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优质教案(最全版)

时间:2019-05-13 01:2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雨巷》优质教案(最全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雨巷》优质教案(最全版)》。

第一篇:《雨巷》优质教案(最全版)

《雨巷》教案

一、知识回顾

五四运动以前的诗,多表现诗人对民族苦难的忧伤和心中疾愤,格调哀婉低沉;五四运动以后的诗,爱国主义成为中心主题,诗风变得雄浑豪放。《女神》(郭沫若新诗的代表作)表现出对旧社会彻底的叛道精神,对未来布满殷切期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和奔放豪迈的自由诗体为新诗开拓了新的天地,成为中国新诗走向成熟的纪念碑式的作品。

二、课程导入

同学们设想:暮春的江南,在一条悠长寂寥的小巷,凄冷的蒙蒙细雨。有一位撑着油纸伞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彳亍而行,你们觉得这样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同学们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戴望舒一起走进这条《雨巷》„„

三、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有名诗人。1925年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1928年后成为《现代杂志的作者之一,创作现代诗歌,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的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的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想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沉挚。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成名作《雨巷》被叶圣陶先生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由于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四、写作背景

《雨巷》这首诗发表在1928年8月的《小说月报》上。1926年,作者在上海震旦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宣传革命,散发张贴传单,鼓动工人罢工,反对帝国主义压迫和侵略。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进行大肆屠杀与追捕。诗人戴望舒也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追缉而被捕。从狱中被放出后隐居杭州,松江避难。在当时血雨腥风的年代里,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革命转入了低潮。戴望舒和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一样,感到大革命失败以后幻灭的痛苦。心头沉重的忧郁,极度的苦闷,使诗人写下了这首抒情诗。

五、课程内容

(一)、课文朗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位“雨巷诗人”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怎样的《雨巷》。(播放朗读磁带)

(二)、课文分析

1、听完了《雨巷》,这首诗在你们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一个画面呢?你们看到了什么?诗歌为我们描绘了哪些事物,构造了怎样的一个画面呢?

(1)、“雨巷”

作者幼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濛濛细雨,更是充满了朦胧美。(参见课本第七页的背景图画)(2)、“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常见的有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漂亮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漂亮的。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花姑娘,一样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念和无限的惆怅。

(3)、“油纸伞”

大家见过油纸伞吗?当年《新白娘子传奇》里,白素贞在断桥上拿的那把伞就是油纸伞。在这首诗中,如果我们把油纸伞换为雨伞或阳伞好吗?

不好。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丁香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暮春、寂寥的雨,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塑造了一个撑着油纸伞在风雨中独立销魂的形象。

(4)、“颓圮的篱墙”

“颓圮”一词更增添了画面的凄清。

2、诗人期待的“丁香姑娘”什么这么快就消失了?

(1)因为诗人只是与她邂逅在雨巷,她自然没有理由留下来,离开诗人是理所当然的。

(2)因为这个“丁香姑娘”本来就诗人幻想中的形象,她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3、试概括本诗的特点,(先分组讨论,再归纳总结)

(1)象征手法,意蕴深远。

诗人表面上是写对一个少女的追慕和美好的理想破灭后的惆怅,实际上却象征着 当时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

(2)音节和谐,节奏优雅。

全诗7节,每节6行,尽管句子有长有短,但诗句停顿却很鲜明,如: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3)诗中多处运用重叠反复的手法,回环往复,低吟轻唱,不仅增强了诗的抒情气氛,同时也美化了声律。

4、再次朗读《雨巷》时,我们是否发现,这首诗除了在音律上具有美感外,还有哪些“美”呢?除了节奏、用韵上使这首诗显得舒缓悠扬,哪些要素也增强了它这特点呢?(1)“寂寥”、“愁怨”、“凄清”、“太息”、“凄婉”、“颓圮”等

这些词语带有很浓的情绪色彩,借以表达了诗人朦胧感伤的诗情。(2)“彷徨”、“芬芳”、“惆怅”等

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3)重点分析“飘”(与“走”对比);“雨的哀曲”

“飘”:体现了梦幻美;

“雨的哀曲”:描绘奠定了哀伤的诗歌基调。

体现了诗人驾驭语言的能力,用词妥帖精炼。

5、“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低调的情感呢?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1927年3月,他因 宣传革命而被反动派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忍受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6、能否将第四节“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中的“飘”字改成“走”字?为 什么?

不能。因为这个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想象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且“飘”字与后面的“梦”构成了最佳组合,“飘”字生动地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

7、第六节中这位姑娘逐渐消失时用了3个状语“在雨的哀曲里”,可否将这个

短语去掉?

不可去掉。“在雨的哀曲里”,是这个悲剧的背景音乐,有力地烘托了凄迷清凉的气氛。这个悲剧是漂亮的“丁香姑娘”从颜色到芬芳,从眼光到惆怅样样地在诗人眼前无情地消失,这个音乐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此刻内心无以言表的悲哀。总之,这个“雨的哀曲”烘托了气氛,渲染了诗人的心情,不可去掉。

8、诗中写这位姑娘的眼光时,两次用到了“太息”这个定语,这有什么好处呢?

也许是为诗人的忧郁叹息,也许是因为她最佳的惆怅叹息,也许是为雨巷颓墙叹息,也许是为这个时代叹息,甚至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姑娘的眼光为国家而发出叹息。

9、诗中的“丁香姑娘”到底是实写还是虚写?

(1)存在,是一首爱情诗。《雨巷》是诗集《我的记忆》中的一首,诗人在诗集的扉页上写下了“给绛年”的题签。这个“绛年”可能是他热恋的一个姑娘。《雨巷》歌咏了年轻人爱情的苦闷和追求,是一种甜蜜的苦恼。“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心目中那美丽心爱的姑娘。

(2)不存在。

1.这首诗写在1927大革命失败后。在第一次革命战争高潮中,戴望舒受到革命的洗礼,加入了共青团,投入革命的洪流。然而,1927年4月12日,反革命政变发生,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者遭到屠杀,戴望舒也遭到了通缉。诗人的革命理想遭到幻灭。《雨巷》正写于此时的惆怅悲伤下。从这个角度说,“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了诗人美好的革命理想。这首诗也可以理解为一首政治抒情诗。

(3)同样,“雨巷”也可以看作人生道路的象征,那“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我”在人生道路上寻求的美好希望、美好理想。诗人彷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但他追求的“姑娘”——理想,可望而不可求,追求虽然执着,但道阻且长。这就给诗歌涂上了一层悲剧色彩,从这个角度上说,《雨巷》也可以是一首哲理抒情诗。

六、课程小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诗中的两个意象--------雨巷和丁香姑娘。尤其对丁香姑娘的多意象解读,拓宽了我们的思路,同时对这首诗偶了新的熟悉。

七、课堂巩固

(一)、当堂训练

1、填空题

戴望舒,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著名诗人。浙江杭县人。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目标区)》,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著名的诗篇就是《 雨巷(目标区)》,因此有“ 雨巷诗人(文本输入)”之称。2、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C(A.zhǎng-chēngB.méng-mángD.dìng-diànsì-shì)(热区域)A.撑(zhǎng)着彷(páng)徨凄(qī)清巷(xiàng)B.彳亍(chìchù)凄婉(wǎn)颓圮(pǐ)迷茫(méng)C.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长篙(gāo)D.斑斓(lán)沉淀(dìng)似(sì)的泥(nì)古

3、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迷失了方向”,说法欠妥;“绝望”错误)(按键响应)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二)、课后作业

1、背诵

2、以“丁香”“雨巷”等为意象,写一篇关于江南小巷的短文,要求文采丰富,不少于300字。

第二篇:《雨巷》教案优质

《雨巷》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二、教学设计

(一)教学难点、重点

1、学习象征的用法

2、体会本文的象征意义

(二)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式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预习要求:熟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通过朗读来细细品味本文的意境

2、通过细节来进一步体验感知

二、教学步骤

(一)听录音,整体感受

课文读完了,我们感觉到什么了吗?这首持美吗?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只需静思)

(二)放背景音乐,共同朗读体会

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我们被这种感觉控制住了。这首诗很美。为什么让人难受的诗也美呢?我们还能举出曾让我们难受过,但又深深地被它打动过的人、事和作品吗?对。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不只是让人愉悦的东西才美,让人感伤、感悟的东西有时更具美的力量。大千世界,美是无限丰富的。

(三)由意象体验意境

我们体验到了这首诗的低沉、哀怨和无奈。我们也认定了这首诗是美的。那么,我们的感觉和体验是如何获得的?我们为什么认为它很美呢?(意象)

意象:雨巷。我。丁香。姑娘。太息般的眼光。颓圮的篱墙„„(由这些意象,结合本诗说一段话)

/ 6 他很孤独,也很寂寞,在绵绵的细雨中,“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在这样阴郁而孤寂的环境里,他心里怀着一点朦胧而痛苦的希望:“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悉怨的姑娘”。这个姑娘被诗人赋予了美丽而又愁苦的色彩。她虽然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但是也有“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内心充满了“冷漠”“凄清”和“惆怅”。她和诗人一样,在寂寥的雨巷中,“哀怨又彷徨”。而且,她竟是默默无言,“像梦一般地”从自己身边飘过去了,走尽了这寂寥的雨巷。

在诗中,这些形象形式上各自独立,但却使我们觉得形象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共同具有某些东西。形象构成了一种特殊关系。在这朦胧的意象中,作者究竟想要说什么?

有人说,《雨巷》是诗人用美好的“想象”来掩盖丑恶的“真实”的“自我解脱”,是“用一此皂泡般的华美的幻象来欺骗自己和读者”,除了艺术上的和谐间律美外,“在内容上并无可取之处”。

有人说,这诗如中国的水墨写意,只尽情地渲染情感,发散着自己忧愁与迷惘,“我喜欢你彷徨中的美丽,我铭骨你遗憾时的忧伤”。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对意境的解析自己体会本文的意境

2、象征的有关知识、二、教学步骤

(一)读课文

(二)意象的解析

1、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结合自身住在胡同的经历)

2、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 6

3、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浣溪沙》)全词是: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李商隐有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三)写作背景

“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低调的情感呢? 有句俗语叫“文如其人”。作者戴望舒是怎样一个人呢?了解了诗人,能更好地理解诗作。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一年多以前,他与同学杜衡、施蛰存、刘呐鸥一起从事革命的文艺活动,并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用他的热情的笔投入了党的宣传工作。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望舒草/序》)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中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这种彷竹感伤的情绪,不能笼统地说是纯属个人的哀叹,而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来在诗人心中的投影。《雨巷》则用短小的抒情的吟诵再现了这部分青年心灵深处典型的声音。在这里我们确实听不到现实苦难的描述和反叛黑暗的呼号。这是低沉的倾述,失望的自白。然而从这倾诉和自白里,我们不是可以分明看到一部分青年人在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的心境吗?失去美好希望的苦痕在诗句里流

/ 6 动。即使是当时的青年也并非那么容易受着“欺骗”。人们读了《雨巷》,并不是要永远彷徨在雨巷。人们会憎恶这雨巷,渴望出离这雨巷,走到一个没有阴雨,没有愁怨的宽阔光明的地方。

(四)象征主义

象徵主義(Symbolism)是十九世紀末期流行於歐洲(主要是法國)的藝術思潮。它的產生是對印象派藝術和寫實主義所標榜的原則的反動,企圖用視覺形象表達神秘和隱蔽的感覺。象徵主義思潮創造了新的語言,開闢了表現的新途徑。這種象徵語言可稱為「情緒的象徵」,即通過細緻複雜的一剎那感覺,來探測心靈深處最隱蔽的內容。在象徵主義藝術家看來,可視的世界和不可視的世界,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無限世界和有限世界,是彼此相互呼應和溝通的。因此,這類象徵不論用抽象的或具象的語言,都是非常矇膿和難以捉摸的,具有神秘的傾向。

这种艺术流派于“五四”运动退潮时期传入中国。第一个大量利用象征主义方法写诗是李金发。戴望舒早期的创作也明显地接受了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他的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意挖掘诗歌暗示隐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有人说;本诗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是成功运用象征手法,使诗的意境深邃、丰富,并具有含蓄美。那么的象征他的象征意义会有哪些呢?

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本身象征愁心。《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醒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忧愁,也有丁香一样的美丽和芬芳。这样就由单纯的愁心的借喻,变成了含着忧愁的美好理想的化身。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作者的美的追求。包含了作者美好理想幻灭的痛苦。

诗人在《雨巷》中运用了新鲜的现代语言,来描绘这一雨中丁香一样姑娘倏忽即逝的形象,与古典诗词中套用陈词旧典不同,也与诗人早期写的其他充满旧诗词调子的作品迥异,表现了更多的新时代的气息。“丁香空结雨中愁”,没有“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在表现时代的忧愁的领域里,这个形象是一个难得的创造。

在古代诗词里,雨中丁香结是以真实的生活景物来寄托诗人的感情。《雨巷》中那个在雨中飘过的丁香一样姑娘的形象,就带上了更多的诗人想象的成人它既是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景,又是作家驰骋艺术想象的结晶,是真实与想象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真实的形象。戴望舒说:“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的,也不单是想象。”(《诗论零札》十三)我们说《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鉴于古典诗词,又超越于古典诗词,最主要的即因为它是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想象的创造。它是比生活更美的艺术想象的产物。

/ 6 [归纳]朱自清先生说:“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他译过这一派的诗。他也注重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而是轻清的;也找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可以看得懂”。“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雨巷》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情深而不轻佻,确实把握了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幽微精妙的去处。

(五)艺术特色

1、《雨巷》的音节特色(叶圣陶盛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加上诗歌语言的音质配合,因此读起来有舒缓悠扬的效果。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韵律诗停顿时值需基本一致,而诗行间停顿稍长,节与节之间停顿更长,《雨巷》单字顿放行首,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以第三节为例“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等连贯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复沓艺术运用的最好的是戴望舒的第二本诗集《望舒草》中的代表作《寻梦者》如“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雪吧”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④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雨巷》在音节运用 上又是灵动、变化而富有生命力的。

2、诗歌的压韵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这也是音节要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诗歌的外在形式是要为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和内容而服务的。

3、不但使用“ang”的韵尾、用音节的舒缓悠扬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而且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 6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

4、诗歌的用词

《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 6

第三篇:《雨巷》优质说课稿

《雨巷》优质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巷》优质说课稿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雨巷》优质说课稿范文1

一、说教材

首先谈一谈我对于教材的理解,《雨巷》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组第2课《诗两首》的第一篇,本首诗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全诗没有直白的“情语”,只有委婉的“景语”,是一篇象征意味很浓、抒情色彩浓烈的现代诗歌,这给学生感知、体验、认识带来了困难。

二、说学情

高一的学生生理、心理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而又面对着的是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学习。这些所形成的跨度势必导致学生心理体验、心理倾向的极大不同。他们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不习惯,怀旧、厌学、缺乏信心,没有清醒的认识、没有明确的目的、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甚而焦虑不安。需要老师正确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于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设立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掌握学习现代诗歌的方法,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喜爱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

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难点】

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五、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我本堂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播放《丁香花》,并顺势导入新课《雨巷》。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本篇文章的兴趣。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体会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如何断句。

4、感知本文的情感基调以及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现代诗歌断句的正确方式。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10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本文描写了哪些意象?创造了怎样的意境?选取这些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姑娘象征着什么?

3、本首诗歌的情感主题是什么?

4、赏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设计意图: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能够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也能养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再一次一起聆听《雨巷》。

设计意图: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总结。

2、举办诗朗诵比赛。

设计意图:掌握学生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并通过诗朗诵竞赛的方式剧激发学生学习现代诗歌的兴趣。

《雨巷》优质说课稿范文2

一、说教材。

《雨巷》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二篇课文,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和具有三美特征的《再别康桥》共同组成一个文本,出现在这一单元,那么我们就得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在音乐般的节奏中,在优美徜徉的语言中,在回环往复的结构中,在朦胧如雨的意象中,引导学生去欣赏美,去探索美。

二、说教学目标。

1、情感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把握文章情感,理解意象。

2、知识和能力:了解有关戴望舒的知识,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3、过程和方法:探讨意象的多角度理解,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理解作者的情感与思想。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悟雨巷诗情诗境。

2、难点:体会本诗“丁香姑娘”“雨巷”等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的手法,初步学会鉴赏象征诗。

四、说学情: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现代诗歌,懂得一些鉴赏诗的基本方法,但象征诗还是第一次碰到,所以理解象征手法还有一定难度。另外本诗写作年代久远,学生很难理解其历史背景。

五、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朗读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诗歌是一门抒情的艺术。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以丰富思想、陶冶情操,通过多种方式的“读”使学生走进诗歌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学生对诗歌有所感知的基础上,讨论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对意象进行多角度理解,发挥学生自主性。运用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完成本课。诗歌重在朗读,所以本课四个环节的解读都在朗读中完成。

(二)说学法。

关于学法,依据对话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本诗歌意象比较朦胧,对意象的理解和把握是鉴赏本课的关键,多元解读和问题探究能有效促进对话教学,实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听惯了北方胡同里粗犷的叫卖,看惯了北国风光的千里雪飘,却不曾体会,那细雨如丝的江南空气中氤氲的朦胧与凄婉。一条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古色古香的油纸伞,一抹丁香般的身影,一点太息般的泪光,若有若无地,飘进那杏花春雨,又消融在青石路巷。是什么样的意境如此荡人心肠?让我们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欣赏那别样的美。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感音韵之美。

我不准备一开始就按部就班地介绍作者和背景,因为我想努力创造一种读诗的心境,随着导入直接进入一种美的境界,而不想因为作者、背景的介绍而中断;再者,介绍之后,反而扼杀了学生自己对诗的想象和理解。尤其这首朦胧的小诗,更有多样的解读。

初听配乐朗诵,进入诗境,同时展示江南雨巷的画面。这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是那么完美,而诗歌本身,不就是一曲动人的旋律吗?

再听配乐朗诵,思考:诗人的音乐美是怎样造成的?

(三)深入研究。

1、在读语言,品情感之美。

在整体感知了诗歌的音韵和情感后,让学生再次诵读,根据刚才分析的感情勾勒出你想象中的雨巷之景,并且画在纸上,并口头描述。有何人、何物、何景、何情?朦胧、凄清、悠长、寂寥的雨巷该是怎样的?结着愁怨的丁香有时怎样的一个姑娘?

2、品读内涵,品思想之美。

舒缓的旋律,淡淡的忧伤,把我们带到了迷蒙的江南,如烟的雨巷。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徘徊惆怅?是什么原因让诗人倾注了如此愁怨的诸多意象?诗人为什么想要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个愁怨的姑娘又是谁?(同学分组讨论,小组代表作答)

(四)结束语。

美是丰富多彩的,清丽明快是一种美,隐隐旷达是一种美,同样舒缓低沉、忧郁凄凉也是一种美,戴望舒的《雨巷》便是一首美丽的忧伤。但我们不能为了美而学戴望舒的伤感。毕竟他有那个时代的情绪背景。同学们可以课下深入的了解戴望舒。也可以阅读他的其他作品,学习他高尚的审美情趣,学习他的爱国情怀。

(五)作业: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情景,展开想象,描写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姑娘”。

第四篇:雨巷 教案

题:

雨巷

教学目标:

1分析这首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的构造及特点。2 通过朗读与鉴赏,感受这首诗的音韵美。3 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如何在赏析意境和体会情感的基础上探索诗歌的内涵,调动学生从多角度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

意象的把握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在特定时代的哀婉的心曲。今天就让我们共撑一把心灵之伞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芬芳。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文学翻译家。1924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1925年转入震旦大学法文班,1928年发表成名作《雨巷》,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引起很大反响,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

三、现代诗歌朗读要领:

① 确定情感基调 ② 确立语速③ 确定诗句的停顿④ 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四、字词积累

巷道

(Hang)

街巷(xiàng)

彷徨(páng huáng)彳亍(chì chù)

颓圮(tuí pǐ)

惆怅(chóu chàng)

篱墙(lí)

五、这首诗歌写了一个怎样的哀怨故事? 时间:暮春 地点:雨巷

人物:丁香姑娘 我 环境:细雨迷蒙 道具:油纸伞

故事:我在雨巷希望逢着一个丁香姑娘

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

六、思考: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 意象:

明确:有6个

油纸伞、雨巷、丁香、姑娘、篱墙、我 1.油纸伞:

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暮春,在寂寥的下着小雨,凭添了一份冷寂,凄清的氛围。

2.雨巷:悠长 寂寥 狭窄

雨巷象征着当时的社会环境,即黑暗沉闷的社会现实。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力。3.篱笆墙:颓圯

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4.丁香:首诗整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源于“丁香”二字。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易凋谢。开花为白色或紫色。

丁香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丁香纤小文弱、清香优雅,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丁香是美丽,高洁和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丁香花虽美,但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很容易消失离去的。5.丁香姑娘

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到了、走尽、消散了„„ 哀怨、凄婉 佛曰:

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擦肩而过 6.象征:丁香一样的姑娘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

——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

——理想难以实现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

——理想的幻灭 7.分析姑娘的象征含义

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像梦一样来,又像梦一样地飘逝。

8.丁香姑娘美在何处?

外表美: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气质美: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古典美:在古老的雨巷,在悠长的石板路上,丁香姑娘撑一把油纸伞,与周围古朴环境完美融合,显示出古典的情味。

9.我: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 “我”是个怎样的形象?

是个怀着“希望”的,有美好理想追求的青年形象,但又是孤独、迷茫的。我:一个孤独的游子形象,一个理想的追求者。

我,一个孤独忧愁的青年男子,在绵绵雨巷,渴望邂逅一位美丽的丁香姑 娘,从这一层面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追求? 爱情

远大理想 人生信念 美好事物(丁香姑娘象征)

七、本诗主旨:《雨巷》是诗人伤感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

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以及理想幻灭后的空虚和伤感,从而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失望,也是当时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的知识分子共同的复杂内心世界的表露。

八、作者用雨巷、丁香这几个典型的意象,准确的传达出了“忧伤”这种典型情绪。为什么戴望舒这么忧伤? 1.失恋的痛苦

在爱情上,戴望舒第一次的恋爱在1927年,他爱恋着同学施蜇存的妹妹,后来恋爱失败了,戴望舒十分痛苦。

2、现实的黑暗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

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霾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虹。“四·一二”政变后,诗人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他这时候所写的《雨巷》等诗便自然贮满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我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仍然怀着对理想的追求和憧憬 虽然理想渺茫难以实现,但诗人诗人继续追寻着丁香一样的姑娘

因梦想幻灭而产生的悲剧美

九、艺术特色

本诗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

1、它采用了象征手法:丁香一样的姑娘

丁香姑娘的美丽高洁——美好的理想和愿望

丁香姑娘的哀怨彷徨——理想难以实现

丁香姑娘的飘然离去——理想的幻灭

2、复沓句式的妙用

第三节:“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这些连贯的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3、叠词的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4、押ang韵,排比。共七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韵2-3次,一韵到底。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使得音节舒缓悠扬,有一种音乐美。

十、集体朗诵,品味诗歌凄清惆怅的意境美与哀婉和谐的音乐美。

第五篇:《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运用文学意象的知识分析《雨巷》的象征主义特色,解读《雨巷》的情感内涵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体验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教学难点

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先请大家听一首歌。请大家认真聆听,这首歌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呢?

明确:美丽、哀怨

这首优美动听的歌曲《雨巷》是根据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同名诗歌改编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优美的诗歌,走进江南的雨巷,去体会戴望舒的内心世界。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州人。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现代》杂志的创作,并成为30年代“现代派”诗人群体的领袖。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显得明朗、诚挚。

《雨巷》最初发表在1928年《小说月报》上,反响很大,叶圣陶称《雨巷》“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戴望舒也因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

三、感知诗歌《雨巷》

。学生合上书本。静听

1、放录音(第一遍)

。学生同时看书。

2、放录音(第二遍)

3、教师提问:课文读完了,这首诗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归纳:我们感觉到这首诗很低沉、伤感,充满着愁绪和无奈。这也是一种美。

4、放录音(第三遍)这首诗的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朦胧。整首诗都笼罩在朦胧的意境之中。

5、作者为了能营造成这种朦胧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 明确:一共是6个,主要是三个意象(景物)。

第一个是油纸伞。这是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做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第二个是雨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这是种优美的意境。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第三个是丁香。整首诗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都来源于“丁香”两字。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

6、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忧愁,为什么要选用丁香?

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丁香又名百结,愁怨是它生命的基调。丁香花是唐诗里一组低婉的音符,是诗人笔下流泻的哀怨的意象。古诗中,丁香常与愁心相连,是忧愁的象征。

《雨巷》中写“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源于古诗李景词“丁香空结雨中愁(《摊破沙浣溪沙》)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回首碧波三峡望,接天流

李商隐有《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独自愁。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而且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诗中另外的物象还有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就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另外的意象就是“我”和姑娘。除了6个意象外,其他都是表情绪、动作、物态的词。这些意象一起构成了全诗迷离飘渺的超然意境。

①油纸伞:烘托了一种复古、怀旧、迷蒙、神秘的氛围。

②篱墙:“颓圮”的篱墙,烘托了一种破败的、萧索的气氛。

③雨巷:幽深、寂静、狭窄而寂寥,阴沉、朦胧,没有生机、没有活力。

小结:意象①②③象征了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

④丁香:美丽、纤柔、娇弱、易谢、轻盈、高洁、冷艳、素雅。雨中丁香更显美丽。

7、你心中的丁香姑娘是什么样的?下列人物中哪一个与你心中的丁香姑娘相近?

(1)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探春)

(2)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黛玉)

(3)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王熙凤)

小结:与黛玉相近,“泪”“愁”“神仙”是他们的相似处。清白的、高傲的人生,又如梦一样消逝。

8、《雨巷》从哪些方面具体的描写丁香姑娘?这是一个怎样的姑娘?

从姑娘的步履、颜色、芬芳、眼光、太息来描写。她是一个惆怅的、凄婉迷茫的、充满哀愁的女郎;她如梦一般飘过,有着虚无缥缈的特点。

文学是时代的足音。1927年的文人中,闻一多结束诗人生涯转入学术研究,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寻求暂时的平静,王国维自沉昆明湖告别了黑暗而喧嚣的世界„„只有鲁迅在绝望中依然坚持战斗的姿态。大多数知识分子都像《雨巷》中的“我”一样,憧憬着美好的理想,又感觉到理想如梦一样渺茫,难以实现。

9、丁香姑娘有何象征意义?

(1)以花喻人是古人的传统。丁香是传统的意象。古诗中的丁香是愁怨的化身。戴望舒笔下的丁香则突出了它的芬芳、颜色,从而成为美好的代称。

(2)五四时期西学东渐,西方的思想影响着当时的青年们。戴望舒受西方影响而产生的欣赏甚至崇拜女性的态度,在中国古代是未曾出现过的。

小结: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丁香姑娘就像一个完美恋人。意象的多义性决定了主题的多义性,这是现代派诗歌的特点。

10、作品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作品中的“我”是一个忧郁、低徊、孤寂的知识分子形象,向往追求美好的希望。希望破灭后,无助、迷茫、感伤,又有所期待。

正如高尔基在《保尔·魏尔仑和颓废派》所言:“在那些总是忧郁的、流露着深深苦闷的诗里,可以清晰地听到绝望的哀号以及渴望光明、纯洁、多愁善感的心灵的苦恼。”

四、通过以上的学习,让学生自己概括《雨巷》的主题。

《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是社会现实的黑暗和人生理想的幻灭在心中的投影。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清雅、凄美、飘渺、哀怨,象征着诗人对爱情、理想和人生的美好追求,表现了作者当时迷惘、感伤而坚贞的情怀。

五、作业

试将《雨巷》改写成一篇500字的抒情散文。

下载《雨巷》优质教案(最全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雨巷》优质教案(最全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雨巷》教案

    《雨巷》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本诗的意境美。 2,了解“自由诗体”的特点。 3,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内心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教学目的】 体会诗歌创造的朦胧迷离,低回动人的意境。 【教学步骤】 二、作者简介 “雨巷诗人”的大名我们早已听过,有谁知道作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学生回答......

    雨巷教案

    2、《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1、 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2、激活学生感知、想象、体验、认识等潜在能力。 [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2、问......

    雨巷教案

    雨巷 教学目标 : 1. 知识目标: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 情感目标: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标: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

    雨巷 教案

    《雨巷》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3.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

    雨巷教案

    《雨巷》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本诗的意境美。 2、了解“自由诗体”的特点。 3、深刻体会诗歌中借物抒发的内心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

    雨巷教案

    通过刚才的朗诵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笔下的雨巷是如此的凄清、哀婉,咱们同学已经找出了这些意象,接下来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些意象,然后展开想象看看作者为我们勾勒一个怎样的“雨......

    雨巷教案

    《雨巷》 教学目标 1、通过掌握意象来把握意境的营造2、体会“丁香姑娘”的象征义 教学难点、重点 1、学习象征的用法2、体会本文的象征意义 教学方式:感悟法、朗读法、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