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7部编)教案:16《昆明的雨》
昆明的雨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2.体悟作者清新的语言风格。
3.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4.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
1.体悟作者清新的语言风格。
2.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教学难点】
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授课类型】 讲授课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子白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当中有谁能说出一些描写雨的古代诗句?(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啊,那么你们谁能说出一些关于雨的著名散文?(学生自由发言)真不错,看来同学们平时都非常喜欢读书、喜欢积累。
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雨的散文——汪曾祺的《昆明的雨》,看一看在汪曾祺眼中昆明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去体会一下,他为什么会想念昆明的雨。(板书课题《昆明的雨》)
二、预习检测(活动一)
检测预习情况,小组互相听写生字词。
三、讲授新课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本文通过对昆明雨季的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卖杨梅小姑娘、缅桂花、房东和她的养女等人和事物以及在昆明生活时的一段往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那段生活的思念与热爱之情。
本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1~2):开篇点题,“我想念昆明的雨”。
第二部分(3~10):具体写昆明雨季给作者的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及雨季中的景、物和人,表达自己对昆明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第三部分(11):照应开头“我想念昆明的雨”,深化主题。
2.熟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段落进行赏析,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活动二)
示例: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句中“张目结舌”用得很好。“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这里写出了牛肝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表现出昆明的雨季对植物的滋养,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之情。
3.细读课文,从内容和写法角度,对文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小组提问,班级内解答)(活动三)
①文章第十段写“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你从中读出作者的哪些情味?
明确:雨引起的淡淡乡愁;雨中美景令人陶醉的闲适、幽静、恬淡之感。
②第二段和第十一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明确:第二段在内容上,点明了文章中心,奠定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基调;在结构上,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起下文对“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第十一段在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在结构上,照应第二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完整。
③课文描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物和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零散”的内容连缀成篇的?
明确:作者以“想念昆明的雨”为线索,为我们描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卖杨梅小姑娘、缅桂花、房东和她的养女等人和事物以及在昆明生活的一段往事,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怀念与热爱之情。
4.归纳总结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明确:撷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字里行间蕴藏着深情。5.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
明确: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四、总结
学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班级展示)(活动四)
五、布置作业
阅读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翠湖心影》等文章,然后交流阅读感受。【板书设计】
点题,引出下文。
条理清晰第二部分(3~10):具体描写昆明雨季线索分明昆明的雨 带给作者的感受 雨季中的人、事、景、物语言清晰 第三部分(11):照应开头,深化文章主旨感情充沛(“我想念昆明的雨”)
第一部分(1~2):以“我想念昆明的雨”
第二篇:文档:《昆明的雨》作者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部编版最新
《昆明的雨》 作者简介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发表的《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第三篇:部编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
16.《昆明的雨》
【知识目标】 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能力目标】
1、理清行文思路,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教学重点】
理清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本文字词,扫清阅读障碍。2.了解汪曾祺的写作风格。教学过程
一、说诗情,导入新课 读汪曾祺的一首小诗: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让学生自由的读一读品一品其中的诗味。
教师:这首旧体诗寥寥28个字,写尽了上世纪40年代昆明雨季的宁静、清寂和时在西南联大学习的莘莘学子的苦闷和无奈。在深邃的意境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莲花池本来坐落在昆明市的西北部。一池清水,一尊陈圆圆着比丘尼装的雕像,有点荒凉、凄清。现在的莲花池处于市中心一带。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白天,人流如过江之鲫;入夜,灯火似天上繁星,再也不是“莲花池外少行人”的荒郊,再也找不到有木香、有苔痕的“野店”了。有的是酒楼、饭店、大排档。入夜,路边烧烤摊上聚集的是打工仔、打工妹和附近大学里的男女大学生们。嘻嘻哈哈,边吃边聊。满街是油烟、尾气和烧烤混合的怪味,木香花的清香早没了。然木香花会有的。猪头肉也会有的。只是“一杯浊酒”中恐怕再难品出“木香花湿雨沉沉”的那种况味,那种氛围了!我们也只能从先生的美丽的文字中去想象去品味„„
二、读文本,整体感知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随后师生共同探讨交流:
1、题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明确: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花,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又可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具体的的描述。
2、昆明的雨与别处的雨有何不同让作者如此念念不忘?请圈划出最能概括其特点的那一句。明确: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具体的写昆明雨季之明亮、丰满,使人动情? 明确: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 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因为“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因为“仙人掌不仅多,且极肥大,可以种在菜园的周围代替篱笆,并且倒挂着也能开花。
因为“昆明雨季最多的还是菌子,菌子是雨季潮湿空气最有特征性的景物”;
“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巴菌、鸡油菌⋯⋯
昆明的杨梅不仅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而且颜色黑红黑红的,名字也很好听,叫做“火炭梅”。
雨季的花是缅桂花和木香花,缅桂花“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木香花“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胀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 2
教师小结:在这篇文章中,汪老不仅仅关注着昆明的雨,还描绘了很多自然风物。生活中的美就存于这一草一木中,显示出汪老独特的诗情和生活雅趣,他还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他们,然后携入文字,与我们则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品语言,体悟深情
1、这样明亮又丰满的雨季自然是使人动情的。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师生共同交流并明确:怀念、喜爱、乡愁。
2、你是从文中哪些词句之中体会出作者的这种感情? 学生默读课文,师生相互交流探讨,品味语言之美。例如:
①这种东西也能吃?!„„这东西这么好吃?!
短短一句话,稍作改动但,疑问、惊喜、感叹之情却尽在其中!
②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为何要写买花女孩?)
运用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③.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④我想念昆明的雨。(两次出现,有何不同?)
第2段和第11段,作者都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第2段,内容点明了文章中心,表达了笼罩全文的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结构:这句独立成段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起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
第11段,内容: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结构:照应第2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显得完整。
3、作者想念的不仅仅是“雨”,还有物、景、人、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宁静、恬然的生活,你能体会出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明确:生活中并不总是惊涛骇浪,也未必处处正襟危坐。只有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种种快乐、悲苦、平淡以及诗意,我们才算真实地体验到生活的滋味。
四、赏经典,拓展阅读
1、大家读完这篇文章,觉得这篇文章语言上能给你什么独特的收获? 请学生朗读比较感兴趣的语句并总结:
可能会有A、短句B、文言、成语。C、口语(例句见文中)
教师小结:在这里,典雅的文言词语与质朴的口语相映成趣,让人佩服作者居然能将极雅与极俗的两种语言和谐地捏到一处的艺术功力。
2、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这是汪老散文的魅力所在。延伸阅读:《端午的鸭蛋》片段,再次感悟汪老平淡而韵味十足的文字之美。
五、品生活,课外延伸:
1、推荐阅读《葡萄月令》及汪曾祺其他散文。
2、仔细观察品味生活中一草一木、一枝一叶,抓住其特点,并披情入文,写一点能表现自己独特感悟的文字。
六.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汪曾祺
明亮的 丰满的 使人动情
/ 2
第四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4单元 昆明的雨 教案
昆明的雨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
2.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3.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2.感悟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描写雨的古诗文名句,说说诗句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点,那么昆明的雨又具有怎样的特点呢,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昆明的雨》。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昆明雨的特点
提问
1: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明确: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
喝酒的事。
提问
2: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都与雨有着联系。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
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提问3:请用几个词语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目标导学二】
多形式品读,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4:体会了昆明雨的特点,谁愿意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篇文章深情的读一遍
抽生朗读。
提问5.请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说说他们读的怎么样?学生各抒己见。
提问6:结合其他同学的简介,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篇文章再深情的,自由的读一遍。
学生读课文
提问7:在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
明确:喜爱、留恋、怀念等。
请同学们带着喜爱、留恋、怀念的感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
听,读给好友听。甚至读给更多人听。
第五篇:第17课《昆明的雨》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7.昆明的雨
教学目标
1.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2.品析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体会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教学重点
品析细节描写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体会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体会散这形神而神不散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讨论法、通读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很高兴能和优秀的你们共同学习一堂课,期盼在这堂课上看到最自信最出色的你们!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谢谢同学们,我们学过朱自清笔下的春雨——轻盈细密,调皮,像一幅美丽的画,昆明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
二学习目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一下
①了解昆明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②品析细节描写和以小大的写华手法,体会本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③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三.作者简介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作者的情况
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评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小说集《邂迫集》散文集桥集)
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四检查预习
了解了作者,老师想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zhà
bì
xié
xiān
yú
diào
yāo
hē
hén
乍
辟邪
鲜腴
格调
吆
喝
苔痕
zā
mián
jùn
zhōng
chì
bān
密匝匝
连绵不断
菌子
中看
炽红
扳尖
gū
yòu
花骨朵
釉
师:找个同学读一下,读的不错!
师:齐读两遍,加深印象
五.整体感知
学习散文首先要了解散文的内容,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速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最能概括是昆明雨季特点的是哪一句?
2文中叙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物、人和事?
3文章中哪句话最能表达件者情感?
师明确:①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②倒挂的开花的仙人掌、雨季的菌子、果子、花、苗族女孩叫卖杨梅,若园巷给房客们送花的房东,我与同学在小酒店久坐等。
③、我想念昆明的雨。
同学齐读这句话,读出感情
六赏析语言
散文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味。去感悟的,接下来请同学们跳读课文,找出文中精彩的描写进行赏析:
我认为昆明的雨美在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理由
(用自己的话概括)
实例展示:
我认为昆明的面美在人情(柔情)
从文中: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板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中吆唤一声“卖扬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看出
因为:运用人物的外貌息、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学生交流
同位.前后位之间交流总结
美在风土人情:门头挂仙人掌
美在雨季:很舒服
美在美食:百吃不厌
美在氛围:恬静,闲适
美在温情:送花的房东
师总结:
通过同学们的分析、解读,我们看到本文在平凡的景.人、事中如叙家常,运用各种修辞和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朴实美,也就是
————
言之平淡《板书》在平谈的描写中,又自然的感受到作者对昆明生活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的喜爱思念、对昆明
生活的怀念之情,可以说————情之绚烂《板书》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水到渠成。
本文所叙景事、物是作者亲食、亲见、亲自经历过的且与雨季相关,更体现了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神聚——板书
六比较探究
美的文章都有它的闪光点,学习了较本文,与朱自清散文《春》比较,你觉得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讨论回答
《春》:绘画美(多种修辞,多角度写景)具有诗情画意。
《昆明的雨》:平淡自然美,口语化,富有方言色彩,朴素无华,亲切感人。
师:同学们讨论回答
七作业布置:
汪曾棋曾经说:“我希望把散文写得平谈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
课下请同学们阅读《端年的鸭蛋》《葡萄月令》(更深的去品味他的文章带给我们全新的感悟,体会作者散文的独特韵味。
八.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昆明的雨的特点和雨季的景、物、人的活动。感受到了作者对昆明雨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让我们也像汪曾祺一样,做一个爱自然,爱生活,心有感恩的人吧!
板书设计:
昆明的雨
汪曾祺
言之平谈
情之绚烂
以小见大
形散神聚
九.教学反思
这堂课重在引导学生自读,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与作者表达的情感,以及掌握阅读方法和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在板块设置上,准时导读导学,最终使学生获得学习自读课文的方法,培养自学的能力,也能通过品读语言,感受到作者对昆雨的热爱,对昆明生活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