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规则
教材分析:
本单元编排了两篇主题课文,《钓鱼的启示》和《谁说没有规则》,另有一篇自读课文《诺言》。“语文天地”安排了写读书笔记摘抄、自学生字词、体会排比句中并列和层进的关系等练习。还引导学生进行错别字的统计,帮助学生自觉低防止和纠正错别字。随同课文的“金钥匙”辅导学生阅读时把自己放进去,入情入境地阅读;单元最后的“金钥匙”辅导学生如何品味找出来的重点词语。“笔下生花”要求围绕“规则”选择作文。教学目标:
1、通过充分的、多种形式的读书,品味重点词语,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到在任何时候能做到严守规则的确不易,懂得遵守规则的意义。
2、把自己放到作品中去阅读,体会任务的心理,入情入境。继续练习标画问题、分类处理问题、点画重点词句,学习品味重点词句的方法。
3、理解“悲哀、诱惑、骄傲、余地、实施、教诲、规则、满不在乎“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4、体会排比句中”并列、层进“表达效果,抄写句子。
5、认字10个,其中2个多音字;写字12字。继续练习写摘录笔记,练习独立识字。统计错别字率,增强防止和纠正错别字的自觉性。
6、通过为《钓鱼的启示》写规则、背诵名言警句、做传口令的游戏、自读课文《诺言》等活动,进一步体会规则的重要性,提高遵守规则的自觉性。
7、“笔下生花”记叙自己对待规则的事情。课时安排:7课时。
钓鱼的启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2)能正确抄写描写月夜美丽景色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句。(3)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体验感悟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并能概括“我”的心情变化的过程。(3)通过质疑释疑,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四、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解决课中生字、词,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提醒了解钓鱼的过程,查阅鲈鱼的基本资料。
3、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谁和爸爸妈妈一块钓过鱼?好钓吗?最大钓过多大的,这样的时候多吗?当你钓到大鱼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如果这时有人让你把它放了,你愿意吗?如果不愿意,你会怎么想?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文中的小詹姆斯就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遇到了这样的情况,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吧。
(二)整体感知,读文探究
1、学生自读课文,以小组单位扫清字词障碍。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自读课文,解疑:小詹姆斯是怎么做的?文中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提示:或者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4、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教师小结:钓鱼 放鱼
启示)
(三)初读课文,明确启示
1、这次钓鱼给了“我”什么启示呢,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2、学生接读课文
3、学生评价,并回答所提的问题
4、出示课件: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5、小结:得到这个启示是非常不容易的,他是怎样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和作者回到那三十四年前的晚上,那个月光如水的晚上,去回味那令人激动的时刻。
(三)精读细品,深入感悟
1、学生默读课文3-11自然段,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同学们对詹姆斯的心理前后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能说一说詹姆斯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吗?(生说)
2、你们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呢?请认真默读课文,想一想。等会儿用“读到……,我感到……”的句式和同学们交流。
3、学生认真默读思考,并在相应的地方作批注,老师巡视。
4、班上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⑴理解句子:“突然,詹姆斯的鱼竿猛地被拉弯了,他马上意识到那是个大家伙。他吸了一口气使自己镇静下来,开始慢慢地遛那个大家伙。”(出示课件)
①理解“猛地”“镇静”“遛”等。
②体会詹姆斯的紧张与镇定。(通过读句子体验)(出示课件)⑵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詹姆斯的激动之情。
⑶同桌练读6至11段中的对话描写,体会詹姆斯的不情愿、抗议。⑷理解读:“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睁开了眼睛,弯下腰,小心翼翼地把鱼钩从那大鱼的嘴上摘下来,双手捧起这条沉甸甸的、还在不停扭动着的大鱼,吃力地把它放入水中。”(出示课件)
抓住重点词“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捧起”“沉甸甸”“吃力地”体会他的悲哀。
⑸爸爸坚决要詹姆斯放掉那条大鱼,爸爸是怎么想的?你觉得爸爸是怎样的一个人?如果你在那里,你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
⑹詹姆斯后悔吗?从哪里看出来?詹姆斯是怎样的一个人?引导学生在朗读与感悟中体验。出示重点句:
“当遇到道德的问题时,这条大鱼就会出现在他的眼前。”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内容理解重点句(难点句):捕捉鲈鱼的时间还没有到,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就是这么简单;可是实践道德,就要放掉到手的鱼,就要放弃个人利益,这样做起来不那么容易了!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地针对学生的感受和理解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地从内心感受詹姆斯在服从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为,懂得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5、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是怎样做的?请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和体验想一想,说一说。
提示:
学校里,教师多给了分数,没人知道,对于这样的与你怎么办? 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去归还,还是将错就错?
过马路时,红灯亮了,周围没有警察叔叔,冲过去,还是等一等?
(四)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
——孟德斯鸠(法国著名思想家)
“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
尊。”
——毕达哥拉斯(希腊哲学家)
2、学生自读。
(五)布置作业:为湖边的木牌写一个钓鱼须知。
(六)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我”心情变化:心情得意——急切——哭出声——乞求——依依不舍
启示:
拒绝诱惑
道德实践
做一个遵守规则、诚实守信的有道德的人
谁说没有规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能抓住关键词,感情朗读诗歌,在读中理解诗歌内容。
2、通过学习,懂得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必要性,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3、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进行仿写练习。教学重点:
通过讨论,了解自觉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续写诗歌。课前准备: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出课题。
同学们,昨天老师让大家到生活中寻找规则,谁能把自己收集到的规则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原来规则就在我们的生活中,社会生活有规则,学校生活有规则,家庭生活也有规则,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谁说没有规则》。
二、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歌,可以大声朗读、小声地读,也可以默读,遇到生字多读两遍,用喜欢的方式学会它。
2、“开火车”检测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抓住重点字词(如“饼”“喂”“瞪”)理解字义,引导学生说说记字方法。
三、再读诗歌,领悟诗意。
1、四人小组选择喜欢的小节读一读,读后讨论:(1)这节小诗写了什么规则?(2)主人公为什么不遵守规则?
(3)要读好这小节该注意哪个词语?用怎样的语气读?
2、小组发言人汇报本组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抓住“回头一笑”、“满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关键词语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各小节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师生感情朗读诗歌。
4、同桌结合插图说一说,假如像诗中的主人公那样不遵守规则会发生什么后果?
5、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我们该如何遵守规则?
四、拓展学习,发散思维。
1、四人小组说说:你发现校园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规则的不良现象?
2、根据观察到的不良现象,依照诗歌写一段。
3、大组活动:交流作品,推荐佳作。
4、作品展示。
五、总结延伸,培养兴趣。
1、学生谈学小诗后的感受。
2、布置活动,课后延伸。
师总结:规则与我们密不可分,如果大家为了贪图方便和一时痛快而不遵守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一片混乱,所以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从现在做起,从遵守身边的小规则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把遵守规则落实到实际中,我建议同学们从今天开始开展“做守规则的小学生”活动,人人充当监督员,争做守规则的小学生,学期结束评出班中“最守规则的小学生”。
六、布置作业。
在班中开展“做守规则的小学生”活动,通过评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由课内的认知到课外的实际行动,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板书设计: 谁说没有规则
随意喂食————伤动物 翻越界栏————伤自己 乱扔垃圾————伤环境 插队抢座————伤公平
第二篇:北师大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课题:
钓鱼的启示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书写。
3、朗读课文,体会儿子从钓到鲈鱼到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儿子从钓到鲈鱼到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得到的启示。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你买东西时,售货员多找了钱,你会去归还,还是占为己有呢?当你考试时,监考老师有事走开了一下,你会作弊吗?不管是老师还是你们,都应该遇过这样的问题,当我们在选择应该怎么做的时候,是不是有点难啊?
(二)提示课题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有跟我们一样有过这样的经历,那他是怎样选择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钓鱼的启示》。哪位同学愿意帮老师把课文题目写在黑板上?
(三)初步了解课文
谢谢这位同学的帮忙,字写得不错。“启示”是什么意思呢?(生回答:启示是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的意思。)《钓鱼的启示》,从课题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个故事是发生在钓鱼的时候,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先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用笔圈出新字词和不懂的字词,大体了解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1、学习生字词
经过5分钟的阅读,相信同学们应该都大概了解了这个故事,也找到了不少生字词。哪位同学想挑战一下老师,看谁能把生字词读得一字不错?
鲈鱼
鱼饵 操纵
鱼鳃 翕动
皎洁 嘴唇
沮丧
抉择 告诫
实践
/ 12
(第一位学生起来读生字词)读的确实不错。哪位同学有胆量帮老师应战?(第二位学生起来读生字词)都很好,可见同学们都很认真。现在同学们请看屏幕,这是由课文中的生字组成的词串,同学们一起大声读,要求看清楚,读准确,读整齐。(出示幻灯片)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在这个词串中,有哪些字词是不懂的吗?(让学生识读全部词串,并提出问题。)(老师或者学生解答问题。重点解释“乞求”、“不容争辨”、“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涟漪:细小的波纹。
小心翼翼:非常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翕动:翕,收敛。(嘴唇)一张一合。皎洁:(月亮)明亮而洁白。乞求:请求(对方)答应。不容争辩:不允许争论、辩说。诱惑:吸引。抉择:挑选,选择。
告诫:警告劝戒(多用于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
2、深入课文,体验情感。
从我们学习的词串中,我们可以对文中的故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现在,给4分钟时间,头2分钟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后2分钟上下桌同学进行交流。(生回答)(板书:钓鱼、放鱼、启示)师:根据板书,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写了“我”小时候和父亲去钓鱼,“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大鲈鱼可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使“我”从中受到终生的启示。
这位同学简明扼要地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现在一起来学习钓鱼的部分1-3自然段。
(四)学习钓鱼部分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2、3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我”钓到了一条什么样的鱼?
/ 12
师: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师:能用你的朗读告诉我,这条鱼大得很吗?(生读-师范读-全班读)师:嗯,我也感受到鲈鱼很大。其他同学还画到了哪些句子?
师:从以上三位同学的回答我们知道作者钓到了大鲈鱼”。(教师板书:钓到了大鲈鱼)师:鲈鱼除了大的特点,还有什么魅力? 师:哪句话说鲈鱼漂亮的,请用横线画出来。
(生: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师:读了这句子后,你知道我和父亲当时心情是怎样的? 师:让我们一起怀着高兴的心情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我感受到大家钓到了漂亮的大鲈鱼时高兴的心情。面对这样一条诱惑人的鱼,我当然是希望把它留下。同学们从第二自然段中找找,我把鱼留下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儿子
父亲
钓鱼
得意
再没有说话
放鱼
依依不舍
没有商量的余地
作业布置:预习笔下生花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 12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知道了我和父亲钓到这么大,这么漂亮的鲈鱼时欣喜、得意的心情,他们面对这么诱人的鱼时,作出了怎样的选择?请同学们自由朗读4-9自然段,用~~~画出我和父亲的对话。
(生: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地争辩着,哭出了声。)
师:嗯,这位同学找得很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想一想他们当时的心情。师:刚才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没有把我和父亲的心情读出来,现在我给大家范读,大家认真地体会当时他们的心情。
师:现在请女同学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男生评点。
师:请看屏幕出示的句子: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男生读,女生思考从哪些词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很喜爱这鲈鱼的?(生:盯、好一会儿)
师:这两个词可以看出父亲欣赏鲈鱼的时间很长,对它很喜爱。从“盯”这个动作,我们仿佛看到父亲在思索着,他在思索着什么呢?同桌讨论一下。(生:要不要把鱼留下。)
师:这么大、这么漂亮的鲈鱼,而且当时只有他们父子俩,父亲为什么没有让我把鲈鱼留下?(生:因为还没有到捕捞时间。)
师:是啊,父亲盯着诱人的鱼正经历着道德的考验,是把鱼留下还是放鱼。父亲选择了放鱼。(板书:放鱼)
师:父亲是怎样劝阻我放鱼的?(生读: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师:当我听到父亲说,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心里如何想?(生:急切,我的心里想:好不容易才钓到这么大的鱼,您为什么要我放掉?或我很想把这鱼留下。)
师:同学们一起读读我的急切和不解??全生:“爸爸!为什么?”
师:面对孩子的不解,父亲是怎样回应的???全生:“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
/ 12
师:从这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谁愿意给我们读出父亲的坚决。
师:面对态度坚决的父亲,我只能发出大声的争辩??全生: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师:即使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父亲依然不动摇,同学们用~~~从第9段中找出父亲态度坚决的句子。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父亲的态度坚决?
师:最后,我在父亲的压迫下把鱼依依不舍地放走。三十四年后呢,我是否明白了父亲的苦心呢?
师:你从哪里读懂的?
师:这一段可是全文的重点段,再认真地默读一遍吧
师:老师发现:这一段又提到了当年钓到的那条鱼,(投影:“我再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师:这句话里有条鱼很特别呀 师:这里指文中的大鲈鱼吗?
师:在漫漫人生之路上,让我心动、给我诱惑的会是什么呢? 师:你知道“我”是怎样面对这些诱惑的吗? 师:是谁教会了“我”如何作出这样正确的选择的? 师:还记得父亲告诫“我”的话吗
师:这里的“是”和“非”分别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回忆前面的内容,作者做什么是对的,而什么是错的?
师:对啊,11岁的我面对这么大、这么漂亮的鱼时,我没法作出正确的选择,而我在父亲正确的教育下把鱼放走了,获得了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当我遇到金钱的诱惑时,我就会想起父亲的告诫?? 师:于是,我义无反顾地选择放弃,因此,我会从中获得?? 师: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当我遇到荣誉的诱惑时,我就会想起父亲的告诫?? 师:于是,我毫不犹豫地选择放弃,因此,我会从中获得?? 师:正因为我从小就受到了父亲这样严格的道德教育,在面对种种诱惑时,我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34年后,当年那个沮丧的小男孩才能成为一位著名的?? 师: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师:可见,一个人要健康成长,必须学会??(指板书)“放弃诱惑”!能做到这一点,首要的 5 / 12
是学会自律(板书:学会自律)你们说对吗?
师:让我们再第十段读一遍,来更深地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吧 师: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做的?
师:你们能承认到自己的错误,老师非常敬佩你们的勇气。《钓鱼的启示》不只教会了文中的“我”怎样做人,同时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要做一个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人。师:读了这个故事,老师想起了法国思想家用孟德斯鸠的一句话(投影:“衡量一个人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别人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
师:老师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勇敢地挑战自我,做一个高尚的,有美德的人!
板书设计:
钓鱼的启示
儿子
父亲
钓鱼
得意
再没有说话
放鱼
依依不舍
没有商量的余地
作业布置:预习笔下生花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 谁说没有规则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二是学习掌握“垃、圾”等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3、三是能够在重点的词语下加点,在重点的句子下面画波浪线。
4、四是能够从现实生活出发,续写诗歌。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二是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他语文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一些关于不遵守规则而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
/ 1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1、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2004年全国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达10万人,高居全球榜首,占世界的1/5。
2、由于游人不遵守动物园管理规则乱投喂食物,致使动物死亡。
3、有些工厂不遵守环境保护规则随意向江河排放有毒污水。
师:看了这些情况,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谈各自的感想。)
二、借助课题初读课文
师:(小结学生的感想后提问)你们认为“规则”是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边读也思考,并做好标注。(生自读课文。)全班交流:规则是什么?
三、精读感悟
1、师:(小结交流情况)同学们都有自己各自的“规则观”,其实事事都有规则,大家遵守了规则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美好。
2、学习第1小节。抓住“明明白白”这个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回头一笑”、“别人也这样做”的心理状态,让学生充分讨论这类的言行,再让学生设想
一下这样做的后果,使学生认识到规则是需要自觉维护和遵守的,要主动抵制不良习惯,不要随波逐流。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读好“明明白白”、“回头一笑”等。
3、总结学习第1小节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学习2、3、4小节。引导学生抓住“满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这些提示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进一步深入理解某些人的心理状态,促使学生进行自省,从而懂得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四、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谁说没有规则 规则是什么?
作业布置:填写练习册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 12
第二课时
一、调动情感,续写诗歌。
1、师: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了许多条规则,而且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你们一定会遵守这些规则的。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规则,你们想一想,说一说,好吗?(生说自己在生活中认识到的一些规则。)师出示课件(几组其它的社会规则)
2、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仿写。
3、全班交流自编的诗歌。围绕“如何遵守规则”展开评论。
4、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又有哪些收获?(生说)我们都应该做一个遵守规则的小公民,我相信,大家都遵守规则,祖国会更加美好!
五、课堂作业: 仿写诗歌。
板书设计:
谁说没有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遵守规则从小做起
/ 12
作业布置:填写练习册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课题: 语文天地
(八)教学目标:
1、学习日积月累、初显身手。
2、学习开卷有益,明确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表达说明性语言。
教学难点:
用简洁、平实的语言表达说明性语言。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继续指导学生摘录笔记的方法。
1、观察词语的特点。/ 12
2、摘录的方法二:可按不同的内型积累。
3、根据不同的内型积累词语。
4、读一读。
二、初显身手
1、玩游戏“传口令”。
2、寻找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3、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4、制定规则。
5、依照规则重新游戏,继续修改规则中的不足。
6、感悟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我的摘录笔记绕口令
作业布置:填写练习册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1第二课时
一、学习《诺言》
1、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什么是诺言?谁说的诺言?说了什么诺言?
2、分角色读对话。
3、按照要求做摘录笔记。
4、交流笔记。
5、拓展练习。
6、实践作业:编排课本剧。
二、练习制作规则。
1、为你喜欢的游戏写规则和玩法说明。
2、考察我们的校园生活,你觉得哪些地方需要建立规则?和同学们讨论,制定规则。
3、学生交流,并进行习作。板书设计:
(1)观察游戏的过程。
/ 12
(2)介绍时,语言要简洁,叙述要清楚。(3)写后,思考有无遗漏。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 诺言 作业布置:填写练习册 教学反思:(红色笔书写)
制作我们的规则12 / 12
第三篇:新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 尊严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尊严”为主题,编排了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囚歌》写叶挺将军在敌人暗无天日的监狱中终日忍受着敌人的残酷迫害,但是他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晏子使楚》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为了他的尊严》记叙的是老妇人启发乞丐的尊严,促使读鄙弃改成了一名自信、自重的成功人士。这几篇文章描写的人物背景不同,性格各异,但都很有尊严。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部分学生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部分学生却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目标
学会28个生字,会运用生字进行组词、写话,在平日交流中使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学习《囚歌》能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叶挺将军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伟共产主义事业而献身的壮志豪情。了解《晏子使楚》这个故事,并能进行复述,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正气。
重点难点
能够把自己平日的所见、所闻中与尊严有关的故事和事情,进行所想、所感,然后整理写下来。
教学策略
能够继续积累学习中的词语和名言警句,进行运用。阅读《嗟来之食》,并结合此文章展开辩论,在收集资料、处理资料中提高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囚歌》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甚至献出自己的宝贵生命。今天我们要学的《囚歌》,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他们在敌人的监牢里,面对毒刑拷打写下来的。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
二、检查生字
1、形近字组词。
囚(囚犯)
棺(棺木)
敝(敝帚自珍)
因(因为)
官(官司)
敞(宽敞)
2、辨析多音字。
热血
3、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1)囚歌:被囚禁在敌人监狱里的人写的诗歌。
(2)永生:永远活着,永久的生命。本文指革命烈士为革命事业献身的精神永不磨灭。
(3)人:坚定的革命者。
(4)狗:革命者队伍中的叛徒。
(5)地下的烈火:人民革命的熊熊大火。
(6)活棺材:监牢。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三、初读诗歌,了解背景、诗题
1、了解作者生平。
(1)师:《囚歌》这首诗歌的作者是谁呢?(叶挺)
谁来介绍一下这位作者?
(2)指名回答。
(30教师简介作者。
《囚歌》是叶挺同志被囚禁在重庆歌乐山渣滓洞集中营时,用铅笔写在牢房墙壁上的一首诗。
叶挺是广东惠阳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
命军独立团团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抗战时任新四军军长。1941年皖南事变时被国民党非法逮捕。1946年3月4日,在中共中央的坚决要求下获得自由。4月8日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飞机失事遇难。
2、解题。
(1)师: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把诗歌读一遍,想一想,课题中的 “囚”是什么意思?囚歌又是什么意思呢?
(2)指名回答。
(从字形上看,人被四堵高墙紧紧围住,如笼中之鸟,失去自由。“囚”的意思是把人关在监狱里。“囚歌”在本文指革命者在敌人监狱里写的诗歌。)
3、师:我们知道了作者在恶劣的环境里还能写下这么激昂的诗篇,到底作者是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朗读《囚歌》
1、指名朗读诗歌
2、师:朗读着首诗歌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相信大家在理解诗歌内容之后肯定会明白的。
二、讲读第一节
1、生自由读一读第一节。
师:想一想,叶挺同志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这首诗的?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 请把它们划出来。
2、师:这里的“人”和“狗”指的是什么?
(“人”指坚定的革命者,“狗”指革命队伍中的叛徒。)
3、师:读完这节诗,你明白了什么?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是指牢房中的革命者所要走的路被敌人锁得紧紧的。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指为牢房中的叛徒所准备的道路是敞开的,只要你叛变革命,随时都可以爬出牢房。
“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指国民党反动派在声嘶力竭地叫喊诱骗革命者变节投降充当叛徒。
4、师:当我们明白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威逼利诱的卑劣手段和丑恶嘴脸,朗读这一节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们试着读一读。然后,四人小交流。
5、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一个声音……给你自由!”这句是敌人对革命者的诈骗,“自由”不过是一种诱饵,朗读时要表现出敌人的阴险狡猾。
“自由”二字要读得虚伪、轻浮、声音拖长些。)
6、师:大家都读知道要用读出反动派阴险狡猾的语调,那么,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敌人的愤怒,对叛徒的厌恶和痛恨的思想感情。)
7、师:让我们怀着这种语气把第一小节读一读。
过渡:
这一节诗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者。当时摆在狱中革命者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坚
贞不屈,意味着失去自由,甚至生命;充当叛徒,出卖革命,将得到自由。作者选择哪一条路呢?第二节诗告诉了我们。
三、讲读第二节诗
1、指名读第二节诗。
2、思考:作者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作出怎样的回答?
3、如何理解这几句话?
我迫切希望得到自由,但我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真正的革命者是决不会向敌人屈膝投降当叛徒的。
4、师:这节诗中也有一个“自由”,它跟第一节诗中有什么不同?
5、指名回答。
(第一节诗:所谓的自由;第二节诗:真正的自由。)
6、师:诗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该怎样读?
(表达叶挺同志决不向敌人屈膝投降的决心,表现了革命者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读要坚定、有力、高昂)
7、指名读,全班评析,学生再读。
过渡:
为什么叶挺同志有这么强烈的决心,是什么支持着他为革命事业而献身?诗歌中哪里告诉我们?(第三节诗)
四、讲读第三节诗
1、全班齐读第三节。
2、师:诗中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作者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3、四人小组交流、汇报。
(1)“地下的烈火”比喻革命的烈火,指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力量。
(2)“活棺材”指囚禁革命者的牢房,又指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的旧社会。
4、师: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决不会向敌人屈服,因为他心中充满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所以,诗人决定怎么做?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叶挺同志为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宁愿献出自己生命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5、师;该怎样读才能读出作者的壮志豪情?
(“地下的烈火”、“一齐烧掉”、“得到永生”等词语读时要铿锵有力,语气逐渐激昂,节奏加快。)
6、指名读,全班评析,学生再读。
五、指导朗读
1、确定停顿处。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里爬出。
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2、指名读——学生评价——指名读——全班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朗读背诵《囚歌》。
3、完成《伴你成长》。
4、预习《晏子使楚》
2《晏子使楚》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题
1、师: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
2、板书课题,全班齐读——《晏子使楚》。
3、师:谁来说一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4、指名回答。
(晏子原名“晏婴”,“子”是古代对男人的一种尊称。使:出使。)
二、扫清生字。
1、开火车组词。
2、由生提问比较难写或要注意的生字。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
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2、生自读课文。
3、指名回答。
4、师: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3个)请同学们选择其中一个故事来谈谈晏子到了楚国以后就受到了楚王怎样的侮辱?用复述的形式把它介绍给你的组员。
5、四人小组交流。
6、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那么楚国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吗?出使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这节课我们所要关注的。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把文章速读一遍,用“-----”划出晏子出使结果的那句话。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引导:
(1)师: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哪位同学大声读出来?
(2)指名回答。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4、从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
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
1、师: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你认为横线上可以写些什么?
A、在这之前,楚王(不断地侮辱晏子)。
B、后来晏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挫败楚王的三次侮辱)。
C、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指名回答。
4、师:同学们可真认真,把长长的一篇课文就读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5、师: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三、学生交流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
楚王就叫人把城门关了,让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
(1)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
(2)指名回答。
(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1)师:该怎样读这句话(瞅、冷笑)。
(2)指名读,全班读。
(3)师:这句话表达了楚王对待晏子是什么态度?
(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
(1)师:楚王说这句话是要侮辱齐国人什么?联系上下文解释。
(2)指名回答。
(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过渡:
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四、学习晏子反击
1、师: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是哪个句子?
2、指名回答。
3、师:晏子为什么这么回答?他这么说的结果如何呢?
4、生: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狗国。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5、师: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从这次的回答中,我们又进一步体会到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他不仅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而且还把这种侮辱还给了楚王,让楚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番话的确巧妙。
6、小结
是啊,面对这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静的反驳,不卑不亢地把侮辱还给楚王,才能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又不伤了两国的和气。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而好戏还在后头。现在请大家利用这种方法学懂之后的二次反击,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
7、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8、全班交流完成习题。
A 上等人访问上等国,等人访问下等国。
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
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师:请大家思考,课后的第二个问题。它说的故事是文中的哪个部分?
10、指名回答。(第五自然段)
五、分析人物
1、师: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
2、指名回答。
A、晏子才智过人,有善辨的口才。
B、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目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C、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他才会理直气壮。
六、课外扩展——聪明人的题目:
有一次,爱国将领吉鸿昌在街上走,一个美国人走过来傲慢地说:“我去过一座岛,岛上就缺中国人和猪这两样东西。”吉鸿昌听了,不紧不慢地说:“……”
七、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完成《伴你成长》;
3、预习《为了他的尊严》。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侮辱)—————(反击)————结果
钻狗洞
是狗国
只好打开城门
没人才
下等国
只好赔不是
没出息
强盗国
只好陪着看
3《为了他的尊严》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尊严”这个单元,在前两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革命者叶挺和齐国的使者晏子,他们为了真理,为了国家始终坚贞不屈,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篇课文《为了他的尊严》,看看这篇课文又和尊严有什么关系。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师:课题中的“他”指的是谁?谁为了他的尊严 ?
2、指名回答。(妇人——乞)
过渡: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读读课文。
3、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妇人和乞丐讲了什么事,然后说给四人小组的伙伴听一听。
4、生自由读课文,四人小组交流。
5、师:课文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6、开火车生字接力组词。
7、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8、指名回答。
9、初读质疑。
(1)师: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在文章的上圈圈点点。你们做到了吗?请大家在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做个记号。
(2)学生朗读质疑。
(3)全班交流。
10、师: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到这,课后请大家思考课后的两个思考题。
第二课时
一、复述回顾
1、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为了他的尊严》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谁愿意来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说给大家听?
2、指名回答。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出示妇人的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再读这句话,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乞丐?是两个怎样的乞丐?
2、师:那个独臂乞丐开始就情愿搬吗?后来为什么搬了?
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的有关段落,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
(1)集体交流:学生抓住句子体会,独臂乞丐觉得自己是一个残疾人,已经非常可怜,妇人却让他搬砖,他很生气很不情愿。
(2)师:谁来读读课文中对乞丐的描写?
(体会“慷慨”的意思,并指导“慷慨”两个字的写法。)
(3)出示句子“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妇人,尖突的喉结像一枚橄榄上下滑动了两下。”
师:这句话要用来说明什么?
(抓住乞丐表情的变化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原来一只手也能干活,也有尊严。)
(4)师:谁能带着乞丐恍然大悟的表情把他内心的变化读出来。
(5)指名学生读乞丐干活时的样子。
师:说一说看到这一切感受到什么?
(“整整……才……”、“气喘如牛”、“布满灰尘”、“汗水濡湿”等词语体会这搬砖的活对独臂乞丐来说很不容易,而且又累又脏。)
(6)师:干了这么又脏又累的活,乞丐还生气吗?他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感激)为什么感激?
(7)师:带着感激之情,再读乞丐的话。他感激是什么?
(他感激的不仅仅是妇人给他的20元钱,更重要的是妇人的做法唤起了他的尊严。)
3、师:再来看看那位双手健全的乞丐,他为什么不搬砖?请同学们默读有关的段落,抓住句子体会。想象他的结果会怎样?
(他不仅仅是没有挣到20元钱,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自己的尊严。)
4、师:再读这句话“砖放在屋前和放在屋后都一样,可搬不搬对乞丐来说就不一样了。”
师: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
5、师:若干年后,成为董事长的乞丐又回到改变他一生的那位妇人家里,想不想听听他们说了些什么?请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6、师生分角色朗读,再次体会妇人的美好品质。
三、感情升华
1、师: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一定收获很多,你们想说点什么?
2、小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是尊严改变了乞丐的命运,也是尊严使我们感到了妇
人是高大而可敬的,尊严对我们每个人都是重要的,让我们珍惜尊严吧!
3、师:结合自己说一说你对“尊严”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
1、阅读短文《嗟来之食》,围绕着尊严这个主题,谈谈你对文中主人公的认识。
2、搜集有关“尊严”的格言和故事。
3、完成《伴你成长》。
板书设计:
为了他的尊严
妇人 乞丐(得到自尊)
搬砖挣钱
《语文天地》
第一课时
一、摘录笔记
1、继续用学过的方法积累新词、好句。
2、提醒学生自学生字,在积累的同时理解诗意。
3、读一读课文中摘录笔记的内容,体会因果关系句子。
A、先表明态度,后说明理由;
B、先说明理由,后表态度。
4、引导学生摘录课文中类似的因果关系的句子。
5、四人小组交流体会。
二、读一读
1、学生自读古诗句。
2、学生自学诗句,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句意。
3、四人小组交流诗句含义。
4、全班交流体会。
A、人要顺应天时,具备自强不息的精神。
B、有了财富,不能放纵自己,整天沉溺于酒色。看到贫穷的人,不能欺辱,面对威
武的武力也不去没有原则的屈就,这才是大丈夫。
C、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5、全班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尊严”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开卷有益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文意。
2、讨论:文章所表达的意思。
思考:“嗟来之食”的的含义。
3、学生复述课文。
4、讨论交流:展开辩论——那个人该不该吃黔敖的东西
二、辩论会
1、全班分为两组,展开辩论。
正方:那个人不该吃黔敖的东西
反方:那个人该吃黔敖的东西
2、正反方自由组合讨论。
3、全班交流。展开辩论。
4、教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导入习作主题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尊严)
今天,我们习作的题目是——一件尊重他人的事
二、完成习作
1、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全班谈论。
3、教师点评。
4、学生思考习作思路。
5、学生开始习作。
6、修改习作。
7、抄清习作。
第四篇: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教师集体备课专用表
学科:语文备课教师:时间:2011 课题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改观、程度、依赖、寄托、幻想、洞察、潜入、联系、原子核、因特网、哲学家、呼风唤雨、农耕社会、腾云驾雾、程控电话、归根结底”等词语。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3.情感目标
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 20 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二、自主学习、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习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修改意见
课题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课时
一、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文围绕哪一段来写的,勾出中心段(第一段)齐读。
2.抽生读第2自然段,找出关健词,师板书:
人类靠现代科学技术呼风唤雨
3.自读第3段,回忆历史,“千里眼”“顺风耳”指什么?说明什么?师板书:
过去用千里眼顺风耳寄托愿望
4.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科学技术发展之迅速、之神奇、之美好)。
5.默读第4段,勾画出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归纳、师板书:
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
电视电话因特网飞机火车远洋船
6.齐读第5段,师总结板书:
回顾历程科学创造神话美化生活
展望未来科技创造奇迹改善生活
二、联系实际讨论感受
设问:1.想想自己家里都有哪些科技产品?
2.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哪些舒适和方便?
3.人们的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有哪些改善?
三、畅谈收获总结提高
总结:1.齐读全文,感受“呼风唤雨的世纪”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3.20世纪已经过去,二十一世纪属于我们,同学们,你们将怎样畅想未来?
四、布置作业:(选做)
1.练笔:未来的 2.绘画:科幻画
3.办小报:科技之光
修改意见
课题
30.电脑住宅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和事物。
3.和同学就感兴趣的课文内容展开讨论,交流,感受现代科学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舒适和便捷。
4.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一边读一边想象电脑的神奇和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脑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伙伴。我们通过电脑学习、工作,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这节课,我们要去参观一栋由电脑控制、指挥的住宅,它与我们普通的住宅有什么不同呢?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再读课文,思考:电脑住宅与普通住宅有什么不同?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看看电脑住宅有哪些奇妙的功能?边读边想,用笔在相应的段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
2.学习小组交流、讨论。
3.集体交流:
(1)根据室外的气象资料进行调节,为主人提供舒适的家居环境。
(2)大门具有保安功能,防止不明人物进入住宅。
(3)通过电脑,可以调运屋内自己需要的物品。
(4)厨房有一套教人做菜的电脑装置。
(5)主人休息时,电脑给人们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
(6)浴室里,可通过电脑“预约”洗澡的时间。
4.高科技化的电脑住宅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在同学们所了解的其它的电脑住宅,还具有其它不同的功能吗?(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5.是啊,正因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才有了这一栋栋神奇的电脑住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人人都能住进这具有奇妙功能的电脑住宅。
(四)课外拓展
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栋电脑住宅,你打算怎样设计?想一想,写下来,在全班交流时一起来评一评,谁设计的是我们心目中的最佳住宅。
修改意见
课题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学新词;
2.理解一支恐龙怎演化成鸟类的过程,并有条理地说说;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书上恐龙图(恐龙能行走,并配叫声)。辽西地区发现的恐龙化石图、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段落(“其中,„„崭新的生活天地”),小黑板。
2.学生准备:各类恐龙的模型、图本、信息。字、词典。
一、课件出示书上恐龙图,引入课题
以前,同学们观看过恐龙展览,刚才屏幕上又再现了活灵活现的恐龙。下面,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
二、读课题质疑
1.齐读课题
2.质疑1.预习时读了课题,你产生了疑问吗?请举手。如有的学生没产生,就让他们再读读课题想想。2.产生了什么疑问?分别抽说。相同的意思,可能有不同的说法: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恐龙怎么能飞到天上去呢?奇怪!恐龙还会飞呀!
3.初步释疑
①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请举手,请再读读想想。不知道的请读课文找答案。(给一定的时间读书)
②范读、生边听边想。
③分别抽说(说得不对的,全班读书、争议、再说)
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出示课件,师讲解。第三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④过渡:这个问题放在第二节课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先学习生字新词,扫除阅读障碍。
三、学生字新词
1.出示小黑板生字新词。
2.提自学要求:学生字的音形,根据课文内容理解新词意思。互帮:不懂的词意,查字词典和同学商量。教师巡视,对差的引导。
3.分别抽读生字,说形和词意。
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
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见图或形)
不仅„„而且结合文中句子理解(后面意思比前面进一层)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
4.读生字新词(抽读、齐读、去掉音节读)
四、读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1.自读课文,句出不懂的词。
2.自查字、词典,不懂的同学商讨,教师巡视参与引导。
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
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
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
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
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
繁衍:逐渐增多
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
毋庸置疑:无须怀疑。
五、自读自悟第一、二自然段
1.先说方法:读懂每句话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2.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
3.小组讨论(要求:小组成员一起逐句讨论,有不同理解,说出理由)。
4.抽说,有不同意见可站起说出你的理解。
六、读全文
修改意见
课题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课时
一、引入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四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
二、阅读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一)读P151第2题: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我们来根据课文想象一下,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你对题目的要求怎么理解?(想象,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要认真阅读弄清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
(二)弄清共几句
①先读书,用序号标出。
②抽说,出错教师点拨。(这自然段长句多。如“庞大家族:冒号后的句子具体指出庞大家族有哪些。前后都是围绕相同内容说的。一共8句。)
(三)阅读、理解
1.默读想象,教师巡视引导。(给一定读书时间)
2.教师读,全体学生想象表演。(出示本段文字理解)
3.先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说,教师巡视引导。
4.小组讨论(要求:逐句讨论,每句意思。每人都说,不同的可根据课文内容讲出理由。达成共识。)教师巡视引导。
5.抽说,有不同意见,师生再谈、再说。(板收)
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有些温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能飞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孔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所以一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6.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a、引读;
b、齐读。
三、感悟
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以恐龙化石,科学家能推出恐龙成鸟类的演变过程。对此,你有什么感想?(讨论、抽说)
科学技术发展。多学科学文化,去钻研事物„„。
四、理解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P1513)
1.自读理解,并小声说说;
2.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理由)
3.抽说(恐龙种类多,演化成多鸟类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一支”用得准确。演化需要非常长的时期,所以用“温长的演化”很准确。)
4.同学们以后在用词说话,写作时,学习准确确地运用词语。
5.找找本文还有这样的句子,读读、想想、说说。
五、拓展
交流搜集到的各种恐龙的图片,模型和信息。
六、回家搜集动植物或古猿演化成人的过程,下节课交流 第三课时
一、交流搜集的信息
二、学写田字格字
1.自己观察田字格的字:1)、写时注意什么地方;2)、间架结构怎么安排
2.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3.抽说、补充
4.扩词
5.书写
三、评选优秀奖
修改意见
课题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2003年的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还记得吗?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在“神州五号”飞船上,除了我们伟大的飞行员──杨利伟叔叔,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们到底是谁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植物种子为什么要去作航天旅行呢?把你最感兴趣的语句勾画下来。
2.集体交流:
(1)科学家从参与太空“旅游”的植物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优良品种,加以推广,种植出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的农作物。
(2)为什么从太空回来的植物种子会发生变化?
(3)太空蔬菜是怎么形成的?(淘汰不良的,培育优良的,并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最终形成太空蔬菜。)
(4)太空蔬菜与我们地球上的蔬菜有什么不同?
A.外形:更大、更长、颜色的变化
B.味道:更鲜美
C.营养:更丰富,抗病力强
D.其他价值:药用、美化、绿化
(5)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课文以外的太空蔬菜或花卉,让我们一起来大开眼界吧!(指名学生上台进行介绍,后相互交流)
3.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就获得了如此的“魔力”,那么谁是那位伟大的魔法师呢?
4.总结:
科学的领域无边无际,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在这片领域进行着不断的开发、创新,才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修改意见
课题
32.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大意。
2.学习课文,了解我国生物科学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奇迹,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太空蔬菜、花卉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2003年的10月15日至16日,我国航天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还记得吗?对,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发射成功。在“神州五号”飞船上,除了我们伟大的飞行员──杨利伟叔叔,还有一批特殊的乘客,那它们到底是谁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1.请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到底是谁?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植物种子为什么要去作航天旅行呢?把你最感兴趣的语句勾画下来。
2.集体交流:
(1)科学家从参与太空“旅游”的植物种子中筛选培育出优良品种,加以推广,种植出产量高、品质好、生命力强的农作物。
(2)为什么从太空回来的植物种子会发生变化?
(3)太空蔬菜是怎么形成的?(淘汰不良的,培育优良的,并经过四代以上的培育,最终形成太空蔬菜。)
(4)太空蔬菜与我们地球上的蔬菜有什么不同?
A.外形:更大、更长、颜色的变化
B.味道:更鲜美
C.营养:更丰富,抗病力强
D.其他价值:药用、美化、绿化
(5)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课文以外的太空蔬菜或花卉,让我们一起来大开眼界吧!(指名学生上台进行介绍,后相互交流)
3.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就获得了如此的“魔力”,那么谁是那位伟大的魔法师呢?
4.总结:
科学的领域无边无际,聪明勤劳的科学家们在这片领域进行着不断的开发、创新,才能创造出一个个奇迹。
修改意见
课题
语文园地八
课时
5课时
人教课标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语文园地八》安排了一次将口语交际与习作相结合的想象训练,具体要求如下:
口语交际:在20世纪,人类的许多幻想变成了现实。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成就,畅谈各自的奇思妙想,说说未来的衣服、未来的食品、未来的住宅、未来的交通„„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来进行介绍,如边画边讲、边演示边讲,把奇思妙想讲清楚。别人讲的时候要认真听,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还可以就共同感兴趣的一两个奇思妙想展开讨论。
习作: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写一篇想象作文。可以写自己的奇思妙想,也可以写受到别人启发想到的内容,还可以写科幻故事。想象要丰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题目自己定。写好以后认真读一读,改一改。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注意听听同学发明创造,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写一篇想象作文,写出自己想象的奇特和合理。做到既清楚又明白,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能主动发现同音字,并正确使用,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读科学名言,从中体会名言的含义。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感受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就,感受科技发展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网上等收集多的资料作成剪报。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的科技新闻。
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我们的奇思妙想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在本组课文中,我们从《呼唤雨的世纪》、《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等文章中,了解到科学的威力和奇迹。今天,我们就畅想一下,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将使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变化呢?
展开想象的翅膀,畅谈自己的奇思妙想吧!可以说说未来的生活、学习,只要能想到的,都可以说。
2.小组交流:
前后两组同学组成小组,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共同分享发明创造的快乐。交流时可以互相问学,互相补充,互相评价。
3.全班交流:
每组推荐介绍得好的,大家感兴趣的到班上交流,共同探讨,进行评价。
4.小结延伸:
同学们的畅想真神奇、真美妙!我们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动脑,就能有所发明,有所收获。
如果要想使你们的幻想成为现实,必须现在好好学习,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技能,让幻想成为现实。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写一篇想象作文
一、谈话引入:
上一节课,同学们大胆畅想了未来世界,有许多奇思妙想很有新意,今天我们就把这美好的幻想写下来。
二、明确习作要求:
1.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学生讨论。
2.教师补充: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可以奇思妙想的,也可以是从现实生活中受到启发自己设想、创造的。
3.习作方法指导:
①叙述想象的事物,要有一定的顺序。
②记叙中要具体,特别是想象的事物特点要写详细。
③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4.学生自己交流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交流习作: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说好在哪点?全班交流。
6.教师选出有特色的习作讲评。
7.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修改,同桌互改,提出修改意见。第三、四课时
一、教学“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指名读词语,注意正音。
3.符合词义,说说带点的词的意思。
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广告乱改成语。
5.小结:注意区分同音字。
二、教学“日积月累”
1.学生读科学名言
2.交流:你从科学名言中了解了什么?
3.小结: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对待科学的态度应怎样,同时,教育我们要向科学家学习。
三、教学“宽带网”
1.朗读宽带网中的内容。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信息?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4.举办《科学在身边》手抄报。
修改意见
教学反思
第五篇: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一、周教学内容:学习第八单元合作,共两篇课文,《比本领》《天鹅、大虾和梭鱼》和语文天地。
二、周教学重难点:1.会认会写16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学习通过部首识字的方法。2.学习用词造句。3.学习看图讲故事,介绍自己在家的经历。4.小组讨论:在课堂上怎样合作。
二、周学科融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与人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四、周学情分析:A: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不懂得合作,或者是知道与别人合作,却不懂得如何合作。B:学生能初步读懂课文,他们喜欢这样的童话,能充分激起他们的兴趣。《比本领》整体设计个性设计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述了一只梅花鹿一只金丝猴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大,通过一次比赛,他们知道了在生活中要学会与人合作,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能借助课文中的插图进行阅读,深入感受语言的优美。进入角色,体会情感和课文所要说明的深刻道理。2.积累目标:通过上下文或表演了解“得意洋洋”、“垂头丧气”等词语,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3.生字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习过程
初读感知。
1、梅花鹿和金丝猴比试什么呢?
2、比试的题目是谁想出来的?
3、梅花鹿和金丝猴都是怎么想的?
2.细读感悟:
1、激趣点拨:梅花鹿和金丝猴都认为自己必胜,比赛开始后,他们都连忙奔向河对岸去摘果子。那么,胜利者是谁呢?谁来讲讲了解到的情况。
(1)默读第一段,并画出梅花鹿和金丝猴的想法。(2)同桌共同学习第二段,并讨论讨论:它们摘到果子了吗?为什么摘不到?(3)听了大象的话它们怎么想?怎么做呢?(5)出示句子指名读:A它俩一下子明白了。B梅花鹿和金丝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6)它俩明白了什么?为什么笑了?拓展延伸1|、什么叫合作?举身边的例子说说。
2、试着写一写自己和同伴合作完成的一件事课后反思《天鹅、大虾和梭鱼》整体设计个性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个世界著名的古老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都收集进去了。它从反面讲了不合作办不成事的道理。天鹅、大虾、梭鱼都很用力,也算同心(都想把车拉动),但是因为不合作,彼此不配合,所以大车“至今还在原处”。学习目标1.理解目标:朗读理解诗歌,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2.积累目标:
综合运用识字方法识字,培养识字能力。3.生字目标: 学写生字九个,会认7个。学习过程创设情境,导入课题今天有三个小伙伴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他们是谁呢?你们想知道吗?出示,结果会怎么样呢?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学识字。
三、再读课文,感悟寓意。
1、自由读课文,思考:“天鹅、大虾和梭鱼”他们三个合伙把这辆大车拉走,那结果怎么样呢?请你读读课文,找一找。
2、汇报。板书:未动分毫
请你读出“未动分毫”的语气来。指读,评议。老师范读,师生评议。
3、是他们当中有谁偷懒,没使劲吗?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拉车的吧。指读第二节,评议。
4、为什么会“未动分毫”?
5、你现在最想告诉他们什么?快来读读第一小节。评议。
6、他们三个合伙拉车,但由于不合作,大车至今还未动分毫,那怎么能让大车动起来呢?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7、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情也需要大家合作共同来完成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