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窦桂梅课堂实录

时间:2019-05-13 01:03: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名著导读:《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窦桂梅课堂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名著导读:《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窦桂梅课堂实录》。

第一篇:名著导读:《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窦桂梅课堂实录

名著导读:《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课堂实录

名著导读:《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教学实录

教学思考:

清华附小的语文教学,在常规教学管理的基础上,以“主题教学”为核心理念,深入开展校本教研,迄今已5年有余。由最初在“精讲”课文中体现“主题教学”理念,到而今的“一课书带动一本书”的教学研讨,我们期待着通过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带动读书与教书的协同发展,探索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以此作为提高师生的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按照王荣生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中的论述,语文教材里的选文,大致分为四种类型,即“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多数情况下,我们将教材中的课文当作“定篇”来讲,这样做有可能会忽视了教材自身的体裁特点。于是,从《牛郎织女》开始,我校的语文校本教研,基于文本特质,该教材是一篇文学作品,那应该以文学理论为背景,支持教材的深入解读,开拓新的教学思路。

近一年来,基于对传统语文教学观的继承与提升,我们提出,主题教学,不应仅是指向“语言与文字”的教学,根据文本的体裁不同,适度让学生获得“语言与文学”熏陶教学的思考。就《三打白骨精》来说,选自苏教版十一册(人教版也有),主要情节来自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但又做了大量修改和删节。对于这样的压缩文本,我们姑且也起一个名字,叫“用具”——希望让学生以《三打白骨精》为“引子”,获得相关的文体知识和读写知识,学习阅读与写作的“方法”,但同时,又借助课堂教学中解读到的意义“主题”,更好地阅读《西游记》。因此,本课的课型是一节名著导读课。

这种探索,是主题教学思想的发展,即既注重教材自身的深度解读,又要体现“课外阅读课内整合”的特点,是带有“原创意义”的教学研讨。也就是,我们尝试从文章体裁本身的特点出发,尽力以文学理论对于小说体裁的赏析方法作为理论依托,打开以往语文教学只见文字不见文学的屏障,让高年级学生不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而要带着理性的阅读兴趣,不是仅仅知道故事情节,而是用“语文”的视角对《西游记》这部古典文学名著,产生带有文学鉴赏意味的阅读理解。从而,为即将走向中学的学生们种下一棵文学阅读审美的种子。有专家说,这样的课,别开生面,其实践富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愿我们不负众望,能够在这样的研究尝试中,获得同仁的帮助,并一起努力,取得语文教育的真经。

教学思路:

利用小说中“环境”的描写,渗透《西游记》中的环境描写; 借助小说中“情节”的研究,探究《西游记》中的写作特色; 通过小说中“人物”的评价,导读《西游记》中的意义主题。教学形式:

小说《西游记》中记载着一个个基于民间故事又超越现实的神怪故事,《三打白骨精》就是一例。以往,我们习惯于把课文当作种种大道理的载体,眼睛瞪得再大也看不出“故事”的情趣和意味。跟学生说故事,可以通过“聊”的方式,即对话。因此,承接上学期教学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经验——我们期待着继续以“聊”的方式,超越“讲”,教学中努力做到,比“讲”更轻松、更幽默、更开放、更亲密。这也是根据西苑学区教研重点——“转变教学方式”所做的一项研究。这种“聊”不仅是“说说”、“读读”,而是以儿童为主体,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故事因素,站在平等对话高度上的教学形式。因此,“聊故事”应该是语文课堂的风景之一。当然,聊不是随心所欲,而是看似轻松,实则不轻松的“举重若轻”,那些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应当在师生不着痕迹的尽情对话中得以落实。

“聊”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愿我们能籍此与学生的心灵实现对接。教学教材:

选自苏教版六年制,第十一册讲读教材。教学学生:

清华附小六年级学生。两课时。课前提前完成报告单。教学过程:

一、聊小说的要素

(课前学生背诵诗歌后,导入。)

师:朗朗书声,琅琅乾坤。中国文学的历史河流中,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板书:小说)。于是,就有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板书:名著)。说来听听,你知道是哪几部吗?

生:《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不同学生依次说出。)。

师:(板书:《西游记》)说到《西游记》,你脑子里一下子会闪现出哪些人物?(板书:人物)

生: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这些人物也是和学生“聊”出来,然后出示唐僧四人取经图让学生整体感受一下。)

师:师徒四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生:孙悟空。他呀会七十二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还有一双火眼金睛呢。生:还有猪八戒,这家伙特好玩,胖胖的,样子特可爱,还很贪吃。师:那我们就看看他可爱的样子和动作。(播放八戒动画。)《西游记》里说“俺老猪不是嘴长,耳大、脸丑,俺也是一个好男子呢。”(学生笑)

师:那咱再看看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放悟空动画),这次他看出的是谁? 生:白骨精。(板书:白骨精)

师:把你看到的送到词中,再读——生:白骨精(读出“吓人”的感觉)师:《西游记》里除了白骨精还有哪些要吃唐僧肉的妖魔?

生:红孩儿,金角大王,银角大王,蜘蛛精,黄袍怪,蜈蚣精„„(和学生聊出这些人物来。)

师:这些大大小小的人物在一起,必然发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发展的——生:情节。

师:而这些人物和故事的情节,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活动场所,这场所就叫——生:地点。

师:要说地点专指具体的地方,这活动场所也指更广泛意义上的空间。(教师手势比划,提示学生。)

生:是环境,没错,就是环境。

师:多了不起,就这么聊,我们就聊出了小说的三要素。(板书:三要素)下面咱们就聊聊《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板书:之、三打,再完整读“三打白骨精”的课题。)

师:刚才我看了同学们的读书报告单,大家预习得不错。现在我检查检查同学们读书情况。生:(分自然段依次读课文,强调了“火眼金睛”这个词,并重点读了唐僧的话。)

师:把读书报告单打开。结合刚才说的“三要素”,你发现报告单有什么特点? 生: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按照小说的“三要素”设置的。包括情节描述,人物评价,环境描写。第二部分是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是有哪些需要探讨的问题。

师:好啊,这份报告单就是对你们学习情况的“前测”。结合“三要素”的具体填写,那我们就检查检查你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

生:(该生用不太押韵的诗的形式概括。)师徒四人来山脚,白骨发现暗自笑。悟空饿了去摘桃,妖精乘机来捣乱。一变村姑二变妇,三变老公公想吃僧。悟空一来皆打死,唐僧却怨乱杀生。小人猪八戒无耻,去骗唐僧栽悟空。悟空再三辩无用,只得挥泪回敖来。

师:你的概括形式很特别,这是一则故事,能否结合“故事”的特点来概括? 生:(该生基本把课文从头到尾叙述了一遍。内容略)师:你们同意他这样概括吗? 生:太具体啦,这不叫“概括主要内容”,这叫具体描述故事。

师:我们语文课的说法叫“复述”。其实,就故事的本身来说,把你们报告单中提炼的“起因、经过、结果”加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生: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村姑,又变成老太太,最后变成老公公,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结果白骨精终于被打死。

师:同意他的概括吗?评价一下,如何?

生:他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概括的,很完整,也很简练。

师:真好,作为六年级同学,我看到了你们的理解与概括能力。呵呵,故事的情节虽然了解了,但难免有一些要探讨的问题。课前,我看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一共28条。有的希望具体了解故事,有的对人物的做法进行质疑,还有的对故事结局产生进一步追问,很好。

师:当然有些是有共性的问题,其中大多是对唐僧提出来的,比如:

1、唐僧为什么不相信村姑、老妇人、老公公是妖精变的,而且孙悟空把妖精打死后,唐僧还给念紧箍咒?

2、唐僧为什么说孙悟空“无心向善、有意作恶”,而且还要赶他走?

3、妖精被打死后,唐僧又会说什么?

4、唐僧如果知道自己错怪了孙悟空后,会怎么样做呢?

师:有的问题是提给悟空的。比如:

1、金箍棒那么厉害,应该一棒就把白骨精打死,为什么二打不成还要三打?而且又为什么偏偏是三打,而不是四打或五打?

2、孙悟空为什么对唐僧那么忠诚?有个同学还提出,当悟空二打和三打时,八戒和沙和尚在干什么?

二、聊故事的环境

师:结合同学们的问题,我又进行了备课。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思考再次走进故事里,深入探讨。让我们先走进故事发生的环境。

生:读“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读得平淡。)

师:在你的读中,我没看到“高山”,我看到的是一座“小土包”。(生再读,语气还不够)

师:山还不够“高”,再读!(生再读,终于读出了高山的险峻。)师:再读原著里的这段话,看你又有什么感受?

生:“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生:不仅山高,而且仿佛看到“虎狼成阵、千尺大蟒,万丈长蛇”真吓人。比课文的环境恐怖多了!生:这地方令人毛骨悚然。你想啊,这样的环境,能生出什么好东西,什么大蟒长舌,没准白骨精就是它们的领导呢!(笑)

师:常言说,“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这穷山恶水的环境中,必定有可恶的妖精。这样的环境描写,真妙呀,它预示着惊险的故事情节即将发生。那咱就走进故事的情节。

三、聊故事的情节

(一)妖精“三变”的情节:

师:有情节就有故事的发展,咱得先从故事的起因聊起。谁来说说起因是什么? 生: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被白骨精发现了,直接原因就是白骨精要吃唐僧肉。师:看看文章中怎么说的?读给我们听听。

生:“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

师:妖精可是“自言自语”地说,那是怎样说?(生读,声音较大)师:“自言自语”那可是发自内心的,自己跟自己说。你是太激动了,说话声音这么大,那不让旁边的妖怪全听见了?(笑)。

生:(马上会意)我该这么跟自己自言自语——(再读,声小,有语气、有表情,掌声。)师:瞧“这家伙”的表情,心里美的都控制不住情绪了,再看她是怎么自言自语的?

生:白骨精是“不胜欢喜”地自言自语的。(学生又读了句子。)

师:这个“胜”,和我们平时理解的胜,是一样的吗?(生:不一样)不急于回答。我们先来看看白骨精怎么个不胜欢喜,自言自语的。(出示白骨精自言自语的动画)有感受?(学生举手要说)

师:把你感受到的,送到课文中去,让我们在声音中体会!生:(有语气读,还故意学着奸笑了几声。掌声、笑声。)

师:这妖精,“得胜的猫儿”,就像那撒欢的老虎似的,都找不着北了。说时迟,那时快。施展妖术,变成了——生:村姑。

生:“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师:用一个词概括,是什么样的村姑呢?(生:美貌。)

师:形容美貌的词语我们积累的多了去了,不过,咱先看看妖精变得怎么个美貌,再聊好吗?(放课件:“变村姑录像”)

生:好一个“月貌花容”的女子。

生:哇,“沉鱼落燕”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笑)师:呵,看看原著中描写的吧——

生:“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

师:《西游记》最著名的版本李卓吾批评本,在妖精第一次变少女(故意重音强调)的文字描写后,批了一个字。你们猜,是哪个字?

生:是个“好”。

师:呵呵,女子加在一起是个“好”。再想想,变的那个村姑可是个少女。生:哈,明白,是“妙”字。想想,女子加个少,就是“妙”。

师:要不然怎么说“妙龄少女”呢。年龄变得妙,咱们看看白骨精变化后的长相,妙在哪?

生:“月貌花容、眉清目秀、齿白唇红„„”

师:那眉毛妙在——生:“柳眉积翠黛”;师:那眼睛妙在——生:“杏眼闪银星”;

师:那身材妙在——生:“体似燕藏柳”;师:那音色妙在——生:“声如莺啭林”。

师:单看这变的长相,觉得妙。再想想她用的“计”,还妙在哪?

生: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那猪八戒就爱女色。她用的是“美人计”。(笑)生:不仅是长相美,还心灵美,你看她还提着斋饭呢,就是为了讨好唐僧他们,让他们没有戒心。

师:这一切,都源于吴承恩写得妙啊。把原著中对村姑 “美貌”的具体描写送到课文中,再读读,看这“美”的后面,藏着什么?(学生用原著中对村姑美貌的描写,替换课文中的“美貌”,再读)

生:就是想吃唐僧肉,可见妖精有一颗狡猾贪婪而丑陋的心。

师: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原来美貌的外表下藏着不可告人的,不可言说的丑恶的内心。真是居心险恶啊。继续聊,看看妖精的二变、三变(板书:三变)又妙在哪里。聊妖精的哪一“变”的情节都成。

生:我想谈谈第二“变”:“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你看,妖精的变妙就妙在变成“八旬”的老人。想想八旬老人驼着背,走路颤颤巍巍的,住着拐来找女儿,多可怜啊。

师:是啊,中国有句古话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想《水浒中》的李逵要杀假李逵,假李逵说自己家里还有80多岁的高堂老母,让那么暴烈的李逵的心顿时软了下来。

生:妙在“年满八旬的老妇人”,而且还“一步一声”地哭着走过来。年满八旬的老妇人,“一步一声”地哭着走过来,怎么走来的呢?我想表演一下。(学生声情并茂地表演)

师:谢谢这位同学的创造。谁再来读读,让我们仿佛看到这位八旬老妇走路的样子,听到一步一哭的声音。(该生读得声音较大,语气流畅。)

师:(对着刚才的学生)你可别忘了,那可是八旬老妇人,走一步,哭一声,走一步,哭一声。该怎么读?(学生再读,强调“八旬”读“一步一声”时,拆开读“一步”抽泣一下,“一声”抽泣一下,读得惟妙惟肖。掌声)

师:看着样子,听着哭声,真够可怜的。然而你同情吗?

生:不同情!我告诉大家,你看,这句话中“从山坡上‘闪’出一位八旬老妇人”。这个“闪”分明就是妖精变的!变成这副模样用的是“苦肉计”也想让唐僧哭,可怜呢。

师:那这“哭”里又藏着什么呢? 生:是阴谋,是“笑里藏刀”。师:妖精可是“哭”啊。

生:那就是“哭里藏刀”。这哭里藏着一把刀,一把看不见的吃人的刀。师:感谢你的发现,好,继续聊。

生:妖精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师:是啊,这回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原著中有这么关键的一句,读读,看看妖精这一变,又妙在哪儿?

生:“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轻。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 师:这不是佛家人的做法吗?这样的吃斋念佛之人可经常念叨——

生:(读补充教材那些带“善”的句子)“出家人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生:“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师:这可是有心向善之人经常诵读的句子,那么,这白发老公公是真心向善吗? 生:不是,这根本就是“无心向善”(板书:无心向善)

师:那这“善”里又藏着什么呢?生:藏着想吃唐僧肉的罪大恶极的心。生:用成语形容,叫口腹蜜饯、笑里藏刀,他善很假。也可以说说“善里藏刀”。师:这真可以说是恶贯满盈、十恶不赦。如果说李卓吾批评本,在妖精第一次变村姑的文字后批了一个“妙”字,通过你们的聊,我发现,这三变,一次比一次“妙”。应了个成语叫——(大部分学生齐说:妙不可言。)

师:这“不可言”加双引号。那是因为妙字后,藏着的是不可言说的,不可告人的罪恶。透过文字,我们发现了语言的密码。妙,真是奥妙无穷。那么,连起来想想妖精变化的先后顺序,这妖精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呢?

生:我觉得这白骨精变这三个人是一家人,变得很巧妙。不过我觉得这个老奶奶岁数很大,不可能生出这么小,这么年轻的一个女儿。出了一个破绽。

师:出了个小破绽?你有火眼金睛啊。也有人说此处是一处败笔,不符合人之常情。的确如此,你知道吗?原著里悟空的火眼金睛早就看到了这个破绽,他还跟师傅说明妖精变化的漏洞,可唐僧不听,一切完全信以为真。他才不管合理不合理,只知道这个老奶奶之前来了个村姑,就认定是她的亲女儿。

生:这三变,一变比一变妙,一变有一变的用处。第一变,妖精没有注意孙悟空,但她知道八戒的弱点,所以施了美人计,结果被孙悟空识破了。接着又施苦肉计后,发现孙悟空和唐僧有矛盾,唐僧不让悟空打村姑的妈妈,还给他念紧箍咒。后来白骨精再利用唐僧这个弱点变成老妇人的丈夫,白发老公。

师:用的是什么计?生:(生语迟,不能回答)sorry。师:那行,你先sorry着,先让其他同学聊,然后再和你讨论。

生:妖精变成一家三口不说,最后变为吃斋念佛的,跟唐僧是同行的。(大笑)师:那叫同道之人。

生:你想,在唐僧心里,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杀人一命要下十八层地狱。那一家人连伤三命,他得下54层地狱。再加上杀的还是一个信佛之人,更是罪加一等。

师:这可叫“雪上加霜”啊。故意用双重打击刺激唐僧。让唐僧无地自容,羞愧难当。

生:于是,唐僧就越来越生孙悟空的气。这里妖精用了挑拨离间计。生:(对着刚才语塞的那个同学)就叫离间计。真是诡计多端。

师:谢谢你“故意不可言”,给同学们启发,最后你“可言”出妖精的这一计。哈哈。不是唐僧愚笨,实在是妖精太狡猾了啊。这三变的的确确——

生:妙不可言。师:这一次一次连起来,一环扣一环,用的还是——生:连环计!

师:真是神机妙算。但这妙的背后藏的却始终是一次一次有意的作恶。你看,后人也发现了妖精无心向善的地方,用歇后语的形式,把这妖精的不可言说出来了(课件显示歇后语的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

生:白骨精开口——不讲人话。师:张嘴闭嘴都想吃唐僧肉,这哪叫人话呀? 生:白骨精送饭——虚情假意。生:白骨精的饭食——碰都不要碰。师: 这个歇后语好,尤其是在今天的生活里。面对那些诱惑,真是“碰也不要碰”。能自己再编一个吗? 生:白骨精骗唐僧——没安好心。生:白骨精骗唐僧——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生:白骨精三变——诡计多端。

师:用上了刚才的成语,这就是创造。你们真是妙语连珠啊。给他们掌声。我们不仅看出妖精每一次变化的精明,也看出几次的先后顺序的精心策划。我看,这哪是变,分明是骗!所以,三变就是三骗!所以不是白骨妖,而是白骨精,这家伙的的确确成“精”了(点题)。你说,这样“无心向善”的妖精该不该打?生:该打,狠狠地打!

(二)孙悟空“三打”的情节

师:看课文,结合妖精的每一次“变”,聊聊孙悟空是怎么打的。

生:我想谈最后一打。前两次唐僧都反对,还有猪八戒挑拨,最后打出了真面目。

师:我要是你就根据课文具体来谈。(学生把一打二打三打情节完整读了一遍。内容长。略。)

师:好,下面我们把描写“三打”的句子直接提炼出来。读读。

生:“‘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一打)生:“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二打)生:“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三打)师:下面,我们再提炼打的三个动作。

生:劈脸一棒;当头一棒;抡起一棒。(和学生一起聊出)师:联系妖精的变化,说说为什么三次打的动作不同?

生:比如第一打,劈脸一棒。谁让你妖精变得那么好看呢,我悟空就给你破相。所以,我就对着你的脸,劈脸一棒!(笑)

师:你的理解很有新意。你再看看课文的描写,悟空怎么不对着村姑的后脑勺打呢?

生:孙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迎面看见有妖精来不及多想,所以迎面劈脸一棒,动作迅速。

生:第二次是当头一棒,从上往下打的。刚才同学说这个八旬老妇人,走路颤颤巍巍,一步一哭口,一定是低头,所以,顺势“当头一棒”!

生:还有最后那个白发老公公。悟空把所有的愤怒都集中在这一棒上,心想必需打死他。而且,这次他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叫来众神作证,万一唐僧再责怪他,也好让他们帮助说话。所以,这一次是想好了,劲儿运足了,那是从下使劲 9 ——抡,把金箍棒扬起,多有力量!一棒就打死妖怪,让她现原形,一堆白骨,上写“白骨夫人”。

师:知道金箍棒多少斤吗?生:三千五百斤。师:呵呵,少了一个数位。生:知道了,是13500斤的金箍棒。

师:那可是相当于几辆装煤卡车的重量,想当年,老龙王介绍金箍棒时曾说—— 生:“那块铁挽着些就死,磕着些就亡,挨挨儿皮破,擦擦儿筋伤!” 师:你说这样的金箍棒,这劈脸,这当头,这抡起,打这么个妖精,那真叫小菜一碟!我们一起再跟着悟空三打这妖精。(教师把学生分组,学生分别读“三打”)

师:真是越“美”越打,越“哭”越打,越“善”越打!用一个字形容,打得怎样?

生:妙。太精彩、解恨,痛快!

师:悟空的三打的确妙不可言!真应了那句“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生:(小声说)这是毛主席的诗。

师:你太厉害了,我用的就是毛主席的诗来赞美悟空的三打的。(师上前与该生握手,鼓掌。)

(三)唐僧“三责”的情节 师:然而,唐僧的态度呢?

生:我们认为打得妙,可唐僧不这么认为。孙悟空第一次打妖精后,扯住孙悟空,责怪悟空无辜伤人性命。生:第二次,唐僧从马上摔下来,念了二十遍紧箍咒。

师:第一次是责怪,这次呢?生:惩罚,不,应该说是责罚,既有责备,又有惩罚。

师:课文两次写悟空打后师父的责怪,责罚。悟空三打之后的结果是怎么样的呢?有个同学在报告单里就提出了这个问题。让我们看看原著中描写的情景:

生:(看录像,悟空围在唐僧的四周,跪拜,恳求师傅留下的镜头。)师:悟空这样求唐僧,可他一再责难——

生:“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

师:原来,妖精三变,悟空三打,唐僧也有三责(板书:三责)。这“三变”,“三打”,“三责”的情节,叙述的次数相同(板书:相同),可你们读着,重复吗?

生:(又是刚才语迟的那个学生)不重复。妖精三变,孙悟空就三打,唐僧就三责。

师:呵呵,你这才叫重复。等于没说。还给你机会,因为你是一而再,再而三,执著地表现自己,建议你把刚才说的话具体说说,别人听着就不重复了。

生:(还是刚才的学生)第一次变成村姑,第二次是变成老妇人,第三次变成老公公。

师:我要是你就概括成一句话,变的内容——

生:不一样。师:不同(板书:不同),好相信自己,接着讲。生:孙悟空三打的内容不同,唐僧的三责也不同。师:但课文是这样,三变写完了,再写三打吗? 生:不是。实际是一变一打一责,二变二打二责,三变三打三责。而且,更重要的是,每一次,程度都是不断加深的。

师:想想我们唱的歌曲,旋律大体相同,分几段歌词。歌曲这样演唱的目的是为了反复抒情。那么小说的叙事呢?生:叫反复叙事(板书:反复叙事)。

师:对啦。这是文学上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法。这样写,不变中有变,相同中不同。也正应了一个成语叫“一波三折”。让读着不感觉重复,却耐人寻味。同学们发现故事的结构密码,这也可以用一个字形容——生:(齐说)“妙”!

师:作者真是妙笔生花。刚才有个同学报告单上写“为什么非要三打,一打不就解决了吗?”现在该明白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了吧。

生:(点头)现在我明白了。原来作者故意这样写,让故事情节好看,所以才这样反复叙事。

第二课时

师:反复叙事的写法,西游记里还有很多。就说跟白骨精反复次数相同的反复叙事,就有:

生:“三借芭蕉扇”。还比如《三国演义》的三顾茅庐,三气周瑜。师:当然,不仅仅是“三”的反复叙事,还有你们刚才说的《三国演义》中的“五伐中原,还有“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反反复复中,读着多引人入胜啊。(和学生一起聊

师:围绕反复叙事,让我们做一个游戏,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这是报告单中,我们填写的三打白骨精的结构图表。刚才同学们提到的要吃唐僧的那些妖精,请你做一个结构替换。

生:把白骨精替换成红孩儿。题目就叫“大战红孩儿”。

生:起因是红孩儿要吃唐僧肉。经过呢,徒弟们大战红孩儿。结果呢,观音救助,降服红孩儿。(此环节也是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聊出来。)师:请你们再自己选一个妖魔名字,也来做个替换。

生:用蜘蛛精替换„„(内容略)生:还有把白骨精替换成金角大王„„(内容略)

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只要把妖精的名字换一换,起因、经过、结果大体不变。生:起因是妖精要吃唐僧肉,经过都是孙悟空他们和妖精大战,结果妖精被打败或者收服。

师:当然,有些妖魔虽然目的不是吃唐僧肉,但也是师徒取经路上遇到的磨难,这些故事的大体情节结构也是相同的。回去阅读其中一个故事也可以完成一个新的报告单。

师:原来《西游记》里一个一个降妖除魔的故事,就是多个类似三打白骨精故事的叠加,整本书,也是反复叙事(回扣板书)。你看,我们不但发现了一个故事的结构密码,还发现了整本书的结构密码。真好。

生:只要记住妖怪的名字,进行替换,基本就了解了这本书,这不失为一种阅读的好方法。

师:难怪有人说,一切经典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流传千古,也许根由是它所创造与生发出的结构。同学们,《西游记》藏着的密码多着呢。比如人物名称的密码,为什么叫“悟空”、“悟能”、“悟净”呢?比如故事中的数字密码,像刚才说的孙悟空金箍棒的重量,御花园蟠桃的成熟年限,人参果的成熟年限等等,太多了。只要读进去,就会发现《西游记》真是奥妙无穷!

师:可话又说回来了,反正都是大同小异的故事,西天取经写三五个得了呗。正如有个同学质疑的那样:孙悟空那么有本事,背着唐僧飞身取经不就得吗?作者吴承恩干嘛要反反复复写那么多一路由遇险到历险到脱险的故事?

生:表现取经的艰难,同时也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个性特点呐。

生:也说明他们取经很有决心,有毅力啊,一次一次没有被打败,而最终取得胜利。

师:是啊,这一个个情节,让西天取经的路途显得分外艰难,突出了唐僧师徒取经的决心与毅力。看来,这三要素之间不是孤立的。环境、情节,都是为了突出人物。好,最后一个环节进入“人物性格”的评价。

四、聊故事中的人物

(一)评价悟空和唐僧

师:看报告单。说说你对这些人物的评价。

生:我想聊聊唐僧,他主要的特点是不分是非、固执己见。生:我认为唐僧不是是非不分,他只是一心向善,太善良了。师:看来你们对唐僧的评价是两方面的。生:白骨精是诡计多端、阴险狡诈的人。

生(女):我觉得白骨精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她很顽强,很执着,很了不起。(笑)

师:啊(老师想了一下),那你说说白骨精这么执著的目的是什么? 生(女):要害唐僧,要吃唐僧肉。

师:结合她读读目的,你说,该怎么评价白骨精的这份“执着”呢? 生(女):(想了想)反正她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笑)师:好,你先想想,一会儿再和你聊这个问题。

生:孙悟空疾恶如仇,爱憎分明。生:猪八戒好吃懒做。生:我觉得猪八戒虽然有缺点,但憨厚可爱。师:书上不止一处写到这一点,你怎么了解这么多? 生:我在书上、电视中看到的。

师:从你们的评价中,我们能感受到这些人物,特点鲜明。当然,对一个人物的评价,不同人观点也不同。比如八戒和唐僧,很多同学都有争议。大家对唐僧的评价就很不一样。(问刚才评价唐僧“是非不分”的学生)什么原因导致你对唐僧有如此评价?

生:他是个认死理的人,宁可相信假变的妖精,也不相信有本领的孙悟空。你看课文中有一句话,“唐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唐僧说悟空“无心向善”,这明明该是我们对妖精的评价,却成了唐僧给悟空的评价。

师:那我们就先讨论讨论唐僧这个人物。好好读读这句话,唐僧有没有给悟空商量的余地?

生:没有!唐僧真的生气了。(让该生读读唐僧的话。)生:这句话一连用了三个感叹号,可见语气多么强烈。

生:唐僧上来就说了一句“胡说”,一口否定了悟空。还说“你去吧”,实际上就是赶悟空走。他不分善恶,对悟空实在是太无情了。

师:看来你们不同意唐僧的观点。把你们的观点告诉唐僧,咱得跟他聊聊。要聊,得有话题。结合报告单的“问题栏目”,我把同学们对唐僧提出的问题梳理了一下,把你们的问题变作了采访的话题,把唐僧的名字变成了“你”。那就请同学们互相扮演不同的角色。一问一答。听听人家唐僧怎么想的,然后咱们再做评价也不迟啊。这几个问题之外,你还想提问别的,也可以。(学生结合下列话题练习,然后汇报交流)

a山势险峻,虎狼横行的险恶环境,怎么会有人居住在这里,你就没有想到是妖精变的,要吃你?

b你为什么不相信悟空的话,还给他念紧箍咒?

c你说他无心向善,有意作恶,那你理解的“向善”是什么?

生:山势险峻,虎狼横行的险恶环境,怎么会有人居住在这里,你就没有想到那人是妖精变的,要吃你?

生:出家人慈悲为怀,想我大唐盛世,一片美好的景象,怎么能有什么妖精呢?你怎么就不往好里想呢?(笑)

生:你这是所答非所问。常言道“山高必有怪,岭峻定生精”你瞧瞧,眼下是什么样的环境?这山里的人那可是妖精变的要吃你!

生:反正我没有看见。就是有妖精,他不伤害我,我就不会伤害它。它要行凶我还要劝它呢!告诉它说:杀人一命,下十八层地狱,你就修炼不成仙,更成不了佛了。你要向我学习,我唐僧那可是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啊。(掌声)

生:你看,徒弟告诉你那是妖精,你为什么不相信悟空的话,还给他念紧箍咒? 生:因为他杀了三个人,我们取经的目的可不是杀人啊,而是取向善的经!看他连伤三人,我一次次阻拦他都不听,给他念紧箍咒,还是轻的呢。

生:你是他师傅啊,怎么不相信徒弟呢,徒弟难道会欺骗你?

生:谁让我是肉眼凡胎呢(大笑),我眼睛里看的就是人,而且他们都是善良的人。悟空跟我取经,这才刚开始,想当年他野性大发,大闹天宫,搅得三界不安,我可不能完全相信他说的话。(掌声)

生:你说他无心向善,有意作恶,那你理解的“向善”是什么?

生:作为出家人,以慈悲为本,不光会念经,还要和徒弟一路行善。这是我的信念,还是那句话: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

师:站在唐僧的角度一听,也有道理啊。他的眼睛看到是人,当然要保护,哪怕妖精也要劝善,与人为善,取人为善,劝人为善。心中想的是大慈大悲的“善”。

师:悟空在哪里?(教师和学生对话)师傅说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服气吗?

生:我不服,我打死的是妖精,他却说我打死了平常真正的人,还把我赶出去。我非常生气。

师:师傅说你胡说,还给你念紧箍咒,疼得你在地上直打滚,那你为什么还要打妖精?

生:我师父其实也是好人,作为弟子,我当然要保护师傅,要不师傅就被吃掉了,所以即便我被念紧箍咒,也要打妖精。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师傅不理解,我还要打的!

师:《西游记》后面还有师傅给孙悟空念紧箍咒的情节,请同学们回去阅读啊。看来,有心向善,不仅要有勇往直前和妖魔鬼怪斗争的勇气,更要忍受和排除来自自己同一阵营的好人的阻挠和误解,看来,要有足够的意志力才能成就一件善事。既然你不同意,你把师傅对你的评价改一个字。表明你的观点。

生:我是有心向善。(学生说出之后,到黑板上把“无”改成“有”,变成“有心向善”。)

师:悟空(教师还对着刚才的学生),师傅不但给你念紧箍咒,还给你写休书,赶你走,那你为什么还要一次次围在师傅周围,乞求留下?

生:想当年,五行山下我被压了五百年,是师傅把我救了啊。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他对我无论怎么不好,我都要保护师傅。

师: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保护师傅,不离不弃,如果说对妖精不手软,那是正义,这里苦苦哀求,那是情谊。送悟空一个词——生:有情有义!

师:请你最后陈辞,说说你理解的向善究竟是什么?

生:自古正邪、善恶不两立,向善对我来说就得爱憎分明,惩恶扬善!师:哈哈,该出手时就出手!通过采访,我们发现如果两人都是火眼金睛,都是肉眼凡胎,情况也许会不同,可问题恰恰是一个基于道德,一个基于智慧。两个人理解的“向善”自然就不同了,结果一个越要打,一个越要念紧箍咒,甚至最后师傅无情地赶走了悟空:

生:(看悟空离去的动画,学生朗诵):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师:你看,一个说对方是“无心向善”,一个坚决认为自己“有心向善”,每个人都认自己的理儿,矛盾激化到如此程度,导致这么悲惨的结局,怎么办好呢?(板书:擦掉“有心”,留下“向善”。)所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你们是怎样理解“向善”的?此时此刻,把你们理解的给他们讲讲,缓和缓和两个人的矛盾好吗?

生:我想劝劝唐僧。你的徒弟有一双火眼金睛,在西行的路上他能帮助你,这次也是在保护你,你却把他赶走,你是不是应该好好想想啊。

生(上面那个认为白骨精顽强、执着的女孩):孙悟空啊,师徒四人你本事最大,遇到妖魔鬼怪你都不怕,执着地保护师傅。以后遇到妖魔鬼怪,师傅一定会再找你,只要你有求必应,有情有义,师傅一定会再收留你的。

师:你现在又谈到了悟空的执着,你说悟空执着的目的和白骨精执着的目的一样吗?

生(女):不一样,悟空的目的是善的,白骨精的目的是恶的。

师:你真是“善恶分明”啊,那么,现在请你结合妖精的“无心向善”,再谈谈妖精的执著。

生:妖精的执著用错地方了,妖精用的办法是狡猾阴险的,所以最后罪有应得。师:不仅仅是狡猾,更不是智谋,这执著,是不择手段的害人阴谋!也是说,方向错了,方式再好,那也是南辕北辙!(掌声)

生:我想对孙悟空说。宽容也是向善,师傅没有火眼金睛,你何必跟他较劲呢?你想,师傅既然救了你,自然就会爱护你,这次师傅真生气了,他又没有你的能耐,你站在他的角度想,就不会悲伤了。

师:刚才的唐僧、悟空呢?说说你们听了刚才这些同学的劝说,你们现在有什么想法吗?

生:(扮演唐僧的学生)听了你们的劝说,我知道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被妖精迷惑,错怪悟空,做师傅的也不能这样固执,当时我要是把我的想法告诉他就好了,不能只顾生气,赶走徒弟,这是师傅的责任。真想向他当面说声对不起,希望他早点回来。

生:(扮演悟空的学生,对着“唐僧”)我不应该和师傅您赌气,真的就走了,却没有考虑到师傅您不让打的真正原因。我要是从师傅的角度考虑,再耐心地和你说明白,就不会有后来让我俩伤心的事了。(让两个人握手。掌声。)

师:谢谢你们。原来宽容、理解、包容也是一种向善。遗憾的是你们没有在场,如果你们在场,帮助他俩沟通,让彼此对“向善”的理解能够相互沟通,那该多好啊,也许孙悟空就不会被念了那么多遍紧箍咒,就不会遭到严厉的训斥了,更不会含泪而痛苦地离去了。一切就变成完美的结局。然而,都像你们想象的那样,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没有情节当中人物的矛盾冲突,那你对孙悟空和唐僧有这样的深刻的印象吗?

生:没劲!会特别的无聊,当他们产生矛盾时,才有好看的情节,才会吸引我的眼球。

生:让我流眼泪的情节,会让我们对人物有很深的印象。人物之间的冲突和曲折的情节,会让我和他们一起兴奋,当然,也会有难过的时候,可越是这样,你就越愿意看下去。不然的话,就没意思了。师:所以,小说中的故事情节特别注重人物的矛盾冲突。因为有了矛盾冲突,才能使人物的性格更鲜明,立场更清晰,情感更集中,表达效果也更好。

生:因此我们才会在情节发展中,和故事里的人物一起欢喜,一同悲伤。师:也才能体验到阅读的快感。感谢你们的讨论,于是我们知道了名著中的人物特点之所以能那样惟妙惟肖,妙就妙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相信你通过上面的讨论,对人物的评价一定会更客观,也一定能报告单上更客观地修正自己的看法。

(二)、解析八戒人物性格

师:既然刚才同学对八戒的评价有争议,咱就再聊聊这个人物。

生:课文写了一处: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口。这个“夺”字,说明他贪吃。

师:再读读原著第十八回,八戒在高老庄当女婿的时候,有描写—— 生:“食肠却又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够。” 师:看了这描写,你想说什么? 生:他不仅贪吃,还好色、贪睡。

师:有一回的故事,让他探路,他走着走着,竟然说,我先睡一会再说,回去看是第几回。不但如此,还贪财。

生:对,把私房钱藏在耳朵里„„

师:千万不要讲出来,同学们回去查查在第几回,读后你一定觉得好玩。那《三打白骨精》中,他给添什么乱了?课文里没有,咱们回到原著中,看悟空第一次打妖精后,八戒的表现。

生:“唐僧才有三分儿信了,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漏八分儿,唆嘴道:“师父,说起这个女子,他是此间农妇,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么栽他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甚么《紧箍儿咒》,故意的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样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师:猜猜白骨精变成老太太,变成老公公都被悟空打死后,八戒又会不会继续添油加醋地挑唆?

生:会的,一定会的。原著里写了,还有两处,这个故事中一共有三处八戒的挑唆。

师:在三打白骨精的“反复叙事”过程中,白骨精有三变,孙悟空有三打,唐僧有三次责备,当然也就会有猪八戒的三次挑唆!(板书:“省略号”)报告单中关于猪八戒空白的部分,同学们读原著后,可以继续填写完整。

师:你们看,由此这反复叙事就更加环环相扣,人物关系就更加错综复杂,难怪后人说《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经典的故事之一。课后一定回原著中好好细读。你才能真正体会经典故事的妙笔生花之处。

生: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在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中,都是八戒帮助孙悟空取胜的。大战红孩儿中,悟空被其三昧真火熏倒,是猪八戒救了他。

师:三打白骨精,孙悟空回花果山后,那开路化斋的活都谁去干去了,在三十一回唐僧有难时,是谁把孙悟空找回来的?

生:猪八戒。那一回就叫“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

师:还说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从27回一直到第31回,经历了那么多波折,孙悟空和唐僧的师徒矛盾最终又和解,三藏谢之不尽:

生:“贤徒,亏了你也!亏了你也!这一去,早诣西方,径回东土,奏唐王,你的功劳第一。” 行者笑道:“莫说莫说,但不念那话儿,足感爱厚之情也。”

生:让他们师徒和解的又是谁呢?还是猪八戒。

师:都说患难与共,我看,“磨难也能见真情”!这“亏了你也!亏了你也!”也可以说亏了八戒。现在,你又怎么看八戒这个人物?

生:八戒这个人呢,就像我们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人,优点缺点都有,不过感觉很真实,尽管他有那么多缺点,但正如刚才同学说的,他又是憨厚的。反正和猴哥一样,老猪也是有心向善的。

师:(回扣黑板中的“向善”。)那么,再读读唐僧和悟空的话,你又怎么看唐僧和悟空?

生:你看,唐僧赞美悟空的功劳第一,也是发自内心的。师傅承认错误,精神可贵。

生:悟空的话呢,更有趣,“但不念那话儿,足感爱厚之情也”,这说明他是个有情有义的徒弟,所以早就忘了以前的难过了。

师:正如《西游记》中悟空说的,“师徒无隔夜之仇”。沙和尚是否在《三打白骨精》中有表现,报告单中同学们提了这个问题,我不说,你回到原著中读读看。再有,有个同学还提出,为什么吃唐僧肉就长生不老?那得请你读读原著后,再想想。当然,有些问题可能随着你的阅历和人生经历逐一理解。

五、聊故事的主题

师:有人说“一部小说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整个取经的过程,师徒四人要取的,不仅是5048卷实在的经,每个人在取经过程中,反反复复接受考验、一次又一次地化解彼此间的矛盾,师徒四人在这样的磨砺中,修炼的究竟是什么呢?

生:取经的过程也是师徒四人修炼自己的过程,包括唐僧。原来,西天取经一路修炼自己怎样“向善”,也是要取的经啊。

生:(读课件文字)《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取材于唐朝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真实故事,创造了中国古代最优秀的神话小说,弘扬了惩恶扬善的古老主题。(冯雅静)

师:你们看,通过对环境、情节、人物的讨论,我们不仅读到了“扬善”,还读到了“向善”的主题,“扬善”是人的行为,“向善”是心的修炼。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超越啊。如果你们再回到原著里读,相信你一定会对“向善”,有更加深刻而丰富的理解。当然,对于这样一部鸿篇巨制,人们也一定会读出一些有自己个性的独特见解,这里不妨分享一下:

生:《西游记》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胡适)

师: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有人在西游记中又读到了特别的主题:

生:《西游记》师徒四人组成了一个优秀团队:唐僧是稳健派领导,孙悟空是技术骨干,猪八戒是润滑剂型人士,沙和尚和白龙马是踏实型服务员工——团队所必需的要素全都占全了。(崔岱远)

师:哈哈,人们把白骨精作为一名员工,并演绎了三个角色,赋予了白骨精新的含义:“白领,骨干,精英”!(笑)(对着刚才说白骨精执著的学生)离开课文的具体环境,你的那份理解放在这里就合时了。(该生笑着点点头。)

师:这里,有一名学生,也读到出了自己的见解:

生:我们从小学起,也就走上了一条荆刺丛生的道路,一路上也有着无数的妖魔鬼怪,有时是我们的懒惰,有时候是马虎,有时候是怯懦„„只要我们战胜他们,就能在学习的道路上,取得真经。(何松阳)

师:(《敢问路在何方》音乐响起)亲爱的同学们,相信,当你把这本小说从头至尾好好读的时候,你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妙不可言之处,相信,你也会像她们一样,说点什么的!总之——

生:考查明代社会不可不看《西游记》。外国人研究中国,也更不可不读《西游记》。(杨俊)

师:下课!(以下附板书设计:)

名著:《西游记》之

三打白骨精

小说

反 复 叙 事(三要素)

(相同不同)

环 境

向善

三变

情 节

人 物 三打

三责

„„

(备注:中间的主题词“向善”,随着课堂的进入,由“无心向善”改成“有心向善”,最后变成“向善”。)薛法根老师教螳螂捕蝉_教案_课堂实录_教学实录

薛法根老师是江苏省特级教师。他在上《螳螂捕蝉》第二课时,大气而不失精细,轻松而富有智慧,令人耳目一新,又颇多启迪。

一、“重组”课文,构建板块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笔者以为,落实这一点的关键是对教材的重组。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或大胆取舍,或切换段落,或从课外补充„„在课文基础上设计简明流畅的教学流程,使学生能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地学习。而不是一概从头到尾,每篇课文都细细给学生“梳理一回”。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下令不准别人来劝阻,这时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薛法根老师教《螳螂捕蝉》并没有“循规蹈矩”逐段教学,而是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大胆地重组教学内容,一节课就那么几个教学环节,十分简洁,却又“针针见血”,把教学重难点—一落实解决:(1)默写四组词语(分别是:①蝉悠闲自由自在;②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③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④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瞄准),然后听老师讲“螳螂捕蝉”的故事并进行复述,最好能用上默写的几组词语;③)完整地读课文,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学生质疑后讨论一个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讲这个故事?由此感悟到少年是智劝;(3)课文表演,先练读对话,再每个人就当时情境写台词,两位学生上台做“吴王”和“少年”,其他人做导演。整个课堂教学环节安排新颖独特,虽然改变了课文的“序”,但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科学合理地安排了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特别是匠心独具地把朗读、感悟、想像、复述等整合成几个生动活泼的综合的板块,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真正地达到了以简驭繁、以一当

十、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训练思维,培育智慧

薛法根老师一向重视思维训练,他认为现在的语文教学有一个问题就是“让学生记忆知识,而忽视了让学生运用知识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忽视了学生质疑问题的探究精神的培养,问号的消失标志着智慧火花的熄灭”。的确,不但是语文教学,现在的中小学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智慧培育的问题。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一个人可能学富五车,但他不一定是智慧之人,因为他完全可能千万次地重复人家的思想,自己却不善思考,不去探究,更不会发明创造。在今天的背景下谈发展学生思维的问题,首先要考虑让谁提问,这牵涉到谁是教学的主体,第二考虑的是问题的多少和价值。问题过多,对时间固定的课来说,就意味着学生疲于应付,就意味着学生仍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如果一堂课就只有那么几个问题,而且都有思考价值,我们认为,即使由教师提出,也完全可以使学生活跃起来。

薛老师在上《螳螂捕蝉》时,不是简单地读、读、读,不是机械地记课文语言,而是非常注意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整节课,薛老师只提了一个半问题。一个问题是在学生创造性地复述“螳螂捕蝉”的故事,接着又熟读课文后,薛老师问:故事的结尾说吴王恍然大悟,这“恍然大悟”怎么理解?显然,这个问题需回顾全文、整体把握方能解决。请看学生的交流情况:

生:吴王从这个故事一下子想到了自己要攻打楚国的事。他明白了自己就像那蝉和螳螂、黄雀一样,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没想到攻打楚国所隐伏的祸患。

师:(鼓励地)这里用逗号,请讲下去。

生:如果其他诸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师:(接话)国破家亡啊!

生:吴王明白了大臣们的劝说是有道理的,心里一定很后悔,就自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我觉得吴王还是一个明君。

师:明白事理、改正错误的大王还是个好大王嘛!(众笑)

接下去就是那半个问题,为什么说是半个问题呢?因为是薛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质疑,学生提出的两个问题也不算容易,但都指向吴王,薛老师在此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提出了一个更有价值的问题,引学生走进那位少年的世界,这样的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显然在挑战学生的智慧。请看实录:

师:学到这儿,你还有什么问题?

生:少年所讲的事在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吴王怎么就相信了呢?

生:吴王没有听大臣们的劝告,为什么会听那个少年的话?

师:这两个问题提得都很有道理。但是只要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三小节和最后两段话,你就会明白的。老师现在想到一个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不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吴王讲这个故事呢?

生: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谁再劝说就杀谁。少年在大庭广众之下讲这个故事,用意就是劝说吴王,吴王一定不会听的。

生:那样做会使吴王觉得很没面子,一生气反而会把少年杀掉的。

生:如果在大臣们面前讲这个故事,吴王一定不会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以为 是少年编出来的,就不会想到故事中的道理。

生:那少年在花园里一连站了三天,为的就是等吴王。少年装出打鸟的样子,是让吴王相信(螳螂铺蝉)这件事是真的不起疑心。这样,少年就可以通过讲这个故事,让吴王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

师:少年表面上是讲故事,实际上是一

生:暗劝吴王不要攻打楚国。

生:暗示攻打楚国隐伏的祸患。

师:所以,少年的劝与大臣的劝有一点不同。如果说大臣们的动是“直劝”、“力劝”的话,少年的劝称得上是——

生:(纷纷抢答)智劝、巧劝。

师: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我们可以看出这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

只有读书,没有问题,这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当中暴露出的一大问题。矫枉难免过正,凡事过了头就会走向反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早有告诫:“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让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才是应当在学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的最美好的事物。”

三、发展语言,注重创造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读熟是前提,离开这个,勿谈语言的发展。所以薛老师是很重视学生把课文读熟、读好的。读熟还只是学习语言的第一层次,准确来讲还不到位。薛老师在以下两个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是依据课本的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当然也是学习语言的例子。完全跳开书本去学习语言,往往是低效的,“螳螂捕蝉”是一个经典故事,很有文化含量,因此让学生在自然而然间能复述这个故事,借此发展学生语言,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只不过薛老师做得了无痕迹,铺设的台阶很适合学生走上去,而且还能别出新意,有所创造。他先通过默写四组词语,“暗暗”帮助学生记“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梗概,然后联系这四组词语,教师边示范讲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要求学生边听边记。学生再根据四组词语和挂图复述故事,最后才是指名复述故事。实践证明,几位学生的复述不但准确、流畅,而且有创新,如把“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说成了“蝉趴在高高的枝干上,悠闲地唱着歌,自由自在地吮吸着甘露”,显得更为生动。

二是让学生创造性地弥补课文空白。好的文章像书法,有时密不透风,有时又疏可走马,“疏可走马”处自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语境动动笔。比如课文写这位少年为了劝说吴王,拿着弹弓一连在王宫花园里转了三个早晨才觅得机会,碰到吴 王。花园里此时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薛老师就让学生以写台词的形式补一补,在学生表演时做旁白用,结果学生写有目的,十分成功。这里不妨抄录一位学生的练笔:清晨,朝霞映红了吴王花园。郁郁葱葱的树木、五颜六色的鲜花都被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几只黄雀躲在树丛里欢快地鸣叫着。这时,一位手拿弹弓的少年,正在花园的小路上徘徊。他不时地朝吴王的寝宫东张西望,似乎在等什么人,却又装出一副专心打鸟的样子。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他也浑然不知。这时„„(学生开始上场表演。)

四、用语活泼,充满欢乐

教师的课堂用语非常重要,它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效果等都紧密联系。在共性之外,特级教师在课堂用语上又有个性,薛老师的教学用语轻松幽默,他的语文课充满笑声,所以有人曾以“教得轻松,学得扎实”来形容他的教学艺术。

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他的某些课堂用语:

在学生默写完四组词语后,薛老师说:“同学们听写得很认真,老师奖励大家一组词。”此时,学生都开心地笑了。其实第五组词语:“不堪设想、隐伏着祸患、恍然大悟”本来也要默写,只是薛老师这么一强调,学生紧张的情绪马上得以缓解。本该默写,现在成了“奖励”,奖励是虚的,实是体现薛老师的育人之道:“听写得认真”,才有奖励,才能多默写一些。

在学生复述“螳螂捕蝉”的故事时,薛老师表扬那位用上了“唱歌、吮吸甘露”的学生,说:“看来,你很有文学细胞。”多么形象有活力的评价!多么有激励作用的评价!当第二位学生发生口误“黄雀伸长脖子„„却不知道有个侍奉吴王的少年正站在它身后„„”时,薛老师没有否定和生硬批评,而是以“能站在黄雀背后的是超人”这样儿童化的语言巧妙地启迪学生。

在学生成功表演后,薛老师又真诚地说:“看了你们的表演,我想中国电影拿奥斯卡金奖的日子真的不远了!”既是在肯定学生正确理解了课文,准确地把握了人物形象,又饱含真情,寄予厚望,颇为“煽情”,轻松的话语,实在又很深刻!

精彩的有智慧的语文课,不在于教师讲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不在于教师运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设计的课堂有无其基础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在于他们是否展开想像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

第二篇: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剧本

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

演员数量:9人 人物: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僧—— 白骨精—— 姑娘—— 姑娘母亲—— 姑娘父亲—— 旁白——

人物道具:唐僧:服装、禅杖、墨镜

悟空:服装、紧箍咒、金箍棒

猪八戒:服装、钉耙

沙僧:服装、扁担(箱子)

村妇:服装、篮子、馒头

母亲:服装、拐杖、头带

父亲:服装、胡须、拐杖

白骨精:服装、剑

其他道具:心脏起搏器、照妖镜 配乐:

1、《敢问路在何方》0:20

2、《四小天鹅》0:03---0:11

3、剧本:

(配乐:西游记主题曲起)

旁白:话说唐僧师徒四人正在西天取经的路上。有一天,他们来到了白骨精的地盘,揭开了三打白骨精的序幕。(同时悟空上场,走到舞台左侧,再到右侧,边抓耳挠腮,边作眺望状。)(旁白结束)

悟空:我是孙悟空,有棒在手中,妖怪敢现形,皆被我杀空。(眺望)师傅,师傅,没有妖怪。

(配乐:《四小天鹅》起,师徒三人跳四小天鹅出场,到舞台中央,单手作拜佛状)

唐僧:阿弥陀佛,艰难跋涉。

八戒:肚子好饿。(三人作肚饿状,配乐:肚饿声)沙僧:又累又热。悟空:我的错…… 唐僧:悟空,悟空!

悟空:(蹦跳到师傅面前)师傅。唐僧:怎么了? 悟空:我们好像迷路了。唐僧:八戒,地图!

(八戒从怀里拿出地图给悟空,悟空拿地图划过半空,其他三人依次坐倒在地上,配乐:坠落声)悟空:果然迷路了。

八戒:师傅啊,我肚子在唱空城计了。

唐僧:(把八戒一推)你不才吃过冬阳功吗。(配乐:噔~)悟空:没关系,一个筋斗云,满载美食归,师傅稍候。八戒:师兄真棒耶!

沙僧:可是师兄,要是妖怪来了怎么办?

悟空(思索状):有了。(开始拿金箍棒在三人坐处的地上画圈)金箍一转。八戒:灵光一闪。沙僧:保我师徒。

唐僧:共上西天。(右手向上指天)

悟空:这可是挡妖除魔的保护圈。(下场,配乐:噔噔噔噔)唐僧:八戒,你我四大皆空,肚子空空,奈我如何,阿弥陀佛。(配乐:大话西游音乐起。三人盘腿坐地,转上半身,念佛。姑娘上场,音乐减弱)

姑娘:小女子年方二八,貌美如花,尚未婚嫁,只求那唐僧肉来保我容颜,千年不老,哈哈哈哈哈。

(姑娘几次想靠近三人,却被圈挡了回来)姑娘:这位长老,吃点东西吧。(八戒扑上前,被姑娘推开)

姑娘:这位长老,长老。(走开一段距离)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假装摔倒)哎呀,我的脚,我的脚。

(唐僧起身,整理衣冠,昂首阔步走向姑娘。配乐:爵士乐)唐僧:阿弥陀佛,这位施主,你还好吧?贫僧来自东土大唐,要去西天取……馒头!(看见姑娘篮子里的馒头,伸手就去抓)唐僧:好香啊~(悟空此时已在姑娘背后)悟空:我打!(挥棒打死了姑娘)唐僧(吓倒在地):悟空,你…你干什么。悟空:师傅,她是个妖怪。唐僧:胡说。

悟空:她骗得了你,骗不了我。唐僧:看我的超级无敌紧箍咒。

(配乐起:only you四句。三人跳舞,悟空双手抱住头,很疼)唐僧:阿弥陀佛,告诫悟空。(三人坐下)(配乐:诙谐。姑娘的母亲上场)

母亲(假装找女儿):女儿啊,女儿,你在哪儿,你在哪儿啊? 我就不信,煮熟了的鸭子还能飞,哈哈(配上肢体语言)。

母亲(走近唐僧):师傅,师傅,你看见我那貌美如花的女儿了吗? 唐僧:哦,你女儿啊,她…她被…

八戒(拦住唐僧):不是不是,我们没有看见。沙僧:对,就是没看见。

唐僧:八戒你们让开!施主,你的女儿被我那不才的徒儿给打死了。母亲:打死了….唐僧:你就节哀吧。(悟空已在妖怪背后)

悟空:妖怪,哪里跑!(打死母亲)

唐僧:悟空,你又干什么!看我的紧箍… 算了,悟空,你善恶不分!八戒:颠倒黑白。(左手指悟空,左脚迈出)沙僧:是非不明。(与八戒一样的动作)悟空(捂额头):我晕。唐僧:你走吧!悟空:师傅,师傅。(师傅不理他)哼,你会后悔的!(下场)唐僧:阿弥陀佛,气死我了!

(三人又坐下念经,配乐:悲壮。姑娘的父亲上场)

父亲:女儿,老婆,你们在哪儿啊?(面向唐僧)你就是我碗里的肉,嘿嘿。

父亲:长老,你好啊……你们好啊……HELLO!(拿拐杖戳一戳唐僧)(三人不理他)

父亲: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父亲假装摔倒)

父亲:哎呀,脚崴了……喂,你们帮帮我呀…… 这次是真的崴了!悟空:雕虫小技。(手作手枪状,同时配乐起:手枪声)(父亲逃走了,白骨精真身上场)白骨精:气死我了,看我显真身。八戒、沙僧(走上前护卫):妖怪啊!

唐僧(原地不动,很淡定):妖怪……哦,确实是妖怪…(突然起身大喊)妖怪啊!沙僧:现在怎么办? 唐僧:先叫一声再说。唐僧、八戒、沙僧:啊———— 唐僧:给我冲啊。

(八戒、沙僧逃跑了,唐僧被白骨精追杀)

唐僧:悟空,救我啊!(随即晕倒在地)(配乐:大话西游)白骨精:哈哈哈。(悟空上场)

悟空:妖怪,还我师父。白骨精:毛猴子,坏我好事。

(两人对打,悟空举起金箍棒,当机关枪,配乐:机关枪声)悟空(摇着躺在地上的唐僧):师父师父….八戒,八戒,心脏起搏器,快!

(八戒、沙僧按住唐僧头脚)八戒:一二三。一二三。

(唐僧醒了,又被八戒两次按倒,最后起了)唐僧:悟空,为师错怪你了。八戒:师兄是好人呐。(伸出大拇指)沙僧:恩,好人呐。(双手伸出大拇指)

悟空(一个亮相动作):斩妖除魔。八戒:保我师父。沙僧:西天取经。唐僧:修成正果。

(大家把地上的东西捡起来)悟空:师父,我们走吧。唐僧:好嘞。

(配乐起:西游记主题曲。四人下场)旁白:唐僧四人终于挣脱了白骨精的魔抓,但是谁又知道,还有多少困难在等着他们呢,漫漫西天路,但愿有志者事竟成。(剧中,演员谢幕)

第三篇:《西游记》27回之三打白骨精

却说三藏师徒,次日天明,收拾前进。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 合,决不肯放;又安排管待,一连住了五六日。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似脱胎换 骨,神爽体健。他取经心重,那里肯淹留,无已,遂行。

师徒别了上路,早见一座高山。三藏道:“徒弟,前面有山险峻,恐马不能前,大家须仔细仔细。”行者道:“师父放心,我等自然理会。”好猴王,他在那马前,横担着棒,剖开山路,上了高崖,看不尽:

峰岩重叠,涧壑湾环。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道旁荆棘牵漫,岭山松楠秀丽。薜萝满目,芳草连天。影落沧溟北,云开斗柄南。

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那长老马上心惊,孙大圣布施手段,舞着铁棒,哮吼一声,唬得那狼虫颠窜,虎豹奔逃。

师徒们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处,三藏道:“悟空,我这一日,肚中饥了,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行者陪笑道:“师父好不聪明。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 受戒,做了我的徒弟。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颇殷勤,何尝懒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况此地山岚瘴气,怎么得上雷音?”行者道:“师父休怪,少要言语。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违慢了你,便要念那话儿咒。你下马稳坐,等我寻那里有人家处化斋去。” 行者将身一纵,跳上云端里,手搭凉篷,睁眼观看。可怜西方路甚是寂寞,更无庄堡人家;正是多逢树木,少见人烟去处。看多时,只见正南上有一座高山。那山向阳处,有一片鲜红的点子。行者按下云头道:“师父,有吃的了。”那长老问甚东西。行者道:“这里没人家化饭,那南山有一片红的,想必是熟透了的山桃,我去摘几个来你充饥。”三藏喜道:“出家人若有桃子吃,就为上分了。快去!”行者取了钵盂,纵起祥光,你看他斗幌幌,冷气飕飕,须臾间,奔南山摘桃不题。

却说常言有云:“山高必有怪,岭峻却生精。”果然这山上有一个妖精。孙大圣 去时,惊动那怪。他在云端里,踏着阴风,看见长老坐在地下,就不胜欢喜道:“造化,造化!几年家人都讲东土的唐和尚取„大乘‟,他本是金蝉子化身,十世修行的原体。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真个今日到了。”那妖精上前就要拿他,只见长老左右手下有两员大将护持,不敢拢身。他说两员大将是谁?说是八戒、沙僧。八戒、沙僧,虽没甚么大本事,然八戒是天蓬元帅,沙僧是卷帘大将。他的威气尚 不曾泄,故不敢拢身。妖精说:“等我且戏他戏,看怎么说。” 好妖精,停下阴风,在那山凹里,摇身一变,变做个月貌花容的女儿,说不尽 那眉清目秀,齿白唇红,左手提着一个青砂儿,右手提着一个绿磁瓶儿,从西向东,径奔唐僧:

圣僧歇马在山岩,忽见裙钗女近前。

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

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蛾眉柳带烟。

仔细定睛观看处,看看行至到身边。

三藏见了,叫:“八戒,沙僧,悟空才说这里旷野无人,你看那里不走出一个人来了?”八戒道:“师父,你与沙僧坐着,等老猪去看看来。”那呆子放下钉钯,整整直裰,摆摆摇摇,充作个斯文气象,一直的觌面相迎。真个是远看未实,近看分明。那女子生得:

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半放海棠笼晓日,才开芍药弄春晴。

那八戒见他生得俊俏,呆子就动了凡心,忍不住胡言乱语。叫道:“女菩萨,往那里去?手里提着是甚么东西?”——分明是个妖怪,他却不能认得。——那女子连声答应道:“长老,我这青里是香米饭,绿瓶里是炒面筋。特来此处无他故,因还誓愿要斋僧。”

八戒闻言,满心欢喜。急抽身,就跑了个猪颠风,报与三藏道:“师父!„吉人 自有天报!‟师父饿了,教师兄去化斋,那猴子不知那里摘桃儿耍子去了。桃子吃多了,也有些嘈人,又有些下坠。你看那不是个斋僧的来了?”唐僧不信道:“你 这个夯货胡缠!我们走了这向,好人也不曾遇着一个,斋僧的从何而来!”八戒道: “师父,这不到了?” 三藏一见,连忙跳起身来,合掌当胸道:“女菩萨,你府上在何处住?是甚人家? 有甚愿心,来此斋僧?”分明是个妖精,那长老也不认得。那妖精见唐僧问他来历,他立地就起个虚情,花言巧语,来赚哄道:“师父,此山叫做蛇回兽怕的白虎岭。正西下面是我家。我父母在堂,看经好善,广斋方上远近僧人。只因无子,求神作福;生了奴奴,欲扳门第,配嫁他人,又恐老来无倚,只得将奴招了一个女婿,养 老送终。”三藏闻言道:“女菩萨,你语言差了。圣经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你既有父母在堂,又与你招了女婿,有愿心,教你男子还,便也罢,怎么自家在山行走?又没个侍儿随从。这个是不遵妇道了。” 那女子笑吟吟,忙陪俏语道:“师父,我丈夫在山北凹里,带几个客子锄田。这是奴奴煮的午饭,送与那些人吃的。只为五黄六月,无人使唤,父母又年老,所以亲身来送。忽遇三位远来,却思父母好善,故将此饭斋僧。如不弃嫌,愿表芹献。”

三藏道:“善哉,善哉!我有徒弟摘果子去了,就来,我不敢吃;假如我和尚吃了你饭,你丈夫晓得骂你,却不罪坐贫僧也?”

那女子见唐僧不肯吃,却又满面春生道:“师父啊,我父母斋僧,还是小可; 我丈夫更是个善人,一生好的是修桥补路,爱老怜贫。但听见说这饭送与师父吃了,他与我夫妻情上,比寻常更是不同。”三藏也只是不吃。旁边子恼坏了八戒。那呆子努着嘴,口里埋怨道:“天下和尚也无数,不曾像我这个老和尚罢软!现成的饭,三分儿,倒不吃,只等那猴子来,做四分才吃!”他不容分说,一嘴把个子拱倒,就要动口。只见那行者自南山顶上,摘了几个桃子,托着钵盂,一筋斗,点将回来;睁火眼金睛观看,认得那女子是个妖精,放下钵盂,掣铁棒,当头就打。唬得个长老用手扯住道:“悟空!你走将来打谁?”行者道:“师父,你面前这个女子,莫当做个好人,他是个妖精,要来骗你哩!”三藏道:“你这猴头,当时倒也有些眼力,今日如何乱道!这女菩萨有此善心,将这饭要斋我等,你怎么说他是个妖精?”行者笑道:“师父,你那里认得。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师父,我若来迟,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那唐僧那里肯信,只说是个好人。行者道:“师父,我知道你了。你见他那等容貌,必然动了凡心。若果有此意,叫八戒伐几棵树来,沙僧寻些草来,我做木匠,就在这里搭个窝铺,你与他圆房成事,我们大家散了,却不是件事业?何必又跋涉,取甚经去!”那长老原是个软善的人,那里吃得他这句言语,羞得个光头彻耳通红。三藏正在此羞惭,行者又发起性来,掣铁棒,望妖精劈脸一下。那怪物有些手段,使个“解尸法”,见行者棍子来时,他却抖擞精神,预先走了,把一个假尸首打死在地下。唬得个长老战战兢兢,口中作念道:“这猴着然无礼!屡劝不从,无故伤人性命。”行者道:“师父莫怪,你且来看看这子里是甚东西。”

沙僧搀着长老,近前看时,那里是甚香米饭,却是一子拖尾巴的长蛆;也不是面筋,却是几个青蛙、癞虾蟆,满地乱跳。长老才有三分儿信了。怎禁猪八戒气不忿,在旁漏八分儿唆嘴道:“师父,说起这个女子,他是此间农妇,因为送饭下田,路遇我等,却怎 么栽他是个妖怪?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怕你念甚么紧箍儿咒,故意的使个障眼法儿,变做这等样东西,演幌你眼,使不念咒哩。”

三藏自此一言,就是晦气到了:果然信那呆子撺唆,手中捻诀,口里念咒。行者就叫:“头疼,头疼!莫念,莫念!有话便说。”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时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个无故平人,取将经来何用?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你教我回那里去?” 唐僧道:“我不要你做徒弟。”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 唐僧道:“我命在天,该那个妖精蒸了吃,就是煮了也算不过。终不然你救得我的大限?你快回去!”行者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唐 僧道:“我与你有甚恩?”那大圣闻言,连忙跪下叩头道:“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原来这唐僧是个慈悯的圣僧。他见行者哀告,却也回心转意道:“既如此说,且饶你这一次。再休无礼。如若仍前作恶,这咒语颠倒就念二十遍!”行者道:“三十遍也由你,只是我不打人了。”却才伏侍唐僧上马,又将摘来桃子奉上。唐僧在马上也吃了几个,权且充饥。

却说那妖精,脱命升空。原来行者那一棒不曾打杀妖精,妖精出神去了。他在那云端里,咬牙切齿,暗恨行者道:“几年只闻得讲他手段,今日果然话不虚传。那唐僧已此不认得我,将要吃饭。若低头闻一闻儿,我就一把捞住,却不是我的人了。不期被他走来,弄破我这勾当,又几乎被他打了一棒。若饶了这个和尚,诚然是劳而无功也。我还下去戏他一戏。” 好妖精,按落阴云,在那前山坡下,摇身一变,变作个老妇人,年满八旬,手拄着一根弯头竹杖,一步一声的哭着走来。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唐僧道:“寻甚人?”八戒道:“师兄打杀的,定是他女儿。这个定是他娘寻将来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等老孙去看来。”好行者,拽开步,走近前观看,那怪物:

假变一婆婆,两鬓如冰雪。走路慢腾腾,行步虚怯怯。弱体瘦伶仃,脸如枯菜叶。颧骨望上翘,嘴唇往下别。老年不比少年时,满脸都是荷叶折。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下。唐僧一见,惊下马来,睡在路旁,更无二话,只是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道:“师父,莫念了!有甚话说了罢!”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耳听善言,不堕地狱。我这般劝化你,你怎么只是行凶,把平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此是何说?”行者道:“他是妖精。”唐僧道:“这个猴子胡说!就有这许多妖怪!你是个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行者道:“师父又教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件不相应。”唐僧道:“你有甚么不相应处?”八戒道:“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这几年和尚,不成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甚么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罢。” 行者闻言,气得暴跳道:“我把你这个尖嘴的夯货!老孙一向秉教沙门,更无一毫嫉妒之意,贪恋之心,怎么要分甚么行李?”唐僧道:“你既不嫉妒贪恋,如何不去?”行者道:“实不瞒师父说。老孙五百年前,居花果山水帘洞大展英雄之际,收降七十二洞邪魔,手下有四万

七千群怪,头戴的是紫金冠,身穿的是赭黄袍,腰系的是蓝田带,足踏的是步云履,手执的是如意金箍棒,着实也曾为人。自从涅罪度,削发秉正沙门,跟你做了徒弟,把这个„金箍儿‟勒在我头上,若回去,却也难见故乡人。师父果若不要我,把那个松箍儿咒念一念,退下这个箍子,交付与你,套在别人头上,我就快活相应了。也是跟你一场。莫不成这些人意儿也没有了?” 唐僧大惊道:“悟空,我当时只是菩萨暗受一卷紧箍儿咒,却没有甚么松箍儿咒。” 行者道:“若无松箍儿咒,你还带我去走走罢。”长老又没奈何道:“你且起来,我再饶你这一次,却不可再行凶了。”行者道:“再不敢了,再不敢了。”又伏侍师父上马,剖路前进。

却说那妖精,原来行者第二棍也不曾打杀他。那怪物在半空中,夸奖不尽道: “好个猴王,着然有眼!我那般变了去,他也还认得我。这些和尚,他去得快,若 过此山,西下四十里,就不伏我所管了。若是被别处妖魔捞了去,好道就笑破他人口,使碎自家心。我还下去戏他一戏。”好妖怪,按耸阴风,在山坡下摇身一变,变做一个老公公,真个是:

白发如彭祖,苍髯赛寿星。

耳中鸣玉磬,眼里幌金星。

手拄龙头拐,身穿鹤氅轻。

数珠掐在手,口诵南无经。

唐僧在马上见了,心中欢喜道:“阿弥陀佛,西方真是福地!那公公路也走不上来,逼法的还念经哩。”八戒道:“师父,你且莫要夸奖。那个是祸的根哩。”唐僧道:“怎么是祸根?”八戒道:“行者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的婆子,这个正是他的老儿寻将来了。我们若撞在他的怀里呵,师父,你便偿命,该个死罪;把老猪为从,问个充军;沙僧喝令,问个摆站;那行者使个遁法走了,却不苦了我们三个顶缸?”

行者听见道:“这个呆根,这等胡说,可不唬了师父?等老孙再去看看。” 他把棍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怪物,叫声“老官儿,往那里去?怎么又走路又念经?”那妖精错认了定盘星,把孙大圣也当做个等闲的,遂答道:“长老啊,我老汉祖居此地,一生好善斋僧,看经念佛。命里无儿,止生得一个小女,招了个女婿。今早送饭下田,想是遭逢虎口。老妻先来找寻,也不见回去。全然不知下落,老汉特来寻看。果然是伤残他命,也没奈何,将他骸骨收拾回去,安葬茔中。”

行者笑道:“我是个做虎的祖宗,你怎么袖子里笼了个鬼儿来哄我?你瞒了诸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是个妖精!”那妖精唬得顿口无言。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 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那唐僧在马上,又唬得战战兢兢,口不能言。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唐僧闻说,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有话快说了罢!”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山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

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这个难说: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

唐僧见他言言语语,越添恼怒,滚鞍下马来,叫沙僧包袱内取出纸笔,即于涧下取水,石上磨墨,写了一纸贬书,递于行者道:“猴头,执此为照!再不要你做徒弟了!如再与你相见,我就堕了阿鼻地狱!”行者连忙接了贬书道:“师父,不消发誓,老孙去罢。”他将书折了,留在袖中,却又软款唐僧道:“师父,我也是跟你一场,又蒙菩萨指教;今日半涂而废,不曾成得功果,你请坐,受我一拜,我也去得放心。”唐僧转回身不睬,口里唧唧哝哝的道:“我是个好和尚,不受你歹人的礼!”

大圣见他不睬,又使个身外法,把脑后毫毛拔了三根,吹口仙气,叫“变”!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那长老左右躲不脱,好道也受了一拜。

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贤弟,你是个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唐僧道:“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覆,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你看他:

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

一头拭迸坡前草,两脚蹬翻地上藤。

上天下地如轮转,跨海飞山第一能。

顷刻之间不见影,霎时疾返旧途程。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第四篇: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观后感

爱的力量最伟大

——《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电影观后感

西游记,人人熟知。九九八十一难,危险重重。三打白骨精,就是其中一难。

哈,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终于上映了。一大早,我怀着拭目以待的心情,一家人火速出动,赶往电影院。随着一曲优美的音乐,电影正式开始。

影片描述了师徒四人在西行的路上,白骨精为夺取唐僧而巧设圈套,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屡次受挫。唐僧却不辩人与妖,误会孙悟空滥杀无辜,将其逐出师门。白骨精趁虚而入,掠走唐僧。悟空不计前嫌,闻讯前往营救,彻底击溃白骨精。师徒四人冰释前嫌,重新上路。

其中,小沈阳演的猪八戒滑稽搞笑,沙僧沉着冷静,孙悟空机灵勇敢,白骨精阴险狡诈,为吃唐僧肉不择手段。我最欣赏的就是唐僧用自己的生命给白骨精一次改邪归正的机会,这种宽宏大量的精神是最难得的。

生活中,有些人也为了盈利而不择手段,新闻报道上说,一些食品加工厂,采用了黑小作坊加工的材料来制作食品,再写上虚假的配料,让食品以假乱真。对人的危害倍增。希望我们的生活中,多点正能量,为我们的生活添加多一点色彩。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雪中送炭见真情,助人为乐献爱心 锦上添花成往事,扶日春风送温情。都能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些温暖。我相信,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

第五篇:名著导读《西游记》

名著导读《西游记》

《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1、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

2、内容: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内容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 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包括“唐僧出世”、“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王八冥”等几个小故事,交代取经缘起,起着过渡和衔接作用。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西天取经”,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中又由四十一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经典故事:

(1)孙悟空大闹天宫;(2)三打白骨精;(3)车迟国斗法;(4)女儿国遇难;(5)真假美猴王;(6)智取红孩儿;(7)三调芭蕉扇(8)火烧盘丝洞(9)天竺国招亲(10)灵山取真经

3、推荐理由:①善于说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引人人胜,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比如孙悟空、猪八戒形象鲜明、栩栩如生;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丰富奇特的夸张。

4、人物—典型情节—性格特征:

★孙悟空:他由仙石化成,手持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够72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公里。他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了49天,反到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典型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等。

性格特征——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

分析孙悟空的形象: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身上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勇于反抗、敢作敢为的战斗精神;在“西天取经”中,孙悟空身上双表现出一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积极进取、永不妥协的理想主义精神。

★猪八戒:本是仙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形象。一方面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着要散伙,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贪恋女色,常因此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另一方面,他也还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而且他能知错就改,还算淳朴憨厚,自有可爱之处。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典型情节——调戏嫦娥、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

性格特征——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忠勇善良、淳朴憨厚。

★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最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典型情节——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

性格特征——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5、《西游记》主要人物及评价:

(1)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表现了孙悟空刚烈、直率的品行)

真假美猴王(表现了孙悟空忠心和为真理而战)

(2)猪八戒:高老庄(表现了猪八戒的好色、贪婪)、大战黄风怪(表现了猪八戒的懦弱、利己)

(3)唐 僧:三打白骨精(表现了唐僧的不辨忠奸)

最终成佛(表现了唐僧的坚韧和不屈)

(4)沙和尚:三打白骨精(表现了沙和尚的忠心)、最终成佛(表现了沙和尚的坚韧)

名著阅读《西游记》练习

一、内容填空题:(1)《西游记》,作者是__ __(朝代)__ __,是长篇_ __小说,全书共 回,是神怪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_ _ _ 的事件。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2)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 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 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 的故事。

(3)我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最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是,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是。请再写出有关孙悟空的两个故事名称:、。(4)《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了、等神通。(5)中逃大圣,下定心猿。(6)《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

(7)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 ;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法名是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

(8)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__ _,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_ _,又唤_ __,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__ _。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_ __ _。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 _。(9)猪八戒又叫,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 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

(10)沙僧又叫__ _,原为天宫中的__ _,被贬下界,在__ _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___ __。

(11)白龙马原是__ __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__ _。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__ _ 上。(12)先后变成美女、老婆婆和老公公的来骗唐僧师徒的妖怪是。(13)“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这幅对联写的是。(14)《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大闹、真假、三借。

(15)有人对《西游记》有人道:“阳光灿烂__ _,百变猴头__ _,憨厚老成_ _,阿弥陀佛是__ _。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16)《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 ”。

(17)“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这幅对联写的是,这个人物出自(作品)《 》。

二、理解分析题:

(1)填人名,补足歇后语.⑴()照镜子 ——里外不是人

⑵()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⑶()坐天下 ——毛手毛脚 ⑷()吃人参果——不知啥滋味 ⑸()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⑹()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2)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结合《西游记》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西游记》:(3)《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颂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4)“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3分)示例:(要有情节、形象,以及所具有的人的情感,如: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的讲信义。)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唐僧的人物形象:

唐僧:。(6)辨论题:①某校初一(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辨词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火,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

三、列举简述题:

(1)唐僧分别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马?

答:。(2)列举《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答:。(3)列举师徒四人所遇的妖怪,四个即可。答:。(4)列举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名(四个即可)。

答:。(5)你能写出几句出自《西游记》中的经典语句吗?

答:。

一、临江之麋

临江①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③。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④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⑤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外,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⑥道上。麋至死不悟。【注释】①临江:地名,江西省清江县。②怛(dá):惊恐。③稍:渐渐。使与之戏:即“使其与之戏”,让狗和小鹿一起玩耍。④良:的确。⑤俯仰:周旋,应付。⑥狼藉:散乱的样子。

临江(今江西省清江县)有个人,打猎捉到一只小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翘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去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麋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明白主人的意思了。麋鹿逐渐长大了,忘记了自己是只鹿,把狗当作自己真正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因为害怕主人,于是和麋鹿玩耍,和麋鹿周旋十分友善,然而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想要吃掉麋鹿。几年之后,麋鹿走出家门,看见大路上有一群野狗,立刻跑过去想跟它们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麋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咬死了吃掉,麋鹿的尸体七零八落地散落在路上。麋鹿一直到死都没有明白落得这个下场的原因。

二、永某氏之鼠

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直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

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永州有个人,畏惧犯日忌,禁忌迷信非常多。他认为自己出生的那年是个子年,老鼠就是子年的神,因此非常爱护老鼠,家里不许养猫养狗,禁止仆人击打老鼠;家里的仓库、厨房,全任凭老鼠放纵横行不管。于是,老鼠们就相互转告,别的地方的老鼠也都来到他家里,大吃大喝也没有任何灾祸。这个人家里没有一样完整的东西,衣柜里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凡是吃的喝的东西,都是老鼠吃剩下的。大白天,老鼠常常和人在一起活动,到了夜晚,啃东西,咬东西,打打闹闹,发出的声音千奇百怪,闹得人睡不成觉,他始终不感到讨厌。

过了几年,这个人搬到别的州去了。以后搬进来另外一家人,但老鼠依旧闹得还像过去一样凶猛。新搬来的人说:“这些生活在阴暗地方的坏东西,偷窃打闹得尤其厉害,可是为什么到这种地步了呢?”便借来了五六只猫,关闭上大门,撤除砖瓦用水浇灌老鼠洞,雇用仆人到处搜寻追捕,杀死的老鼠堆得跟山丘一样,老鼠的尸体被扔在偏僻的地方,臭味好几个月后才散去。

唉!这些老鼠以为可以一辈子过着那种吃饱喝足而又无灾无祸的日子!

古诗三首诗歌赏析

(一)赏析《蝉》这首诗

1、垂緌饮清露

(1)垂緌,帽带结在下巴下边的下垂部分。暗示自己的显宦身份。(2)清露,纯洁的露水。饮清露,暗示自己清廉的品质。(3)该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是运用比兴的手法暗示自己的显宦身份和清廉的品质。

2、第二句:流响出疏桐(1)流响,指接连不断的蝉鸣声。

(2)“疏”字写梧桐枝干高挺清拔,让人感到流响易于流传。又与“秋风”相呼应。

(3)诗人以蝉自比,则其名声也就不同凡响。

3、三、四两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居高”的“高”有两层含义:

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

(2)

三、四句借蝉抒怀: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蝉”带有自况的意味。

(二)赏析《孤雁》这首诗

1、首联: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2、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1)理解:以“谁怜”二字设问:夕日的都在云端里飞得很远了,谁会同情我这个形单影只的失群孤雁呢?

(2)孤雁在干什么?作者为何“怜”它?

它不饮不啄,只是一个劲儿地飞着、叫着、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因为其中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3、颈联: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写孤雁边追边望,望尽天际,似乎又望尽了同伴的身影;追飞不及,心中哀伤不已,好象又听到了同伴的呼喊声。

4、尾联: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作者为何在尾联提到野鸦?以野鸭反衬孤雁,表达诗人的爱憎之情。

答:孤雁念群之情是那样浓烈,心中是那样悲痛,追求是那样的迫切,但一群野鸭全然不懂,纷纷然鼓噪不停。

诗人以孤雁自比,野鸭象征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

5、赏析:诗中传递出作者什么样的情绪?传递出乱离漂泊中失群者的痛苦心情。

(三)赏析《鹧鸪》

1.首联: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首联描写鹧鸪的习性和外貌特征。2.颔联: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颔联渲染了什么样的意境?为何提到“青草湖”和“黄帝陵”?

答:颔联中“雨昏”“花落”点染环境,形成凄迷意境、伤感氛围。“青草湖”“黄陵庙”引起读者对屈子怀沙、湘妃泣竹等历史传说的联想。

游子在“雨昏”“花落”之时、湖边古庙之中,闻鹧鸪之啼,定会倍感其声哀怨凄恻。

因此联,作者被称为“郑鹧鸪”。

3.颈联: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答:颈联承“啼”字。游子一听到鹧鸪啼声,就禁不住以袖试泪;闺中少妇刚开始唱曲,就传来鹧鸪的啼声,难过得把眉眼也低下来。“乍、才”两个虚词,极写鹧鸪的啼声感人。“征袖湿,翠眉低”以人的感受烘托鹧鸪的啼声之悲。4.尾联: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答:尾联“相呼相应”明写鹧鸪雌雄对啼的特性,又暗指游子佳人的心灵呼唤。5.作者借鹧鸪啼声抒写什么情怀?

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

答案

名著阅读《西游记》练习

一、内容填空题:(1)《西游记》,作者是__明__(朝代)__吴承恩__,是长篇_章回体神话__小说,全书共 100 回。是神怪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_玄奘远出西域取经__的事件。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2)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前7回写大闹天宫的故事,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表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8-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待取经的缘起;第13回-100回写西天取经 的故事。

(3)我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最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是 孙悟空,最具反抗精神的故事是大闹天宫。请再写出有关孙悟空的两个故事名称:智调芭蕉扇,三打白骨精。(4)《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了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5)八卦炉 中逃大圣,五行山 下定心猿。(6)《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7)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 ;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和尚。

(8)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__菩提祖师_,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_定海神针_,又唤_如意金箍棒__,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__五行山_。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___孙行者_。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斗战胜佛_。

(9)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_净坛使者。

(10)沙僧又叫__沙悟净_,原为天宫中的__卷帘大将_,被贬下界,在__流沙河_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封为___金身罗汉__。

(11)白龙马原是__西海龙王__之三太子小白龙,因违逆父命被囚鹰愁涧,后化作白马驮负唐僧取经,被封为__八部天龙广力菩萨_。后在化龙池中得复原身,盘绕在大雷音寺的__擎天华表柱_上。

(12)先后变成美女、老婆婆和老公公的来骗唐僧师徒的妖怪是 白骨精。(13)“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这幅对联写的是 孙悟空。(14)《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 白骨精、大闹 天宫、真假 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15)有人对《西游记》有人道:“阳光灿烂__猪八戒_,百变猴头__孙悟空_,憨厚老成_沙和尚_,阿弥陀佛是__唐僧_。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16)《西游记》的作者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花果山水帘洞洞口的对联是“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17)“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这幅对联写的是 孙悟空,这个人物出自(作品)《西游记》。

二、理解分析题:

(1)填人名,补足歇后语.⑴(猪 八 戒)照镜子 ——里外不是人

⑵(唐 僧)念紧箍咒——痛苦在后(猴)头 ⑶(孙 悟 空)坐天下 ——毛手毛脚 ⑷(猪 八 戒)吃人参果——不知啥滋味 ⑸(猪 八 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⑹(孙 悟 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2)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有人出了一副对子,上联是“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请你结合《西游记》中的有关情节写出下联。《西游记》:降魔伏妖,悟空荡平取经路

(3)《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颂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如大闹天空(或与各种恶势力坚决斗争的精神,如三大白骨精)

(4)“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语)《西游记》刻画的众多神魔精魅都具有人的情感。请参照示例,另举一例,具体说明这一特点。(3分)

示例:铁扇公主因为与孙悟空有仇,不但不愿借扇,还想加害悟空,可以看出她的重亲情,同时也显示出她胸襟狭隘。

(要有情节、形象,以及所具有的人的情感,如:石猴为众猴觅得水帘洞,被众猴拥戴为“千岁大王”,可以看出众猴的讲信义。)(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唐僧的人物形象:

唐僧:是个善良虔诚的苦行僧,不辞劳苦,不畏艰险,但又昏庸顽固,是非不分。(6)辨论题:①某校初一(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辨词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火,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我方认为,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

三、列举简述题:

(1)唐僧分别在哪些地方收了徒弟和马?

答:五行山救悟空,高老庄收悟能,鹰愁涧收白龙马,流沙河收沙悟净。(2)列举《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

答: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牛魔王之子红孩儿抢走唐僧;平顶山莲花洞太上老君炼丹童变成妖精。

(3)列举师徒四人所遇的妖怪,四个即可。答:白骨精 黄风怪 蝎子精 红孩儿

(4)列举唐僧师徒西行路过的国名(四个即可)。答:乌鸡国 车迟国 女儿国 玉华洲天竺国

(5)你能写出几句出自《西游记》中的经典语句吗? 答: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等

下载名著导读:《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窦桂梅课堂实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名著导读:《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窦桂梅课堂实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西游记名著导读(模版)

    名著导读之《西游记》篇一、作者简介 (明)朝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长篇章回体神话小说,是中国第一部也是最优秀的神魔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

    《西游记》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了解《西游记》的背景、作者,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

    《西游记》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西游记》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快速、准确地了解小说内容,赏析精彩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回目”,创设阅读情景,提......

    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剧本日文(精选)

    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 白骨夫人「はっこつふじん」),服装、剑 唐僧(三蔵法師「さんぞうほうし」)、服装、禅杖、墨镜 孙悟空(孫悟空「そんごくう」)、服装、紧箍咒、金箍棒 猪八戒(猪......

    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读后感500字

    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读后感:今年寒假,我读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很有感慨。故事讲的是唐僧师徒离开五庄观之后,继续赶路。途中, 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理清小说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

    六大名著导读 西游记

    “爱课程网络课程”大作业摘要:《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流传至今,受众极广,其成功的原因除去作品本身的文学造诣之外,个人认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其智慧能与时代相传承......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品读名著《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深入了解《西游记》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作品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