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3 01:18: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第一篇: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今天,在教学《古诗两首》这一课时,我尝试着将两首古诗《石灰吟》、《墨梅》融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具体的教学设计如下。

一、读诗。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注意诗中前鼻音的字较多)

2、指名读,分组读,齐读。(注意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二、解诗。

1、自由读诗,结合文中的彩图,试着理解诗意,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2、引导学生在书中批注诗意。

3、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梳理。若、等闲、吾、清气、满、乾坤的意思理解是重点问题。

4、引导学生联系诗句讨论上述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指名说,自由说,引导说。

三、品诗。

1、齐读《石灰吟》,想一想: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石灰?石灰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诗人借石灰抒发了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墨梅》,想一想:诗中的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诗人为什么要吟诵墨梅?墨梅与诗人之间有什么联系?(墨梅素洁高雅、贞洁自守,诗人借墨梅表到了自己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四、辨诗。

1、自读自悟:这两首诗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

2、引导学生讨论,板书:

咏物抒怀 石灰于谦清白

墨梅王冕清气

3、熟读成诵。

五、延读。

布置学生课外阅读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yuwen.chazidian.com,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查字典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第二篇:苏教语文二年级下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知道这些字在诗句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识字、朗读、背诵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小朋友们,现在正是春天,天气暖和,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古代诗人为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而写的两首诗。(板书:古诗两首)

二、教学《春雨》 1.板书诗题:春雨

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说的是春雨的特点。

3.教师范读一遍,领读两遍。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说出春雨细密、滋润万物、催开百花等特点。诗人是怎样来写这春雨的呢?(2)指名读诗句。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乃:鼻音。共两画,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撇”。这里“乃”是就的意思。

随:su[,平舌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有”,再写“l”。“随”是跟从的意思。

润:ron,翘舌音,前鼻音。左右结构,右部先写“门”,再写“王”。“润”是加水分,使东西不干枯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说生字的笔画或结构,讲生字的意思。(4)分句讲读。

①指名读“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②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春雨像知道时节似的,当春天一到,它就下起来了)想一想:为什么诗人说它是“好雨”呢?(因为春天庄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诗人说春雨是好雨)对,这两句诗赞美了春雨来得及时。③齐读这两句诗。

④指名读“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⑤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潜入”?(“潜入”就是在人不知不觉中透进去)那么“随风潜入夜”该怎么解释?(夜间,好雨随着风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透进万物的内部)“润物细无声”是什么意思?(春雨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谁能把这两句诗连起来解释一下?(春雨是在夜间,乘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洒落,细密无声地滋润着万物)你说得真好!春雨做了好事却不声不响,怎么不是好雨呀!⑥齐读这两句诗。5.总结。

这四句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的喜悦之情。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好,是全诗的中心,其他都是围绕“好”来写的,是春雨“好”的表现。知,表现春雨善解人意。

“当„„乃„„”强调春雨好在下得及时。潜、细、无,强调春雨的美好品格。(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4)学生自练。(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7.描红指导。(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乃:第一笔“横折折折钩”的横部宜横向右上取势,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势,第二笔“撇”须顶连“横”画,撇出时略带弧度。

随:第一笔和第二笔写成的“口”体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笔写成的“有”宜于偏右略高处定位,中间和下部须留写“l”的位置,末笔“捺”弯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润:左部“三点水”写法同前,右部首“点”定位宜高,第二笔“竖”和第三笔的“折”部等长,“门”中的“王”,三“横”间距相等,末“横”较长。

(2)学生自练描红“乃、随、润”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雨》,熟读背诵。2.抄写“春雨”、“时节”各两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雨》。2.默写“春雨”、“时节”两个词语。

二、教学《春晓》 1.板书诗题:春晓

2.解题:这首诗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写的。“晓”xiOo三拼音,左右结构,左部是“日字旁”,右部是“尧”,上面没有“点”。诗题里的“晓”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3.教师范读,领读一遍。4.看图导读,结合学习生字。

(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看图:画面上是个什么人?她左手在拉起什么?她看到室外有哪些景物?(画面上是个古代女子,她左手拉起帘子,看到室外有桃花、小鸟和芭蕉等景物)(2)指名读四句诗。’

(3)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眠:midn。前鼻音,三拼音。左右结构,左部是“目字旁”,右部是“民”。“眠”就是“睡”的意思。

觉:jue。上下结构,上部是““”,不是“„”,下部是“见”。“觉’’是个多音字,读山6时是觉得的意思。

指名学生读生字,说生字的结构,讲生字的意思。(4)分句讲读。

①指名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②谁能说说“春眠不觉晓”的“晓”是什么意思?(“春眠不觉晓”的“晓”是天亮的意思)为什么这个“晓”和“春晓”的“晓”意思不同呢?(因为联系全句的意思,说成春天睡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才好讲,说成不知不觉就到早晨了不大好讲)对,你能联系全句的意思来解释“晓”字的意思,讲得合理,对头,很好!那么“处处闻啼鸟”该怎么解释呢?(“处处闻啼鸟”就是到处听到鸟叫声的意思)那么诗人为什么不写成“处处闻鸟啼”呢?(自答:写诗是要押韵的,这首诗押的是“ao"韵,所以要把“鸟”字放在句末)③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想一想:这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5)齐读这两句诗。

(6)指名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7)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写的是昨天夜里的事)昨天夜里听到什么?想到什么?(昨天夜里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想到这样风吹雨打,花儿不知落下了多少)请连起来说一说。(想起夜里曾听到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花儿被吹打得落下了多少)再想一想: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8)齐读这两句诗。5.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6.朗读指导。

(1)掌握节奏,韵律(加点的是韵脚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7.描红指导。

(1)提示描红生字的注意点。

(2)学生自练描红“觉、晓、眠”3个生字。

三、布置作业

1.朗读《春晓》,熟读背诵。2.抄写《春晓》《春雨》各两遍。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春晓》。2.默写“春晓、风雨”两个词语。

二、指导背诵 1.指导背诵《春雨》。(1)放录音。

(2)教师指着板书引背。

(3)分两个大组,一组读,一组听,再交换读听一次。(4)各人轩声默念背诵。(5)齐背。(6)指名背诵。

2.指导背诵《春晓》,方法同上。

三、课堂练习1.“找朋友”(连词)。春(春风)(春雨)(春晓)(春光)(春花)时(时节)(时间)(时光)(及时)(准时)2.用下面的词语写句子。春天—— 春雨—— 3.说话练习。(1)话题:春天来了

(2)提出要求:根据第25页上的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春天的美丽景象。(3)各人发挥想象,构思讲说内容。(4)同桌两人交互说听、补充。

(5)指名几人到班上讲说,教师评议,小结。

第三篇:六年级下《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古诗。

2、能理解诗句中的词语,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到古诗的意境。

3、体会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体会诗人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在了解诗的大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教学难点】

能够感悟诗歌寄托的情感,即:所托之物言之何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学生背诵托物言志的古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托物言志的古诗《石灰吟》和《墨梅》。

二、检查预习。

1、分别指名读《石灰吟》和《墨梅》,检查字音是否准确以及读得是否熟练。

2、指名读,指导节奏。

石灰吟 于 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墨梅 王冕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指导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焚”“砚”

A、学生观察这两个生字。(“焚”为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上下大小均匀,下部撇捺舒展)(“砚”为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提醒学生:左小右大,“见”撇画稍长)B、教师范写。

C、学生描红一个,临写两个。(学生书写时要时刻提醒坐姿及握

笔姿势)

三、精读感知《石灰吟》

1、知诗人

于谦(1398-1457),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明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英雄张苍水、抗金英雄岳飞并称西湖三杰。明成祖永乐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2、解诗题

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吟诵。

3、抓字眼,明诗意。

(小组交流疑难词语)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配PPT介绍石灰的开采过程)千锤万击: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锤,锤打。击,撞击。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经受千锤万击才出深山,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好像很平常的事情。首句写开采石灰岩的艰难困苦,表明石灰从出世时就经受考验。第二句写了石灰在烧制过程中要经过烈火的煅烧。面对严峻的考验,却能够从容自若,处之泰然。“烈火焚烧”与“若等闲”,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衬托出石灰的顽强。)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纵然粉身碎骨全不惧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间。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4、想意境,悟诗情。

A(诗人写的是石灰,石灰有什么特点呢,(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B(这首诗借石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教师小结 这里诗人以石灰自喻,表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志气。

5、指导朗读。

诗人借石灰表明自己坚贞、高洁的志向,应用赞美、高亢的语调朗读。

四、作业

背诵默写古诗

五、板书设计

石灰吟

于谦 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第二课时

一、总结学法,自学《墨梅》

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2、学生四人为一个小组自学,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先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遇到不懂的再互相帮助,老师进行全班指导。

3、师生讨论。理解字词: 墨梅:本文指只用水墨不用颜色画成的梅花,看上去十分高雅大方。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淡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清气:清香的气味。

乾坤:天地。

二、理解诗意

1、集体交流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现出淡淡的墨痕。不需要让人来夸赞梅花的颜色好看,只要让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2、看图想像:作者画的梅花有什么特点,他在梅花身上寄寓了怎样的情操

3、朗读体会。

用自豪、高亢的语调反映出诗人的坚贞、纯洁。教师范读,自由练读,集体朗读。

三、指导背诵古诗

1、看图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2、自由练读,练背诵。

四、总结写法

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A: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B:寄寓了作者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2、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呢?

(都是咏物诗,托物明志,借物为喻,寄托作者高洁、坚贞的情怀)

五、拓展

说说其它描写梅花的诗(PPT展示)

六、作业

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七、板书设计

墨梅 王冕

高洁、坚贞

第四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课题:2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拓展读写:学过的有关写西湖的诗句,理解当时的情景。资料补充:有关写荷花的诗句

课前准备:遇到的问课前头一天布置的预习任务: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想一想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设计意图】由生活实际引入,自然而然进入学习情境。

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介绍作者。

1、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设计意图】引导思考,锻炼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2、解疑、教学生字、理解词语: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

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设计意图】体现读写并重,为朗读、理解诗句意思打好基础。

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

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

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3)

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4)

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1、思考并讨论:

1)

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2)

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

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增强记忆、理解。

2、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口语表达、归纳、应用实践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歌曲导入,读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提起“西湖”,你想到了哪些诗句呢?

(引导学生回忆“山外青山楼外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及《西湖》一课中的相关语句。)

【设计意图】歌曲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小结过渡:是啊,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留给我们无穷的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近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二研讨课文,自学为主。

1、投影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

(一)初读

①这首诗没有生字,你能读好吗?自己先练一练,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诗句读通顺。(指名朗读,指导正音:“净、竟、映”这三个字都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

②指名再读。要求不仅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韵味,注意断句。(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怎样断句好)

(二)理解诗句意思

①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自己从诗中读懂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

②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毕竟、四时、接天、无穷、别样等词语)

③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先和同桌练一练。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在上一首诗的学习,学生以了解了学习的方法。第二首要以学生学习为主,自主探究。

2.交流

①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识过或了解荷花吗?给大家介绍介绍?(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或在课外读物中见识过的荷花。结合回忆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及美文“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我脚边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②诗人杨万里所见的是西湖六月的荷塘,当时的景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朗诵,走进800年前得那个夏天,陪着杨万里的好友林子方走出净慈寺到西湖边去走一走,看一看。

③让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想象。

④你看到当时的景象了吗?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是怎样的“碧”和怎样的“红”。“无穷绿”:不仅指荷塘一望无际,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地毯,还指荷叶的“绿”富有变化,嫩绿、浅绿、草绿、碧绿、深绿、浓绿……绿得充满生机。“别样红”指在朝阳的照耀下,荷花格外地红艳,红得透明,红得鲜亮,红得耀眼。)

⑤小结:这 “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一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⑥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番,把这一幕刻入我们的脑海里。⑦配乐诗朗诵,指导熟读背诵。

三、拓展知识,加深巩固

正如我们刚才说的,古诗园就是百花园,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意蕴。关于荷花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

老师也给同学们推荐几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5、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你能读懂这几句诗吗?(交流对这几句诗的理解)

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再写一写诗句的意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再收集几首杨万里的诗,或几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诗,把它们变成自己的积累。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欣赏西湖的风光影像资料,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这样的吸引让他们更认真地朗读古诗,想去看看诗中到底写了一些什么?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1)通过师生之间互帮互助,营造一种人性化的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也体现语文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2)唤起学生研究意识,体验探究性学习,变换角度对课文更深层次的理解。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改变“目中无人”的教学方式。把学生“评”给予激励试的肯定和评价,这样的激励让每一位学生都充满自信地学习,创新的火花不时地燃起。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做进一步做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第一课时作业 1.背诵 古诗

2.抄写这首古诗,看谁写得好。

第二课时作业

1. 古诗园就是百花园,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意蕴。关于荷花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

老师也给同学们推荐几句:

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④、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⑤、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2你能读懂这几句诗吗?(交流对这几句诗的理解)①、解释加横线的词语,再写一写诗句的意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②、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③、再收集几首杨万里的诗,或几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诗,把它们变成自己的积累。

【教后反思】

这节课,说句实话,原以为效果会不太好,没想到上完课之后,博得了同事的一致好评。下面我把今天的得失记录下来,以便于以后取长补短。

以点带面,扶放结合在讲读过程中,我重点领学了第一首诗,也就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在这一首诗的学习中,我不光让孩子们充分地读,为了让他们能读出味儿来,我课堂临时生成了几个问题:如:诗人杨万里所见的是西湖六月的荷塘,当时的景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等。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孩子们真正走进文本,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作者;为了能让孩子们学会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我适时进行范读,让孩子们在倾听中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放手让他们自学第二首,没有想到孩子们竟然学习得那么好,他们自己能够解释出全诗的意思来,并且还能做出相应的动作,让老师都有了一个很深的感慨,那就是不能小瞧孩子们的潜力。

遗憾:

1、由于时间有点仓促,在背诵指导上,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因此我想改变一下教学程序,如何让孩子们真正走进文本,还需要我好好琢磨一下。

2、最遗憾的是,教室里没有多媒体,如果有的话,可以让孩子们更形象直观地亲近文本。

另外我们都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如果教师能重视孩子们预习的指导,那么我们在课堂上除了能够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还能让孩子们领悟文本的魅力,以及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样的话,教师会教得轻松,孩子们学得快乐!

第五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古诗意思,说说《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景色。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 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难点

读通、理解古诗,能背诵。教学准备

简单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 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板书课题 简介作者

三、明确“四步学习法”

第一步 读诗文

第二步 明诗意

第三步 悟诗情

第四步 想诗境

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课堂交流

1、读诗文

自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a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词语。b指名读诗,相机正音 c指名画出停顿。

2、明诗意

值,遇到的意思。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

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不遇,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先读读这首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我们跟着叶翁在游园的时候,遇到的有——苍苔、柴扉、红杏

请同学们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它们的了解。

柴扉:是用柴和树枝编成的一扇门。这样的门显得——穷困、简陋,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古时候就管这样用竹子啊木棍啊支起来的门叫光棍。可见这样的门是太——简陋。但是这样的门你发现,这样的门没有半点的人为雕琢,自然而然,多么贴近大自然的本色的这样的柴扉呀!现在谁再来读这句,让我们感受,你所见到的柴扉可不同于我们现在的柴扉,那是特别的一扇门。

苍苔:“苔”还是一个生字,它是什么结构,该怎么写好看?苍苔是 3 一种绿色的植物,它因为长期晒不到太阳,所以它长在背着太阳的石头上。

那也就是空气潮湿的时候它就会长出来,春雨过后它就会贴着地皮长出来。生命力就那么旺盛。所以这个贴着地皮的小植物沿着园门接到那台阶里面隐隐约约的一点绿,所以苍就是绿,苔就是刚才同学们说的沿阶而上的贴着地皮的——说,什么?青苔 给你怎样的感觉?

所以,你发现,就那么普通的小植物就让你感觉到它将春天的生命唤醒了。于是你才发现发出这样的感概,哇——

那就把你的这份感受送到这里,让我们的眼前看到的苍苔好舒服啊!好美啊!生读。

(要是我的话就会让别人感觉好舒服,绒绒的,印苍苔可以拉长,还可以再轻点。)红杏:

红杏是一种美丽的花。你知道红杏是什么时候开花吗? 在这三个景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春天到了。春意盎然。万紫千红。生机勃勃。

当我们用我们的慧眼去发现的时候,我们突然感觉,这些自然的小生物啊,苍苔,将我们的眼睛染绿;这红杏,将我们的心田滋润;这柴扉,让我们去感受那自然的回归。如果说,苍苔的绿将生命唤醒;那红杏的红啊,将春天的生命——照亮。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再一次 4 把刚才所见的留在心中,让春天中的景物所带给我们的那份新的愉悦。(古筝:春江花月夜)生齐读。

那么这样的一座园,这样的一些普通的景物,诗人又对它们赋予了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再一次默默地读这首古文,请你拿起笔,一边读一边品,诗中的哪几个字包含了作者对所见景物特别的感情? 对苍苔:“怜”,“怜”是爱惜的意思。这让我想起我们曾经背过的那首“可怜九月初三夜”这个“怜”和那个“怜”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你也理解成这个“怜”是——爱惜。

叶绍翁在最初写的时候用的是“嫌”要说嫌你就会想起一个词叫“嫌弃”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大概主人嫌弃我不让我踩苍苔,所以他就不给我开门

用上这个嫌字的感情一下就和这个园主人拉远了。可是用上一个“怜”字也可能说明园主人爱惜,也说明我爱惜。

既然他说的这个怜是叫爱惜,那有爱的成分还有惜的意思了,爱说明喜爱,那惜在哪里?再读读这一句。理解:印。

印这个字说明诗人十分珍惜苍苔。是印而不是踩。这印是谁留下来的呀?屐齿的印?

叶绍翁为什么要穿木屐鞋子来呢?因为诗人不想穿草鞋不想破

坏它。所以他穿木屐鞋下面有几个轮就是有几个齿会留下屐齿的几个 5 印,要不然那整个鞋底一下去踩了一片,还有呢,亲爱的同学们,叶绍翁穿着屐齿来,那可是身份的象征啊,在当时,穿屐齿,穿木屐鞋,那可说明自己很——很休闲

现在就请同学们来想象一下,这叶绍翁这么地爱苍苔,这么地惜苍苔,他该怎么走哇?

脚印留的越少越好,听听他是怎么怜苍苔的吧。生深情地读。柴扉:“扣”: 扣的意思就是——敲。

小扣就是非常非常轻的敲,诗人非常地爱惜柴扉,所以要用小小的扣,扣是轻轻的敲意思。

做扣的动作:轻轻地——扣。看到小字,还会想起一个成语,那叫小心翼翼,那也就是说这小里面是轻轻地小心翼翼地——扣 生齐做小扣的动作。扣了多少长时间?

扣了很久。读第二句、我想起一个成语那叫扣人心弦。扣出了对园主人的——尊重;对春天的——喜爱、怜惜。

这便让我想起我连扣门的时候,我都要小心翼翼地轻轻地做,我怕打扰了春天,那体现的是春天的那分恬静啊!所以那小扣也就体现了一个字儿,那就是—-怜。红杏“出”:

“出”说明春天来了,红杏开的很旺。

“出”和关相对,没有关就没有“出”。请同学们看一看 课件 马上做 陆游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出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叶绍翁和陆游都用了一个相同的字形容红杏的出。可是形容它怎么出的时候,叶绍翁用的是——关;陆游用的是——遮

陆游的诗作留传千古的很多,然而这一句却不如叶绍翁的这一句。尽管叶绍翁在唐诗鉴赏词典里只留下三首,然而就是一个字儿的不同,一个用“遮”一个用“关”,这两句却成了千古名句。这是为什么?时间、力量

不仅美丽还要魅力,怎么读这一句?春色满园关不住—— 再看这两句,还有哪里可以体现对红杏的特别的地方? “满”字:说明红杏很多,这个“满”字相对它的是哪个字?一 既然他说这满就是许多的红杏,那我们再来看看,越多越好啊,越多不就越满吗?满说明春天春意盎然。咱们把它改一改,(改成三)读 三枝红杏出墙来、十枝红杏出墙来

这“一”能表示这枝红杏生命力非常的强,它想出来的意志非常坚强,也说明春天非常的美丽,充满了生机。

3、悟诗情

前两句作者小心翼翼的来到柴门前去敲了半天,却没人开门,此时作者的心情会怎样呢?谁能把这种失望的情感读出来?

后两句作者在失望之际抬头看到一枝怒放的红杏心情又会怎样呢?谁能把这种惊喜赞赏的情感读出来?

纵观全诗,作者一抑一扬,目的是为了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学到这里你读熟了吗?会背了吗?比赛诵读。

3、想诗境

你如果是诗人叶绍翁,来到主人的园门前,你会看到什么,做什么,想什么呢?

同为交流讨论

找学生发言

五、作业

同学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会了宋代大诗人的《游园不值》,还学会了学习古诗文的方法,课下请同学们用我们的“四步学习法”借助工具书自学《宿新市徐公店》,下节课把自学情况向老汇报一下,好不好?

下载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元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习古诗,提出疑问,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 2、情感目标:A、理解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元日热闹、欢乐......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读懂这两首古诗的意思,能说出阅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17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中一首诗描述的情景。 3、......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5、《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 文峰路街道中心小学 谭开娟 【教学目标】 1.认识“偶、客”等10个生字,会写“偶、赠”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体会诗人的热......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本站推荐]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欢迎......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5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2.体会诗人在庐山时,观察的地点和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景象也不一样。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5、古诗两首 教学目的: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

    古诗两首 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育局教研室韩霞 教学内容: 《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