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5篇

时间:2019-05-13 01:3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第一篇: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物体的质量》教案设计

陈超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会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

2、技能目标

通过对实物的估计和感知,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调节托盘天平,并利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在学习使用托盘天平的过程中,养成自觉遵守操作规范的良好习惯,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质量的概念;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教学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带砝码和镊子)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同学们现在用的桌子和椅子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用的材料谁多?谁的质量大?

2、一根铁钉和一根大头针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就叫质量。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5.1物体的质量(板书)。

(二)学习新课

1、物体的质量

(1)质量: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用字母m表示)(板书)(2)讨论:质量不随形状、位置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质量的单位:

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克(g)、毫克(mg)吨(t)知道质量单位的由来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1)天平的构造及作用。(2)正确使用方法

(3)实际操作:用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五、课堂练习

六、归纳小结

七、作业

第二篇:关于《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锡山市南泉中学 周晓军

一、教材分析:

质量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因而“物体的质量”这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尤为重要。学生对这节内容的学习情况对今后的物理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节教材结构清晰,三部分内容的组织非常紧凑。通过比较引出质量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说明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接着介绍了质量的单位和测量质量的工具。

本节的重点为质量的单位及换算。难点为质量的初步概念的形成。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也比较重要,因在今后的教学中类似的知识比较多(密度、比热、电阻等)。这些重点、难点的解决是本堂课的关键,而教材中这些内容的叙述较为简单、明了,有些还比较抽象。所以本堂课的教学设计就围绕这些重点和难点来展开。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认知目标:①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②常识性了解测量质量的工具。(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活动能力。(三)思想目标:①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三、教学方式、方法:

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主导,结合活动的教学原理,采用讲授法、问题教学法,辅以直观演示和活动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演示实验器材:小冰块(用冰箱制取,保暖瓶保存)、一桶水(1千克)、一只木制粉笔盒(空)、一张木凳、一只小铁钉、一块铁皮(较大)、一只大砝码(1千克)、杆秤、托盘天平、物理天平。

(二)投影媒体的制作:见教学过程的设计中第二部分中的活动二和活动三。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堂课设计成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教材内容的教学,时间约25分钟;第二部分为趣味竞赛活动,时间约20分钟。

第一部分:

(一):新课导入和质量概念教学的设计。

新课导入应用合理、得当,可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出示一块冰、一只铁钉、一只粉笔盒、一块铁板、一张木凳和一桶水等六样物体,出示顺序随机。学生没有目的地来观察、有好奇心、兴趣浓厚,注意力一下子就集中起来。于是老师就问:“这些物体(板书)你如何分类?你这样分的理由是什么?”通过演示和一个提问很自然地引入课题,并过渡到新课教学,而且还创设了很好的物理情境。

质量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在学生讨论完上面的分类后,就引出“物质”这一概念,“我们根据它们所含物质(板书)的不同,分为三类,一类都含有物质水,一类都含有木头,另一类都含有物质铁。”在这里根据具体情况(学生理解的情况)再可举一些其他的例子予以补充说明,使学生充分区别和理解“物体”和“物质”这两个概念。接着教师再问:“物体所含的物质有多少吗?”同时分别出示一桶水和一块冰,一只粉笔盒和一些木凳,一只铁钉和一块铁板,学生就很容易得出结论。做好了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引出质量概念,学生就一点都不觉得抽象,难理解了。“一桶水含的物质比一块冰多,一桶水的质量(板书)比一块冰的质量大„„”三组物体的质量对比逐一说明后,板书质量的概念。从物体这一概念出发:物体→物质→不同的物体含的物质有多少→含的物质多,质量就大→质量的概念。利用序进的教学原理,通过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环紧扣一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得出了质量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二)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的教学的设计:

这部分仍设计成演示和提问形式。得出质量概念以后,教师演示正在熔化的冰,问“当冰熔化成水后,所含的水的多少有没有变?质量有没有变?”;教师再用工具把一块铁片折叠几次,问:“铁皮所含铁的多少有没有变化?它的质量有没有变。”;教师出示粉笔盒,从讲台上移到学生课桌上。问:“粉笔盒在讲台上和在课桌上,质量有没有变?如果拿到办公室呢?拿到北京、带上宇宙飞船呢?为什么?”让学生来回答这三组问题,每个问题答完后作好讨论,并再补充一些例子,分别得出三组结论,作好板书“形状”、“状态”、“位置”。最后教师再作归纳小结。并补充完整板书。

教材第一框的内容在演示和提问中一气呵成,教师讲得不多,化的时间也很少,但学生对这部分的两个知识理解清楚、掌握深刻,演示创设了较好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有兴趣、渴望解决问题,这种常见的教学方法中渗透着情意、活动的教学原理。(三)质量单位及换算的教学的设计。

这部分知识学生在小学和平时的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了,有关单位的换算在长度测量一节中也刚刚重点训练过。因而本部分内容采用组织学生自读的方法,然后再通过几个问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常用单位有哪些?符号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一千克,起初人们是如何规定的?现在是如何规定的?”再出示一千克的一块铁和一桶水,让学生对一千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四)测量质量的工具的教学的设计

“测量质量的工具”属常识性了解的内容,教学要求较低,故本部分内容也采用学生自读的方法,然后教师再逐个演示这些工具。让学生有感性认识对市场上常用的弹簧秤和电子秤不是测量的工具也可稍作补充。

以上四部分内容的教学完成以后,教师可对本课内容稍作小结,为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理顺,帮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部分:

抛弃常用的“课堂练习”或“巩固练习”这种死板的形式,采用了趣味竞赛这种综艺的形式,“寓乐于教,寓教于乐”。学生情绪高涨,兴趣陡增。全体同学都参加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巩固知识,既培养了兴趣,又提高了能力。同时也渗透了德育教学,情意、活动、反馈的教学原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竞赛组织: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进行组间比赛。教师担任主持,安排一位同学负责计分。分数最高组获胜。

活动一:猜质量。

教师出示一个物体,如苹果。四组同时派一个学生上黑板写出它的质量。然后教师公布其真实质量,最接近的组得10分,差距最大的组扣10分。共五个物体:苹果、一支笔、一听可乐、一张报纸和教师的质量。每组派5个同学轮流参赛。

活动二:单位换算比赛。

教师事先准备两组雷同的单位换算题。每组派两位同学(第六、第七位)上黑板比赛,一、三组做第一组题目,二、四组做第二组题目。其余的同学一、三组做第二组题目,二、四组做第一组题目。在规定时间里完成后,由其他组的同学进行批改评分。对一题得10分,错一题扣20分。下面列举一组题目:

①2.5吨= 千克 ②3.7×106 克= 吨

③5670千克= 毫克 ④7.65×10-8 吨= 毫克

⑤0.073千克= 克 ⑥9.65×1024 毫克= 吨

⑦3.73×10-6 克= 毫克 ⑧60毫克= 千克

活动三:选择正确的答案。

共五个题,每组轮流派第8-12位同学上黑板比赛,正确得10分,错误扣10分,不选不扣分。题目如下:

1.某物体的质量为2×106 毫克,可能是:()A.一个小学生 B.一只大老虎 C.一只母鸡 D.一根项链

2.某同学在测自己的质量后,记为5.75×104,他忘记了单位,这个单位应为:()A.吨 B.千克 C.克 D.毫克

3.宇宙员的一只手表,在地球上测得为50克,到太空后手表的质量:()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测不出质量,因而为0 4.下列不属于测量质量的工具是:()A.托盘天平B.杆秤 C.磅秤 D.电子秤(这些选项用投影片投影实物)

5.一条中等鲸鱼的质量最接近于:()A.1.5×105 Kg B.1.5×107 Kg C.1.5×109 Kg D.1.5×1010 Kg

第三篇: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科物理八年级(下)第六章第1节《物体的质量》

【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三个知识点:质量的概念、单位以及测量;一个活动:探究物体的形状、状态以及地理位置的变化对质量大小的影响。初中阶段对质量概念的理解只是定性的,要求较低,重点是质量的单位和质量的测量。托盘天平是物理实验室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教材要求学生自己先阅读说明书,并结合书本图6-2寻找天平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错误,通过师生的交流协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这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传统教学中的先教后学有明显区别。随后安排的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体会同一物体的形状、状态及地理位置发生变化时,物体质量不变,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理解。

【设计思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质量概念,介绍质量单位。同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入手,培养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帮他们建立对质量单位的感性认识;借助实物和课本中的信息快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和互助协作精神,提高学习兴趣;采用“边探索、边实验、边讨论”的综合启发式教学方法,渗透科学思维,培养综合能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知道质量的单位及不同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知道托盘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3、会调节托盘天平的平衡,会对测量结果准确读数。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无关。

2、通过练习与比较,初步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估测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测量的意义,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他人协作的精神。【重点与难点】

重点:质量的单位和测量。

难点:学习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具准备】:天平、橡皮泥、抹布(各22个)、小玻璃瓶、大玻璃茶杯(各一个)、小镊子、大勺子(同为铁质)各一只、铜钥匙、铜锤(各一个)、药片(10mg)香烟、硬币、鸡蛋、苹果、500ml塑料瓶(各一个)、500g精盐(一袋)、冰块、小而薄的塑料袋、烧杯(各22个)、学案42份、刚烧开的热水若干、实物投影仪、PPT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通过对不同物体进行分类引入质量概念:

老师在讲台上顺次展出:玻璃瓶、玻璃茶杯;小镊子、大勺子;铜钥匙、铜锤 问:你能说出以上三组每两个物品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吗?若要将以上物品分为三类(每类二个),你将如何划分?你的依据是什么?若要将它们分为二类(每类三个),你又将如何划分?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熟悉的物品进行分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所有的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组成不同物体的物质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组成不同物体的物质的多少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养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能力,进而引入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二、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质量单位的教学:

1、问:你能说出生活中质量的单位并将这些单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吗?

2、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介绍国际制中质量的单位及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质量主单位:千克,符号“kg”

常用单位:克(g)、毫克(mg)、吨(t)换算关系:1t=103kg;

1kg=103g;

1g=103mg

3、拿出香烟、硬币、鸡蛋、苹果等,让学生讨论并估测它们的质量

4、完成学案第一部分——交流讨论

一、【交流讨论】

1、给下列各物理量填上合适的单位:(1)一支铅笔的质量大约是8_______(2)一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0.05_______(3)一枚邮标的质量大约是50_______(4)一辆中型卡车的限载量是5_______

2、在水牛、蜜蜂、猪和老鼠四种动物中,质量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及时反馈让学生在活动中练习、在练习中巩固,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质量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质量的估测能力、密切了生活与物理的联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为后面的托盘天平使用教学提供了铺垫。

三、通过对手边物品的质量估测,引入托盘天平的教学 师:请估测一下物理书本的质量,并报出结果。针对不同结果,教师追问“谁的估测最接近真实值呢?我们该如何判断?”学生自然就会想到要借助工具进行测量,进而引入托盘天平的教学。质量的测量——托盘天平

1、学生自已阅读说明书、对照实物了解托盘天平的构造——同桌交流托盘天平使用方法

2、完成学案第二部分——自学检测

二、【自学检测】

托盘天平使用方法:(1)、测量前,两个调节:

a、水平调节:应将天平放在 上。

b、横梁平衡调节: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__________处,再调节____________,使指针对准________________,这时天平平衡。

(2)、测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用 向右盘加减砝码,在标尺上移动_________,使指针对准,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之和,即等于____________。

2、小组合作(2人一组)进行实验——测出橡皮泥的质量(教师行间巡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要求保持最后称物结束时的平衡状态。

3、完成学案第三部分——活动检测

三、【活动检测】

1、在调节托盘天平空载平衡时,若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调。

2、称物时,应先对被测物体的质量进行_________,然后依据估测的质量往右盘 从______到_______镊取砝码。

3、你所测得的橡皮泥的质量是_______克。

4、借助实物展台,师生共同总结、归纳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点、深化认识 设计意图: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在交流、展示中暴露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及时评价与纠正,加深学生对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

四、探究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问1:请同学们猜一猜当橡皮泥的形状发生改变时,它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生:变或不变

师:你将如何验证你的猜想呢? 生:捏扁橡皮泥再称一次 师:还有更简便的方法吗?

生:将左盘中的橡皮泥拿下,压扁,然后重新放入,看横梁是否依然保持平衡 师:非常正确,现在同学们可动手操作了

设计意图:本节课,内容多,活动多,课时紧,安排这样的实验可避免重复操作,保证学生自主探究时间,使能力的培养寓于知识的运用之中。

问2:请同学们猜一猜当一块冰完全熔化成水后,它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生:变或不变

师:你将如何验证你的猜想呢? 生:实验

师:你打算如何进行实验呢?

a、引导学生根据桌面器材交流讨论实验方案:将冰块放入小塑料袋中测出质量(注意封口),然后将塑料袋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待其完全熔化,取出塑料袋 并用抹布擦干,将其重新放入天平左盘,观察横梁是否依然保持平衡 b、学生动手操作 c、收集论据,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实验操作前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交流时间,让学生经历真正的思维过程。同时让学生亲历“猜测、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进行论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

问3:一只茶杯,当你把它从教学楼拿到实验楼,它的质量会发生变化吗? 生:不会

师:你的依据是?

生:因为构成它的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

师生共同总结: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五、课堂小结:

通过生生互动、回顾的方式完成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本“WWW”

【教学反思】经验表明:如果教师在这节课前没有对本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想要在1课时内圆满完成所有教学目标则会显得十分勉强。如:调节天平空载时的横梁平衡看起来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初次接触天平的初二学生常要花费很长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尽可能留足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因此我在设计天平使用这段时,特意要求学生首先测出橡皮泥的质量而不是其它手边的物体,这样的设计不仅避免了重复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步骤,同时还与后面 的教学——“物体的质量与形状无关”联系起来,起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有效避免了无谓重复。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与状态是否有关”这段教学时,书上的设计是:将冰块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然后把烧杯放到天平上测量,当冰熔化为水后,观察它们的质量是否改变。考虑到热水温度较高,蒸发较快,可能会对最终结果产生影响。我对该探究活动做了如下设计:将冰块放入带有封口的小的塑料袋中,测出质量。然后再将其没入热水中(注意没入热水中时用手提着袋口),冰块在很短时间里(一般十几秒钟)就能完全熔化,最后再将其放入天平左盘,观察天平是否仍然保持平衡。这样的操作,方便、安全,同时又有效防止了蒸发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总而言之,本节设计,意在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要想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让自主学习走向深入,这离不开教师的帮助与指导。教学中教师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又要适时地介入;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又必须要做到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合作者。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学生信息收集、论证、结论以及加强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综合与评价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知识的建构,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上进心,鼓励学生不断进取,进而进行更加积极有效的学习。

第四篇:八年物理《测量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

【三维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学习应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来抽取质量的概念。对质量的单位形成具体的观念,培养并发展学生对物体质量的估测能力。

3、培养学生使用产品说明书和上网查阅资料的兴趣,养成他们在多种渠道中,用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的习惯。

【教材分析】

本节共分三部分: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单位,学习使用托盘天平。

物体的质量,采取分类比较的方法来抽取质量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关于质量单位,书中通过学生熟悉的一些物体的质量与一些质量单位的比较,让学生对质量的单位感性化;托盘天平的使用,主要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去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和应用过程,以达到正确使用托盘天平的目的。

书中安排信息浏览“物体的速度接近光速时,质量会变得很大”。意图有两个:一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二是帮助学生学习用辩证唯物的观点认识自然,即:人们认识自然是逐渐逼真的,真理是相对的,规律的应用是有范围和条件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对质量的概念的理解,难点是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教学用具】

托盘天平、乒乓球、篮球、硬币、烧杯等。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法,观察实验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用的课桌、板凳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他们谁用的材料多?谁的质量大?

(让学生回答)。

我们这节课学习第二节。

板书:4.2 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新课教学

1、物体的质量

指导学生观察P79的图4-15,分别进行比较:一碗水比一盆水少,汽车轮胎用的橡胶比自行车轮胎用的橡胶多,篮球中充的空气比乒乓球中充的空气多。

由上述事例可归纳出:组成不同物体的物质有的多,有的少。

板书:

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体的多少。

指导学生观察P80的图4-16,交流讨论,进行分析判断,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无关,并完成文中的填空。

板书: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质量的单位

在实际生活中,你现在知道的质量单位有哪些?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回答。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80,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由来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板书:

2、质量的单位:千克,吨、克、毫克、斤、两等

指导学生结合P81的图4-18阅读课文,让学生形成具体的质量单位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信息浏览:质量阶梯。让学生能从数量级上认识自然界中一些物体的质量的多少,小到电子质量,大到宇宙总质量。

3、学习使用托盘天平

在实验室里,我们常用托盘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那么,对于托盘天平,你现在应该了解它的哪些知识?让学生回答(构造、作用、工作原理、正确的使用方法)。

指导学生结合P82的图4-19,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作用。

板书:

3、托盘天平

1)构造及作用

然后,出示实物,找几位同学检查,边指边让学生说出部件的名称,同时说出主要部件所起的作用,如: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和分度盘等。

向学生介绍其工作原理。

板书:2)原理:杠杆原理

指导学生阅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然后演示。在演示的过程中对有关注意事项进行解释说明,特别强调:被测物体质量的计算方法为:左盘质量+游码质量=右盘质量。

板书:3)正确使用方法

指导学生完成活动1:测固体的质量。

指导学生完成活动2:测液体的质量:应先测出容器的质量,再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即可得出被测液体的质量。

指导学生阅读信息浏览: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在实际生活、生产中,测量质量的工具多种多样,指导学生结合P83的图4-22,了解磅秤、超微量天平、电子天平的有些知识(可上网查询)。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自主归纳。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84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2、完成本节的“基础训练”。

五、反思

在巩固练习中,有部分学生对托盘天平的使用,不够熟练,易出错,有待强化提高。

第五篇:《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一样的,知道要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辨认物体。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二、1.师:“十一”长假刚刚过去,在国庆节期间,杨老师去了一趟天安门,在那里老师又一次看到了许多有名的建筑物,我把它们拍摄了下来,你们想看看吗?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建筑物吗?

课件演示、依次呈现:

2.提问:为什么同样是人民大会堂你们却没有说出来呢?或:为什么看上去不一样的两张照片,你们却说的是同一个建筑物呢?

3.教师小结:看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我们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那么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怎样从不同的方位来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利用“十一”长假在天安门拍摄的照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潜移默化的让学生感知到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我们看到样子是不一样的。)

三、观察思考,探究新知。

1.创设情趣,观察物体。

师:老师还有许多摄影作品,你们想看看吗?请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课件演示、依次呈现:

出示实物:果真是一个沉甸甸的存钱罐儿。

提问:你们开始为什么会说它是“球”呢?

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吗?

师:看来要想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我们从不同的方向来观察。

板书:不同方向

提问:我们都可以从哪几个方向来观察物体?

(通过猜测,让学生产生质疑,引起讨论。从而使学生理解并总结:要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联系实际,观察物体。

(1)课件呈现不同角度的汽车照片:

(2)提问:你看到的是汽车的哪一面?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联系学生实际,观察物体。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同一物体的不同面,我们看到的样子是不一样的。)

3.亲身实践,观察物体。

(1)说一说:如果我想请你们为老师照张正面像,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2)站一站:如果我想请你们为老师照张侧面像,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

(3)照一照:请你们为XX同学照一张侧面像,左右两位同学分别拍摄。

(4)猜一猜:出示刚刚拍摄的两张照片,说一说分别是由谁来拍摄的?为什么?请大家站过来看一看你们说的对不对。

(5)找一找:有一位阿姨,她照了一张像,可是底版丢失了,请你找一找可能是哪一张?说说为什么。(这四张底版都可能是,因为他们是从不同角度给这位阿姨拍摄的。)

(通过说一说、站一站、照一照、猜一猜、找一找等活动,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新知。)

4.引导探究,深入理解。

师:小亮、小明和小红他们也在观察物体,他们在看什么呢?

出示课件:课本P67例一“恐龙图”

提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为什么?请大家说说理由。

(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亲身实践活动,所以很容易就能判断出表中的三幅图分别是由谁看到的。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5.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观察物体时,都可以从哪几个方向来观察呀?板书:前面 后面 侧面

四、解决问题,运用新知。

1.画一画。

(1)师:你们学的这么好老师发给你们每组一个小奖品,请小组成员一起观察。互相说一说,你坐在小奖品的哪一面,都看到些什么?

(2)请你们把观察到的样子试着画一画。

(3)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是什么样的,并通过简单的线条把看到的物体描绘出来。展示评价学生作品时,让学生说一说每幅画是在什么位置观察并画出来的。此环节让学生经历了看“物”画图和看图找“物”两种不同的学习活动。)

2.游戏。课件依次呈现一位老师不同角度的照片(后面——侧面——前面):请你们猜一猜他是谁?

师:平时照相为什么一般选择正面或侧面照?

(给学生设置猜一猜、认一认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再次领悟到认识物体的全貌要从多角度来观察。)

3.做一做。(课本P67“做一做”)

师:请你们仔细辨认这三位同学观察到的画面各是哪幅图,用线连一连。

(通过学生的独立观察、独立思考,检查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使学生的学习落在实处。)

4.总结。

师: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发现有哪些地方会用到从不同角度来观察物体的这一观察方法呢?

(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课后延伸。师:老师还拍摄了几张我们校园的照片,你们看,这是哪儿?课件呈现一些校园设施的照片。我们的校园漂亮吗?请同学们在课下找一找这些照片是老师站在什么位置从哪个角度去拍摄的。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爱校园、爱学习,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下载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68页、70页《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义......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姓 名:谢淑华 作者单位:赣州市文清路小学 邮 编: 341000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7页《观察物体》第......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 程庆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多组由小立方体拼成的几何形体,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位观察到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并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77页“搭一搭”【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模板(精选合集)

    《观察物体》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察物......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观察物体,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