我布置的作业是:搜集其它有关“尊严”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你的故事。这样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触摸春天》评课材料

时间:2011年5月5日 地点:401办公室

参加人员:四年级全体语文教师 主持人:秦宗福 评课人:付廷杰 今天,我们听了秦宗福老师上的《触摸春天》一节课,总的来讲,秦宗福老师较准确的把握住了本文的编写意图和安排意图,确立了“以读为本,引导感悟”的教学思路。他在教学上有这样几个特点:

1、以悟促读,以读助悟:

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课文非常到位,从开课时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到指生读课文、朗读重点句子边读边谈体会,再到教师范读、分角色读、男女比赛读等,这一系列的读,读出了层次。

2、阅读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具有启发性(激发思考)和开放性(各种角度寻求答案;富有引起对话的魅力)的问题,给学生以广阔的读书、思考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由交流,自由质疑,以各人独特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和体会,并且相互启迪。如:“如果你是安然你会有什么感觉?”这是个课外延伸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但给学生创设了思维和交流的空间,也会使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好习惯。教师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自己的生活体验、情感的共鸣等多方面谈自己感动的原因,让多个孩子交流感受,读议结合中,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对话的舞台。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自主的、创造的阅读能力和边读边想的习惯。

3、体现了学习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无论是创设情境、识字、阅读还是说话,处处体现了方法与过程的指导,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内容方面,教师的引导评价以感受安静的“奇”为线,贯穿课堂引导反复阅读、感悟描写安静动作、神态的句子,在初步感悟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加深理解了人物的内心。

当然本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如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时,体验不到位,致使对人物内心的剖析不够。

以上是我的个人见解,如有不当之处请在座的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五篇:教学设计

海市蜃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况说明文内容的方法并能抓住事物主要特征。

3、感受海市蜃楼景观的神奇,领略课文的语言美,积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想象神奇壮观的幻景。难点:

了解海市蜃楼的形成,体会想象神奇壮观的幻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联想及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走进神秘“蜃景”。

(一)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海市蜃楼的资料。

(二)课件出示:海市蜃楼图片。教师简介蜃景。

(三)提问:“看了图片,海市蜃楼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畅谈。

(四)引入课题:

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敦煌有世界闻名的莫高窟,神奇美丽的鸣沙山、月牙泉,敦煌至阳关、玉门关更有让人琢磨不透的自然现象——海市蜃楼。

二、初读课文,感知蜃景“神秘”。

(一)自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不懂的词句,借助字典、词典,或是手中的资料、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意思。

3.认读生字新词:

戈壁 瀚海 神秘 蒸腾 风尘仆仆 错落有致 波涛澎湃 若隐若现 幻境 浮想联翩 永恒

(二)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

(三)通过朗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出示: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海市蜃楼?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概况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内容部分继续用段意合并法)

本文描绘了,表达了作者对 的 之情。用“重点词句提问”的方法自读课文。

抓住“常能看到神秘的蜃景”、“它却神秘地消失了”、“它忽又神秘地消失了”这些句子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神秘”,思考:课文是怎样表现海市蜃楼的神秘的?你还能从哪些语句中感受海市蜃楼的神秘?

交流预设:

1.我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夏日在敦煌至阳关、玉门关公路两侧的海市蜃楼。2.我从“神秘的蜃景”知道了海市蜃楼非常神秘……

三、品读课文,领略蜃景“神秘”。

(一)中心话题:课文是怎样表现海市蜃楼的神秘的?

(二)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1.课文是怎样表现海市蜃楼的神秘的?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海市蜃楼的神秘?

2.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能够表现海市蜃楼的神秘的语句找出来。

3.体会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三)小组讨论,交流感悟,指导朗读。

师生交流预设:学生愿意谈哪一方面就谈哪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学生说出海市蜃楼的神秘奇景。

课件相机出示重点语句。

1.“你经常可以看到前方不远处的沙漠里,会出现一队骆驼群,响着驼铃,载着一批风尘仆仆的旅人,向着沙漠中的绿洲和清泉走去。”

读了这句话仿佛看到了沙漠里的旅人和骆驼群,神秘的海市蜃景。指导学生读出体会。

2.“在隐隐约约和不可触摸之间,远远的,你会看到小树林。透过绿色的树林,你还可以看到黄色的房屋、整齐的建筑、错落有致的城市和波涛澎湃的水面连成一片,若隐若现,十分壮观。刹那间,你会觉得自己像是进入了太虚幻境!”

“若隐若现”、“太虚幻境”体现了海市蜃楼的虚幻神秘。

在很短的时间里,你会觉得自己进入了虚幻奇异的世界里。从侧面说明了海市蜃楼的美丽与神奇。

指导学生读出体会。

3.“当你感觉快要追上它的时候,它忽又神秘地消失了,消失得连一丝一毫的影子和痕迹都没有了。”

突出了它的神秘和奇异。“影子和痕迹都没有了。”表现了海市蜃楼的虚幻和缥缈,也说明了它是由于气候和光的折射造成的,在现实中不存在。

4.抓住“常能看到神秘的蜃景”、“它却神秘地消失了”、“它忽又神秘地消失了”。体会海市蜃楼的神秘。

5.“这不是白日梦,也不是幻觉,而是墩煌的奇景——海市蜃楼!” 教师让学生充分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并能生动、形象地描述画面,如:“沙漠驼铃”、“绿洲清泉”等。

……

想象课文所描述的画面,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把心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那种神奇、渴望、感慨、遗憾、急切的感觉。

(四)学生自悟,谈想象。课件出示:

如果你看到这神奇的海市蜃楼时,你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五)课外拓展:海市蜃楼成因。

1.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到的资料说说了解到的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2.我的资料夹:课件出示:简介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3.课件出示动画视频: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

4.结合你搜集到的资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自然奇观?

四、领悟写法,迁移运用。

(一)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海市蜃楼的?

作者首先交代了观赏海市蜃楼的季节、地点和“神秘”的特点。之后,作者抓住“神秘”的特点具体描绘了海市蜃楼的景色。最后,课文写了海市蜃楼的“神秘”消失。

(二)在以后写我们见到的有趣的景观时,就可以运用“先总写特点,再具体描绘”的写法了。

五、布臵作业。课件出示:

(一)积累本课精彩语段,摘抄下来。

(二)试着背一背。

(三)把你从生活中发现的美丽神奇的景色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写在日记本上。

下载假如 教学设计集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假如 教学设计集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教学重、难点......

    教学设计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0、8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用割补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

    教学设计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实验、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探究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运动变化的数学思想,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小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

    教学设计

    《小动物过冬》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2012-03-02 来源:原创 编辑:宋彤浏览:243次 【大 中 小】核心提示:教材解析、单元主题:本课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

    教学设计

    《鸭兔同源》教学设计 ——美化合成图像 教材分析: 《鸭兔同源》是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三单元中的第15课,教材是这样安排本单元内容的如图所示:通过完成......

    教学设计

    《乞巧》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仅存于世的两首诗中的一首,它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

    教学设计

    (2)第一层次(1、2两句) 1)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指名读) 理解“早早地”,读出你的激动(着急、迫不及待、兴奋等) 2)人们来得早,准备工作做得更早。从哪儿知......

    教学设计

    《生日礼物》教学设计 保定市向阳小学 史荣丽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认5个生字。正确读写“剪掉、瘦小、礼貌、恳切、笨重、机会”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