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精品教案《平移》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1:5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数学精品教案《平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数学精品教案《平移》》。

第一篇:四年级数学精品教案《平移》

《平移》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执教者:徐昕 焉耆县第一小学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平移前后的图形,确定图形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格数。2.能根据图形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格数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教学重点:

能根据平移前后的图形,确定图形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格数。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物体的运动是什么现象? 生:平移现象

师:什么是平移?(生答的不完整)

师:那我们把物体从一个位置沿着直线运动到另一个位置的现象叫做平移。

师:那这些物体在平移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说:形状大小没变,位置变了 师板书:形状大小没变,位置变了。

师:这是平移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平移)先来看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出示目标

1.能根据平移前后的图形,确定图形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格数。2.能根据图形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格数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师:要想完成这两个任务,要靠同学们的自学。请看自学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1、认真看小亭子是怎样向不同方向平移的?各平移了几格? 2.怎样才能快速准确的数出图形平移的格数?(生看微课)下面就来检测你们的自学效果 四 检测及后教

1师(拿一张学具单):数一数,填一填小旗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生完成检测,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小旗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生:小旗向右平移了9格

师:和他数的一样的请举手?还有数的不一样的吗?(可能出现数7格的,10格的)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数出9格的?(生)2师:投影出示学习单学生边说,边画。让学生说完

师:他是按照两点间算一格的方法来数的。并追问:你刚才从这里开始数的,那这里的这个端点叫什么? 生:关键点。

师:你的第一步也就是选关键点(师板书)那你为什么要数到这个点?这个点叫什么? 生:这个点叫对应点。师:你的第二步就是找对应点。师板书 师:最后呢?

生:数关键点和对应点之间的格数 师:你的第三步就是:数格数。

师:其实这3步就是我们数图形平移格数的方法.谁能再来说一说我们数图形平移格数的方法.师板书 3师:谁还能找其它的关键点,来数一数?

师:下面请同桌两人再找出不同的关键点数一数和它对应的点之间的格数是几格?

生:汇报数的格数9格。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不管找哪个关键点去数,平移的格数都是相等的。师: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五:当堂训练

1.师:下面请同学们来做一道选择题(课件小帆船的题)

叫举手的学生回答。(预设:如有学生答1号小船平移了五格,师:你的速度真快,已经发现他的格数移错了,就只有格子移错了吗?)可以叫其他学生来补充说。2.平移游戏

师:接着我们来玩个的游戏。先看游戏规则(课件出示)

游戏规则明确了吗?我们只取前四名。听老师口令:预备,开始 把前四名的学习单贴在黑板上(师:同学们这个原点的平移路线最后形成了一个什么图形?生:长方形)

师:下面我们来看这几组的图形画对了吗?(没有用直线连得直接淘汰)再来看这几组按要求画对了吗?(叫学生上来对照检查他们组每次平移的格数是否正确。)她们几组做对了吗?

师:看来这组同学不仅数格子的方法掌握特别好,而且速度快,给他们组加2分

师:如果老师将这个长方形向下平移到到这里,那平移前后这两个图形之间又平移了几格呢?谁来数一数? 生上黑板指着数

师:平移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形状大小没变,位置变了。

师:同学们会数平移的格数了,边说边出示课件 六:出示自学指导二(师读)

1.如何画出小旗向下平移5格后的图形?并试着画出来。(师巡视,做个别指导)

师:那谁来说说怎样才能画出小旗平移后的图形?叫学生上台在投影下边说边完成。

生:汇报完并画完。师追问和他画的一样的请举手? 师:那你在画这个平移后的图形时第一步先干什么? 生:找关键点 师:然后呢? 生:向下平移5格找到对应点,坐上标记。师:最后呢? 生:找原图画下来。

师:你是一个表达能力很强的孩子,谁能试着再来说一说怎样才能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生:答师板书

第一步:选关键点

第二步:描对应点

第三步:按原图连线。

师:为什么要按照原图?

(生答师补充:因为这个图形平移到这里只是位置变了,形状和大小并没有改变,所以要按照原图依次连线)

师:对于这种不复杂的图形我们可以采用选一个关键点的方法,但对于复杂的图形如:画一个平移后的五角星我们最好多选几个关键点去画,比较合适。

师:其实平移在我们生活中已被人们广泛利用(课件展示)如绸缎上精美的图案,做服装时用的花边,墙面上的壁纸等。这是老师利用平移制作的一幅简单的作品,我选的是菱形,这是将这个菱形依次向右平移1格,得到的图形.这是把菱形依次向右平移3格后得到的图案.师:你能用手中的彩笔选你喜欢的图形在格子图中利用平移的特性完成一副作品吗?

预设1:如果时间够就让学生完成并展示并追问:你选用的是什么图形?你将这个图形向什么方向依次平移了几格?(投影展示)预设2.如果时间不够就留作课后作业。七: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七年级下数学教案:5.4平移

5.4平移(1)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以及抽象,归纳等过程,经历探索图形平移性质的过程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2.通过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平移的含义,理解平移前后两个图形

对应点连线平行

且相等的性质.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理解平移的性质.难点:对平移的认识和性质的探索.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学生观察课本图5.4-1的图案.2.学生观察这些图案、思考并回答问题.1(1)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能否根据其中的一部分绘制出整个图案? 3.师生交流.(1)这引进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的图案组合而成的,图5.4-1上一排左边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中间一个正方形,上、下有正立与倒立的正三角形,如图(1);上排中间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正十二边形, 四周对称着4个等边三角形,如图(2);上排右边的图案(不考虑颜色)都有“基本图形”;正六边形,内接六角星,如图(3);下排的左图中的“基本图形”是鸽子与橄榄枝;下排右图中的“基本图形”是上、下一对面朝右与面朝左的人头像组成的图案.(2)根据上述的特点,这五幅美丽的图案可以根据上述的分析的“基本图形”按照一定的要求绘制出整个图案。

(1)(2)(3)

教师将12张事先准备好的图(1)的图片(涂好颜色、并有序重叠在一起);然后从上而下抽取一张图片陆续移动,最终形成如图5.4-1上排左图图案,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再次体会到许多美丽的图案是由若干个相同图案合而成, 同时教师的操作使学生感受到图

形的平移,初步认识了图形的平移.二、进一步认识平移,探究枰移的基本性质 1.学生描图操作.(1)提出问题:如何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画出一排形状大小如课本图5.4-2的雪人?(2)描图前教师说明:为了保证“按同一方向陆续移动”半透明纸, 大家应该在雪人帽顶的上方约1厘米处画一条与书右边缘垂直的直线,半透明纸也应画一条直线,画图中要始终保持两条直线重合.(3)学生描图,描出三个雪人图.2.观察、思考.(1)学生在自己所画出的相邻两个雪人中,找出三组对应点:鼻尖A与A′, 帽顶B与B′,纽扣C与C′,连接这些对应点.(2)观察这些线段,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数量关系呢? 学生用平推三角尺方法验证三条线段是否平行, 用刻度尺度量三条线段是否相等.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的发现: AA′∥BB′∥CC′,且AA′=BB′=CC′

(2)学生再作出连接一些其他对应点的线段,验证前面发现是否正确? 3.师生归纳

(1)描图起什么作用? 描出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在半透明纸上描

出的所有图形形状、大小完全相同.(2)在书上和半透明纸画直线而且要求描图时,两条直线要垂合.这样做法起什么作用.保证在半透明纸上所画的图形沿直线所规定的方向移动.(3)就半透明纸所画的图形归纳,教师板书: 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②新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称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4.给出平移的定义.定义: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教师以课本图5.4-1上排左图为例解说: 把“基本图形”说成“橄榄形”。第一排左边的“橄榄形”沿着水平方向向左平移一个正方形边长的距离得第二个“橄榄形”,平移二个正方形边长的距离得第三个“橄榄形”„„要想平移得第二批的“橄榄形”,平移的方向不再是水平方向,每一次平移时,方向在变化、平移的距离也在变化。

关于平移的方向,可结论课本图5.4-5说明图形平移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教师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一引进利用平移的例子, 如人在电梯上两个不同时刻之间的位置关系,坐登山缆车人在吊箱里两个不同时刻

的位置关系都是平移;黑板报中花边设计利用了平移,奥运会五环旗图案五环之间通过平移得到„„ 5.例题讲解.例:如图(4)-1,平移三角形ABC,使点A移动到点A′.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教师:“点A移到点A′”这句话告诉我们图形平移的方向是A到A′的方向,平移的距离为线段AA′的长,根据这两个要素就可以确定点B、C的对应点B′、C′,从而画出△A′B′C′.A'A'B'C'AABC

BC

(4)-1(4)-2 解:如图(4)-2,连接AA′,分别过B、C作AA′的平行线L、L′,在L上截取BB ′=AA′,在L′上截取CC′=AA′,连接A′C′,A′B′,B′C′.则△A′B′C ′为所求画的三角形.三、巩固练习

如图,通过平移,你能用它组成什么图案?试一试,把你的图案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四、作业

1.课本第33页1,3,4,5 阅读第35页几何学的起源.2.补充作业:

一、填空题.5 1.图形经过平移后,_______图形的位置,________图形的形状,________图形的大小.(填“改变”或“不改变”)

2.经过平移,每一组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________.3.线段AB是线段CD平移后得到的图形.点A为点C的对应点,说出点B的对应点D的位置:____________.二、解答题.1.下列图案可以由什么图形平移形成.(1)

BAC

(2)

2.把鱼往左平移8cm.(假设每小格是1cm2)

参考答案

一、1.改变 不改变 不改变 2.平行而且相等 3.在过B点与

AC平行的直线上且点D„在AB右侧,BD=AC

二、1.(1)整个图案的八分之一所示的图形(2)一对叶柄相对的叶子所成的图形

第三篇:平移和旋转(三年级数学教案)

平移和旋转(三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p.24~26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做一些平移画。教学目标:

1、在大量观察图片的活动中,初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一些特点,并能对一些常见的运动现象做简单判断。

2、能在方格市上平移一些简单的图案。进一步感受平移的特点。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的一些特点,并运用特点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做一些平移画。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学习习近平移和旋转:

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物体的一些运动现象。板书:动 ⑴和“动”相反的是什么?

在我们的教室里,很多东西都静静的不动,如电风扇、门、窗等,我们能让它们动起来吗?

(一一让上面说的东西动起来,而且请大家随着物品的动用手势来表示。)

⑵你还能让别的东西也动起来吗?比如;粉笔 演示粉笔转动

⑶大家想一想,粉笔的动你能像刚才那样清楚地预测吗?为什么?

交流讨论

⑷像电风扇、门、窗的运动我们都非常的熟悉,它们只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动,而粉笔的动是不规则的。老师要请大家从生活中找一些很熟悉很有规则的物体运动,行吗?

2、找规则运动的物体: ⑴学生思考后举例回答 学生有可能举的例字

①拉抽屉(老师和大家一起做该动作,后面同)

②时针。打气。拉门。拉窗帘。轮子。方向盘。汽车上的雨刷„„ ⑵大家找的东西很多,它们的运动都很有规则,老师要求大家把它们分成两类,考虑一下,怎么分是比较合适的?

交流:把„„放在一起,把„„放在一起。说说理由。能给这两个大类起名字吗? 板书:平移和旋转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体的有规律运动:平移和旋转。

3、通过刚才那么多的例子,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或是手势来表示平移或旋转吗?

刚才老师在另一个班上课的时候,有学生提出:擦黑板的动作也是平移,你们说对吗?为什么?

那你能用擦黑板来演“平移”吗?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演?(引导学生发现:要沿着一个方向笔直地移动。)

4、判断:(p.25“想想做做”第1题)

下面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请用画“

”的符号表示平

对称

教材P114~P115例题,P116课堂活动。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经历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物体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怎样的图形才是对称图形。教具准备 例题课件。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看看好吗?

课件展示:美丽的森林里,很多动物,动物身上有许多对称的图案。问:你看到了什么?

教师: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森林里去 3 学生回答时,教师有意引导学生观察森林中的对称现象。问:森林美吗?美在什么地方?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对称现象。板书课题:对称

1、学生仔细观看,寻找森林里的美丽图案。

2、交流汇报这些图案。探索规律 感知对称

1、感知对称现象。

(1)课件展示:一只蝴蝶、一只蜻蜓、一本书、一架飞机等实物。

教师:这些物体都漂亮吗?

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这些事物为什么这么漂亮。(2)课件展示:将蝴蝶、书、蜻蜓等抽象成实物图,再对折这些图。

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这些图形对折,两边都是一样大的。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

教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图形都是对称的,也很漂亮。

2、体验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1)欣赏对称美。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树、剪纸、建筑物等。

(2)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对称现象。

《学生活动:

1、学生认真观察,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2、在小组里交流汇报发现对称现象。

3、说一说生活里的对称现象。》

操作体验

1、做墨渍图

教师:孩子们,我们看到了这么多的对称现象,你们想亲自制作一张对称图片吗?

《学生活动:

1、学生先观察,在动手做一做。

2、在全班交流汇报。》

(1)教师介绍、示范做墨渍图的方法。(2)学生自己制作墨渍图。(3)看着墨子图,你有什么想法?

2、答积木

(1)学生用积木答起具有对称现象的物体。(2)汇报展示,学生自评哈互评。课堂小结

1、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2、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轴对称图形

P117~P119例

1、例

2、例3,课堂活动和练习二十一。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过程,能认识轴对称图形。

2、充分感受数学中的对称美,激发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目标1。教具准备 例题。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1、课件展示:森林里的小动物穿着漂亮的衣服正在开舞会的场面。动物穿的衣服、领结等都是对称的。

教师:这些衣服为什么这么漂亮?

学生说后,课件展示将衣服、领结等对称。并指出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

2、课件展示:那里传来一阵哭声,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是 怎么回事?原来是小熊妹妹在哭。她没有漂亮的衣服去参加舞会,怎么办呢?

3、问:你们能帮助小熊妹妹制作一件对称的衣服吗?

《 学生活动:

1、学生仔细观看。

2、说出对称的实物。》

1、操作感知

(1)教师:怎样才能剪出对称的衣服呢? 学生说后,教师适当提示。

《学生活动:

1、学生动手操作,制作一件对称衣服。》

探究新知(2)学生独立操作用纸剪出一件对称的衣服,教师巡回指导。

(3)剪好的同学把衣服拿出来看,并交流自己是怎样剪的

(4)让几名学生在全班展示制作的衣服,介绍方法。(5)结合学生的介绍,课件示范、展示制作方法。折

展开

2、认识对称轴

(1)教师:衣服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2)你能给这根线取个名字吗?(课件闪烁对称轴)(3)观察对称轴,它是一条什么线?(4)揭示轴对称图形,(5)教师:这些图形都是什么图形?周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课堂活动

《学生活动:

1、学生用一张纸对折,任意画一个图,再剪一剪,最后展开。》

2、练习二十一第1题。

3、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

(练习二十一第2题。)

4、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的轴对称图形。

《学生活动:

1、学生用一张纸折出一个对称图形。

2、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

3、说一说在生活中见过的轴对称图形。》

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实践活动:美化我们的小天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美化我们教室的方法和步骤。

2、通过美化教室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提高审美能力。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卷尺、纸、水彩笔等。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阶段

1、通过多媒体出示课题:美化我们的小天地。

2、教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学生1:为什么叫小天地?指什么? 学生2:怎样美化? „„

教师:我们的教室是我们的小天地,看一看,我们的教室需要美化吗?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引导学生从窗户、桌面、墙壁、地面等方面进行美化设计。《学生活动:

1、学生看完后提出问题。

2、自由发表意见,并在全班交流。》

参与、行动阶段

1、学生自由选择一项,进行分工。

2、小组讨论准备怎样美化,再交流。

3、分组进行测量、设计,看哪些组的设计方案能使我们的教室变得美丽。

4、学生分组活动,教师主动参与,与学生一起设计,给学生指导。

5、给美化窗帘的小组重点指导:窗帘布应有多高?多宽?需要选择哪种窗帘布?买这些窗帘布要多少钱? 给美化桌面的组重点指导:给讲桌铺桌布需要多少布?要测量哪些数据?

给美化地面的组指导的重点是:怎样计算要买多少块地砖?可以选择哪一种?需要多少钱?

《学生活动:

1、学生自由选择项目。

2、小组分工合作美化选择的小天地。》

交流反思阶段

1、分小组汇报本组设计的方案。

2、展示美化的图案。

3、学生互相评比。

4、教师播放美丽的教室画面。

《学生活动:

1、小组汇报并展示美化图案。

2、学生互相评比。

3、仔细观看自己设计的成果。享受成功的喜悦。》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教案

四年级数学教案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P45/例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学生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

2.能熟练运用简便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二、新授

请你们根据图中的条件与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看看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巡视指导。汇报:

(1)31×2+30×2+26(2)7×21+1

=(31+30)×2+26=147+1

=61×2+26=148(天)

=122+26

=148(天)

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按周计算的思路不难理解,但计数一共有多少周比较容易出错。可以让同桌互相指着月历边点、边数,也可以请能正确计数的同学介绍自己是怎样数的。根据主题图的数据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根据条件问题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

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独立解答。

解答后小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完成的是哪个问题,怎样解决的?有没有用到运算定律,怎样运用的?

三、小结:学生谈收获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谈谈在今天的学习后,你对运算定律的应用又有了什么样的认识和感受。

四、巩固练习

P46—47/1、3、7、8

五、作业:准备实践活动《营养午餐》

板书设计:

乘、加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1)31×2+30×2+26(2)7×21+1=(31+30)×2+26=147+1=61×2+26=148(天)=122+26

=148(天)

第五篇:四年级数学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

第一课时: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2页例

1、例2,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一第1~3题。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三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掌握这个运算顺序。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1—2页的例

1、例2,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并将笔算过程补充完整。思考:

(1)、例一中要求还剩多少个没做,要先求什么?而要求7天一共做了多少个,又要先求什么?该怎么求?

(2)、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该怎么算?(4)小括号有什么作用?

(5)、在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算式里,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课堂活动第1题,请一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课堂活动第2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例1中的数量关系和四则运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完成练习一第1~3题。

七、板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

(1)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2)如果只有乘除法,或只有加减法,该从左往右依次算。

八、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页例

3、例4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学习混合运算的价值。

2括号或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题。

3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含两个小括号或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昨天我们学习了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大家还记得吗?(出示昨天的板书,让学生齐读。)

2、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3、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6页例

3、例4,看图、看文字,观察计算过程,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认真思考:

(1)工程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要求合作时间必须知道什么条件?(2)、含两个小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中括号有什么作用?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两个小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课堂活动第1题,其余同学将课堂活动1—3题做在练习本上。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黑板上的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3)请同学回答课堂活动3题,并追部理由。(从被除数、除数的变化方面谈)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完成练习一第1~2题。

七、板书设计

四则混合运算

(1)有两个小括号的算式,要一起先算出两个小括号的结果,再进行括号外面的计算。(2)中括号同小括号一样,能起到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3)计算有中括号的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八、教后反思:

二、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第一课时: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13页例1~2,课堂活动第1~2题以及练习三第1~5题。教学目标 12验,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3教学重点

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情景中探索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以前我们学习了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大家还记得吗?(出示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让学生齐读。)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乘除法的关系

3、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看第11 ~15页例1~2,图、看文字,认真比较,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

认真思考:

(1)说说每个数所表示的意思和每个算式解决的问题(2)认真观察算式,看乘除法各部分间有什么关系?

(3)、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4)“0”能作除数吗?(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来说明)过渡:下面自学开始,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

进行验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课堂活动第2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黑板上的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3)请同学完成课堂活动1题,(三个同学为一小组)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完成练习三第1~5题。

七、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关系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用除法。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八、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整 除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3,第14页课堂活动中第3题以及练习三第6~12题。教学目标 12教学重、难点

经历从除法中整理出“整除”的过程,能判断简单的整除问题。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看第13页例3,看图、看文字,认真比较,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认真思考:

(1)说说整数除以整数计算结果有哪两类?(2)认真观察,想想整除有什么特点?(3)注意分清是谁能被谁整除。

(3)、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与除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14页的“说一说”及课堂活动第3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老师先将题写在小黑板上,7 让学生直接填空)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同学们认真看这黑板上的“说一说”这些题(1)认为对的请举手;

(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3)整除有什么特点?

2、请同学们看课堂活动3题,(1)认为对的请举手;

(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3)谁能被谁整除中,谁是被除数?谁是除数?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完成练习三第6~12题。

七、板书设计

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不为0的整数,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如6÷2 = 3,因为6、2、3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6能被2整除,或2能整除6。整除只是除的一种。

八、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18页例1~2,练习四第1题。教学目标 123 经历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我们以前探讨过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大家还记得吗?请大家齐背一下。

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3、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看第17~18页例1~2,看图、看文字,认真比较各算式,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认真思考:

(1)什么是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用字母怎么表示?(2)什么是乘法结合律?乘法结合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记一记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大家来比一比,看谁先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准硧地背下来。

1、每次请一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背,其余同学认真听并找出错误。讲述:要比谁专心、坐姿端正。

2、如果有错误,请学生说明错在哪里?

3、会背的齐背,不会的看书齐读三遍。

(三)做一做

过渡:学习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练习四第1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老师先将题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直接填空)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1)认为对的请举手;

(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完成练习册练习三第()题。

七、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a×b = 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乘积不变。

(a×b)×c = a×(b×c)

八、教后反思:

第四课时: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9~21页例3,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四第2~6题和思考题。教学目标

⒈进一步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这两个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⒉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⒊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克服学习困难的过程,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我们上次探讨了乘法法交换律、结合律,大家还记得吗?请大家齐背一下。(用文字叙述和字母表示)

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3、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看第19页例3,看图、看文字,认真比较各算式,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巧用。

认真思考:

(1)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因数之间有什么特点?可以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吗?(2)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它的核心是什么?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学习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三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19页试一试,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1)认为对的请举手;

(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1:课堂活动第1~2题。

作业2:练习四第2~6题和思考题。(备选用)

七、板书设计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

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它的核心就是“凑整”。往往可以把两个或几个数结合在一起乘起来得到整

十、整百„„有时还可能需要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再与另外的数结合相乘得到整十数、整百数„„总之使计算变得简单。

八、教后反思:

第五课时: 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页例4,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五第1题。教学目标 123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看第22页例4,看图、看文字,认真比较计算过程,认真思考:(1)你从情景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养鸡场共有多少只鸡?”该怎样列式计算?

(2)比较每排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每排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吗?(3)比较两种解法,发现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带着自己的猜想,完成22页的算一算,议一议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记一记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大家来比一比,看谁先将乘法分配律准硧地记下来。

1、每次请一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背,其余同学认真听并找出错误。

探索、讲述:要比谁专心、坐姿端正。

2、如果有错误,请学生说明错在哪里?

3、会背的齐背,不会的看书齐读三遍。

(三)做一做

过渡: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三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课堂活动1—2,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老师先将2题写在黑板上)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1)认为对的请举手;

(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再将分配律齐读几遍)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练习五第1题。

七、板书设计

乘 法 分 配 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

(a+b)×c=a×c+b×c

八、教后反思:

第六课时: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例5,练习五第2~8题和思考题。教学目标 123教学重、难点

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看第23页例5,看图、看文字,认真看计算过程,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认真思考:

(1)能分别用自己的话和字母表述乘法分配律吗?(2)每个算式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3)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第一次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请一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课堂活动第1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第一次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请大家还要说出为什么。不明白的可以讨论。(1)认为对的请举手;

(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第二次做一做

1、过渡:请大家先自己认真思考课堂活动第二题,看它们各自错在哪里?不会的可以讨论。然后在练习本上改正。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老师将2题写在黑板上。)请三位同学分别上台指着黑板回答,并予以改正。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六、第二次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先说明错在哪里,再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请大家还要说出为什么。不明白的可以讨论。(1)认为对的请举手;

(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七、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见板书设计)(再齐读一遍)

八、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练习五第2—3题。

九、板书设计

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a+b)×c=a×c+b×c

a×c+b×c=(a+b)×c

十、教后反思:

第七课时: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26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和练习六第1~3题。教学目标 123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26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思考:(1)、什么是“扩大”?什么是“缩小”?(2)、你是怎样观察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 从上往下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规律? ② 从下往上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规律??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课堂活动第1题,其余同学做在书上。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完成练习六第1~3题。

1、第1题,学生独立填表,然后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2、第2题: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依据。

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思考:你是怎样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

七、板书设计 探索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八、教后反思:

第八课时: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课本第27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和练习六第4~9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 123教学重、难点

在探索过程中,理解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27页的例2,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并将空填完整。思考:

(1)比较表中因数和积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规律?(学生独立观察,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讨论)

(2)、你是怎样有序地观察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从左向右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规律。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规律?

(两个因数都扩大,积也扩大;两个因数扩大的倍数的乘积就是积扩大的倍数)②从右向左进行比较,还能从表中发现什么规律?

(两个因数都缩小,积也缩小;两个因数缩小的倍数的乘积就是积缩小的倍数)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课堂活动第2题,其余同学做在书上。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完成练习六第4~9题及思考题。

1、第5题: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反馈时说说自己是怎样运用规律的?

2、第6题:学生独立做在书上,想想自己是怎样运用规律的?

七、板书设计

探索规律

1、两个因数都扩大,积也扩大;两个因数扩大的倍数的乘积就是积扩大的倍数。

2、两个因数都缩小,积也缩小;两个因数缩小的倍数的乘积就是积缩小的倍数。

八、教后反思:

第九课时: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30页例1,及相应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际问题的能力。

2遇”问题特征的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同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教学重、难点

认识具有“相遇”问题特征的数学问题的基本特征,形成解决这类数学问题的基本策略。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30页的例10,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并将空填完整。思考:

(1)苗苗和余刚行走的方向是怎样的?(2)他们出发的时间和到达的时间各是多少?他们行走各用了多少时间?(3)例题中运用了怎样的数量关系来解决?每个步骤解决了什么问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说说你的自学情况

2、指名上台板演“议一议,算一算”的题目,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获得问题解决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四、后教(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练习七第2~4题。

七、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一)相遇问题:同时

两地

相向

相遇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课后反思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31页例2及补充练习。

学习目标 12 能用两种方法解决具有相遇问题特征的数学问题。学习重、难点

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能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一问题。

一、板题示标1、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

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31页的例2,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并将空填完整。思考:

1、两个工程队是否同时开工?修路的方向是怎样的?是否具有相遇问题的特征?

2、例题中,比较了什么问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说一说 指名汇报自学成果。

(三)做一做

根据黄色框里的提示,指名到黑板上板演第二种解法,其余学生独立完成。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练习七第5~8题。

七、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二)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之和=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之和×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课后反思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32页例3。学习目标

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学会针对具体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能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1、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32页的例3,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思考:(1)甲、乙两种票卖完了吗?(2)人数最少,说明哪种票卖得多?(3)甲乙两种票各卖了多少?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说一说 指名汇报自学成果。

(三)做一做

如果将例题中的问题改为“本场观众最多有多少人?”其余条件不变,你会解吗?指名上台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2、师小结:剩余的钱买甲票还余了10元,买乙票,可没有了,只好用两张乙票与这10元买一张甲票。因此,我们做题时要正确处理好余数。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作业:练习七第14题。

七、板书设计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单价=数量 课后反思

整理与复习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38页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的内容。学习目标 12教学重、难点

体验对本单元知识的有序整理,巩固掌握本单元知识。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弥补我们学习中的一些不足。

(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

——表格法。学知识的能力。

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38页的表格,将表格填完整。

三、先学

(1)认真回忆本单元所学知识,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表。(2)填完以后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的内容,看看还有哪些需要补充、修改的地方。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整理的表格展示给大家看看?在展示台上出示学生的 27 作品,组织学生评议。

教师:你认为他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是否全面呢?有什么修改意见吗? 注意: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要求写出关系式;乘法运算律,最好能用字母式子来表达。

教师:通过回忆本单元知识,同学们还总结了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与问题,你们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你们的疑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吧!

五、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作业:教科书第38页第1~4题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39页5~7题内容,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 12力。

教学重、难点

整理归纳本单元解决问题的类型,初步学会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出示学习目标

1、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整理复习了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还学习了一种新的整理方法,是什么方法?(表格法)那么同学们能将本单元学习的应用题整理归纳一下吗?

2、出示学习目标

——归纳法。

策略解决问题的能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请看书第30~32页例1~3,试着将这三个例题的内容分类。思考:

(1)你能将这三个例题分成几类?

(2)

你是按怎样的标准分类的?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说一说

学生汇报:我们将3个例题分成两类,一类是相遇问题;一类是购票问题。

(三)做一做

指名上台板演第39页第5、6题,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 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在分析解决问题时,你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总结。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作业:完成练习八第7、8、9题 课后反思:

综合应用——节约一滴水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43~44综合应用——节约一滴水。

学习目标 1头滴水会浪费多少水的办法。

2值,体验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3体验到珍惜水,就是珍爱生活的教育。

4力。

学习重点

经历滴水实验的过程,初步感受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习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生活中的很多常见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上网、查阅报刊、专访等方式搜集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数据、文字材料、统计图表),并写在纸上。

教师准备:天平、装有水的纸杯、大头针、计算器、课件。(包括教师自己调查的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1、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3~44页的综合应用,看图、看文字,并结合自己的调查思考: 1分大约滴水3克,如果1个没拧紧的水龙头漏水速度与实验相同,也就是说1个水龙头1分滴漏3克水,那么1时、1天、1月、1年大约各浪费多少水?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10分钟,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看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说说你的自学情况

2、指名上台板演预测的计算过程,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展示:调查的水资源信息,感受环保的重要

教师:这是小小一滴水引发的数据,如果联想到全国,浪费就会更大。是不是地球的水资源很丰富?我国的水资源很富裕?请看这些图表和数据。(课件:水资源的扇形统计图和学生小组收集材料的情景图)教师:谁来解释一下这个关于水资源的统计图。

(老师解释:我们休养生息的地球虽然有71%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其中97%的水是咸水,是无法饮用的。

在余下的3%的淡水中,仅有5‟可饮用。

可以打这样一个比方,如果地球是个装满水的大水缸,那么这个大水缸里我们人类可以饮用的水只有一汤匙。)请一位小朋友读出有关水资源的信息。

教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很多有关水资源、节约用水等方面的信息。

请拿出来,在小组内展示,说一说。

六、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通过数学实验、计算器综合运用了数学知识,解决了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小小一滴水引发的数据触目惊心。那么,这节课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教师:今后,我们怎样节约一滴水呢? 欣赏动漫课件:节约一滴水。

七、作业 设计数学小报

板书设计:

节约一滴水 一个水龙头1分大约漏水3 g。1年大约漏水1555200 g。

(大约可供1个人饮水1111天)学校75个水龙头这样漏水大约可供83325人饮1天。

课后反思:

三、确定位置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例

1、第48页课堂活动及练习九1,2题。学习目标

能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具学具 学生准备位置图。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1、2、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5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并结合自己的座位思考:(1)小红在什么位置?

(2)什么是“行”?什么是“列”?

三、先学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四、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1、指名回答自学提示的问题。

2、师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用“列”和“行”表示位置的基本方法。

五、当堂训练

指名说一说自己的位置。

六、讨论:在方格中用“点”怎样表示位置呢?

学生自学从主题图中抽象出的方格及小红的位置图。思考:怎样用行和列来表示位置?用行和列说说自己的位置。

七、作业:练习九第1题

板书设计:

用“行”和“列”表示位置

横排说成“行”

竖列说成“列”

方格中横着的数表示列数,竖着的数表示行数。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例2及相关练习。学习目标

进一步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具学具 1表格。

2少要学会象棋的基本走法。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上)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6页的例2,看图、看文字,并结合自己下象棋的基本走法思考:

(1)黑棋子和白棋子的具体位子在哪儿?(2)是怎样用数对来表示的?

三、先学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四、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1、指名回答自学提示的问题。

2、师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五、当堂训练

指名用数对写出自己的位置(差生),再让中等生判断他们做得对不对,不对的改正过来。

六、作业:练习九第2~4题

板书设计:

用数对表示位置

先写列数,后写行数。加小括号后,“,”隔开列与行。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47~50页例3,例4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位置。

2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置。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7页的例3,看图、看文字,思考:(1)用“列”和“行”表示小方家的位置。(2)学校的位置怎样用数对表示? 自学时间5分钟。

黑棋子和白棋子的具体位子在哪儿?

三、先学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5分钟,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四、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1、指名回答自学提示的问题。

2、师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怎样计算学校位置的。

五、出示第二次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8页的例4,看图、看文字,思考:

两只兔子同时向森林的家中跑去,速度一样,他们能同时跑回家吗?为什么?

五、先学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5分钟,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六、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1、指名回答白兔、灰兔、森林的位置。

2、学生交流讨论。

3、用数列表示各自的位置。

七、当堂训练

指名完成练习九的第六题(差生),再让中等生判断他们做得对不对,不对的改正过来。优生上台评讲。

八、作业:练习九思考题。板书设计:

用数对表示位置

数对不但可以表示静止物体的位置,还可以表示物体运动后的位置,及在运动过程中的某一特定位置。教后反思:

四、三角形 认识三角形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51~54 页主题图、例

1、例2及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23教学重点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指出三角形的底和高。教学准备

例1中三角形物体的图片,三角形纸,1副三角板,用木条做1个四边形框架和1个三角形框架。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辨认三角形的边、角、顶点、底与高。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51、52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思考:(1)三角形有哪些共同特征?(2)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自学时间5分钟。

三、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1)指名回答自学提示的问题。

(2)师重点引导学生归纳三角形的特征及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四、当堂训练

指名最差的学生完成练习十的第一题,在抽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性,把生活经验数学化。

性。

五、议一议

拿出课前准备的四边形框架和三角形框架,与同桌动手拉一拉,看看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性。

指名回答自己的发现。师归纳: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六、当堂训练

指名完成练习十第4题。说一说为什么。

七、出示第二次自学指导

自学第53页例2,看图,看文字,按照例题中的方法,动手折一折,观察、思考:

(1)折后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2)三角形的底和高是什么关系?

八、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2)师强调三角形的底和高的画法。

九、布置作业:练习十第2、3、5题

板书设计:

认识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特征: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的高与底互相垂直

教后反思:

第二十一课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内容

课本第55~57页的例

3、例4及课堂活动1,练习十一第1~3题。教学目标 1法。

2简单的实际问题。

3感。

教学重点

在实验操作中探索三角形3条边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通过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根据这个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55页的例3,例4,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并动手操作,同时思考:

(1)、结合动手操作,计算、比较,你有什么发现?(2)、一个三角形中,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5分钟,42 角形3条边之间关系的过程,体验用实验操作探索规律的方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分别上讲台板演课堂活动第1题,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作业:完成练习十一第1~3题。

七、板书设计: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八、教后反思:

第二十二课时: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

课本第55~58页例5,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一第4~8题和思考题。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过程,体验用猜想、验证等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方法。

2、通过猜想、验证了解“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能根据这个结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乐于实验的科学精神,感受实验操作成功的喜悦。教学重、难点

在操作中了解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剪刀、6个大小不同的三角形。(纸做的)教学流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在操作中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并能根据这个结论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1—2页的例

1、例2,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并将笔算过程补充完整。思考:

(1)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有关系吗?(2)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多少度?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44 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课堂活动第2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见板书设计)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作业:完成练习十一第4~8题和思考题。

七、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三内角的和是360°

八、教后反思:

第二十三课时:三角形的分类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62页例1,课堂活动第1题,练习十二第1~4题。教学目标

1、知道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经历分类的过程(自主确定分类标准→自行分类→形成统一的分类),在操作中去认识各种类别的三角形及其特征。

3、在对三角形的分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

在操作中去认识各种类别的三角形及其特征。教学准备 例1的5个图形。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知道三角形按内角的大小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59~62页的例1,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并将笔算过程补充完整。思考:

(1)观察每个三角形中3个角分别是什么角?(不易观察的要用量角器度量)

(2)根据角的特点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并思考这样分的依据。(3)给同桌同学讲一讲,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4)在一个三角形里面能不能有2个直角呢?在一个三角形里面能不能有2个钝角呢?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两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课堂活动第1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略)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作业:完成练习十二第1~4题。

七、板书设计

八、教后反思:

第二十四课时:特殊三角形

教学内容

课本第60~63页例2,例3,课堂活动第2,3题,练习十二第5~8题。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特征的过程,知道按边分类,三角形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空间能力。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教学准备

教师:一面等腰三角形的彩旗。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知道按边分类,三角形可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60~61页的例

2、例3,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色框里的内容,思考:

(1)等腰三角形的特征是什么?(2)等边三角形的特征是什么?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6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三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课堂活动第1~3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讲述:要比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谁字体工整、坐姿端正。

2、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上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点名让学生上台更正。(中等生)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儿错了,先划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呢?下面请大家讨论还要说出为什么。

1、师问:

(1)同学们认真看这些题,认为对的请举手;(2)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并说明理由。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略)

六、当堂训练

过渡:下面,大家就运用新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做全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作业:完成练习十二第5~8题。

七、板书设计 特殊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1)两条边相等。(2)两个角相等。(3)是轴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1)3条边相等。(2)3个角相等,都是60°。(3)是轴对称图形。(4)锐角三角形。

八、教后反思:

二十五课时:整理复习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64~65页整理图及第1题,练习十三第1,2题。教学目标 1清晰。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会一些初步的整理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经历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的过程,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结构更加教学重、难点

整理三角形的知识,学会一些初步的整理知识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加深对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64页的知识树,看图、看文字,重点看黄色框知识果上的内容,思考:

(1)怎样的图形是三角形?(2)三角形有什么特征?

(3)三角形的高指的是什么?它和底是什么关系?(4)三角形按角如何分类?按边如何分类?(5)特殊三角形各有什么特点?

过渡:下面自学开始,8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三、先学

(一)看一看

生认真看书,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要保证每个学生看够8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重复)

(二)做一做

过渡:同学们看完了吗?看完的同学请举手。好,下面就来考考大家。

1、请三名(最差的同学)来上讲台板演64页的第1题,其余同学做在书上。

下载四年级数学精品教案《平移》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数学精品教案《平移》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图形的旋转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54页——55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通过实例观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

    四年级平移与平行

    四年级《平移与平行》教学设计 德惠市实验小学 侯晓丽袁丹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20、21页第二单元第三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平移认识平行,......

    四年级平移教学反思

    四年级平移教学反思 四年级平移教学反思1 这是我的第一次公开课,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我听取几位领导和老师的意见,总结出如下几点:一、课堂中没有注意学生思维......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大全]

    方向比速度重要,智慧比吃苦重要,学习比学历重要,机遇比关系重要,要什么比做什么重要!一份好的教案胜过好的物资。小学四年级期中试题。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梳理归纳的内容,希望能......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本文由gouyubo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过程: 一、计算训练: 出示: 450-120×8÷6180-40×4+26245÷5-12×3 (45+36)×(78-66)672-(250-18×5)(530-170)÷(15×4) 让学生任选一、二道题说说运算顺序,在计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快又对。学生......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一) 创设情景:1、出示排队买票图,谈话,图上有几个人? 他们在干什么? 2、数一数有帽子的小男还孩排在第几?无帽子排第几? 2、 排第2是谁? 第5是谁? 3、 游戏:寻找宝物 教师将一个金苹果......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文档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