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教案(竞赛用)[样例5]

时间:2019-05-13 01:10: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囚绿记教案(竞赛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囚绿记教案(竞赛用)》。

第一篇:囚绿记教案(竞赛用)

《囚绿记》教案

学习目标:

1、从解读题目入手,理清作者的感情线索。

2、概括作者笔下绿的特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

3、多元解读文章主题,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学习重难点:

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预习案

二、陆蠡其人其事

陆蠡,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陆蠡貌不轩昂,语不惊人,服装俭朴,不善交际;心地坦白,对朋友至诚至义;“不愿说好听的话,不肯做虚夸的事”,“喜欢埋头做事,不求人知”。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上海沦陷后,他留沪主持该社工作。1942年4月13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日,受尽酷刑,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年仅34岁。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阅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 迁徙()揠苗助长()淅沥()涸辙()......漪郁()嵌口()孔隙()简陋()....葱茏()囚系()瞥见()婆娑()......揠苗助长: 大笔如椽: 急不暇择: 揠苗助长:

探究案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目标 三.合作探究

1、本文题目为《囚绿记》,“绿”是指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作者为什么“囚绿”?

2.课文哪几段是直接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概括。

3..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的句子,并标上序号,品味作者笔下绿的特点。

(1)囚禁前,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位绿友的精神风貌的?概括出这位绿友怎样的特点?

(2)囚禁后,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位绿友的精神风貌的?此时的它又有什么特点?

4.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了。我们一起看看最后作者写了什么内容。13段中最触动你的是哪一句话?理解绿的象征意义。

小结:

陆蠡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他不仅抒发了自己对绿的热爱,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精神,寄托了作家对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言志。

3、归纳主题:

文章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抒发了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颂扬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表达了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之情。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检测案

《教材解析》13页一二。14页3题

布置作业,课后练笔: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在寂寞中,常春藤不离不弃地陪伴着作者,这绿色的常春藤在作者的眼中已不是一株植物,而是一个老友,也许作者常常会与这位老友交谈。在“赏绿、囚绿、释绿、念绿”这几个部分中任选一部分,设计一组作者与常春藤的对话。

要求:对话要符合作者在每个时段的心情。能体现绿的象征意义。再读课文,发散思维:

本文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

(提示:从常春藤的身上和作者对绿的态度和方式上去思考。)

1、困境中要坚强,冲破阻力才能成功。

2、爱不一定要占有,真爱就应学会放手。

3、世间的一切生命其实都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尊重生命。拓展阅读

触抚绿色 毕淑敏

1998年夏天的许多日子,我在大兴安岭穿行。看到的绿色比有生以来见过的所有绿色叠到一起还要厚。以前曾到过雪原、海洋、大山大川、沙漠旷野„„感慨万千。在自然界的雄奇景观中,与原始森林相见如此之晚,快乐中有大遗憾。

从小在城市,水泥丛中的绿色很窄,享受绿色是很奢侈的事。后来当兵去了藏北,高寒缺氧,荒凉无比,除了冰山戈壁,什么也看不到,绿色便成了一个缥缈的梦想。在大森林里,呼吸到无边无际的绿色,从心灵到皮肤,染成薄荷。

路途艰辛坎坷,几乎是我从高原归来后,最颠簸的一次旅程。乐在思绪轻灵。面对莽莽林海,你会想到远古,祖先曾在这样的密林中生息,飞快地攀缘,从猿到人。如今我们会了许多本领,可是我们砍伐森林,恩将仇报。你会想到是做一棵公路边的树,还是做林海中的树?你会想到人也许有前世和再生,也许曾是或将是某种酸甜的野果„„

林中密集的红松苗,像毛茸茸的小笤帚,扫得胸中一片清凉。熙熙攘攘又恬恬静静的新生之物,充满了生命的单纯,给人以轻捷明朗的快意。

沿松花江逆水而上,面朝岸边逶迤的青山,无言以对,只是呼吸和感受,兀自交融。古人说仁者爱 2

山,智者爱水。在磅礴秀美的山水之地,触抚绿色,灵性和力量流淌人心。

在满山遍野的野花中,有人惊叫发现了野罂粟,我很快地奔过去,近了才知看差了,那不是罂粟而是芍药,若有所失。好在没过多久,善解人意的野罂粟,就很美丽很俏皮地列队倚在路边。一时大家停步伫望。有人悄声问我:这就是《红处方》中描写的罪恶之花?

沿松花江逆水而上,面朝岸边逶迤的青山,无言以对,只是呼吸和感受,兀自交融。古人说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在磅礴秀美的山水之地,触抚绿色,灵性和力量流淌人心。

在满山遍野的野花中,有人惊叫发现了野罂粟,我很快地奔过去,近了才知看差了,那不是罂粟而是芍药,若有所失。好在没过多久,善解人意的野罂粟,就很美丽很俏皮地列队倚在路边。一时大家停步伫望。有人悄声问我:这就是《红处方》中描写的罪恶之花?

沿松花江逆水而上,面朝岸边逶迤的青山,无言以对,只是呼吸和感受,兀自交融。古人说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在磅礴秀美的山水之地,触抚绿色,灵性和力量流淌人心。

在满山遍野的野花中,有人惊叫发现了野罂粟,我很快地奔过去,近了才知看差了,那不是罂粟而是芍药,若有所失。好在没过多久,善解人意的野罂粟,就很美丽很俏皮地列队倚在路边。一时大家停步伫望。有人悄声问我:这就是《红处方》中描写的罪恶之花?

仰望苍莽垂直的绿色,难以抑制地想到培育的艰难。成长一棵树,相当于人的一生。对那些珍贵的树种,这时间还远远不够。在大兴安岭阴坡,一棵樟子松须一百五十年才可成材。毁坏一棵树,只消片刻工夫。无论现代科学技术如何发达,比方能把人类送上火星跳舞,但你绝无妙法在十年之内,把一棵美人松的幼苗,催成一柱栋梁。

大兴安岭名称,也许是“大”“兴”“安”这几个字,给人豪迈宁静之感,好似钢筋铁骨固若金汤。其实环境链相当脆弱,腐殖土层只有半尺薄。一旦砍去林木,水土暴露在空气中,快速流失,砂石崩塌,遗下一堆堆瘌痢头样的岩块,布满苔藓,凄惶得很。看到大兴安岭植被被破坏的情形,心好像被锐指掐住,一缕缕坠血,甚至比看到西北寸草不生的土岭,还要痛楚。那边好歹是旧伤痕,而大兴安岭是新鲜的刚刚骨折的胸膛。

听说世代以打猎为生的鄂伦春人,已决定放下最后的猎枪。伐木工人也要渐渐地转成以种树为主了。一位林业工人说,种一棵树,要百年之后才见钱,那时我早已变成山老鸹了。在我活着时,靠什么过好日子呢?都说森林是城市的肺,大兴安岭向整个北半拉子中国供氧,北京人是不是该给我们付些制氧费?

于是想到格拉丹冬雪山,孕育了长江,应该向我们收水费;北冰洋应该向我们收制冷费;太阳应该向我们收取暖费和照明费。

第二篇:囚绿记教案(竞赛用)

《囚绿记》教案

教学目标:

1、从解读题目入手,理清作者的感情线索。

2、概括作者笔下绿的特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

3、多元解读文章主题,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绿的象征意义,感受优秀作品恒久的生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感知、读写品悟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在神圣的文学殿堂里,我们经常可以感受到恬美空灵的自然之美。神游荷塘,我们品味到月色下缕缕的荷香;独立朔漠,我们领略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壮;夕阳西下,我们咀嚼到 “古道西风瘦马”的苍凉„„在文学里融入自然,总会别有一番风味。

顾城有诗云:“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一起去寻找那片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请大家在文章中找出下列字词,并注音: 陆蠡(lǐ)

涸辙(zhé)

淅沥(xī)

猗郁(yī)

移徙(xǐ)

.....婆娑(suō)

瞥见(piē)

蕈菌(xùn)

揠苗助长(y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题目为《囚绿记》,“绿”是指什么?“囚绿”是怎么回事?作者为什么“囚绿”? 明确: “绿”指常春藤。

“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让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囚绿”是因为喜爱。

2.课文哪几段是直接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请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概括。

(赏绿)——囚绿——(释绿)——(念绿)

四、细读课文,品味情感:

1.找出文中对绿的前后不同的称呼,看看不同的称呼反映出作者对绿的情感前后有什么不同的变化。尽量使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提示:运用圈点批注符号)

赏绿

绿影

喜悦满足欢喜留恋 囚绿

绿色

喜悦不快可怜恼怒 释绿

绿囚

珍重祝福 念绿

绿友

怀念

2.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的句子,并标上序号,品味作者笔下绿的特点。

(1)囚禁前,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位绿友的精神风貌的?概括出这位绿友怎样的特点?(生命力旺盛

蓬勃

无拘无束)

(2)囚禁后,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位绿友的精神风貌的?此时的它又有什么特点?

(柔弱而蓬勃

向阳

固执)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常春藤这位“绿友”活泼可爱,充满朝气;而囚禁后成了“病孩子”,但即使这样,它仍然十分固执,永不屈服。如此强烈的反差,如此鲜明的对比,作者仅仅是为了写“常春藤”吗?

五、感知作者,深化主题:

1、知人论世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联系作者简介,试从文中找出有关本文写作时代背景的句子。明确:13段

2、齐读13段: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了。我们一起看看最后作者写了什么内容。这一段中最触动你的是哪一句话?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们回看课题,“囚绿”在这里发生变化了。

变成了¬——“囚人”

什么人?

(中国人。)

中国人有没有被屈服呢?

(没有)

请看这“绿”和“中国人”之间,作者是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的?

(运用象征手法,绿其实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阳光的中国人。)

蓬勃 ————希望、生命

绿

象征(托物言志)

向阳 ————自由、光明

固执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物)

(志)

小结:

陆蠡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他不仅抒发了自己对绿的热爱,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精神,寄托了作家对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言志。

3、归纳主题:

文章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抒发了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颂扬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表达了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之情。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六、再读课文,发散思维: 本文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

(提示:从常春藤的身上和作者对绿的态度和方式上去思考。)

1、困境中要坚强,冲破阻力才能成功。

2、爱不一定要占有,真爱就应学会放手。

3、世间的一切生命其实都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尊重生命。

七、当堂检测,巩固加深:

1、下列句子中不是直接抒情的一句是(D)

A、绿色是多么宝贵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B、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

C、我怀念着我的圆窗和绿友。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陌生么? D、终于在一天早晨候到了。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我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八、布置作业,课后练笔: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在寂寞中,常春藤不离不弃地陪伴着作者,这绿色的常春藤在作者的眼中已不是一株植物,而是一个老友,也许作者常常会与这位老友交谈。在“赏绿、囚绿、释绿、念绿”这几个部分中任选一部分,设计一组作者与常春藤的对话。要求:对话要符合作者在每个时段的心情。

能体现绿的象征意义。语言要求生动形象。

附板书设计:

蓬勃 ————希望、生命

绿

象征(托物言志)

向阳 ————自由、光明

固执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物)

(志)

第三篇:5《囚绿记》教案

5《囚绿记》教案

blzxhhy 教学目的:

1、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3、了解有关语句的深刻含义和表现手法,感受本文语言含蓄优美的特点。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散文,含蓄优美。借助于多读,让学生读中求解,读中悟情,读中明理,读中品味。

2、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迹的介绍,深入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幻灯1:大家看这图片,这种盆景植物叫常春藤。常春藤,是一种优美的攀缘性植物,四季常青。可以用作棚架或墙壁的垂直绿化,又适合于室内盆栽培养,是非常好的室内观叶植物。

这种植物,有很多人喜欢它,为什么?其中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的颜色——绿色。绿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仅是芸芸众生喜爱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咏之色。还有个原因是,喜欢它追求光明的性格,它的枝条总向着阳光方向生长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位喜爱绿色的现代散文家陆蠡写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2、指明一学生上黑板写课题和作者名字。教师给作者名正音。

3、简介作者有关情况(见注解及课后习题四)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巴金回忆说,他是一个有着“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的人,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自己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

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一位很真诚的作家,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释题:

1、“囚绿”是什么意思?

(1)“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绿”是指绿色的常春藤。

(2)“囚绿”,用文中的话回答就是——P29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也就是说,“囚绿”就是作者囚禁窗外的常春藤,作者通过破碎的窗口把窗外的常春藤柔条牵进作者居室。因为常春藤是绿色的,故简称“囚绿”。

(3)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2、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

大家带着这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高声朗读,或轻声朗读,或相互讨论,解决问题)

三、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明确本文的线索。

1、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因为他爱绿)

2、他把绿“囚”牢了吗?(他后来把绿释放了)

3、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教师归纳板书:恋绿(爱绿)——囚绿—— 释绿—— 思绿

四、研读“恋绿”的部分(第1-7小节)。

1.学生速读课文。指明学生找出表现作者爱绿感情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适当引导讲解,在学生找出后,或组织学生齐读,或组织分组读,在读中与作品直接对话,感知这篇散文的语言风格。2.课文分析:

第四篇: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鲍从彪

授课时间 2012-11-2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学会运用圈点批注的读文方法。

2.能找出作者抒写绿的形象的语句,探究绿的内涵。

3.能通过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说出绿的新的含义。

4.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句即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难点:

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绿是生命,是希望,是青春,是快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可是现在却有人要将它囚禁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陆蠡的《囚绿记》,去体味他对绿那份独特的情感吧。

二、解题

“囚”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人居斗室为“囚”,在我们的理解里,“囚”的对象往往是人,而本文中囚禁的对象是常春藤的绿枝条。这里的“囚绿”是把绿拟人化了。

三、读“绿”——品读悟情,感受绿之形象

1.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请以作者口吻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向“绿”表白。(请选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注意赏析表现作者爱绿的句子)....................

我囚禁你,因为你。

过渡:一句句真情告白,让我们读到作者对绿的深深喜爱。那常春藤在作者的这份浓浓爱意的滋养下一定会茁壮成长吗?

或者:作者为什么要囚住绿色?第8段

从这段中你感受到作者对绿具有怎样的感情?

喜爱

你还能从文章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请找出来并分析。

那常春藤在作者的这份浓浓爱意的滋养下一定会茁壮成长吗?

2、找出文中描写“囚绿” 后“绿”的形象的语句。从中你感受到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蓬勃、向阳、固执。

3、大家从作者挚爱的绿的身上看到了怎样的精神品质?(绿的精神)

明确:生命、希望

追求光明、自由

不屈的抗争精神

这就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作者正是被这种精神所感动,决定开释绿枝条。

(1)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2).可是在每天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3).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了柔绿,变成了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象病了的孩子。

(4).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四、触摸绿之魂

在作者笔下,绿仅仅是指那株普通的常春藤吗?要深入了解常春藤的内涵,必须先了解陆蠡这个人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教师出示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中学教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汪伪)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最后被折磨吐血而死。

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是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他所关注的时代和事件。其实本文中也隐约交代了当时的写作背景,请找出关于这些背景的语句。

在异族入侵,祖国受辱,北平已经沦陷一年的情况下,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结合时代背景、作者的为人,再想一想作者笔下的绿仅仅是指那株普通的常春藤吗?它会让你联想到什么呢?

教师小结:绿不仅仅是指那株普通的常春藤,他是向往光明、自由、坚强不屈的广大人民的象征,又是永向光明、顽强抗争的民族精神的象征。

本文中作者将个人的感情、志向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的写法,就称之为“托物言志”。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五、拓展延伸

抗战的历史早已远去,但绿的精神品质却代代相传。

常春藤的“永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 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请用凝练、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你的理解。能撷取一个事例加以佐证将更好。

同学交流,分享成果。

1.浩瀚的大海正是因为有了礁石,才激起了美丽的浪花

2.生活的磨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3.在苦难面前抬起你自信的头颅!永不言败。

4永不屈服于黑暗!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事例:

1.司马迁,受宫刑,却能忍受这世间最大的耻辱,因为他心中有未完成的《史记》。

2.张海迪,高位截瘫。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及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其间克服病痛和困难进行创作,至今已出版大量的作品。

3.因积劳致残,下肢瘫痪,顽强生活,潜心文学创作,现为专业作家。

4.海伦·凯勒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毕业于哈佛大学.

5.从小失去听力,曾是个全聋全哑的小女孩周婷婷是我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毕业生、中国的“海伦·凯勒”。

师生共勉:

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第五篇:囚绿记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散文的脉络。

2、通过记叙作者行为变化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

3、欣赏文中对绿细致精彩的描写。

4、理解作者对绿色所赋予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1、紧扣文本,把握作者对绿的挚爱之情。

2、欣赏细致精彩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绿”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于绿色,我们有一种由衷的热爱,因为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看见了绿色就会感受到生命的鲜活,生机的磅礴。那么,当陆蠡面对绿色时,他会有怎样的表现呢?今天我们一同学习陆蠡的《囚绿记》(板书课题)。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囚绿记》中的“记”字点明了它的文体,作者通过描述事、景、物“逐章显志”地表露自己的观点和感情,那么从标题看文章“记”的对象是什么呢?绿。

围绕绿,作者记叙了自己的哪些行为?请同学们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

寻—赏---囚---放---怀----

因此,文章以作者对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通过写囚禁又释放常春藤枝条的事情,表达自己对于绿的喜爱。

三、寻绿色

1、感情的变化总是因为事物的触动,第一段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接着写到作者初到北平,首先做的事是选房子。这是一间怎样的房间?

第2段写小屋的低矮、狭小、潮湿、简陋。第3段指出小屋的窗朝东,早晨阳光就照进屋里,炎热可畏。这样一间毫无优点可言的小屋,我为什么还“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呢?

绿!因为它的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绿影照到了房内,我随意地一瞥,绿影映入我的眼睛,更打动了我的心,我欢喜地决定住下。“占有”一词更表达了作者急切、兴奋之情。

四、赏绿色

1、朦朦胧胧的绿影就让我感到喜悦而满足,住进来后我又会怎样呢?请大家齐读课文的5-7段。

住进来后“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这一切的行为都只是为了更好地欣赏绿色。

2、人人都爱绿,但作者之于绿有别样的情怀,作者为什么会这样的爱绿啊?请大家用圈点批注法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并加以分析。散读第五、六段。

绿色是多么宝贵呀-----何以说宝贵呢!(它的宝贵表现在哪里呢?)

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这里面有一句话不太好理解。)慰安就是安慰,为什么说绿色是心灵的慰安?文段中哪些地方表明作者需要安慰。

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原来作者在陌生的环境里,生活寂寞,心灵倍感孤独,绿色是他心灵的安慰,是情感的寄托。绿“把我的心等焦”、“急不暇择的心情”,这里的“焦”(急)两个字直接表达爱绿的心情。一个“焦”字,比“急”更形象,比“慌”字更迫切,表达效果更强。“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用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对于绿色的热爱和期待。巧妙地化用“涸辙之鱼“的成语,作者对绿的渴望就如同对生命之水的渴望。此时绿色已成为化解孤独,带给我希望的朋友,所以说是“安慰”。

“绿是自然的颜色。”(如果学生答了这个问题就讲,没有就回避)可以看出作者喜爱绿色是对于自然的热爱。作者借热爱自然,暗示他对于自由的热爱和渴望。

3、于是我天天坐在窗口看着它生长。齐读课文的5-6段,进一步品味作者感情。

此时绿色已成为化解孤独,带给我希望的朋友,我们心心相通,我快活地坐在窗前欣赏它的变化。

五、囚绿枝

1、好一份爱绿深情呀!可天天望着还不够,只想与它更亲近,于是作者将柔条牵进了房间,请大家齐读8-12段。读完后,围绕“作者囚绿枝的直接原因”“在囚绿枝过程中作者的心理变化”来展开讨论,尽量用原文回答。

牵绿枝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呢?

“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借绿色来比喻葱笼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噢。作者之所以囚绿,是赋予了绿色以特殊的含义,把它比作幸福青春,可他却并未获得快乐。在囚绿枝的过程中,还有哪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心理?

心情发现了“生的欢喜”;绿枝条却不领我的情,让我不快;尤其课文的第11自然段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我的复杂的心情,两个“渐渐”写出了我内心的动摇,自责、愧疚悄悄产生,可是绿枝条的固执更让我不愿放弃,依旧囚禁着它。甚至于因爱而产生的自私、固执的魔念也悄悄生长了。

2、在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词语或句子是同学们难以理解的,请尝试着提出问题,并互相解答。

例如:在叙述囚绿行为时,为什么用“浆液丰富”来形容柔条,写出了怎样的特点?

写出了绿枝条的形象,而且富有质感,又与后文它的变化形成对比。

为什么用“葱茏”“猗郁”描写草木茂盛的形容词来修饰“爱、幸福、年华”,这样的借用方法好不好?

从修辞的角度说是移用,借描写色彩浓烈的词语表现爱、幸福的丰富,年华的朝气磅礴,形象可感。作者囚绿不仅是要用绿色装饰房间,抚平心灵,还表达了对爱、幸福、快乐的追求。

什么是“生的欢喜”?(“生的欢喜”是指对生命活力的赞美)

第九段的插叙是不是多余,为什么?爱绿心理由来已久。

“魔念”指的是什么?爱之深所产生的占有欲。

第八段的“牵进”第十段的“囚系”第十一段的“移锁”都是表达了囚禁的意思,三个词语还有什么不同?

首先,用“牵进”,表现作者对于绿的喜爱和珍惜;当绿不懂我的爱抚时就用“囚系”,“移锁”从字面上看,囚禁的语意在加强,但联系上一句可以体会到,作者用这个词也来表达了对自己行为的责备。层层递进,不同动词表达了我对绿的感情变化。

第十段的“绿友”与第十二段的“绿囚”两个名词有什么区别?前者更多的表达了作者对绿的喜爱和依恋,后者则表达了自己对囚绿枝行为的愧疚。

3、我的情感一直被这个不会说话的朋友牵动着,绿枝条到底有怎样的魅力时时牵动着我的情思?请大家欣赏描写绿枝条的语言,并谈谈你的体会。

“它依然伸长,依然攀缘,依然舒放,而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作者运用一组排比句层层递进,卷中有舒,写出了绿枝条刚被牵进屋时旺盛的生长状态。体现了它生命力旺盛的特点。

然而绿枝条终究是不甘愿被囚的,失去了阳光地它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向着阳光,透过这样的细节描写,绿枝条顽强不屈、向往光明与自由的特点也跃然纸上。这句话中哪个字要重读?“总”写出了绿枝不屈服的特点。

接着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绿枝条的变化?

颜色与形态上描写了绿枝条的生命渐渐萎缩。颜色先起了变化,由失去青苍的颜色-柔绿-嫩黄,形态上由先前的“浆汁丰富”-细瘦-娇弱,并把它比作病了的孩子,这一比喻充满了作者的爱怜。一个“渐渐”写出了它的颜色由深而浅,枝条由粗而细的过程,它的生命也随之流逝。体现了绿以死来表达对光明自由的向往的特点。

此时,我们回头读课文的第7自然段,理解绿枝条的个性特点。请一个女生第7段,找一找描写绿枝条生长的动词。

当我坐在窗前看它生长时,它伸须、攀缘、舒叶,变青、变老,富于动感。其中前三个动词描写出了绿枝条逐渐伸长,逐渐繁密的动态。这些动词写出了绿枝条怎样的特点?

作者运用一系列动词详细地描绘了它自由自在地生长状态,体现了充满生机的特点。这时作者笔下的常春藤,既像是一个让人呵护备至的孩子,又像是一个娇美小姑娘,使人怜爱不舍。这一段中雨中摆舞的活力与12段绿枝条的憔悴的病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枯萎的枝条以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向往阳光的决心。

通过以上细致的描写,绿枝条生命力旺盛、向往着光明和自由的特点跃然纸上。

4、我们从绿枝条不愿被囚,以死抗争的行为中可以发现它具有怎样的精神?大家可以从文末两段中找到答案。

这就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作者正是被这种精神所感动,决定开释绿枝条。

六、怀念绿之精神,人之品格

正当作者计算开释它的时间时,一件事件的发生,让他提前了恢复绿枝条自由的时间。这是一件怎样的事件?一年之后,作者依然念念不忘它的“绿友”,作者赋予了绿怎样的意义呢?齐读课文的13、14段。

卢沟桥的事件的爆发让他提前开释了绿枝条,离开了北平。东北三省人民的命运时时牵动着他的心,一年后再回忆起“囚绿”事件时,他的内心充满了自责、悔恨、怀念。绿枝条向着阳光生长的本性更让他联想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此时,绿色被作者赋予了不屈不挠的精神,他借赞扬绿色的精神,赞扬了中华民族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绿是囚不住的,自由光明也必将到来。再读最后两段,体会作者感情。

而绿色不甘被囚,顽强抗争的精神也正是作者精神的体现。巴金曾盛赞他:“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圣泉可以当之无愧。”圣泉即陆蠡的字。巴金先生阅人无数,他对陆蠡的评价却十分高。抗战期间,陆蠡和吴朗西、巴金几位朋友一起在上海负责《文化生活丛刊》的出版工作。1942年4月13日,日本宪兵查抄了他所在的文化生活出版社,搜去了一些有关抗日的书籍。他虽然当时并未在场,但得知消息后前去交涉,被日本兵扣留,在敌人的逼问下宁死不屈,日本人问他:“你爱不爱国吗?”“爱国”“你认为日本能不能征服中国?”回答说:“绝对不能!”最终受尽酷刑致死。陆蠡,一介文弱书生,在生死面前表现出的书卷气、硬气、浩然正气,正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精魂。他用文字赞美的这种精神,用生命实践的这种精神至今仍感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

七、延伸拓展

常春藤的“永不屈服于黑暗、顽强抗争的精神”给你什么深刻的人生启示?请用凝练、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你的理解。能撷取一个事例加以佐证将更好。

同学交流,分享成果。

1.浩瀚的大海正是因为有了礁石,才激起了美丽的浪花

2.生活的磨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3.在苦难面前抬起你自信的头颅!永不言败。

4永不屈服于黑暗!永远向着阳光生长!

事例:

1.司马迁,受宫刑,却能忍受这世间最大的耻辱,因为他心中有未完成的《史记》。

2.张海迪,高位截瘫。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中学、大学及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其间克服病痛和困难进行创作,至今已出版大量的作品。

3.因积劳致残,下肢瘫痪,顽强生活,潜心文学创作,现为专业作家。

4.海伦·凯勒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毕业于哈佛大学.

5.从小失去听力,曾是个全聋全哑的小女孩周婷婷是我国第一位少年聋人大学毕业生、中国的“海伦·凯勒”。

师生共勉:

当我们的生命之绿被囚住时,我们不能失去生机,更不能枯萎和凋落!要永远向着阳光生长!勇敢地追逐生命的美丽和辉煌。

本文中作者将个人的感情、志向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的写法,就称之为“托物言志”。接下来,请大家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绿是生命,绿是希望,绿是慰安,绿是快乐”中的一句话为题,写一篇小短文.同学们,绿到处都有,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绿而是缺少发现。学完本文后,请大家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感悟绿色,让绿色永远陪伴在我们的左右。

板书

象征

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下载囚绿记教案(竞赛用)[样例5]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囚绿记教案(竞赛用)[样例5].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囚绿记》经典教案

    《囚绿记》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早晨我一走进咱们云阳中学,满眼都是绿色,这种郁郁葱葱的颜色让我感到心旷神怡,我不禁想起了贺知章的《咏柳》,同学们能背吗:“碧玉妆成一......

    《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托物言志,从窗前的一株常春藤中抒发的感情。 2、品味语言,学习从体味关键词、句入手把握主旨的阅读方法。 3、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对生......

    《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 教学目标: 1、能够以“作者_____绿,因为它__________。”的形式,概括文中绿的形象特点。 2、能够抓住文中直接抒情语句简要分析“囚绿”和......

    囚绿记 教案

    囚绿记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体会本文咏物抒情的写法,了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了解本文的构思,体会它结构精巧、变化多姿的特点。 3、了解......

    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教案 教学目标: 1.朗读以悟情 2.品析以释旨 3.续写以练笔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的真挚情感,品味作品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理解“绿”的象征意义。追寻作者的思想状况的......

    《囚绿记》教案(范文模版)

    囚绿记 教学目标 1.能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 2.能比较熟练地运用种种符号给文章作批注 教学重点、难点 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作者与绿藤的故事片段 课前准备让学......

    《囚绿记》教案

    《囚绿记》教案锦集9篇《囚绿记》教案 篇1 教学目标:朗读以悟情 品析以释旨 续写以练笔教学方法:整体感知 读写赏悟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并释题1、“囚”是什么意思?2、“绿”......

    《囚绿记》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散文的相关知识,包括叙事散文的基本特点,以及“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现手法。2.体会作者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内涵。3.了解如何运用象征的手法,并能在写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