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诗句内涵
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古诗《暮江吟》)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评价:(指名3个学生)
字音读准了,看得出你已经有所收获; 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
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课件变红字“残阳、瑟瑟、可怜)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最爱动脑筋;产生问题能解决的孩子更了不起。
(板书: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瑟瑟
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这么多的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问?大胆提出你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5、残阳——夕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想想看,“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你是结合第四句话读懂了“可怜”的意思)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诗句畅所欲言)
(板书:江边残阳月夜美)
8、的确!这般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带着你们的想象,谁能读出它的美?
评价:(指名3—4个学生)
9、如今诗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谓物是人非。欣赏着江边美景,我们也来当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阳美景让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诗一首……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古诗《鸟鸣涧》)
一、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三、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想想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我这里位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李白《关山月》 苏轼《中秋月》 李商隐《霜月》
第二篇:北师大,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明月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明月”为主,编排了两首古诗,一篇散文和一篇记叙文,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文体描写月亮,介绍月亮。《古诗二首》借月抒情,寄托了诗人对明月的赞美。散文《月迹》是作家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回忆,充满童真童趣。《飞向月球》真实地再现了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
学生分析:
学生对月亮有好奇感,在学文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或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
2、通过多种形式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了解孩子们在哪里寻到月亮,并理解“月亮属于每个人”的深刻含义。
3、自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在离开地球后的奇妙变化及月球的神秘面纱,激发对月球的好奇心,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奥秘,向宇宙进军的远大理想。
重点难点:
1、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及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美好生活是流露出的对家乡深沉的爱。
教学策略: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以读代讲,感悟诗句、文章内涵
1、《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古诗《暮江吟》)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诗给大家听听?
2、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
(课件演示:游子吟,早发白帝城,清明,望庐山瀑布——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评价:(指名3个学生)
字音读准了,看得出你已经有所收获;
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
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课件变红字“残阳、瑟瑟、可怜)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最爱动脑筋;产生问题能解决的孩子更了不起。
(板书: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瑟瑟
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这么多的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问?大胆提出你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5、残阳——夕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
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你们看!(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1-2句)邀请学生来读。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想想看,“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你是结合第四句话读懂了“可怜”的意思)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诗句畅所欲言)
(板书:江边残阳月夜美)
8、的确!这般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带着你们的想象,谁能读出它的美?
评价:(指名3—4个学生)
最后一句读得回味悠长;
他描绘的是第二句的景色;给你配上优美的音乐,想试试吗?
我听出你对这幅美景的喜爱——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个好方法;
因为你能读懂,所以读出韵味来了。
9、如今诗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谓物是人非。欣赏着江边美景,我们也来当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阳美景让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诗一首……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古诗《鸟鸣涧》)
一、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二、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三、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想想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我这里位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李白《关山月》
苏轼《中秋月》
李商隐《霜月》
白居易《江楼月》……
同学们,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美美得读一读,也试着为明月写一写诗。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暮江吟
鸟鸣涧
残阳
江边
美 静
山中月夜
月夜
2、《月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即将来临,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有关中秋节的习俗,关于月亮的民间传说、月球的知识等。今天我们一起谈谈对月亮产生过的奇妙想法,发生过的和月亮有关的故事好不好?
2、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贾平凹的文章《月迹》
[板书课题] 课件:月亮
二 整体入手 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全文。说一说月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全文,思考:孩子们在那里寻到了月亮?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板书:
中堂 竹窗帘儿里 穿衣镜上
院子里 沙滩上 上湾 下湾
3、小组交流。对照课文,看看自己说的是否合理,并且能概括说出来。
4、全班汇报。
三 抓住特点 感受美丽。
理清了顺序,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月亮的特点,从而感受月亮的美丽。
1、默读全文,想一想:作为一名讲解员,你将怎样把月亮介绍给大家?你喜欢月亮,为什么?你会向讲解员提出什么问题?请标记在书上。
2、放声自由朗读全文,特别要多读读自己喜欢的句段,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月亮的美丽。
3、讨论课后“思考•练习”
看图,读课文,孩子们在那里寻到了月亮?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吗?
4、全班汇报。
四、回到整体,扩展延伸。
老师小结:
本次讲解我们就进行到这儿,请各位讲解员回去后,查找一下有关月亮的相关资料,明天我们接着讲解。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读中进一步了解月亮的特点。
二 分组研讨 总结观察方法。
按照空间位置变化的顺序
[板书] 中秋之夜“我们”在院子里听奶奶讲故事,盼望月亮出来。
“我们”盼望已久的月亮进了中堂,然后又匆匆走了。
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了进来”先后出现在全班汇报。
这些变化其实是月亮的什么的结果?
三 口头、习作练习。
1、把你知道的有关月亮的资料介绍给同学们。
2、选择自己喜欢的按一定的顺序和观察方法说一说,再写下来。
3、各组选派代表,和全班同学交流。
检查字词。
利用词语卡片认读,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说清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识记生字。
把你喜欢的描写月亮的词句摘抄下来。
老师小结
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第1、2自然段。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进一步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二、指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写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三、学习第3段。(3-23)
这一段篇幅较长,我们把它分为
[板书] 望月、议月、寻月
月亮没了踪迹,激起了孩子们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在奶奶的提示下,追出了屋子,追进了院子。看到了另一番情景:
奶奶的讲述勾起了孩子们对月亮上事务的无尽联想。
思考:孩子们在哪里寻找月亮?
葡萄叶 瓷花盆 爷爷锹刃
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的吗?
四、再读课文,读中体会;每个人心里的月亮其实就是每个人心里对月亮充满的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读课文,预习课文后半部
第四课时
一、复习学法,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前半部,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24-29)
1、请一个学生读一读课文。
思考;月亮属于我们每个人吗?
[板书] 大家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了
月亮是每个人的,它并没走,你们在去找吧
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月亮是我们要的月亮是个好
月亮属于我们的,每个人的
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
那月亮不是我们印在天上的印章吗?
三、小结谈话:
孩子们在院子外的小河边,看到了映照在沙滩上、下湾里的月光。当孩子从彼此的眼睛里看到小小月亮时,他们突然明白了:“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四、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只要有一颗追求美好的心,不但能拥有美丽的月亮,而且能拥有美好的整个世界。
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各自的体会。
五、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3、《飞向月球》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好吗?(板书课题6 飞向月球)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广袤嶙峋联络牙膏呈现土壤浆糊把食品捏成糊
棕色扶梯百看不厌心驰神往
(2)指名逐行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联络:彼此交接,接上关系。
耸立:高高地直立。
宇航员:本课指乘宇宙飞船在太阳系内空间航行的人员。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百看不厌:长久地看,多次地看,不会产生厌烦情绪。
失重:本课指宇宙飞船在高空摆脱了地心引力而失去重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师相机指点。
3、默读课文,按课后提示划分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
第二段(第5~6自然段)。
第三段(第7自然段)。
三、精读训练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看图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交流,老师评点总结为以下三点:
①在什么时间飞向月球?(1969年7月16日9点32分)
②谁飞向月球?(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柯林斯)
③怎样飞向月球?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理清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向月球加速前进;脱离地球;接近月球;平稳着陆)
(板书:升天加速脱离接近着陆)
指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语言要通顺连贯。
(3)录音欣赏。
边听录音(第1~4自然段)边回忆一下第一段的内容。
(4)设疑。
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课文中详写了什么现象?请课后思考,下节课讨论。
四、作业
1、描红,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继续精读训练
1、继续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2)讨论,交流:
①“宇航员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轻飘飘”、“无法……站稳”、“稍-……就……”、“飘来飘去”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工作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②“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悬着睡。”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③出示投影片:“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这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表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当宇航员们吃硬颗粒状食物时也这样吃吗?为了说清楚,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子来说明?(用“像鱼儿觅食一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3)这些失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携带着工作任务飞向月球的,这种现象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宇航员们的工作非常--(艰难)
(4)工作如此艰难,宇航员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找出反映他工作认真负责的词语。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
(5)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在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合作下,登月舱在月球上停稳了,这个过程容易吗?
读第4自然段,抓住“地面指挥中心命令”、“逐渐减速”、“慢慢下降”、“终于”等词语,体会在月球着陆的困难和现代宇航技术的先进。
(6)小结。
2、学习课文第二段(第5、6自然段)。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写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2)指名读第5自然段,体会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样子。
“心驰神往”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人类想登上月球已经很久很久了)
“小心翼翼”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的谨慎态度)
(板书:小心冀翼深深脚印)
假如你是宇航员,你登上月球会怎么做?
(3)自由读第6自然段,思考:宇航员们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板书:没有……也没有……只能看到……)
指导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①月球上广袤的荒原上高山耸立、巨石嶙峋。
②随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表面呈现奇异色彩。
③站在月球看到的地球的模样。
指名读课文“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
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实现了干百年来的梦想,心情该是何等激动!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读好这一段。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宇航员们登上月球欣赏了这独特的美景后又开始了工作。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宇航员登上月球有什么收获?(从课文中找句子回答)(板书:几十种元素)。
(2)“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月球一定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
(“可以……也可以……”、“悬着睡”等词语写出了宇航员们在失重之后的休息情况)
指导学生朗读。
③出示投影片:“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捕捉。”这里写宇航员们失重之后的吃饭情况。作者用了一些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
(“先……再……然后”表明了宇航员吃饭的先后次序)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做某一件事的次序,想一想,然后说给大家听。
当宇航员们吃硬颗粒状食物时也这样吃吗?为了说清楚,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句子来说明?
(用“像鱼儿觅食一样”来比喻宇航员吃硬颗粒状食物的样子)
(3)这些失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是带着工作任务飞向月球的,这种现象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宇航员们的工作非常--(艰难)
(4)工作如此艰难,宇航员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找出反映他们工作认真负责的词语。
(“仔细地检查”、“一个个”、“不时地”……)
(5)三天多时间的飞行,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在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合作下,登月舱在月球上停稳了,这个过程容易吗?
读第4自然段,抓住“地面指挥中心命令-:……”、“逐渐减速?”、“慢慢下降”、“终于”等词语,体会在月球着陆的困难和现代宇航技术的先进。
(6)小结。
三、总结全文,激发兴趣
1、默读课文,概括段落提纲。(板书:飞向月球登上月球开发价值)
2、这篇课文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飞向月球、登上月球的经过,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同学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研究、设计让月球为我们服务?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
今天我们进入语文天地的学习。
一、交流摘录笔记。鼓励学生今后写好摘录笔记。
二、读一读。
开展学生间赛读、赛背。
鼓励学生把这些名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三、畅所欲言《看月亮,说月亮》。
教师巡视,鼓励每个学生发言,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参与小组学习。
第二课时
一、开卷有益
共四段话都是摘自著名作家的作品中对月亮的描述。
二、指导学生摘抄好词佳句,
第三篇:北师大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课题: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体会古诗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尝试背诵古诗;
(3)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感受诗人表达的对明月及对大自然的 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诗中个别词语的理解。教学准备:古诗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古诗,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想必大家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谁背首古 诗给大家听听?
2、我这还有几首古诗的图画,咱来看图猜古诗、背古诗,怎么样?敢不 敢试一试?——谁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诗,就站起来大声背给大家听!
其他同学会背也可以站起来一起背。(演示:游子吟,早发白帝城,清明,望庐山瀑布——没难倒你们,咱再来一首;看来这首古诗有一定难度;想继续试试吗?)(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我已经感受到同学们对古诗的喜爱之情。望着一轮明月,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感受。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古诗二首》,再来学习两首与明月有关的古诗。先来学习唐代诗人白居易写得《暮江吟》——我来板书题目,请大家仔细看。(板书:暮江吟,请大家齐读课题)
3、知道“暮”是什么时间吗?“吟”是本课生字,一个口字旁,一个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吗——表示歌咏、作诗的意思。“暮江吟”就表示歌咏傍晚江边的美景。
二、学习古诗《暮江吟》。
1、让我们快来读读这首古诗吧!多读几遍,请你试着读准字音。
2、谁有信心站起来读读这首诗?
评价:(指名3个学生)字音读准了,看得出你已经有所收获;
读出了古诗的韵味;
同学们的朗读水平很高,个个读得好,还有谁想读?
3、看来大家已经对这首诗感兴趣了。那就请你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样读就怎样读: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读;可以站起来大声读;也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读,把这首诗美美得多读几遍。
4、大家读得又投入又熟练。诗的意思读懂了吗?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咱们一起解决。
——能提出问题的孩子最爱动脑筋;产生问题能解决的孩子更了不起。
板书:残阳;为什么不说“照”而用“铺”呢;瑟瑟
可怜——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吗?这么多的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问?大胆提出你的问题,还有不明白的吗?)
5、残阳——夕阳。指快要落山的太阳。
铺——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你们看!(演示——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1-2句)邀请学生来读。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
——多么美的夜景啊!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想想看,“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你是结合第四句话读懂了“可怜”的意思)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诗句畅所欲言)
(板书:江边残阳月夜美)
8、的确!这般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带着你们的想象,谁能读出它的美? 评价:(指名3—4个学生)最后一句读得回味悠长;
他描绘的是第二句的景色;给你配上优美的音乐,想试试吗? 我听出你对这幅美景的喜爱——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个好方法; 因为你能读懂,所以读出韵味来了。
9、如今诗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谓物是人非。欣赏着江边美景,我们 也来当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阳美景让人陶醉不已,不 禁吟诗一首…… 板书设计: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古诗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第二课时
一、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 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鸣 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 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二、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 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 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
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三、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想想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我这里位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李白《关山月》
苏轼《中秋月》
李商隐《霜月》
白居易《江楼月》……
同学们,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美美得读一读,也试着为明月写一写诗。板书设计:
《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作业布置:背诵并默写《鸟鸣涧》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
走月亮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月色下的美好意境,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体会月光下作者获得的无限乐趣。
4、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伴随着婉转悠扬的音乐,课件展示一幅照片,是一个小姑娘在明亮的月光下,甜美的想象和阿妈一起散步时的情景。
师:这节课,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走月亮!(板书课题:
7、走月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并配以贝多芬的《月光曲》,文章内容随着朗读滚动着显示在屏幕上。
2、学生自读课文。
先要求学生独立阅读,初步扫除语言障碍;再请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最后点名分段读课文,达到全班师生集体正音。
3、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教师向学生介绍云南、洱海、白族。多媒体出示有关云南风景图片,使学生对美丽的云南风景有初步的印象。
其它词语、句子通过查字典,小组交流、讨论的方式,能自己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来进行全班交流,共同解决。
4、带着问题读课文。a、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b、“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 c、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有怎样的感受?
5、学生交流、讨论。
不要求答案统一,只要学生回答得有道理即可,使学生达到能够整体感知,锻炼总揽大意、获得直觉、捕捉感受点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首先,我们先来观看一段flash动画。
(多媒体播放动画:在月光如水的夜晚,一对儿母女悠闲地漫步。此间,配以优雅的音乐。)师:同学们,这种情景美吗?
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随着作者一起和阿妈手牵着手“走月亮”,漫步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看着美丽的景色,感受着妈妈浓浓的亲情。
二、品读课文
1、找出文中喜欢的地方,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师:请同学们体会着月色下的美好意境自读课文,并找出你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2、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根据学生朗读的具体内容,随机点拨。)设想学生找到的语句:
a:“月儿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照亮了……也照亮了……”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里呀?
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回答,教师相机引导作答。师:这么美的景色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指导学生读出那种美好的意境,在读中,在倾听别人读中仿佛看到了作者为我们描绘的秋天月光下的美丽景色。
多媒体出示静态画面:柔和的月光下,高高的山,村头的树,林间的路,一片幽静、祥和的景象。进一步体会自己那种美好的境界,使学生产生如身临其境的感觉。
师:秋天月光洒满人间,月光下的各种景物清晰而又静谧,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月夜景色的美好。
b: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教师相机提问:香味在流,月光在流,怎么可能?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月光下小溪、山草、野花构成的一幅甜美画面,体会到正是这种语言,才将本无情感的自然之物附着上甜美、欢快、幸福情绪,如流水绵绵不绝。
多媒体出示动态画面:月光下的溪水清澈美丽,淙淙地流着,鹅卵石布满河床,小水塘映着月光。
从而让学生体会“我”和阿妈欣赏到的清澈美丽的溪水,闻到了溪水中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看到倒映在溪水里的月亮,看到了鹅卵石间的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和倒映在小水塘里的数不清的月亮。秋风轻拂,无数个小水塘中的无数个小月亮随着微波轻轻摇荡。
师:这么美好的画面,谁能用你的朗读来体会体会呢? 学生通过朗读宣泄看到这般美丽的景色时的心情。
c:“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从果园那边飘来了果子的甜香”,“我们走过……走过……走过……走过……”“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好象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引导学生合理想象: ①、秋虫夜鸟此刻在做什么? ②你能想象一下果园里的景色吗?
③作者都嗅到了野花的香气,那她会看到怎样的景色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多媒体展示flash动画:月光下,秋虫鸣唱,夜鸟飞翔。妈妈拉着“我”的手,走过溪岸、走过石拱桥……漫步的画面。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师:我们走过了那么多的地方,耳闻秋虫唱歌和夜鸟拍打翅膀的声音,嗅到了野花的香气和果园里成熟了的果子的香气,目睹了沿途的美景和空中美丽的月亮及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就像到了仙境一样。
三、情感体验
师:你们觉得“我”和妈妈幸福吗?体现在什么地方?
使学生体会到:“我”和阿妈在美丽的月光下散步非常幸福,充满情趣。师:你有没有和妈妈或者家人在一起感到幸福的时刻?把你的感受在小组里讲一讲,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回想自己和妈妈或者家人一起漫步时的幸福心情,来感受作者此时幸福甜蜜的心情,感受妈妈、家人身上的温暖气息。
教师随机点拨:其实亲情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发现我们被浓浓的亲情包围着,是那样的温暖,那样的幸福、快乐。
四、总结
《走月亮》这篇文章是一篇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自主地走进一幅如诗、如画、如室外田园般的画卷中。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伴随着音乐,再读全文,用心和阿妈一起走月亮!学生轻声感情朗读。
五、尝试着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走月亮
走过:溪岸
桥
果园
庄家地
菜地
看到:山
树
草
花
星星闪烁
美好景色
浓浓亲情
听到:秋虫唱
鸟拍翅膀……
想到:洗衣裳
坐小船
看水塘 作业布置:
在浓浓的亲情中,我们学会了独立行走,我们一步步长大成人。这伴随生命每一刻的亲情,你感受到了吗?请同学们想一想,然后写在小本本上。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 飞向月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2、能根据课后提示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宇航员飞向月球的经过,懂得现代宇航事业的发展情况,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书籍、影视和网络,搜集有关月球和登月的信息,增进对月球的了解。教学难点:
能口头表达出学过课文之后自己的收获。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我们都听说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在这个神话故事中,月亮里有广寒宫,有桂树,有玉兔,还有漂亮的嫦娥仙子。那么,作为天体的月球上面究竟有些什么?它是什么样儿的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跟宇航员叔叔飞到月球上去看一看,好吗?(板书课题6 飞向月球)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广袤嶙峋联络牙膏呈现土壤浆糊把食品捏成糊
棕色扶梯百看不厌心驰神往
(2)指名逐读。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耸立:高高地直立。
宇航员:本课指乘宇宙飞船在太阳系内空间航行的人员。
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百看不厌:长久地看,多次地看,不会产生厌烦情绪。
失重:本课指宇宙飞船在高空摆脱了地心引力而失去重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按课后提示划分段落。
三、精读训练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其他同学看图思考:读了这一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2)讨论交流,老师评点总结为以下三点: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理清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离开地球升上天空;向月球加速前进;脱离地球;接近月球;平稳着陆)
(板书:升天加速脱离接近着陆)
指名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宇宙飞船飞向月球的经过,语言要通顺连贯。
(3)录音欣赏。
边听录音(第1~4自然段)边回忆一下第一段的内容。
(4)设疑:在飞向月球的过程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课文中详写了什么现象?请课后思考,下节课讨论。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升空、奔月
飞向月球 登月 返回 作业布置:
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与 大家分享。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继续精读训练
1、继续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感兴趣。
(2)讨论,交流:
(3)这些失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携带着工作任务飞向月球的,这种现象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宇航员们的工作非常--(艰难)
(4)工作如此艰难,宇航员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找出反映他工作认真负责的词语。
(5)经过三天多时间的飞行,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在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合作下,登月舱在月球上停稳了,这个过程容易吗?
读第4自然段,抓住“地面指挥中心命令”、“逐渐减速”、“慢慢下降”、“终于”等词语,体会在月球着陆的困难和现代宇航技术的先进。
(6)小结。
2、学习课文第二段(第5、6自然段)。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写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
(2)指名读第5自然段,体会两名宇航员登上月球的样子。
假如你是宇航员,你登上月球会怎么做?
(3)自由读第6自然段,思考:宇航员们登上月球看到的是什么?(板书:没有……也没有……只能看到……)
指导看图,理解课文内容。
①月球上广袤的荒原上高山耸立、巨石嶙峋。
②随太阳光线角度的变化,月球表面呈现奇异色彩。
③站在月球看到的地球的模样。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宇航员们登上月球欣赏了这独特的美景后又开始了工作。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宇航员登上月球有什么收获?(从课文中找句子回答)
(2)“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月球一定会成为人类的另一个家
(3)这些失重现象很多人都觉得特别好玩。可是,宇航员们是带着工作任务飞向月球的,这种现象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便)因此,宇航员们的工作非常--(艰难)(4)工作如此艰难,宇航员们是怎样工作的呢? 找出反映他们工作认真负责的词语。
(5)三天多时间的飞行,飞船渐渐接近月球,在宇航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合作下,登月舱在月球上停稳了,这个过程容易吗?(6)小结。
三、总结全文,激发兴趣
1、默读课文,概括段落提纲。
2、这篇课文完整地记叙了宇航员飞向月球、登上月球的经过,告诉我们月球很有开发价值。同学们想不想通过自己的研究、设计让月球为我们服务?无穷无尽的宇宙里藏着数不清的奥秘,老师希望你们好好学习,将来去研究它们,开发它们,让更多的天体,更多的资源为人类造福!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
2、用“先……再……然后……”写一段话。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 语文天地
(二)教学目标:
1、交流摘录笔记。
2、畅所欲言《看月亮,说月亮》。
3、读“开卷有益”中著名作家的作品中对月亮的描述。教学重点:
能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心中的月亮。教学难点:
能口头表达出自己本单元的收获。教学准备:
有关月亮的课外资料。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进入语文天地的学习。
二、交流摘录笔记。
1、交流以前的摘录笔记,找出笔记中的优点和缺点。
2、读读课本中出现的词语。
3、说说丁丁和冬冬教给了我们什么好方法?
4、鼓励学生写好摘录笔记。
三、练习填成语。
1、找出规律。
2、集思广益,填写成语。
四、读一读。
1、开展学生间赛读、赛背。
2、鼓励学生把这些名句记录在摘抄本上。
五、畅所欲言《看月亮,说月亮》。
教师鼓励每个学生发言,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参与小组学习。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二)《看月亮,说月亮》
作业布置:
课外搜集有关月亮的资料。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语文天地的有关内容。
二、开卷有益
1、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明月》,学习了本单元的3篇课文之后,大 家对月亮有了很大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来读四段话,这四段话都是摘自著 名作家的作品中对月亮的描述。
2、学生自读。
3、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笔下生花
1、不同的作家,笔下的月亮是不同的。你喜欢月亮吗?你眼中、心中 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2、为自己心中的月亮画像。
3、展开联想,想象练说。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二)为自己心中的月亮画像
作业布置: 写写自己心中的月亮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第四篇: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5、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重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模式名称;诱疑——感知 课时:三课时
教具: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场景设置
在教室里悬挂以山为主题的国画,同时包括风景画。
二、模式流程:
一、导入
1、引入新课
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放映庐山录像)(目的:让学生对庐山有初步认识,吸引学生注意力)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目的:使学生对庐山的感性认识进行梳理,同时巩固认识。)
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
二、讲解
2、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3、齐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4、范读古诗,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 师配乐朗诵古诗
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生齐读古诗(配乐)
5、明确学习任务,组织自学。
师:在这堂课中我们要完成以下的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请读一遍。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激励学生)好,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先完成前四项学习任务。如果遇到了难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合作学习)(课堂预计: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解释诗时会不知道如何下手;解决办法:讲学法,我们在解释古诗时,通常要使用拆分法,所谓拆分法,就是将一句诗分成若干个部分分别加以解释,然后将这些解释联系起来。同时你还必须联系整首诗的内容来解释,举例说明。)
生自学,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出示相关资料(资料:苏轼个人情况。西林寺。)播放庐山风景。
6、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
师: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吗?
生汇报。
师:那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
生提问,师组织互助解疑。
7、巩固
师: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庐山的风光。我希望同学们边看就边想我们学的这首诗的内容,找一找片子中的峰、岭。
生观看录像。
师:在看过了美丽的庐山后,我想请一位同学来判断一下黑板上的图形哪一个是山岭,哪一个是山峰,现在请同学来朗诵这首诗。(引发感情:在朗诵这首诗时你可以想象一下庐山的面貌;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看到如此美丽的风景,你非常的高兴,于是就朗诵出这首广为流传的《题西林壁》)
8、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
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学生朗诵时出示课件)(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
9、背诵
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
生背诵古诗(出示课件)
师检查背诵情况
10、总结
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现在,我要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大家在听故事时要想一想故事中的人物错在那里。
师讲故事《盲人摸象》
师:请同学们说说这四位盲人他们错在那里?
11、结束
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
板书设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观察的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
角度不
不识/庐山/真面目,同,观
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效果察
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5,学会一类生字豚.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资料准备
背景音乐与诗境相关的挂图、字典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熟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感悟诗的情感
模式流程:
一、激发兴趣,初次质疑
(一、)学习“豚”
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一类生字豚
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2,个别读.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4,完成课后练习1
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
同学讨论
二、再次质疑,读诗,感悟交流
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三、,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四、,检查反馈
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
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
五,作业布置
继续读诗,用喜欢的方式感悟诗境:配画编故事配乐朗诵
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
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拓展空间
创新火花
《游山西村》另外一首
学法指导: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写法指导:先抑后扬
扩展阅读:建立作者档案,扩大阅读面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的情感能用自己的话或喜欢的方式表达对诗的独到理解
模式流程:
一,激发兴趣,初次质疑。
熟读、个人背小组背竞赛背配乐背等不同形式
二、整体感知,再次质疑合作。
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生卒年代
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著名作品
自己的见解
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三,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四,作业
将这首诗背给你的家长听,并和他们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理解.6、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背诵教材所指定的段落。
2、引导学生自觉运用读懂自然段、分段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3、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继续培养学生留心和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的特点写好片段的。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模式名称:诱疑——感知
教学准备:
1、(1)实地观察爬山虎。(2)写观察爬山虎的日记。
2、投影片。
3、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给课文分段;
4、了解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
教学准备:
1、实地观察爬山虎。
2、写观察日记。
模式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谜语: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我们要是种丝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项什么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
2、导语:
同学们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
3、对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对爬山虎的了解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四、学习生字新词
1、开火车拼读、纠音。(字形重点:隙、漾)
2、解释生字词。
五、默读、思考: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
2、分段。
3、四人小组讨论分段情况、汇报。
六、教学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你觉得爬山虎有什么特点?
2、提问
七、教学第二段(第2自然段)
1、大家还记得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什么?(满墙的叶子)你能说说你看到的叶子是怎样的吗?
2、现在我们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写的。
(1)爬山虎的叶子在生长中有什么变化?重点写的是什么时候的叶子?从哪个词看出来?
(2)课文写爬山虎的脚,为什么要写第1、2自然段?
(3)讨论、归纳:要写爬山虎的脚,先要向大家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模样、颜色等,然后才介绍爬山虎的脚,文章这样写就有条理了。
3、重点指导朗读第3、4句。
4、指导学生看着板书上的提纲试背第2自然段。
5、说说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你认为哪个词语用得最好。
八、质疑。
九、做练习3
板书设计:
6爬山虎的脚
刚长出:嫩红--→嫩绿
叶子
长大了:绿得新鲜一顺儿朝下均匀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好片段的方法;
2、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培养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爬山虎脚的特点来写片段的,从中领悟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
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好一幅爬山虎(缺脚)的图案。
2、多媒体课件:(1)爬山虎的脚爬墙示意图;
(2)一堵墙上的爬山虎。
模式流程:初读感知,再次质疑
一、复习:检查练习3(投影片出示)
二、导入课文:
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的?爬山虎的脚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我们就带着问题来学习第三段。(出示学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提问、出句子投影,齐读。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上添画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请学生到黑板前用课文的语言讲述爬山虎的脚生长的位置、形状和颜色,全班说。
4、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5、作者能把爬山虎的脚写得那么形象具体,说明了什么?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
2、听录音,请同学们合上眼睛,想像一下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3、多媒体显示、理解。(一棵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
4、用“▲”划出爬山虎在墙上爬的动作:
触--→巴--→拉--→贴
5、齐读
6、抓住重点词,用自己的话说说爬山虎是怎样在墙上爬的?自己说、提名说。
7、指导朗读
8、作者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换成“一步一步”,行吗?为什么?讨论、汇报。(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越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9、多媒体再显示(一棵--→满墙的爬山虎)。
10、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四、教学第5自然段
1、根据课后练习1(3),轻声朗读。
2、同桌讨论、汇报。
3、我们观察爬山虎时最引人注意的是叶子,可是作者却能把隐藏在叶子间的脚写得这么具体详细,说明了什么?(观察细致、耐心)
五、第三段总结:
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先讲它的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再讲它是怎样在墙上爬的,最后讲触着墙与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有何不同。
六、质疑
七、评议学生的一篇观察日记。
八、课外作业:
1、根据平时对校内紫荆树的观察,自己确定一个意思来写片段;
2、你将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这个意思。板书设计:
生长位置、形状、颜色
爬山虎的脚
触--→巴--→拉--→贴
触着墙←-→没触着墙的。蟋蟀的住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3、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领悟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2、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描述事物,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模式名称:诱疑——感知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二课时
【模式流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初次质疑。
①(师拿出准备好的蟋蟀图片),同学们认识它吗?
师板书:蟋蟀(生书空)
②这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了,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吗?(好斗、唱歌、建住宅)。
师板书:住宅
③今天,我们就跟着文中的作者去参观蟋蟀的住宅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好吗?
二、范读课文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①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们是不是也很想亲自去参观一下啊?请你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边读边想: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的?
②学生试读
③检查自学情况:
a、你看到了蟋蟀的住宅了吗?指名分读相对应的自然段。
b、教师相机出示几个难读的生字、新词,正音、巩固。慎(sh n)重、选择(z)、洞穴(xu)、隧(su)道、挖掘(ju)、倾q ng)斜
四、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①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蟋蟀住宅的哪几方面的内容?(选择住址、住宅的特点、怎样挖掘)
②生找出相对应的段落
③指名读蟋蟀选择住址的小节。(第2小节)
a、板书:随遇而安懂它的意思吗?
b、随遇而安,从字面看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c、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谁不喜欢随遇而安?请勾画出重点词语。
别的昆虫:临时隐蔽所
蟋蟀:慎重选择不肯随遇而安
d、读了这一段,你喜欢上蟋蟀了吗?是文中的哪些词让你喜欢它的?(不肯随遇而安、常常、一定要、一点一点„„)
同学们,如果你是蟋蟀,天下雨了,当看到别的昆虫还在为寻找住宅而奔忙,自己却已有一个非常好的住宅时,你的心情如何?(自豪、骄傲)
e、带着这种心情朗读这一节。
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挖掘的?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研究。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字。
①指名读生字、新词。
②指导书写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指导:蔽、毫、抛
b、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①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掌握情况。
②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知道蟋蟀选择住宅的时候,不肯随遇而安,慎重地选择住址。现在让我们到蟋蟀的住宅去作客,去看看这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
二、精读住宅特点,加深感悟,再次质疑
①自由读3—6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住宅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②反馈交流,并指名在黑板上板书。(向阳、倾斜、隐蔽、像隧道、弯曲、九寸深、一尺宽、有“门”、有“平台”、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③这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就有这么多的名堂,怪不得这么出名呢!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④现在,我们就来当蟋蟀的建筑师,为它画一张住宅剖面图吧!(把画好的图贴在黑板上。)
⑤你怎样评价蟋蟀的住宅?带着赞赏的语气读3—6段。
转换角色,练习说话
①现在,你们就是蟋蟀工程师本人,要去参加昆虫建筑经验交流大会,请你们马上做好准备,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建筑住宅,你的住宅有什么特点!
②学生自由准备后发言
③有感情地朗读5、6两个自然段。
学习挖掘部分,体会蟋蟀的工作艰苦
①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吗?(因为它的挖掘工具太简单了!)
课文是怎么写的呢?指名分节读7—9小节。
画出蟋蟀挖掘动作的词。
②它用前足挖巢穴容易吗?巢穴挖好了还要干什么呢?(整修)
③齐读,读出蟋蟀的工作艰苦。
三、阅读资料,深入认识蟋蟀
①看资料(课前同学们搜集的有关图片及其他资料)谈体会。
②看了图片、资料,你又懂得了哪些不知道的知识。
四、总结全文
①齐读全文
②读了蟋蟀的住宅的介绍,你喜欢蟋蟀吗?为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它吗?
③练写
④交流
五、安排课后作业
①把你认为最喜欢读的句子抄一抄。
②看谁先把5、6两节背出来。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3.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执著精神,并能把读后的感受和同学交流。教学重点:了解魏格纳发现大陆漂移的过程。教学难点:理解有关的地理知识。模式名称:诱疑——感知
教学准备:世界地图,地球仪,幻灯片。学法指导:自读自悟,讨论交流。课时安排:一课时 模式流程:
一、教师导入:
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今天我们要阅读的这篇文章介绍的是德国著名天文学家、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的故事齐读课题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会引出什么发现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说说初读课文应该做什么? 1.标出自然段,画出认读的生字,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2.再读画出不懂的问题。
三、反馈自学情况
1.读认读生字词理解词义。
2.按自然段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解释从课题中提出的疑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发现了什么?
1.分组观察地图和地球仪,找到巴西和几内亚湾的位置,看看巴西大陆突出的部分的形状和几内亚湾凹进去的海岸线形状,是不是像书上说的那样惊人的吻合。
2.反复读第五自然段,了解魏格纳的“假想”是什么?
五、师:魏格纳为了证明自己的发现是否正确,他做了大量艰苦的考证工作,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证据。结果发现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资料。请你快速的读读第七自然段看看魏格纳是怎样进行推理的。
出示幻灯,理解魏格纳是如何进行推理的。
六、出示课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
七、魏格纳为什么能在一张平平常常的世界地图中发现重大的地理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是魏格纳获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几个因素。
八、留作业:
1.摘录课文中的好词
2.课下去查找有关大陆漂移说的其他资料。(选作)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能清楚明白地交流自己所观察到的内容,并敢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在交流中能就不明白的地方向人请教,与人商讨。
2、能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注意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自己发现和运用识字方法,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4、能发现细心、长期观察的乐趣所在。
5、能背诵“日积月累”部分。模式名称:诱疑——感知
课前准备
1、提前一段时间布置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准备“爬山虎”图片。
第一课时
◆读读写写
1、检查读音,交流识记方法。
⑴自由读记,读中正音。
⑵交流难记字形识记方法。
2、取长补短,再次识记。
3、按组听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⑴住宅住址隐蔽隐藏
⑵洞穴倾斜平坦宽敞
⑶均匀重叠空隙痕迹
⑷引人注意毫不可惜随遇而安
◆读读记记
1、读中正音。
⑴指名读词,随时正音。
⑵按顺序齐读。
⑶同桌互读,一人随机、快速地指点,另一人读。
2、解释说话。
⑴提出不懂词语,共同交流解疑。
⑵自由选择几个词说一段话。
◆我的发现
⑴出示“爬山虎”的图片,自主观察,交流发现。
⑵出示文中语句,读通,读懂,发现作者描写的细腻之处。
⑶作者为何能把爬山虎写得这么细致、具体?思考交流。
⑷读“小林”“小东”的话。
◆成语故事
1、写故事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细致、长期的观察,其他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胸有成竹》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2、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懂得成语含义。
3、故事中的哪些语言给你特别深刻的印象?
⑴从“生动传神”及第三自然段的例子,感受画的形象逼真。
⑵文中第二自然段几地四自然段文与可所说的“秘诀”,道出“观察”与其取得成绩的必然联系。
4、说故事。
◆日积月累
1、是呀,有人对每月具有代表性的花也做了细致的观察,编了一首歌。先听老师唱唱。(在原有歌曲中选择合适的曲调)
2、读句正音。
3、仔细读读,你发现这段话有哪些特色?哪些词句用得特别精妙。(“红似火,满枝黄,雪里藏”等词精炼地概括出花的特点,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而这一切无不缘于细致、长期的观察)
2、熟读成诵,吟唱成诵。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一、激趣。
1、听音乐谈感受。
2、结合生活实际说“看“。
二、主题学习
1、同桌搭档:
①给出第一幅图,瞬间看,记录下看到什么,同桌交流说。指名说。
②再次出示图,观察后,同桌交换意见。
③指名说: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后来又发现了什么?两次看到的一样吗?
2、小组合作:
①出示第二幅图,仍然是记录下第一眼看到的,小组里交换意见。
②再次出示图,给出足够时间看,小组内统一意见。
③推荐一名组员汇报看到的结果。
④其他小组补充纠正。
⑤指名说是怎样发现的?怎么看的?
⑥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的补充,并做重点板书。
看
仔细、反复、多角度
说
看到的、想到的3、比赛看说:
(1)给出第三幅图,先:初看说说一开始看到的是什么;
然后细看 仔细看看到了„„
再反复看,多角度看看到„„想到„„
从„„看到„„再看到„„看出„„想到„„
(2)比赛规则:看得仔细、发现最多、最有趣、先举手、讲得大声、讲得清楚、讲得精彩„„听得仔细者都有奖。
单设:慧眼奖,巧嘴奖
三、拓展:善于发现的乐趣。
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仔细观察的乐趣。师现场创设观察的情境,激起观察和说话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课时习作指导
1、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老师和大家一样,渐渐发觉了观察带给我们的快乐。这节课老师想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份快乐。谁愿意把自己在课余观察的快乐传递给大家?
2、指名试说,师生共同点评。
着重从以下几点入手:
⑴观察了什么事物,怎样观察的?
⑵有什么新的发现?
⑶在观察过程中,什么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每个人根据这位同学讲过的内容各取一个题目。
⑴学生说题目,师整理。
⑵你喜欢哪个题目,为什么。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察,若把它写下来,肯定很有意思,写时的注意什么呢?讨论明确:
⑴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深刻、深受感动的内容写下来。
⑵能不拘形式的写下来,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坚持写日记。可以选几则自己觉得满意的日记,认真的进行修改加工。作为一篇习作,题目可以用《观察日记------》,要注意日记的格式。
⑶选自己喜欢的方式精心拟题。
5、学生起草,教师巡视。
6、学生就某一片交流,共同评议。
2、修改或批改,着重与用词是否得当,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清楚。
第四课时 作文讲评
1、教师在批改过程中,可选以下几类典型,作为学生评议内容及方向。
⑴同一事物,不同观察,描写角度的对比。
⑵同一内容描写,粗略与细致的对比。
⑶优秀习作的赏析。
2、根据评议自我修改文稿。
3、誊写习作。
第五篇:北师大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课题:
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3、朗读课文,体会儿子从钓到鲈鱼到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儿子从钓到鲈鱼到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得到的启示。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你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你会去归还,还是占为己有呢?当你考试时,监考老师有事走开了一下,你会作弊吗?不管是老师还是你们,都应该遇过这样的问题,当我们在选择应该怎么做的时候,是不是有点难啊?
(二)提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有跟我们一样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他是怎样选择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钓鱼的启示》。哪位同学愿意帮老师把课文题目写在黑板上?
(三)初步了解课文
谢谢这位同学的帮忙,字写得不错。“启示”是什么意思呢?(生回答:启示是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的意思。)《钓鱼的启示》,从课题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故事是发生在钓鱼的时候,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先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用笔圈出新字词和不懂的字词,大体了解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1、学习生字词
经过5分钟的阅读,相信同学们应该都大概了解了这个故事,也找到了不少生字词。哪位同学想挑战一下老师,看谁能把生字词读得一字不错?
鲈鱼
鱼饵 操纵
鱼鳃 翕动
皎洁 嘴唇
沮丧
抉择 告诫
实践
/ 12
(第一位学生起来读生字词)读的确实不错。哪位同学有胆量帮老师应战?(第二位学生起来读生字词)都很好,可见同学们都很认真。现在同学们请看屏幕,这是由课文中的生字组成的词串,同学们一起大声读,要求看清楚,读准确,读整齐。(出示幻灯片)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在这个词串中,有哪些字词是不懂的吗?(让学生识读全部词串,并提出问题。)(老师或者学生解答问题。重点解释“乞求”、“不容争辨”、“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涟漪:细小的波纹。
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翕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皎洁:(月亮)明亮而洁白。乞求:请求(对方)答应。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说。诱惑:吸引。抉择:挑选,选择。
告诫:警告劝戒(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2、深入课文,体验情感。
从我们学习的词串中,我们可以对文中的故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现在,给4分钟时间,头2分钟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后2分钟上下桌同学进行交流。(生回答)(板书:钓鱼、放鱼、启示)师:根据板书,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写了“我”小时候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可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受到终生的启示。
这位同学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现在一起来学习钓鱼的部分1-3自然段。
(四)学习钓鱼部分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我”钓到了一条什么样的鱼?
/ 12
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师: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这条鱼大得很吗?(生读-师范读-全班读)师:嗯,我也感受到鲈鱼很大。其他同学还画到了哪些句子?
师:从以上三位同学的回答我们知道作者钓到了大鲈鱼”。(教师板书:钓到了大鲈鱼)师:鲈鱼除了大的特点,还有什么魅力? 师:哪句话说鲈鱼漂亮的,请用横线画出来。
(生: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师:读了这句子后,你知道我和父亲当时心情是怎样的? 师:让我们一起怀着高兴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我感受到大家钓到了漂亮的大鲈鱼时高兴的心情。面对这样一条诱惑人的鱼,我当然是希望把它留下。同学们从第二自然段中找找,我把鱼留下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儿子
父亲
钓鱼
得意
再没有说话
放鱼
依依不舍
没有商量的余地
作业布置:预习笔下生花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 12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知道了我和父亲钓到这么大,这么漂亮的鲈鱼时欣喜、得意的心情,他们面对这么诱人的鱼时,作出了怎样的选择?请同学们自由朗读4-9自然段,用~~~画出我和父亲的对话。
(生: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地争辩着,哭出了声。)
师:嗯,这位同学找得很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想一想他们当时的心情。师:刚才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没有把我和父亲的心情读出来,现在我给大家范读,大家认真地体会当时他们的心情。
师:现在请女同学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男生评点。
师:请看屏幕出示的句子: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男生读,女生思考从哪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很喜爱这鲈鱼的?(生:盯、好一会儿)
师:这两个词可以看出父亲欣赏鲈鱼的时间很长,对它很喜爱。从“盯”这个动作,我们仿佛看到父亲在思索着,他在思索着什么呢?同桌讨论一下。(生:要不要把鱼留下。)
师:这么大、这么漂亮的鲈鱼,而且当时只有他们父子俩,父亲为什么没有让我把鲈鱼留下?(生:因为还没有到捕捞时间。)
师:是啊,父亲盯着诱人的鱼正经历着道德的考验,是把鱼留下还是放鱼。父亲选择了放鱼。(板书:放鱼)
师:父亲是怎样劝阻我放鱼的?(生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当我听到父亲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心里如何想?(生:急切,我的心里想:好不容易才钓到这么大的鱼,您为什么要我放掉?或我很想把这鱼留下。)
师:同学们一起读读我的急切和不解??全生:“爸爸!为什么?”
师:面对孩子的不解,父亲是怎样回应的???全生:“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 12
师:从这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谁愿意给我们读出父亲的坚决。
师:面对态度坚决的父亲,我只能发出大声的争辩??全生: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师:即使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父亲依然不动摇,同学们用~~~从第9段中找出父亲态度坚决的句子。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的态度坚决?
师:最后,我在父亲的压迫下把鱼依依不舍地放走。三十四年后呢,我是否明白了父亲的苦心呢?
师:你从哪里读懂的?
师:这一段可是全文的重点段,再认真地默读一遍吧
师:老师发现:这一段又提到了当年钓到的那条鱼,(投影:“我再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师:这句话里有条鱼很特别呀 师:这里指文中的大鲈鱼吗?
师:在漫漫人生之路上,让我心动、给我诱惑的会是什么呢? 师:你知道“我”是怎样面对这些诱惑的吗? 师:是谁教会了“我”如何作出这样正确的选择的? 师:还记得父亲告诫“我”的话吗
师:这里的“是”和“非”分别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回忆前面的内容,作者做什么是对的,而什么是错的?
师:对啊,11岁的我面对这么大、这么漂亮的鱼时,我没法作出正确的选择,而我在父亲正确的教育下把鱼放走了,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当我遇到金钱的诱惑时,我就会想起父亲的告诫?? 师:于是,我义无反顾地选择放弃,因此,我会从中获得?? 师: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当我遇到荣誉的诱惑时,我就会想起父亲的告诫?? 师: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因此,我会从中获得?? 师:正因为我从小就受到了父亲这样严格的道德教育,在面对种种诱惑时,我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34年后,当年那个沮丧的小男孩才能成为一位著名的?? 师: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师:可见,一个人要健康成长,必须学会??(指板书)“放弃诱惑”!能做到这一点,首要的 5 / 12
是学会自律(板书:学会自律)你们说对吗?
师:让我们再第十段读一遍,来更深地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吧 师: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
师:你们能承认到自己的错误,老师非常敬佩你们的勇气。《钓鱼的启示》不只教会了文中的“我”怎样做人,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做一个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人。师:读了这个故事,老师想起了法国思想家用孟德斯鸠的一句话(投影:“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别人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
师:老师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勇敢地挑战自我,做一个高尚的,有美德的人!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儿子
父亲
钓鱼
得意
再没有说话
放鱼
依依不舍
没有商量的余地
作业布置:预习笔下生花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 谁说没有规则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二是学习掌握“垃、圾”等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3、三是能够在重点的词语下加点,在重点的句子下面画波浪线。
4、四是能够从现实生活出发,续写诗歌。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二是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一些关于不遵守规则而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
/ 1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1、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2004年全国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达10万人,高居全球榜首,占世界的1/5。
2、由于游人不遵守动物园管理规则乱投喂食物,致使动物死亡。
3、有些工厂不遵守环境保护规则随意向江河排放有毒污水。
师:看了这些情况,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谈各自的感想。)
二、借助课题初读课文
师:(小结学生的感想后提问)你们认为“规则”是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边读也思考,并做好标注。(生自读课文。)全班交流:规则是什么?
三、精读感悟
1、师:(小结交流情况)同学们都有自己各自的“规则观”,其实事事都有规则,大家遵守了规则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美好。
2、学习第1小节。抓住“明明白白”这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回头一笑”、“别人也这样做”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充分讨论这类的言行,再让学生设想
一下这样做的后果,使学生认识到规则是需要自觉维护和遵守的,要主动抵制不良习惯,不要随波逐流。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读好“明明白白”、“回头一笑”等。
3、总结学习第1小节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学习2、3、4小节。引导学生抓住“满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这些提示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进一步深入理解某些人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进行自省,从而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谁说没有规则 规则是什么?
作业布置:填写练习册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 12
第二课时
一、调动情感,续写诗歌。
1、师: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了许多条规则,而且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你们一定会遵守这些规则的。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规则,你们想一想,说一说,好吗?(生说自己在生活中认识到的一些规则。)师出示课件(几组其它的社会规则)
2、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仿写。
3、全班交流自编的诗歌。围绕“如何遵守规则”展开评论。
4、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又有哪些收获?(生说)我们都应该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小公民,我相信,大家都遵守规则,祖国会更加美好!
五、课堂作业: 仿写诗歌。
板书设计:
谁说没有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遵守规则从小做起
/ 12
作业布置:填写练习册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 语文天地
(八)教学目标:
1、学习日积月累、初显身手。
2、学习开卷有益,明确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表达说明性语言。
教学难点:
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表达说明性语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继续指导学生摘录笔记的方法。
1、观察词语的特点。/ 12
2、摘录的方法二:可按不同的内型积累。
3、根据不同的内型积累词语。
4、读一读。
二、初显身手
1、玩游戏“传口令”。
2、寻找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3、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4、制定规则。
5、依照规则重新游戏,继续修改规则中的不足。
6、感悟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我的摘录笔记绕口令
作业布置:填写练习册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1第二课时
一、学习《诺言》
1、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什么是诺言?谁说的诺言?说了什么诺言?
2、分角色读对话。
3、按照要求做摘录笔记。
4、交流笔记。
5、拓展练习。
6、实践作业:编排课本剧。
二、练习制作规则。
1、为你喜欢的游戏写规则和玩法说明。
2、考察我们的校园生活,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建立规则?和同学们讨论,制定规则。
3、学生交流,并进行习作。板书设计:
(1)观察游戏的过程。
/ 12
(2)介绍时,语言要简洁,叙述要清楚。(3)写后,思考有无遗漏。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诺言 作业布置:填写练习册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制作我们的规则12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