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描写西湖古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亦、妆”两个生字,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借助图片,发挥想像,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
教学重点 : 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 :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背古诗热身,组织教学。
1、《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古诗。
二、出示第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1、以小组为单位,自读古诗,读准字音;(同学相互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看看几个难读的生字掌握情况,相机学习。)
3、欣赏西湖美景,同时讲解诗作背景。(在讲解中理解感悟诗句意思)
A、苏轼是我国宋代伟大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曾两次在杭州做官;
B、杭州的西湖是世界闻名的风景区;
C、当初,西湖并不美,湖水又臭又脏,水里长满水草,积满淤泥,苏轼下令清理西湖,将湖中的水草和淤泥清理出来,堆积成一条长长的湖堤,沿着堤岸,栽上垂柳。人们称之为苏堤。现在的西湖已经如此美丽。
D、那天,苏轼与朋友一起喝着小酒,划着小船,在西湖上游览,起初,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清澈的湖水泛起微微的波纹,在阳光照射下,我们可以用怎样的词来形容这金光闪闪的湖面呢?(波光粼粼,波光闪闪),苏轼用了一个新词“水光潋滟”(读一读,教一教体会词语意思)E、不巧,天气说变就变,突然下起雨来。西湖被雨雾笼罩着,好像披上了一层轻纱,树哇,小桥呀,亭子呀,都变得隐隐约约了。苏轼惊讶地发现,雨中的西湖,山色空蒙,是如此奇妙!
F、苏轼深深地感慨:西湖真美!晴时,水光潋滟,雨中,山色空蒙!我要把西湖比作西施,淡妆很美,浓妆也美,就是不化妆依然很美!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情画意
1、齐读古诗
2、老师读,同学们听,并想象美丽的西湖画面。
3、背诵古诗。
四、诵读苏轼的另一首描写西湖的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看画面,讲诗意。
2、诵读古诗
五、学习杨万里笔下的西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看画面,一起诵读古诗
六、小结
描写西湖的诗,还有很多,课外自己找来读一读吧!下课。
第二篇:描写西湖景色的古诗
描写西湖景色的古诗
《晓出净慈寺》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堤春晓》
明·杨周
柳暗花明春正好,重湖雾散分林沙。
何处黄鹤破瞑烟,一声啼过苏堤晓。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曲院风荷》
明·王瀛
古来曲院枕莲塘,风过犹疑酝酿香。
尊得凌波仙子醉,锦裳零落怯新凉。
《双峰插云》
清·陈糜
南北高峰高插天,两峰相对不相连。
晚来新雨湖中过,一片痴云锁二尖。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唐·白居易
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
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
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第三篇:西湖教学设计
6、西 湖
龙井小学 刘杰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步感受西湖的美景。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西湖的美景。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通课文。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小黑板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俗语导入:
1、创景导课,激发兴趣。
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板书: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近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西湖风光吧(板书6)。齐读两遍课题。
2、你们对西湖了解多少?
3、初读课文,感知提问。(1)初读感知
A、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同学,查查字典,注意把字音读准。边读边想,并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B、出示生字,自由拼读。C、指名读,全班齐读。D、识记生字,检查记字情况。E、生字描红。
F、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2)自主设疑
A、谁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B、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老师把这些问题归纳为: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西湖周围的远山景色如何?湖面的景色如何美丽?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景象?(板书)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1、自读课文,走进文本。
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默读课文。
2、研读感悟,解决问题。勾画理解,独立思考。
三、整体感知
1、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向我们展现了哪些景色?总共有几个小节?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学生质疑。理解“素”。
(2)你认为这个自然段中哪些字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受词语的意境:人间天堂、镶嵌、明珠。)
(3)这些词语都很美,把这些词语带到课文中,再读第一自然段。(4)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呢?我们到下一节课进一步走进西湖。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
2、收集有关描写西湖的诗句。
第四篇:《西湖》教学设计
6课《西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刘口小学 夏庆君
教材分析 :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先概括地介绍了西湖的地理位置和重要性。然后作者按观察顺序,循着“远眺——近赏——月下”的线索,紧紧扣住景物的特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秀美典雅的西湖山水图。课文层次清晰,词汇丰富,比喻运用贴切、生动、自然,文笔通达流畅。因此,本课的学习应将这些优美的句段进行多种方式的朗读、品读和背诵为主,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积累。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电子白板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师:【出示苏轼照片】有哪位孩子认识他是哪位大诗人?
生:宋代大诗人——苏轼。师:你能猜出他的眼中正凝视着什么?
生:不知道!
师:老师请你们来看一看。【看视频后大屏幕上自动出现课题】齐读课题。今天,孩子们想不想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跟随苏轼的脚步去杭州西湖仔细的神游一翻?
生:想!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当地有位细心的导游为我们准备了三条线路,那就是“远眺、近赏和夜游”。【板书】
1、师:首先请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然后告诉老师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西湖的山。【生读第二句话】 师:【看图】仔细看看,这些山给你什么感觉? 生:层层叠叠、连绵起伏
师:其实这连绵起伏的山颜色也很有层次。(看图引说)
近处的山是绿色的,她的颜色显得特别的……(生:浓); 而远处的山变成了青色,并且颜色越来越……(生:淡)。谁来读读这句话(指生读)
老师已经看到了山的浓和淡,谁再来试试?(生读)我们女孩子的声音很柔美,我们女生一起来读读(女生齐读)男孩子开始跃跃欲试了,我们男生也来比一比(男生齐读)
2、师:这些山真的很美,那我们来看看,近一点的是什么呀?
生:西湖的水。
师:看看,这西湖的水,特别的……
生:平静。就像一面硕大的镜子。师: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犹如
师:从这个词我们知道,这是一句……(比喻句)它还可以换什么词呢?
生:就像。好像。
师:是的,谁来用犹如说一句话呢? 生:
师:谁来读一读西湖的水,读出她的平静与硕大。
这个湖有我们教室这么大了,谁再来试试(生读)已经要盖过我们的操场了,还有谁想试试的(生读)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
师:孩子们仔细看,如此硕大的银镜把谁给吸引过来了?【看视频】
生:白鸥。
师:仔细看图,白鸥是怎样从湖面上飞过的?它完全碰到水的吗?
生:没有,只是有一点碰到水面。
师:对了,这就是掠,轻轻的从水面飞过,谁来读一读?(生读)被白鸥大破的平静水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怎么样呀?
生:一闪一闪的
师:是的,就想阳光下的珍珠一样,谁再来读读这句话?(生读)非常美,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非常棒,谁能把这整段话连起来读一读,注意抓住关键词读出山的浓淡变化,水的静动不同。(指名读)(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这美丽的山水景色,难怪人们都说师:杭州素有——生: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西湖里的一颗明珠。)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名字--西子湖。如此秀美的西湖,有哪些令人陶醉的景点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看看有几句话,想想有哪些景点,用笔把它圈出来,同桌之间可以讨论讨论。
生自由读。
师:这一段有几句话? 生:六句。五句。六句。六句 师:这段话共有六句,最后的感叹号也算一句,数错的人再看看。哪个小朋友知道,文中介绍了哪些景点?
生:湖心三岛。孤山。白堤和苏堤
师:老师在网上找了这些景点在西湖中的位置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是孤山,那它东边的是……(生:白堤)西南的是(苏堤)这个像田格的是小瀛洲,这个是(湖心亭)这个就是(阮公墩)。我们来看看,这幅图的四周是什么颜色的?
生:绿色
师:对了,它的一圈是绿色围成的,谁来读读这一句(出示第三段的第一句)(生读)这个“镶边”是什么意思呀?
生:就是沿着它的边缘围起来的
师:是的,这就是镶边,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刚刚站在西湖边上,现在我们往西湖中走一走,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葱绿的孤山图)
生:我看到了山 师:什么样的山?
生:葱绿的山
师:这座山怎么样?
生:格外秀美典雅
师:谁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我(生读)嗯,这座孤山很秀美,谁再来试试(生读)陶老师好像看到了雨后的孤山,在十里明湖中,显得很秀美典雅,就像我们女孩子一样,我们女生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女生齐读)师:看过了山,我们再看看它两边的堤怎么样?(出示两堤图片)他们怎样的浮在水面呀?
生:轻柔
师:就像绸带一样,今天肖老师带来了一段丝绸,小朋友们看看,这丝绸给你什么感觉?
生:很轻。很柔。风一吹,它就飘起来了
师:是的,谁来读读,让我感觉到它的轻柔?(生读)真像仙女姐姐手中的绸带呀,很轻盈,谁再来试试?(生读)我感觉要是来一阵风呀,这两堤就被吹走了,我们一起来试试(生齐读)
师:我们继续向湖中心走走,你看到了什么?(生回答三岛,师出示三岛的图)谁来读读这湖心的三岛的?(生读)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的练读这几个景点,过会把你最喜欢的景点给大家读读。生自由练读,指名读。
师:小朋友的读了这么多的美景,当他们与山和水连起来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生1:看到了蓝天白云还有山。
生2:我看到了湖中云和山的倒影。
师:是呀,这些天上的,地上的,还有水中的倒影结合起来就像来到了?
生:仙境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我好像走进了这美景中,谁再来试试?(生读)我现在真的感觉自己在仙境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看到了这些美景,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高兴。生:激动。
生:愉悦。
师:是的,把这些词都合在一起,用我们书中的词来解释就是?
生:心旷神怡
师:是呀,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
生: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师:我们在来仔细看看西湖(出示西湖的图片)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生: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我……谁能用这句式说一句话?
生: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我都不想走了。
生: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我真想把家般到这里。
生:看到了这样的美景,我觉得我什么烦恼也没有了。师:我们一起把第三段有感情地朗读好吗?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果然,杭州素有——生:“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白天的西湖如此美丽,听说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孩子们想不想亲自感受一番?(夕阳斜射图片)请孩子们闭上双眼,跟我来——(春江花月夜)配乐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学生闭上眼睛听赏。师:从老师的朗读中,各位游客们,你仿佛感觉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轮明月挂在空中。【真好!】
生:我仿佛感受到自己坐在船上,清风拂面。【真棒!老师也感受到了!】 生:我仿佛看到了月色下的西湖,在许多华灯的映射下显得格外灵动。【太精彩了!你的思维和作家一样敏捷!】 生:我仿佛听到了西湖边有人在弹奏悠扬的乐曲。【很好!】 生:我感觉自己已经来到了天堂。【多么会想象的孩子呀!】
生:我仿佛还闻到了桂花的香味„„【老师感觉到你真的已经融入西湖了。】 师:孩子们说得实在是太棒了!老师将这最美好的时光送给你们!夜西湖美景(课件相应图片演示)
看着古典的画面,听着优雅的乐曲,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孩子们试读——指名读【孩子们读的有轻有重,我仿佛已经坐在了西湖的小船上,摇来摇去!】
师:哪位孩子能迅速的找出这段话当中哪句是比喻句?比喻词是哪个? 生:岸边的华灯倒影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比喻是“宛如。” 师:老师不禁想问:“这湖中真的有银蛇吗?” 生:没有,而是华灯倒影在湖水中的影子。
师:那课文中有多少词语是宛如的近义词呢?迅速的找一找!生:【犹如、像、仿佛】口头造句。
师:同学们,置身西湖,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真像到了人间天堂。所以作者在第一段中就写到:杭州素有 “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由此看来,聪明的孩子请告诉我,这篇写景的课文采取了怎样的一种写作方法呢?【总——分】真是太棒了!掌声送给自己!
五、感受美景,迁移积累:
1、师:读着这么美的语言,看着这么美的景色,你会想起哪些词语或诗句来夸夸我们的西湖呢? 生:美轮美奂、景色秀丽、山清水秀、高山流水、锦绣河山、水天一色、波光粼粼、湖光山色、重峦叠嶂、烟波浩渺、青山绿水、江山如画…… 生: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师:我想此时此刻,西湖已不属于杭州,而是捧在我们心中的明珠,孩子们一双明亮的眼睛里和苏轼一样都藏着——“西湖”。【播放与开头呼应的一段小视频后自动播放西湖十景的幻灯片,配乐背诵整篇课文。】
师:让我们用自己最深情的背诵来温柔的抚摸一下这颗璀璨的明珠——《西湖》。
第五篇:《西湖》教学设计
11月份教技能
《西湖》教学设计
麻田小学
靳凯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2、在自读自悟、教师点拨、合作交流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的习作方法,感受文章中的优美语句。
3、通过朗读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体会西湖的自然美,感悟文章的语言美,陶冶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2、感悟语言,体会意境,丰富语言及文化积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视频引入: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这么美,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让学生欣赏西湖美景录像。
2、引入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湖》这篇课文,亲自去享受一下吧!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
2、指导感情朗读,读出西湖的迷人。
3、指导学生质疑。
估计学生会问:为什么说西湖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二)学习课文的第二段。
1、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
3、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静静的湖面上飞掠过点点白鸥的情景。
4、作者站在湖边眺望,远山近水皆有情。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是一幅优美的山水画了吗?请用朗读告诉老师。
(三)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1、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何说它是人间仙境呢?指名读。
2、“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哪儿见过?[
3、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师生对读,十里西湖中,孤山……白堤和苏堤……三个小岛……
4、读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结合理解“飘浮、掩映、典雅“等词语。相机出示图片并指导朗读。
5、师小结: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作两条翠绿飘带,迎风飘逸;蓝天、绿岛、白云在水波中晃动,时时发出变幻莫测的光泽,反映出飘渺神奇的湖光,仿佛传说中的仙境。
(四)学习课文的第四段。
1、月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播放第四自然段录音。
2、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月光下的西湖,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图文结合)
3、指导感情朗读。
4、配乐感情朗读。
5、师:从大家的朗读声中,从大家的神情,我看得出你们已经陶醉在西湖的美景中了。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试着感情背诵。
学生用各种形式认读。
学生交流:杭州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学生交流后指名2—3人感情朗读。
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讨论交流。
学生交流,估计:(西湖三面是山,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仿佛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学生感情朗读。
学生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
学生再次感情朗读。
1、指名读课文第三段。
师生对读。
学生自由再读课文后交流。
齐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如仙境一般的西湖美景。
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学生交流,估计: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
学生感情朗读。
在音乐中体会西湖的迷人夜色。
学生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引导反复诵读,结合欣赏课文插图来体会。对于重点部分,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整体把握,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来展示来体会。
(五)陶冶情操,拓展延伸
1、多媒体出示西湖美景图片,让学生再次欣赏体验。
2、多媒体出示描写西湖的古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让学生品读。
3、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课后写一处你熟悉的景物。板书设计:
西湖
远眺西湖→近赏湖中→月下游赏
美妙、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