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 案 设 计 说 明
教 案 设 计 说 明
———小蝌蚪找妈妈
新民市城区第四小学
刘
英
教案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出版社S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写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 科学知识,蕴含了从小要学会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让学生初步认识动物的生长过程,懂得保护有益动物,知道人类和动物是好朋友。培养学生从小要学会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
这是本课的第二课时,在让学生了解的过程中,我采用直观的课件和不同层次要求的朗读,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感悟,引发思考、启迪,使学生很快的接受知识。[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灰、向、前、肚、那、哪” 6个字,并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积累词语,学习“谁”看见“谁”在“干什么”句式。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知道青蛙是有益的动物。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独立认识生字,分析记忆生字。
2、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图文结合,读一读,演一演,理解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读有趣的科学童话,愿意去了解科学知识。
2、通过学生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生长规律,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教育学生热爱、保护有益的动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
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并学会应用。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边读边思考的能力。[教学媒体的运用]
1、复习词语时通过课件出示,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2、复习时通过课件出示小蝌蚪成长变化过程,直观、清晰的图示使学生能更好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突破教学重点。
3、通过长出两条后腿的小蝌蚪与鲤鱼妈妈的对比、又长的两条前腿的小蝌蚪与乌龟妈妈的对比、及尾巴变短的小蝌蚪与青蛙的对比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深体会它们各自当时的心理,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利于学生背诵,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4、课后第二题照样子说一说,小蝌蚪与鲤鱼阿姨的对话部分及描写青蛙的句子都是以课件的形式出现的,既节省了时间,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用更少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了课堂效率。
5、教师搜集的一些资料供学生欣赏,使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认识青蛙是有益的动物,要热受、保护有益的动物,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6、利用课件学习生字,通过学生直观的观察,引导学生说记忆方法及写时注意的事项,培养学生识记字形及书写能力。
7、通过5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观看动画片,有助于学生从课文的局部内容回归到整体内容上,梳理对语言的整体感知,使学生感情达到高潮。[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组织学生回顾第一课时所学的内容,通过复习词语及小蝌蚪怎样成长变化的,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调动学生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记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同时引领他们质疑、提问,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抓住主要问题展开下一环节的学习。
二、自主研读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突破难点的环节,因此在这一环节的学习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并运用多种朗读方法及图文对比,帮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看中想象,使学生能够知道青蛙生长过程,懂得要保护有益动物,知道人类和动物是好朋友,要热爱、保护有益动物。
第一步 我让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想小蝌蚪为什么问鲤鱼阿姨,让学生有目的地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汇报,老师通过对比图帮助学生理解,把握小蝌蚪与鲤鱼阿姨的心理,帮助学生做到有感情朗读。并在观察图时适时出示句子,让学生读并试着用“谁”看见“谁”在“干什么”的句式说话。
第二步 学生利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三自然段,通过汇报自己的收获,利用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促进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达到有感情朗读。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追问”,真正做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第三步 通过学生找出描写青蛙的句子,让学生反复读,找到描写颜色的词、动作的词语,使学生的词汇得到积累。
第四步 通过师生汇报搜集到的资料,使学生知道青蛙是有益动物,要热爱和保护有益动物。
第五步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三、指导书写 首先认识生字,并记忆本节课要学会的6个生字,观察字形后由学生自主观察写字应注意什么,教师范写与学生独立写字结合,写后在小组中评议,培养识记字形及书写能力。
四、积累词语
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形成自主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五、欣赏故事
个别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观看动画,是学生再次回到课文内容上,梳理课文的脉络。
六、课堂总结
让学生再次感受小蝌蚪勇敢、独立、做事执着、勇于探索,并学习这种精神,做一个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好孩子。
七、课后延伸
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差异而自主选择学习任务,使不同个性的学生能在不同程度上各有提高。[教学反思]
教案设计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同时通过师生系列的交互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和发展的权利,突破教学难点。教学媒体运用恰当,适度,为突破重点、难点服务。板书合理简单,条理清晰。
第二篇:PS公开课教案设计说明
《照片处理》教学设计
《照片处理》选自建筑工程技术专业《photoshop平面设计》选修课程,教学时间为2课时,本课选自第2课时,课题名为照片处理,授课地点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四个方面介绍本次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学生学情,设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人像照片处理的一般技巧。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运用软件的操作的综合处理能力,学会团队合作。
3.情感目标:在团队合作中,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和为他人的服务意识。教学重点:人像照片美化处理。
教学难点:运用软件操作美化人像照片。
【教学策略】传统photoshop课教学中,注重的是项目操作步骤过程,而忽略了学生对于软件的综合运用的能力,通过软件载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采取“自主探究”和“任务驱动”策略,以突破教学重、难点。自主探究: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以突破教学难点;任务驱动:在教学平台上,设定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分各小组完成照片处理,最终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学过程设计为“课前准备、创设情境、探究分析、小组实施、考核评价和拓展提升”五个环节。
<课前准备>上传学生生活照片,上传至教学平台中的资料库,课代表对资料整理,做成“教学素材包”。
<创设情境>结合广告公司工作团队模式,设定学生团队风格名称,选择学生生活照,交换操作,设定服务对象。更切合学生角度,实现了创境激趣的目标。
<探究分析>学生团队协调分工合作,发现问题和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小组实施>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按“任务实施”和“问题解决”开展学习活动,分小组完成照片处理任务。任务一: 找出照片存在的问题 任务二:软件操作处理 任务三:选出最佳照片
<考核评价>展示学生照片前后处理图像,由服务对象作出评价,然后学生大众点评。
<拓展提升>教师展示照片处理的更深层次的处理形式。
【教学反思】本次课围绕人像照片美化技巧的探究进行教学设计,依托教学硬件平台,合理的创设学习情境,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三篇:圆周角教案的设计说明
优思数学-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专题网站
www.xiexiebang.com
圆周角教案的设计说明
«圆周角»一课,为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七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在介绍圆周角概念的基础上,主要对圆周角性质进行了探索.本课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经历猜想、探索、推理验证的过程,有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分类、转化和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圆周角的概念,掌握“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这两个性质及简单的应用,有机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分类”、“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有意识强化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3.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坚强的意志,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注重独立思考,在分组讨论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以严谨求实的态度思考数学.
本节课是在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圆心角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对圆周角的性质进行探索,圆周角性质在圆的有关说理、作图、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学习圆的后续知识的重要预备知识,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圆周角性质也是说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圆周角性质在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
本节课的重点是圆周角的概念和经历探索圆周角性质的过程,难点是合情推理验证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圆周角的概念和“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这一性质较容易掌握,理解起来问题也不大.而对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理解起来则相对困难,特别是圆心在圆周角内部、圆心在圆周角外部这两种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引导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探索与理解.还有些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同弧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此予以足够的强调,借助多媒体加以突出.此外,在知识的应用过程中还应引导学生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本节课我设计了问题情境——自主探究——拓展应用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探究为主,配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融为一体,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富有优思数学网系列资料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优思数学网 优思数学-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专题网站
www.xiexiebang.com 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发现规律,验证猜想.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充分参与到数学思维活动中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适度的激励,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乐学”.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使学生在观察、实践、问题转化等数学活动中充分体验探索的快乐,发现新知,发展能力.与此同时,教师通过适时的点拨、精讲,使观察、猜想、实践、归纳、推理、验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
本节课的设计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数学的学习是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学生熟悉并喜爱的生活世界中创造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环节设计上,较好地体现出“数学教学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实问题情境为依托”的教学理念,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兴趣,进而完成对圆周角定义和“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的探索.在探究本节课难点“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圆心角的一半”的过程中,采取开放性的课堂研究形式,以学生探究为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遵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注重体现“分类”、“化归”的数学思想,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师独巨匠心的设计和由浅入深的问题的引导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并通过教师启发,引导,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逐层深入,顺利完成这一问题的探索.教师合理设计使用多媒体,加强了直观效果,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分层训练活动是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而精心设计,力求使学生在都能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活动一:基础训练,是本节知识的直接运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灵活性,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活动二:深入探索,意在让学生自己完成对圆周角与圆心角关系特殊情况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深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活动三:拓展延伸,通过逐层深入的两个问题,一方面运用本节课所学新知,另一方面继续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解决问题,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以提高,培养了学生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悟到数学来源于实际又应用于实际,从而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对数学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
优思数学网系列资料
www.xiexiebang.com
版权所有@优思数学网 2
第四篇:垃圾分类教案以及设计说明
垃圾分类
骆奕雯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废弃物,了解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垃圾,知道
生活垃圾需要分类。
能力目标:通过读垃圾分类定义为垃圾分类,掌握垃圾分类的科学标准。情感目标:通过垃圾分类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生活垃圾分类的科学标准。活动难点:根据科学标准准确将垃圾进行分类。活动准备:
每组一份:便签贴20张,学习任务单。
活动过程:
活动一:通过读垃圾分类定义,了解垃圾分类标准
1、看视频《一个学生的晚上生活》:这是一个小朋友昨天晚上在家里的生活片段,说说你看到了他和他妈妈产生了哪些垃圾? 板贴:剩菜、药瓶、纸盒、塑料袋(说一个板贴一个)
2、提问: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平时你在家里、学校的生活中会产生哪些垃圾?请你们写在便签贴上。展示:你们写了哪些?
3、播放视频:原来生活中会产生这么多的垃圾,平时你们家是怎样处理这些垃圾的?垃圾分类有什么好处?如果把它们堆放在一起不不去处理会怎样呢?(揭题:垃圾分类)
4、分类:小组自由分类。
(1)交流:你们会分类吗?你们平时是怎么分的?(2)讨论:其他小组你们准备怎么分。
(3)分类:请你们将写的垃圾分类摆放在信封上。
5、了解:科学分类标准。
(1)出示四个筒:垃圾分类有很多种,那哪种分类更科学、更合适呢?环保部门设置了四种分类方式(出示四个桶),你知道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代表哪类垃圾吗?(2)找关键词:这里有段文字来介绍这四种分类标准,你们信封里也有,请你们用以前学过的阅读方法,来圈划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
(3)交流: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干、湿、可回收、有害垃圾了吗?
活动二:结合垃圾分类标准,准确将垃圾进行分类
1、请同学上台:现在我们知道了垃圾分类的标准,你能将黑板上的垃圾正确分类吗?(其他同学观察,全部分类完后指错)
2、小组活动:请你把你们写的垃圾贴入到相对应的垃圾筒中。小组展示:你们是怎么分类?
3、了解:干湿垃圾分类。
(1)出示贝壳:它应该扔在哪个垃圾筒?
(2)介绍垃圾分类网站: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还有很多更细致的分类,我们可以百度到绿色账户中《上海生活垃圾分类目录及相关要求》中查找(演示),看看贝壳是属于哪类?
4、观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家里需要垃圾分类,学校需要吗?这是学校的垃圾筒,你能找到做的好的和不足的地方吗?你能为学校的垃圾分类与处理献计吗?设计一份宣传方案。
设计说明:
在学习本课时内容前,学生已对生活中的垃圾及分类有初步的了解,并已具备了初步的分类意识,但很少有人能准确地说出生活垃圾分类的依据。如何让学生理解科学的垃圾分类标准,并能准确地在生活中应用是本节课的难点。
以往的教学中,是给学生提供一些垃圾,让学生按自己的标准分类,然后的重点是教师对于四种分类标准的介绍。而我这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将问题生活化,整节课围绕学生所写的日常生活中会产生的垃圾展开,问题从生活中来,最后也回归到生活中。
本节课我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调整:
第一,联系生活,知道生活垃圾需要分类:让学生自己列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的垃圾,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再通过讨论与交流,学生更能理解分类的意义。
第二,学习标准,认识垃圾分类定义:让学生用以往学习过的阅读方法圈划关键词,学生会对定义有自己的思考、理解。学习不再一味接受,而变主动。
第三,对照标准,开展垃圾分类:通过学习后,再将自己写的垃圾进行分类,其实是将所学的书面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过程,是学生知识内化输出的过程。
第五篇:女娲补天 (开课教案及设计说明) 文档
女娲补天(教学设计)俞明英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轰隆隆、挣扎、燃烧、熊熊大火”等词语,理解并书写“冶炼”。
2、在读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3、学习概括小标题,并借助小标题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4、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灾难中的人们,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5、了解神话故事的语言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复述补天原因。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天塌下来的可怕景象。
2、了解神话故事的语言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复述补天原因。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游戏,猜神话故事引入。谈话交流:看图片,猜神话故事。出示“女娲补天”图片,引出本课学习。
2、揭示课题,板书“娲”字。强调女字旁。学生一起书空。(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图,成了无形但有效的“扶手”——帮助学生从阅读记忆中顺利提取相关信息;图,成了一剂催化剂,催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
二、学习字词,指导概括(1)教师指导概括。
A、出示第一组词语检查:轰隆隆 等词语
B、出示带有这几个词语的第一自然段节选内容——补天原因的语句。自由读,你知道了什么?(引导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天塌地裂)(2)学生尝试练习概括。A、出示第二组词语:冶炼 等词语
B、默读带有这些词语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女娲做了哪些事情?模仿刚才的方法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女娲做的几件事情。交流随机板书:求神灭火、造船救人、上山找石、炼石补天。C、根据黑板上的词语,连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对学生而言是初次接触。鉴于本文的归纳并非难事,于是安排了此环节,更多的是想以此来带动学生掌握归纳小标题也是本文学习的方法。同时还能形成一个系统的板书,并针对板书,再次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
三、精读“原因”,诵读品味。(1)边读边想象画面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提炼出自己的初步感受:害怕、恐惧、担心等。从四句具体描写的语句中,挑选一句感情朗读。
(2)体会围绕总起句展开具体描写的方法使表达更有条理。A、这四句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天哪,太可怕了!)是如何把 它写具体的? B、师生接读这一段。C、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沉入文字,从文字品读中体会天塌地裂、人类身处水深火热的危险可怕。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认识段落结构特点。)
四、复述课文第一部分,教给方法
1、深情并茂地读好还不够,还要绘声绘色地讲下来。(1)自由练习,指名说。
(2)出示提示的词语,作为复述的拐杖,再练习,再指名说。(3)要求能加上自己的想象,比如人们在灾难中的声音、动作等。(4)要求作为作业讲给同学、父母听,再次巩固练习。
2、总结:这就是把神话故事讲给别人听的一种方法。我们除了声情并茂地读,还要绘声绘色地讲,如果我们整篇课文都读完了,就可以把整篇课文讲给同学听,讲给爸爸妈妈听。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女娲是怎么补天的,然后练习把整个故事讲下来。
(设计意图:复述可以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既吸取了课文文字,又融合了自己原来积累的词语,体现了学生在创新中说话,在创新中积累。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是对故事情节的再现与整理,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到神话的神奇。)
五、布置作业(附课文)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tā)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也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zhēng)扎。
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xī)灭。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yě)炼(liàn)。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女娲补天(教学设计说明)
一、说设计理念
神话故事是我国宝贵的民间文艺瑰宝,让学生爱读、会讲,设法让学生浸润到这种民间文化的氛围中去,从中感悟、熏陶,直至喜爱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在教学中,我注意让“读”深入课堂,落在实处。读是学习语言最基本的方法,在课堂上要给足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读,把作者的思想情感读出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读进去,这一出一进,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途径,就是学生发展语言的方法,就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手段。
二、说教材分析
《女娲补天》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天突然塌了块,出现了一个大窟窿,地上山洪爆发,大火熊熊,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炼就五彩石,冒着生命危险将天上的窟窿补好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以及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文章选入课文,主要意图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兴趣;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目标
为了突出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实际及年段学习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轰隆隆、燃烧、熊熊大火、围困、挣扎、冶炼、”等词语。
2、学习概括小标题,并借助小标题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3、在读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4、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灾难中的人们,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5、了解神话故事的语言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复述补天原因。
四、教学流程
基于这样的文本解读和目标拟订,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整个课堂分为四个板块:
(一)看图片猜神话故事,引入课题
(二)学习字词,指导概括
(三)精读“原因”,诵读品味
(四)复述课文第一部分,教给方法。第一板块:看图片猜神话故事,引入课题 课前游戏,猜神话故事引入。谈话交流:看图片,猜神话故事。出示“女娲补天”图片,引出本课学习。
2、揭示课题,板书“娲”字。强调女字旁。学生一起书空。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图,成了无形但有效的“扶手”——帮助学生从阅读记忆中顺利提取相关信息;图,成了一剂催化剂,催发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第二板块:学习字词,指导概括(1)教师指导概括。
出示第一组词语检查:轰隆隆
等词语
出示带有这几个词语的第一自然段节选内容——补天原因的语句。自由读,你知道了什么?(引导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天塌地裂)(2)学生尝试练习概括。出示第二组词语:冶炼等词语
默读带有这些词语的第二、三、四自然段,看看女娲做了哪些事情?模仿刚才的方法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女娲做的几件事情。
交流随机板书:求神灭火、造船救人、上山找石、炼石补天。根据黑板上的词语,连起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一环节的设计,对学生而言是初次接触。鉴于本文的归纳并非难事,于是安排了此环节,更多的是想以此来带动学生掌握归纳小标题也是本文学习的方法。同时还能形成一个系统的板书,并针对板书,再次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的归纳。)第三板块:精读“原因”,诵读品味。(1)边读边想象画面
学生自读这一部分,提炼出自己的初步感受:害怕、恐惧、担心等。从四句具体描写的语句中,挑选一句感情朗读。
(2)体会围绕总起句展开具体描写的方法使表达更有条理。师:这四句话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天哪,太可怕了!)
师:从哪几个方面写了可怕?(天、地、人)
(让学生沉入文字,从文字品读中体会天塌地裂、人类身处水深火热的危险可怕。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认识段落结构特点。)第四板块:复述课文第一部分,教给方法
1、深情并茂地读好还不够,还要绘声绘色地讲下来。(1)自由练习,指名说。
(2)出示提示的词语,作为复述的拐杖,再练习,再指名说。(3)教师要求能加上自己的想象,比如人们在灾难中的声音、动作等。(4)要求作为作业讲给同学、父母听,再次巩固练习。
(复述可以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既吸取了课文文字,又融合了自己原来积累的词语,体现了学生在创新中说话,在创新中积累。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并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是对故事情节的再现与整理,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到神话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