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高效课堂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

时间:2019-05-13 01:4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进行高效课堂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进行高效课堂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

第一篇:如何进行高效课堂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

如何进行高效课堂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多媒体教学可以理解为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包括计算机)这一特殊工具的教学,它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例如把几句话的结论板书在黑板上,不一定就比放幻灯片效率低,因为它节约了操作时间。在复习课的时候,多媒体的大容量是有效率的,但必须注意中间的停顿,保证学生把要点记下来,或者,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识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这样就更能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对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起着很大的作用: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课余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转化师生角色,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扩大教学规模。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多媒体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与数学教学中的教与学有机的融为一体,将课件演示作为一种手段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数学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育观念等。因此,合理整合多媒体课件与数学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多媒体技术与教学内容整合,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保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走进了课堂,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尤其是依据教材制作的各种电脑动画软件,更给数学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盎然,积极地、前所未有投入到学习中。但并非教材中所有内容都适合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些内容使用计算机来教学有画蛇添足之感;也有些内容投影手段就能很好完成,根本无须花大力气去设计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因此为确保多媒体计算机科学地、实效地进入课堂,我们在教中应注意精心钻研教材内容。不要以为你给孩子们讲的多,孩子们就一定能得的多。我们更应关注我们给孩子们提供了怎样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我们知道,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源泉。在精彩纷呈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数学的身影,然而生活中的这些充满生机活力的数学教学素材和内容却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从而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枯燥的、无味的和深奥的多媒体技术主要通过课件的方式应用于小学的课堂教学。作为传播教育信息的媒体,课件具有三个特点,其一是媒体组合的集成性,其二是使用对象的交互性,其三是教学作用的多样性。比如说,传统教学中的连线题我们都叫学生到黑板上来连。多媒体课堂上学生利用“电子教鞭”中的直线工具就可以实现连线。在教学中应用“几何画板”,能够动态地表现几何关系、交互性的特点,例如让学生自己去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利用几何画板的“平移”、“旋转”的一些功能,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动态的操作过程,给学生进行比较和抽象创造了一种活动的空间和条件。这些辅助软件的使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学生也参与其中,面对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只要把知识稍加润色,找到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原型,把知识溶入情境中,那么学生对学习就会发生兴趣,也会学得轻松自在。我们作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应该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应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因此,现实的生活材料和生活事例才应该是学习数学的载体,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数学就在生活中。所以,学习材料的选择应该是生活化、前沿化的。

如《小数的初步认识》一课,让学生从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如:多媒体出示价格标签、歌手大赛得分、视力表、体温范围、身高等真实内容或情境)的演绎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让学生在体验不同的角色中,认读生活中的小数,加深认识的同时,有效建立小数的数感。再如,教学《平移与旋转》时,利用多媒体出示生活中的推拉门、旋转门、直升飞机等有代表性的大量生活图片,让学生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学生在对这些具体的生活现象的分类中,萌发问题意识,展开问题(平移与旋转)研究。这样便为学生提供了数学知识的“原型”问题,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数学化的过程。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现象中,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

通过这样的教学,让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都是从零开始,学习起点分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事实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多媒体手段才能充分重视学生学习起点,才能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使教学能创设生活情境、摄取生活原型、再现生活现象、联系生活事实、赋予实际意义、回归生活实践、指导生活智慧学生的学习凭借生活经验。因此,我们必须“关注”生活中相关的信息资源,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相关信息与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使得封闭孤立的课堂丰富起来,最大限度的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跳出只学课本内容的局限性。从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的火花。并主动展开研究与构建,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中发展思维。

二、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

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整合,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途径不要以为你给学生的东西就是最重要的,对学生而言是学生最需要的。我们应该斟酌、选择、设计学生最需要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开阔思维。多媒体技术和数学课程整合,必须配合整个教学活动,不能是为了使用课件而使用,而要从课程实施的最优化出发,把课件的演示作为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中,面积的大小与它的底与高有关,这个知识点很抽象,不好用语言来建立表象,为此,用多媒体演示,可以将知识化抽象为形象,可以启迪并拓宽学生思维。在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对于其推导过程感觉困难,特别是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个“化圆为方”的道理难以理解,我让学生探究:用把圆16等份后的16个小扇形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们拼拼摆摆,说说议议,很快得出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结论。但这与书本上“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略有出入,我便利用多媒体分别演示由实际操作也非常困难。这时可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蓝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分成8个相等的小扇形,让小扇形一个一个地从圆中“飞出来”,排成两列,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闪烁显示。再依次进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补,让学生通过对比,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越接近长 方形。这样,学生们便轻松地理解了“平均分的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于长方形”的道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移动演示,使学生建立圆半径、圆周长的一半和所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联系,从而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S=лr×r=лr2。受此启发,部分学生又探究出可以拼成一个近似三角形的结论,在让学生实物操作的基础上,我又借助多媒体演示了拼成的近似三角形的过程,学生们恍然大悟,细细分析,也得出了计算公式。学生创新的灵感不断迸发,接着还得出了可拼成一个近似的梯形,同样也得出了结论。这一互动环节的顺利展开,多媒体技术发挥了它积极的作用:一方面它弥补了实物、书本等无法给予学生多样化感官的不足,帮助学生理解了公式,领会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它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了出来,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不要以为你把一匹马牵到河边,就能够强迫它喝水。

我们应该设计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能自主构建。儿童与生俱来就有一种探索的欲望,他们常常把自己当作或者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而富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的这些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促使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灵活地处理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发现数学知识,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例如,《时间的认识》,如果教学中,只用实物钟表讲解,那学生理解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只有让学生经历每个知识点的形成过程,学生才会真正理解知识,同时锻炼思维。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放大钟面的某个局部,细致的分解每一个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认识、观察中推理、观察中总结,较好的帮学生建构了相关的知识。再如《三角形的边的特性》,利用课件提出问题:姚明腿长1米。如果他迈出一大步,大家猜一猜,这一步可能是多少?学生在好奇中,展开研究,在动手操作与实践中,得出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之后,我们可以利用课件进一步地引领学生应用新知并继续探索,第三边的长度范围。这样,使得学生的学习不是为学而学,而是能在学习中发展思维,在学习中拓宽思路,在学习中提高应用意识与能力。

三、关注学生的发展,避免某些“缺失”

不要以为演员的演技水平高,观众就都能学会表演。我们的课件内容不一定追求逻辑完美,但一定要对学生产生影响力,让学生能受到启发与思考。(学习的主人永远是学生。)

1、不能为用而用,以辅代主

选用先进,现代化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不是显气派,不是跟潮流。我们不能弃教学内容不顾而追求形式,纯粹是为了使用而使用。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其目的也只能是弥补教师授课时“一枝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不足,只能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边的特性》等的教学中,在探索面积计算方法或三角形边的特征时,还是应该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课件只能是在学生探索完毕,有效整合,帮助学生把探究中的支离破碎的经验和方法进行整合。学生的实验与课件的整合都是用其它方法不好替代的。

2、不能重视课件,轻视教法

由于使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节奏加快,知识容量增多,往往使一节课由以 前的“满堂灌”变成“满堂电”,过多的知识点以及多媒体图片播放较板书速度快,使学生应接不暇,使学生根本无法多作停留,更不能深入思考。这样,学生无法把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课堂教学更不能由传递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较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虽然知识变得较为直观,学生更易理解,但却降低了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的培养明显不利,使学生往往不易理解一些图表等要表达的本质性内涵。斯宾塞说过:“教学要从直观开始,以抽象结束”。所以,如果单纯地把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只有动眼动耳的份,而无动脑的份,就少了思维、想象的余地。所以应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使学生 “跳一跳摘到果子”,而非直接浅层次的呈现。

3、不能让内容花哨,喧兵夺主

由于小学生的大脑皮层对兴奋的抑制能力较弱,在利用多媒体教学中,采用过多的影音来辅助教学,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数学课件的制作中,一些教师为了使学生产生兴趣,往往追求背景设计的华丽,有时还插入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动画,同时频繁跳转切换画面,甚至还配上与教学内容不相关的大段标题背景音乐,这种只求装饰不求效果的课件,结果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迟迟不能集中到需要关注的蕴含着潜在数学内容和关系的对象上。本想吸引学生,实际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不能集中到教学中来,对于教学内容的深层次内涵反而理解不深,影响了对整体教学内容的掌握。多媒体只是一种手段,应让内容决定形式,当用则用,所以课件要紧扣教材内容,符合数学教学规律,充分考虑并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素材。一般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运用多媒体解决,而其它内容运用其它适宜的教学形式。对于干扰教学内容和分散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应尽量避免,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经验告诉我们,多媒体的演示,一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课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不能让课件成为老师的思考研究轨迹,课堂上以课件为主,师生都围着课件展开学习。这样,必然会成为画蛇添足,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作用。

总之,我们在使用多媒休课件时,一定要考虑:课件是否使学习内容具有挑战性,能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是否为学习资源带来创生性,能启迪学生积极思考;是否为学生的体验生成提供了过程性,激发学生再创造;是否令学生的学习材料更具结构性,能点燃学生要活动的愿望。只有合理、巧妙地整合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篇:多媒体教学课件与高效课堂

多媒体教学课件与高效课堂

杨理周

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能让我们的课堂更高效。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恰当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会画蛇添足。我们平时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时,既要注重知识内容的呈现方式,太过平面、直观,会让学生失去深刻思考和想像的空间;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视觉心理感受,文字大小、背景颜色、动画效果要科学合理有美感。太亮的背景、太小的字体、过多的感官刺激,只会让学生劳心费神,分散学生注意力,从而大大影响教学效果。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应是集体的智慧结晶,设计过程凝聚了教师的心血。而不是随手从网下载就用,为了省心、省事的直观的板书。多媒体教学课件应该是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软件。

第三篇:怎样高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怎样高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本学期搬进了所谓拥有的全省一流教学设施的新校区,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具,而且舍弃了原先的投影显示,换成大屏幕液晶触摸屏(可当黑板使用)清晰度、亮度提高了许多,观看的死角也消除了,同时也实现了同步高速光纤上网功能了。我发现本学期老师们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明显增多了,但老师们并没有学会高效利用它。那么怎样才能使多媒体教具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得力助手呢?我认为必须要处理好一下几点: 第一.要消除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多媒体只是花架子,用来走形式用的,要上好课还是得靠传统的教学手段”。抱有这样认识的教师为数不少,其实他们还没真正学会使用多媒体,自己也没有真正认识和了解到多媒体教学本质和实质的内涵的革命性的作用。人都是对熟悉的事物和习惯的有强烈的依赖性,对新的事物也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和畏惧的心理。同时人也都有惰性,学习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是一种艰辛的脑力和体力的劳作;人接受新事物的智力和能力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对多媒体只是停留在对它表面的肤浅的认知。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前,必须对它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思想也必须重视起来,更不能把它当成教师偷懒或逃避繁重教学的手段,把多媒体弄成了简单的“看电影”似地教学了。第二.要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异同之处。我认为多媒体的最大优势是它所包含的信息量在同样的教学内容中,比传统的要高出若干倍。信息量极大,也极容易使教师乱了方寸,导致整堂课杂乱无章,学生也不知从何下手。这就要求教师要想上好多媒体课,课前要进行比传统教学更加细致的备课过程,对课件要有一个全面深入的钻研,要会对课件内容进行恰当的取舍;要清理出课件的一个逻辑的且科学的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线索;当然也要能熟练进行操作,了解甚至能熟练的制作课件,这样才能游刃有余,而不至于在课堂上手忙脚乱了。切忌不要在课堂上现场使用搜索引擎进行课堂搜索,必须在课前对相应网站进行了了解之后方可,因为网上鱼龙混杂。鄙人曾经在课堂上临时起意,搜自然风光图片进行引导学生进入意境,正当师生都兴趣盎然之时,突然蹦出一张裸体美女图片,学生一片惊呼,我装着如无其事,风格依旧的讲解,我知道下面50多个青春期的孩子是多么眼巴巴的希望我对此说点什么啊,很快学生就平静了。还有的优势就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各种感知器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等等。

第三.多媒体教学中依然要发挥教师应有的引导作用,教师应有较好的课堂驾驭能力。有的教师没有把握好多媒体教学的尺度,出现了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满堂灌的现象,这是在穿新鞋走老路。思维上的事是不能代替的,教师代替不了,多媒体同样也代替不了。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教师的责任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而后讨论、启发,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提高。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学生的思维训练,必须依靠学生独立思考,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思考的甘苦,探索各类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进而逐步形成一定的能力。有的教师对多媒体产生了依赖思想,只要有多媒体教室,就找来现成课件,不假思索,不比照学生实际,鼠标一点,就开始授课。以为如此,就可以让学生依靠多媒体的力量掌握一切知识。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在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和探究的基础上,善于扮演好几种角色:问题情境设计者(设计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富有挑战性、有研究价值的任务。)、合作分工指导者(合理安排组内分工,提高学习效率。)、探究过程促进者(使学生不偏离学习的初始目标,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度研究。)、交流反馈组织者(使交流有正确的方向)。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布置,也要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重视学习过程;既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也要追求学生创新意识等心理素质的培养;既要运用接受性学习,也要加强理解性学习。但在现实教学中,教师自己在使用多媒体时把自己完全游离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外了,教只剩下的是尴尬的点鼠标的份了。

目前,多媒体教学支持下的课堂,教学资源是开放的,教学工具是开放的,研究方向也是开放的,多媒体的使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在多媒体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将双边活动中的强势地位进一步弱化。但由于有些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内涵、教学目标和教学组织的关键环节把握不到位,和教学能力的弱,导致教学过程出现“放有余而收不足”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多媒体就像一把“双刃剑”,成败只在举手间,对教师的业务能力要求也更高了。

第四篇:多媒体资源与学案资源在高效课堂中的整合

多媒体资源与学案资源在高效课堂中的整合

(太白中学语文组

王宁)

摘要:在强调自主学习的同时,有些教师逐渐忽略了现代教育技术对课程开发的革新意义,其实只重视学案资源,放弃多媒体资源,是因为对多媒体辅助教学存有理解和操作误区,对学案资源认识不充分,进而制约了多媒体资源与学案资源在高效课堂中的整合。其实导学的理念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学案固有其弊端,而多媒体资源的合理利用,将更有利于提高导学案执行力度,使我们的高效课堂在知识层次和技术层次臻于完善,从而提升课堂的艺术性。

关键词:高效课堂 多媒体资源

学案资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迁移是改革的必然趋势,高效课堂在新课改背景下应运而生。为了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预习案、教学案、复习案的设计成为了课堂活动成败的关键。从教师的设计到学生的完成,如何合理利用学案资源成为了现下教育界最热的课题。在不断强调自主学习的同时,有些教师逐渐忽略了现代教育技术对课程开发的革新意义,其实只重视学案资源,放弃多媒体资源,是因为对多媒体辅助教学存有理解和操作误区,对学案资源认识不充分,进而制约了多媒体资源与学案资源在高效课堂中的整合。

一 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理解、操作误区

误区一——课件替代讲义

怎样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很多教师的回答——课件。年轻教师大都喜欢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因为他们利用Word、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而成的课件直观呈现了教师讲义,免去了繁重的备课任务。实际这造成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

(1)大量的文字呈现,消解了知识的层次与结构。

课堂时间有限,教学活动本应做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操作时可凭借时间和容量进行调控,此外适时的强调亦可增强知识的层次性。课件文字的出现与消失发生的了无痕迹,成板的文字让学生应接不暇,只能拼命抄记,一节课下来且不论学生听进去了多少、思考了多少,面对成本的笔记,知识系统的构架有时根本无从入手。面对难以整理的零散知识点,学困生由于良好学习习惯的缺失和理解上的障碍,渐渐放弃了强记累积,对学习逐渐丧失兴趣;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尚能博记内容,但在实践运用上呈现疲软状态,由于缺乏理解,所学也易遗忘。

(2)教师的以读代讲,弱化了情感的互动与渗透。

情感是教育的灵魂,情感教育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缺乏情感的课堂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比如说语文,指导学生挖掘、领悟文章中蕴含的情感因素,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为日后的表情达意、明辨是非,打下坚实的基础。用课件代替讲义后,有的教师纯粹在课堂上念读课件,特别是青年教师,自己对内容尚未挖掘透彻,自然难以提供给学生一节轻松有趣的高效课。弱化了情感的互动与渗透,教学的艺术性即被消解,此时我们教师如何当得起“师”,只是一个“匠”罢了。

误区二——以课件的程式化操控主导教学

课件本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在使用时应注意根据课程情况灵活选择,但自从这些多媒体设备走进课堂,部分教师就以课件的程式化操控主导了教学。

(1)课件的程式化操作

课件本是教师基于自己对课程的理解而进行的开发,但有些教师图省事,自己不对教材进行研究,直接从网上获取现成课件,自然就不能将课件与教学活动灵活结合。以语文教学为例:每篇课文都有其特色,若课件总是以作者——背景——朗读——结构梳理——问题探究的模式呈现,不能彰显语言小说、戏剧、散文的区别,也不能凸显柳永与苏轼的风格差异,这样程式化、缺乏开发的课件本身就是失败的,这也就难怪在高效课堂背景下,有些学校和教师明确提出要将多媒体搁置不用。

(2)课件主导教学

课件只是课堂的辅助工具,有些教师却用它主导了教学,整堂课教师被禁锢于计算机设备之前,整堂课只有教师与计算机的互动,缺乏课堂中应有的师生互动。以设备为主导的课堂缺乏丰富情感的交流与感染,课堂更显得是教师一人的讲坛,缺乏主体意识的学生参与热情被大大削弱。课堂教学不仅承载着传承知识的任务,也兼负熏陶学生具备良好道德情操的职责,课件不能取代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

误区三——以CAI课件偏概一切多媒体学习资源

CAI课件只是基于教师教学需要的一种辅助资源,网络资源是丰富而强大的,课件不能完全涵盖所有学习资源。而很多学校由于资源有限、管理困难,仅仅要求教师掌握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尚未支持学生自主科学使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学校应逐渐重视对学生使用网络学习资源的指导,用强大的多媒体资源满足每一个个体学习的需求,让学生爱学习、能学习。

二 学案资源的利与弊

由教案设计到学案设计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学案像一条拉绳引领着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型,它具有其它教学资源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同时任何资源都存有一定缺陷,学案也不例外。

(一)学案资源的优越性(1)目标明确,任务驱动

学案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基本要素:目标明确,依据教学内容所设计学习目标,直接呈现在导学单上,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理解学习目标、实践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课堂训练和拓展延伸等环节任务的设置驱动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生一目了然,学生方向清晰、学习方法明确,师生自然也就更致力于自主学习的过程,变配合度低的传统课堂为积极探索的自觉学习,导学案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2)感官齐动,自主合作

高效课堂中,教师利用学案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生在课堂中时而听、时而读、时而写、时而记、时而思、时而说,充分发挥了导学案“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导教”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力自然集中于课堂之中。而“独学——群学——对学”的自主合作模式,是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型的一次大胆而有效地尝试:教师带着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标设计导学案,学生就学案内容展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将自己的困惑引入课堂,既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又保证了课堂的密度。

(3)检测反馈,拓展创新

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需要教师考虑三个方面:用什么具体方式来学,学什么内容,学到什么程度。为了保障巩固学习效果,要求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与设计目标保持一致:目标定什么,就应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这样的检测设置既克服了学习难度,又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习题的选择数量适度、难度上有梯度、形式新颖,课堂检测还能基于课本、课堂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检测是新课改的一个成功试验,既能及时反馈学习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拓展创新意识。

(二)学案资源的效果弊端

学案的开发使教学方式发生了重要转型,这让教育人感到兴奋,缺忽视了长期使用后却会让教学变得呆板僵化。

(1)学案设计与使用的模式化

教师单方面设计学案,学案上的问题都是教师预设和生成,忽视学生学习需要和学生问题生成,在使用学案时,因为行为惯式的影响,教师容易总结出相对固定的流程模式,学生容易对此形成依赖,在实践中发现:有的学生只使用学案学习,甚至连课本都不翻。其实质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依旧滞留在感知层面,尚难达止理解层面。这种固有模式,也容易使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便感到机械和单调。

(2)课堂的封闭性

教师使用由自己设计的模式化学案主导课堂,使课堂成为了一个封闭的系统,这让学习又成为一种新的被动行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又受到了抑制和影响,课堂又开始束缚和限制学生日益生长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能力的提升。长期封闭控制课堂,不仅是学生学习,就连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成为了新式机械劳动,教学活动将再一次变得索然无味,缺乏活力。

三 多媒体资源与学案资源在高效课堂中的整合

导学的理念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学案固有其弊端,而多媒体资源的合理利用,将更有利于提高导学案执行力度,使我们的高效课堂在知识层次和技术层次臻于完善,极大提升课堂的艺术性。

(一)使用多媒体资源辅助创设课堂情境

多媒体技术以其独特的形、声、景为课堂创设了一个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同时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易于学生接受、方便学生理解。例如在进行《故都的秋》教学时,可以有准备的对秋日图片进行选择加工,以背景图片所呈现的寒秋之象,帮助学生理解郁达夫笔下秋之清、静、悲凉;在《陋室铭》与《涉江采芙蓉》学习过程中,采用教师对诗歌的理解收集图片和朗读录音相结合制成视频资源,为课堂创设了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在高效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愉快学习,用新颖的知识呈现形式唤起了学生求知的好奇心,为导学案注入了活力。

(二)使用多媒体资源为学案减负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由于精力的制约教师不可能为每个学生制定符合该生特色的学案,因而学案资源具有广泛使用的通性,在问题设置时要尽量感性易懂,根据木桶效应,只能关照到学习层次较低的学生,面对学习层次较高学生,对他们的深层指导可以依赖多媒体资源的辅助。在学习《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时,导学案问题是:任公讲《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心情有什么不同?旨在引导学生体味任公酣畅淋漓的演讲的特色。在课堂教学时用多媒体链接《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内容资源,指导层次好的学生进一步理解:梁任公先生为什么要在开头时讲《箜篌引》,为什么在讲《桃花扇》时“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不能自已”,为什么在讲《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 同时将解题过程呈现在大屏幕上,也便于学生理清思路,将知识串成体系。高效课堂中,多媒体资源的辅助,从实际操作上为学案减轻了负担。

(三)使用多媒体资源补充迁移学案资源

学案资源重在提供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但有时有了方法,大量的知识如何整合、如何消化;课堂时间有限,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开发无限的课外时间、课外资源,这都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问题。经过摸索,我认为多媒体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对学案资源的补充迁移。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时,我将晋文公逃亡路线用flash动画呈现给学生,学生很容易就理清了秦、晋两大国之间的关系,为学案问题“烛之武为何能够说服秦伯退兵”的答案之一:秦晋固有历史矛盾提供了直观依据,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拓展阅读“晋文公重耳流亡故事”的兴趣。学习不仅仅是一项任务,也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切不可将教学单纯视为一项任务,盲目追求速度而放弃了对其他教学资源的利用探究。

正确认识和操作多媒体资源与学案资源的整合,对高效课堂来说是一个推动,但现代教育技术与先进教学理念的深度结合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教育人为此不懈努力!

参考资料:

《现代教育技术》,傅钢善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文情感教育浅析》,尤桂荣,现代教育科学2011年05期

《论学案教学的利弊及改进建议》,中国教育科学院 韩立福,教学与管理2012年10月 《导学案教学实践的反思》,裴晓昱,新课程·中学2012年8月

第五篇:高效课堂如何进行课堂展示

怎样做好课堂展示

高效课堂为何注重展示?展示有哪些具体的环节与层次?大小展示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如何破解参与率不高、大班额等展示难题?展示有哪些误区?展示有哪些策略?

展示是什么 ·展示是高效课堂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发表、呈现、演讲的舞台,调动学生积极性,帮助学生找到自信。通过研究儿童心理可以发现,展示欲和表现欲对儿童来说非常重要,可以激励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讨论、思考的过程中。

·一般情况下,展示分为小展示和大展示。小展示在小组内完成,主要展示自己在独学和对学过程的收获与疑难,并为之后进行的大展示做准备。大展示以小组为单位,面向全班学生展示。学生会站在聚焦点上,以各种形式,大方、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大展示结束后,各个小组之间还将进行质疑、对抗、辩论、解答、交流、补充等。

·从展示方式上来讲,课堂展示可以宏观地分为静态展示和动态展示两种。静态展示主要是展示板上的展示,一般会与其他展示形式相结合,展示者和非展示者的目光、表情、手势等,都是展示的重要内容。动态展示比较灵活,一般分为读、说、演、画、写等几种基本模式。

·展示的内容,既包括知识层面的,也包括情感层面的。知识层面的内容有学生的疑问、感叹、思考,以及师生、生生之间有目的、有价值的对话。情感层面的展示则包括学生的个性、激情与梦想。高效课堂@何文 辑

·在高效课堂建设初期,应该以展示学生的站姿、声音、笑容、激情为主。展示时需要注意:站姿挺拔、声音洪亮、微笑自然、激情洋溢、个性张扬、气度非凡。小组展示时,呼喊组名与组训也是不可缺少的。

·在高效课堂的发展期,展示的内容可以用“传道、授业、解惑”来概括。传道——将合作过程中凝聚众人智慧的好方法、好见解与全班学生分享;授业——组与组之间、生与生之间、师与生之间相互借力、相互帮扶、相互历练;解惑——通过三色笔、展示板等工具,解答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全面调动视觉、听觉、与触觉。

展示时教师应该怎么做 ·成功的展示需要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民主与和谐、耐心与宽容。

·教师在课上应该把学生看成平等的朋友,用亲切、真诚来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让学生敢说、想说,并且能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教师还要宽容、耐心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与偏离,只有虚怀若谷、循循善诱,互动与展示才能更加充分。

·展示还需要教师的敏锐与机智,具备课堂上应付“节外生枝”的本领。教师要对突发信息迅速判断:是否正确,有无价值;要快速反应,想出对策:是组织讨论,还是简单点拨,是继续深入,还是改变话题。只有随机应变、因势利导,才能应付自如,促进课堂展示的精彩生成。

·很多时候,课堂展示会出现没有挫折、没有悬念、没有困惑、没有争论的现象。这是课堂设计过于细碎的原因,不利于展示环节的互动与生成。教师在课堂设计时,应将需要展示的问题形成板块与主题,但同时也要注意问题设计的模糊性,不必指向过于明确,这样才有进一步深入的余地。高效课堂@何文 辑

·在课堂上,组内研讨和组际交流是很重要的环节,教师应该关注这两个环节,让学生遵守课堂规范,提高展示效益。

·在组内研讨环节,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讨论声音;关注学生桌面物品的摆放;关注潜能生是否有收获;关注研讨的问题是否更具价值;关注研讨过程中,学生是否充分利用了各种学习资源。

·组际交流时,教师应该观察各组组长能否合理分工,观察板书小队和展示小队能否默契配合,观察中等生和潜能生是否有参与展示的机会,观察学生展示的实际效果,观察优秀学生的监督、质疑、补充、总结、拓展、评价等工作是否积极、及时、合理,观察学生能否提出疑问、能否及时纠错、能否正确回答。

展示的环节与层次 ·小展示环节主要包括以下3项任务:完成识记内容、安排展示内容、准备质疑内容。

·大展示主要是为了“集中火力”,解决各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这个环节,理科主要展示共性问题和典型错误,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努力挖掘“一题多解”的方法;文科展示有时没有简单的对与错,只有好和更好,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展示的不同角度和不同形式。

·展示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一般来讲,展示分4个层次,在课堂中交叉使用,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4个层次分别是:思维的可视化过程、思维的可听化过程、思维的交织过程、思维的提升过程。

·思维的可视化过程是学生的板书展示过程。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会产生没有标准答案的认知冲突。在认知冲突中,每个学生由于其原有认知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各自产生的冲突点也不相同。教师的“一查”,就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明确学生出现的典型性错误。这些典型性错误,就是高效课堂学习的价值点所在。归纳出典型性认知冲突后,教师将其交给学科班长,有意识地分配展示任务。学生会将问题暴露在板书上,这就是认知冲突的可视化过程。高效课堂@何文 辑

·认知冲突的可视化过程,要给学生“辩解”的机会,尊重学生的思维权利。板书的内容是僵化的思维,学生的“辩解”则是灵动的思维。学生在充满自信或忐忑的“辩解”中,会重新检视自己的自主学习过程。通过第二次思考,他们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自愈”。而其他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也可以不断矫正自己的思考,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求真。

·认知冲突的交织过程也是思维的交织过程。认知冲突反映在导学案上就是学生犯错误的根源。由于高效课堂的展示阶段之前,学生都不知道正确答案,每个学生都可能在自以为正确的情况下,犯许多错误。因此,每个学生都会自然而然地维护自己的观点,当把持有两个或多个观点的学生放在一起时,冲突必然会产生,这就是高效课堂的高潮阶段——对抗质疑。这时的课堂,会产生激烈的碰撞,学生不仅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维护自己或团队的观点中,还会在辩论与对抗中,学会理性思考问题、学会尊重对方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收获了正确的结论,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收获了对他人的尊重、对真理的追求。

·思维提升是高效课堂展示的高级阶段。但一定要注意,教师只是帮扶者,只要有一个学生能承担“提升”的任务,教师就不要与学生“争锋”。如果学生确实无法突破,教师才应该做适当的点拨。

破解展示难题1.展示率不高

教师要加深自己对小组合作文化内涵的理解。合作不单纯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态度、一种内需、一种技能、一种文化。小组划分也不是简单地将几个互不相干的人捆绑在一起,而是从性格互补、性别互补、智能互补等方面综合考虑。在展示时,教师还要适时“示弱”。教师的“示弱”会调动学生主动尝试与担当的潜力,会让学生改变一切被教师包办的惰性。

2.教师爱救场

教师一定要明白,自己应该站在学生身后,倾听学生的声音,将学生“推”到全班目光聚集的展示区,让学生自由、快乐、精彩地释放自己。教师还可以尝试跨界教学,即上其他学科的课。如此一来,教师就不得不放弃控制课堂,尽可能地依赖学生,真正从讲授者变为调控者。高效课堂@何文 辑

3.精英式展示

高效课堂不能只照顾精英学生,而是应该让所有学生都享受课堂的快乐。精英式展示的缺点在于:质上过精、量上过少。为了避免精英式展示,教师应该注意课堂中的几个多元化:导学案设计多元化,尽量照顾到所有层次的学生,尝试融入声音、画面等元素;小组建设多元化,尽量让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相互帮扶、共同进步;展示形式多元化,鼓励学生积极展示,可以读、可以唱、可以演,全面点燃课堂气氛;点评质疑多元化,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展示者进行点评,涉及展示内容、展示形式等方面,还要对潜能生展示进行表扬与鼓励。

4.大班额展示

大班额展示的重点是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展示效率,因此,小组交流和组内展示非常重要。有些大班额的班级,每个小组的人数可能有10-12人,这时可以尝试将在小组内建设组中组,因为4-6人的交流是最有效的。组中组讨论出各自的思路和想法后,再在小组内综合整理、交流,最后达成统一意见,完成组内预展。班级展示时,要避免重复展示和零碎展示,还可以将小组分为展示组和评价组,各司其职,保证课堂效率。

展示的九大误区 1.课堂教学改革各阶段的展示形式与特点过于相似,不能随着改革的深入而“升级换代”; 2.展示时间、目的、形式等方面缺少学段特点; 3.展示方式单一化、套路化;高效课堂@何文 辑

4.教师偏重展示环节的教学意义,忽视了其中的教育意义; 5.学生展示时,缺少由外向内再向外的反刍与消化过程;

6.展示内容不精,“示”多“展”少,模式化强、独创性弱;学生展示时,语言单调、苍白,缺少厚重感与艺术感;

7.学生片面理解全员展示的意思,不惜把系统的知识模块机械地化整为零,造成一人一句的接龙串词式碎片化展示现象;

8.展示环节经常流于形式,未能内化为良好的学习习惯; 9.展示环节的弊端未引起高度重视,更缺乏破解之策。

展示的七大策略1.不同阶段展示应有所侧重。

课堂教学改革的阶段不同,展示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初期以培养习惯、锻炼胆量为主,讲流程、养习惯,轻内容、重形式;中期尽量实现流程自动化,兼顾展示内容与展示形式;后期主要优化、改造、创新展示流程,重内容、轻形式。

2.不同学段展示原则。

小学以巩固知识为主,可采取所有小组循环重复展示;初中以理解知识为主,可采取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个性化展示;高中以运用知识为主,可采取快速、简捷的特色展示。

3.规划展示内容。

展示的内容有很多,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展示的重点:展示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思考的过程,展示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经验与感悟,对质疑、批判、否定进行答辩,展示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展示从不同解决方法中获得的启发。高效课堂@何文 辑

4.扩大展示范围。

小组展示应该在常规的组内展示和班级展示基础上,增加组间展示和学校展示。跨组展示指的是,教师将班级小组划分成若干对抗小组,对抗小组之间开展兵对兵、将对将的一对一的对抗展示。校级展示指的是,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大课间或主题活动时,将学习内容用艺术形式呈现出来。

5.创新展示形式。

展示形式有很多种,这里推荐几种新颖有趣的展示形式。深层次的多元展示——擂台战。

教师将展示环节设计成“擂台战”,确定“擂主”与“挑战者”,一个小组摆擂,其他小组进行挑战。基本的操作流程为:确定一个小组为擂主,其他小组为挑战者;擂主向大家介绍观点,挑战方提出质疑,擂主进行解释、答辩;双方在挑战与应战的过程中,不断理清思路、完善观点。省时间的高效展示——访客游戏。

教师将小组成员划分为“接待者”与“访问者”两种角色。接待者负责向来访客人介绍本组的成果,并接受他们的提问;访问者负责外出到其他小组学习交流,每个访问者负责访问一个小组,然后回到本组分享访问收获。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有一至两名接待者,其余学生都为访问者。更灵活的书面展示——漂流本。

各个小组将本组的学习心得整理后,记录在漂流本上,然后将漂流本交给其他小组传阅。传阅时,各组都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写在漂流本上,当漂流本“物归原主”时,拥有它的小组,就可以根据其他小组的观点和意见,继续完善本组的学习心得。6.训练基本规范。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各种展示规范,包括语言、体态、板书等基本功,还要让他们养成认真记录、仔细倾听等习惯。7.追求展示内涵。

很多时候,学生的精彩展示,都是针对某一题目的具体解法,缺少对学科内涵的感悟。这就会造成课堂展示“封闭多、开放少,赞扬多、质疑少,形式多、内涵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实际上,展示应该从单纯关注展示的教学意义,演化为既要关注教学意义,又要关注教育意义。教师应该挖掘、放大、拓展高效课堂的育人价值。当学生在高度聚焦之处展示的时候,他的角色、心理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他已不是一名普通的学生,而是一个主讲人,一个佼佼者,一个脱颖而出的主持人、小领袖、成功者。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心胸、气魄、胆量,这应该是展示环节需要重点关注的,也应该是教育人应该树立的重要目标。

下载如何进行高效课堂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进行高效课堂与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整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进行英语高效课堂

    如何进行英语高效课堂在小学构建全方位英语大课堂的探索实践[摘要]:小学英语由于课时的局限和英语环境的缺乏,经常是费时较多而收效甚低.构建全方位英语大课堂强调在课外开......

    高效课堂下的多媒体教学总结123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逐渐完善,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地受到教师的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具有强大优势,图文并茂、声画并举,集文字材料、图片、声......

    巧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课堂

    巧用多媒体 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要想实现高效,需要我们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易于主动探索的学习气氛中。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主才会更主动、更积极......

    教学用好教学资源,打造物理高效课堂

    高中物理教学:用好教学资源,打造物理高效课堂 新世纪是以知识经济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时代,这就决定了物理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一切为了每位学生发展。如何用......

    浅谈地理高效课堂之教学资源选择

    浅谈地理高效课堂之教学资源选择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地理教学己经打破了传统的唯书的教学模式,每一位教师要重新面临着地理教学资源的选取问题,教师要根据教......

    高效课堂与教学设计

    高效课堂与教学设计 (参加昌乐二中孙如月老师“721高效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互助中学 尤文楷 确定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设计的起点,这一目标将自始至终贯穿并体现于教学设计全过......

    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大全

    有效教学与高效课堂 通过对实践中的课堂观察,笔者认为有效教学是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的教学。如果教的行为引发了预期的学的行为,我们可以说教的行为有效果,有效果的教以学......

    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活动中的广泛运用,课堂教学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教师与学生从传统教学中发生了角色转变,教学方法由传统的教师的“讲授法”转变成......