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志设计教学反思
标志设计教学反思
篇一:标志设计>教学反思
《设计标志》是初中六年级第三单元《校园的春天》活动一的内容,是设计应用类型的课题。通过学习有关的设计知识和理解设计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引导学生欣赏、认识、了解并尝试设计的内容。是知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典型课题。其中既有对中外优秀标志设计作品的欣赏,又有对标志作品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剖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观察与比较能力,结合预习,能有意识的收集寻找各种标志,并通过认识初步了解标志。联系实际生活,对理解本课学习内容已有较丰富的学习基础。
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我收集了大量中外优秀的标志设计精品作为课堂范例,以使之能准确表达教材内容。但在第一次试讲之后发现了一些问题:所选用的范例与学生生活较接近的的优秀标志设计数量偏少,课堂上学生们明显表现出对标志了解信心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结构进行了调整,突出强调了几个环节:为了突出标志的世界语言性,选择国内优秀标志设计作品(如:奥林匹克标志、宝马车标志、中国铁路路徽和北京奥运会标志等),并作重点分析,使学生在欣赏之余增强民族自豪感;选择国内着名品牌的标志设计作品(如:中国李宁标志等),选择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标志(如商业标志中麦当劳、肯德基等食品标志)使学生在亲切之余,又多了一份对家乡的热爱;选择教师自己的设计作品为范例(如:音乐会标志等),来讲述标志的设计思维和制作过程,使学生增强内容的理解,切实感受到设计就在自己身边。同时,鼓励学生有创意的选择不同形式表现,并在尝试合作练习中,加入了草稿设计的交流与选择,让学生明白设计的严谨性,恰当的加入德育内容,使本课教育目的上提高了一个层次。
这节《设计标志》课本着知识性实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原则,在课堂结构设置上采用了环环相扣的方式。通过介绍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包括标志的概念、类别、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艺术表现手法),分析重点设计作品,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分析标志设计的思维过程和方式等环节,使学生达到在一课中既要学习知识又能使用知识的教学目的。在本课中,结构设置体现了较好连贯性和完整性,使整节课脉络清晰、层层展开、一气呵成,学生的适时参与,这些成为本课比较成功的一个方面。这样的结构设置,使课堂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自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的内在创造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这也成为本课的不足之处。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本课的又一大特点。利用白板编制课件并使用大屏幕展示作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确有优势:信息量大,学生参与教学时间多,单位时间展示作品数量多、效果好。通过欣赏大量的范例作品,加强学生直观感受和感性认识(本节课为学生展示和分析了二十余件设计作品,这在传统教学手段中是很难做到的);在分析作品的设计思维过程和动态演示上,能够很多和促进和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对作品的深层次理解(比如对教师自己设计的音乐会标志设计是的思维过程、分析和演示就很直观的说明问题);此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视听效果,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强化教学效果起了明显的作用。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突出感受。当然在对课堂的把握、教学语言的运用以及在师生交流方面都有值得注意和商榷的地方,但经过细致、周密的备课和课堂上的大胆尝试之后,这一课将对我以后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对教学规律的总结和把握都有很大益处。
篇二:标志设计教学反思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脱离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学习观念不仅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在新课改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我总结了自己在上《标志设计》时课时的一些优缺点,做如下反思:
一、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这堂课教学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以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入手,引入主题,突出课中的知识点,背景音乐导入激发兴趣,体验情景教学之乐。来达到以“趣”入题、引路,以“美”入情、入境。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过程之中,为深挖教材中的想象因素作出了铺垫;为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提供了催化和向导。唤醒学生带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参与标志设计的学习活动之中。虽然实际的教学效果和备课的设想有一些差距,例如备课时我预计讲10分钟,后面全部留给学生,但课上学生对前面基础性知识反映的没有预想的好,所以即使调整到了17分钟,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学习、交流、创作中得到较大的发挥做好铺垫。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最大的震撼,进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人文精神。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学生是创造的主体,又是活动评价的主体。正如“教育的使命是使人变得更自由、更有创造力”,在为自己班级设计设计标志时,学生设计的就很大胆,有特色,并且效果很好。这样的设计给学生松了绑,任想象驰骋、任情感激荡。学生的主体参与、情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开放、多元的评价作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
2、我在上课的时候 比较重视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录像 范例画,甚至名言,或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
3、在课堂上我注重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
4、做合理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总是希望得到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并做出合理的评价
5、教育机智上的处理得当,如即将结束课程的时候,一名学生还要到前面说说自己的作品,我没有因为时间问题而拒绝他等。
6、在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班级特色,夸夸我们的班集体时,同学们体现了极大热情,因为在学生眼里从来都是得到老师的夸奖和表扬,这一次由自己对同学对班级特色和优点进行列举和夸赞。这一环节的设计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为自己班级设计标志的热情。
二、反思不足之处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虽然时间不够,但是做为教师的我,没有能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知识没能做太多的延展,只是在自己的美术领域里传输知识,所以以后我要增加自己的各方面知识,以满足课堂的需要。
2、学生活动时间相对不足,和预设有一定的差距,3、在标志设计方面学生们对美术形式多样性表现、美术材料的运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困难,不能将自己的一些很好的创作想法通过作品准确的表现出来。在这些方面,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应多加指导和训练。
4、过高的估计孩子们地理解能力,使得孩子没有很快的完成我的设想。这样时间上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情况。对制作班级标志,我的要求还应该再具体些,强调标志的特点,它与我们平时绘画是有区别的。
5、学生在自行设计时,我想设计成三四人共同完成一个作品的创作效果这样会更理想。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也会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班级标志的含义——代表大家的意愿。
6、其实我知道每一堂美术课生成的东西远远比预设的要多的多,在课堂生成时把握的不够即使、不够理想。
7、教学语言有待于进一步简练和提高。
三、反思改进措施和教学感悟
1、对待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总结起来还是教学经验的缺乏、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不够和对新课程标准把握不好导致的,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积极的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多研究课标,多和学生接触、多听友经验老师的课、多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并且及时的总结反思,假以时日我想我会解决以上不足之处的。
2、通过本课我更加坚信美术课堂的生成比预设要多,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思维的个体对于美的理解是 不一样的,有一百个人就会有一百个蒙娜丽莎,美术教学,从一个主题到作品出炉,可以千人一面也可以千差万别精彩纷呈。《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所以,开始我设想,课前设定越多,课上学生的自由空间也许就越小。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重要的是,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可事实上,并没有我想象的那样简单,我特别关注的来自学生自身的“突如其来”的内容并未折射出太多的智慧光芒。我分析是这样的:
1、我认为教学亮点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生成”不曾“预设”,突如其来。由于教师没有弹性“预设”,没有为这些“可能”和“不确定”的发生留下了足够的时空、足够的思想和智慧的准备,所以当这些“可能”和“不确定性”发生时,显得惊慌失措,乱了方寸。
2、企图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自我实现发掘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教学的生发点,过分相信学生自我生成能力,结果轮番的信息轰炸让学生“狼吞虎咽”,造成“面面俱到,等于不到”的局面,以至于丧失美术课特点。
3、面对不可捉摸,虚无飘缈的生成智慧,我唯有不断的增加自己的知识量、课堂实践、在自主学习和教学目标达成之间找到平衡。我相信精彩,在预设和生成平衡之处!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反思
篇三:标志设计教学反思
《标志设计》是人美版七年级 14 册的设计应用课,全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标志作品欣赏,一部分是标志设计方法以及如何将标志设计应用到生活中。我这课主要针对设计部分而定,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标志的特征﹑表现形式并能自我设计标志手稿。整个过程可以归结为“初探知识——提出悬念——解决悬念——运用方法——展示作品”我主要通过两次的练习掌握设计标志的方法。
虽然在教材中已经有了很多标志图片的展示,但是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较少,难以从教材上获得深入的感受和思考,对于标志的表现形式,设计方法等方面还不能主动的建构知识。为此,在课中我收集了大量与学生较接近的标志,课本知识便不再孤立,而是立马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发生串联,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试教中发现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在寻找大量的关于标志设计的知识内容时,不查不知道一查就感觉无从下手,关于标志设计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就标志的设计方法就有很多种划分,有具像表现,抽象表现,意象表现等,这三种表现形式还可以细的划分,还有标志色彩的含义也是一个很庞大的知识块,如果要讲透,单单色彩就可以讲上一节课,面对那么多的问题,要在一堂课中讲解清楚,还要能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实在是很难把课堂设计好,在期间我进行了很多次的尝试,为了能使学生更加容易的掌握设计的方法,我在课的安排上把标志的基本要素,渗透到奥运的例子中来分析,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要求,而这课我主要侧重的是讲解设计的方法,相对色彩上就不做大的要求,毕竟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中已经学习过色彩的搭配了,如果什么都要讲清楚的话时间上就不容易安排了,讲解起来也比较的粗糙了。
这课主要的亮点是在学生的作业设计上,一般的美术课往往在是分析讲解方法后学生再练习的,而我设计了两次学生的练习来展开,在刚开始的时候先让学生尝试来设计,有很多学生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来设计,有的学生心里感觉有设计的对象了,但是在设计中不知道怎么来概括提炼,进过尝试面对困难后在来分析和介绍设计的方法,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学生的目的更加明确了,有浅到深,这种方法很有效,我发现在后面的练习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设计出理想的标志来 , 比单单讲方法后直接练习的效果好的多。
虽然,从学生的作品来看,基本是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但是期间还是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我不断的去思考和改进。特别在作业的展示上还有待加强 , 在这课中由于时间的关系展示作品时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没有充分的展示出来 , 如果能把作品全部粘在黑板上展示下 , 再进行评价 , 学生的感知会更加的明显.一堂课的时间是短暂的,但通过教学,值得自己去挖掘和思考的地方还很多,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和思考,俗话说得好 “教学同长,学无止境” 立足课前精心备课,课后认真整理、分析和反思自己的不足,有努力,必然有所>收获。
第二篇:《标志设计》教学反思
《标志设计》教学反思
“标志”在学生的眼里中并不陌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校园里处处可见。这些标志大部分是由专业设计人员创作的,如何让一位小学生在短短一堂课内设计出有内涵且兼具形式美的标志呢?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创设出恰当的教学情景,对学生进行美育和德育。为此,我设计出了一系列的教学环节,使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整堂课教学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以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标志入手,引入主题,突出课中的知识点,背景音乐导入激发兴趣,体验情景教学之乐。来达到以“趣”入题、引路,以“美”入情、入境。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过程之中,为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提供了催化和向导。唤醒学生带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参与标志设计的学习活动之中。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激励学生大胆创新。学生是创造的主体,又是活动评价的主体。在为自己班级设计设计标志时,学生设计的就很大胆,有特色,并且效果很好。这样的设计给学生松了绑,任想象驰骋、任情感激荡。学生的主体参与、情感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开放、多元的评价作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平台。
在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班级特色,夸夸我们的班集体时,同学们体现了极大热情,因为在学生眼里从来都是得到老师的夸奖和表扬,这一次由自己对同学对班级特色和优点进行列举和夸赞。这一环节的设计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激发了学生为自己班级设计标志的热情经过短短十几分钟的创意制作,学生们设计出了独具特色、美观醒目的各种班级标志。在总结展示活动中,经过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大家对学校更加热爱了,对标志设计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第三篇:《标志设计》教学反思
初中六年级《标志设计》教学反思
一、课前反思
我利用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商品包装标志为题,让学生了解标志的作用和意义,学生们积极的搜集包装标志,从而激发学生的生活情感,达到本节课的上课目的。学生的热情很高,询问家长,搜集资料,作好了上课的准备。
二、课堂反思
本节课能按照设计的思路来上好课,课堂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粘一粘的方法,认识包装标志,知道他们的意义和作用。尤其是让学生设计包装标志更加调动了他们的创新机智,在想象与创造中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课后反思
整节课,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增长了知识。达到了本次活动的目的。但我觉得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把的过紧,应该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应有生生互动的场面,应有生生交叉的场面,这样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就会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课堂上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第四篇:《标志设计》教学反思
《标志设计》教学反思
《标志设计》是人美版七年级14册的设计应用课,全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标志作品欣赏,一部分是标志设计方法以及如何将标志设计应用到生活中。我这课主要针对设计部分而定,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标志的特征﹑表现形式并能自我设计标志手稿。整个过程可以归结为“初探知识——提出悬念——解决悬念——运用方法——展示作品”我主要通过两次的练习掌握设计标志的方法。
虽然在教材中已经有了很多标志图片的展示,但是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较少,难以从教材上获得深入的感受和思考,对于标志的表现形式,设计方法等方面还不能主动的建构知识。为此,在课中我收集了大量与学生较接近的标志,课本知识便不再孤立,而是立马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发生串联,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试教中发现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在寻找大量的关于标志设计的知识内容时,不查不知道一查就感觉无从下手,关于标志设计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就标志的设计方法就有很多种划分,有具像表现,抽象表现,意象表现等,这三种表现形式还可以细的划分,还有标志色彩的含义也是一个很庞大的知识块,如果要讲透,单单色彩就可以讲上一节课,面对那么多的问题,要在一堂课中讲解清楚,还要能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实在是很难把课堂设计好,在期间我进行了很多次的尝试,为了能使学生更加容易的掌握设计的方法,我在课的安排上把标志的基本要素,渗透到奥运的例子中来分析,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要求,而这课我主要侧重的是讲解设计的方法,相对色彩上就不做大的要求,毕竟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中已经学习过色彩的搭配了,如果什么都要讲清楚的话时间上就不容易安排了,讲解起来也比较的粗糙了。
这课主要的亮点是在学生的作业设计上,一般的美术课往往在是分析讲解方法后学生再练习的,而我设计了两次学生的练习来展开,在刚开始的时候先让学生尝试来设计,有很多学生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来设计,有的学生心里感觉有设计的对象了,但是在设计中不知道怎么来概括提炼,进过尝试面对困难后在来分析和介绍设计的方法,学生的兴趣调动了起来,学生的目的更加明确了,有浅到深,这种方法很有效,我发现在后面的练习中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设计出理想的标志来,比单单讲方法后直接练习的效果好的多。
虽然,从学生的作品来看,基本是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但是期间还是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我不断的去思考和改进。特别在作业的展示上还有待加强,在这课中由于时间的关系展示作品时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相评价没有充分的展示出来,如果能把作品全部粘在黑板上展示下,再进行评价,学生的感知会更加的明显.一堂课的时间是短暂的,但通过教学,值得自己去挖掘和思考的地方还很多,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学习和思考,俗话说得好 “教学同长,学无止境” 立足课前精心备课,课后认真整理、分析和反思自己的不足,有努力,必然有所收获。
第五篇:设计标志教学反思
《设计标志》
教学反思
七星农场第一中学
朱晓华
《设计标志》是初中六年级第三单元《校园的春天》活动一的内容,是设计应用类型的课题。通过学习有关的设计知识和理解设计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引导学生欣赏、认识、了解并尝试设计的内容。是知识性与应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典型课题。其中既有对中外优秀标志设计作品的欣赏,又有对标志作品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剖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观察与比较能力,结合预习,能有意识的收集寻找各种标志,并通过认识初步了解标志。联系实际生活,对理解本课学习内容已有较丰富的学习基础。
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我收集了大量中外优秀的标志设计精品作为课堂范例,以使之能准确表达教材内容。但在第一次试讲之后发现了一些问题:所选用的范例与学生生活较接近的的优秀标志设计数量偏少,课堂上学生们明显表现出对标志了解信心不足。针对这种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结构进行了调整,突出强调了几个环节:为了突出标志的世界语言性,选择国内优秀标志设计作品(如:奥林匹克标志、宝马车标志、中国铁路路徽和北京奥运会标志等),并作重点分析,使学生在欣赏之余增强民族自豪感;选择国内著名品牌的标志设计作品(如:中国李宁标志等),选择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标志(如商业标志中麦当劳、肯德基等食品标志)使学生在亲切之余,又多了一份对家乡的热爱;选择教师自己的设计作品为范例(如:音乐会标志等),来讲述标志的设计思维和制作过程,使学生增强内容的理解,切实感受到设计就在自己身边。同时,鼓励学生有创意的选择不同形式表现,并在尝试合作练习中,加入了草稿设计的交流与选择,让学生明白设计的严谨性,恰当的加入德育内容,使本课教育目的上提高了一个层次。
这节《设计标志》课本着知识性实用性相结合、提高审美能力与掌握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原则,在课堂结构设置上采用了环环相扣的方式。通过介绍标志设计的
基本知识(包括标志的概念、类别、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艺术表现手法),分析重点设计作品,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分析标志设计的思维过程和方式等环节,使学生达到在一课中既要学习知识又能使用知识的教学目的。在本课中,结构设置体现了较好连贯性和完整性,使整节课脉络清晰、层层展开、一气呵成,学生的适时参与,这些成为本课比较成功的一个方面。这样的结构设置,使课堂教学内容比较丰富,但同时也限制了学生自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的内在创造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这也成为本课的不足之处。
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本课的又一大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并展示作品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确有优势:信息量大,学生参与教学时间多,单位时间展示作品数量多、效果好。通过欣赏大量的范例作品,加强学生直观感受和感性认识(本节课为学生展示和分析了二十余件设计作品,这在传统教学手段中是很难做到的);在分析作品的设计思维过程和动态演示上,能够很多和促进和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对作品的深层次理解(比如对教师自己设计的音乐会标志设计是的思维过程、分析和演示就很直观的说明问题);此外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媒体视听效果,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强化教学效果起了明显的作用。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突出感受。当然在对课堂的把握、教学语言的运用以及在师生交流方面都有值得注意和商榷的地方,但经过细致、周密的备课和课堂上的大胆尝试之后,这一课将对我以后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对教学规律的总结和把握都有很大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